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小班數學教案(多篇)

小班數學教案(多篇)

小班數學教案(多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一

目標:

1、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學習用添上一個或減少一個的方法體驗一樣多

3、在操作遊戲中體驗數學的快樂

導入:

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孩子與客人老師打招呼成功導入。

T:(老師指着PPT)寶寶看這是什麼

S:許多許多的糖果

T:有幾排糖果

S:2排

T:2排糖果一樣多嗎

S:不一樣多(一個靠着排有4個,一個橫着排有5個)

T:你是怎麼得到的

S:我是看出來的

T:那還有什麼辦法我們能一下看出來呢

S:數(兩行都是5個)

T:總結(兩排是一樣多的)

T:那還有什麼辦法可以看出是一樣多的呢

S:分類

T:怎麼分類(孩子的意思是吧糖果一個一個對着放)

S:第二張圖的兩行糖果有什麼區別

S:顏色不一樣,一個是半圓形,一個是直排

T:總結

T:指着半圓形的糖果,這像什麼

S:橋形

T:數量還一樣嗎

S:不一樣

T:有什麼辦法可以看出來

S:一個一個數

T:小手拿出來跟着老師一個對着一個數

T:排整齊了嗎

S:齊了

T:一樣多嗎?

S:不一樣

T:有什麼辦法讓它們一樣多呢(讓一個寶寶説)

S:增一個

T:(增一個在第二排)一樣多了嗎

S:一樣多了

T:除了添一個還有什麼辦法使糖果一樣多呢,小眼睛看看老師怎麼做的

T:現在看看有沒有一樣多的

S:一樣多了

T:老師怎麼做的

S:減掉一個

T:總結(目標2)

T:小朋友們想成為糖果寶寶嗎?

S:想

T:分為兩組站站好眼睛看客人老師,一個成圓形,一個成直線(一一對應去找寶寶)

T:多了一個寶寶,我們怎麼辦?

S:可以讓他休息

T:還能怎麼辦(小朋友不高興了,也想加入)

S:添一個

T:老師加入(抱抱)現在一不一樣多

S:一樣多

T:寶寶們回到座位上

T:老師手上是什麼

S:糖果

T:寶寶們喜歡吃嗎

S:喜歡

T:不僅你們喜歡吃,小動物也喜歡吃,你們看到了那些小動物

S:小兔子,小青蛙,小狗

T:小青蛙家有幾個寶寶?

S:4個

T:那我們要送幾個糖果給他們

S:4個

T:小狗家呢?

S:5個

T:小兔家呢?

S:4個

T:我們要送糖果給小兔(找了個女生)看看你手裏有幾塊糖

S:3塊

T:多了還是少了

S:少了

T:怎麼辦

S:添一個

T:可以,去給小兔送糖果,和小兔説,小兔我請你吃糖果

T:我們的寶寶送糖果了,每人只能給一個小動物送糖果(操作)

T:(送完)回到位子

T:我們的小動物都吃到糖果了嗎

S:吃到了啊

T:我們的小動物吃了糖果很開心,又要請我們寶寶們幫忙了,它們想和朋友們出去玩

T:小動物和他們的朋友在哪裏?

S:在盤子裏

T:老師發現啊,操場上有幾個點點,小朋友們猜猜點點是什麼意思

S:哪幾個小朋友一起玩

T:有幾個小動物一起玩

S:4個

T:有幾個小動物和好朋友一起玩

S:4個

T:所以操場上要幾個小動物和好朋友一起玩

S:4個

T:萬一多了或者少了呢

S:減一個或添一個

T:(提出操作要求)那我們去幫助小動物們吧

課程評價:

教師通過孩子們愛吃的糖果的排序導入首先給孩子們灌輸了減一個或是加一個使糖果能一樣多的概念,同時通過之後的練習加強了孩子們一一對應的概念整堂課生動有趣,教師運用了情景表演等方法使孩子的求知慾,探索欲更加的強化。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通過這些環節的教學設計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眼,動手,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是幼兒學習有興趣,學有所獲。

小班數學教案 篇二

一、活動目的:

1、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特徵的認識。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助人為樂的情感。

3、感知圓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活動準備:

圓形、正方形媽媽“哭”和“笑”的圖片各一張;正方形圓形寶寶小卡片若干;圓形正方形小盆、餅乾、盤子、椅子等;情境創設:圖形寶寶的家。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入座

老師帶小朋友學小鳥飛進入活動室。

忽然聽到哭聲,大家找一找。原來是圖形媽媽在哭(出示圖片圓形媽媽和正方形媽媽在哭)原來是他們的圖形寶寶不見了。

2、遊戲:幫圖形媽媽找寶寶

小朋友們認識她們的寶寶嗎?

小結:圓形寶寶長得像媽媽,它的邊是光滑的,沒有角的。正方形寶寶長得像媽媽,它有四條相等的邊,四個相同的角。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裏找一找,看看它們藏在哪裏。找到以後,排好隊把它們送回到媽媽那裏(相應的貼有圖形大圖形的小盆裏)。然後,回到座位上。

3、圖形媽媽請客

小朋友們幫圖形媽媽找到了寶寶,圖形媽媽高興的笑了。(出示圖片圓形媽媽和正方形媽媽笑了)圖形媽媽要請小朋友去它們家裏做客。老師帶小朋友去,大家一定要有禮貌。

帶有而進入圓形家裏,引導幼兒觀察圓形的家裏什麼是圓形的。鐘錶、桌子、小凳子、盤子、餅乾等。

帶有而進入正方形的家裏,引導幼兒觀察正方形的家裏什麼是正方形的。桌子、椅子、手帕、盤子、餅乾等。

請小朋友吃餅乾,拿到餅乾後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你的餅乾是正方形還是圓形。

4、延伸活動分組製作小餅乾。(幼兒用圖形模具泥塑各種幾何圖形)

活動反思

小班數學教育中的認識平面幾何圖形是的難點。並且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於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強來達到教學目標,以故事情節貫穿活動始終,並創設情境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首先,用圖形媽媽的哭聲吸引了幼兒,使幼兒有種幫助圖形媽媽的渴望。從而去認真觀察圖形媽媽的特徵;其次,通過送圖形寶寶回家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最後,通過遊戲“到圖形媽媽家做客”使幼兒在情境中興味盎然地感受生活中的圖形,幼兒在對各種幾何圖形的食品品嚐的同時,又進一步認識了圖形,能辨別各種圖形的外形特徵,正確説出其名稱,讓幼兒在品嚐中學到知識,而又不覺得枯燥乏味。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最後的延伸活動又讓幼兒感受到了操作、創作的樂趣。

小班數學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能夠區分圖形特徵,嘗試根據圖形特徵、大小進行配對。

2、體驗幫助小熊的快樂。

活動重點:

區分圖形特徵、大小。

活動難點:

根據圖形特徵、大小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畫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圖、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形狀、大小不同的圖形多個,人手一份鏤空紙製小路。

3、PPT。

活動過程:

一、熊寶寶摔跤了

(價值分析:情境導入,激發幫助小熊的情感)

1、出示手偶小熊胖胖:(幼兒向小熊問好)

2、播放PPT:小熊摔跤(音效)小熊怎麼了?為什麼會摔跤?

重點提問:原來路上有洞洞,讓小熊摔得好痛!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洞洞是什麼形狀的?那可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説出洞洞的形狀、大小,並想到要修路)

二、一起幫小熊修路

(價值分析:複習鞏固圖形,根據圖形的不同和大小配對)

1、説説怎麼修?用什麼修?(引導幼兒想象)

2、修路(出示背景圖以及有洞洞的路面、與洞洞相應數量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石頭"若干。)

(1)請個別幼兒來搬"石頭",

重點提問:你搬的是怎麼樣的石頭?(引導幼兒説出形狀和大小)

(2)鼓勵幼兒一起幫助同伴搬"石頭" 修路(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進行配對。)

重點提問:説一説你搬的石頭是怎麼樣的,你的是什麼形狀的,是大石頭還是小石頭?

可能出現:

狀況1:圖形未配上。(提醒幼兒看看形狀對不對)

狀況2:圖形配上,大小沒配上。(提醒幼兒看看大小對不對)

小結:原來要把洞洞填滿,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狀和大小都一樣的"石頭"才行。

(3)師生共同檢查"修路"情況。

重點提問:我們終於把路修好了,大家一起看看路修好了嗎?(引導幼兒觀察根據"石頭的形狀、大小進行檢查)

三、結束活動

小熊説:"謝謝你們!幫老師把路修好!現在老師可以和老師的朋友一起去做遊戲啦!"

小班數學教案 篇四

目標:

1、鞏固幼兒對5以內數字的認識,理解數字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2、指導幼兒聽清老師的要求並按要求活動,繼續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活動。

活動準備:

1、磁性數字1—5。

2、數量為1—5的實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複習認識數字1—5:教師出示數字1—5,幼兒認讀。

2、看數字拍手。我們來做看數字拍手的遊戲,老師拿出的數字是幾,小朋友就拍幾下手。一邊數一邊拍。

3、看數字拍腿、學動物叫。我們除了拍手,還可以拍哪裏呢?我們還可以學學小動物叫,數字幾,我們就叫幾聲,並一起説。如:數字3,叫3聲,汪汪汪。

二、鞏固對5以內數字的認識,並能理解數字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1、出示數羣卡片: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好吃、好玩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有多少。

2、幾個某某東西要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還可以表示什麼?

三、通過幼兒操作,加強幼兒對5以內數的認識。

1、在小朋友的桌子上還有許多卡片,請小朋友拿出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幾個什麼東西,要用數字幾表示,並用完整的話説出:幾個什麼用數字幾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描述自己的操作。

3、展示幼兒作業,引導幼兒講評。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給物體排隊,知道從標記處(紅旗右邊)開始一個接一個擺放物品。

2、培養幼兒收拾操作用具的良好習慣。

3、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標記圖一張,貼絨小熊,小猴圖片若干。

2、幼兒每人一張標記圖,1個分類盒(內張正方形、圓形紙片各4張)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標記圖。

1、教師出示大標記圖,提問:黑板上有什麼?(紅旗、線)。

師:紅旗和線放在一起就變成好朋友了,變成了排隊標記。

2、告訴幼兒:這是給物體排隊用的標記圖。提問:紅旗、線有什麼作用?讓幼兒明確排隊要從紅旗處開始(從左至右),先來的排在紅線上面,後來的排在紅線下面。

二、給物體排隊。

1、教師出示幾隻小熊圖片,提問:誰來了?(小熊)。應該怎樣給它們排隊?教師先進行示範,從紅旗處開始,一邊拍一邊説:1只小熊排在紅旗後面,又1只小熊跟在後面……排完後請幼兒觀察:第1只小熊排在哪裏?小熊排在紅線的什麼地方?讓幼兒明白擺放物體要從紅旗處開始,先來的排在上面。

2、教師又出示小猴圖片,提問:誰來了?它們應該排在什麼地方?教師告訴幼兒,它們應該排在紅線後面,請1名幼兒到前面來操作,排完後,請幼兒觀察:小熊、小猴是怎樣排隊的?

3、引導幼兒總結:擺放物體應從紅旗處開始,先來的擺放在紅線上面,後來的擺放在紅線下面。

4、教師介紹紅線的“上面”“下面”時,要用手勢幫助幼兒理解,知道自上而下地擺放物體。

三、幼兒操作活動。

1、介紹操作的材料。

2、請幼兒拿出標記圖和分類盒,要求幼兒先給圓形排隊,想想看應該排在哪裏?再給正方形排隊。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3、操作完後,提醒幼兒收拾好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數學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利用生活中常見事物,由淺入深逐步進入題,由此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數學《排排隊》是一節按規律排隊的活動。讓孩子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操作的樂趣。

對於第一次接觸按規律排隊。通常孩子們都感覺比較困難。基於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排隊對於孩子們比較貼近他們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讓孩子們親身參與,感受排序是有規律的。在後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

整個活動孩子們都是在一種輕鬆而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對按規律排隊掌握也比較好。

小班數學教案《數數有多少》 篇六

設計思路《綱要》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有趣。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孩子的數數是有問題的,如何抓住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呈現給幼兒,並教給幼兒數的方法,最後幫助幼兒概括找出規律呢。因此設計本探索活動想幫助孩子瞭解數正確的方法,從而更多的積累經驗。

教學目標

1、對數數感興趣,能正確的點數物體並記錄。

2、通過活動,探索出數數的方法,並找出規律。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喜歡數數遊戲,願意感受並學習同伴的數數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點數物體。

教學反思

《綱要》在數學領域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動的內容選材來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看似簡單的數數活動卻讓幼兒學會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規律。

本節課一共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第二部分中,讓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數量也不同是活動的難點部分。而我在引導孩子解決發現活動的難點時,由於“種”字有點方言色彩,孩子不能準備的理解這個小環節的意思,課後聽其他老師説,如果換成“類”也許會讓孩子更好理解些。還有就是問奶粉下面非要寫上數字四,括號裏的小字改成什麼就可以了?能回答出來的幼兒不多,有個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給出了表揚,繼續追問還有沒有不同的答案?結果沒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訴了孩子,除了桶之外,還有罐、箱、碗等等,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反應有點似懂非懂的。組織好問題的語言是引導幼兒理解活動內容的關鍵。

在最後結束的環節中,我的提問上有些不明確“你們還在哪裏見過這些數字”。我是想讓孩子回答出類似生產日期、標籤、數量等方面的數字,可有的孩子説了些像電話號碼、車牌號、樓梯號等。這個問題我應該如何問才能問到我想要的答案上來呢?如果説“你們還在那些商品上見到過這些數字,你覺得這些數字代表的是什麼意思?”不知道語言上準確不準確?

在整個活動的準備、設計到開展,才發現原來在模仿名師的一節課也不是個簡單是事,把名師上課中説的話完全照搬下來未必適合自己班裏的孩子。我們在模仿中還要有所創新,要有自己的東西,要根據自己班裏孩子的特點設計教學環節。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與否,從模仿名師的課當中,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的,比如在設計問題上,要有預設,語言上要簡單明瞭。每個環節之後的小結語要怎麼説,過度語是如何設計的等等,都要細細揣摩。

小班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按AB模式進行排序

2、幫助蝴蝶建造花園,進一步感受春天花兒的美麗。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春天小花園場景一個、幼兒扮演的蝴蝶姑娘二位。

2、各類模式卡、小花盆人手一份、面泥製作的不同顏色、大小、種類的花若干。

3、音樂伴奏。

教學過程:

一、看看説説

1、師:“我們來到了哪裏呀?春天來了,你覺得小花園怎麼樣?是誰飛來了,咦,怎麼又飛走了?”(幼兒扮演蝴蝶姑娘進場)

2、師:“蝴蝶姑娘最喜歡和花園的誰一起玩?我們前幾天一直在做花,快來幫蝴蝶姑娘想個辦法?”

3、師:“那你們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歡怎麼樣的花園?”(幼兒自由説)

4、小結:蝴蝶姑娘説了,它最喜歡在花園裏種的整整齊齊、有規律的花。假如你把花亂起八糟的種在一起會一點也不漂亮的。

二、擺擺講講

1、師:“蝴蝶姑娘它有自己的想法,它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封信,它説按照信的要求把花種的整整齊齊,那麼花園會更美麗的。”

2、討論:“你們知道這盆花是怎麼種的呀?”(出示一張模式卡)

3、小結:種花的時候先找到起點,看清楚信上的規律再種上去,種的時候排的整整齊齊才會更好看,蝴蝶才會更喜歡和春天小花園的花做朋友。

4、幼兒操作。

5、討論:“你們把一朵一朵的花都排排隊種在了花盆裏,好象種的方法不一樣,誰來説一説?”(幼兒一一介紹)

6、小結:你們真動腦筋,都是按照蝴蝶姑娘的要求來種花,可是種的方法不同,有的是按顏色來種的,有的是按大小來種的,有的既不是按照顏色、大小而是按照花的不同名字來種的,蝴蝶姑娘看了一定會很開心的!

三、唱唱跳跳

1、師:“我們一起把花種到花園裏吧,你們現在覺得蝴蝶姑娘會喜歡來花園玩嗎?”

2、師:“我們一起和蝴蝶姑娘來跳跳舞吧!”(歌舞表演)

3、師:“和蝴蝶姑娘再見,我們過幾天再來看你!”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藉助可觸摸到、體驗到的。面泥開展有趣的操作活動,非常適於農村幼兒園,也得利於改變單一的、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形式。為此,將底結構活動中製作的面泥小花進行拓展,有效開展高結構活動能使幼兒的學習興趣遞增,不同的新經驗得到提升。本次活動“種花”就是將材料進行拓展,使幼兒在數的情景操作中嘗試運用AB模式進行排序。

在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問題情景層層層入的方式,如一開始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小花園中問:“你覺得小花園怎麼樣?是誰飛來了,咦,怎麼又飛走了?” 就將幼兒對春天的各種感受進行了大膽的表達,幫助幼兒整合了各種春天的經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jvyw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