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計算用乘法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寫、會讀乘法算式。

3、培養學舌功能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合作交流能力

教具課件:

教科書第44頁遊樂場情景放大圖或課件,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景中體會乘法乘法運算的意義

教學時間:

第7周 星期3

教學程序 時限 教學內容

基礎訓練 5 每天一練

準備

1.出示遊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裏見到過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適當給予啟發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請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

(1)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觀纜車吊廂裏有多少人?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新課

1.擺圖形遊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麼,就擺什麼。現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後,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説一説自己擺的是什麼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並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2)説明:算幾個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6 3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着在6和3中間寫上,向學生説明叫乘號,並説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 ③把乘法算式寫完整。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於十八。

④告訴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於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

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後,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小結: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實踐應用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説一説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盪鞦韆?的問題之後,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2+2+2+2和4+4,請學生説一説自己的想法,説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後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 )裏分別填寫數幾,再根據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後,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並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課堂小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質疑問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沒有新的發現?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p72--93)

【單元教材分析】

1、本單元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乘法口訣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後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務必熟練掌握。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有:7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9的乘法口訣、乘法口訣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體安排如下表。2.本單元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具體情景引出乘法問題,結合連加結果編出乘法口訣。在具體內容的編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訣由實物圖引導學生操作,得出連加結果,並用列表的方式呈現;8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熟悉的軍樂隊列隊圖,通過引導觀察得出連加結果,並用數軸的形式呈現;9的乘法口訣以賽龍舟的示意圖,通過觀察與推想得出連加結果,並用數軸的形式呈現。總體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決問題的編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訣之後,設計了3個例題:先用擺圖形的實例,説明“什麼是一個數的幾倍”;再用擺物與推想,説明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該怎樣計算;最後用現實情景,結合線段圖,教學怎樣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8的口訣之後,只在練習中以情境的方式,説明條件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包含有“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數量關係的現實問題。9的乘法口訣之後,在情境圖中,由學生自己組織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係,再獨立解決包含有“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數量關係的實際問題。在設計上,逐步增加思維的抽象性和獨立性。

【教學目標】

知識點目標:1、經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3、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乘法口訣,初步學會應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能力點目標:使學生能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德育點目標: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

難點:隨着口訣句數增多和數目的增大,記憶口訣是比較困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也是比較困難的。

【教學建議】

1.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乘法口訣學習的基礎上來學習的。要充分利用學習2~6乘法口訣的思考方法和學習經驗來學習7~9的乘法口訣。應儘量增加學生學習的獨立性,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礎上,自覺吸收自己喜歡的思路,學習口訣、記憶口訣。

2.為了更好地記憶口訣,在操作或推想出連加結果後,一定要記熟連加的結果,再寫乘法算式,編口訣。這樣,記憶口訣的負擔不至於留在最後的“背誦”上,使難度適當分散。再是記憶口訣要把重點放在數目較大、容易混淆和比較拗口的口訣上。在訓練時,應注意變換方式,以遊戲和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在解決問題時,一方面要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另一方面要用學具進行操作,為有條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書中的線段圖是為學生思考問題做幫手的,不宜要求太高。

4.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學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削弱每個人“再創造”的機會。要採取適當措施,有利於個性化學習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時數】

本單元可用13課時進行教學。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説: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着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彙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彙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釐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着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釐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釐米的意思。“釐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3、認識1釐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裏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釐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釐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釐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釐米來説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1釐米説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釐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釐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釐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説説它可能是幾釐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彙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着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説出鉛筆的長度,再説説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釐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説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釐米。

説明:接近8釐米的,我們説它大約是8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釐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釐米的長度,並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mjl37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