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篇一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置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的各個量的關係並不陌生。因為在上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出現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學期重點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化、小括號的正確使用以及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在二年級上冊中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中學生已接觸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但在教學中並沒有強調必須列綜合算式。在學習本單元時,部分學困生,還停留在一步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維上,有的甚至讀不懂題的意思,教學難度較大。只有個別學生能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計算。尤其是對於小括號,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但在解決問題時總是不知道該不該添小括號。如碰到先乘再減,並且乘號在後面時,本來不用添括號的,可好多學生一想到後面的要先算,就把括號加上去了。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對小括號的使用並不真正熟練掌握。我就在練習課中,增加對小括號的專題訓練,從而進一步鞏固小括號的正確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後讓學生把兩個分步算式合併成一個綜合算式。通過專項訓練,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列出綜合算式,並且能正確 使用小括號。

訓練題型如下:

列出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的:28+13=41.41-12=29 在列綜合算式之前,我先讓學生分析兩個分步算式的特點,找出兩個算式中的中間量,即第一步的得數41,然後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減法。書寫順序根據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減12,説明先寫加法再寫減法, 28+13-12=29 ,加減混合運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號。特別注意強調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數“41”列在綜合算式裏。和本題類似的題還有:(1)90-13=77,77+23=100 (2)6×5=30,30+28=58 (3)7×7=49,49-27=22 (4)7×9=63,70-63=7 (5)16+42=58,6×7=42

列出的綜合算式需要加小括號的:28+12=40,90-40=50 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樣,就是考慮書寫順序怎麼寫,這是個關鍵。40是第一步的得數,説明先算加法後算減法,根據90-40=50這個算式得出:90減去的是兩個數的和,説明書寫時,先寫減法,再寫加法,90-28+12,但是根據計算順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後面時,必須在加法算式上加一個小括號,來改變計算順序。如果不加小括號的話,90-28+12,就要先算減法,再算加法,這樣就不符合本題的計算順序,顯然是錯誤的。所以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題的計算順序。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體會加小括號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 ;19+12=31,38+31=71; 14-5=9,9×6=54; 5+3=8,8×4=32。

把兩個分步列式的算式合併成一個綜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據中間數確定計算順序,其次根據分步算式確定書寫順序,最後根據計算順序觀察一下整個綜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號。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篇二

課始的初讀課文環節,我請小朋友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到檢查朗讀環節,我請個別小朋友逐節讀,其他小朋友認真聽他們有沒有把字音讀準確。孩子們聽得很認真,每一小節讀完,都能聽出好幾個毛病來,包括添字的、漏字的、讀錯字的,有的甚至還指出沒有讀出標點停頓的。

小朋友指出不對的地方後,我又請讀錯的小朋友再自己糾正讀。這樣一來,每一小節的正音、糾錯時間都花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還越來越帶勁,聽得非常仔細,有時我自認為已經讀得不錯的段落,都有小朋友聽出毛病來。

一方面,我覺得課上能聽得這麼仔細也算好事,似乎不該制止,可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有些要求已經有點吹毛求疵了。當時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加上這篇課文也不算短,因此就檢查朗讀這一環節就花費了大概十五分鐘之多。這嚴重阻礙了接下來的內容層面的教學,使得一節課的教學重心明顯偏離。

教學反思:反思後仍對這個環節有疑問。不知道該如何引導,使得既不會打擊到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片段二:

教學寫字時,我將“祝”、“福”兩個字作為重點來教。採用的是“一看、二寫、三對照”的步驟。

師: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這兩個字都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左右結構,都是視字旁,都是左窄右寬的……

師:是呀,你們一下子就發現了這兩個字共同的特點,眼睛真亮。那在書寫時,有沒有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呢?誰來説?

生:視字旁是一點,不是兩點。

師:是呀!這個是我們最容易搞錯的地方了!一起來寫一下。

生:書空。

師:還有嗎?

生:“福”字的右邊口字上面還有一橫。

師:這一橫短短的,可不能把它落下了,提醒得真好!還有補充的嗎?

生:“祝”右邊的“兄”一撇穿過豎中線到左半格,“福”字的右邊就在豎中線的右邊。

師:有了你的補充,小朋友的字肯定能寫得更漂亮了。來,伸出小手先和老師一起寫。

(紅色描紅視字旁的一點)自己也來試試看,把這兩個字端端正正地送進田字格。寫字之前先調整自己的寫字姿勢。

生:開始寫。

師:巡視,指導。拿生的本子點評。(不好的、好的)請學生點評。學生自己修改。

教學反思:

一、思路清晰。教師循着“一看、二寫、三對照”的思路引導學生去觀察生字的筆畫、筆順、位置以及最重要的書寫視字旁時需要注意的地方,讓學生自己在書寫時能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而非想到一點是一點。

二、重視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這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為載體,教給學生今後解決問題的方法。生字教學更該如此,隨着年段的升高,之後每一課要求會寫的生字會逐漸增多,如果學生自己不知道如何書寫,那對學生來説書寫生字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反之,從現在起,教師有意識培養學生方法,逐步放手,以致讓學生自己學會把生字端正、漂亮地書寫,那麼,書寫生字對於學生來説會是一種享受,一種精神的愉悦,對於教師來講,教學最基本的目的自然也就達到了。

三、提倡自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提供學生的是接下去要做什麼的線索。觀察到的需要注意的點全部來自學生,點評時教師也只是起到一個幫助學生小結幾個點的作用,自然,更符合學情,需要注意的點可能會更適用於學生。教學效率來得也便更高。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沒有提到“一看、二寫、三對照”這幾個明確的步驟,不知道是否需要幫學生提煉。因為平時師傅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已經有滲透,所以在今天的課堂中,似乎沒有明顯感覺到影響。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篇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色特點。

2.體會課文觀察仔細,用詞準確的特點。

3.產生觀察的興趣,學習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色特點。

教學難點:

產生觀察的興趣,學習觀察的方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師:在上節課當中,我們已經學習了18課的生字詞,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本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18課《雷雨》(板書課題)師:雷雨是一種自然現象,在我們北方夏季很常見,你們想不想知道雷雨前後有哪些變化呢?請看大屏幕,把你看到、聽到的講給大家聽。(課件出示雷雨天的動畫)師:想不想知道作者筆下的雷雨是什麼樣的?請打開書,帶着問題來讀課文。(大屏幕出示“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指名讀問題)師巡視,指導隨回答板書: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後二、研讀“雷雨前”部分請同學們快速朗讀雷雨前的部分,找一找雷雨前有哪些天氣變化。

(隨學生回答板書雷雨前烏雲大風閃電雷鳴)小組討論這些變化有什麼特點?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麼?並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來。重點講解:“黑沉沉”寫出了什麼?“壓”給你的感覺是怎麼樣的?“亂擺”説明了什麼?比較一下大風前後有什麼不同?“垂”字又説明了什麼?用“越„„越„„”説一句話怎樣才能用你的聲音來表現出雷雨前天氣的特點呢?(師範讀)學生試讀,個別讀,仿讀,集體讀。小結:作者不但觀察仔細,而且用詞準確,生動,形像。總結學習方法,找特點——勾詞語——朗讀體會

師:你們能用這種學習方法自己學習下面的部分嗎?三、自學“雷雨中”小組討論這一部分作者看到、聽到、感覺到了哪些事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板書:雷雨中雷聲雨聲樹房子)同桌交流,劃出你喜歡的詞?並説説為什麼用得好?怎樣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呢?“譁”、“看不清”説明雨大,雨點多而急。讀重音。“漸漸地”表現雨由大到小的過程,説明雨要停了,語速要慢。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好?為什麼?小組評出最棒的。播放課件,讓學生真正體會雷雨變化的整個過程。四、學習“雷雨後”觀看大屏幕,讀課文,找出事物特點(板書:雷雨後太陽彩虹池塘青蛙等)你能把這些畫出來嗎?(小組討論,進行展示)大屏幕出示雨後的圖片引導學生想象,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怎樣才能讀出雨後的清新、潔淨、充滿生機呢?(同桌互讀,評價後,進行個別讀、齊讀)五、總結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2、你觀察過其他天氣現象嗎?把你的觀察寫到日記裏吧!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篇四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怎樣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讓學生在輕鬆愉悦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做一做———動手實驗解難釋疑

課文中青蛙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青蛙為什麼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捲成圓筒狀。然後通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説説與平日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動手實驗,為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為什麼青蛙説“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圖畫明白寓意

課文中小鳥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為什麼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我出示課件,讓學生看一組畫,自己根據畫面進行解説。這樣學生終於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説一説———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課文中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沒有,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讓學生動腦想辦法,同時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東瞧瞧,西望望。它會怎麼想,怎麼説呢?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

二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篇五

生3説“如果我是風娃娃,我不會做壞事,我會輕輕地吹,幫人們把風箏吹起來,把衣服吹乾、讓小樹跳舞”。……,……(以上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説得都很好的。)

突然,生4也舉手説:“如果我是風娃娃,我也要把衣服吹跑,把小樹吹斷,讓人們沒有衣服穿。”

聽了生4的發言後,學生們笑起來了,但是舉手發言更積極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到底壞事可以做嗎。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培養做人品質良好機會。接着,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説:“同學們,風娃娃做了壞事,人們都是怎麼對它的呢?”有的説:“被人責罵了”“人們都很傷心,要批評它”“人們會不喜歡它,討厭它”。

接着我就適時進行引導:“那風娃娃被人責罵了,自己高興嗎?”

生5:“不高興。”“很傷心。”

師:“那你也想學風娃娃做壞事讓人責備嗎?”

生“不喜歡。”

師:“你都有做過什麼好事呢?心情怎麼樣?”

生6:“我有幫媽媽掃地,媽媽表揚了我,我很高興。”“同學作業不會寫,我有教他寫作業,我覺得自己很棒。”“我有撿到一個校徽,然後交給了老師,讓它找到自己的主人。”……,……(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我要把握住這樣一個正面教育的機會,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做好事自己的心情才會高興,並要求學生在課後去寫一篇日記,把自己對風娃娃的感覺和想法寫出來,以便下次繼續討論。

反思:

以上教學片段,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象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的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兩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幹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教師只是在規範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風娃娃自己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哪裏不對?如果你是風娃娃會怎麼辦?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教師並沒有否認學生的看法,只要學生不違法,不違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師都應給予肯定。但是對於錯誤的是非觀念,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堅持正面教育。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以教師一言定論,而是建立了學生、師生平等交流互動式的評價,還可以在評價空間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p9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