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大全1

前段時間讀了《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 數學教育》這本書,感想很多,收穫很大,很多疑惑豁然開朗,一時之間,無法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名教師,應以平和的心態從事教育工作,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以苛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工作,永遠都要牢牢記住,“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從事教師這門工作,必須勤勤懇懇,不容懈怠,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時刻以這101條建議,來提醒自己。

這學期剛好我們也對數學情境化活動進行了一定的討論研究,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景中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感和數學意識,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尤其是我們小班段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由活動的願望強烈。他們的認知範圍在擴大但此時他們心中的概念是具體的,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只有那些生動、有趣、形象的材料才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只有使幼兒形成的知識體系與情景融洽,才能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主參與活動的慾望,並在主動活動中促進思維的發展。

書中指出“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要通過日常生活活動來進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幼兒無時無刻不在與數學打着交道,數學教學對幼兒的生活有着獨特的影響。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我們注意引導他們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確,我們的生活中數學毫無不在,數學教學對幼兒的生活有着獨特的影響。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注意引導孩子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開展隨機的數學教育活動。比如孩子來園後,利用晨間談話時間,引導幼兒來看看今天來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有多少人,通過統計增強了幼兒的數學運用意識;幼兒進餐時,我利用分餐活動引導他們去發現眾多的一一對應關係;玩水遊戲時,我為幼兒提供不同形狀的器具,引導他們感知容量的守恆;幼兒整理玩具時,啟發幼兒按形狀、顏色、類別分類擺放等等,幼兒在輕鬆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的概念。幼兒生活的環境中無時不存在着數學知識,無處不存在着數學內容,我們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將幼兒零碎的數學經驗組織起來,形成系統的具有嚴密邏輯的數學知識,促進幼兒思維完整的發展。在家裏讓家長朋友引導幼兒數一數家裏有多少人;説一説自己鞋子的號碼、體重、身高,家裏的電話號碼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數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曆,感知月、日的順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幾月幾日……

書中建議“數學教育與其它領域的滲透”。是呀,知識本身就是一個系統,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對幼兒來説,對他們進行各種知識教育都是粗淺的基本知識,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領域教育對數學教育起到補充和促進作用,讓幼兒不但能從其他領域中習得數學概念與技能,或從數學領域中習得其他各領域的重要概念,而且也能運用數學其他領域,或在數學中運用其他領域知識。比如:在藝術領域中滲透數學教育:其實在藝術活動中滲透數學教育內容,使幼兒在音樂聲中放鬆心情,以愉悦的情緒接受知識,也同時會感受到事物的數量、形狀、空間位置等特徵,體驗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其次在語言領域中滲透數學,在有些兒歌,故事等文學作品中就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數學的知識,讓幼兒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如:“數寶寶遊戲”中,讓幼兒根據教師手中的文字及相對應的圖畫卡片,説出是什麼,並用兒歌念出來,(“四”:你拍幾呀,我拍四呀,四隻小孩坐飛機),可以和同伴一起,邊做動作邊念兒歌,然後,讓幼兒找出“四”相對應的圖畫配成一對,成為好朋友。還會念“拍手歌”及做出相應的動作。另外,還學會了1~10的數字,以及學會圖文一一對應的數學知識。所以説,在語言領域中滲透數學教育,讓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然的語言氣氛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積累豐富的數學經驗,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此,作為老師的我更應該注重幼兒每一天的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環節,讓幼兒在熟悉的情景中有意無意地親近數學,愉快地步入數學世界,利用幼兒生活經驗相貼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兒的數學思維,將幼兒園數學活動與現實生活之間互為整合,使孩子從中獲得相關的數學經驗,構建數學概念。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大全2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其中有幾點印象非常深刻:

一、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以把教育和教學的所有規律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學生(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應當像彈鋼琴那樣,和諧地實施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每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沒有重複,各有特色”,決不能忽視孩子的個性。一個只在上課時隔着講台跟學生會面的人是不會了解兒童心靈的。還應該懂得,決不能僅僅把孩子關在“黑板的小世界”裏,對於孩子們來説,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我校的教育理念: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其實也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差異化做出了註解。

做為一個教師,只有師生情感相通,才能在課堂上真正交流。只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甚至是個別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才叫因材施教。師生才能共同感受進步的幸福和享受知識的快樂。

反思:在現實的教育生活中,備教案,讀教參,僅僅考慮到大部分孩子的進度和水平,努力保持着教學的一致性。而那些不同的學生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考慮到了嗎?“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地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唯其如此,教師在課堂上方才可以“遊刃有餘”。唯其如此,教師的職業生命方才能夠永葆青春。

但怎樣才能修練好談話的藝術呢?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蘇氏舉了一個頗具經典意義的例子,借那位開課的歷史教師之口,提出了“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對於所開之課的直接準備,只用15分鐘;而對於這一節課,卻又準備了一輩子——這看似矛盾的説法,實際上正突出了讀書的重要。“每天不間斷地讀書”,用一輩子的積澱來準備一節時間有限、內容明確的課,當然會駕輕就熟,厚積而薄發。

反思:1、讀書提高內在素質。學習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

2、讀書提高教學水平。

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教師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師不能經常的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知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鋭,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內容就越生動有趣,教師的魅力在於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澱,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的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

總之,讀書,對於一位熱愛教育的老師來説,是如此的必不可少,“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他會自覺地捧起書本,用“學習”和“思考”來不斷為自己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他會深深地懂得,“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也會清醒地認識到,為了“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閲讀可以使我們逐漸提升教學素養和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提升自我的內涵和素質,進而提升談話的藝術。

三、對於學習中的作業,書中認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儘量減少不該有的錯誤,讓孩子一寫就正確。有人認為先讓孩子嘗試,嘗試不成功是沒有關係的,孩子能夠在一次一次失敗中接受教訓。但蘇霍姆林斯基不這樣認為。他説作業批改已經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檢查便可。這種説法卻是讓現在一直紮在作業堆裏不能自拔的教師們一個很大的啟發的。作業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講究方法,讓改作業發揮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這本書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學習和反思!我將秉承大師建議中寫道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大全3

通過幾天的閲讀之後,我覺得這本由B.A.蘇霍姆林斯基著作,杜殿坤編譯的《給教師的建議》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書中這100條樸實但充滿現實意義的建議,是每一個教師都必須聆聽的,因為在這裏你可以看到許多對你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工作負擔十分有效的建議,我看了此書之後,學習並感悟了很多很多。

總體來説這本書是專門面對教師的實用教科書,書中提到了教師怎麼處理跟學生的關係、怎麼安排自己的教學時間以及怎麼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等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方法,書中所安排的場景跟面對的角色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在碰到的,所以在當作者每提一條建議的時候我就能回想我平時在生活中所碰到的類似的情況及自己的解決方法,在看了整篇的解釋之後我又時常在想自己的解決方法到底跟作者的差距在那,我看了之後有什麼感悟,我現在要做的又是哪些。書中還提列了許多跟教師的個人習慣有關的話題,比如:教師應當寫哪些計劃、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應該嚴格的把握自己的課餘時間,儘量別浪費自己寶貴的私人時間,以求在教學上能有個全新的突破,書中許多建議都是根據作者的親身經歷而來的,所以很適合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的教育,因為我們剛踏入這個行業,要走的路還能長,要學習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所以個人覺得這樣的好書就好比一本人生的指導書,在漫長的教育路上當我迷失方向的時候我能用他來做我的指明燈,給我正確的解決方法,使自己少走彎路,給自己跟學生一條永遠只有前進的路可以走。

具體的來説我感覺這書中的三條建議給我留下了最最深刻的印象,我想在這裏提提我的感受和對書中良好建議的領悟,

1、書中的第33條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書中講到:“在年紀尚輕的時候,應當做些什麼,才不至於在老之將至的時候而悔恨呢?”其實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首先像書中所説的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覺得書中給出看3種類型的書的建議是非常的有效,那具體哪3種書呢?

(1)關於你所學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2)關於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的書;

(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俗話説:讀一本好書能讓自己一輩子受用,我覺得在教書的生涯上這種類型的書都是好書,因為這三種書無論在心理上還是技能和思想上都有了提高,這正是年輕教師最欠缺的,作者在這點上可謂眼光獨特,很有可建性。

2、書中的第50條學生負擔過重的奧祕在哪裏,我們感到許多學生一種不好的做法(我們時常在看到),對於那些作為概括性的東西的本源的材料,本應當加以深入思考的,學生卻在背誦它,結果使自己的記憶負擔加重,以至在學生的頭腦裏,連那些為了進一步順利學習而必須記住的材料,也無法保持,這樣必然有事倍功半的結果。

那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呢?

書中講的很明白,那就是正確理解教科書內容的重要性,而不是死記硬背,有些東西理解了效果就遠遠要好於背的,因為一個從意思上進行了理解,一個只是對文字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我覺的我們應該像書中所指的(我對這點很贊同)讓學生知道“理解”的重要性,因為理解了,在碰到相關問題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很快出現你所想要的一切,所以請教師跟學生們注意在解決問題上理解問題才是關鍵。3。書中的第77條怎樣教會頭腦遲鈍的學生解應用題,其實像我這樣的數學教師時刻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一道數學題面前,有些學生能很快的把題目做出來,有些學生卻不知所措。在這些解不了數學題的學生裏我想大概就存在着像這本書中所説的兩種情況,一是他沒有學會思考,周圍世界裏的各種事物、現象、依存關係和相互關係,沒有成為他的思考源泉。另一種是在他的記憶裏一些基本的算式公式、轉算關係他都沒記住,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對各個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在第一條存在問題的學生,我們就要進行碰到的事情來舉列説明,而不是一味的叫他背公式,死記公式;對第二條有問題的學生,我們就要對他細緻的進行公式的講解,讓他在理解公式的基礎上去記住它,這樣學生就能靈活的使用公式了。在這樣相對性的解決問題辦法上,我們學生的成績肯定能夠更上一個台階,而需要教師做的是給學生更多自己領悟的空間,在一段時間之後你就能看到學生有了質的飛躍。

書中科學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在各種建議下作者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每一個教師成為好教師。教師作為學生的啟明星還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書中的條條框框就是一個很好的規範,讓我們記住它,理解它,讓它成為我們前進的祕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大全4

品著作,悟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如何去教學?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給我們闡述了100條建議。其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了教育智慧,內容充實、分析精闢,又結合了生動且詳細的案例,深入淺出,啟人深思。因此,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想。

一、自身素質

每一位教師在走上三尺講台前都需要具備基本的教師素質。我認為,一是要有廣博和精深的科學文化識,這指的是要對自己所授教的學科有豐富的知識和能力儲備,以便能夠“授業,解惑”。二是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學素養,也就是説,教師要懂得教育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來研究兒童的各項表現與行為,以便能夠選擇最適合孩子們的方法來教授。三是要有對教材的熟悉。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麼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後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其實,我們不光需要熟悉掌握所授年段的教材,其餘年段的教材也需要了解。例如,我是一名國中教師,在熟悉掌握國中教材的基礎上,我仍有必要去了解國小或是高中的教材,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加深對自己教學重要性以及有效性的理解,才有利於更好的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承擔輔助者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用心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所以,我們的教師首先要以“愛”開始,用愛去灌溉,去滋養,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對待,把愛融入到真正的素質教育理念去實踐。學會和教學方法相結合,將學生從沉重且乏味的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的學習變得簡單;學會和學生互相合作,不再一味地宣示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而是懂得去讓學生更加個性化地思考,在思考中也個性化地活動,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體會學習的樂趣;學會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把學生引向一個真實、豐富、廣闊的生活背景,而不是讓他們的大腦裏只有一堆抽象雜亂的數據,創造出一種“簡單”“有趣”“豐富”的課堂教學。這種“簡單”並不是單一,而是化繁為簡,透過現象看本質,即學生們能在周圍的不同環境影響下,還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趣”也並不是低級的玩笑趣味,而是一種創造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説“要在每個人身上看到他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大開眼界看到自己。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在有時思想交叉碰撞的交集點上,啟發學生,讓他們能夠快樂的創造,感受學習的樂趣。當教學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沒有學生的自主活動,沒有思想的火花,沒有興趣的創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學。而“豐富”,則是需要教師組織多彩並激勵學生們的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愛的學科上或其他創造性方面懂的東西,超出教學大綱之外一點點,讓他們有一些自豪和滿足。如果這三點真正能夠得到滿足和體現,這樣用愛用心的教育,才是最有價值的教育。

三、書香伴人成長

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有一個標題特別抓人眼球“一晝夜只有24小時,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我們總是每天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為了教學成績一直在和學生鬥智鬥勇。下班後,又要忙於家庭。時間到底是從哪裏來呢?答案是: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知識的渴求。狄金森也曾説過“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駿馬能像一頁跳着的詩行一樣——把人帶向遠方”。任何一個職業都需要不斷學習,教師更是。讀書,彷彿就是在和名家大師對話,多讀一些教學方面的書,就會時常驚歎“這樣的情景創設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那樣的環節設計好像會讓學生們更容易學會”。我們可以通過閲讀增長知識面,創新教學新思路,提升課堂教學的水平。況且,在如此信息發達、科技高速運轉的時代,我們應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勤讀書,善思考,通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藉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這樣我們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走在孩子們的前面,拜託“坐吃山空”的尷尬。另外,書讀多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就會學會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這節課給學生創造了多少收穫,又留下了什麼不足;反思如何才能更好的設計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反思在班級管理中又有哪些做的不到位的?常讀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做出深刻的反省,既要正視自己之短,也要善於總結自己的優處和其他老師的經驗,從中提煉出課借鑑之處,為今後的成長夯實基礎。

我們正年輕,還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唯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創造教學生活和教學生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大全5

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呢?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説: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興趣的祕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説,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説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説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裏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把握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只有深入學生的主體,瞭解學生所想,所需,所愛,針對孩子們的興趣特點把握主教材,才能真正“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學到新知識。那麼就讓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再不斷實踐,用有效的教學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他們封存的記憶,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以前就聽説過,但從來沒有靜下心來真正去閲讀過,最近有幸拜讀了這本教育書籍,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振撼着我。

其中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這篇文章使我感觸頗深: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

蘇霍姆林斯基就説:“如果學校裏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在這裏,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説:“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那麼,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備課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過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妙語連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第二:精心設計課堂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説:“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第三:把學生當成朋友

1.把微笑帶進課堂,讓學生親其師

教師一個友好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和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使這些十來歲左右的學生感到格外的親切。若能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歡樂帶給學生,學生就會格外親近你,格外喜歡你。

2.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讓學生信其師

教師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制的手段——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甚至恐懼,也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同時教師的尊重、愛護,有利於保持學生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於取得學生的信任,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3.參與學生的活動,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愛其師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外,還要重視與學生課堂外的情感交流。若能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更能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

第四: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

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和快樂,成功感是一個人保持對於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原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彷彿一面鏡子,時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標籤: 讀後感 多篇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35e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