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論國小語文教學情景的創設

論國小語文教學情景的創設

論國小語文教學情景的創設

論國小語文教學情景的創設

目    錄

題目  ……………………………………………………… 1

摘要  ………………………………………………………    1關鍵詞 ……………………………………………………   1

正文……………………………………………………………… 1

一、在導課中巧設情境………………………………………… 1

二、聯繫生活實際展開情境…………………………………… 2

三、運用真實物品演示情境…………………………………… 3

四、藉助美術作品展示情境…………………………………… 3

五、扮演課文角色體會情境…………………………………… 4

六、結合文本環境創設情境…………………………………… 4

七、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5

八、板書設計再繪情境………………………………………… 6

九、結束語……………………………………………………… 6

參考文獻…………………………………………………………6

 

摘  要:如何進行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一個焦點問題。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着意於合理創設各種新穎、可行、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遊戲、玩樂、操作之中思考、探索、合作。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情感體驗

 

所謂“創設情境”,就是教師運用描繪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種情形、狀態或景象表現出來,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創新思維。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所謂創造,它本質上是一種情緒、情感過程。而這種情緒、情感與之所處的環境有關,受環境氣氛的誘發,啟迪。換言之在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教師應依據教材創設的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為主體,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這是一種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着意創設各種有效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例,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

一、在導課中巧創情境

導語是課堂教學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語文教師都會十分重視導語的設計。“導課”是一堂課中提供給學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創設情境法運用恰當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剛開始上課時,有些學生還沉浸在下課十分鐘的喧鬧中,心情激盪,具有這樣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到課堂上來,就好像奔騰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擋路的巨石,會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巧妙的藝術疏導,讓心情激盪的學生平靜下來,儘快地把他們的思緒引入到課堂上來。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課文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手法,一開課就像吸石一樣將學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聲奪人,一石二鳥”的功效。因此,課堂導入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會被吸引過來。

1、情境導入。如教《秋天的雨》這篇優美的文章時,設計如下情境:先配圖欣賞課文,再配樂誦讀課文,最後展開聯想進行創作。這樣的訓練融閲讀、寫作、思維於一體,既是一種“課文作文”,又是一種“創境作文”,它為學生的言語能力發展提供了一個取之不盡的聚寶盆。2、問題導入。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別大,如果能在課堂上故意激發疑問,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對有關內容的思索,形成濃烈的教學氣氛。提問又是一門藝術。提問如果過寬,不能觸及疑點,那麼,即使課堂氣氛熱烈,也無補於教學目的的實現;如果過深,超出學生的智力水平,那麼他們會因此而喪失“跳一跳”去“摘桃”的信心。巧妙的提問須在創設情境上下工夫,因此,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供誘因,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如《從現在開始》一課,我摒棄了教學中讀讀講講的一貫方法,而是創設了一個具體的説話情境——如果你被推選成森林之王,你會宣佈什麼樣的號令?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紛紛展開豐富的想象,説出了自己的心願。如在教學《我是什麼》這篇課文前,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究竟是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去聽課。當然,教學中只有把握知識的延伸點,合理設計問題,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激起學生思維火花,使學生勤於自主學習。 3、故事導入。故事總是吸引着孩子們的,孩子們愛聽故事,各種和課文有關的奇聞趣事常常會使孩子們興致勃勃的進入課文的學習。有時還會激起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自己去尋找和課文有關的故事來讀。其效果顯而易見。

二、聯繫實際生活展現情境 

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其生活體驗,增進其對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學習抓住説明對象的自身特點,還是講解説明文的説明方法,往往都會聯繫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如果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生活有的離學生的實際有距離,在學習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們貼近課文、感知課文。正如語文教育家韋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雷雨》這篇課文的講授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口述其在雷雨天的所見所感,再導入課文學習,讓課文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有貼近之處,喚起學生的感情共鳴。這樣做,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課文景色描寫的語言精妙所在,使學生逐步體驗怎樣把所見所聞説具體説生動。應該説,生活是語文之源;生活是最淵博,最優秀的語文教師。從日常生活去感悟語言,分析語言,“豐富語言積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時也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運用真實物品演示情境

此法重點在演示過程,讓學生認識課文中所提及的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幫助其明白事理,並增進其實感體驗,有利於語言表達。

如在講《玲玲的畫》這篇課文過程中,可出示一幅教師自己畫的畫,再“不小心”把墨水滴上去了,神情懊惱的請學生幫忙出出主意,該怎麼辦?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積極的幫老師出主意。這時再來學習課文,學生們有了相同的感受,理解起來就很容易,印象也會很深刻,從而使他們明白一個道理:遇到問題,不要灰心喪氣,要積極開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四、藉助美術作品展示情境

美術與語文之間應該有共同點,它們都是美的,它們藉助不同的渠道抒發各自的情感。利用其可聯繫之處,可以使課文內容具體形象、立體可感,易於接受和理解。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在愉快和悦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充分展示。學生可以在充分感受形象中有愉悦的情感體驗,進入樂學的氛圍。這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述:“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圖畫給人以鮮明、直觀的形象,學生往往具有形象思維能力而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直觀教學則是最好的傳授知識的途徑。所以,我利用圖畫去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

如在講授《醜小鴨》一課時,出示圖畫醜小鴨可以使學生在圖畫中感受醜小鴨的變化,能更有效的理解課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特別是在説明文的教學中,美術作品如圖畫、雕塑、模型等有利於創設情境,更好地把握説明空間、説明順序等,優化教學效果。

五、扮演課文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的改變,他們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是一種理解與表達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扮演得越認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體驗,也就越能增強學習興趣和明確學習意義。更能使學生受到感染,激發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學生輕而易舉地就理解了課文,並能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如分角色朗讀《皇帝的新裝》。皇帝、老大臣,騙子、天真的小孩,雖未見其人,但已聞其聲,栩栩如生地活躍在課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大家身邊,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將課文改編為課本劇直接進行表演,這樣做,學生對於課文的體會、理解就相當深刻了。

六、結合文本環境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由於時間和地域的變化,文本環境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有着較大的差別。教學點與興趣點往往不一致,文本與學生脱節,這時就需要教師創設優質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求知的慾望。學生進入文本,真切感受字裏行間所藴涵的意義,這樣的學習才會主動,這樣的課堂才會生動。二年級的《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帶有少數民族風俗氣息的文章。它描繪了傣族人民在自己重大的節日潑水節那天和敬愛的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然而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學生對文章中的風俗和人物的感知程度也各不相同。知識豐富的同學通過電視等媒體知道少數民族的節日,也知道敬愛的周總理是誰,可還有一些同學就不知道了。為了讓學生體味那幸福的場面,在課堂上,我讓同學們説説你知道的少數民族有哪些重大的節日,由少數民族不同節日的風俗説起,接下來和同學們講講敬愛的周總的小故事,讓他們對這位中國偉大的總理有一些粗略的認識。這樣學生説得有勁,聽得有味,閲讀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把思維的觸角伸向那難忘的潑水節,和傣族人民一起體味和國家領導人在一起過節的激動心情。

七、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現代多媒體技術可通過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對信息進行統一的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化處理,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為以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由於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及語感訓練的綜合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實踐性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單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成語感訓練這一頗為艱鉅的任務尚有一定的侷限。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整體優化語文學科的電化教學過程,以多媒體組合教學來達到語感訓練的目標,則是一種高效的手段 。多媒體教學改變了以黑板和粉筆為主要工具的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聲像同舉、圖文並茂、動靜成趣,直觀而又生動,可把課上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語言感受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如在《畫家鄉》一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教師一開始,引領學生觀看“風景片”切入教學,再邊聽錄音看課文,再讓學生聯想自己的家鄉美景,並注重學生的“個性”和“愛好”,引發學生思考自己喜歡家鄉的原因……將教學情境的原則具體化為教學步驟之中,以期取得較好的效果。又如教學《畫楊桃》時,可利用多媒體先動態直觀呈現楊桃不同角度去看的不同形狀。直觀呈現為什麼作者説楊桃的形狀像五角星。運用電腦多媒體導入新課,以圖片開路,解決教學中學生沒有相同體驗融不進課文中的問題,就可為一堂課定下良好的感情基調。老師“導”的有聲有色,學生“入”的興趣煥然。

八、板書設計再繪情境

漂亮的板書設計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結構、框架,也能在視覺上造成衝擊,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於日後對於信息的提取。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結構的時候,如果能夠參考理科建模的形式,將文字內容轉化為圖表、座標的形式,必然也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跌宕起伏的情節是文章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們鑑賞文章的關鍵。在講《給予樹》時,不妨將媽媽的情緒變化:擔心——生氣——激動,這些情節以曲線圖的形式通過板書呈現給學生,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結構。

九、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不拘一格,大膽創新,開展多種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優化語文教學過程,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真正變被動學習為自我需要,而且還可以獲得比傳統教學更明顯的教學效果。情境的創設主要就在於教師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主動積極地去探索語文的奧祕。課堂上教學情境的創設既要從課堂教學目標出發又要結合教材重難點,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一起探討問題,教師高昂的激情、抑揚頓挫的聲調、風趣幽默的語言,薰陶啟發學生,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這樣的課堂情境才有利於學生更全面地學好語文課。同時促進他們的語文素養、心理機能和諧全面的發展,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章建紅.《語文課情境的創設與運用》.教研天地.2006第10期

2、裴娣娜.《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學科教育.2000第1期

3、徐曉芸.《走自主創新學習之路》.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4、《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

5、閻承利.《教學最優化藝術》.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7og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