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寓言優秀教案設計(熱門9篇)

寓言優秀教案設計(熱門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寓言優秀教案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寓言優秀教案設計》相關的範文。

寓言優秀教案設計(熱門9篇)

篇1:《寓言》優秀教案設計

《寓言兩則》優秀教案設計

導學過程:

預習提綱

1、查找關於寓言的資料。

2、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麼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託、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麼意思?(相當於“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第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熟字新解,理解課題。

1、板書“亡、牢”:

你能説説你知道的關於亡和牢的詞嗎?通過這些詞,你知道它們通常表示什麼意思?

2、板書“羊、補”:

在亡羊補牢中,“亡、牢”又是什麼意思呢?認真讀書,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體會,明瞭寓意

(課件:出現一個羊圈,上面有一個窟窿)話外音:現在,一個養羊人的羊圈上出現了一個窟窿,夜裏,狼從窟窿裏叼走了一隻羊(板書:少了一隻羊)養羊人是怎麼做的?

1、請同學們自己閲讀這個故事,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2、分節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問題,討論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個學生回?你家住在哪裏?“誰家和他住在同一條街上(或小區)?”“街坊”就是什麼?

⑵“後悔”出示課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後悔什麼?為什麼會後悔?

回答後,給課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會對他説些什麼?你是養羊人,聽了街坊們的勸告後,會怎麼想?(如果他像你一樣就好了,可惜這個養羊人 _______)(板書:不聽勸)(課件:有個窟窿的羊圈前,養羊人與一個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對讀對話。

⑷誰知夜裏,狼又從這個窟窿裏叼走了一隻羊(課件)(板書:又少一隻羊)

現在,你有沒有理解“後悔”的意思呢?(板書:後悔)

“不該不接受”早知道,當初就________,“不該不”,兩個“不”説明他真的很後悔。

羊連丟了兩隻,你是養羊人,心裏也會__________,試試看,將養羊人心裏的話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引讀)轉念一想,__________。於是,他是怎麼做的?__________。結果怎樣?__________。

結合理解“從此”:“此”表示“此時、此地”,“從此”就是從“__________”開始。他怎麼補的?補得怎麼樣?(課件: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的')

(板書:堵上窟窿;羊再也沒有丟失)再朗讀這段話,注意突出這些詞。

⑸結合板書理解“亡羊補牢”。

5、齊讀課文。

6、(課件:養羊人站在修補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結結實實的,羊兒一隻也沒有少,養羊人此時會想些什麼?

四、回顧全文,揭示寓意

1、齊讀全文。

2、(課件:再次出現剛上課時出現的那些物件)剛剛上課的時候,老師給大家看了這些畫面,它們上面出現了窟窿,該怎麼辦?

如果,這些窟窿就像是我們同學身上的缺點,又該怎麼辦呢?

五、指導書寫,識記生字。

(一)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並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以遊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二)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六、總結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所以人們常説:“亡羊補牢,為未晚也!”

第二課時

一、遊戲導入。

吸引學生,請一名學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學生們會立即發現老所指方向有誤,追問為什麼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時候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現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初讀課文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利用工具書掌握它。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二)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並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以遊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三)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三、自由閲讀,個人質疑。

1、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2、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閲讀。

3、學生説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  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坐車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麼想的?誰想法對?為什麼?

四、討論解疑

1、隨機閲讀,結合課文,聯繫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組長負責組織組員。

⑵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組彙報、講讀課文

1、組員彙報形式(自由選):讀文作答、口頭説答、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瞭解。)

⑵自由閲讀、分角色閲讀,理解問題。

A角色:坐車人

B角色:朋友

⑶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説明(動畫展示)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楚國)

3、引申闡發道理

⑴總結故事內容,複述故事。

⑵講説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六、興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閲讀,指名複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3、總結小評,啟發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要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篇2:《寓言》優秀教案設計

一、引入新課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認讀字音。

⑵ 積累新詞“寓言”、“寓意”。

⑶ 藉助拼音認讀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寓言: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説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幫學生理解詞義時,可以簡化為:寓言是藉故事來説明道理的一種文章。

寓意:寄託或隱含的意思。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的是什麼故事?這兩個故事各説明什麼道理?帶着問題讀課文。

二、自讀感悟

1、自讀課文。

2、感悟上面提示的'問題。

3、選擇一則細讀體會。

三、小組合作討論

1、同選一則寓言的一組,交流自己的閲讀體會。

2、學當老師,給另一組的同學講你學的寓言。

3、小組代表綜合同學意見,整理講稿。

四、大組互講、互學寓言,體會寓意

1、看圖講述寓言故事。

2、讀課文中帶諷刺性的詞句。

3、體會寓意:

⑴ 聯繫課文談體會。

⑵ 聯繫周圍實際談體會。

五、朗讀比賽,大膽質疑

1、兩組比賽朗讀。

2、質疑。

六、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篇3:《寓言》教案設計

《寓言兩則》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聯繫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羸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鋭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飛衞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衞請教。

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讀句子,説説從句子中,你瞭解到了什麼?還想了解什麼?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三、交流討論,感悟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彙報紀昌是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説文章的主要內容,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a.飛衞為什麼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叫他開弓放箭?

b.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領,就要( ),你能舉例説一説嗎?

c.假如紀昌沒跟飛衞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並説説有什麼體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説,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蝨。

2、寫字:重點指導“冒”“妻”“刺”。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又是從事什麼職業的.呢?

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説了什麼?結果怎麼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 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説?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麼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裏會怎麼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裏會想什麼?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麼想,怎麼説?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得他,又會怎麼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是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的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説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説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比較字形:腸、燙、湯。

指導書寫:睬、蔡。

課後反思:xxxx

篇4:寓言教案設計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2、瞭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説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許多寓言已演變成為成語,在生活中可以運用這些詞語,使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更準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教學難點:

瞭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説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

教學準備:從網上下載課文圖片和竽的圖片,準備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導入,整體閲讀

提問:1.在預習的基礎上説説“掩耳盜鈴”四個字各是什麼意思

2.將四個字的解釋連起來説説“掩耳盜鈴”的意思。

3.那個人為什麼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個鈴鐺呢?結果怎樣

4. 讀課文時,看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第l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二、學習重點,深入體會

1.默讀第2自然段,讀後標出這段有幾句話

自讀感悟

2.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議讀交流

3.讀第一句,説説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4.出示幻燈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討論:1.看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2.“明明知道”什麼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麼

4.鈴鐺為什麼會丁零丁零響起來?用手碰鈴鐺會發生什麼現象

5.“碰”和“響’’之間什麼關係

6.為什麼會被發覺?體會“響”與“碰”之間的關係。

過渡:這個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響發覺可是他太想得到那個鈴鐺了。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指名讀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聽不見響聲。

7.他是怎樣做的?默讀第3句畫出表示動作的詞。

8.從剛才有想法到現在他真的這樣去做了,結果怎樣呢

點評歸納

9.大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前後的感情變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①他的這個想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為什麼

②他把耳朵掩住,為什麼還被人發覺呢

③他偷鈴鐺之前,知道不知道有這樣的結果從哪兒看出

④明知道有這樣的後果,還要這樣做,欺騙的是誰

三、總結延伸

1.讀全文,體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嗎?

板書設計:

明明知道 碰響發

掩耳盜鈴 掩 伸 偷

沒想到碰 發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説説“掩耳盜鈴”的意思。

2、説説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則寓言的。

二、用上節課所學的方法學習寓言《濫竽充數》

1、小組學習

2、重點詞語:

戰國 待遇 吹竽 鼓腮幫 捂着 裝腔作勢

齊緡王 繼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朗讀課文,説説大意

4、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麼?

三、拓展練習

在兩個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樣想的?從故事中你還能發現什麼?

四、自讀古文《濫竽充數》,老師適當翻譯。

五、練習寫字:

掩 盜 零 濫 竽 裝 腔 勢

六、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而“寓言”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瑰寶之一。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它能通過一個內容簡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奧的道理。因此,課堂上如何結合“寓言”的特點,讓學生能更好地學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託寓的道理明瞭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着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因此在設計這堂課時,我不僅力求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學習方式。導入以學生們感興趣的講成語故事開始,使得上課一開始教室裏的氣氛就比較輕鬆。教學從課題着手,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揠苗是什麼意思?揠苗能助長嗎?那為什麼還要揠苗呢?帶着問題讓學生反覆朗讀文本,想象揠苗人的心理、神態,通過模仿揠苗的動作體會辛苦,這樣,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滲透在文本內容之中,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閲讀短小的文章故事,通過了解課文內容和語言的精練準確之美,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義和淺顯易懂的語言之間的和諧、融會貫通。即根據寓言簡練清楚的內容學習,通過揠苗人可笑的行為與學生自生生活經驗的比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綜合來説,本節課的教學要以文本為主,緊緊抓住閲讀這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途徑和手段,重視語文的説話練習,語言的積累,通過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關鍵詞句的意思,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感受、體驗和理解,再在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讀。以及閲讀中不斷積累詞語,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在一起。

篇5:寓言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 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2. 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設想]

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閲讀的中心環節;最後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並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閲讀的標的。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知識鏈接]

所謂寓言,通常採用藉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搶答成語:

展示課件一:

學生看圖説成語,比賽搶答――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

2.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六個成語,均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謂寓言,通常採用藉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託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

篇6:寓言教案設計

二.初讀感知(6分鐘)-――讀準確,讀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作過預習,現在,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

1.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展示課件三:

其父(fù)曰 父(fù)子相保 遽jù

其馬將(jiàng)胡駿馬而歸 墮du

墮而折(shé)其髀 跛b

2.範讀,學生再讀。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

展示課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此/何遽/不為福乎?

三.再讀探究(8分鐘)――通文意,析情節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瞭解故事的內容。

1.通文意:對照註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強調下面重點詞語(古今異義)的意義:

展示課件五: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經過)數月 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2.理關係: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

請指出“塞翁”、“善術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誰?(如果能

啟發學生自己提出,並由此引起爭論效果就更好)

3.析情節:此故事情節可分為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4.複述故事:採用比賽形式,讓學生對照圖片進行復述(創造性的複述)課文,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為下面研讀課文作準備。

(1)展示課件六 請男生對照“失馬”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2)展示課件七 請女生對照“得馬”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3)展示課件八 請男生對照“折髀”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4)展示課件九 請女生對照“相保” 的圖片進行復述課文;

四.研讀質疑(15分鐘)――提問題,探寓意

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塞翁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意味深長的道理呢?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師指示思考的角度

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係來看。

2.合作研討,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研討的角度:

(1)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福禍得失的一系列變化説明了什麼道理?)

討論、點撥: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因為禍中往往隱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預伏着禍的先機。福與禍、得與失、好與壞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應當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從“塞翁”能沉着冷靜的靜觀事情的變化來看(面對一系列變化,塞翁為什麼能處變不驚?)

(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也可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

討論、點撥:因為塞翁是一個“善術者”,能推測人事的吉凶禍福,他好像洞悉人間世事的變化之玄機,懂得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對這一系列變化,他能處變不驚,沉着冷靜,樂天知命,不因禍福而悲喜,不以得失為懷。正因為如此,我們認識事物應當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的嗎?

討論、點撥: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馬”,“‘塞翁’之子喜歡騎馬”,“胡人入侵邊境”,這些正是好事和壞事相互轉化的條件。

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託“塞翁失馬”的故事,寄託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老師可以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説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俗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3.質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來,好事可變成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好就是壞,福就是禍,難道兩者之間就沒有區別了嗎?

點撥:是的,儘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間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觀標準,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淖。同時,他那種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儘管那些“近塞之人”他們不知道禍福相互轉化的道理,但我總覺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來反襯“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格調低。

點撥:當外敵入侵時,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報國,死得光榮。而“塞翁”之子“以跛獨存,父子相保”顯得消極不可取。這是作者的侷限性所在。

(如有學生提出諸如此類的質疑,老師要大加表揚,因為此時正是學生迸發創造火花的時候,要備加愛護,給予肯定。)

五.聯讀(5分鐘)――聯生活,談體會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討論、小結: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2.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為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於未然。

4.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5.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安之泰然,處逆不驚.

六.積累(3分鐘)――背課文,積成語

1. 背讀課文。

2. 積累成語。

請學生比賽列舉含“馬”字的成語,然後展示課件八,讀記成語。

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劉 安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 (福) (禍) (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篇7:寓言教案設計

寓言兩則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寓、焦、苦、弱、勃、悶、宋、則、疲”,能熟練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懂得複述課文。

3.創設情境,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

4.瞭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並結合歷史故事及自身經歷理解《鷸蚌相爭》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寓言這種體裁,並掌握寓言的基本特點,基本能複述課文。

2.瞭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並結合歷史故事及自身經歷理解《鷸蚌相爭》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

(教師)1.準備與本課寓言相關的動畫片或是書籍。2.多補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書籍,推薦學生閲讀。(學生)課外蒐集寓言故事在課堂上與大家共享。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師:同學們喜歡看寓言故事嗎?説説你自己曾經看過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課題:今天老師將介紹新的寓言故事給你們。(板書:寓言兩則讓學生齊讀)

3. 學習“寓”字。用字理識字的知識去學習,師引導:寶蓋頭跟房屋有關,這是一個標準的形聲字。(讓學生自由發言,説自己的記憶字形的方法)

4. 解釋課題:什麼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則”就是“篇、個”的意思,兩則就是告訴咱們這課共有兩個故事。

5. 看課題質疑:看到“揠苗助長”這個題目,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呢?(學生自由發言提問)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指名讀、小組讀、全班讀生字詞,初步瞭解本課生字:巴望、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焦急、納悶

3.交流問題,感知大意。

(1)師:到底是誰揠苗助長?為什麼“揠苗助長”?

(2)“揠苗助長”結果怎樣?請學生把這些問題完整地連起來説一説。(同桌先練説)

三、理解文本,配樂朗讀課文

1.讓生觀看《揠苗助長》的錄象,並讓學生注意觀察人物的表情。

2.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來進行課文內容的情境再現,注意突出剛才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

3.提議:我們每個同學想不想給這則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讀呢?自己試一試。

4.指名朗讀第一段,學生評議,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思考:“巴望”什麼意思?從“天天”這個詞語你讀懂了什麼?農夫“焦急”什麼?他心裏會怎麼想?

5.指導朗讀,讀出農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問:農夫想到什麼辦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

(1)問:“筋疲力盡”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他會“筋疲力盡”?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讀讀。

(2)讓生觀看插圖。看!此時他的神情是怎樣的?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嗎?

(3)有感情地朗讀:能把農夫當時又累又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回到家裏,他興致勃勃地説:‘真把我累壞啦!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4)問:讀了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帶到文章中去讀,體會農夫的快樂。

(5)“納悶”是什麼意思?他的兒子納悶什麼?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農夫的兒子,你會説些什麼?如果你是他的鄰居,又會説些什麼?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會説些什麼?如果你是村裏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會忠告他什麼?請口頭練習説。

四、總結理解,拓展延伸

1.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 拓展:我們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如果你碰到,你會怎樣去勸告他們?請你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去概括。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第24課《寓言兩則》,板書課題《鷸蚌相爭》。

2. 讓學生齊讀課題,要求把字音讀準。

3. 老師出示“鷸”和“蚌”字,請學生把它們放到相應的圖下。

二、初學寓言,瞭解內容

1.師問:這兩個小動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請朗讀課文,等會集體交流。

2.請學生把故事的大意説出來。

3.老師出示口頭訓練題:河蚌剛剛張開殼曬太陽,鷸(),蚌(),雙方(),結果()。

4.同桌練説,指名錶述。

三、細讀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讀課文,思考:為什麼鷸蚌互不相讓呢?

2.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3. 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4. 聯繫文本,理解人物

(1)引導學生抓住:鷸猛得用盡力氣——威脅筋疲力盡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這些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和語言表現兩人互不相讓的態度。

(2)問:就在這時,漁夫看見了,他怎麼做呢?(指名回答,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4)換位思考:這樣一個結果,三個主人公:鷸、蚌、漁翁會怎麼想呢?

(引導學生理解:鷸:後悔不該輕易吃蚌,而且身處困境,還威脅蚌。蚌:不該賭氣不放開鷸,造成兩敗俱傷。漁翁:嘲笑鷸蚌互不退讓,結果讓他輕易獲利)

四、拓展延伸

1.發揮想象:對於鷸蚌來説,這是多麼悲哀的結局呀!假如上天再給它們一次機會,它們會怎樣解決這樣一個矛盾呢?(讓學生拓展想象,可以課後練筆,可以當場練説)

2.引導思考: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佈置課外作業:把這個故事告訴爸爸媽媽聽,聽聽他們的評論與意見,並且自己再去閲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鷸——啄——威脅

蚌——夾——毫不示弱

互不相讓 漁翁得利

篇8:寓言教案設計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説出幾個嗎?每個寓言的背後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個寓言故事,相信每個同學又有收穫的。

二、自學課文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交流:兩則寓言中提到了四個人物,分別是誰?

板書:紀昌 飛衞 扁鵲 蔡桓公

4、知名2位同學分度兩則寓言,思考: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以上人物的特點?

5、交流並板書:

(勤學苦練)的紀昌 (醫術高明)的扁鵲

(堪稱名師)的飛衞 (固執己見)的蔡桓公

三、學習第一則寓言:

1、自由讀課文,思考: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2、交流一:飛衞説的兩處話

(1)指名讀,想一想該怎麼讀?

(2)提示:你就是堪稱名師的飛衞,該怎樣對你的徒弟説話,而且要把你的要求説清楚,使對方聽明白,並且又不失名士的這種諄諄教導。再次指明讀,不行的話,老師範讀

(3)説説你從飛衞的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要求達到:比眼力是學射箭的基本要求。從而展開;那些本領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如:游泳

(4)飛衞的要求“眼睛不要眨一眨”,飛衞僅僅是説眼睛不要眨一眨嗎?到底還想説什麼?

從而提升:飛衞的還告訴紀昌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

3、交流二:紀昌的勤學苦練的兩處

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着梭子來回穿梭。

拓展:紀昌練習眼力的時候,還會怎樣練習?想像説話

紀昌記住了飛衞的話。回到家裏,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髮,綁住一隻蝨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後每天站在蝨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着它。

(1)自由讀,思:從那些字詞看出紀昌的勤學苦練?

(2)交流: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

(3)紀昌練習眼裏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隻小蝨子,在紀昌的眼裏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後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誇張的描寫。

4功夫不負有心人,紀昌的勤學苦練終於成功了,引讀

5學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有什麼啟發,請寫下來?(小練筆)

三、總結提升

1、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

2、説話: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説一説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扁鵲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叢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請把句子畫出來

2學生自由讀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

2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扁鵲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

3交流一:課文的第二小節

(1)根據學生的交流形成板書:皮膚―――――體內

(2)皮膚上的病是扁鵲現在看到的,那發展到內這應該是―――扁鵲診斷的?

(3)扁鵲的診斷是正確嗎?請你找出根據。

(4)從而引出扁鵲的幾次話。特別要引出最後的話,多讀幾次,

篇9:寓言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安排的是兩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情節生動,並藴涵着深刻的道理。《紀昌學射》是通過一個叫紀昌的人向射箭能手飛衞學射箭。飛衞讓紀昌先練眼力,紀昌通過眼盯梭子、蝨子使眼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最終成為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告訴學生“學習要好基本功”。《扁鵲治病》取材於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的傳説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選編這兩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百發百中、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和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

2、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師: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鋭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課件出示句子:

飛衞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衞請教。

讀句子:説説從句子中,你瞭解到了什麼?還想了解什麼?

要想解開心中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同學們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自讀自悟,初步瞭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指名朗讀,檢查預習情況。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抓住重點詞句,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後來,紀昌學射的結果怎樣?

出示:

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問:“百發百中”是什麼意思?

紀昌是怎樣成為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

2、學習“飛衞教”的句子:

⑴ 飛衞是怎樣教紀昌學射的?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你要想學會射箭,首先應該下工夫練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

“雖然你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你的眼力還不夠。等到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的時候,你再來見我吧!”

⑵ 讀句子:

飛衞教紀昌學射,先練什麼?(眼力)

練眼力的要求是什麼?(一是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3、學習“紀昌學”的句子:

⑴ 紀昌是怎樣聽從飛衞的教導學習的呢 ?找出相關的句子:

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着梭子來回穿梭。

回到家裏,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髮,綁住一隻蝨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後每天站在蝨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着它。

⑵ 學生仔細讀句子:

紀昌是怎樣練眼力的?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進行理解:

(躺、睜大、注視、站、聚精會神、盯等詞體會紀昌學射認真、刻苦)

師板書:盯梭子 盯蝨子

⑶ 紀昌練眼力的結果怎樣?

(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小蝨子在紀昌眼裏,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

師板書:針刺不眨眼 蝨大像車輪

四、總結課文,體會寓意

1、紀昌能成為“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紀昌學射刻苦、有毅力;二是飛衞教學有方法,經驗豐富)

板書:練眼力 百發百中

2、讀了這則寓言,你有什麼體會或想法?

(學習本領,絕不是簡單的事,不僅要練好基本功,還要認真學習的態度、堅持不懈的努力。)

板書:練好基本功

〖板書設計

紀昌學射

盯梭子 針刺不眨眼

練眼力 百發百中 練好基本功

盯蝨子 蝨大像車輪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第二則寓言《扁鵲治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講述故事《銀針救太子》:

師:戰國時期,有個醫術高超的醫生,叫扁鵲。有一天,扁鵲行醫路過虢國,虢國舉國上下一片哀痛!原來他們的太子突然去世了!扁鵲覺得十分奇怪,請求進宮察看,沒想到,經過他的治療,太子竟然活了!從此,神醫扁鵲的美名家喻户曉!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2、説一説,你們瞭解扁鵲嗎?

板書:扁鵲

3、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瞭解到扁鵲是一個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神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扁鵲的故事。

板書:扁鵲治病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

本文主人公是誰?講了他們之間的什麼故事?

三、交流討論,初步瞭解課文

1、認讀生字詞:

扁鵲 理睬 腸胃 敷燙

幾劑 湯藥 骨髓 無能為力

強調“睬、髓”是平舌音。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説説本文的主人公是誰?講了他們之間的什麼事?

生回答,師板書:蔡恆公 扁鵲

四、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1、找出蔡恆公不相信扁鵲的句子,體會蔡恆公的人物特點:

出示句子一: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

⑴ 學生讀句子,想一想:蔡桓公在説這句話的時候,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很生氣,不以為然)

⑵ 這個句子應該怎麼樣讀呢?

指名朗讀──學生齊讀。

説一説除了這個地方,你還從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呢?

句子二: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醫治沒有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句子三:蔡恆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

句子四:蔡恆公聽了非常不高興。

扁鵲一次次來給蔡恆公治病,為什麼蔡恆公會不相信他呢?

(蔡恆公認為自己沒有病不用治,他還覺得扁鵲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明。)

指導學生讀出蔡恆公不相信扁鵲,討厭扁鵲的語氣。

2、細品扁鵲勸告蔡恆公的句子,體會扁鵲的為人:

過渡:儘管蔡恆公不相信扁鵲,不理睬扁鵲,但扁鵲為什麼還會三番五次地勸告蔡恆公,為他治病呢?找一找扁鵲勸告蔡恆公的句子。

句一: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句二: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裏,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⑴ 學生自由讀句子。

⑵ 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為什麼扁鵲三番五次勸告蔡恆公治病?

(從“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要不治還會加深”;“再不治會更加嚴重”體會扁鵲的誠心。)

⑶ 學生體會後,讀一讀這幾句話:

指名讀──齊讀。

3、説一説,你怎樣看待蔡恆公和扁鵲這兩個人呢?

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蔡桓公:不聽勸告 自以為是 固執己見……

扁鵲:醫術高明 醫德高尚 令人尊重……

4、學習課文第五段:

過渡:又過了十幾天,扁鵲看到了蔡恆公,他為什麼就跑了呢?

出示句子:

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裏,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裏,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了。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指導讀這一段話。

五、總結全文,體會寓意

1、最後,蔡恆公渾身疼痛,病死了。蔡恆公怎樣才不會死?

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

(讓學生體會要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的道理)

2、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恆公説什麼?

六、課外拓展

收集《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

扁鵲 蔡恆公

拜見 沒有病

又來拜見 不高興

再一次拜見 非常不高興

五六天後 死了

〖資料袋

扁鵲,姓秦,名越人,尊稱扁鵲,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人。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結拜了名醫長桑君,得其真傳,開始行醫生涯。他天資聰穎,善於汲取前代、民間經驗,逐步掌握了多種治療方法,後來醫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隨之巡診列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d84d4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