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生物教學論文(共11篇)

生物教學論文(共1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1篇《生物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生物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生物教學論文(共11篇)

篇1:生物教學論文

高中教育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延續,又是為中國未來選拔、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前身教育,學生對各門學科的掌握情況,直接關係升學及以後的學習情況。而高中生物學以其自身的特點,在高中眾多學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涉及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如何在課堂上教好生物學,讓學生們學好生物學是多麼的重要。

新課程改革要求素質教育,而不是千篇 一律的老師在講台上講學生在講台下聽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現今仍然統治着絕大多數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只是圍着書本、老師轉,並沒有多少機會進行獨立的思考,這種被動的接受知識的過程,在潛移默化的扼殺學生的好奇心、創造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造成高中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不高,生物成績優秀率低,生物課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這也與當今社會需要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學工作就成了擺在眼前的一個重要問

面對新的課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學也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經指出:“最優化的教學過程是充分的考慮教學原則、方法和現代教學的特徵,實現教學系統的內外統一。”為了有效的實現這一標準,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控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也表現在他們之間的平等地位,這是教學模式轉換的基礎。

高中生物課內容比較抽象,有些內容很難,而學生的國中生物知識又極度欠缺,這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如何讓這樣的高中生物課變得生動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師必須鑽研的問題。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注重的是書本上理論知識的學習,其實這種教學和生物教學是相悖的。對學生的調查發現有86%的學生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厭學心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處在認知年齡的學生,學校的教育應該避免讓他們被動的接受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探究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轉變教學模式,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把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實踐,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造全新的生物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對生物學這一學科的正確認識。

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新教學模式在推廣過程中仍然有許多困難。許多學校的生物學教學觀念一直沒有變化,課堂教學過於理論化,基礎性的教學開展不起來,在新的課程實踐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難以快速推廣新教學模式。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許多教師和學生溝通只有一種形式,這樣往往不能真正瞭解學生的思想,學生也不能很快適應教師的教學思想。

其次,固化思維的教學形式。雖然許多教師改變了過去的教學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學表面上,課堂中的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課堂的安排上也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

第三,課堂缺乏有效的組織。教師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沒有在課後進行有效的訓練,也沒有課外實驗興趣小組,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有一定的難度。

針對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已顯得非常的重要,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當今生物教學中存在的種種教學缺陷,使課堂生動有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學生對生物這一學科的學習積極性。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之全神貫注於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如在學習《伴性遺傳》時,老師可先根據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給學生講述這樣的故事:在某山區,一個婦女連續生了四個女孩,鄰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為自己沒本事,生不了兒子,無奈之下,她便自殺了。故事講完後老師可問:她為何要自殺,生女孩是女人的錯嗎?人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通過這樣的一個實例引入新課,營造了一個吸引人的課堂情境,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引發學生對學習遺傳學的渴望。那麼,如何提高高中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呢?

一、轉變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實踐是提高學生對生物學這門課產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學校忽略生物學科的地位,從領導到教師不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這種情況使學生對生物的厭學心理更加明顯。因此,需要正視生物在學校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實現“讓學生主動學習生物”的同時,學校主管部門也要轉變自己的理念,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關係也發生轉變,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平等的地位。在課後也可以讓學生把他們的問題和想法寫在一張小紙條與老師交流,或開展有關生物學習的班級主題活動使之有利於師生互動和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升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質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瞭解自己的學生,要學會用學生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思考問題,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學生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尊重,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時期正是學生走向成熟的階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單純的傳授科學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師良好的品格會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為喜歡哪個老師,才進而喜歡上哪門課,學生常常會被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將對老師的尊敬和喜愛轉化為對該學科的喜愛。最後,教師的本職工作便是傳授知識,自身沒有豐富的知識又如何傳授他人知識,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強大,不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又如何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人才呢?所以,在這個知識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豐富自己的學識,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質。

三、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提問

現在的高中學生大都習慣於接受式學習,而老師則習慣於“照本宣科”,很多學習對學習生物學提不起興趣,因此也就對這門學科比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學生“有興致,多關注,樂意學”,作為生物教師,這確實要引起重視。事實上,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選擇與實際相聯繫的話題,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去思考,學會去提問,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因為有實際生活的體驗,學生的參與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講授“細胞的癌變”這一內容時,可並不急於介紹課本書面知識,而是創設這樣的情境:在你的周圍,在你認識的人當中有癌症患者嗎?和癌症患者接觸過嗎?覺得癌症可怕嗎?你認識多少癌症知識?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然後再引導學生提問——你最感興趣的癌症相關問題。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有問“怎麼樣會患癌症”,“如何預防癌症”,“癌症是否會遺傳”的,也有問“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會呈上升趨勢”,等等問題的。這樣,一方面可使學生感受生物科學對人類生活的作用和意義,另一方面也可幫助學生養成關心生活、關心實際問題的習慣,善於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同時教師不斷創設“因疑而學,因學而疑”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探索,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操。

四、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設實例式教學情景

傳統的教學,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實驗、觀察、參觀和實習都是很好的實例式教學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實驗的同時,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學生多觀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生命現象,把觀察到的生命現象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從事於生命科學的熱情。

五、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完善教學方式

生物學是一門實際性、實踐性、社會性很強的自然學科,所包括的內容十分普遍,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多媒體技術擁有多樣信息,它所展現的圖、文、聲、像並茂,生動,具有劇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可以説是個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科學和技術的使用可以

清晰的展示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課本知識。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技術,能變籠統為形象、變微觀為宏觀、變靜態為動態。例如,在講述“減數分裂”時,應用課件,把細胞減數分裂的全進程動態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把握每個時期染色體和DNA的變化特點這一重點內容。如何打破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這一難點,教師可以展現有絲分裂的動畫,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然後再加以説明,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很快可以把握重點知識。在解釋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時,傳統的教學使用多張的掛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過程,有時因為光線的原因致使一些學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們逐漸失去了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學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這個動態過程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來,用十幾秒的時間就可以實現細胞分裂過程的直觀化,教師只需要加以簡單的講解,學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為生物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充分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依據本學科的特點拓寬教學思緒,完善教學方式,從而使生物課堂生動有趣。

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學校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生物是一個能夠拓展學生思維的課程,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刻板的規定把教科書的理論被動的灌輸給學生,只能是禁錮學生活躍的思想。現在的考試試題越來越開放,這些知識不全是從教科書中獲得答案,要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總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他們嘗試找到新的結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給學生安排一些小實驗,然後對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麼結論。在實驗後指導學生的彙總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通過集體討論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詳細的記錄,獨立思考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過程,學生的創新能力會有大幅度提升。

七、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生物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課本中的生物學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老師應儘可能的結合生活實際與學生自身的現狀來講授課本中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高一的學生剛剛從國中畢業,知識水平有限,在教學上不能急於求成。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讓瞭解生物和社會。

篇2:生物教學論文

生物教學論文

摘 要:

在中職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巧妙運用合作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要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小組,並強化小組合作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同時,教師要把握教材重、難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關鍵詞:中職生物;合作小組;運用

在中職生物教學過中,教師要巧妙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對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還要精選適合合作小組學習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確保高效運用合作小組進行中職生物教學,讓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中職生物學習能力以及生物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

一、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小組,並強化小組合作指導

1.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學習小組

毋庸置疑,中職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時候,對於生物學習的興趣是不同的,學習生物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首先教師要考查本班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考查每一個學生喜歡生物知識的程度,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根據同組異質的原則按照每組四到六人組建合作小組,同時教師選擇合作學習能力強、組織能力強、對生物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學生在教師佈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織組內合作學習。

2.強化小組合作指導,讓每一個學生真正進入到小組合作狀態

目前的生物課堂中,儘管有些教師也運用合作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合作小組成了學生的“自由市場”,學生想説什麼就説什麼,甚至説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因此,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強化指導,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盤散沙,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交流中來,能夠在組內探究以及合作中真正提高自己。因為組內討論人數比全班集體討論人數精簡,這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發言,都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發現自己的問題。當然,也能夠讓學生在其他同學肯定的目光中尋找到自信,因此更加喜歡學習生物。教師要指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運用合作學習方法,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學會傾聽和交流。

二、在合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1.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新

中職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對中職生物的學習,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在中職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創新中發展,在合作中創新。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職《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涉及一些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的生物實驗,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

就要告訴學生合作探究的目標。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熟記本組內的合作學習目標,還要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探究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敢於放手,讓學生在探究中創新思維,樂於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中,養成質疑、求實、創新以及用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2.教師要善於把握合作時機,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在創新中發展

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創新思維可以説是轉瞬即逝的。作為中職生物教師,也要具備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能夠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要在熟悉掌握生物體結構和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科學觀的基礎上對任何創新的思維勇於把握。對於學生提出的創新觀念,教師要組織學生深入合作探究,形成成型的創新思維,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點難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中職生物教師要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通過教研組的集體備課瞭解並掌握每一個教學單元以及每一堂生物課的教學重點以及教學難點。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本班的導學案。在導學案上,教師要明確哪一部分的教學內容以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哪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師要精選適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動輒就合作,徒然浪費了課堂的時間,卻不能確保高效課堂的實現。

2.課上教師要組織學生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精選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教學內容進行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準確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如,在《細胞中的無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精選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辯論,在這個過程中澄清概念不清的地方,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的時候,要運用平等的狀態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恰當地調控。

總之,在中職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恰當地運用合作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生物合作學習能力,而且能夠讓班內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劍芳。提高討論學習有效性的幾種策略[J]。成功:教育,

[2]黃曉俠。淺談“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下的小組合作活動[J]。成才之路,

[3]張玉華。在研討中充盈在反思中昇華[J]。教育教學論壇,

篇3:生物教學論文

淺談國中生物課堂教學

摘要:

隨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科學觀念的改變,世界各國紛紛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教育。生物學作為新科技時代的熱點學科,其基礎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過重大變革來提高生物教學。目前的生物教學體現了基礎性,但忽略了對內容的更新以及對學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脱節。現在有些生物教學仍然是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生物的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國中生物 課堂教學 興趣

1、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

少部分學生學習生物的動機來自於力求全面發展,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來自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優秀的教師不只在於他的知識佔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來,在教師的引導下樂學、會學。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正確選擇教學方法,如閲讀、討論、探究、角色扮演、小組競賽等,並努力做到多種方法的最優結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學中形成生動活潑的局面,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2、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倡導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在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真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理念,並要求在新課程學習中應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設計了大量的有關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內容。要使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得到發展,就應摒棄過去那種由教師代替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儘量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為學生創設一種適於探究的情景或氛圍,給學生以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學生的.能力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決定課程目標能否達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不是學生要學的全部內容,也就是教師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媒體資源、社區資源、家庭資源和隱性資源,這也是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3、重視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肯定,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同時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課堂上教師利用激勵性語言,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這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提高學習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師任重而道遠。

4、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實驗室,制定合理的實驗計劃。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教學中實驗活動的開展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生物實驗教學的結果如何將勢必會影響到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執行效果,影響到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對於廣大生物教師而言,在學校生物實驗室從無到有建成之後,教師就有義務,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實驗室為生物教學服務,通過優化生物實驗教學過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生物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在每學期之初,認真研究教材,科學的制定好學期生物實驗計劃,避免平時生物實驗教學的隨意性。教師作為生物實驗活動的調控者,指導者,其實驗操作的規範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實驗教學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實驗要求,課前自己認真做幾遍,確保自己實驗操作的規範和熟練。

(2)情境化教學法,提高教學時效性。在教學中教師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開展教學活動。從學生身邊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生產實際出發或從學生關心的事情做起,學生會感到親切、自然、有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就有很多生物學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從而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講“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讓學生考慮植物體內的某些營養物質如氨基酸等能否用同樣的原理提取?能否找到無毒性的溶液分離提取這些色素,用於食品加工?這樣,讓學生帶着生活中的問題走進課堂,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有很多生物學問題,從而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

(3)教師要運用“語言的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如在複習“心臟的結構”時,要求學生把前一節課畫的心臟結構簡圖拿出來,結果好幾位學生緊張地在抽屜裏亂翻,我很生氣,因這是特意佈置要夾在書裏放好的,這節課還要用這張圖學習“血液循環”,本想批評一頓,轉而一想,批評只能使學生更緊張,更想不起放在哪,於事無補,不如幽他一默。“可能有幾位同學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兒?別急,慢慢找!不然,這節課就上不了了。以後可別這麼粗心大意,連“心”也忘了帶了!”在同學一片善意的笑聲中,我又説“把‘心’帶來的同學先複習一下心臟的結構。”讓學生把心收了回來。用比喻加強記憶,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形態、習性和生活環境的內容用生動形象的描繪,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處的姿態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情講授出來,讓學生產生如臨其境、如窺其貌的感覺,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環境的關切。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使他們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由於國中生物的特殊性,在教學中更應選擇優化的教學方法,使國中生物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生物教學論文

摘 要:怎樣做好生物教學,讓學生愛學、樂學、學好作為每位生物老師的任務,可以從提高學習興趣着手。在生物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做好知識傳輸工作,還應該鼓勵學生將教變成導;通過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結合高中生物教學,對激趣教學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激趣教學;高中生物;應用

北宋程頤曾經説過:“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怎樣讓學生愛上生物課,是上好生物課的條件,如果學生對生物學習沒有興趣,即使抓的再緊,也會出現“治標不治本”的局面。因此,在現行的生物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激趣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保障學習成果。

一、創設課堂情境,做好激趣導學工作

Lesson源於拉丁語lectio,表示説出來與閲讀,如果老師在一堂課中只是講解,就會出現“一言堂”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老師應該明白教學重點在於學,不是教,並且做好引導學生學習的工作。因此,在生物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做好知識傳輸工作,還應該鼓勵學生將教變成導;通過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當然,在此過程中,問題設置必須有規律和張度。

在設疑時,除了要整合教學重難點,還應該將溝通知識作為設疑的目標,幫助學生髮散思維,強化知識應用過程。對於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對其進行提問。對成績較好的學生,設置有深度與難度的問題;對成績一般的學生,設置基本問題,這樣就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

從高中生心理與性格來看,為了給學生創設更好的情境,老師要善於捕捉課堂實際情況,然後在已有的教學基礎上,提出具有探究性與啟發性的問題。

二、通過教學手段培養學習興趣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良好的導入方式對提高學習興趣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老師必須從教材本身出發,提高學生興奮點,在增強求知慾的環境下,讓其進入樂學空間,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對於學生渴望瞭解事物以及生命動態的行為,我們不僅要結合知識體系,為學生有目的地提升趣味,還應該設置有質疑性的話題,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子代性狀與顯性遺傳時,提出:為何有的父母都是雙眼皮,子女卻是單眼皮,這類話題就能激發學習慾望,在打開思維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從而進入較好的學習狀態。

從教學過程來看,成語、詞語對理解生物學基本概念、調動學習興趣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如,吞吞吐吐指的是細胞內吞與外排作用,千篇 一律指的是細胞分裂等。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古代詩詞、成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論與實踐、實驗與生活結合起來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興趣。另外,為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通過為學生營造愉悦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素養。

趣味是學習的原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對學生而言就是一種折磨,教師在教學中設法為學生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設法為學生激趣,使他們的學習更加主動和積極。激趣教學作為現代教學常用的方法,它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必須從激發學生興趣出發,從各方面鞏固知識,通過為其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達到生物教學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曹振國。“激趣”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理科考試研究:國中版,20xx,20(03):78-79.

張愛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激趣策略.科技信息,20xx(17):330.

高中生物教學論文高中生物教學論文範文高中生物教學論文:基於能力培養的高中生物教學探討

篇5: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現代生命科學教學中最重要的主幹課程之一,是高職院校生物科學等相關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本文基於筆者的教學經驗,針對醫學遺傳課“分組生物學”教學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從幾個角度探討醫學遺傳課中“分子生物學”的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醫學遺傳課;“分子生物學”問題;教學改革策略

遺傳學是一門研究生物遺傳規律和變異規律的課程,是醫學遺傳課中的主幹課程,也是高職院校護理學、生物科學等專業中的必修課,隨着醫學技術的發展,遺傳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並以極快的速度擴展至了各個學科中,因此,在遺傳學中,涉及的知識點也越來越廣泛,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分子生物學”是醫學遺傳課的重點內容,如何提高“分子生物學”的教學質量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1醫學遺傳課“分組生物學”教學的問題

1.1教學內容與專業脱節

我院採用的教材為《現代分子生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圖文並茂、講解清晰。但是我院學生由於基礎知識方面的水平具有差異,對於這門複雜的內容,理解起來存在困難。在醫學遺傳課堂中,重點內容為遺傳學方面的知識,現行的教材與專業內容之間也存在脱節的問題。

1.2實驗課程建設滯後

在客觀因素的限制下,我院還沒有建立專門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相關實驗只能在科研項目、專業實驗中進行,學生的實踐機會並不多,難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1.3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不足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重點集中在理論知識上,忽視了專業的建設,且由於學習難度高,學生出現了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足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大多隻能被動聽講,影響了教學效率與質量。

2醫學遺傳課堂“分子生物學”的改革思路

為了解決傳統教學課堂的問題,需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授課模式,採用分層授課、小組教學、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模式,搭建起教材與專業之間的橋樑,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實踐、社會發展需求等多個角度重構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關注度。在課堂教學方面,需要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傳統的被動式教學轉化為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傳統的授課方式枯燥、乏味,為此,還需要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與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思維,深入淺出的再現這一學科的魅力。

3醫學遺傳課中“分子生物學”的教學改革研究

3.1利用科學史提高教學趣味性

如何從分子角度上為學生闡述生命的奧祕,提高“分子生物學”教學的趣味性,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分子生物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任何一個假説與理論,都是源自於實驗的,每一個實驗的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為了提高“分子生物學”教學的趣味性,可以利用科學史來導入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知識背後的故事。這種課程導入方式降低了課堂內容的難度,讓學生可以輕鬆學習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後續的學習內容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這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有益。

3.2優化傳統的教材理論教學內容

為了降低“分子生物學”的難度,我們從幾個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將大綱分為幾個內容:①緒論部分:讓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建立、發展趨勢有全面的認識;②基礎知識:介紹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基因的概念、DNA複製、蛋白質合成、RNA轉錄等基因表達過程;③研究方法:包括體外操作技術、蛋白質操作方式、體內與體外重組技術;④分子生物學的應用:採用實例的方式介紹生物分子生物學知識的應用,以教材為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夯實基礎知識。並將分子生物學融入生活案例中。

3.3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產生逆反心理,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特點採用案例式、啟發式、討論時教學法,創新教學方法。對於對遺傳學新知識點有重要鋪墊作用的其他課程的基礎性知識,可採取佈置學生課前或課中自學、再集中小結的方法幫助學生鞏固複習之,還要注意從遺傳學的角度闡明同一知識點,突出遺傳學的學科特色。如,在講解關於人類基因組測序應用、親子鑑定的知識時,即可採用案例教學法,引起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引導學生來提出自己的見解。除此之外,我院還會定期舉行分子生物學研究會、生物學研究進展講座等,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野,更新知識體系。此外,還可以推行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將各類教學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動畫、音頻、視頻、圖形、文本、仿真軟件的方式來直觀的呈現相關內容,擴展學生的學習時間與空間,逐步解決課程教學難點。並構建了“精品課程網站”,其中的內容包括教學錄像、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在線輔導、畢業設計等內容,並結合課程內容及時來更新,讓學生從傳統的“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

3.4構建完善的實驗課程體系

實驗是“分子生物學”的重點內容,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多為驗證性實驗與基礎性實驗,實驗內容的創新性不足,為此,需要將實驗資源與科研力量整合起來,提高實驗的創新性、啟發性、實踐性、系統性與完整性,根據專業要求劃分實驗模塊,包括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與創新性實驗。其中,基礎性實驗與綜合性實驗是常規實驗內容,在大一階段開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學知識;設計性實驗是實驗教學的重點,需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應用相關理論來確定實驗方法、選擇實驗設備,合作完成實驗項目;創新性實驗是依託科研項目開展的實驗項目,由學生按照主題來設置實驗方案,重點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

3.5採用靈活的考核模式

傳統考核模式單一,以理論成績作為主要考核依據,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中間環節的考察。為此,需要採用靈活的考核模式,從“過程後考核”轉化為過程會考核,內容包括“考勤與紀律”、“小組論文”、“課堂討論”、“期末閉卷考試”、“開卷隨堂測試”幾個方面。這種全新的考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既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

4結語

分子生物學是在揭示DNA雙螺旋結構基礎上快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實驗性學科。隨着DNA和RNA聚合酶的發現、遺傳密碼子的揭示、乳糖操縱子的發現、PCR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組學研究的深入以及合成生物學的誕生,使分子生物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遺傳學與多門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複是客觀存在的,隨着生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化程度的提高,這種局面將變得愈來愈突出。因此,調整遺傳學教學內容勢在必行。但無論進行怎樣的調整,都必須遵循遺傳學的發展歷史、保持基礎遺傳學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參考文獻:

[1]邢雪琨,武紅豔.醫學遺傳與優生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衞生職業教育,20xx,(21).

[2]廖亞平,樑玉華,蔡紹京.醫學遺傳學教學改革初探[J].井岡山醫專學報,20xx,(2).

[3]温揚敏,丘丹纓.社會化行為生態學在高職醫學遺傳與優生學課程建設中的應用[J].亞太傳統醫藥,20xx,(11).

[4]蘇立寧,魏會平,宋小青,尹海峯,董明綱.家系調查在醫學遺傳實驗教學中的改革初探[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

篇6: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更是國家持續向前的源動力。因此,各級學校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為主,這不僅是為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還是適應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基於此,文章擬以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為例,通過分析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探討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主要問題,以提出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創新能力創新

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與作用,創新是社會向前發展的主要推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而言,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十分關鍵。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創新是國家與民族發展進步的驅動力

創新指的是一種獨特的能力,即人通過一系列創新活動取得成績的某種技能,包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總結問題三方面的能力。創新被我國列為新時期素質教育的培養重點與核心,高中生物作為培養生物人才的必經教育階段,同樣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高中學校應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思想的培養,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發散性、新穎性以及獨特性的創新思維。學校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生物素養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有利於培養出適應21世紀發展的現代化生物人才。

(二)創新有助於培養人才認真嚴肅的科研態度

作為一門以實驗為核心的自然科學,生物學的主要構成部分就是生物實驗,生物教學過程中採用的直觀教學法也是以生物實驗為主。高中生物通過各種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的感性認知獲得啟發,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與掌握基礎生物學知識,具備基本的生物實驗技能,特別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與獨立操作能力。[1]另外,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動手技能與實踐技能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因而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於未來生物領域人才樹立認真嚴肅的生物科研態度。

(三)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高中生物實驗課程的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恰好與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相吻合,因而,學校通過加大此階段生物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基本素養與基礎創新能力。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包含的生物實驗理論知識、生物實驗工具、生物實驗具體操作步驟等,都為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提供了重要資料與平台,更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觀念相對落後

近年來,隨着我國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高中教師的教學思想與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變,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多數高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依然未徹底突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譬如,“灌輸式”與“填鴨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過於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驗課程的機械操作,對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培養沒有予以足夠重視。[2]與此同時,在當前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並沒有給學生營造一個有利於創新學習的氛圍與環境,學生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與模仿實驗,這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必然會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模式形式化

隨着網絡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多媒體等新興科技已經普及到了教育領域,多媒體教學模式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學校中均已被廣泛應用。與傳統黑板教學相比,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功能更多,如能將高中生物實驗的相關視頻、圖片、聲音等逼真地呈現給學生。因此,多媒體教學模式是一種高質量、高效率且有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新興教學模式。然而,當前多數高中生物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只是簡單地替換了板書教學,而沒有實質性的優化教學思維、教學方案等,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形式化教學並不能有效地發揮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優勢與功能,也無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手段單一化

大多數高中生物實驗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單一化現象。在高中生物實驗課程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就是教師演示、學生模仿。這種單調的、枯燥的生物實驗教學手段並不是沒有優點,如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失誤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藥品的實驗性浪費,也能避免一些因學生實驗失誤而造成的危險狀況等。[3]但與這些優勢相比,這種單一化教學手段的缺點更為明顯,過於乏味的實驗課程必然會消耗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與動力,機械的示範與模仿更是束縛了學生潛能的發揮與創造力的發展。

三、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高中生物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關鍵點在於,教師要減少機械性的知識講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應徹底突破傳統封閉式的固化教學模式,鼓勵與尊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素質教育得到真正的貫徹與落實。比如,教師在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的教學中開展關於“色素提取和分離”的探究實驗時,可以要求學生先設計實驗,然後進行實際操作,最後觀察分離出的色素帶的數目、顏色、分佈順序和寬窄。這加強了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直觀認識度。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分析不同實驗組之間出現的現象差異,讓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並根據原因分析改良實驗。讓學生髮現問題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該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主體意識,設計更多的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與動腦,啟發其創新思維,提升其創新能力。

(二)教學模式功能最大化

當前,多媒體教學模式已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得到大量運用,但要想實現這種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功能最大化,則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師要做好教案設計,精心準備教學內容,切實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教學優勢充分結合起來,以此實現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如在“生物技術實踐”選修模塊中,關於植物的組織培養、DNA和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對實驗室條件要求較高,這導致學生無法進行實際操作。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生物實驗視頻,讓學生組成不同小組,分別對實驗過程中的不同環節進行現場演示,並總結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現象以及解決方案等。另一方面,教師要將多媒體教學模式與板書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最合理的教學模式並予以演示。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製作PPT或設計板書並展示給其他同學,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與創新能力。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

高中生物實驗教師要圍繞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實驗知識的興趣與動力。比如,對於一些操作較為簡單的生物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講解,並讓學生總結實驗重難點;對於操作過程較為複雜的生物實驗,教師可以首先反覆播放視頻,然後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團隊,並讓這些小團隊輪流做實驗的不同環節,直至所有小團隊都完整地做了整個實驗,這樣才能深化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4]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增強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趣味性,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綜上,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需要緊密結合中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與教學大綱標準,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實現教學質量與教學成效的雙向提升。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並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生物學習動力與生物實驗興趣。尤其是在現代化教學理念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不但要給學生講授生物理論知識,而且要通過生物實驗課程提升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升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以及生物創新能力等。

參考文獻:

[1]蒙美葵.從學生的一次實驗失敗説起———高中生物實驗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xx(2):121-122.

[2]王洪振,劉淑華,程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xx(1):115-116.

[3]田戰勝.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如何開展生物實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xx(21):69-70.

[4]王更強.自主、探究、合作、互動———創新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之實踐[J].中學生物教學,20xx(9):10-11.

篇7:生物教學論文

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同時,國家對其有明確要求,能夠以教學理念上的創新作為引導,將教學的優質資源及信息化的環境作為學習的基礎保障,然後將教育模式及學習方式創新作為發展核心。在該種大環境下,教育活動中逐漸興起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它大幅度的加快了我國現代教育擺脱傳統“教師———黑板———教科書———學生”的教學模式的步伐,通過信息技術我們的教育引入了多種教育技術手段,如幻燈、投影、視頻、音頻、微課等媒體技術,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而學生接受教育信息的成功與否,是我們教學效果好壞的評價標準之一。

1信息技術在生物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生物學科具有操作性、實用性和聯繫性強的特點,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生活經驗、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要求極高,我國中學階段的學生面臨着學考、大學聯考的壓力,分散到課外實踐的精力少之又少。同時,生物屬於小科目學時安排較少,內容較多,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很難將教材裏的知識吃透弄懂。所以生物教學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逐漸顯現,而信息技術的注入可明顯的緩解此種矛盾。教師可以利用幻燈、投影、視頻、音頻、微課等計算機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將陌生的生物結構帶入課堂、將漫長的生物過程濃縮、將重難點知識製成微課反覆學習等。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人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知識的比率為視覺83%,聽覺11%,其他6%,視聽結合可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利用圖、文、聲將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調動起來,變被動的聽、記為主動的看、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活潑的學習和開發自己,提高課堂效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易忽視問題

新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給中學生物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活躍了課堂。但考慮生物學科的特殊性設計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題要規範。生物學注重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做模型、探究性活動等學習內容不宜僅利用多媒體視頻、動畫代替。過多的視頻觀看會讓學生忘記學習的目的,變成學習的旁觀者,甚至影響課堂秩序。

(2)設計要實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創意教學設計遠比製作技術重要。教師製作PPT時,圍繞核心知識點,時間分佈合理,突出重難點。PPT背景與文本、圖片顏色合理,文字大小布局合理,不宜過於花哨。軟件中設計的一些小花絮,如鼓掌、喝彩、動畫鼓勵、切換聲音等軟件製作者基於想要吸引學生的目的,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引起學生反感。

(3)引用要創新。教學軟件製作週期長,全部自己製作費時多,現網絡資源豐富,可以有償甚至無償下載使用,但在借鑑過程中應注意使用者和使用對象的差異,不可云云亦云,注意合理的創新並繼承。

3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

例如:在蘇教版國中生物《探索種子的結構》一節中,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教學進程控制等要能夠進行精巧的設計。教學設計思路:(1)圖片導入,提問引題:(圖片形象鮮明,從顏色、大小到形狀都有較大的區分度,容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慾。)

(2)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3)層層深入,構建新知:(對於兩種植物種子結構的探究主要採用視頻觀看結合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模式,學生在有清晰思路的基礎上再動手實驗,更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帶來的學習推動力。探究結果利用投影儀展示,便於教師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對於易錯點當場糾正。)知識點一:種子的結構活動一:探索大豆種子的結構方法:由表及裏,先觀察外部形態,再觀察內部結構。步驟:

(1)觀察種子的外形———種皮上的種臍。

(2)解剖大豆種子,用鑷子剝去種皮,試探種皮的堅韌性,想一想種皮的作用。

(3)從與種臍相對的一側輕輕分開兩個豆瓣。

(4)觀察時首先區分胚芽和胚根,中間相連的部分是胚軸。

(5)兩片豆瓣是兩片子葉,想一想它的作用。教師講解,觀察視頻之後,學生上台並利用投影彙報:活動二:探索玉米種子的結構教師指導步驟:(1)觀察種子的外形。(2)從玉米的中央縱向解剖玉米種子。(3)在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觀察有什麼現象?(4)用放大鏡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教師講解,觀察視頻之後,學生彙報:知識點二:玉米種子和大豆種子結構的異同PPT出示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總結完成表格。並通過8種不同種子,以種子找家的活動鞏固練習,加強學生對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區分。在《探索種子的結構》一節中,在視頻教學的基礎上有效優化教學過程,相比傳統“教師———黑板———教科書———學生”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洪秋凌 單位:常德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張一春2.0時代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的路徑與發展理念[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xx(01).

篇8:生物教學論文

一、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及構成

一是正確對待班級內學生差異。在常態編班下,各班級學生存在個別差異現象,部分學科學的學業成績呈現雙峯現象。分組合作學習最常採用學生能力異質分組,便是運用學生差異,使不同特質的學生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不僅能降低差異造成的不利影響,更可使學生得到適性發展。這也即是所謂的尊重差異、截長補短、互惠雙贏。二是提升學生參與的學習動機。傳統的教學形態偏向教師單向的講述,學生被動的接受,上課感到無聊,不敢提問,容易分心或打瞌睡,學習動機較低落。分組合作學習則改變教學的形態,使學生從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實證研究發現:學生越積極參與學習,學習的成效越好。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Vygotsky潛能發展區理論主張:個體的獨立表現和經由協助下的表現,兩者之間的差距,代表個人的“學習潛能發展區”。所謂“協助”,其方式多元化,包括老師對於學生提供的學習框架,學生之間的相互協助,以及經由搜尋學習網絡資源獲益等等。

二、國中生物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建議

(一)實質重於形式

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移動桌椅嗎?若是在上課中,為了討論,就開始移動桌椅,這樣的做法是否恰當?因為別班正在上課,搬桌椅難免有聲音。又或者時間上的不允許,有時上堂課耽誤到下課時間,耽誤搬桌椅的時間,移動桌椅是否有彈性的做法呢?在校內的某次研習,請到某國中的老師來進行翻轉教室的演講,講者提到排座位的形式,有些班級願意,有些班級覺得移動桌椅麻煩,但重要的是這些班級都有在進行合作學習。在今年的六月,也曾北上參訪其他教師的公開課,實際聽課的班級,學生也是圍坐在一起或是並坐在一起,並非一定是移動桌椅排成固定的形式。考慮其他課程,有些課程並不需要移動桌椅,而且若是移動桌椅造成學生的困擾,這樣對學習並無益處,因此我認為在實施活動時,四人一組或活動時間較長,超過半節的時間,會請學生們移動桌椅圍在一起,但若是隻有短暫的時間,未達半節時間,例如五分鐘、十分鐘,兩兩互相複習觀念,可以允許學生轉頭,或是相鄰的兩人左右討論。

(二)以座位的形式,從聊天到討論

在實際的教學現場,很多教師可以發現,開放課堂討論,學生們會天真以為可以討論私人的事,而淪為聊天,對於“討論”的界線,似乎很模糊而分不清楚。因此討論時間的控制,並非要完整的一節,可以是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讓學生們學習有效率地討論,應專注於主題,而非離題。甚至是前述所説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幫助對討論界線的界定,有移動位置是可以討論主題,回到位置就不可以再無限延伸話題。

(三)應激發教師的教學熱忱,使教學更為多樣化

實踐中,教師多會選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配對討論法”及“共同學習法”等教學策略。而在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後,教師會自覺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學習表現及課堂參與等面向上均有提升,在學生間的互動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也有提升。此外,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也能增進教師的教學熱忱,使教師的教學更為多樣化,並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大部分的教師認為分組合作學習對於班級學習氣氛有明顯地改善。教師們也認為教學前的備課非常重要,課程經過重新解構、分析、審視與不斷修正,使教師於教學時能呈現課程精華,也能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互享討論及學習。且通過教師社羣的組成,共同備課及觀課,進行專業對話,不僅使教學質量精緻化,也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能力成長。

三、結語

總體而言,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用合作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活動來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培養他們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對提高國中生物教學效率非常有效。

篇9:生物教學論文

1.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前提條件.和傳統的授課模式相比,高效課堂在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參與意識上更加註重.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讓學生逐漸建立參與意識,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精神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例如在講解必修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一節時,第一課時需要講解呼吸作用的類型,我通過讓學生在課前先去實驗室做自制酸奶、酒釀和將蘋果密封保存等實驗,讓學生從生活的小事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然後再回到書本的教學中去得出結論.充分的給予學生參與的機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揮.

2.創新課堂,提高學生的自學、合作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學和合作能力是高效課堂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在高效課堂中,以小組為教學單位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一致的團隊精神.在教師教授生物知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且通過團隊的力量去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培養成自強自立的優秀品格和良好的團隊精神.例如在講解選修一《果酒和果醋的製作》一節時,需要學生去實驗室完成果酒和果醋的製作,這個實驗是在先自學書本,然後再合作完成的一個實驗,而且這個實驗是一個連續的實驗,需要學生連續幾天分工合作完成,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轉變師生角色

在傳統的授課過程中,都是老師站在講台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完全依賴與教師的授課情況.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很快就露出了很多弊端,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高效課堂的構建就是走出這些弊端的有效出路.改變長久以來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將過去在教學中處於主角地位的教師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助者,而學生則轉變為學習的主角,成為學習的主體.高效課堂由老師在講課轉變成學生自由討論.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帶着問題去學習,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明顯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也會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同時能夠及時的幫助同學解答問題,起到很好的輔導協助的作用.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重要措施.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激勵工作,要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這個事實,同時還要學生體會付出就有回報的真諦,並且對於表現很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不要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要一視同仁,關心和關注每一位同學,讓他們在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得到全面的發展.例如20xx年我在上一節市級公開課時,我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堂高三講評課的過程中,我都是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然後代表發言,其他組幫忙糾正的方式,教師只在其中起一個扶正點撥的作用,給予學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5.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培養高中生生物素養

培養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堂的重要教學目的之一.要想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課程興趣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課程興趣小組活動是能夠發揮學生特長愛好,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在課程興趣小組中,學生能夠訓練和培養生物學科中的各種技能.例如對顯微鏡結構性能的瞭解和使用,植物的栽培,動物的養殖,等等.課程興趣小組的活動一定要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顯示出課外活動的優越性.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生物知識競賽.開展知識競賽是促進學生學習,營造濃厚的教學競爭氛圍的重要手段.在競賽過程中,還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生物知識的掌握和強化.另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運用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生物素養的重要途徑.我校本身是“全國綠色學校”,所以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去參加“保護環境”方面的活動,這對於我們高中生物的學習非常有益,學生會自己製作一些“小生態瓶”一些生物標本來豐富我們的高中生物課堂,這對於我們學習必修三《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這一章節非常有益。

篇10:生物教學論文

一、現階段國中生物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教學思維和教育模式的影響,國中生物在教育教學中也存在着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學生安靜地聽講,中途穿插着教師的提問,這是教師一直以來所採取的最普遍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其課堂參與程度低,學習效率低,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差。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由於教師長期僵化的教學觀念導致的,傳授知識一直以來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目標,而對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則完全忽視。同時,在升學率的壓力下,教師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最終目標,以知識掌握的牢固與否作為提高學生考試能力的保障。因此,教師一直將知識的灌輸作為課堂的主要任務,將每節課的知識內容安排得滿滿當當,學生忙於記錄教師所講的內容,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在這種教學觀念和教育思維的指導下,教師教學的重點多為枯燥的理論傳授,側重對書本知識進行梳理、講解和補充,而不注重對學生感性思維的培養,缺乏相應的實驗課,導致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停留在抽象的理論上,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和問題卻不甚瞭解,使生物教學趨於理論教學,忽視了其實用性。

二、完善國中生物教育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要想對生物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進,提高其教學的有效性,就需從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能力上進行改進,使其不斷與時俱進,與時代相適應。

(一)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教學目標進行重新設定

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而不僅僅是現成的知識內容,防止學生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還會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束縛學生的思維,於生物教學無益。

(二)教師要改變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1.改革傳統的課堂學習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創新思維往往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激發出來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的討論,而不應為了強調嚴肅的課堂紀律,緊閉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或者由學生自由組合,集思廣益,對生物課上的一些課後問題進行討論。例如,教師在講解蝗蟲的有關知識之前,可以提出一些諸如“蝗蟲是靠什麼感知外界信息的”這類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常識和對昆蟲的瞭解,查閲相關的書籍,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正確與否,教師都應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理由。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能夠調動自己之前所學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見識,積極討論,組織答案,這個過程對學生學習思維的鍛鍊有很大的作用。

2.重視生物實驗和實踐活動

生物課是一門實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然而在許多的教學中,教師都只注重學生的理論和書本知識,忽視了實驗課的重要性,這不利於剛剛接觸生物知識的國中生對生物得到直觀的理解。因此,教師應該在相關理論知識講完後,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課,讓學生自己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結構,自己動手看細胞在不同酸鹼情況下的變化。學生對這種環境下學習的知識記憶能力更強,同時更有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到户外觀察一些生物現象,捕捉昆蟲仔細觀察,瞭解他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性,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利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對生物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3.利用新技術,豐富教學形式

有些生物知識比較抽象,尤其是一些學生不常見的動植物,學生對它們的認知程度低,很難理解。若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動畫等形式展示出來,則能夠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同時一些3D特效做成的,如種子發芽過程之類的動畫,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書本上的圖片和教師的講解所不能實現的。

國中生的學習壓力大,國中生物教學是學生接觸生物知識,真正瞭解大自然規律的開始,對於學生意義重大。因此,教師應該採取多樣的、符合學生特點和心理需要的教學方式,在和諧的課堂和自由的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和重視生物課,提高國中生物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篇11: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當前已經進入科技時代,新的歷史時期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中職教育承擔着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生物學科是一門將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中職學校必須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中職生物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引進先進教學方法,筆者從事中職生物教學工作多年,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教學經驗,本文主要論述了中職生物教學的方法與課程建設等幾個方面,希望對我國中職生物教育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生物教學;方法;探索

最近幾年,國家着力進行中職教育教學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中職教育承擔着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但筆者通過研究我國當前中職教育現狀發現中職教育中存在着一定數量的問題。中職學生都是不能順利升入高中的學生,本身不具備較好的學習態度,不能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如果在中職教育中教師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知識灌輸的容器,而不顧學生的親身感受,學生處於被動學習地位,那麼更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收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這種形勢下,中職學校的生物教師必須儘快轉變教學觀念,引進新型教學方法,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才能保證中職學生早日成長為國家需要的高質量人才。

一、及時引進先進教學模式

中職教育教學不應只重視傳授給學生較多的理論知識而應該將大量的實踐工作經驗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教學建設要與當前市場需求相適應。中職教育不同於普通中學教育,有着較強的教育針對性與專業性,應該利用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保證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才能得到全面發展。所以中職學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重視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將傳授給學生豐富的技能放在重要位置,根據當前市場需求着力培養技能型人才。

二、要認識到生物學習的重要性

筆者調查了學生對生物課的看法,發現很多學生根本不重視生物課的學習,認為學好專業課就可以了,這種現象不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教師要利用各種策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學科的重要性,重視開展思想教育。如講解生物學的發展史,講一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等,如生長素的發現過程、農業生產中如何應用激素等。

三、幫助學生夯實生物學基礎

通常情況下,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不能與普通中學相比,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中職學生認為生物老師講課速度較快,學生不能理解。因此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實際特點,適當放緩講解速度,幫助學生夯實生物學基礎,才能進行深入學習。如果學生具備了堅實的基礎知識,那麼在實踐學習與動手訓練中就能解決各種問題,如果學生不具備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那麼就會嚴重製約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在生物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生物課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較為抽象的問題轉變為形象直觀的學習內容,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多媒體可以播放聲音、圖像、視頻、文字等多種課件,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教學情景,因此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針對市場需求科學設計實驗

實驗課在生物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想學好生物課就需認識到生物實驗的重要性。學生在生物實驗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發展專業技能,同時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敢於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因此做好生物實驗實訓教學,不但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中職學校要在實驗實訓室建設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在設計實驗實訓內容時,要結合實驗實訓的開展順序進行,逐步減少理論驗證、基礎知識方面的實驗,大量增加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實用性的實驗,保證實驗與當前市場人才需求方向相一致,才能為社會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總之,中職學校承擔着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所以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學好生物的重要性,着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生物教師要善於為學生髮展創設教學情景,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引進新型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在生物學習中提高專業技能,才能早日成長為國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姚虹.淺談提高中職生物教學成效的方法[J].新校園(中旬).20xx(04)

[2]楊慧娟.淺議人文關懷下的生物教育生活化[J].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xx(06)

[3]張曉莉.淺議生物教育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新探索[J].情感讀本.20xx(26)

標籤: 教學 論文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41ye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