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合集31篇)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合集3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1篇《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合集31篇)

篇1: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一、教育教學理念轉變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突破首先是從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開始,思想上不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具體教學設計與組織環節就無法滲透這一方面的能力培養。所以教師首先在思想上要轉變過來,要深入研究教材與教學對象以及教學方法,將創新能力培養滲透到教學設計與組織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從而為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提升奠定基礎。教師要深入研究各種成功的教學經驗,將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之中,實現自己教學模式的優化。特別要多運用研究式、啟發式等新興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出來。教師還要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空間等方面深入研究,尋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契機,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開展思考,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增強能力素養,這也是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質的重要抓手。作為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在當前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創新,善於整合資源和博採眾長,想方設法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營造條件。

二、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載體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要立足教材,但是切不可拘泥教材。現行信息技術教材雖然編寫較為科學,但是教學對象有着千差萬別,教師在把握好教材要素的基礎上,一定要結合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以便於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動力。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別是選取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繫較為緊密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於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內容,有機融入進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輸入以及排版編輯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篇最為滿意的作文,輸入進入進行排版編輯。這樣的教學內容實現了和學生學習的密切聯繫,他們更加感興趣。在學習了頁面編排的操作要點之後,自己動手設計頁面與字體,包括行間距、字間距、字體與藝術處理等等,學生對於自己作品的編排設計中會投入更多精力,對工具欄的研究更為深入,對其運用更加靈活,融入了自己的觀點,體現了創新,使其更加美觀,操作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繪畫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教師既要指導學生怎樣利用軟件工具進行繪圖,同時還要賦予學生創新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確定繪畫的主題內涵,運用軟件工具進行操作,體現了信息技術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三、教學方式方法優化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抓手

國小生對新生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師要結合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優化改進,融入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這也是推動教學開展的有力舉措。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走出自己單向説教的狀況,儘可能讓學生也有機會參與其中,説一説自己學習理解的內容,動手操作相關軟件等等。基於這樣的考慮,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了示範演示之後,可以安排學生走上講台進行操作演示,和多媒體大屏幕演示結合起來,給予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也在演示中幫助全班同學正確把握相關軟件操作的步驟與要點。無論是演示正確的方法還是出現了錯誤的情況,教師都可以靈活應對,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操作步驟中鞏固加深理解,從錯誤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訓等等。特別是學生操作步驟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不要簡單評判,要注重以此為契機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鼓勵他們開啟思維、積極創新,研究如何解決問題和突破難點,這也是保護學生思維積極性和提高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方法。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還要對學習載體進行創新,指導學生建立合作小組,將學習目標任務交給小組,由牽頭學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辦法出主意,集中集體的智慧來突破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難點,以及拓展思維設計出更為美觀的作品等等,讓學生在合作研究的環節綻放創新的火花。

四、教學空間資源整合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保障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必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除了抓好課堂講解與點撥之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延伸與拓展,在更為廣泛的空間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創新運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的許多方面和學生生活聯繫較為緊密,如上網瀏覽蒐集信息、正確運用電子郵箱等等,教師可以結合這些方面內容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在運用的實踐中創新思維與方式,提高運用效果。在上網瀏覽蒐集信息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基本操作要點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研究怎樣將這一方法手段運用於學習生活之中,如每日在班級發佈天氣預報小貼士、開設健康生活知識專欄德國。在電子郵箱內容教學中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體現電子郵箱聯繫便捷的功能,全班同學建立通訊錄,相互發送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實現資源共享等等,讓學生將所學運用於實踐運用和創新創優的活動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學習中拓展視野,提升學習與運用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篇2: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一、科學定位任務驅動教學法

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任務,主要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相應的事項,在計算機上編輯文章和圖畫,做電子表格,製作多媒體課件,建設與維護網站等。任務應該具有真實性、整體性、開放性、操作性等特徵。驅動強調的是學生在任務的引領和刺激下,通過同伴的協助,調動多種教學和學習資源,採用自主與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達到建構信息技術知識體系與提高應用能力的效果。任務必須圍繞教學的重難點進行,這樣才能促進達成國小信息技術課堂實際效果。

(一)密切聯繫現實生活與學生實際

信息技術不是單純為學會理論而設置,應該在課堂中用信息技術處理學生喜歡和熟悉的社會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國小生對計算機的愛好。教學難度要適當,避免過於簡單或者過難,這才有利於教學目標儘快實現。

(二)任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範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後,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要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務”,以此來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實踐能力。

二、把握任務驅動法的特徵

(一)提升教師的主導效果

任務驅動法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認真對國小生學習輔導和協助,進行合理評價和激勵。教師能夠設置適合的學生活動,進行正確的學法指導,提高國小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促進他們在合作互動中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熱愛科學的品質與團隊精神。例如,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製作圖畫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找到兩者的最佳契合點,針對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安排操作方案,讓國小生設計製作電子書信,將自己的心裏話或者祝福語送給父母、同學、老師。教師可以啟發國小生充分運用畫圖工具中的圖形、文字、線條等功能,提高國小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培養國小生的想象力和人文主義情懷。

(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必須改變片面關注技能的方式,要讓國小生在觀察和分析中提高感悟力和應用能力。任務驅動法能夠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特有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調動國小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自覺運用教師教授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學會在各自情境中靈活遷移知識,實現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三)發揮內容的建構性

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上,任務驅動法以具體明確的任務為教學主線,促進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信息技術活動。例如在製作電子演示稿時,教師可以佈置一個有關“我可愛的家鄉”為主題的任務,學生在蒐集資源的過程中,逐步學習電子演示稿製作知識和技術,同時增加對於自己所在城鎮的瞭解,利用各種途徑蒐集關於家鄉的信息、照片。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整理的資料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設計出各具特色的電子演示稿。開放性的課堂內容,有利於豐富國小生的想象力,促進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個性化教學,積極、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學主題,能使國小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昇華。

三、控制任務驅動法在課堂中的的各個環節

(一)營造情境,佈置任務

首先教師要佈置具體的教學任務,推動學生對教材展開學習,任務設置必須合理,結合國小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劃分成若干板塊,將知識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務中,讓國小生產生對問題的興趣,主動投入到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課堂生成過程中逐步實現教學目標。信息技術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營造,抓住國小生心理和認知規律,從一個社會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或者現象作為切入點,提出問題,對學生的認知方向進行正確引導,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內在驅動力。例如,閩教版六年級《中山休閒兩日遊》中,教師可以佈置任務:同學們共同遊覽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的故鄉。教師引導國小生將教學主題分為小任務:首先,明確旅遊的路線、中山市風俗習慣、重要景點。瞭解完成任務的途徑,如上網蒐集資料、運用電子演示稿製作幻燈片等。學習會為完成旅遊任務而產生對信息技術操作的好奇和探究慾望,在新舊認知衝突中產生進一步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二)設立方案,確定任務

國小生要在特定情境下,利用適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學和學習資源,制定出完成任務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務更加細化和深化。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完成任務的方法和上網查找地址,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網站和資料尋找中山旅遊相關信息。方案制定和完成的過程,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自主解決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探究、合作,完成任務

國小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都較低,缺乏科學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正確的學法指導,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促進任務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師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為學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現的平台,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鑽研信息技術和佈置任務之間的聯繫,同時還要讓學生進行高效的合作學習,在互動與討論中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大約6-8人,小組內進行合理分工協作。教師全程指導,正確掌控任務執行的整體進度和方向,讓學生充分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相互提高與促進,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熱愛,進行合理的思維訓練,形成良好的認知習慣和體系。

(四)小組分析,評價任務

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給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恰當點撥和評價,及時反饋國小生信息技術的研究狀況,調動國小生在今後的課堂中進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學生完成幻燈片的教學任務後,教師組織各小組在班級中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由其他同學和教師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對同伴的點評和教師的總結進行反思和重構,逐步完善與更新現有的知識層次與思維方式,促進信息技術水平的飛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儲備會有不同程度上的欠缺,但由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好勝心較強,很容易出現過於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的現象。當教學過程中採用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討論或研究時,有的學生會存在僥倖心理,降低參與度。因此,教師不僅要加強教學過程的科學性,還要提高監督意識,對學生參與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

作者:姚作城 單位:寧德市蕉城區霍童中心國小

篇3: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一、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着信息社會的發展,國小教育標準的要求也挺高了,從教學方式到教學目的再到最終的教學評價,其標準都發生了改變,學生的能力培養將逐漸成為教育重點。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並將信息技術運用於學習中,為日後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礎。因此,這就要求教學者更新他們的教育觀念,緊跟教育發展潮流,從根本上改革教育發展模式。然而,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觀念並沒有跟上新的教育標準。絕大部分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上只注重向學生灌輸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而對學生對於知識的原理的理解、知識的適用範圍理解和綜合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在課堂上不能理解知識或者對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而在課堂外不能將知識運用於實際的生活中,這與信息技術教學原本的教學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教師依然維持着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師的評價方向造成了誤導,使教師將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標準圍繞書面成績展開,從而對真正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得不到有效驗證。因此,這種不正確的評價方式導致教師不能及時瞭解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學生對於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運用情況,不能通過評價來調整教學方式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因此,調整完善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體系是至關重要的,有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將信息技術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同時教師也可通過評價調整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增強教學效果,促進我國科教事業的發展。

二、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對策

1.發展評價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對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目標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評價需要起到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的作用,而不單單只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我國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需要發展評價目標,使評價目標符合新的課程標準,適應教育改革發展方向。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應當改變以往只看成績的方式,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勵,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對於學生在學習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評,而是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所善於的知識點加強引導,並彌補不足之處。最重要的是,通過評價,讓學生全面的認識自己,幫助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樹立正確的目標。

2.拓寬評價方法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還需拓寬評價方法。新的課程標準也提倡學校拓寬評價方法的種類,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中獲得更好的成長方式。教師應當在單一的依靠成績評價方式之外發展更多的評價方法,通過開展各項活動達到評價的目的。如以小組形式讓學生相互評價、以班會形式進行師生互評、以班級為羣體開展班級競賽,對各個班級進行評價等等。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充分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樂趣,有利於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態度投身於日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評價方法應當是積極的,應當儘量鼓勵學生,在發現學生的不足之外同時對學生的優點予以肯定,通過評價使學生學習的信心得到增強,學習的興趣得到提高,並接受評價進行反思改正。

3.發展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相對於傳統的評價方式而言,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還需發展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學校應當將學生、教師、家長共同納入評價主體中來。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有利學生清楚認知自身的優缺點,並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制定學習方案;學生之間相互評價能夠更好的發現學生對自我認知的不足,能有效彌補自己在學習上不易發覺的遺漏點;師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有利於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有個客觀的瞭解,同時根據學生學習進度來調整教學進度;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有利於幫助教師在校園之外發現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輔導學校與教師共同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上不斷進步。因此,發展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有利於全方位、全面的瞭解師生共同在信息技術教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促進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

篇4: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發展時間還不長,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地探索,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只有不斷總結,才能找出更佳、更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調動他們的內部驅動力,完善教學體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觀察實踐;遊戲導學;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7―0018―01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培養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同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的課程。國家新的課程綱要已將它列為政、語、外、數之後的第五位課程。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於一體的新型基礎學科。其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科特點,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觀察與實踐並舉,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的操作示範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勢的示範,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操作鍵盤的指法、操作鼠標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計算機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範,如: 講Windows 操作基礎時,講文件夾的創建,其操作步驟為:1、進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夾;3、轉換輸入法;4、把鼠標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重命名;5、輸入文件夾的名字;6、確定。教師可以藉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絡教學系統進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後,學生進行實踐練習,通過這種觀察與實踐並舉的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深刻、透徹的理解,更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二、遊戲導學,提高學習效果

興趣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由於國小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而對於單調的練習感到厭煩。經過充分考慮、分析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就適當地採用一些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教材內容,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既適合國小生又具有很強趣味性的遊戲軟件。例如:計算遊戲、拼圖、簡易加法、賽車等遊戲,這些富有童趣的遊戲,深深地吸引着學生,學生在忘情地玩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指法練熟了,懂得了平常課堂中很難理解的回車鍵、空白鍵、換檔鍵、光標鍵、退格鍵、功能鍵的作用與使用。由於遊戲中巧妙地設置一些障礙和關卡,迫使學生去理解鍵盤上的一些鍵的功能與使用,這樣他們就在無形中學會了鍵盤的使用。如果強行讓他們去學習理論知識,背熟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學習效果不見得會很好,同時學生也沒有更大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正確地引導國小生玩電腦遊戲是利多弊少。使我體會到:“電腦遊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但電腦遊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必須要嚴格控制,要選擇優秀的適合學生的遊戲,更要強調趣味、益智、學習的功能。

三、任務驅動,體驗成功

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即知識及技能的傳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這個原則突出“在做中學”的思想。具體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度,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給每節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努力完成在本堂課裏教師預定的任務。此教學法多用於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內容的教學,其核心在於任務的確定。例如:在教學“文字處理軟件”時,我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要求完成作業。其中第一份作業是:錄入一篇300 字以上的文章,錯誤率在0。5%以下;並在文本中體現出各一種格式(如首字下沉、並排字符、分欄、插入藝術字和圖片等等);第二份作業要求體現學生的個性、水平和設計能力、審美觀點。因為明確了學習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使學生對比較枯燥的漢字錄入學習有了興趣。經過錄入、反覆修改、精心設計,當自己完成較為滿意的作品時,學生均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學之間的相互傳閲,更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大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和創造的能力。

四、探索求知,強調重點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針對某一特殊的教學內容,教師先進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其自己完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應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兩個角色,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給予學生創造一些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條件,多幫助和開導後進生的思路,使探索過程順利地進行下去。如在進行用自選圖形畫圖教學時,上課時就告訴學生自選圖形在什麼地方;插入―圖片―自選圖形,然後就給出一幅用自選圖形畫的圖,讓學生用自選圖形把它畫出來。畫這種幅圖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探索:1、怎樣用自選圖形畫出圖形來;2、改變自選圖形的大小;3、移動自選圖形的位置;4、給自選圖形填色;5、在自選圖形上寫字;6、改變自選圖形的形式和方向。採用探索式進行教學,多用於趣味性強,既有一定的難度,而難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學生主動求知,活躍課堂,增強學生間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的能力,又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突出教學的重點。在探索式學習中,主要的不是對目標課題的學習,而是學習者對知識的探索過程,是學習者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思維飛躍。

五、信息反饋,檢查質量

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注意信息的反饋和適時進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理論題、有框架的作業設計模式來檢查學生對信息技術基本概念的理解情況和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據學生回答和作業設計所反饋出的信息,分析學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重點地指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對教學的進度、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進行綜合評價,教師依據學生的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教學。這樣的信息反饋,既檢查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又摸索清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溝通信息、瞭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篇5: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很大程度的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的教學中也發揮着很大的作用。影響着教學的改革同時也為教學提供了豐富了資源和新的技術支持。那麼,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什麼呢?

1. 利用多媒體信息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而傳統教學方式又很抽象,使學生對有的知識難以理解,信息技術的學習正好可以彌補這個問題。因為國小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比較短,而且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比較緊張,如果長時間的進行知識的降解,會讓學生產生疲勞的感覺,就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的效率。如果利用多媒體,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能享受輕鬆的氛圍,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2.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能見其形,聞其聲,入其境,在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解析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世界,化抽象的課堂為形象豐富的課堂,多媒體將所學的內容一一的展示出來,加少了學生記筆記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更快更準更深地理解教學內容,大大的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篇6: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隨着信息技術對社會各個領域的衝擊和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應用也成為可能。是否可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創設以學習者、知識、評價為共同體的學習環境框架,使兒童的識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均得到相應提升,併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漢語拼音教學的改變

國小生進行語文學習,首先接觸到的是拼音,拼音教學過程是否有趣,是否適合時代發展,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的拼音教學主要通過紮紮實實的讀和寫完成教學目標。由於剛入學的學生僅有六歲多,手上的關節和肌肉羣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大量的寫成了擺在學生面前的最大困難,導致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興趣並不是很濃。如何把學生從繁重的“寫”的藩籬中解脱出來,同時還能使拼音學習更加有效,成為第一個實驗任務。於是我們嘗試着把拼音教學和認識I盤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學習拼音時記鍵盤,在記鍵盤時學拼音。即在傳統的以“讀和寫”為基本拼音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添加“打拼音字母”“打音節”的教學環節,“打拼音字母”“打音節”為新課程強調的“操作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能,同時由於“打”的介入,使原有單調的拼音認讀方式變得富有靈性,孩子們學習拼音的興趣也得到了增強。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識字教學的轉變

許多心理學實驗和無數教學實踐經驗都告訴人們:有意義的圖形容易識記,無意義的圖形難以識記;特徵顯著的形象容易識記,特徵不明顯的形象難以識記;差別大的對象容易辨認和記憶,相似對象的辨認和記憶不僅難度大,而且是大腦的沉重負擔。方塊漢字,遠比無意義的、相似處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認和識記。作為表音的拉丁字母,它的形不僅與義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而且與所表的音之間的聯繫,也是一種人為的、隨意的、外加的和偶然的聯繫,而漢字的形不僅表音,而且與義之間有直接的、更深刻的聯繫。所以,兒童在識記漢字時,其難易自然極為不同。漢字輸入既是一種技能,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認知工具,漢字輸入掌握得如何直接影響學生識字和用字能力以及今後運用計算機進行閲讀和寫作的能力。所以剛一接觸識字教學,就可借鑑信息技術下拼音教學的經驗,把“打字”融入教學之中。通過打字不僅提高學生對鍵盤的熟悉程度,而且加大生字在學生面前的“復現率”。在操作過程中,不僅把打字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家庭作業佈置時,也加入“打字”這一作業類型。

三、以博客為平台的閲讀教學改革

傳統的閲讀教學是以“講”和“讀”為基礎的,對於只有四十分鐘的閲讀課來説,各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基本上都是通過“口語”顯現出來的,即不管是學生提問還是讀書、交流都與“口語”表達有直接關係。如何在攝入信息技術的同時,把學生“書面語”表達也發展起來,同時體現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激勵性原則”“多元化評價理念”等,成為研究的重點。經多次實驗,最終確定了把“博客”作為信息技術與閲讀教學整合的媒介的實驗思路。即把課堂教學和學生回帖結合起來,針對一篇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一片段,給學生留夠充足的“回帖交流”時間,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同時,以博客為平台的閲讀課教學,還給學生提供了隨機瀏覽全班學生帖子的機會,並因網絡展示不受時間限制。使得“交流”得到延續,即使是放學後,孩子們依然可以打開電腦閲讀或感受其他同學的帖子,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或進行相互之間的評價。

四、網絡環境下作文教學的改變

與國外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相比,中國漢字在認識和書寫方面有一定難度,加之國小生在上學初期只有六七歲,寫字能力還比較弱,致使教育同仁一致認為寫作訓練的最好時期是三年級。其實,國外很多兒童教育研究機構認為,六七歲是孩子表達能力最重要的發展期,此年齡段的孩子有強烈的表達慾望,而且想象力豐富.如果在該年齡段開始寫作訓練,將會為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們課題組對信息技術下的作文教學改革進行了統籌規劃,並提出了“信息技術下的拼音教學”為“信息技術下的識字教學”打基礎,“信息技術下的識字教學”又為“信息技術下的作文教學”提供準備的實驗研究思路,使提前寫作成為可能。同時信息技術下的作文教學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嘗試、探求、發展的境界之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篇7: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一、國小生信息素養的興趣培養

⑴此遊戲只要孩子們坐好就可以開賽了。手指的動作是由上而下具有彈性的“擊”鍵,而不是“按”鍵。擊鍵動作要輕快,擊一下就縮回來。注意,在擊鍵過程中兩眼不能偷看鍵盤,手指各司其職,不要錯位。

⑵開賽前要明確只能喊出鍵盤上的字母或者符號的口令,錯喊為輸。做的同學要用最快的速度用相應的手指做出正確的回答。

⑶活動可兩人一組,隨意麪對面坐下,同學甲將雙手伸出,五指向上,與肩同齊,做好遊戲準備,準備就緒後,同學乙喊出一個口令“:a”。同時甲要很快移動左手小指,做出由上而下具有彈性的“擊”鍵動作,擊鍵動作要輕快,擊一下就縮回來。手指的動作是由上而下具有彈性的“擊”鍵,而不是“按”鍵。

⑷同學乙如此不斷的喊口令,直到乙按照口令指定準確為第一局活動結束。

⑸第二局活動交換操作,同學甲喊口令,同學乙按照口令擊鍵。甲指定準確後再次交換開展第三局、第四局……在一定時間內以擊鍵次數多且正確者為勝。

⑹如果是多組同時進行,勝出的同學可以與別組勝出的同學一起進行復賽、決賽。遊戲適宜人羣:9歲以上的幼兒。遊戲需要準備的材料:沒有特定的材料,只需要有合適的場地即可。遊戲的技巧在於擊鍵的同學要目不轉睛地盯着對方的眼睛,因為少兒們都喜歡盯住哪裏就喊什麼;不要搶節奏,一定要等對方喊出口令的同時快速指定,當然更不能慢節奏,因為口令落音後再指定,就是準確了也不算數;遊戲的難點是對方毫無規律地反覆喊出鍵盤上的符號口令,因為少兒們多次指定錯誤後就會心煩意亂,盲目出手;同學們在慌亂中要注意,避免誤傷自己或他人;注意遊戲過程中的其他安全。

二、教育教學實施措施

國小階段中,課程設置的起始年級建議為國小三年級。較遲開始開設指法信息技術課程的地區或學校,應考慮到國小高年級學生接受能力相對較強的情況,採取適當調整課時等方法來保證學生在國小階段結束時達到規定要求。一些確有條件在一年級或二年級進行指法信息技術教育的地區或學校,建議在讓學生“入門”和“感悟”的原則基礎上,將低年級學生的指法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相伴或融合進行,一般不建議以獨立課程的形式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應確保每週至少1課時。課堂是信息指法技術課程實施和學生信息素養髮展的主陣地,也是展現教師個人才華的重要舞台。建議指法信息技術教師遵循基本的教學導向,精心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

三、教師對國小生的信息素養找回“培養學生興趣”的教學責任

1《.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做出了以下的幾點要求

利用信息技術工具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信息的能力;對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在熟悉並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的基礎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探究技術應用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2.教師應轉變角色改革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打字教學是重難點,計算機鍵盤操作課是最枯燥乏味的了。除了打字,就是打字練習了,能不能讓孩子們改變他們心中的想法,喜歡上它,運用遊戲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引到打字練習上來是個不錯的方法。於是我利用自編自導的一個手指小遊戲“點穴大法”引入到教育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做示範,在適當的教學環節中用各種語言激勵做得好的孩子們,最後同桌之間互相提問。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在同學們中巡視、指導。我在所教的三年級做了試驗,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是正確的,效果非常好。著名作家李國文説:“奮鬥者可敬,進取都可欽,所向披靡者可佩,熱烈擁抱生活者可親,但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驕躁,恬淡而不凡庸……”作為一名教師,我想我應該這樣做。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又漫長的過程,也就是説人的思想是最難把握的一樣東西,但可以影響,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在國小信息技術指法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篇8: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前言:

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日後的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教師要能通過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本文將對創新農村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研究。

1關於農村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1.1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據調查顯示,目前部分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不斷的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處於被動的狀態,學生在學習時不能充分的發揮自身主觀能夠性,致使學生無法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原本生動形象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變得枯燥乏味,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逐漸對信息技術教學失去興趣,並對信息技術教學產生厭煩的心靈,這樣學生就不會配合教師教學,致使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質量下降。

1.2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不受重視: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對自身的教學不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將書本的知識交給學生,而不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拓展延伸,這使得部分理解能力緩慢的同學,不能夠充分的學習到信息技術知識,與此同時,國小生自身對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有着強烈的好奇心,而教師卻無法利用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教學,從而限制了學生思維創造了的發展。

1.3信息技術的教學條件較差,嚴重缺乏教學資源

在有些偏遠的農村,因為交通不便利、經濟不發達,從而致使學校不能及時的引進大量的計算機,在對微機教室的建設中,也受到資金的限制,這樣就導致信息技術的教學資源缺乏,學生不能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信息技術,而且學生對計算機也不能足夠的瞭解,因而,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對信息技術課程產生興趣,教師也就不能夠發揮着自身的教學水平。

2對於創新農村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提出的策略

2.1學校和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要想能有效的對農村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創新,首先,學校就要及時引進足夠的教學資源,購置新設備,只有解決教學資源的問題,教師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在對學校的整合過程中,要能調整教學時間,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對國小生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和教師的各自的水平。其次,學校和教師要能明確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實施,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教學時不能講知識充分的講授給學生,學生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訓練,所有學校要開放微機教室,讓教師能夠利用課餘時間,訓練學生的信息技術,這樣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只有得到充分的鍛鍊,才能熟練的掌握學習信息技術技巧,並在日後的學習過程中熟練的操作計算機,這樣也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 。

2.2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教學方法創新: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也明確要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各方面的能力,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趣味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因而,信息技術教師要能對教學方法創新,採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教學、遊戲教學、競賽教學,只要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就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配合教師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

2.3激發學生的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的動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才能對信息技術產生情感,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的體會教學內容,並加強自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而且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後,學生就會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這樣學生就可以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生活進行學習,這樣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

2.4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創新: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之間注意力集中學生的成績上,從而忽視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受到許多限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油缺乏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教師無法瞭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徵,就不能有效的因材施教,也就無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因而,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主動的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與學生之間建立友好的關係,從而使學生能信任教師,並能將自身的想法毫無保留的講給教師,這樣教師就能夠來接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並對其全面的教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並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結束語:總而言之,在對農村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時,教師要能明確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並有效的引用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維創造力,並主動的參與道到教學過程中,配合教師的教學。同時,教師就可以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自身教學水平,從而為國家培養出有效的信息技術人才。

篇9: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信息技術的引進,給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也逐漸表現出彌補傳統教育方式單一所具有的明顯優勢。尤其是對於國小數學教學,豐富的網絡資源,形象生動、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技術對於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將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因此,要做到利弊取捨,合理利用,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數學教學;優勢;利弊取捨

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應用到教育領域中來,必然會引發教育領域的新一輪改革和更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對於國小數學教學而言,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助於將數學抽象性的特點具體化,有助於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有助於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使數學教學得到質的提升,為素質教育注入活力。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範疇及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的範疇。課程整合是指突破原有教學方式單一的特點,將各種技術手段與課程相結合,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開展學科教育的全過程。它是以各種媒介及現代技術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實豐富教學內容、改革創新教育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是指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融入到傳統數學教學中來的動態過程。這種有效融合是數學教學在信息時代的自身要求,也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的必然結果,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二)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優勢。1.有助於激發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相對於枯燥呆板的傳統教育模式而言,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其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特點很容易激發國小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尤其是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演示,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現解題過程,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信息技術所特有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並茂的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2.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最核心的一點是邏輯思維的養成,而計算機技術可以創造更加豐富形象的教學情境,通過視頻演示、模擬實驗,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數學思維和解題方法。過去單憑教師單一的教學,學生思維很容易受阻,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突破思維障礙,通過引導、點撥,使學生思維更加開闊,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難題,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3.有助於滿足數學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要求。常規的教學中,教學手段無非是老師的板書、課本、筆和尺子,工具單一,這對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進而構建整個數學知識體系造成很大的限制。通過信息技術可以發展多種獲取信息及豐富學習內容的渠道,例如可以運用網絡搜索引擎大大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通過微信平台搭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樑,通過形式各異、種類眾多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有效性。

二要行之有效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前期備課和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明確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明確要達到的效果,理清思路後,根據內容和需求通過互聯網絡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和資源,接下來可用多媒體PPT製作課件,在製作課件時,要充分利用圖形、曲線、圖片等音像工具提高課件的趣味性。在備課中引進信息技術,這本身也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的好時機。(二)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電教設備開展教學,通過課件的多媒體功能儘量把數學演算、邏輯推理、圖形變化等過程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綜合運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等技術,運用猜想論證、推理論證、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計算與檢驗,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數學思維及方法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儘量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被動局面,而是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練習,讓其在親自獲取豐富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逐步開展探索,激發求知慾望,把未知轉化為已知。(三)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作業批改、課後交流、效果反饋中。大力開發多媒體教學網絡的輔導答疑功能,運用諸如BBS論壇、微信、博客等現代通訊工具,及時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幫助其解決學習的困難。運用現代技術可以及時直觀的瞭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掌握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可以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個別輔導結合起來,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得到適合自身的發展。

三應用信息技術服務於數學教學中容易“誤入歧途”

(一)對信息技術過度依賴,主旨把握偏失。網絡技術給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但它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資源,不能將課程的講授完全依賴於信息技術。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是,一些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十分重視發揮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因此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出精美的教學課件上,為此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從而影響對教材教法的研究。在課堂上,老師也是跟着鼠標走,眼睛跟着屏幕跑,學生一起圖熱鬧,貌似課堂氣氛活躍,實則達不到教學的最終效果,這種將信息技術和教學本末倒置的現象,都是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解不正確造成的。(二)對信息技術的不恰當應用,會限制教師思維。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把課堂講授的內容全部進行課前預設,而數學這門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要思維靈敏,並配以生動的語言、適當的肢體動作,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而多媒體技術把這一過程簡單化、程式化,無法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的作用,老師在講的過程中也將受制於技術而變得被動、呆板沒有熱情,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三)對信息技術的不恰當應用,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老師教學相對應的是學生的接受過程,如上所言,在課堂上老師如果一味依賴課件,那學生就會感覺枯燥、乏味,即使多媒體的新穎性會激發學生一時的學習興趣,但是面對繁複單調的PPT以及老師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學生注意力很容易變得不集中。課後如果一味的讓學生瀏覽網頁、查找資料,而直接減少了學生思考和感悟的時間,學生則變為被動接受信息的一方,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互聯網,久而久之代替了思考,這與我們的教學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四)信息技術的高效性決定了課堂容量過大,違背了國小生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規律。採用多媒體教學,老師用不着花時間書寫板書,加大了課堂知識容量,加快了教學進度,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接受和鞏固知識是不利的。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數學這種注重邏輯思維的課程,思考和探索比單純的知識接受所需的時間更長,如果只是機械的PPT翻頁,課堂節奏就會加快,學生稍有疏忽,前後的內容就銜接不上。課堂容量過多隻會導致學生學習混亂,看似涉獵廣泛,實則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實際掌握的知識更是少的可憐。

四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整合的利弊取捨及對策分析

(一)創造性的製作課件,把握教學的主旨。一定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膚淺的追求課件的形式美,而忽略其改進傳統教學模式這一任務。要在備課時融入自己對課程的設計和思考,需要什麼做什麼,不能為了做而做。在運用課件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授課模式的綜合運用,黑板、板書、提問、互動依然是課堂上不可缺少的元素,有效糅合才能達到目的。(二)調動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必須要明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依然是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只是手段。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這一主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對於不同的課程,不能簡單粗暴的逢課必用多媒體,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如何提高學習效果上來,老師們要積極探索二者的主動對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簡單應用,喧賓奪主。(三)多媒體應用要適度、適時不能讓多媒體信息滿堂灌,過猶不及。儘管豐富多彩的畫面,有聲有色的資源有助於將學生帶入情景設置,但另一方面教師更應配合這些圖片、動畫適時講解,點撥。嚴格控制課堂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講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違背了國小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

參考文獻

[1]張喜飛.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課程整合方式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1):129-131.

[2]張成光.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課程整合的具體方式[J].當代教育科學,20xx(3):62-63.

[3]蔡東輝.多媒體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利與弊[J].網友世界雲教育,20xx(14):179-179.

篇10: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説過:“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的人”。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在進一步深入,課程整合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正在開展,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也日益被人們重視。信息技術在學科課程中的有效運用能促進教學,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於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課堂上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國,合理並且靈活地把多媒體資源穿插進去,可以把孩子們從相對枯燥的課堂中解放出來,變得樂學、愛學,還能化難為易,讓一些抽象地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和直觀。

關鍵詞:數學教育;國小數學;教學方法

1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整合,有利於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能展示大容量的數學信息,他説承載的內容包羅萬象,有影視、文本、圖片資源等大量的我們可以引入課堂的東西。這些課程資源我們可以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例如:我們要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傳統的數學教師會用一個很大的圓規,費時不説,且不易使用。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這個軟件,很輕鬆地在黑板上繪製出各種標準圖形,一氣呵成。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教學,要發揮出與時俱進的效果,就必須進行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科學合理地使用這些教學手段,充分發揮這些教育資源的優勢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贏,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數學知識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藉助多媒體的使用,展示生活中的數學資源,讓學生能更直觀的看到數學教材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使學生願意接受數學學習,並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把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融合起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小生對於一些直觀的東西比較易於接受,但是抽象思維能力就是一個弱項。可是國小數學教國中大部分的概念、規律的推導都是很抽象的,給課堂教學帶來不小的難題。因此,新課標對國小課程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為了適應新的教學目標,過去那種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摒棄,將數學教學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廣泛地運用。正如前面提到的,國小階段孩子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受年齡和智力所限,我們只有儘可能的將數學教學的內容變得生動、具體,才能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更好地對於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基於這個前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有趣,寓教於樂,可謂是一舉兩得。國小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認知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並且反應靈活,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加強對教學的創新。例如,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利用有趣的視頻、圖畫,開展遊戲活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知識變得直觀,還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

3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在的世界風雲多變,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樣,步入社會需要具備創新的能力和思想,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具備創新思想,將來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國家和社會。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把生活實踐引入課堂教學,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打開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是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體現出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學活動能順利開展的基礎,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需要合理的設置教學情境,通過課堂情境的設置,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讓孩子們有思考的慾望,發揮教學的最大作用。同時還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需要採用多種形式,例如,小組競賽、遊戲、任務等方式,提高教學模式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和參與度。

4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

數學課是一門需要抽象思維的學科,為突破教學由於地域、時空等因素的侷限,利用課件把相關的影視資料、動畫、圖像巧妙的加以組合,在教學中播放,有利於學生跳出課本的侷限,拓寬知識面。國小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具體形象的思維,但是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於某一時期的內容會無法理解的很透徹。這樣抽象的內容,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學起來很不容易,這會給數學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們在數學課上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抽象的、難於理解的內容變得形象直觀,降低孩子們的學習難度,並且拓寬他們的解題思路,培養了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關天數學行程中的相遇問題是較抽象的,學生們比較難理解,也難接受。利用多媒體對這種相遇問題進行了模擬,利用多媒體制作了兩位小朋友在家裏出發,相向而走的情景,孩子們在課件中看到這麼生動的畫面,就會很容易理解這類問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問題得到了解決,打開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5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我發現國小生在學習數學所表現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學生調用各種感官,通過創設情景,依靠思維去理解新的知識。數學概念、定義等知識都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狀況。課堂上,老師乾巴巴的講解知識點,講的費力,學生聽得一頭霧水。為了徹底改變這種局面,要把現代化教學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圖像、文字、聲音的處理,把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更加直觀地凸顯出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在數學知識數學中,注重直觀形象,通過多媒體把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直觀,國小生對於看在眼裏的要更加容易接受。隨着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國小數學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很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由於互聯網的功能非常強大,具有豐富多彩的素材,我們運用這些有用的素材,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知識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積極性,自主地進行探究。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從多種角度進行解題,可以拓寬孩子們的解題思路,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6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解決難點、突出重點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難點不易解決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換而言之,如何把難點變得比較容易呢?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依賴於課本講課,由於一節課的時間非常有限,對於知識點的教學顯得有些敷衍,長此下去,又怎能讓學生獲取更加全面的知識?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增加了知識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可以簡化教學程序,加快教學步驟,在相同的教學時間解決更多的問題,使學生觸類旁通,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總而言之,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中,把課本上的知識和社會信息整合起來,實現傳授知識和自我探索知識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手段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需要教師掌握先進的理念來使用,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把抽象的內容變得相對直觀、具體,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很好的解決課堂上的教學難點,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為廣大師生所喜愛,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發了國小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合理地利用會有助於教學,如果使用不當,會使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發揮不出作用,反而影響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揚長避短,讓我們的教學散發獨特的魅力。

篇11: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結合目前中國小信息技術(計算機)學科發展、學科教學及其檢測教學效果等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或現象,通過實踐,加以系統的分析,探究並提出一些合情又合理的觀點或做法,並最終提示: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計算機)學科發展與教學的“死結”實際並非“死結”。

【關鍵詞】學科教學 程序教學 工具教學 新課程標準 “死結”

針對目前中國小信息技術(計算機)學科發展、學科教學及其檢測教學效果等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指導自己教學,筆者作如下幾方面的觀察與思考。

一、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的前蘇聯“編程”教學學習模式,也稱程序教學

計算機硬件投資價位過高,有的地方根本沒條件配備,應用軟件也不多、不普遍、軟件技術也不成熟,雖然win3.1/3.2等窗口操作、鼠標操作有所涉及,但大多數軟件操作界面還是主要以DOS命令方式為主,一般要求正統、系統的學習一個軟件,才能駕馭,所以使用面不廣,但利用僅有的一點硬軟件資源,結合當時用好電腦就要結合編程的思想,在學習命令或學習代碼前題下,學電腦,又用電腦,同時還能開發一些程序代碼軟件為學習、為工作所用,形成為用好電腦又在學命令、學編程的機制,在當時少有電腦的前題下,曾起到了不可小視的積極意義。

所以,那時中國大學培養的計算機人才主要是面向正統而系統的計算機軟件編程或相關的。

而到了後期,隨着電腦逐步推向大眾,特別是電腦應用軟件(不要求掌握電腦原理,瞭解軟件內在的運行機制,就能使用),就自然出現了教學或培訓過於注重編程,有了電腦、有了應用軟件,最基本的還是不會使用、電腦不能“派用場”的現象,這似乎是一個“死結”,這也是“使用軟件”教學學習模式醖醖而生的理由。

二、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所謂大眾化“應用軟件如何使用”教學學習模式,也稱工具教學

主要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也逐步走向成熟,應用軟件越來越多,導致計算機微機、家用機等價位也下來了,逐步走向普通學校、普通百姓家庭,此時“沒有電腦、沒有可用的應用軟件”已不再是主要問題,恰恰相反突出的問題主要是“有了電腦或應用軟件,不會使用”,所以那時到處出現“什麼電腦使用傻瓜書、某某軟件應用傻瓜書”等滿天飛。

而學校、中國小當然脱離不了這個大環境、離不開大形勢,所以教材改版為,目標主要瞄準“應用軟件如何使用”。

當然,這一期間,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應用的普及與推廣,它的優勢、吸引度、資源共享度,相比單純的計算機技術,是毋庸置疑。

這一階段的“使用軟件”教學模式、學習電腦模式,確實為能簡單駕馭電腦,用好應用軟件,服務於學習,服務於工作,起到了更現實的積極意義。而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推廣應用,無疑更為不學編程(或不設置)提供了藉口,大大消弱了計算機正統編程學習的力度。

所以,那時中國大學培養的計算機信息人才錯綜複雜,甚至不學編程的也有。他們且不知,要真正用好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要做到優化配置,不知編程是萬萬不行的。例如隨之流行且又實質使用的例子:多媒體中視頻採編編程、Flash動畫內在的腳本代碼、網頁網站動態服務頁面、網絡硬件源碼配置等。

既然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學習就普及大眾化,那麼對於信息技術(計算機)學科本身而言,理應走在時代的前沿,如果還是一味的教學生如何使用,那與社會成員、一般教師、學習使用應用軟件的電腦愛好者就沒有本質區別,這樣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或學習也必將淘汰,這似乎又是個“死結”。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一般教師、一般電腦愛好者,網絡愛好者等,是不是真的駕馭了電腦、真的駕馭了軟件、真的駕馭了網絡,電腦出些問題、軟件出些問題、網絡出些問題、或者要增加些功能,他們又能如何應對?相比他們,筆者認為,作為一門課程,作為信息技術(計算機)教學,要教給學生,我們應該想的,要做的,更應該恰恰是這些,更應該是把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系統的學科(科學)來教來學,而不在是單純的“使用軟件”教學,因為時情已經改變,學生需要的遠不止這些。

三、20xx年開始醖釀並實施的又一輪新課程標準,必修+選修教學學習模式

工具型教學,過於偏重古板的機械操作與訓練,太側重實用,太過於表面,教學的形式似乎成了完成外國軟件的中文使用説明,教學似乎要把學生培養成業餘的電腦愛好者,課的知識不成體系。所以,這就需要改革與發展,目前“必修+選修”的模式也就推出了。

筆者經過二輪的新課程親身經營與實踐,可以客觀的説,新課程新課本粗看,好像變成了純理論的內容,其實不然,好多操作、過程的展開、方法的實踐、探究與應用、甚至道德價值等的學習都隱身其中。本次課改,雖説課程體系還不夠合理、完善,但在知識、內容上等都基本形成了體系,不但講究操作實踐、實用,更強調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特別是其中的信息意識),強調技術的思想、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強調情感道德價值觀的培養,教給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

當然,目前新課程的實施,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現了(可能還會增加)諸多如“初高中學生的‘零起點問題’”、正因為存在“零起點”“目前的課程內容與課時設置相矛盾問題”、課程要真正落實“信息技術學科師資隊伍還有待提升”等新情況,甚至還出現了諸多不合理的現象或問題。這似乎是新的“死結”。

諸如,雖説形式上,每個學校、每個教師都説,照大綱、照課程標準在實施信息技術課程,但目前國小國中的現狀是:有開設、有不開設,有教全部、有教部分、有到最後教一點應付的,我們口頭上雖然總是不願承認,但現實就是這樣在不斷髮生。

諸如,關於“信息技術學業考試要不要考”,有人説不應當考,各學校按照標準自己把握。筆者甚有同感,考試達不到預期結果還不如不考,因為考好與其説是為了真正做好這門課程,還不如是為了學生髮展,在實施考之前,還必須“先後”考慮三個度:學生目前的學業壓力(有沒有人真正核量過)再加上信息技術考試他能負擔到什麼度(即理應的接受度),信息技術教師才能有教到什麼程度,學業考試也才能考到怎麼樣的程度。倘若三個度顛倒了,那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也是我們目前活生生所面臨的:學校、老師僅僅考慮要考什麼,出現高一減課,高二加課,突擊考完,高二的信息技術反而沒課等怪現象、怪圈。

諸如,有學校、有考點、有老師提出的“新課程教學內容比以往多的多,但考試過於簡單,只需考前應付一陣子就能過關。要考就要考出水平。這樣才是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可,才是對信息技術老師的認可,才是對全體學生負責。”筆者認為:考出水平應是信息技術學科本身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但鑑於學生大學聯考的壓力、學生負擔的壓力,信息技術考試應緊扣新課程要求,即信息技術最基本的知識素養與操作素養,對照目前考試的方法、形式、內容,重要應考慮是“全”,而不應是“難”,而目前似乎有點“偏”、或“缺”,過於注重“合格過關”。有提出的“讓那些課時安排不足的學校,不重視信息技術教學的學校考不好,讓那些平日裏不學習的學生考不過。”筆者認為:應該是平時學校或學生本身努力不夠導致考不好,而不是有意設置他們考不好。倘若只知道考前應付,平時的課怎麼上,怎麼上好,學生又能學到什麼……不敢想象……倒不如平時學習嚴格要求一點,基本內容學的紮實一點,有實際聯繫、有實際應用,這樣的課,師生也感覺融洽,也都教得(或學得)有意義好多……要不然,對不起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不起信息技術教師這一稱號,更對不起學生。 諸如(筆者也持同樣觀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應理性迴歸本原——絕不能少“編程(思想)”。信息技術教學,既不能一味過份地開展“程序教學”,因為我們所要的:並不所有的學生都要成為未來的程序設計員,畢竟現成的應用軟件越來越到位、越來越友好(有的甚至能提供二次開發的支持)。但作為一門課程,也不能一味“使用軟件”教學,絕不能只做微軟等公司的培訓部門,因為信息技術(計算機)是其他學科的工具,他同樣是信息技術學科的工具。“編程(思想)”是信息技術(計算機)學科的核心。國小國中在立足信息、信息技術、計算機、應用軟件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國小不妨滲透“遊戲編程思想”,如學習LOGO語言,國中不妨滲透“圖形窗口設計界面與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如學習VB編程的流程、算法、初識窗口界面後的代碼。在國小、國中正規化基本解決“零起點”的情況下,在把握(或有所拓展)必修的基礎上,高中重點應放在選修,選修網絡不妨明瞭計算機網絡內在的運作機制,並能初步分析(甚至初步構建)簡單方案,而選修編程不妨帶學生“由前台走到後台”,分析程序三種基本結構,並能初步嘗試程序代碼的分析與撰寫。但真要是這麼做,就會出現我們目前層次不全、魚目混雜的信息技術師資隊伍還不堪重負的局面,因為普通中國小信息技術以往沒有專門正規的考試(其實可以檢驗教師是否勝任),而高二的學業水平測試也只是近幾年開始,況且只是高二,考試還存在上面提到的“過於簡單”等不合理情況,造成目前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不少來自於其他學科,或憑着對計算機、或網絡技術的愛好而改行的,等等。

總之,在沒有更好的信息技術學生檢測方法(甚至不用檢測方法的方法)之前,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學業考試還是要抓,要考而且要考好。因為“不應當考,各學校按照標準自己把握”,有的能做到,有的未必能做到。雖然就目前學業考試本身而言,由於學科的特殊性,限於考試形式、考試系統、考試內容等的客觀性條件問題,單憑考試還遠遠達不到真正系統檢測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或能力,但是,作為新課程新考試,本身就是要實踐、越完善的事情。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思考,就現在的大學聯考模式而言,不管是語數外,還是理化生,還是史地政等,難道他們的考試,一卷就能涵蓋學生一門學科的十年苦讀嗎?不也在尋求突破嗎?

縱觀上述,我們所謂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計算機)學科發展與教學的“死結”,其實不然,不管是學科發展,還是學科教學(包括考試),各個階段的教學模式至少都符合了當時的實情,都起到了當時應有的作用,而且都各有特點,只不過目前的教學模式碰到的問題更早一些,更多一點,隨着問題的一一化解,國小、國中、高中教學的更加配套、衍接,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科發展與教學將趨向“正常、規範、適時”的良性運作機制。

篇12: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現代信息技術能夠非常好的和國小英語教學實現有機整合,二者的有效整合不僅能夠極大的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對於教學過程的參與積極性,也能夠很好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善於展開對於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要充分挖掘其中一些有效的教學輔助設備,這既能夠讓課堂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樣,也能夠幫助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取更多有益的收穫。

一、教學目標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教學的整合可以體現在很多不同的方面,首先,教師在創設課堂教學目標時便可以一定程度以信息技術作為輔助,這也會幫助教師創設更為靈活多樣的教學目標,並且更為全面的展開對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鍛鍊。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通常教師都會非常關注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成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與任務。

學生在大量的讀寫練習下對於語言的熟練與掌握程度在慢慢深化,但是,大家對於語言的靈活應用能力相對卻十分缺乏。隨着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在慢慢改變,教師會更為關注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要發展與鍛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這也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有明顯體現。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則能夠很大程度推進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實現,這對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與深化無疑是很好的促進。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教學的主題和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討論學習。在各個組員進行充分交流的同時採取協作、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充分發揮BBS、Internet、NetMeeting等各種網絡通訊工具來進行任務型學習,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和任務。最後,教師可以組織大家開展組與組之間分享學習的環節,教師可以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課後可以進一步要求學生將圍繞某一主題而作的短文發表在BBS上,並且鼓勵大家開展相互之間的評價。這種教學模式非常靈活,並且很好的對於信息技術展開了靈活應用。這不僅凸顯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多樣化的教學目標的設定下也非常有助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這才是高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收穫的成效。

二、教學過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信息技術同樣可以和知識教學的過程實現有機整合,這也是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可以有的一種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滲透到英語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這也使得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整合有着很好的可操作性。無論是前期的教學導入,隨後的知識引入,還是後續的知識講述、重點知識的分析以及課堂教學內容的梳理與總結,每一個教學環節在展開時信息技術都可以發揮相應的輔助功效,並且能夠極大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以學習《Meet My Family》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詳細而有序地將現在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活動的不同階段:首先:新課導入階段。在正式開講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在課前五分鐘給學生播放事先準備好的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歌謠,在播放的同時鼓勵學生跟着錄音開口説英語、唱英語。接着教師便可自然而然地引出新內容:This is my family?在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之後便可適時導入新課了。隨後的知識講解以及學生對話的設計上也可以適當的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上將一些核心的內容作出提示,進而輔助學生的對話交流更為高效的展開。這些都能夠極大的推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並且能夠很好的在課堂上鍛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三、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信息技術的另一個顯著功效便是可以極大的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不僅能夠讓知識的呈現更為直觀,也可以透過對於網絡資源的利用來給學生們提供更多好的學習資源,這些都會幫助學生語言水平與交流能力的逐漸提升。信息技術對於英語課程的教學輔助功效可以有非常明顯的體現,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對於語言學習的熱情,也能夠鼓勵大家在課堂上更踴躍的進行交流對話,並且讓大家在知識學習時更加主動與投入。教師要善於透過對於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這對於教學效率的提升將會起到很好的推動效用。

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以互聯網、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為主體的各種教學輔助工具,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對於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腦、耳、眼、手多管齊下的教學功效。特別是聲音與圖片、文字的強強聯合更是從多角度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在拓展信息量、知識量的同時也打造了更加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成,這和國小生的心理特徵是極為相符的。教師要善於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各種有效的部分,並且結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知識掌握程度合理的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設計,這樣才能夠更為全面的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結語

在國小英語課程的教學中,信息技術往往能夠和課程的教學很好的實現整合。信息技術無論是對於課堂教學的目標,英語課堂的整個教學過程還是課堂上教學形式的創設上都能夠發揮很好的教學輔助功效。教師要善於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各種有效的部分,並且結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知識掌握程度合理的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設計,這才能夠更好的展開對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鍛鍊,並且很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篇13: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我們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的方法,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

【關鍵字】語文教學信息技術學科整合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能發揮它特有的作用,能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閲讀內容形象化,可以在語文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想象,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於學生接觸課文,理解課文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活化學習信息,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在陶冶情操的同時,又提高了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二、讓信息技術融入我的習作教學中

習作教學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經過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信息時代,我們更需要在實踐中培養創新精神,擺脱迷信書本、迷信權威的思維定勢與禁錮,讓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得到更大範圍的拓展與張揚。隨着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語文教師習作教學的得力助手。

比如,我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一個最熟悉的人,如實地描寫他(或她)的外貌。學生們交上來的作業卻讓我大吃一驚。

學生大多寫的是自己的媽媽,可巧的是,有七八個學生寫的媽媽的外貌是一樣的,於是我打開電腦將這些學生們的外貌描寫都投到大屏幕上去,學生們大聲讀起來,讀完之後一個個都笑了,一個學生乾脆站起來,大聲説:“老師,你看他們的媽媽是不是長得一個模樣啊!這些同學會不會是多胞胎啊?”頓時,教室裏沸騰了,笑聲在教室裏迴盪,經久不息。這樣一堂習作評改課的確是生動有趣啊!從那以後,班上就再也沒有抄襲作文的現象了。到這時,還有誰不承認信息技術的威力大呀!

三、信息技術讓學生開闊了語文視野

雖然學生們經過五年的語文學習,閲讀了一些李白的詩,已經對李白有一個比較粗淺的認識,但是,對於李白的處世態度、人生觀、價值觀都不太瞭解。我先給我的學生們蒐集了一些資料,比如,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性格特點,以及有關李白的故事,還有中外人士對李白的評價。將這些打印成冊,在學生間傳閲,填補了學生的大腦空間,擴展了學生的視野。

四、信息技術與古詩教學密不可分

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為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與古詩教學密不可分。

李白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誇張的詩句,學生怎能憑空想象出來?於是我用大屏幕播放廬山瀑布那飛瀉的激流,那壯觀的景象,那轟鳴的濤聲,孩子們發出了聲聲讚歎。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總之,國小語文教學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語文教學的實踐來看,現代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教學的整合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需要不斷地深入研究下去。讓我們攜手信息技術,合着語文課程改革的節拍,踏一路陽光,灑一路歡笑!

篇14: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1微課程的內涵

筆者認為,微課程是以小視頻為教學載體,但不僅僅為微型教學而服務的微內容,而是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現代化、正式與非正式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微課程的設計需要周密的教學環節,包括微課程的設計、應用、評價分析等環節。利用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預設,設計出5至10分鐘之內的教學小視頻對所學內容重點、難點知識進行精煉的講解。

2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程使用的重要意義

2.1有助於昇華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作為現代化新型教學模式,微課程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教學策略,追隨現代教育技術、現代媒體技術時代進步的步伐,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以正式和非正式學習的形式對信息技術內容進行完善,加入國小生實際需求和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避免之前拘泥於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的角度分析,增加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技巧性,實現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新型化。

2.2有助於推動學生共同進步:微課程具有較強的普遍性和特定性,微課程不僅能夠將不同能力水平和不同感知度的學生統一到課程中,而且可以適應各種類型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建立特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正所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統籌兼顧”,從而實現學生共同進步和提高。

2.3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課堂普遍存在教師滿堂灌、學生滿堂聽的問題,對於信息技術這類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到的知識不經過反覆的推敲和打磨會導致技能最終無法掌握,因而導致學生對本門課程興趣減少。微課程不僅僅可以供教師課上教學使用,學生課下也可以利用移動學習的方式加以呈現,使學生隨時隨地找到課堂的感覺,這樣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4有助於激發學生鑽研精神:與滿堂灌式的大課堂教學相比,雖然每節微課程的時間只有短短几分鐘,但它可以針對特定的具體環節或問題,包括小故事、小情境等,進行細緻而具體的講解,層層遞進,深入剖析,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意識和興趣,通過反覆觀看視頻思考出知識點延伸的部分,從而提升對課程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理解程度。

3正確探析微課程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使用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旨在培養國小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在現代教育與信息化背景下,逐步形成信息技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整合能力,進而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核心在於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方式是否能夠使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基本操作的同時,解決一些基礎、簡單的問題,使學生具備現代社會對於信息技術基本素養的要求。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充分利用微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是大勢所趨。微課程歸根到底是一種媒介,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手段、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首先要基於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並且必須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唯有二者兼備,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3.1正確擘劃微課程與教師的關係:在現有的課堂授課中,微課程代替了教師部分功能,微課程可以通過錄制一段小故事、小情境等方式產生聚焦效果,它最大的優勢在於針對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精講,充分抓住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由自主產生想學、愛學的感知,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於傳統的授課最大的不同。

3.2正確擘劃微課程與教材的關係:信息技術教材是教學的根基。在選取教學單元的時候,教學內容必須要適合微課程的使用,要儘量體現微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勢,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闡述,要結合教材的難度。當然,有一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如果在實現微課程教學模式時,不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也不在乎內容的難易程度,把所有的內容一概而論,一律使用微課程進行教學,不但提不起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會適得其反,影響微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效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程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使用核心在於針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攻克,彌補傳統課堂的弱點,增進信息技術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在微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理性擘劃微課程與教師、教材的關係,從而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篇15: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於國小語文教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現代化的國小語文教師,應當科學整合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習興趣、突破重點難點、發展學生文核心素養,構建現代化的國小語文教學課堂。

關鍵詞:國小語文;信息技術;優勢;對策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了教育信息化目標的實現。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將信息技術手段有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使課堂教學富有活力、生命力,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語文作為一門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學科,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明確了教師應當科學整合信息技術手段,拓寬語文教學的領域,通過內容和方法的交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生活實踐能力。因此,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大背景下,國小語文教師應當科學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國小語文教學,構建現代化的語文教學課堂。

一、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於國小語文教學的優勢

(一)有利於拓寬語文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和改革帶來了極大的基於。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將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於國小語文的教學中,有利於拓寬語文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構建高效的語文教育課堂。首先,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有利於實現教育內容的拓展。傳統的國小語文教學,教師的教學內容只能侷限於課本教材、教參,除此之外難以實現有效的拓展。而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互聯網資源的優勢,為教師教育內容的拓展提供了技術性的支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同時,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為教師教學內容的拓展提供了平台支持。因此,有學者認為: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為邊遠地區的孩子走進名師課堂奠定了基礎。其次,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有利於拓展語文教育的深度。相比較信息技術手段而言,傳統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以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為例,信息技術為教師重點難點內容的突破提供了技術性的支持。例如,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下,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創設教學情境,亦可以通過微視頻教學等形式,加強對重點難點內容的講解,化難為易,拓展語文教育深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有利於加快國小語文教育改革的步伐

教育改革是現代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近年來,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核心素養等現代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師改變過去知識灌輸式的應試教育模式,促使教育沿着現代化教育的方向大步邁進。在此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於國小語文的教學,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整合於教育領域,很多鮮明的優勢、技術手段是傳統教育模式不可比擬的。因此,筆者認為:將信息技術手段整合與國小語文的教學,是加快語文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

二、國小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

(一)整合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對於教師而言,要想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興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而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於國小語文的教學,為實現興趣教學的目標奠定了基礎。和傳統的知識講解式教育模式相比,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圖片、聲音、視頻、音頻、flash動畫等形式巧妙地呈現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對於南方地區的孩子而言,對位於北方的小興安嶺四季景色認知不是很透徹,筆者在教學中,首先通過小興安嶺的一個宣傳短片作為導入,在講解的過程中,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小興安嶺四季之美景,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整合信息技術,突破重點難點

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構建高效國小語文教學課堂的關鍵。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手段而言,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靈活地將突破、文字、聲音、圖片等整合到課堂教學中,通過直觀化、具體化和形象化的教育,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琥珀》一文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不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知識學習,筆者通過一個FLASH動畫的形式,將蒼蠅、蜘蛛以及松脂油三者之間那一瞬的運動關係有效地定格下來,學生通過直觀地動畫觀看,對文本的內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於不能有效製作flash動畫的教師而言,可以科學整合遠程教育資源,將微視頻等教學資源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同樣可以實現教學重點難點內容的突破,構建高效的語文教育課堂。

(三)整合信息技術,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聽説讀寫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語言能力。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筆者在國小語文的教學中,科學整合信息技術,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首先,整合信息技術,聽説教學結合。在語言教育領域,聽説是一體化的。筆者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視頻、音頻等文件的播放,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聽説能力;其次,整合信息技術,加強朗讀訓練。朗讀訓練,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聽説能力,還有利於夯實學生的讀寫基礎。筆者在執教國小語文的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通過多媒體輔助朗讀訓練的方式,為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語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於國小語文的教學,對於拓展語文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加快國小語文教育改革步伐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現代化的國小語文教師,應當科學整合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習興趣、突破重點難點、發展學生文核心素養,構建現代化的國小語文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紀延偉.國小語文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31):124-125.

篇16: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國小語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為教師教學,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能更好地展開教學,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信息技術的使用,大大優化了課堂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課堂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恐龍》一課,如果在導入課文時,播放一段恐龍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向我們展現了恐龍家族的生活情景,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這段視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美的語文課

書中有許多寫景的文章,如《廬山的雲霧》、《拉薩的天空》、《西湖》等展現自然的美文。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如果單憑講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無法領會到“美”之所在。因此,我們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廬山千變萬化的雲霧;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美麗的西湖,再加上優美的樂曲,聲情並茂的講解,將觀察、閲讀、思維、審美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還受到了美的薰陶。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

語文教材中涉及內容比較多,知識也比較廣泛,可以説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課文中的許多人物故事、科學知識、自然現象對國小生來説,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運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信息技術能為閲讀教學提供詳實的背景資料,將某一閲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社會情景中,幫助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閲讀對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利用信息技術的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閲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課文中出現的“伸着大鼻子的貨輪”、“斜拉橋”、“葛洲壩水力發電站”、“攔河大壩”這些事物都是學生從沒見過的,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閲讀。為了使學生清楚地瞭解這些事物的特點、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在課堂上,給他們呈現出一幅幅圖片以及它們的特點、用途,這樣學生先前遇到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了,閲讀起來也比較順利,而且在閲讀的同時,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學完課文以後,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看了一段課文視頻,在視頻中,配合着音樂,將王二小壯烈犧牲的一幕、敵人的兇殘都刻畫得生動形象,人物的特點也躍然於學生的眼前,每個學生都靜靜地看着,臉上露出心痛、憤怒的表情。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加入了信息技術的運用,不但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的瞭解,而且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一)為學生自主預習課文提供幫助

語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和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學好語文,必須做好預習作業。例如,在學《“東方之珠”》一課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查閲相關“東方之珠”的資料,有個客觀的印象,為深刻理解課文作鋪墊。經過學生的查閲資料,學生會了解到“東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後從網絡上可以瀏覽香港的各種資料。這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習人物故事,歷史故事時,經常鼓勵學生上網查找資料,這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對突破重難點起到關鍵作用

重難點是一節課的主體部分,抓住教材重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學生無法通過文字來理解,此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突破。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展示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場景,又能設置一些教學懸念,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如《航天飛機》一文,對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方方的機尾。有的學生想象不出,這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出示一架“航天飛機”,讓學生觀察其外形,便一目瞭然。還有讓學生理解航天飛機的“飛得快”這個特點時,我們可以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看“從帕米爾高原到東海之濱”的距離,再比較“普通飛機要飛行4個多小時,而航天飛機只要7分鐘”來説明航天飛機速度快。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苦於無話可説,無內容可寫,隨着信息技術廣泛運用於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方式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學生之所以會“無話可説,無內容可寫”,主要是因為缺乏寫作興趣,缺少寫作素材。現在,有信息技術的視頻、圖片輔助,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如《為動物設計名片》,以烏龜為例,首先出示烏龜的圖片,引導學生們觀察烏龜的外形特點,並相機板書,再指導學生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説一説。接下來播放一段“烏龜的生活習性”方面的錄像,讓學生對烏龜有總體印象,然後指導學生根據錄像組織語言,説一説對烏龜的瞭解。有了這樣一段生動形象的錄像,學生寫起烏龜來也得心應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又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自主、探究的環境。信息技術為國小語文教學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能夠精心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媒體,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更精彩。

篇17: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社會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將其應用到國小語文的課堂中,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的元素,使得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國小語文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資源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國小語文的教學效率,實現新課標所倡導的有效教學。本文主要結合國小生的學習能力與生活經驗,提出了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的幾點策略,以期為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語文;教學效率;提升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國小語文的教學中,就是要將信息資源與國小語文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將信息技術手段恰當地使用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從而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在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成為了每一位語文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下面我就主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實踐,談談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國小語文教學效率的幾點策略。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對於國小生來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其積極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途徑,而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之一。那麼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出恰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走進麗江》這篇課文時,我就先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集了一些麗江的景色圖片,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這些圖片,學生看到麗江古城、玉龍雪山、虎跳峽、萬里長江第一灣、香格里拉等這些神奇而美麗的景色,他們的視覺與心靈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的麗江美景,知道麗江的特色與風俗。於是在充滿了閲讀興趣與慾望的狀態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了課文的學習中,在這樣濃厚而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致高漲,他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得到了提高,也為高效教學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性

網絡上的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來拓展教學內容,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資源主要依靠教材的參考書以及教師個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這樣的現狀會使得教師的教學受到教師本身的影響較大,教學的過程可能會產生一些偏差。而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理與補充,師生的視野都會變得開闊,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開放。例如,在教學課文《孔明借箭》時,學生對於課文中所描述的場景都感到難以想象,造成學生的學習質量下降。於是我便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這個片段,學生在看到直觀的視頻後,他們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更為深入細緻。接下來我利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拓展三國時期的其他歷史故事,如著名的“空城計”、“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等,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另外,為了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與熱情,我還讓學生在課下蒐集一些資料,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故事的表演,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讓學生更加認真地閲讀三國故事,還讓學生在親身的參與實踐中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三、突出教學重點,實現學生的學習高效性

受到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節省有限的課堂時間,往往是通過自己的講解來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很容易產生惰性思維,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就可以將教學的內容與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來,教師節省了寫板書的時間,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而且,教師還可以將教學的重點內容用紅色加粗的字體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觀看課件學習時他也能着重注意這些部分,從而有助於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例如,在教學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很多學生都只能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而很難體會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所體會出來的小女孩的悲慘生活,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於是我在教學時並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配樂,讓學生一邊閲讀課文一邊體會文字的深層含義,並將每一次幻象中的關鍵詞提煉出來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的情感變化更加有針對性,有目的性,使其更能體會小女孩內心的悲涼。在學生將這些內容都讀過後,我便利用多媒體將這幾次幻象都總結整理出來,讓學生整體地理解這些內容,從而幫助學生突破了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總之,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的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背景下,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們也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新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促進國小生的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軍.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成才之路,20xx(02).

[2]尚豐慧.利用電教媒體提升國小語文教學效率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xx(32).

篇18: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傳統的英語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語言的實際運用。當今國小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困難就是英語的語言環境,學生們接觸英語的機會少,語言不地道,所學語言不能真實地反映的社會文化,在實際交際中也就不能得體地運用它。根據國小生身心特點,英語教學應發揮多媒體、網絡功能,創造各種語言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英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1.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聽力課中的應用

學生的能力並不是神祕、抽象的東西,實際上,學生聽力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語言技能,是和説、讀、寫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具體地説,它主要包括:

①學生對語言的輸入有準確、敏鋭的捕獲、理解能力,即聽力理解;

②準確、訊速的語言、鑑別和糾錯能力;

③正確領會輸入材料所表達的主要交際意圖的能力。

而良好的聽的習慣對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它主要包括:學生對語言輸入材料的興趣、態度;學生對學習技巧與規律的總結與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毅力、情感、意志等;學生學習與日常生活的實踐結合等。正是因為聽力課的特點,全國英語課程標準對國小階段(一級、二級)所做的“聽”的要求以及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所以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國小英語聽力課上的應用前景廣闊,大有潛力可挖。

1.1多媒體網絡技術巨大的容量和快捷的方式聽力課快節奏的、多種形式的、大信息量的語言材料的選用提供了方便。

1.2利用多媒體動畫製作技術,能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好動、自制力差,課上易“開小差”,但他們求新,求奇,善於模仿,參與意識強。動畫既生動又形象,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1.3多媒體教學可創設良好的語言交際情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語言產交際的工具,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是最終能在實際中靈活地運用。以往我們學習外語,只能接觸書本和各種書面材料,接觸口語機會很少。這一狀況是外語水平提高不快的原因之一。國小生更是這樣,單純的説教的枯燥的聽説令他們生畏、生厭,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改善這種狀況提供了最佳方案。它的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身臨其境的英語交際情景,能克服本族語的干擾,利於英語語感的培養。

1.4多媒體技術的聲像有機結合,有利於學生打好紮實的語音基礎。語音是語言學生的基礎,語音教學是國小英語啟蒙階段的重要任務。

國小生初學英語時,主要靠模仿,學生髮音的準確與否,取決於聽到的語言信息準確與否,而多媒體技術正是為學生提供標準語音信息的最佳途徑之一。

1.5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獲取率的記憶的保持率。

2.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故事課中應用

各種年齡的孩子都愛聽故事。聽故事和講故事對兒童學習母語很有幫助,對於他們的外語學習也具有相似的效果,引人入勝的故事,似乎一下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故事課就是一種利用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聽力訓練口語實踐,可以使許多基本詞彙語法結構得到複習的一項課堂教學活動。故事課的教學一般可以包括三個部分:

首先,閲讀準備讓學生談談各自與故事的主題相關的經歷,以將學生引入故事之中。

①看故事裏的插圖,以確定其背景。讓學生討論故事可能發生在何地,故事的人物是誰,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東西。

②就插圖進行提問,讓學生就故事進行討論。可提一些問題:這是誰?他在幹什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你認為他為什麼不笑?圖中還有誰?你認為剛發生了什麼事?同時應注意,這類推測不必正確不可。。

其次,閲讀

①每行儘量讀慢,可邊拿書指圖着插圖邊讀。

②頻頻停下來,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修正所作的預測,並作出新的推斷。。

第三,討論

①全班跟着老師讀完故事之後,檢查一下是不是每個人都抓住了中心意思,不要糾纏於個別詞彙的理解。

②用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可提出以下問題:故事是怎樣發生的?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些什麼?這些人物作出了什麼選擇?故事是怎樣結束的?。在教授故事課時應掌握以下教學原則:

(1)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的英語教育觀,全面落實英語教學目標;

(2)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設置情景,加強語言實踐,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能力;

(4)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係,注重能力培養。

3.信息技術在國小英語綜合課中應用

所謂綜合課,就是融複習、講授新知識,練習鞏固、擴展練習等方面於一體的新課型,通過英語學習的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展思維能力。國小階段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英語基礎知識的聽、説、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化的差異,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綜合課就是以學生語言技巧、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的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實踐證明英語教學中發揮多媒體、網絡功能,對於提高學生聽説能力、閲讀能力是有很大益處的;對於瞭解和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也很有好處。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更利於培養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篇19: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着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作為21世紀的一名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悦、渴求上進心理狀態,引發學生主動、積極、創新的思維,讓他們看到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色彩、聲音、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它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立體感強,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比如:在《秒的認識》的教學中,教材從學生最熟悉的新年倒計時的情境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依靠學生對知識經驗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再如:我在教學《面積與面積單位》時就創設故事情境: 同學們,你們想聽阿凡提的故事嗎?多媒體課件導入阿凡提的故事。(播放)阿凡提和巴依老爺簽了這一份契約:“將自己的院子的60米,以10塊金幣賣給巴依老爺。明日就將院子的60米交給巴依老爺,永不反悔。特此證明。”第二天,阿凡提接過巴依老爺的10塊金幣,哈哈大笑,巴依老爺這才大呼上了這契約的當。但他只能白白付出這10塊金幣了。師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份契約有什麼問題嗎?巴依老爺想要的是什麼?他得到的是什麼?一條線和一塊地的差別可大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充分利用信息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等多種傳媒方式向學生傳遞信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運用信息技術,開拓學生的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能夠掌握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國小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多媒體課件能夠使靜態變動態、抽象變形象,多媒體課件的授課方式不但使一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自覺主動地學習,為學生提供自我動手,探索問題的機會;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課堂上真正做到以教為輔,比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的日曆來探究每個月可能有多少天,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選取不同年份來發現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數,同時還發現二月天數比較特殊,由此知道平年和閏年,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各個年份的二月,藉助信息技術激發了思維,有助於學生探索發現,合作交流,在整個過程中自主地完成信息的收集,轉化。這一探索過程是常態教學所實現不了的。每個人都儼然一個小數學家,在介紹自己的新發現,或傾聽或參與探討。促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了知識,促進了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大大地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三、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學習一個知識,一般都要經歷“感知---理解---積累---運用”這樣的一個過程。教學中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化解是一節課是否成功的關鍵。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實驗活動過程進行處理,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講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時,用傳統手段,包括直觀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難把要害講清楚。而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方便地演示:將兩個角平移重疊,將角的兩邊長短隨意改變。學生通過觀察動態的過程,很容易地歸納出“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無關,而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再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一開始我運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是有些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差,怎麼講都不明白,然後我改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平面組合圖形的組合過程,學生們學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他們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下,始終興趣盎然地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從而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一開始我運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是有些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差,怎麼講都不明白,然後我改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平面組合圖形的組合過程,學生們學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他們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下,始終興趣盎然地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從而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練習。

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鞏固練習,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不是簡單地重複要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可以達到優化練習,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電教媒體在這裏可以創設一些問題情境,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安排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這些大容量形式多變的練習,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練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省時、容量大、拓寬思路的特點來強化練習效果,提高練習效率。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五、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側重於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和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學生處於被動和受教育的客觀地位。新課程改革以後,教師更多地處於協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與學生一起去面對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具有信息的集成性的特點,使學生擴展感知、激發質疑,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善於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學校中,如果學生能夠在教師地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那麼學生所學到的就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學習的方法,這是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無疑是給傳統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知識經濟日趨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威力。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恰當運用新穎、先進的教育技術,能將複雜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對於提高學生的素養,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時,應從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首先考慮教學的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切近生活的實際性和課件的美觀性,而不宜把課件做得太花哨,否則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總而言之,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課堂就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篇20: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着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新課標》要求“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 在這種大環境下,數學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國小數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本文就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並且對此更感興趣。然而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現行的小數教材教學內容明顯偏舊,落後於時代的發展。而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很難及時在教材中反映出來。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

例如,教學行程問題的練習課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某校組織秋遊活動,旅遊的目的地可以在下面三個城市裏任選一個:杭州、蘇州、上海。教師藉助網絡資源展示了三個城市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對其方位及旅遊名勝有所瞭解。接着組織學生討論本次旅行應考慮的問題如:去哪個地方,何種方法去,旅遊幾天、需要多少經費等。學生在明確本次活動需要解決的問題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挑選理想的旅遊地以及各種遊玩方法,並對整個活動計劃及結果進行簡要的整理。接着讓小組根據自己的選擇以分工的形式上網查找所需的數據。接着利用數據解決相關問題。如計算出經費?最優路線的選擇等。在交流時,展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到杭州路程短價格相對比較便宜。有人認為到蘇州價格便宜,還可以乘船欣賞到京杭大運河的美景。學生在即定的情景中開展多元化的研究性使教與學具有極大的創造性,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整合國小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基於這一思考,我有意識讓學生帶着目的自己去查閲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餘知識,並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國小數學活動課《房屋面積的計算》一課就運用信算技術和網絡平台,構建了一個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組織了材料收集、測量、計算、整理與統計數據小組四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瞭解有關房屋面積的概念、靈活掌握面積公式綜合運用、熟練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學會房屋的設計。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

又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為了探究百分數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課前安排學生自己通過上網,蒐集有關數據。學生通過網絡瀏覽,收集到各種材料:有祖國各地區佔地面積的百分比,有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有銀行存取款的利率等生動的、有説服力的數據、材料。課後我又讓學生登蕪湖市的各有關網站,搜尋反映蕪湖市經濟發展的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運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進行處理、分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的網站收集資料完成家庭作業,有的選擇蕪湖市近年來的人口、人均年收入,有的選擇蕪湖的綠化面積、小車數量、手機用户等,並能運用所學的百分數的知識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做出了調查報告、環保的公益廣告、科技小論文、警世圖等較為成功的作業。

我們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強等特性,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絡信息領域,建立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二)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採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給學觀生提供實物圖象、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複、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學內容形象化、直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路刺激,而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主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學的藝術不在與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如;我在講“認識左右”時,一開始就展示一段動畫:孫悟空與豬八戒分別在樓梯上下兩端面對面站立,並且在激烈爭論“靠右走”應走哪一邊才對,孫悟空説這邊,豬八戒説是另一邊。我問學生:他們倆誰説的對呢?同學們能用什麼知識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呢?就這樣,立刻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在授課過程中我繼續用多段動畫作引導,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着,教學緊湊,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講解重難點,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學科整合之後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

1、網絡環境下,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國小數學教材是依據數學知識和國小生的心理特點編制而成的,《新課程標準》對每一段每一知識點的深度和難度都給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在具體教學環境中由於教育對象存在心理和個性上的差異,教師依據《新課程標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充分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製作圖文聲像並茂的課件,創設學習情境,由難變易,輕鬆自如。

例如: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時,掌握面積公式是重點,面積公式的推導是難點。而學生對於推導過程,特別是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的道理是很難理解的。我們用多媒體演示就形象多了,動態演示把一個圓先平均分成四份,用不同顏色表示,拼起來不象圓;再把四份平均分成八份,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閃爍顯示;然後,再依次進行平均分成十六份、三十二份、六十四份,讓學生通過對比,直觀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動態演示,使學生知道半徑和圓周長的一半與所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聯繫,從而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化靜為動的顯示,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把圓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深刻印象,實現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轉化過程,學得輕鬆自如。

2、網絡環境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增加了教學容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網上衝浪去尋找知識,通過獨立思考、對話交流去獲取知識。培養了他們運用因特網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還可進行異步的交流和學習,使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進度自定進度進行個別化學習。

例如“試試你的本領(分級練習)”、“過五關、斬六將(綜合運用)”、“小小擂台賽(智力挑戰)”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新知掌握的情況,自主選擇練習題的內容和形式。這一轉變打破了“齊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發展。在遇到困難時,學生還可以通過電子舉手向老師提問,或者利用網絡教室或聊天室,學生之間打破了空間上的限制,開展了“邏輯上”的分組討論,達到課堂練習的最優化。多向交流的網絡學習方式,能衝破課本的束縛,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在往復的探索與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開拓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創新的火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優化了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3、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在線學習。

“在線學習”式學習模式在複習課中使用較多,它的優勢在於實現個體化的學習,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將知識回顧、解題指導、自我檢測融在一課件裏,學生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調出課件中記錄和貯存的內容而分配時間學習,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比如:知識回顧。根據本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和分類,使學生通過個體學習形成知識的再現,對於具體知識掌握上的疑難問題,通過超級鏈接提供有關路徑去訪問學習;練習階段。設計難易層次不同的梯度練習,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人機交互,實現個體化學習;討論區。學生如遇到困難可以進入討論區實現生生交流或師生交流,可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交往能力、情感品質;自我檢測階段。用以檢查本單元知識掌握的情況,做完題後學生提交答案,不僅可以及時查看成績,而且可以知道哪些題做錯了。測試方式有過關斬將的方式,有星級測試方式,還有遊戲方式等,儘量激發學習者挑戰的熱情,鼓勵好奇心和創造欲,讓努力與成功的快樂沖淡學習的枯燥與辛苦。這裏,教師不再是一個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他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

4、網絡環境下,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如:《加法的初步認識》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加法的開始,讓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非常重要。由於初次接觸加法,用語言敍述很難表達準確、完整。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義於演示操作過程中,通過演示操作的條理化,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學生思維的條理化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我將教材中的氣球圖製成化靜為動的活動場景,在屏幕上演示兩個氣球合在一起的全過程。通過老師的啟發提問,組織學生動手擺一擺圓片,從中體會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幾和幾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由於製作的CAI鮮豔,動感強,畫面清晰,學生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這樣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又如:《千米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長,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很抽象的,因此我結合課件演示初步認識“千米”,首先讓學生估計學校門口到温州二中這一段路會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礎上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較長的,接着出示我們學校創建二期工程前的操場圖,(課件演示)從沙坑到操場最前端有100米,思考並想象,幾個這樣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長的路上來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來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並通過(學校周圍熟悉的場景)調查錄象演示,讓學生直觀感知從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會有1000米?

從這裏可以看出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能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可以把教學時説不清道不明,靠掛圖或板書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在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中,進一步地加強學生對於1千米的認識。

5、網絡環境下,讓學科知識還原於學生生活實際

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學生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他們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們具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相應地,學習不是簡單的使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學科問題,又能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

如:《認識時間》教學中,我運用課件中很多的情景圖,一幅上學的圖,在圖左邊有鐘錶,上面是具體的時間;還有放學圖;星期天,起牀幾點,吃飯幾點,出去玩的時間,回家的時間,吃中午飯,看電視時間等,都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習的知識,準確的説出每件事情的時間,從而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應用中學會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主動創新,獲得知識技能上的提高,滿足興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數學素質和信息素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的話,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其它問題

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世界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究性課題的研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與國小數學拓展型課題的整合,使學生的學變得更為主動。他們在交流研討中,不僅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時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把信息技術應用於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樂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有效地培養創造性人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

篇21: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一、信息技術在國小品德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1、重視教學手段的新穎,課件內容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教師為了方便會在互聯網隨意下載關於品德教學的課件,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表現,即使與所學內容相關,但是效果卻不怎麼好。在課堂上,有些時候教師將下載的課件直接利用,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屏幕上不斷閃過的課件顯得非常死板,沒有任何生機,雖然畫面很絢麗多彩,但是最終的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只會去看而不能思考,這樣也就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2、信息技術引入,代替學生實踐體驗。品德教學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如果不按照事先的設計教學,只是按照課件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很好。然而,在實際的國小品德教學中,參與人員較少,呆板的教學模式達不到教學目的,也不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學生只是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學習知識。

3、授課內容較少,只注重信息技術。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考慮到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與見解,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處境,因而達不到教學目的,所以出現了一種很不好的場景就是,教師繪聲繪色地講授內容,學生卻不知道教師在講什麼,學生看完課件時不知道從中學習到了什麼,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只是看着屏幕不停地閃爍,這樣就達不到教學目的。因而,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處境與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領他們進入教學情境中。

二、信息技術在國小品德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策略

1、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眾所周知,信息技術的引入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是為品德教學服務的,信息技術不是單純出現的,它讓教學更加繪聲繪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資源更加豐富。信息技術引入一定要以品德教育為前提,不要注重數量,而要注重質量。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使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具體化,從而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合適的課件進行教學,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2、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在品德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結合現實生活。社會是不斷髮展的,所以技術也是不斷髮展的,因此加強學習新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教學內容也會變得生動有趣。

3、將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內容、品德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整合起來。在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內容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豐富,而且更新比較及時,所以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互聯網的時候應對其內容進行修改,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學目的,有利於品德學科的教學。其次,信息技術與品德教學方式的整合,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隨着科技的發展,教學方式不斷地發生着變化,我們應該適應現如今的潮流,與時俱進,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達到教學目的,注重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對於課件的製作要結合現實教學情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地學習,教師就要尋求新穎的教學模式,搭建合理的教學情境與平台,將難以講授的內容簡單化。最後一點就是,不要單純地引用信息技術,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愛好以及接受的方式,不要盲目地引入不恰當的方法。在學習中,信息技術就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式,它起到了促進教學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為每個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的平台,讓他們想學習,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與興趣。

參考文獻:

[1]虞希望、新課改下信息技術課堂作業的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7)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篇22: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21世紀是信息技術的時代,信息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同時,信息技術也成為我們今後學習、工作及生活的一種必備技能。因此,我國在中國小實施了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要想上好信息技術課,就必須充分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國小生喜歡觀看直觀、生動、有趣、形象的圖片和動畫。依據國小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變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形象,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來為教學創設一個更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在這種教學情境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國小信息技術第一冊下第二單元有一課《網上世界真奇妙》,我們就可以從網上下載一段海上衝浪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欣賞並回答這是一項什麼運動以及它帶給你的感受是什麼?很顯然,學生會説:“是海上衝浪運動……”,然後,老師説:“今天呀,老師可不是帶你們去海上衝浪,而是去網上衝浪。”就這樣,不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充分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直觀演示、講解、交流、突破重難點

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就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個問題,老師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但是並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直到出現了多媒體技術,老師才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那就是採用多媒體計算機直觀演示、講解、交流的途徑來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針對操作性知識點,採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學得快,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比如:在國小信息技術第一冊下《標點符號的輸入》這節課中,對於操作比較難的知識點,如“省略號”、“破折號”的輸入,一般先由老師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講解操作過程,然後學生模仿操作,並交流學習經驗;對於操作比較容易的知識點,如:“逗號”、“句號”的輸入,一般就由學生自主探究操作,然後找學生代表給大家示範(同時要求語言要簡練、恰當,聲音要洪亮,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及交流能力),接着學生再操作練習,並總結學習經驗。

另外,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信息技術基本概念,比如:在國小信息技術第一冊下《關鍵字查詢》這節課中,需要理解“搜索引擎”概念,這個概念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我們可以採取先帶領學生直觀地瀏覽“百度”網站,並演示講解查找“寓言故事”,接着老師告訴學生,像這樣專門幫助你查找信息的網站叫“搜索引擎”。然後介紹常見的其他的搜索引擎網站。

這樣做就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複雜為直觀,演示給學生看,易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三、多層次,全方位的個體學習環境,

學生之間存在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的差異,不同學生在學習同一教材時,學習的接受程度和速度是不同的。常規教學中,教師面對課堂上眾多的學生,不能對每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往往只能採取折中的辦法,這樣既影響了後進生的進步,又限制了優等生的發展。而多媒體教學卻能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出分層教學目標,利用超文本功能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然後開發出人機交互式的教學軟件。在這種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通過人機對話,按照自己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來選擇自己本節課學習內容的難度和速度,真正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個體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均獲得最大的發展。

比如:國小信息技術第一冊上《基準鍵位練習》這節課中,我們就可以採用“金山打字2003”教學軟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選擇初級或高級鍵位練習、單詞練習或文章練習模塊進一步熟悉鍵位。這樣既不影響後進生的進步,也不限制優等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個體學習環境,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因材施教。

四、多種感官刺激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有關人類獲取信息的研究表明:83%來自視覺,11%來自視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另外關於知識保持的實驗研究資料也表明,人們能記住自己閲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的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而自己既看得到又聽得到內容的50%,如果把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再用討論的方式表達出來則可以記住信息的70%。而多媒體教學正好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因此,在這種多種感官刺激作用下的教學中,學生可以輕鬆地獲取和保持知識,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比如:國小信息技術第一冊下《網頁下載與保存》中,我們可以設計兩個教學任務,分別是從網上查找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並將這個網頁保存下來,下載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圖片.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並播放輕音樂,營造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然後教師演示、講解操作過程。學生在有趣的網頁,輕鬆的音樂,漂亮的圖片等多種感官的刺激作用下,可以輕鬆地獲取和保持知識。

五、豐富學生信息量,拓寬學生視野

多媒體教學具有大信息量的優勢,所以它受到了廣大老師的歡迎。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因特網上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我們從因特網上查找所需要的資料,並下載下來,最後通過多媒體教學展示給學生。

比如:在國小信息技術第二冊下第12課《大家一起做報刊》中,我們可以從網上收集一些貼近生活的資料,把它作為製作報刊的資料。目前雲南省發生特大旱災,青海省玉樹縣又發生7.1級地震,我們就可以下載有關雲南省旱災和青海省地震救災工作的最新資料,為學生提供製作報刊的素材,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篇23: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在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的提升,逐漸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變得更高,對於語文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而且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還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情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針如何提高國小語文學習在多媒體中的應用提出以下看法。

關鍵詞: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綜合運用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多媒體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在基礎教育領域,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在國小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情感的良好發展。

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生動、信息承載量大的特點,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比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更多的文學體驗。語文學科本就肩負着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責任,然而國小生的生活閲歷非常有限,對於許多教材內容中所表_的深刻內涵並不能夠非常深切的領會。教師一般採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隨着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教師的教學情境創設的更為真實、生動,學生直觀的感受會更引起學生感同身受的體會。

一、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在新課程背景下,國小階段的語文教育更加突出語文這門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強調要通過語文教學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塑造學生良好的內在品質,促進學生情感的良好發展。而這些都需要學生自主地進行體驗和感悟,但是在既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並不能夠獲得非常真切的學習體驗,一方面由於國小生生活閲歷有限,對於許多教材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無法透徹的理解,也就很難達到思想上的共鳴和心靈上的相通。另一方面國小生缺乏形象思維能力,對於很多文字所描述出來的人和事物很難在腦海中形成真實的形象,也就很難讓學生產生更多的感悟。

但是隨着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這一切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因為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語文課文中所描繪的人物、場景等用真實畫面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看來引發自己心中的共鳴,從而獲得真切的學習體驗。

二、利用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實踐證明,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促進語文教學改革方面已顯示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性。它是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動態過程,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具有豐富的內容、方便的手段、個性化的方式、友好合作的態度、富有挑戰目標的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利用信息化教學啟發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景,以啟發學生對錶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藍藍的天際中羣星璀璨,其中一個藍白相間格外美麗的星球在不停地旋轉,再配上語言介紹,學生注視着屏幕,傾聽着如夢如幻的背景音樂,有身臨其境之感,自然而然地產生強烈的共鳴。有了多媒體的參與,學生在反覆瀏覽圖文並茂、動靜結合的情景時,加強了直觀感知,體驗到了書中所描繪的情境,演示中,學生求知慾望和積極性高漲,科學探索欲油然而生。

(二)利用信息化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中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鍛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最終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説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語文課堂教學信息量,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教學活動基於網絡環境下,師生雙方在交流、討論、啟發等活動中實現資源的共享。在聽、讀、説、看、操作活動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學習主體,學習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繫在一起,由於使學生能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總而言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藉助多媒體技術形象直觀的特點來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信息承載量大的特點來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人生閲歷,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語文學習的過程,從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內在品質,培養自身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孫孝發.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妙用[J].學語文,20xx(05).

[2]周立夏.使用多媒體授課優化課堂教學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xx(01).

篇24: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近年來,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之下,信息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應用。當前,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在中國小教學中逐漸普及。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傳播與運用,對提高國小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當前國小信息技術的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立足當前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相應教學策略。

關鍵詞: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存在問題;對策

21世紀是知識化、經濟化和網絡化的社會。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影響人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因素,是人們在如此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因此,信息時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化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當前,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於課堂教學現狀和水平,通過教學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和推進。

一、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

當前,受到硬件設施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效率還存在低效甚至無效的現狀,主要問題如下:

1.硬件設施薄弱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由於受到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學校在信息技術教學設施的配置上還存在很大不足,學校領導或教育主管部門將少量資金投入信息技術建設,使硬件設置薄弱成為影響當前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硬件設施的不足,嚴重影響當前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

2.課時少

當前,在國小階段教學中,主要科目是語文和數學,而屈於“副科”地位的國小信息技術,存在不被重視和課時少的問題。對於大部分國小而言,信息技術課程一般為一週一課時,甚至有些學校是兩週一課時。這樣的課時量,就算教師有回天之力,也難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因為,信息技術本就是一門技術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相應操作技能,而一週一課或者兩週一課的教學現狀,難以讓教師實施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更難以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更有甚者,有些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還會被其他科目教師擠佔,使原本就捉襟見肘的信息技術課時更加狼狽不堪,嚴重影響當前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3.教學模式單一落後

對於國小生而言,其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稍顯落後。但對於信息技術課程來説,其嚴謹性和理論性強的特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尤其教師給學生講解的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強的理論性使國小生在理解過程中倍感乏力。尤其對現階段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來説,絕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單一落後,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僅是給學生講解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學效率難以有效提升。

二、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對策

以上,筆者簡要分析了當前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那麼,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進行怎樣的改革和創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呢?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因此,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以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遊戲教學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目的。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立足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採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滿足國小生的好奇心,教師在問題情境中要善於提問,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促進學生積極發問,並在發問過程中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互動效果。

2.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對於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而言,教師的理論教學很重要。充分的理論基礎知識,是鞏固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基礎。但是,相比較理論知識教學而言,實踐教學顯得更加重要。因為,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通過引導學生操作實踐,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受到重視。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師都應當充分立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採取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4.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有效的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教學改革的基礎。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進行及時教學反思,及時分析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通過教學改革和創新,改進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促進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升。總之,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之下,信息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應用。當前,信息技術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在中國小教學中已經逐漸普及。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傳播與運用,對提高國小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當前,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成為眾多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教學難題。基於這樣的教學現狀,筆者立足於當前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索提高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供廣大教師參考。

參考文獻:

[1]劉懷豹.淺談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20xx,(12).作者:單位:

篇25: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信息技術以及其快的方式和手段改變着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迫切的改變着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現代的教學方式中,正在迎接着新一輪的教學模式,以計算機多媒體為媒介的教學方式在學校教育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也在什麼的影響着和促進着教學的改革,為教學提供着豐富的資源和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下面讓我們看看國小數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

1.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直接的因素,可見興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實際的教學和學習中,數學是一門枯燥的課程,數學裏面的很多運算和公式都是比較抽象的,這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去學習,但是小寫學生的年齡特點顯示,意注力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這樣時間較長的話,學生是容易感到疲倦的,難免對學生產生牴觸的心理,造成學習效率下降。如果用多媒體的方式合適的刺激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中, 激發學生的思維,會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2.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多媒體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在國小數學多媒體的教學中,多媒體以其聲色多彩的效果,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特別在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講解中,多媒體具有分散難度的作用,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化立體為直觀,這個,在學習中,不但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且提高教學的效果。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

篇26: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當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多媒體時代已走進了學校的課堂。隨着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多媒體在學生 “快樂學習、創新學習”中發揮着日益巨大的作用。學科課程整合己成為各國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教學熱點和發展趨勢。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教育的整合,讓多媒體信息技術成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聲、光、像等多種功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裏通過多聽多看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通過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看到學到的知識面更為豐富多彩,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為適應教育形勢的變化,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方面大力加強現代化教育技術條件的建設,一方面積極開展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目前已建成校園網,並以寬帶和互聯網連接,建成多個多媒體教室,並配備了高性能電腦和投影大屏幕,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性教學方面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不能及時轉變,使用媒體輔助教學僅僅成為擺設。學生依舊被動接受枯燥單一的知識,沒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索知識構建的積極性,沒有突破單調的傳遞式教學,這些都嚴重地制約着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也成為我校必須進行的課題研究,也是一條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努力實現學校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捷徑。

一.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添磚、鋪路。

在國小教育中,語文教育可謂是重中之重,語文學科與平時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學好語文,讓課程植根於現實,面向社會、面向未來,豐富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優化語文學習的手段,拓寬語文運用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才能使學生在現代社會擁有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教育的優勢,通過信息多媒體靈活的教育形式,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封閉、僵化的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多學、多聽、多看的同時更容易將信息獲取、理解和運用,在教學中運用投影或動畫創設課文情景,能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延伸了學生的思維。

二.信息技術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備課水平。

備課是教學工作中重要一環,是上好課的前提,每位教師都要全面掌握教學大綱,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探討最優課堂結構方式,設計出最佳教學方案,分時寫好教案,這是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的基礎。要讓孩子們完全明白教材的內容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多準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但是,現在的國小教師備課大多采用傳統的手寫方式,於是把很多有用的內容省略了,有的教師甚至照抄原有的教案,備課流於形式,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我認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備課就可以解決這個理由。教師備課前先熟悉鑽研教材,再通過互聯網收集各種課程資源,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地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比如:我在準備《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充分利用網絡收集了植物傳播種子的策略的資料。讓學生在體會“蒲公英媽媽給自己的孩子準備了降落傘”這一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們展示;在體會“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時,再次運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體會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聰明所在。在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內容,增強他們探索、研究理由的興趣和能力。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一直堅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備課,既提高了備課的水平,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信息技術增加了語文教學導入環節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進行積極思維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動力。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快樂的節日》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不想聽?請你輕輕閉上眼睛,用心去聽,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開心、快樂的氣氛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快樂的節日】教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一聽,閉上眼睛去感受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很好的創設學習的情境,為新課教學的展開打好了鋪墊,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國小語文第三冊《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一課時可以這樣做:師:【快來瞧大屏幕,這是課文中藏着的8個調皮的生字寶寶,請大家拿出筆,對照大屏幕,在課文中圈出他們,然後再拼一拼,多讀幾遍。看誰圈得快,記得多。】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低年級兒童的各種感官,很好的解決了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這一重點,完成了識字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極大的提高了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理由:

1.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評價一節課往往只是看教師是否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而且,評價者往往特別關注的只是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數量,而非質量。也就有了在公開課上,有些教師為了展示整合的成果,讓小組學生代表用華麗的動畫演示文稿作彙報,看上去畫面色彩豐富,課堂氣氛熱烈,實際上,真正讓學生學到的和真正理解到的知識卻少了很多。因此,教師在製作語文課件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選擇恰當的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要看教學文章內容是否需要,一個非常精美的動畫,如果和教學內容無關,則毫無價值;反之,一個簡單的圖片,若能準確地反映教學內容,就會成為一個閃光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整合教學不能片面追求課件的技術含量,否則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就顯得得不償失了,況且還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容易讓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2.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現代多媒體信息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解決一些傳統教學不易解決的理由的,但是還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課堂教學。由於課件是事先做好的,所以按部就班的傳授必定會有些許的導向性,有時會跟不上課堂的變化,這時就要求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來解決這個矛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一點一點的擴寬學生的想象力和知識面,充分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國小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完全用多媒體演示來代替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及駕馭課堂的靈活機智,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

總之,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教育整合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它是一個複雜的長期實踐過程。整合的終極目標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因此,我們應合理有效地將這種手段和工具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去,它不僅能為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中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提供極大的幫助,使其能在更廣闊的教學領域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也必將能為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供有利的互動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學生創設一種嶄新的學習新時空。這一切都將會推動新課程改革整合的不斷深入和健康發展。

篇27: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不斷髮展,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加強信息技術同國小語文教學的整合,鼓勵在教學活動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國小語文信息技術整合

將信息技術同國小語文教學相整合,就是通過國小語文課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既讓內容豐富的語文課堂教學作為信息技術的有效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支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改善教學活動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教學目標。

1改善教學環節

要加強國小語文教學同信息技術的整合,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技術手段,採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實現對課堂教學環節的完善。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識字教學環節,閲讀教學環節和作文教學的環節中引入信息技術的手段,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首先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比較複雜的教學活動。由於漢字在音形和意上的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會遇到困難,這就需要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教師可以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軟件,將漢字的拼音不收以及結構框架展示出來,實現學生在自主選擇基礎上的學習,跟隨教學課件進行讀説聽寫的練習,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其次是在閲讀教學的環節,閲讀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大的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信息技術的環境,幫助學生充分的感悟蒐集和分析課文的內容,實現對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應當正確指導學生的朗誦練習,通過創設情景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後是在作文教學環節,教師應當進行大膽的創新。實現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打草稿寫文章,還是檢查語法等環節,都能在計算機上進行。與此同時還要使用電子媒體的寫作工具,讓學生能夠使用圖像和聲音等各種形式創作出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

2轉變教學理念

要做好信息技術同國小語文學科的整合,離不開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更新,要構建新型的教學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思想,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陳舊曆年,不斷加強信息技術同教學實踐的融合。其次是要改進教學工具,通過整合把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主要的認知工具,保證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計算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最後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合作意識,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發揮多媒體資源豐富的優勢,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共同合作學習中主動地建構知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3總結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課程既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又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因此要重視信息技術同國小語文教學的整合,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下以信息技術為認知工具,實現對語文教學環節的優化,在培養國小信息技術素養的同時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德吉卓嘎.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05).

[2]張偉.詩歌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價值[J].語文建設.2013(18).

[3]肖慧琴.國小語文改革[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9).

篇28: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國小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教學效果的根本體現。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國小語文信息技術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語言;教學效果

現在信息技術已經擴散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情況也是如此。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是許多教師的重要選擇,但也有一些教師不習慣現代信息技術,繼續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國小語文教科書中包含了大量的圖形知識、交流活動等內容,通過信息技術的呈現會更加生動,尤其是在使用音頻、視頻和圖片等材料時,會引起國小生的好奇心。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一些教師不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不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這些老師大多數都是年紀較大的老師。他們不太熟悉現代信息技術,而且很難使用它,所以他們選擇不直接使用它。另一個原因是這些老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板書和教材的教學方法,學生也適應了他們的教學方法。他們自由地使用它們,不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一些老師認為使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不利於學生學習漢語本身。他們很容易受到視頻或圖片的影響,他們的思想很難集中在文本本身。這些教師具有很強的語言描述能力,能夠形象地表達,所以他們不選擇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這樣的教師很少。

(二)現代教育技術處理能力薄弱

許多國小語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但信息技術處理能力薄弱,許多教學資源無法適當選擇。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和升級速度非常快。許多豐富的教育技術需要研究才能更好地應用。國小教師幾乎沒有接受專門培訓的機會。此外,他們缺乏信息技術基礎,難以學習。許多老師只能掌握簡單的圖片應用。沒有多少教師擅長音頻和視頻編輯,更不用説其他困難的教育技術了。因此,國小語文教師沒有足夠的信息教育資源在現代信息技術中發揮更好的教學作用。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缺乏思想內容

許多國小語文教師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他們收集了大量的教學資源,但許多教師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使用信息技術的目的,缺乏思想內容。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都依賴信息技術,沒有傳統的板書,教學重點不突出,這在一些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中更為突出。有些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過度使用信息技術,甚至有些教師不經選擇直接從網上下載教學資源,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導致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困難,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策略分析

(一)制定符合學習情況的教學設計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解決課文中的難點,獲得新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方案,然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來指導學生學習漢語。然而,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有必要應用信息技術或不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國小語文教學主要是為學生的聽、説、讀、寫打下堅實的基礎。國小語文課文的內容相對簡單。學生主要體驗和感知事物,並記住相關知識。他們的思維能力不足以適應直接記憶。因此,教師在設計課程教學時,應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分收集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技術資源,將其恰當地運用到教學內容中,幫助學生學習。只有這樣,信息技術才能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

(二)轉變觀念,提高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

教師需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中的應用是信息時代發展的結果。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教師應轉變觀念,結合傳統和現代教育方法,不斷創造與時代和學生相適應的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積極抓住學習信息技術應用的機會,提高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將其應用於教學。

學校應積極宣傳有利於教學的新信息技術,並請信息技術專家向教師解釋信息技術的使用,以便教師能夠及時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學校力求讓教師走出去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回到學校讓教師進行中學學習,這有利於學校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形成與時俱進的理念,接受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來輔助教學。

(三)創設積極的情境教學課堂

學生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應利用好奇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信息技術非常適合創造情境教學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應該把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和生活的無限樂趣,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造輕鬆、主動的學習情境,要求教師精心選擇符合課堂的視頻、音頻或圖片製作課件。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使用信息技術來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感染教師。學生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獲得輕鬆愉快的感覺,獲得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三、結論

現代信息技術豐富了國小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夠更真實地感受課堂視聽等學習資源,並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創設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提高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正確使用信息技術,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

參考

[1]王雲峯.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國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中國小電子教育(下半年),20xx (12) :61.

[2]田秋梅.信息技術背景下國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國中語文,20xx (30) :100-101.

篇29: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現階段,多媒體信息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教育行業中也能夠得大範圍的使用,特別是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更為明顯。將多媒體信息技術合理的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用,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夠創設情境,使他們融入其中,對學習更加有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創造能力。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應用要注意的問題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雖然説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但是若是教學利用不當,就會起到反面的作用,對教學的效果和效率都具有嚴重的影響。所以,作為教師而言,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多媒體信息技術知識一種輔佐教師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實際的運用中不能夠將其代替全面。比如,有些教師在課堂中將文章完全移到大屏幕中,透過屏幕來講解,這種方式使得國小生們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在課文的內容中,這種方式就不會將多媒體的作用發揮出來,有極有可能會出現反面的作用。其次,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國小語文教學中,要對國小生的想象能力強化培養。合理的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資源,這在一定層面上就阻礙了學生們的想象能力的發揮,為了確保國小生們在實際的學習中強化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就要適當的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不能夠完全的依靠。

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能夠創設教學情境,深入文章

在進行國小語文的教學中,會有許多繪聲繪色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都會表達出對美好事物的遐想和嚮往。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要將自身的引導作用發揮出來,讓學生們體會到文章中的美景,這樣就能夠通過景物來揣摩出作者心中的感受。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視頻、動畫和圖片等方式,合理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就能夠為學生們展現出美好的景物,為國小生們創設切合實際的教學情境,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例如,在進行《秋天來了》這首現代詩的學習中,就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讓學生們觀看到秋天的美好景物,讓他們實際的感受到秋季的魅力,再充分結合詩歌的描述,通過朗讀就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秋天的魅力以及作者對勞動人民的讚美。

2.情感再現,讓學生們感受文章表達的情感

國小生這個羣體是思想和情感萌發的時期,對一些事物的表達和感覺都不是特別的敏感和深有體會,面對文章中作者描述的事物,他們不能夠全部的理解和掌握,他們只能夠接受經歷過或者能夠達到他們理解能力範圍的情感。大多數的學生閲歷都不夠豐富,對文章的理解與作者的實際意圖一定會有所出入。但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將情景再現,給國小生們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就能夠強化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學習《藏鈴羊跪拜》這篇文章中,國小生們對藏羚羊是一種頻臨滅絕的物種還沒有確切的瞭解,對作者呼籲大家對動物加以保護的思想還沒有深層次的理解。所以,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他們觀看關於藏羚羊的紀錄片,這樣就能夠讓他們明白生命的重要和動物也是有情感的。在充分的結合文章的內容,讓他們體會到生命的渺小和重要以及保護動物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3.創造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國小生年齡比較小,他們的大腦中還沒有攝入太多的內容,所以他們的記憶力要高出成年人,但是在進行國小語文教學中,讓他們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背誦課文,效果就不是很明顯,也曲解了背誦課文的目的。所以,就要先讓他們對文章有所理解,在通過文章表達的內容和意圖來背誦,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背誦的速度,還能夠強化他們掌握知識點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了一進步提升國小生們對文章的理解,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文章中表達的內容情景再現,這樣就能夠促進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比如,在進行《馬詩》的學習中,在要求學生們背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觀看馬的清晰圖片,使得學生們在圖片中定位詩中所描繪的景象,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促進國小生們對這首詩的背誦速度和對這首詩的理解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在的教育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和信息化,也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具有直觀性、科學性和動態性,這能夠符合國小生這個羣體的思維能力和理解範圍,對於培養國小生的思維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

篇30: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摘要:

在國小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如何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同時進一步開發多元的課程資源使之為教學服務?本文就在國小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國小信息技術有效教學,談談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課程資源國小課堂信息技術

隨着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成為當前教育熱門話題,怎樣更好地開發和運用課堂教學中的生成資源是多數教師的研究課題。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會產生許多生成性資源,開發這類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可以極大地豐富國小信息技術課程資源。就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思考。

一、營造和諧的氛圍,促進生成性資源的產生

一顆種子要成長為參天大樹,離不開肥沃的土壤。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產生也需要和諧的教學氛圍、互動的教學活動、生動的教學過程。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想開發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必須創設開放性的國小信息技術課堂,關注學生的變化,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和對話,捕捉一閃即逝的課程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做到如下三點:

(1)更新教學理念,以人為本。

作為新時代國小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以人為本,切實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在師生平等對話、互動、交往過程中才能形成豐富的生成性資源。

(2)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要轉變觀念,發揚民主教學,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感到教師是那樣的可親可近,從而敢於直抒己見、披露靈感、展現個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再把三尺講台作為自己的舞台,唱自己的“獨角戲”,而要讓學生成為課堂舞台的主角,學生只有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或心情放鬆時,才會思維敏捷,出現奇思妙想。此時的奇思妙想便可成為引發教師授課靈感的生成性資源。

(3)賞識教育,激發生成性資源的形成。

教師要儘量使學生感受成功,並維護其“標新立異”。教師的鼓勵和賞識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敢想、敢説、願意去想、願意去説、願意去動手。而學生經常會在處理問題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環節顯出優勢,教師可將這些“小成就”作為教育、鼓勵學生的“個體資源”。

二、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生成性資源開發的具體實施過程

生成性資源是教材上沒有的、不可預設的,它既不是教學前就安排好的,也不是能夠預先安排的,它是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才生成的,課堂教學靈活多變的特性決定了生成的東西是客觀並大量存在的。教師應善於捕捉課堂中隨堂資源,讓隨堂資源變成寶貴的課堂教學資源。讓這些資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1)巧妙利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即時場景、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形成生成性資源。

在開放的國小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身處良好的學習氛圍,心情放鬆,就會有“奇思妙想”和“信口開河”,同時,富有創造性的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如能很好地關注學生,捕捉那些學生機靈生動的思維火花,那麼就有可能引發教師授課靈感的。

(2)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挖掘潛在資源。

生成性資源屬於生命載體形式的教學資源,學生是這類教學資源的重要來源。較之非生命載體形式的教學資源,生成性資源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具有潛隱性,如,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認知困惑、理解障礙,或對某一問題潛在的獨特見解、錯誤認識等,教師不要立即給予否定,首先要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再用鼓勵性的語言去評價,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想問題;尤其是能夠提供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剖析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經歷從錯誤走向正確的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引導總結,促進生成成果的昇華。

生成性國小信息技術課堂資源收集後,要求教師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在利用中加以引導昇華。身於信息時代的學生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在很多時候,能生成一些教師聞所未聞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教師為了不暴露自己的無知而不加以引導總結,就匆匆結課,這樣就使生成缺乏昇華的機會。一節課生成的知識、情感會很多,它們之間的關係也會很複雜,並且有的時候學生並不清楚生成的結果,這些要求教師對比加以引導總結,促使生成的東西昇華。引導總結的方式是多樣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生成的東西加以系統化,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已生成的東西再作進一步的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反思本節課中值得借鑑的方法、存在的不足或者從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東西。

三、總結

總之,在生成與建構的理念下,以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動態生成促進教學,實現師生生命在課堂中的真正湧動與成長。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課堂教學理念對傳統的超越,更是我們的追求。

參考文獻:

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篇31: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鍵盤是基礎的輸入工具,要提高國小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他們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這第一步當然就得從掌握鍵盤操作開始。但是,對初學的國小生來説,與簡便、“聽話”的鼠標比起來,鍵盤簡直就是“複雜”與“彆扭”的代名詞。加上每週僅一節的課時安排以及學生課後練習的缺失,往往使得鍵盤教學收效甚微。如何突破這一瓶頸,促進國小生信息素養的快速提高?在此,我結合近些年的鍵盤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提高國小信息技術課鍵盤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

一、不需太早,選擇合適時機入手,可以事半功倍

目前,福建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信息技術教材是把三年級作為起始年級,個人對此比較認同。因為,三年級學生在手的生理髮育上才基本達到當手指歸位時對主鍵區上的各個鍵容易觸及的要求;其次,這時英語課程也已開始,學生對主鍵區上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也已不再陌生,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對學習鍵盤的畏懼感;再者,與此時語文科剛開始的短文教學配合,讓學生在實際的短文應用中認識學習鍵盤的意義,並且熟練指法,這樣再合宜不過了。

二、重視鍵盤分區教學、明確學習目標,減輕學生畏懼感

鍵盤上有一百來個鍵,乍看之下,讓沒學習過鍵盤的成年人也難免心生畏懼——更何況是幾歲大的孩子?通過教師對鍵盤分區的重點教學,讓學生對鍵盤的各個鍵區的功能劃分有清晰的認識。瞭解了,也就不那麼怕了。其次,教師必須告訴學生:主鍵區的操作在電腦應用中最基本、也最重要,只要熟練掌握了主鍵區的操作,就能用它來進行今後電腦的大部分應用!這樣一來,學生有了明確的近期目標,思想上引起了重視,畏懼感就能有效減輕,同時主動性就能得到發揮。

三、多策略突破指法難點

1、實際投影演示,突破手指擺放與擊鍵難點

電腦教室中有配投影的,教師也輕鬆,只要直接把手指的擺放以及擊鍵的過程實際演示給學生看,再直觀不過的了。即使像我的電腦教室中沒配。我也是寧可多花些時間,把學生帶到有投影的教室去,邊看演示,邊讓學生在課桌上模擬操作,然後再帶回電腦教室繼續上課。這樣看似繁瑣,但其實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因為,學生的操作準確率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基準鍵教學多方式強化,突破指法規律難點

⑴ 教師向學生説明歸位到基準鍵對於提高輸入速度的意義。

⑵ 讓學生按順序背誦8個基準鍵的位置,形成順口溜(A、S、D、F、J、K、L、;)

⑶ 教師讓學生思考“G”和“H”這兩個鍵怎麼辦?從而得出左右手食指各多管一個鍵的指法規律。

⑷ 出示基準鍵這行“A”——“;”這十個鍵的卡片,讓學生在黑板上按鍵位排序。

⑸ 學生兩兩互考,熟練基準鍵這行的指法,領會指法規律。

3、運用知識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上、下行鍵的學習

由於在基準鍵那一行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主鍵區大致的指法規律。因而,不需要再花過多的時間來向學生講解上、下行指法的要領。而應當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上、下行鍵的學習。這樣既能保持上、基準、下這三行的整體性。又能防止練習單行時鍵數不多所帶來的枯燥感。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好機會。具體教學策略有以下幾項:

⑴ 在教材處理上,可以把原本分開的上、下行鍵各一個課時的內容合併為兩個課時的一個整體來教學。第一課時安排初步掌握,第二課時爭取形成技能。

⑵ 對以往學生容易出錯的幾個鍵的指法進行提前預防,重點練習。這幾個鍵是“R”與“U”——兩手中指較長,因而喜歡“多管閒事”;“C”——這個鍵被遮住了,看不見,用正確的中指彎下去不放心,所以改用錯誤的食指;“B”——大拇指離它近,本該是左手食指的事又叫他代勞了……

⑶ 鍵盤上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位置看似雜亂,其實又似乎有些規律可循。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26個英文字母的順序在鍵盤上進行指法的練習。要求學生注意指法的準確性而不強求速度。經過這樣的多次練習後,多數學生能夠憑藉手感記住各個字母所在的位置,課堂效率大大較高了。

四、多頻次、多方式練習,形成技能

1、國小階段的鍵盤教學在教材上只安排了寥寥幾個課時。而國小信息技術科的課時安排每週只有1節。這對於鍵盤輸入這個國小階段極為基本和重要、需要連貫訓練、反覆練習的教學內容來説,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加上多數學生課後練習的缺失。使得每節信息課上安排一小段時間進行練習成為必須。教師可以在每節課中尋找一小段恰當的時間安排學生練習,比如説預備鈴響後到正式鈴響之間、新課內容完成後到下課之前的空餘時間等。

2、採用多種方式練習

如果採用單一的訓練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產生膩煩情緒,更何況是本就枯燥的鍵盤練習呢?因此,要想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並維持這種興奮,就更需要教師多動腦筋,學會“想花樣”。

⑴ 以輸入中文來促進指法熟練。相比較而言,學生喜歡輸入中文的內容,這也能與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實用性相吻合。既然如此,教師可以適當改變教材安排的先後順序,把教材中中英文輸入的內容提前到前面來教。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完英文輸入後就可以迅速進入中文輸入的學習,後續的練習時間又長,又可以在親切、熟悉的母語環境下進行,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英文輸入的枯燥感而同樣達到熟練指法的目的。

⑵ 學生兩兩互評練習。以這種方式練習,學生之間可以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兩人爭執不下時可以請別的同學或老師來判定。這樣,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得到了極大地發揮,學習效率自然就高。

⑶ 藉助打字軟件來練習。優秀的打字練習軟件具有完善的功能、美觀的界面、模擬的情境。這對於國小生來説,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練習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⑷ 通過比賽來練習。比賽是一種能夠迅速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比賽的形式可以是藉助軟件,也可以是教師當“老闆”,學生當“祕書”的“聽打”。還可以是背誦語文課文中的某小段的“默打”等。

五、充分發揮“助教”的作用

學生的鍵盤操作水平差異很大。這其中水平高的學生已接近了老師,而水平低的學生可能連手的放置姿勢都還沒掌握好。這類學生如果都由教師一對一地輔導,工作量太大,時間上也不允許。既然這樣,放着那些水平高的“助教”不用,不是太可惜了嗎?所以,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也要注意以高的標準來要求這些“助教”,如鼓勵他們實現盲打等,以促進其“執教”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

六、慎用打字軟件中的遊戲功能

遊戲總能吸引人,對國小生來説,這種吸引力更強。但在以往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尚未鞏固起來的指法習慣往往經不起打字遊戲的摧殘。因為,當學生指法尚未形成定型時,為了贏得遊戲的勝利,目的性不夠明確、自控力差的國小生是不會為了強化指法定型而去始終保持正確的指法的。

為此,在鍵盤教學中要選擇讓學生練習打字遊戲,我認為要至少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之一:一是練習打字遊戲的學生教師已經確認他指法定型了。通過打字遊戲,可以促進他的正強化。二是當學生未形成指法定型前,練習打字遊戲的話,旁邊要有個“助教”,能夠及時對他進行監督,糾錯。這樣,通過遊戲的刺激以及同學的幫助,他的指法定型也能形成。

以上就是我對提高國小信息技術課鍵盤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鍵盤教學對於國小生來説尤為重要,這不僅使學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術基礎,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所以,作為信息教師的我還應當積極開動腦筋,注重教學設計,繼續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高效地完成鍵盤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3ry5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