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決策調研報告多篇

決策調研報告多篇

決策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村級民主決策制度執行現狀及問題的調研工作報告

村級民主決策制度執行現狀及問題調研報告擴大農村基層民主,保證農民羣眾直接行使民主決策權利,依法開展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是黨領導億萬農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舉,它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產生着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八甲口鎮的農村民主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經歷了探索、發展、提高三個階段,特別是隨着《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山西省村級民主管理條例》、《陽城縣村務公開條例》的頒佈實施,使八甲口鎮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正式進入法制化軌道,標誌着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八甲口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歷程和現狀

八甲口鎮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從1998年開展財務公開起步的。從1998年到xx年年十年間八甲口鎮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歷程,八甲口鎮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了從簡單、粗放到細緻、完善,從單一民主監督到全方位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深刻轉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民主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全鎮7個村都建立起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民主議政日、民主評議村幹部、民主理財、村民代表聯繫户、兩委幹部聯繫村民代表、會計委託代理、村幹部離任審計制度等十項村務民主管理制度。

2、民主管理組織健全。鎮、村兩級都成立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推進、指導、監督工作。各村都成立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等選監督、決策、管理組織。鎮、村二級形成了較完善的農村民主管理組織體系。

3、民主氛圍日益濃厚。隨着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組織的日益健全,農民羣眾參與村務管理的渠道越來越寬,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日益高漲。一是農村民主選舉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據統計,1998年全鎮村民代表的總人數僅為125人,且大部分由村幹部指定,到xx年底全鎮村民代表的總人數達到了385人,並且全部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較98年增長了3倍多。二是村民參與村務監督和管理的內容得到了不斷拓展,形式得到了不斷創新。如原來農村民主議政日報告會的內容僅為財務、村務,現在拓展為財務、村務、校務、企務、電務、計劃生育等六項內容。村務公開也得到不斷深化和發展,公開內容更加全面,由原來的六項逐步增加到了十六項;公開陣地建設水平大幅提高,全鎮7個村建成了框架式、不鏽鋼、鋁合金高標準公開欄,及明細公開欄14個。

總之,通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效地維護了農民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極大地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加快了八甲口鎮農村政治文明建設步伐,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的政治安定、社會穩定,推動了全鎮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八甲口鎮在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自98年推行村務公開以來,我們始終本着“結合實際,邊實踐、邊查找問題、邊整改完善”的原則來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地推進農村的民主化進程。十六大後,八甲口鎮黨委、鎮政府採取組織專門人員調研的形式,對全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回顧和認真總結,發現全鎮在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仍然存在一些嚴重影響和制約農村民主化進程的矛盾和問題,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認識上的本末倒置。一些村在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中重形式輕效果,各類村級民主管理組織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認識不到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是黨的羣眾路線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取得羣眾理解支持,羣策羣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公開,從而導致羣眾對公開和議政等民主管理活動不關心、甚至反感的現象。二是工作上的鬆勁懈怠。部分基層幹部對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產生厭戰情緒,在公開上突出表現為整體水平不高,公開欄無人管理沒有防雨設施、公開內容字跡了草、公開欄目設置不統一、監督不到位存在假公開等問題,在民主管理上,突出表出為民主議政無中心、無主題,羣眾提出的問題有時得不到認真答覆,議政流於形式。三是方式上的缺乏創新。農村民主管理的載體比較單一,不能完全適應城鎮經濟統籌發展的形勢要求。當時,在農村民主管理中能夠讓羣眾直接參與的載體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村務公開,一種是民主議政日,並且這兩種形式都有很強的時效性,對一些外出打工人員和經商比較多的村來説,就會出現“骨幹”村民(外出打工人員在農村大部分是知識層面比較高或社會實踐能力比較強的羣體)不能直接參與到村務管理中來的現象,直接降低了這些村村務公開的民意性,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科學性,制約了這些村的民主化進程和經濟發展。

三、八甲口鎮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基本經驗

面對問題,八甲口鎮黨委、鎮政府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礎上,圍繞如何通過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真正架起幹羣之間的“連心橋”,如何使各項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真正適應城鎮統籌發展的需要,如何賦予新階段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新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認真研究,並最終確定了?“規範與創新並舉、提高與發展並重”工作思路,從以下四個方面狠抓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

(一)以規範落實村務公開制度為重點,積極構建公開透明的村務監督機制。

按照中央、省、縣對村務公開工作提出的新標準、新要求,我們不斷對村務公開進行了深化完善,圍繞公開、監督、問責三個環節,建立起了一套系統完善的村務公開運行機制,即“五統一、三必查、兩監督、一追究”。

“五統一”,一是統一時間。規定財務公開每月一次,公開時間在下一月10日前;規定村務公開每季開展一次,公開時間分別是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次年的元月10日前。二是統一陣地。嚴格規範了村務公開欄的設置,規定村務公開欄必須設置在日常羣眾聚集地如村主要街道、村委會門外,建起了不鏽鋼欄、鋁合金欄等高標準公開陣地。三是統一內容。根據上級規定的20項內容,結合實際,我們將全鎮的村務公開內容統一調整合併為以下16項:

1、財務公開(①財務收支計劃②集體各項財產③年度收益分配④收入明細⑤支出明細⑥債權債務);

2、土地及各業承包方案;

3、企業、公益事業項目立項、經費籌集和建設承包方案;

4、一事一議情況籌資籌勞情況;

5、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情況;

6、計劃生育政策落實情況;

7、宅基地分配、使用方案;

8、水費電費單價情況;

9、種糧直接補貼政策落實情況;

10、退耕還林款物兑現情況;

11、土地徵用補償及分配情況;

12、國家其他補貼農民、資助集體的政策落實情況;

13、村民代表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和村民關注的其他事項實施情況;

14、村幹部工資補貼情況;

15、村級領導班子年度工作目標及完成情況;

16、文明生態村建設方案。

在上述內容的編制上,對羣眾關心的財務內容實行了鄉鎮會計委託代理中心統一編制,其它內容由村會計負責編制。鎮里根據各項公開內容所涉及到的細目制定了統一的格式和排列順序。規定村務公開內容審核分三步開展,公開內容制定出台後首先由支部書記、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審核,並加蓋個人印章或簽字、村委公章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審核專用章;然後報鎮村務公開領導組審核簽字蓋章,回村公佈,對羣眾提出的問題要詳細記錄在案。對村民反映不明白的內容、有遺漏或不真實的問題,在經鄉鎮進一步核實認定的基礎上,如與羣眾反映的一致,立即糾正重新予以公開;如確無問題由鄉鎮負責向羣眾作出解釋。五是統一管理。重點嚴格了村務公開檔案管理,實行了“一盒兩本”管理制度,“一盒”即村務公開檔案盒;“兩本”即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記錄本和民主議政、民主評議村幹部記錄本,“兩本”由鎮裏統一印製。公開檔案一式兩份,一份由鄉鎮備案,一份由村存檔。

【第2篇】村級民主決策制度執行現狀及問題調研報告

擴大農村基層民主,保證農民羣眾直接行使民主決策權利,依法開展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是黨領導億萬農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舉,它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產生着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八甲口鎮的農村民主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經歷了探索、發展、提高三個階段,特別是隨着《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山西省村級民主管理條例》、《陽城縣村務公開條例》的頒佈實施,使八甲口鎮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正式進入法制化軌道,標誌着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八甲口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歷程和現狀

八甲口鎮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從1998年開展財務公開起步的。從1998年到xx年年十年間八甲口鎮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歷程,八甲口鎮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了從簡單、粗放到細緻、完善,從單一民主監督到全方位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深刻轉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民主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全鎮7個村都建立起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民主議政日、民主評議村幹部、民主理財、村民代表聯繫户、兩委幹部聯繫村民代表、會計委託代理、村幹部離任審計制度等十項村務民主管理制度。

2、民主管理組織健全。鎮、村兩級都成立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推進、指導、監督工作。各村都成立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等選監督、決策、管理組織。鎮、村二級形成了較完善的農村民主管理組織體系。

3、民主氛圍日益濃厚。隨着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組織的日益健全,農民羣眾參與村務管理的渠道越來越寬,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日益高漲。一是農村民主選舉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據統計,1998年全鎮村民代表的總人數僅為125人,且大部分由村幹部指定,到xx年底全鎮村民代表的總人數達到了385人,並且全部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較98年增長了3倍多。二是村民參與村務監督和管理的內容得到了不斷拓展,形式得到了不斷創新。如原來農村民主議政日報告會的內容僅為財務、村務,現在拓展為財務、村務、校務、企務、電務、計劃生育等六項內容。村務公開也得到不斷深化和發展,公開內容更加全面,由原來的六項逐步增加到了十六項;公開陣地建設水平大幅提高,全鎮7個村建成了框架式、不鏽鋼、鋁合金高標準公開欄,及明細公開欄14個。

總之,通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效地維護了農民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極大地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加快了八甲口鎮農村政治文明建設步伐,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的政治安定、社會穩定,推動了全鎮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八甲口鎮在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自98年推行村務公開以來,我們始終本着“結合實際,邊實踐、邊查找問題、邊整改完善”的原則來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地推進農村的民主化進程。十六大後,八甲口鎮黨委、鎮政府採取組織專門人員調研的形式,對全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回顧和認真總結,發現全鎮在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仍然存在一些嚴重影響和制約農村民主化進程的矛盾和問題,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認識上的本末倒置。一些村在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中重形式輕效果,各類村級民主管理組織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認識不到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是黨的羣眾路線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取得羣眾理解支持,羣策羣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公開,從而導致羣眾對公開和議政等民主管理活動不關心、甚至反感的現象。二是工作上的鬆勁懈怠。部分基層幹部對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產生厭戰情緒,在公開上突出表現為整體水平不高,公開欄無人管理沒有防雨設施、公開內容字跡了草、公開欄目設置不統

一、監督不到位存在假公開等問題,在民主管理上,突出表出為民主議政無中心、無主題,羣眾提出的問題有時得不到認真答覆,議政流於形式。三是方式上的缺乏創新。農村民主管理的載體比較單一,不能完全適應城鎮經濟統籌發展的形勢要求。當時,在農村民主管理中能夠讓羣眾直接參與的載體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村務公開,一種是民主議政日,並且這兩種形式都有很強的時效性,對一些外出打工人員和經商比較多的村來説,就會出現“骨幹”村民(外出打工人員在農村大部分是知識層面比較高或社會實踐能力比較強的羣體)不能直接參與到村務管理中來的現象,直接降低了這些村村務公開的民意性,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科學性,制約了這些村的民主化進程和經濟發展。

三、八甲口鎮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基本經驗

面對問題,八甲口鎮黨委、鎮政府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礎上,圍繞如何通過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真正架起幹羣之間的“連心橋”,如何使各項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真正適應城鎮統籌發展的需要,如何賦予新階段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新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認真研究,並最終確定了 “規範與創新並舉、提高與發展並重”工作思路,從以下四個方面狠抓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

(一)以規範落實村務公開制度為重點,積極構建公開透明的村務監督機制。

按照中央、省、縣對村務公開工作提出的新標準、新要求,我們不斷對村務公開進行了深化完善,圍繞公開、監督、問責三個環節,建立起了一套系統完善的村務公開運行機制,即“五統

一、三必查、兩監督、一追究”。

“五統一”,一是統一時間。規定財務公開每月一次,公開時間在下一月10日前;規定村務公開每季開展一次,公開時間分別是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次年的元月10日前。二是統一陣地。嚴格規範了村務公開欄的設置,規定村務公開欄必須設置在日常羣眾聚集地如村主要街道、村委會門外,建起了不鏽鋼欄、鋁合金欄等高標準公開陣地。三是統一內容。根據上級規定的20項內容,結合實際,我們將全鎮的村務公開內容統一調整合併為以下16項:

1、財務公開(①財務收支計劃②集體各項財產③年度收益分配④收入明細⑤支出明細⑥債權債務);

2、土地及各業承包方案;

3、企業、公益事業項目立項、經費籌集和建設承包方案;

4、一事一議情況籌資籌勞情況;

5、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情況;

6、計劃生育政策落實情況;

7、宅基地分配、使用方案;

8、水費電費單價情況;

9、種糧直接補貼政策落實情況;

10、退耕還林款物兑現情況;

1、土地徵用補償及分配情況;

2、國家其他補貼農民、資助集體的政策落實情況;

3、村民代表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和村民關注的其他事項實施情況;

4、村幹部工資補貼情況;

5、村級領導班子年度工作目標及完成情況;

6、文明生態村建設方案。在上述內容的編制上,對羣眾關心的財務內容實行了鄉鎮會計委託代理中心統一編制,其它內容由村會計負責編制。鎮里根據各項公開內容所涉及到的細目制定了統一的格式和排列順序。規定村務公開內容審核分三步開展,公開內容制定出台後首先由支部書記、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審核,並加蓋個人印章或簽字、村委公章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審核專用章;然後報鎮村務公開領導組審核簽字蓋章,回村公佈,對羣眾提出的問題要詳細記錄在案。對村民反映不明白的內容、有遺漏或不真實的問題,在經鄉鎮進一步核實認定的基礎上,如與羣眾反映的一致,立即糾正重新予以公開;如確無問題由鄉鎮負責向羣眾作出解釋。五是統一管理。重點嚴格了村務公開檔案管理,實行了“一盒兩本”管理制度,“一盒”即村務公開檔案盒;“兩本”即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記錄本和民主議政、民主評議村幹部記錄本,“兩本”由鎮裏統一印製。公開檔案一式兩份,一份由鄉鎮備案,一份由村存檔。

“三必查”,一是公開日必查。做到了公開一次、檢查一次。二是羣眾對村政務公開有意見、有舉報、有信訪的必查。三是公開有問題的村,整改後必查。檢查由鎮經管站牽頭。為確保檢查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結合實踐,制定了《八甲口鎮村務公開考評辦法》,從考評的時間、標準、依據、各項內容的分值、組織領導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和量化,同時還對公開中出現的假公開、沒公開和半公開三種特殊情況進行了界定。並提出具體的整改時限要求,有效地保證了村務公開中存在各類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解決。

“兩監督”。一是強化了羣眾監督。我們在充分發揮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職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村務公開舉報制度,強化羣眾對村務公開的監督,全鎮各村普遍在公開欄旁設立了註明縣裏鎮裏舉報電話的舉報箱,使羣眾舉報出的重大問題得到了及時處理;二是強化了鄉鎮監督。監督內容主要包括公開情況、會議記錄情況和公開後徵求羣眾意見情況等三項。

“一追究”,即對村務公開中出現的假公開和不公開問題進行嚴肅的責任追究。圍繞責任落實,詳細明確了在村務公開中的責任,村支部書記負直接責任。另外,我們還把村務公開作為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列入對村的年度有限責任目標考核,從而進一步明確在村務公開中的責任,有效推動了村務公開的深入開展。

【第3篇】進一步完善地方黨委決策機制的調研報告

進一步完善地方黨委決策機制的調研報告

進一步完善地方黨委決策機制的調研報告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決策在各種決策主體的決策系統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中國共產黨是由中央、地方、基層三個層面黨的組織組成的。

其中地方黨委的決策及其執行情況,影響和制約着所屬地區各級、各部門黨組織的工作,關係到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關係到中央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説到底,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開創。為了進一步完善地方黨委的決策機制,促進地方黨委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湖南省黨建研究會課題組在會長戚和平同志的指導下,副會長王曉生同志的具體指導並參與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十六大“完善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精神,從4月至6月,用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問卷、實地考察等方式,對邵陽、永州、郴州、長沙4市,邵陽、新邵、寧遠、藍山、永興、寧鄉6縣和雙清、蘇仙嶺、雨花3區,就市、縣(區)兩級地方黨委的決策情況進行了調查。

同時,調閲了20xx年省委組織部對岳陽、株洲、湘潭等9個市州領導班子考察中涉及貫徹民主集中制情況的材料。在獲取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對如何改革、完善地方黨委決策機制的問題引發了一些思考。

一、對地方黨委決策情況的基本估價就調查4市、9縣(區)的地方黨委來看,決策情況總的來説是好的。許多同志特別是一些年紀較大的同志在座談中談到:“過去地方黨委作決策,不少是感情用事、憑經驗辦事。

搞了一些‘三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強令執行、拍屁股開溜)項目。教訓太大了,交的學費太多了。

”現在地方黨委考慮問題總的來説比過去成熟得多。地方黨委的決策正在實現由個人或少數個人拍板向民主決策、由經驗決策向科學決策、由謀斷一體決策向謀斷分離決策、由分散決策向系統決策的轉變。

突出地表現在處理以下關係上比過去有了明顯的進步。一是在吃透上情、瞭解外情與掌握下情的關係上有進步。

不少同志在發言中説,地方黨委的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一個局部,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從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地方黨委作為一個地方的領導核心,其決策必須掌握、熟悉下情,在深入調研基礎上以本地實際作為它的立足點。有些同志還認為現在的社會是開放型社會,因此還應拓寬調研的內容,通過多種信息渠道和“走出去”,學習、借鑑外地的經驗。

永州市委副書記龔武生説:“吃透上情、瞭解外情、掌握下情,並使三者結合起來。這是地方黨委決策的基礎性工作。

這一工作做得如何關係到地方黨委決策的成敗。”我們所調查的各個市、縣(區),都提出了好的發展思路,制定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計劃和一些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決策。

這些,都是立足本地實際,創造性地貫徹上級精神,借鑑外地經驗的產物。二是在處理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的關係上有進步。

座談中不少同志説,地方黨委的工作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有共產黨人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在決策中體現開拓進取精神,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必須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性結合起來。

長沙市委、市政府為提高城市綜合實力,以爭創一流的精神,對城市建設高起點謀劃。同時,運用經濟規律和經濟槓桿,發揮市場調節機制作用,使多種經濟形式、資本構成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短短的三年內,在全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長沙市就由第19位提升到了第12位。長沙市不少幹部、羣眾反映,長沙市委、市政府關於長沙市建設和經營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就是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結合的範例。

不少同志反映,現在地方黨委決策,都講科學、講按規律辦事,講投入和產出之比,那種“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革命狂熱基本上沒有了,同時又絕不安於現狀,體現了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和昂揚鋭氣。三是在發揮羣眾、專家和領導作用的關係上有進步。

一些市縣的領導同志説,以往不少重大問題往往只是由少數領導者想辦法、作決定,羣眾很少有參與權、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有的甚至長期對羣眾封鎖消息。

更談不上聽取專家意見,請專家諮詢和論證。現在,地方黨委作決策一般都注意貫徹羣眾路線。

其主要形式有:

(1)要求開展經常性調研和重大問題決策前的專題調研,深入基層、深入羣眾聽取意見和建議。

(2)對重大問題決策利用市縣的媒體或張榜進行社會公示。

(3)成立由具有代表性的有關人士及老同志組成的市縣委“智囊團”或專門機構。

(4)建立市縣委和市縣政府一把手和羣眾溝通的熱線電話。在集中羣眾智慧的同時,市縣委作決策都注意發揮了專家的作用。

藍山、蘇仙、寧鄉等縣(區)除了重大問題決策臨時請專家諮詢外,還常年固定聘請了一些專家作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顧問。邵陽市委副書記肖剛強説:我們有“四不決策”的規定,即:沒有調查研究不決策,沒有羣眾參與不決策,沒有專 家意見不決策,沒有兩套以上的方案供選擇不決策。

他認為,只有集思廣益,領導者的作用才能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四是在處理理性自覺和制度規範的關係上有進步。

現在,市縣委對決策一般都很重視,都能建立在理性自覺的基礎上。這是保證決策正確有效的思想認識基礎。

永州市委近年來在市縣(區)領導幹部中開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再教育,增強了地方黨委民主決策的意識。長沙市雨花區委20xx年9月召開了科學民主決策經驗交流會,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理論上的抽象,大大深化了對決策規律的認識。

在提高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決策的制度建設普遍有所加強。所調查的市縣委都建立了調查研究制度以及與決策相關的一些制度,其中寧遠縣委還有比較配套的關於決策問題的制度。

初步建立起來的制度規範,為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提供了保證。黨委正確決策是客觀規律的反映,而決策的執行則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

決策出效益,決策出生產力。科學的決策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所調查的4市、9縣(區)由於決策水平提高,都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有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寧鄉縣委近年來在全縣上下開展了寧鄉發展思路的大討論,要求全縣幹部羣眾“跳出湖南看寧鄉,走出寧鄉找差距”,提出了“經濟進三強,建設衞星城”的總體目標,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決策,實現了經濟的超常規和跨越式發展,去年財政收入接近4億,實現了躋身全省三強的目標。

地方黨委在決策逐步走上科學化民主化軌道,決策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調查中我們感到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方面。比如,在決策各種變數增加的情況下,信息反饋機制還跟不上形勢;有的還沒有完全走出封閉式思考問題的圈子,思想有待進一步解放,思路有待進一步拓寬;有的還存在發揮民主不夠或“當斷不斷”的情況;有的雖建立了一些制度,但還不夠完善,也還不夠配套,特別是缺乏規範黨委、人大、政府這些決策主體之間職能關係的制度;有的還存在機械地執行上級決策和照搬別人經驗的情況,缺乏創新精神,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

從客觀上講,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決策中的問題明顯地帶有長期存在的舊體制的痕跡。

從主觀方面,主要是地方黨委班子特別是“一把手”的素質還不完全適應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新形勢。

二、地方黨委決策的基本特點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地方黨委決策和其他決策主體的決策有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認識和掌握決策的共性時,注意研究它的特殊性,並根據其特點,確定地方黨委決策必須遵循的特殊原則,地方黨委的決策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1、它是導向性決策,必須堅持黨對國家事務實行政治領導的原則毛澤東曾把革命黨比做“羣眾的嚮導”。地方黨委在一個地方正是這種嚮導,其決策具有定向、引導、示範等功能,它在地方的決策系統中是一種導向性決策。

而其他決策主體的決策則處於配合和從屬的地位。調查中感到,地方黨委做出的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決策特別是發展思路都起了這種作用,沒有其他決策主體的決策另唱一個調、另吹一把號的情況。

但是,要發揮地方黨委決策的導向作用,就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堅持黨對國家事務政治領導的原則不動搖。黨組織是政治組織,黨領導的全部任務就在於實現自己的政治路線、政治綱領,以從根本上實現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因此,儘管黨的領導實現方式有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三種,但從根本屬性來講則是政治領導。誠如鄧小平所説,“黨的領導責任是放在政治原則上”。

(《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12頁)在一個地方,只有各級各類組織和廣大社會成員認同和自覺接受地方黨委的政治領導,才能使地方黨委的決策真正起到導向的作用。

2、它是宏觀性決策,必須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一個地方,地方黨委和其他決策主體決策的職能怎麼劃分,哪些該由地方黨委決策,哪些不該由地方黨委決策,也就是説地方黨委決策應把握什麼樣的“度”,這是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一些同志在座談中説,“過去,在‘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口號下,黨政不分,以黨代政,黨包攬一切事務,事無鉅細,都是黨委説了算,這種局面不能再出現了。

”不少同志説得好,地方黨委決策是宏觀性決策,它必須管方向,議大事,謀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帶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大家反映這方面總的來説比過去好多了,當然也還存在某些“過”與“不及”的情況。

要使地方黨委決策成為宏觀性決策,就必須堅持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地方黨委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事務應總攬,不能一切都包攬。

應支持人大、政府、政協、羣眾組織和經濟文化組織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做出自己相應的決策,從而形成發展經濟和推進各項事業的最大合力。

3、它是集團型決策,必須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按決策方式的不同,一個單位的領導班子有首長負責制和委員會制兩種不同的體制。實行首長負責制的班子在決策中也應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但不要求照搬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和方式,首長具有最終決定權。

我們黨的各級各類組織,實行的都是委員會制,其決策都是集團型決策。這種決策不能由個人或少數人做出。

針對我們黨內在一個時期存在的個人或少數人説了算的弊端,鄧小平曾批評這不符合“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表明“民主集中制還沒有成為嚴格的制度”。(《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30頁)座談中許多同志認為,堅持集團型決策,最根本的是堅持民主集中制中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現在這一原則總的來説是堅持得比較好的。沒有發現市縣委書記凌駕於集體之上、搞個人説了算的情況。

個別訪問的邵陽縣委書記周符波、永興縣委書記趙立民等説:作為縣委的一把手,要在摸清底子的基礎上,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總體籌劃,在縣委一班人中進行正確的引導,但在對重大問題表決中,自己也只有平等的一票,絕不能把個人的意志強加於班子中的其他同志。

4、它是指導性決策,必須堅持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化的原則地方黨委對本地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是實現黨的領導的中心環節。但是,黨作為政治組織不具備行政的權力,其決策對社會成員不具有指令性作用,而只有指導性作用,它是一種指導性決策而非指令性決策。

這種決策的貫徹執行,除了宣傳教育和共產黨員的示範引導外,一般還需要以立法建議的形式,通過法律程序,由國家權力機關最終決定。因此,地方黨委決策必須依法辦事,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

涉及經濟文化事業、國家事務的決策,只能把自己的主張國家意志化才能要求社會成員執行。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化,是地方黨委決策的一項重要原則,是依法辦事的題中應有之義。

調查中普遍反映,現在地方黨委依法辦事的觀念都有了增強。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人事安排的正確決策一般都實現了國家意志化。

5、它是過程性決策,必須堅持從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的原則決策是決策主體針對決策客體,通過調查研究,依據客觀條件,使用科學方法,從若干個方案中選擇一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案而進行的分析、判斷和抉擇的過程。它具有過程性。

這個過程説到底是個認識過程。由於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多次反覆才能夠完成,因此,一個正確的決策也要經過多次反覆才能形成。

有的同志深有感觸地説:我們過去上一些建設項目,當時看來是可行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後來發現它並不可行;當時看來是先進的、超前的,後來發現它是落後的。這些情況的產生,究其原因,一是決策主體當時的認識並未完全達到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二是隨着實踐的發展,原來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和平衡被打破。

據此,座談中許多同志認為,決策具有過程性,我們必須堅持正確決策從實踐中產生並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的原則。具體地説,要注意三點:一是在變數很多的情況下,儘可能把影響決策及其執行的各種因素都估計到,變單相思維為系統思維、立體思維,使決策成為“多樣性的綜合”;二是適度超前決策,使之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尚能適應發展了的形勢,不至於顯得落後;三是經過實踐檢驗,及時調整、修正原有決策、使之日臻完善。

三、充分發揚民主是實現地方黨委科學決策的基本途徑決策科學化是指決策要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做到科學可行,能實現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決策民主化是指決策全過程要充分發揚民主,堅持羣眾路線,“廣開言路,廣求善策,廣納羣言”,使決策完全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

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相輔相成。一方面,民主決策的過程就藴含着科學的真理,因為它體現了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反映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規律。

另一方面,決策的科學性有賴於民主的發揚。大力發揚黨內民主,堅持羣眾路線,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是保證黨的決策正確和執行有效的必要條件和基本途徑。

1、要深入廣泛地開展調查研究,也要善於進行科學的抽象毛澤東説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江澤民進一步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沒有調查就更沒有決策權。4市9縣(區)的地方黨委都認識到,正確的決策來自於對宏觀形勢和黨的歷史任務的正確把握,來自於對國情、省情、市情、縣(區)情的客觀估計。

為此,必須發揚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如果不作調查,“情況不明決心大,心中無數點子多”,難免不造成決策失誤。

某縣曾有一任縣委書記,根本不作調查和論證,就要將境內資江的一段改道,結果造成大量資金打了水漂漂,大批勞力做了無用功。人們為此稱他為“信口開河”書記。

座談中許多同志認為,調查研究是決策過程的基礎性環節,也具發揚決策民主的題中應有之義。調研的類型有:

(1)練功型調研。主要任務在於使領導者到實踐中,到羣眾中去增長見識,充實頭腦,為開展工作夯實基礎。

(2)發展戰略調研。有的地方還把這種調研和大學習、大討論結合起來,和思想解放結合起來。

一些地方的基本發展思路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正如長沙市雨花區委所説:“調研出思路,學習拓思路,務虛論思路,決策定思路”。

(3)專項決策調研。它一般需在相關職能部門的參與下進行。

新形勢下決策中的調研與過去比,一是更有力度,即不僅有明確的目的、任務,硬性的時間要求,一般還將其納入目標管理的考核中;二是更有深度,即不滿足於二手材料而更注重掌握一手材料,不為假象所惑而要了解到真實的情況,不停留於事物的外部聯繫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內在聯繫;三是更有廣度,即應把影響決策的各種相關因素,包括直接的和間接的,顯形的和隱形的,現實的和可能的,都納人視野,作為調研的內容。在開展調研、佔有大量材料和集納多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還應按照“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要求,進行科學的抽象。

這種科學抽象是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能動飛躍的過程。有這種抽象,才有建立在“多謀”基礎上的“善斷”。

2、要廣泛聽取多數人的意見,也要善於吸取少數人意見的合理成份決策過程作為認識過程,其目的在於取得反映對事物真理性認識的科學決策。多數人的意見雖然不能和多數人的意志、多數人的利益劃等號,但在一般情況下,它能反映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

在決策過程中,多數人看問題會比較客觀,一般不會產生受主觀偏見左右的情況,加之多數人能從多方位多視角觀察問題,聽取多數人的意見可收“集思廣益”之效。這樣,廣泛聽取多數人意見就有利於獲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

不僅如此,多數人感到自己在決策中享受到了民主的權利,執行決策的自覺性也更高。調查的市縣(區)委在作決策時,都是注意聽取和尊重多數人的意見的,有些重大決策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覆徵求意見。

但是,正如有些同志説的,真理有時也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因此,決不能忽視少數人的意見。寧鄉縣委決策時做到綜合多數人意見、採納少數人正確意見、吸取反對意見的合理成份,從而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

3、要堅持民主集中的基本程序,也要善於臨機處置、當機立斷進行應急性決策決策的基本程序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則,反映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基本規律。不講決策程序,遇事就搞“臨時動議”,就無決策民主可言,也不會有決策的科學性。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地方黨委決策必須履行程序不變通。但是,決策中的變數很多。

地方黨委會碰到一些應急性問題需要臨機處置,做出應急性決策。這時,如果死摳程序,就會貽誤時機,影響應急性問題包括突發事件的處理。

應急性決策如何體現民主原則,邵陽縣委的同志認為,一要注重平時調研和收集資料,熟悉社情民意,做好民情民智的儲備工作;二要注重鍛鍊決策者的決斷能力,讓經歷和經驗也成為決策的一種資質;三要建立快速反應和高速運轉的應急機制,賦予黨政一把手和相關領導者以處理應急問題的權力,並做出事後報告和追認的相關規定。這樣就既不至於貽誤時機,又可避免獨斷專行和倉促決策造成失誤。

4、“一把手”要充分尊重決策羣體的意見,也要善於正確引導,當好“班長”黨委集體討論決策預案並做出最後決定,這是決策的中心環節。發揚決策民主,必須堅持黨委的集體領導,使黨委決策真正成為集團決策。

在領導集體中,黨委書記作為“一把手”,只具有班子中其他成員的平等權力。在黨的歷史上,曾有過“主席有最後決定之權”的規定,這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

黨的根本性質和組織原則決定了“一把手”沒有超越於領導集體之上的權力,沒有個人説了算的權力。他必須認真聽取和充分尊重決策羣體的意見,當自己的意見被否決後,應無條件地服從多數人做出的決定。

但是,“一把手”又有與其他班子成員不同的職責。正如新邵、寧遠等縣委的同志説的,“一把手”不能當“家長”,但要當好“班長”。

“一把手”應有高瞻遠矚的眼光,一往無前的勇氣,通盤籌劃的能力,海納百川的胸懷,能給一班人以正確的引導,在決策中發揮主心骨作用。

5、要繼承我們黨決策中的好傳統,也要進行決策民主化的創新儘管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發生過決策的失誤,但決策工作的主流是好的。在多數情況下,特別是從遵義會議到建國初這一時期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決策過程中較好地堅持了民主集中原則和羣眾路線。

許多地方黨委在過去的決策中也有不少好的經驗。不少同志説,過去我們黨在決策中發揚民主、走羣眾路線的好傳統、好經驗不能丟,而要結合新的形勢繼承和創造性地運用。

但是,現在的歷史條件和過去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決策從內容到形式、從原則到方法都需要創新。一些同志認為,現在,決策主體不但要熟悉省情市情縣情,而且要了解國情和世情,上情下情都熟,內情外情都知,才能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建立在全面掌握分析實情的基礎上。

在決策的方式和手段上,要努力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創新決策民主化的形式,包括創新決策信息採集、分析、綜合等技術手段,利用網絡、市民論壇、公民聽證、專家諮詢等形式。從而實現決策形式和手段的與時俱進,這是保證決策科學化的重要條件。

四、完善決策制度是實現決策科學化的有力保證從一定意義上講,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要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不僅要增強決策主體的民主意識和科學精神,而且要建立起一套相關的制度包括實體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

決策制度是科學精神和民主原則在行為規範上的體現,同時又是實現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有力保證。

1、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暢通和拓展瞭解社情民意渠道,這是瞭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必然要求。邵陽市委在動員全市幹部開展“論民情、解民難、幫民富、保民安”的“四民”活動中,建立起了“走出去熱心服務,迎進來熱情問計,經常性熱線聯繫”的“三熱”工作機制,聘請2萬多名民情聯絡員起經常性下情上達和上情下達的作用,初步建立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建立科學完善的社會民意反映制度,是決策制度建設的首要任務。

2、建立健全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與羣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決策,必須透明公開,通過本地電視台、報紙等媒體、向社會公示,讓羣眾家喻户曉。公示時間選擇在決策項目提出後,或初步決策方案做出後,也可在幾個環節上都有不同形式的公示。

還可舉行聽證會,讓有關人員特別是社會賢達進行諮詢,發表見解。調查中瞭解到,目前社會聽證制度一般尚未建立起來,社會公示在藍山縣等地方已開始實行。

建立起社會公示制和社會聽證制,不僅便於瞭解民意和集中民智,還能使羣眾是否公認真正成為決策的標準。

3、建立健全專家諮詢制度專家所具有的專業知識,是深化人們對決策規律認識的重要智力資源。郴州市建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法律諮詢委員會,出台了重要決策事項專家論證辦法,比較好地發揮了專家在決策中的“外腦”作用。

但在一些地方,決策中請專家諮詢和論證的工作,還做得很不夠,沒有堅持謀斷分設,仍憑領導者的個人智慧拍板。調查中感到,專家諮詢有個對專家資質的認知問題,決策項目和諮詢專家的專業對接問題,藉助專家“外腦”和降低決策成本問題等。

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形成比較科學的專家諮詢制度。一些地方黨委的同志認為要重視發揮當地土專家的作用,還呼籲建立起常設性、專業性的社會諮詢機構,出台相應的辦法,這些看法和建議值得重視。

4、建立健全決策論證和評估制度調研中發現,地方黨委決策總的來説比過去開放多了,但一些地方的封閉性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在這些地方,決策前缺乏全面的科學論證,決策中缺乏實事求是的評估,決策後缺乏有效的督促和落實措施,使黨委議事和決策過程置於封閉半封閉的狀態下,因此失去決策的民主性基礎和科學性保障,也難免導致濫用權力和決策失誤。

有鑑於此,必須逐步建立健全決策論證機制和評估機制,參照基本建設工程的做法,對黨委決策這一系統工程進行必不可少和周密、科學的可行性論證,進行投入產出的效益評估,以期取得決策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5、建立健全決策責任制、監督制和決策失誤追究制度建立起這方面的制度,是對主體決策行為一種有力的約束。調研中感到,目前地方黨委基本上尚無這方面的專門制度。

郴州市委出台的《郴州市黨政領導幹部引咎辭職暫行規定》涉及了決策者的責任和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的內容,這是一個進步,如能將這方面的內容分離出來成為專門的制度,就更清晰明瞭和便於操作。一些同志反映,黨委決策作為集團決策,決策責任的區分難度較大。

我們認為,通過認真調查研究,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一些同志還反映,對決策的監督應是全過程的,不能只在事後進行,事後雖然要監督,發現問題要及時督促解決,更要注意把監督關口前移,做好事前監督,避免錯誤決策的出台。

許多同志呼籲,如果出現決策失誤,絕不能讓損失全由國家“買單”,而責任人一走了之,甚至易地提拔。必須儘快建立起決策失誤追究制,毫不留情地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6、建立健全黨委和其他決策主體的職能分工及溝通協商制度在一個地方,並存着若干決策主體,除黨委外,最重要的還有人大、政府,政協作為參政議政的組織,在決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個時期,一些地方曾出現“黨委揮手,人大舉手,政府動手,政協拍手”的現象。

這種現象必須防止和避免。毛澤東早就告誡過,我們黨不能重複國民黨“以黨治國”的錯誤。

我們應按照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用制度規範黨委、人大、政府和政協的職能,同時建立起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之間重大事項的協商溝通制度。做到分工但不分家,合作而不混淆,以形成一個地方決策系統的整體最佳效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5k4k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