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怎樣學好寫作

怎樣學好寫作

怎樣學好寫作

怎樣學好寫作

初學寫作的人一般都認為,寫不好文章是因為寫作技巧不高,這是很片面的看法。寫作固然需要技巧,但是它必需建立在寫作必備的條件之上,那麼必備條件是什麼?

寫作必備條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思想水平;二是生活功底;三是語言表達能力。這三者缺一不可。我們寫文章是為了表現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見解,本人的世界觀、愛憎之情都直接影響着認識事物與發現規律,因為文章是客觀事物在作者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同樣的事物,立場觀點不同,認識能力不同,便有不同的反映,寫出的文章就有正確和錯誤、深刻和膚淺的差異。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認識論與唯物辯證法的人,認識事物便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從量變看質變,全面分析事物,決不以偏蓋全......相反,唯心主義者,在認識事物時,違背事物存在發展規律,捕風捉影,以一孔之見,而斷定是非曲直,其結果寫出的文章,當然是廖誤滿篇.可見,思想境界和水平的高低,與寫作能力關係極大。

寫文章離不開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沒有材料的文章會是空洞無物的。這就要求作者必須掌握大量材料。要手中有材料,必須深入生活,必須從大量好書中學習,試想一個生活經驗貧乏,而書本知識又欠缺的人,那他寫文章必然是腹空筆澀。相反,一個生活閲歷豐富,書本知識淵博的人,寫東西時會左右逢源,取捨自由,定會感到一吐為快的興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提高寫作水平,首先要解決“米”的問題。要使米的問題解決好,應在正確思想與世界觀的指導下,深入社會,洞察生活,認識其本質,還應博覽羣書,把前人的美德、技術、藝術精華學到手,使自己在寫文章時有材料可選可寫。

提高寫作水平,光具備思想因素和生活知識因素還不夠,還應具備語方文字運用表達因素。在現實中,常見有些思想水平高,生活閲歷豐富,書本知識不貧乏的同志,寫起文章就感到上刀山下火海似的。其原因何在?是因語言素養低,語言表達能力差的緣故。古人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説明了語言在寫作中的重要地位。你有高深的見解,有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可就是難於變成文字性的東西,讓見解呆在自己的頭腦中,那麼周圍人很難了解你的見解認識的偉大。這可謂“茶壺煮餃子倒不出”。要寫好文章,必須在語言上下功夫,從基本的字、詞、句入手,認真學習,長期積累;還應經常寫一些小文章,寫時有意識注意文章的立意表達、結構安排、材料敍述和使用語言等方面,認真掌握總結寫文章的經驗規律,這樣長期不懈的努力,語言運用表達能力一定會提高。

總的説寫好文章應具備上述三個條件,但是各人的情況不盡相同,應針對實際,多在薄弱環節上下功夫,對症下藥,揚長避短。這樣,提高寫作水平會快些。

是否具備了上述三個條件,就可寫出好文章,不盡然,還應掌握寫作途徑和方法。

提高寫作水平的途徑和方法是什麼,從古到今大同小異,就象魯迅所説:“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説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魯迅用“多看多練”把學習寫作的方法做了精闢、科學的概括。古今中外的文學家、文章家,在談到自己的寫作經驗時,不外乎“多看多練”。實踐證明,要學習好寫作,必須採用這兩種方法,別無捷徑可走。

怎樣做到“多看和練習”呢?可從下面三個角度去實踐:

(一)精讀博覽

“多看”主要是多讀書,多看書籍報刊。在學習的初級階段,一定要多看好書好報。關於讀書與寫作能力的關係,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論點獨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言指讀書要多,涉獵要廣,而且要讀“破”。茅盾講這個問題更具體客觀:“一個作家常常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剪裁、塑造形象的妙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收穫,這就意味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又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

多看包括博覽和精讀,它們對寫作的作用是開闊視野,廣泛瞭解社會生活,增廣見識,充實寫作內容,學習技巧,提高表現能力。

博覽就是廣閲羣書。清代萬斯同在《與錢漢臣書》中説:“必盡讀天下之書,盡通古今之事,然後可以放筆為文。”在科技高速發展,競爭愈加激烈的時代,讀盡“天下之書”固不可能,但我們應儘可能多讀書。閲讀是從書籍中獲得材料的途徑之一,也是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儘可以擠時間大量閲讀古今中外好書、雜誌。這樣除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外,也同時借鑑了不同作家、不同著作的特點風格。如果一個人讀書少,或讀書有偏好,這容易得營養不良症,這就影響了從書中吸取豐富營養的可能性。

寫文章需要的知識是多方面的,常有“厚積薄發”之説,即知識越豐富,腕力筆力越強勁厚實。在讀書時應當一位“雜家”不僅文學、政治、歷史、軍事等方面的書要讀,天文、地理、物理、心理學等自然科學也應大量瀏覽,這對寫作很有幫助。

廣讀博覽固然重要,但是要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應注重精讀。精讀應建立在泛讀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的重點閲讀研究一些著名作品。精讀就是對“已有定評”和具有時代風格的優秀作品,進行反覆的研究,仔細分析,揣摩休會,從中吸收應怎樣寫作的經驗。如果不精讀熟讀,泛讀雖好,只是“囫圇吞棗”不解其意,收益不大,寫作水平難以提高。清代馮班曾説:“疾讀則思不審,一讀而止,則不能識記其文,雖勤讀書,如不讀也。”

如何精讀?茅盾在《雜談文學修養》中説:“讀名著起碼要讀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的讀完,這好象飛機在桂林城中鳥瞰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讀,細細的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結構;第三遍就要細細的一段一段的讀,這時要注意到它的練句練字。”這是文學家讀書的經驗總結,雖然講的如何讀文學作品,但是適合讀一切文章,在讀文章時,還應注意知識積累,即邊讀把有用的知識記錄下來,有的章節特別好,還應背誦記憶。這樣日積月累,好的材料,好的語言,好的表現手法就儲存多了,寫起文章就得心應手。

(二)善於實踐

善於實踐就是平時要勤寫苦練。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生存技能,都是通過數次實踐才掌握了它,絕對沒有學習聽講理論後,立刻就會幹某事的人。寫作是諸種技能中的一分子,而且它的產品是精神方面的,只讀書習學理論,不去實踐是不能寫出文章的,而且不勤練,苦練加巧練,是練不出真功夫的。從古到今,人們很信服一句話“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使寫作水平提高,就得象武術家,音樂家那樣,天天練,長期堅持,方成“正果”。

做為練筆,文章可長可短。寫作時除注意文章的立意、選材、佈局結構外,還應掌握敍述、描寫、議論等表現手法,這是文章寫作的基本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事物,

把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人事都寫下來。寫日記是個好辦法,可是大多數人不能堅持到底。這根據各自的情況,有時寫短評、速寫、隨筆之類的,也是練習寫作的一種實踐方法。練筆時,語言文字表達是重要方面。初學寫作的人,常常感到“心手不相應。”這是平時寫得少,語方表達不過關的緣故,自己心理想什麼,就是用語言寫不出來。老舍説過:“文字要從多方面來練習,記日記,寫筆記,寫信......都是鍛鍊文字的機會,哪怕寫一個便條,都應一句不苟。”

(三)掌握規律

寫作同其他事物一樣,雖然是個慢功夫,難學難掌握,但它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初學寫作的人可能認為。這規律是寫作的“祕訣”,學會了“祕訣”,寫作水平馬上會提高。這不科學,寫作規律只是從理論上闡述,要把理論變成現實,這中間的距離是遙遠的。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文理》中説:“可授者,規矩方圓;其不可授者,心境營造。”古人之語説得很獨到,就是説寫作規律只是一般理論性結合,要使自己“巧”,要把“心營意造”恰當準確表達出來,需要作才在理論指導下,多寫多揣摩,方能寫出具有自己風格特色的文章,此外,決無祕訣可尋。

其規律是,先學習寫作理論與基礎知識,再通過基本訓練掌握其方法技巧。不過,不要迷信教科書中的寫作理論。但也不要全盤否定。應把重點放在訓練上,在練習寫作時,應有毅力恆心,堅持數年如一日地寫;先寫小篇幅的,再寫大部頭;開始不要在寫作技巧上要求太高;先寫記敍文,後練議論文,要把寫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喜愛它,這樣就會幹勁倍增;最後是要注意得力點,有的得力於閲讀,有的得力於背誦,有的得力於“萬里行”。你的得力點是什麼?可把自己在寫作中的弱項作為重點去攻克它,那麼你的寫作一定會提高!

規律是別人總結的,每人應在實踐中,總結出自己失敗與成功的規律,這將對自己有益處,而且也是對這門學問的一大貢獻,一個人如果能在事業,生活,做學問中做到這一點,那他決非平庸之輩。

標籤: 寫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jdj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