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燭之武退秦師》讀後感

《燭之武退秦師》讀後感

《燭之武退秦師》讀後感

《燭之武退秦師》讀後感1

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之後,其中的主人公燭之武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第一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直很好奇燭之武的經歷。為什麼佚之狐給鄭伯不推薦別人,反而推薦了“不如人”的.燭之武呢?於是我就去找到了燭之武的經歷:

燭之武年輕的時候能言善辯、聲名遠播,但是機不逢時,他在鄭文公手裏始終不受重用,導致一生就只是一個養馬的圉正。而到了秦國圍鄭之時,才被舉薦。鄭文公救國心切,客客氣氣的向燭之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才有了燭之武以三寸不爛之舌勸退秦師的著名典故。

那麼,面見了秦穆公後,燭之武又是怎樣説服已經圍鄭的秦國退兵呢?主要分為三點。

首先,先向秦國示弱。“鄭既知亡也”我們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也沒有反抗的意思了。這個不輕不重的馬屁拍上去,讓秦穆公有耐性聽下去,也為後面能讓自己順利地陳述利害關係鋪墊了。如果燭之武一見到秦穆公第一句就是:“你們快退兵吧,攻打鄭國對你們沒有好處。”那秦穆公肯定想也不想就把燭之武趕回鄭國。

其次,燭之武所有的説辭都像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陳述的。“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鄰之厚,君之薄也”將所有的害處都從秦國立場出發想秦穆公陳述,讓秦穆公能更清楚地看到滅亡鄭國的害處。從鄭國角度來勸説秦穆公,只會讓他覺得:燭之武你只是鄭國來的説客而已,我不攻打鄭國對我有什麼好處呢?這也體現出了燭之武巧妙的思維。

而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經過前面兩點的鋪墊,燭之武放出大招,離間秦晉兩國關係。因為有了對於秦國害處的闡述,讓秦穆公對晉國產生了懷疑。之後燭之武就舉出晉惠公“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歷史,戳中了秦穆公的痛處。再拋出“夫晉,何厭之有?”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使秦穆公更加相信燭之武的話語,而此時,燭之武也拿定了晉文公不會在秦國撤兵時趁機攻打鄭國。更是讓秦穆公以為晉文公是心虛而不敢攻擊,一箭雙鵰,不但使秦國退兵,晉國毫無辦法,同時也成功地離間了秦晉大國之間的關係,讓鄭國這個處在大國之間的小國得以喘息的機會。正所謂“但憑三寸不爛舌,説退秦師留美名。”

燭之武用自己的巧思善辯,為鄭國爭取到了繼續生存的機會。而他憑自己一人勸退秦國大軍的故事,也得以流傳至今。

《燭之武退秦師》讀後感2

宴席上,楚王為了羞辱晏子,指着身段魁梧的大臣説:“你看寡人國家的大臣各個品貌端莊,怎樣你的國君派你來了,豈非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抿了一口酒,“大王談笑了,齊國人才濟濟。只是我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有才之人出訪強國,無才之人出訪弱國,恕我能幹只能到這兒來了。”楚王語塞,揮揮手宣內侍押監犯上殿。“這個偷盜犯是齊國人,晏醫生你如何解釋?” “聽説南邊的柑橘又香又甜,移植北方卻苦澀難嚥。齊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楚國卻以偷盜為生。您説這是為什麼呢?”楚王立刻啞口無言。

燭之武在這一點上,與晏子算得不謀而和。

惋惜他沒有晏子那麼榮幸,燭之武這匹千里馬直到暮年才被伯樂保舉,可謂大器晚成。燭之武退秦師讀後感

或許,燭之武應該慶幸秦晉圍鄭給了他機會。假使沒有晉文公的欲加之罪,使得鄭文公斷港絕潢。燭之武就註定被隱藏!

燭之武何許人矣?“燭”姓至今有後嗎?不得而知,但《燭之武退秦師》足以使其英名永標史冊。

秦晉團結圍攻鄭國,臨戰之際,鄭國公顧不得體面,向一個沒有什麼身份的燭之武檢驗,至此之前沒有趕早發明燭之武的才氣,認可“寡人之過”,闡明古代諸侯對謀士的倚重和寬厚大度,不似今人,“説你行你就行,不可也行”,“説你不可你就不可,行也不可”。此篇沒有聽燭之武論戰,但燭先生見了秦穆公時講的一番話是審時度勢切中要害的。大敵當前,燭之武義無返顧,顧不得自己大哥體邁,大膽地救國救難於水火。

小小如鄭國,不消説秦晉聯手打擊,縱然其一,鄭國也未必是其敵手。鄭國如何退秦師,燭之武錦囊奇策是不費一兵一卒,而以外交斡旋,使秦國認識到,滅鄭現實上壯大了晉,而晉強於秦不利,從而借別人之兵退了秦師。燭之武退秦師讀後感

來自官方的、羣眾的智慧是不可小瞧的,“不戰而降人之兵”,秦穆公如何沒有認識到,“晉強而秦不利”這樣的原理呢?秦國豈非沒有這樣有眼光的謀士嗎?燭之武相對不會危言聳聽,秦穆公也不是臨時糊塗,情勢所然,燭之武闡發的是一語中的。

《燭之武退秦師》讀後感3

我們剛開學就學了一篇古文,這篇古文出自於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這篇古文叫做《燭之武退秦師》,主要講述了鄭國被晉、秦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去説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説辭,便説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且派兵幫助鄭國防守,最後晉軍也不得已而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

伯樂佚之狐

佚之狐是一個伯樂,發現燭之武這隻千里馬,從而拯救了鄭國覆亡的命運。佚之狐有一雙慧眼,善於發現燭之武這樣的人才,還能知人善於推薦。佚之狐是一個胸藏韜略,臨危不懼,遇事冷靜,能謀善斷,高瞻遠矚的人。

千里馬燭之武

燭之武是一隻千里馬,被伯樂佚之狐發現並推薦給鄭伯。通過“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這句話從側面凸顯出燭之武是一個有才的人。再有“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這句自謙的話,更能説明他是一個機智聰明的人。但從中還是有一些責怪鄭伯當初沒有發現這隻千里馬的意思。又通過鄭伯説完那句話之,燭之武説“許之”可以體現出他是一個很愛國的人。之後為拯救危難的國家,一個年已七十的老人,半夜行動,直入敵營,見到秦伯以後,他胸有成竹,隻字不提鄭國的利益,只是陳説鄭、晉對秦的利害得失。表面上看來是為秦國的利益着想,實際是在挑撥秦晉之間的關係,瓦解秦晉聯盟,解除鄭國的危亡。燭之武是一個愛國正君子、有膽識、機智聰明、有謀略、能言善辯的人。

成熟政治家晉伯

鄭伯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當“秦國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時“子犯請擊之”,晉伯卻十分冷靜,一口拒絕,並從歷史和現實兩個方面説明了“不可”的理由。在過去,秦國幫助過我們,現在我們並不想去侵佔與削弱秦國。其實,晉伯心裏十分清楚形勢突變不僅圍鄭已無勝利的希望,而且還可能與秦國發生軍事衝突,他的幾句話都是以“仁義道德”來否定子犯。晉伯他是一個遇事沉着冷靜、明智、成熟的政治家、明辨是非的人。

時代鑄就英雄。燭之武、晉伯、佚之狐的時代早已過去,但燭之武、晉伯、佚之狐的人生之路,至少還啟示着今天的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應該愛崗敬業;即使暫處逆境,也應該不斷磨礪自己,以至終成大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jykq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