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政策落實調研報告多篇

政策落實調研報告多篇

政策落實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惠農政策落實調研報告範文(精選)

隨着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家投入“三農”工作的資金不斷加大,惠農資金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補助補貼覆蓋面越來越廣,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但在惠農政策落實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惠農政策的有效落實。

一、存在問題

1.政策宣傳不深入。惠農政策的項目較多,農民羣眾知曉率還不高,在少數地方還出現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不知道的問題。個別村組幹部還存在落實惠農政策上不公開,不公正,不負責,項目落實不透明等問題。在村務公開欄幾乎沒有公佈惠農政策,只有享受户和區、鄉主管部門知道,廣大農民羣眾和不是主管部門的都不太清楚。村幹部在宣傳時,只是對家族、親戚朋友個別講,暗箱操作。如貧困生“兩免一補”,大多數是讓村組幹部家族、親戚朋友的學生得到。

2.貫徹落實有偏差。由於村組幹部素質、精力等因素,導致農村低保、民政救助、扶貧對象、種糧直補和良種補貼等項目錄入的基礎信息資料部分失真,扶持救助對象定位不準。種糧直補沒有實現應補盡補,甚致部分資金使用不規範,長期外出務工土地撂荒的、土地承包權轉讓的、承包者沒有耕種的仍然在享受種糧直補政策。在實施新農合醫療政策上,部分鄉鎮衞生院管理較差,醫生素質較低,服務意思淡薄,重收費現象較突出,導致農民主動參保的積極性不高,有的農民是村組幹部墊支參保,甚至有墊支上萬元的。

3.預算標準不一致。同類工程預算定額標準不一致,項目推進矛盾突出。主要表現為在同一鄉鎮、同一整合區域,實施同類型工程建設質量標準一致,但投資標準不一致,並且有的項目投資補助標準差距還比較大,如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京福高鐵”建設徵地,過境各鄉鎮甚至同一個鄉鎮的相鄰村組徵地標準就不同,造成在推進過程中矛盾突出。

4.資金監管不嚴格。在工作中,受人力和經費限制,部分惠農政策資金監管力度不夠,出現有的政策資金監管失控,違規違紀較突出。在種糧直補上,部分鄉鎮的村社幹部工作方法簡單,將農户種糧直補款扣去抵交醫保費、村公路建設集資款等。有的村幹部不給農户辦直補卡,用他人的名字冒領種糧直補款。有的在農村低保中,不堅持原則,親朋、好友和關係接近的人享受農村低保政策的多。

5.政策執行成本高。要落實的惠農政策多、召開會議多,印製相關材料多,支出業務費用多,需要人力多。增加了部門和鄉鎮政府的運行成本。上級沒有專項工作經費,鄉鎮和部門經費支出壓力大。沒有工作經費,為單位、部門、鄉鎮、村組幹部套取政策資金提供了理由或藉口。各項惠農補貼的性質不同,管理的單位也不同,各項補貼發放的依據、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一補一發”,多頭多次發放,造成了發放成本和農民領取成本高。

二、解決辦法

1.強化惠農政策宣傳。落實惠農政策,要把各項惠農政策及時傳達到基層,把主要精神實質和操作程序向羣眾講透徹,向村組幹部講清楚,做到家喻户曉,羣眾明白。要針對當前農村接受政策能力強的人羣外出的現實,認真研究政策宣傳的方式、方法,採取更加靈活,更加方便、快速的宣傳形式,提高政策入户率。

2.強化幹部隊伍建設。農村幹部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效果,因為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主要靠村支兩委幹部去落實。為此,信州區委、區政府及時印發了《預防村幹部職務違法違紀工作方案》,區檢察院還印發了《預防村幹部職務犯罪教育讀本》,充分調動了村組幹部的工作積極,提高了基層幹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村組幹部的理論素質和服務水平。

3.強化各種關係理順。在制定政策時,應對強農和惠農政策做一個基本的界定,強農政策應側重從增強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着手,着眼於強化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惠農政策應側重於讓農民羣眾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着眼於保障農民羣眾生活,提升農村生活水平。惠農是基礎,強農是方向,應緊密結合實踐經驗梳理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同時簡化程序,加大資金整合力,確保最大限度發揮涉農資金綜合效益和項目政策效應。

4.強化職能部門職責。加強分工、各司其職,確保政策落實嚴格程序,規範操作。落實政策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農民直接受益的原則,規範管理,陽光操作。對各項補貼在村組實行公開化,實行張榜公佈,接受羣眾監督,農户認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5.強化政策資金兑現。針對部分政策資金兑現不夠及時的問題,政府要加大惠農政策資金的爭取、調度和有關問題的協調力度,把政策資金按規定及時兑現給受益對象。要整合部門力量,深入鄉鎮明查暗防,有效預防和查處惠農政策實施中的挪用、套取、私分等違規違紀行為,提高監督實效。讓老百姓充分享受惠農政策帶來的真正實惠。

6.強化政策落實監督。區委、區政府要針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細化措施和責任,切實加強政策貫徹落實過程監管。由區紀委監察局總體負責,敦促財政局、審計局、物價局等執法部門,將監督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工作納入重點,安排人力,落實經費,保障監督工作順利開展。

惠農政策落實

【第2篇】惠農政策落實調研報告

隨着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家投入“三農”工作的資金不斷加大,惠農資金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補助補貼覆蓋面越來越廣,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但在惠農政策落實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惠農政策的有效落實。

一、存在問題

1.政策宣傳不深入。惠農政策的項目較多,農民羣眾知曉率還不高,在少數地方還出現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不知道的問題。個別村組幹部還存在落實惠農政策上不公開,不公正,不負責,項目落實不透明等問題。在村務公開欄幾乎沒有公佈惠農政策,只有享受户和區、鄉主管部門知道,廣大農民羣眾和不是主管部門的都不太清楚。村幹部在宣傳時,只是對家族、親戚朋友個別講,暗箱操作。如貧困生“兩免一補”,大多數是讓村組幹部家族、親戚朋友的學生得到。

2.貫徹落實有偏差。由於村組幹部素質、精力等因素,導致農村低保、民政救助、扶貧對象、種糧直補和良種補貼等項目錄入的基礎信息資料部分失真,扶持救助對象定位不準。種糧直補沒有實現應補盡補,甚致部分資金使用不規範,長期外出務工土地撂荒的、土地承包權轉讓的、承包者沒有耕種的仍然在享受種糧直補政策。在實施新農合醫療政策上,部分鄉鎮衞生院管理較差,醫生素質較低,服務意思淡薄,重收費現象較突出,導致農民主動參保的積極性不高,有的農民是村組幹部墊支參保,甚至有墊支上萬元的。

3.預算標準不一致。同類工程預算定額標準不一致,項目推進矛盾突出。主要表現為在同一鄉鎮、同一整合區域,實施同類型工程建設質量標準一致,但投資標準不一致,並且有的項目投資補助標準差距還比較大,如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京福高鐵”建設徵地,過境各鄉鎮甚至同一個鄉鎮的相鄰村組徵地標準就不同,造成在推進過程中矛盾突出。

4.資金監管不嚴格。在工作中,受人力和經費限制,部分惠農政策資金監管力度不夠,出現有的政策資金監管失控,違規違紀較突出。在種糧直補上,部分鄉鎮的村社幹部工作方法簡單,將農户種糧直補款扣去抵交醫保費、村公路建設集資款等。有的村幹部不給農户辦直補卡,用他人的名字冒領種糧直補款。有的在農村低保中,不堅持原則,親朋、好友和關係接近的人享受農村低保政策的多。

5.政策執行成本高。要落實的惠農政策多、召開會議多,印製相關材料多,支出業務費用多,需要人力多。增加了部門和鄉鎮政府的運行成本。上級沒有專項工作經費,鄉鎮和部門經費支出壓力大。沒有工作經費,為單位、部門、鄉鎮、村組幹部套取政策資金提供了理由或藉口。各項惠農補貼的性質不同,管理的單位也不同,各項補貼發放的依據、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一補一發”,多頭多次發放,造成了發放成本和農民領取成本高。

二、解決辦法

1.強化惠農政策宣傳。落實惠農政策,要把各項惠農政策及時傳達到基層,把主要精神實質和操作程序向羣眾講透徹,向村組幹部講清楚,做到家喻户曉,羣眾明白。要針對當前農村接受政策能力強的人羣外出的現實,認真研究政策宣傳的方式、方法,採取更加靈活,更加方便、快速的宣傳形式,提高政策入户率。

2.強化幹部隊伍建設。農村幹部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效果,因為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主要靠村支兩委幹部去落實。為此,信州區委、區政府及時印發了《預防村幹部職務違法違紀工作方案》,區檢察院還印發了《預防村幹部職務犯罪教育讀本》,充分調動了村組幹部的工作積極,提高了基層幹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村組幹部的理論素質和服務水平。

3.強化各種關係理順。在制定政策時,應對強農和惠農政策做一個基本的界定,強農政策應側重從增強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着手,着眼於強化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惠農政策應側重於讓農民羣眾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着眼於保障農民羣眾生活,提升農村生活水平。惠農是基礎,強農是方向,應緊密結合實踐經驗梳理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同時簡化程序,加大資金整合力,確保最大限度發揮涉農資金綜合效益和項目政策效應。

4.強化職能部門職責。加強分工、各司其職,確保政策落實嚴格程序,規範操作。落實政策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農民直接受益的原則,規範管理,陽光操作。對各項補貼在村組實行公開化,實行張榜公佈,接受羣眾監督,農户認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5.強化政策資金兑現。針對部分政策資金兑現不夠及時的問題,政府要加大惠農政策資金的爭取、調度和有關問題的協調力度,把政策資金按規定及時兑現給受益對象。要整合部門力量,深入鄉鎮明查暗防,有效預防和查處惠農政策實施中的挪用、套取、私分等違規違紀行為,提高監督實效。讓老百姓充分享受惠農政策帶來的真正實惠。

6.強化政策落實監督。區委、區政府要針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細化措施和責任,切實加強政策貫徹落實過程監管。由區紀委監察局總體負責,敦促財政局、審計局、物價局等執法部門,將監督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工作納入重點,安排人力,落實經費,保障監督工作順利開展。

【第3篇】新農村建設的税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深遠,是系統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的根本保障;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重要手段的税收,在新農村建設中應該有所作為。

xx縣局對本次調研十分重視, 1月31日,分管領導、税政、法規、徵管、辦公室等共8人蔘加了省局視頻佈置會,2月1日,李局長向張局長彙報工作,並由税政科負責到統計局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樣本情況進了調查核實,統計局一開始認為該資料屬祕密,不提供,經李局親自出面做工作,終於在春節放假前取得樣本第一手資料。春節一結束,我局馬上在正月初八召集各分局及有關業務科室人員,召開專題會議,對調查表統計、調查問卷發放、調研文章起草等工作進行了分工和部署。税政科負責支持自主創新的税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辦公室負責促進服務業發展的税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法規科負責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税費政策落實情況調研,接到任務後,走訪了縣農辦、農業局、國税局、衞生局、本局相關科室及幾個典型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瞭解我縣新農村建設總體情況、有關政策落實情況及存在困難和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建議。現將調研的主要情況彙報如下:

一、xx新農村建設概況。

xx位於浙東南沿海,是全國十三個海島縣之一,下轄9鎮3鄉,人口xx萬 。全縣現有耕地面積11.2萬畝,水田面積 6.81 萬 畝 , 林 地 面 積 23.44萬 畝 ,屬 亞 熱 帶 海 洋 性 季 風 氣 候 , 冬 暖 夏 涼 , 四 季 分 明 , 温 和 濕 潤 。近年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和諧而不斷努力。為解決海島人民行路難、吃水難等問題,改善人居環境,先後實施“康莊工程”、村莊整治、村莊綠化、水利建設項目和農村飲用水改水工程建設。其中“康莊工程”總投資1.8億,建成通村公路380.5公里,聯網公路20公里,解決了276個行政村村民的出行難問題;水利建設項目及農村改水工程每年投資4000多萬元,興建水庫,改造管網,擴建水廠,改善海島缺水和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並每年花費上千萬元,從温州買水,緩解海島缺水難題。

通過幾年的發展 ,xx縣 國 民 經 濟 持 續 、快 速 、健 康 發 展 ,綜 合 實 力 明 顯 增 強。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農 民 收 入 先 進 縣、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體育先進縣、村民自治模範縣,及浙江省文明城市、首批“小康縣”、經濟強縣、教育強縣、文化先進縣等,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縣市區和規劃發展的中等城市之一。成為全國最大的炊具、曲折縫紉機與平縫機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低壓銅製閥門生產和出口基地,重要的水暖潔具生產和出口基地,被命名為“中國閥門之都”和“中國五金建材(閥門)出口基地”。也是全國重要的汽摩配、眼鏡配件、傢俱、醫藥包裝生產基地,並有“中國環保填料之鄉”、“中國甲殼素之鄉”美譽。

二、我縣支持新農村建設政策執行情況

本着優化結構、培植財源工作思路,我局歷來非常重視優惠政策的落實工作,從最早的融資租賃、福利企業、校辦企業、勞服企業優惠政策,到後來的國產設備抵免政策,只要企業能享受的政策,全部努力兑現。通過幾年的政策扶持,使xx企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培育了傢俱、閥門等新興行業,和以蘇泊爾、中捷、華能電廠等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骨幹龍頭企業。近年來,我局在扶持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二產剝離三產、培育專業市場、加強服務業税收徵管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努力做大做強三產,優化税收結構。xx財政收入逐年穩步增長,税收結構不斷優化,去年全縣財政總收入突破30億元大關,實現30.83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1.8%,增長2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76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5.1%,增長32.4%;地方税收收入超過10個億,入庫10.0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9.6%,增長35.1%。財政總收入在全省排名第17位,地方財政收入排名第18位。地方財政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44.6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結構優化佔比提高率全省第14名。

在支持新農村建設税收政策落實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

按照省局規定,我局在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方面主要實施了以下優惠政策:

1、堅持執行鄉鎮企業所得税款減免10%用於補助社會性開支的政策。我縣鄉鎮企業或轉制後的鄉鎮企業在捐助當地道路、教育、文化等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支出較多,為了補償企業該類開支,扶持企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我縣一直堅持執行鄉鎮企業所得税款減免10%用於補助社會性開支的政策。鄉鎮企業報經主管地税機關批准後,按應繳企業所得税款減徵10%,用於補助無償助建新農村公益性項目等社會性開支費用。近幾年,各地陸續取消了該項優惠政策,XX年我局也曾考慮是否取消該政策,省局浙地税函[XX]358號文件出台後,打消我們的疑慮,決定繼續保留,為了嚴格執行政策、堵塞漏洞,要求企業享受該政策必須取得主管部門縣經貿局出具的證明。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企業所得税479户,減免税額1256萬元;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企業所得税747户,減免税額1703萬元;XX年鄉鎮企業10%部分減免831户,減免企業所得税1922萬元。

2、對農村公益性捐贈支出按規定予以税前列支,企業在年度應納税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個人在申報應納税所得額30%以內的部分,准予在税前扣除。據不完全統計,XX年共有捐贈企業18家,税前扣除金額36萬元;XX年共有捐贈企業21家,税前扣除金額58萬元;XX年共有捐贈企業18家,税前扣除金額78萬元。此外還有大量捐贈由於不符合政策規定的條件,而無法享税收優惠政策。例如企業通過村委會對農村道路、水利等社會事業的捐贈,以及直接對農村孤困老年兒童等的捐贈等難以享受政策。為了大加對企業農村公益性捐贈支出支持的力度,建議修改相關政策文件,通過村委會的捐贈及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捐贈給予優惠政策。

通過政策支持,減輕企業負擔,提高其參與助建新農村公益項目的積極性,捐贈企業户數和金額逐年增加。

(二)對農民及農業企業實行輕税政策,促進農民增收。

按照省局規定,我局在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主要實施了以下優惠政策:

1、對銷售自產農產品納税人免徵各項地方税費。並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從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的自產自銷農產品收入,不徵收個人所得税。我縣目前已辦理税務登記的各類專業合作社共有191家,農業局有登記的是56家,由於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不需到農業局辦理手續,農業局主要是通過事後調查瞭解,對規模相對較大的合作社進行登記造冊,加強服務和管理,因此數字反應相對滯後。合作社及農民個人到國税開票XX多人次,開票金額700多萬,均按規定予以免徵各項地方税費。

2、對未達起徵點的農村個體工商業户免徵營業税、城建税、教育費附加和水利建設資金。每年未達起徵點的個體工商業户有1700多户,減免税額70多萬元,

3、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經濟合作社減徵房產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繁榮農村經濟是核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關鍵。我局十分重視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經濟合作社的扶持,在依法徵税的基礎上,對納税確有困難的,按規定給予減徵房產税的照顧。每年減免房產税100多萬元。

4、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業龍頭企業免徵各項地方税費。我縣共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8家,省級以上能享受政策的龍頭企業1户,XX年減免所得税18萬元,從XX年開始,省局新政策將享受政策的範圍擴大到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該政策有望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三)支持加快發展新農村社會事業。 為支持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我局對238家農村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按規定免徵各項地方税收;對農村託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取得的勞務收入,免徵營業税、城建税、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費;對農村公益性活動場所、育養福利機構予以免徵房產税照顧,其中XX年享受政策9户,減免房產税21.56萬元,XX年享受政策10户,減免房產税58.13萬元,XX年享受政策9户,減免房產税59.5萬元。

(四)加大税收政策宣傳力度,送税法下鄉。去年,我局緊緊圍繞“依法誠信納税,共建小康社會”主題,聯合縣國税局、廣播電視台錄製《交流》税收宣傳專題節目,聯合縣普法辦舉辦“喜慶xx大、税法送下鄉”大型文藝晚會,不定期在《xx法制》報上專刊宣傳新税法知識內容,介紹税收各項政策;結合縣管領導幹部“送法下鄉”和扶貧幫困結對活動,編印《農民常用法律知識200問》3000多冊,與結對鄉鎮、村居加強聯繫,將涉農税法等政策送到農村基層、送到農民手中,積極落實涉農優惠政策,引導農户發展生產。

三、新農村建設中的難點和税收政策執行中的問題

(一)當前我縣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幾個突出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較差。農村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薄弱,農村教育、衞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人才缺乏。農村的文化、娛樂、體育、衞生設施建設相對落後,農民行路難、看病難、讀書難等問題依然存在。農村文化生活相對貧乏導致部分農村的社會風氣和農村社會治安仍然存在不穩定因素。

2、農民增收還存在着較多困難。我縣規模農業、現代農業項目仍然缺乏,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少;農業龍頭企業示範帶動效應仍不夠明顯;農產品價格受市場波動和氣候條件影響較大,農業效益存在不穩定因素;農村勞動力已經由單純的數量過剩轉向了結構性的人才短缺,一大批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年流向城市,但流向農村的人才有限,農村經濟發展缺少人才推動和支撐;對農業農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農民貸款難。此外,改革開放以後,為了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地方政府以各種名義大量徵用農民土地,取得的收益主要用於城市建設,農民從土地的出讓、轉讓中收益很少,進一步加劇了城鄉差距。

3、區域發展不平衡。一方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農民仍是弱勢羣體;另一方面由於地理位置差異等因素,農村間地區差距較大,目前我縣城區及76省道二側的鄉鎮、村莊經濟實力較強,雞山、洋嶼等海島鄉及沙門、幹江等交通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經濟較薄弱。

4、農民負擔依然嚴重。雖然取消農業税,減免了農業生產環節的大部分税收,但現行以流轉税為主體的税制模式具有易轉稼的特點,農民在購買生產資料、消費品及享受服務過程中均間接承擔着大量流轉税。

(二)税收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上存在政策缺陷。

現行優惠政策可以説是“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存在涉及面過窄,力度欠強等問題。具體來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税收優惠面過於狹窄,影響政策效果。例如農產品初加工環節税收優惠相對較多,深加工環節税收優惠相對較少。以農產品為原材料的工業品在深加工環節,幾乎沒有什麼税收優惠。農產品的轉化增值,主要是體現在其深加工環節,只有通過應用相關科學技術進行深加工後,才會“身價百倍”,提高競爭力。此外,農產品生產環節税收優惠相對較多,銷售環節税收優惠相對較少;涉農科技支持方面税收優惠相對較多,資金支持方面税收優惠相對較少;從優惠的税種來看,相對集中在所得税,由於流轉税相對於所得税來説具有易轉稼的特點,因此減免所得税不如減免流轉税政策效果明顯。

2、税收優惠政策存在城鄉差異,有失税收公平。比如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減免税政策、再就業税收優惠政策、軍隊退役幹部就業税收政策只侷限於城市失業或就業人員,農村人員不能享受,在税收政策上沒有體現出農村與城市、農業與工業、農民與工人之間的平等。

3、政策之間不配套、政策效果減弱。例如: 增值税和營業税起徵點調高到月銷售額5000元,本意是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但在實際工作中,效果不明顯,因為一方面,對於經營額達到起徵點納税人,原本可以定二到三千,現在必須定5000以上,相當於變相調高了定額,5000元的營業額在扣除成本費用後本就所剩無幾,增加定額進一步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另一方面,對未達起徵點的納税人來説,少徵的增值税變成了利潤,仍要繳納個人所得税。要真正使税負從輕,就應使優惠税收政策相互協調,在進一步適當調高起徵點的基礎上,配合提高個人所得税免徵額,讓税收優惠真正落到實處。

4、間接扶持多,直接優惠少,農民並沒有真正得到實惠,沒有很好地體現工業反哺農業的原則。比如國家對農業生產資料,如飼料、農膜、農機具、化肥、農藥、種子、種苗等等,從生產到銷售環節都實行減免退税政策。這種優惠是一種間接的隱性的支農政策,農民並沒有在感覺上直接收益。加之一些享受着減免税收優惠的企業單位和個人,為自身利益,擅自提高生產資料價格,把已被減免的税收暗地裏又轉嫁到農民頭上,從農民手中賺取超值利潤。政策的初衷是為了照顧農民利益,減輕農民負擔,但是實際上真正獲利的是生產廠家或經銷商,農民並沒有真正得到實惠。

5、税收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上存在政策缺陷。如對循環農業發展、農民工就業、特定的農村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缺乏税收鼓勵政策;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配套的政策扶持,不利於各種經濟成分進入農業、農村領域,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興經濟主體管理和服務措施不夠完善,到XX年底,我縣已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近二百家,但是對上述組織的具體税收管理和服務措施還不夠完善。

四、解決新農村建設主要問題的税收政策建議

作為政策執行部門,地税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把落實各項税收優惠政策作為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真正做到以税惠農,以税助農。一要大力支持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村落後的根本問題是發展滯後,生產力水平低下。税收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創辦農村企業、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增值、產品出口等方面給予扶持,使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有一個較大提升,以增強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後勁。二要努力幫助農民增收。利用税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幫助農民務工經商,從事勞務服務,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真正讓農民減負,實現休養生息。三要利用地方税收聚集的資金為農民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公共財政的利益。具體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出台優惠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

1、支持綠色農業、循環經濟,實施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税收政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企業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耕地佔用税、資源税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其政策效應。凡是對農業生態起保護作用、有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在税收政策上要給予鼓勵,例如:對那些直接或間接服務於退耕還林、退耕還草、農業污染治理,農業水土保持的,在税收政策上要給予適當的優惠扶持;對有損於生態資源保護的,如開山炸石、封河挖沙、開採礦產等,開徵環境保護税;修訂完善《耕地佔用税暫行條例》,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改一次性徵收按年徵收,適當提高耕地佔用税税率,耕地佔用税收入應直接通過財政用於當地的新農村建設,以及給予農民特別是失地農民予以生活補貼;積極運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税收優惠政策,促進農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積極參與研究開發農業優良品種和農業生產技術,鼓勵生產優質高效無公害的綠色產品。

2、實施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税收政策。一是實行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試點。以產業政策為指導,適當降低目前以農產品為原料加工產品的增值税優惠税率。凡從事對農林特產品簡單加工的,對其取得的加工產品收入免徵增值税;對農林特產品進行精深加工的,對其取得的加工產品收入減半徵收增值税。二是鼓勵大型工商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入農業生產領域。對從事高新技術、資源綜合利用、農業技術轉讓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以及為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的行業,給予税收優惠。三是研究制定税率或税基優惠政策,對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集約化經營給予支持。四是對農產企業進出口税收實行優惠政策,支持和發展外向型農業。優先辦理農產品和以農產品為原料加工出口產品的出口退税。

3、完善增值税税收優惠政策,提高優惠效率。對農民可以直接受益的優惠政策,要繼續優惠。比如對農業初級產品繼續實行税收減免政策。探索新的可減輕農民負擔的税收優惠政策,如可對農民自產自銷的農產品所包含的增值税進項税額實行退税政策,農民購入農用機械、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憑藉所取得的普通發票或其他銷售憑證,經税務機關審核通過後,就對農業生產資料所含的進項税額實行退税。對農民難以受益的優惠政策可以取消,改為財政直接補助形式。比如可取消對生產銷售農業生產資料者的所有税收優惠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用這部分增加的財政收入,自上而下地設立農業發展基金,實行對“三農”直接補貼,避免涉農企業單位和個人的税負轉嫁行為,真正體現“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策略。

4、對農村信貸實施積極扶持的税收政策。針對目前農村資金嚴重外流的現實,當務之急是建立農村資金迴流的財税金融投入機制。對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的農業貸款收入或支農資金信貸均應比照農村信用社減按3%税率徵收營業税,同時對金額機構以優惠利率提供支農貸款取得的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税。並對民間金融組織和民間借貸出台相應的税收優惠政策。可考慮改革和取消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税。存款利息税出台的初衷是刺激消費,增強市場流動性,就目前形勢來看,該税種除不符合宏觀調控方向外,還有劫貧濟富嫌疑。農民不能享受國家多項社會保障,只能靠存款來撫養子女及養老等,而農村居民理財渠道不暢,通過存款及民間借貸獲得利息仍是農民的主要的理財方式,該税種的實際納税人多為農民。

4、實施減輕農民負擔的税收優惠政策。對農民買房徵收的契税,購置摩托車、農用運輸車徵收的車輛購置税和車船使用税,書立、領受、使用應税經濟憑證徵收的印花税,應逐步放棄;對未達增值税、營業税起徵點的個人免徵個人所得税等;對農民個人外出務工,對取得的勞務收入,制定一個比較高的免徵額。

5、税收優惠政策要體現城鄉一致,促進城鄉交流。一是要取消目前對農村的一些歧視性的税收條款,凡是目前給予城市的税收優惠政策,只要符合規定條件,農村都可享受。建議把現行只適用於城市的部分税收優惠政策擴大到農村作為近期税收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比如對失地農民在城鎮非農產業再就業或自謀職業,對企業或就業者本人給予與城鎮下崗職工相同的政策優惠。對農村退伍軍人就業或者自謀職業給予一定的税收優惠政策等等。改革城市維護建設税為城鄉維護建設税,其收入全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並專款用於城鄉公用事業的維護和建設,使之成為地方税中一個獨立的税種。此外,今後國家出台新的税收優惠政策,要實現城市和農村的統一,避免出現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政策歧視。二是實施鼓勵城鎮勞動力向農村、農業領域流動的税收政策。對城市居民帶着資金、技術到農村或農業領域創業或投資的,實行減税、免税優惠。

6、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税收服務。一是加強農村税收政策的宣傳。宣傳要突出“三農”特色,暢通宣傳渠道,創新宣傳形式和內容,通過新聞媒體、電子網絡、送法下鄉等形式,及時向農民宣傳涉農税收優惠政策。要及時把各類涉農税收政策梳理歸集、彙編成冊,進村入户上門送税法,幫助農民吃透政策、用好優惠,為村鎮發展送去“新富經”。二是建立税收優惠政策提醒告知制度,告知農村納税人應遵循的注意事項和各項税收優惠。三是積極開展納税輔導、納税評估、查前告知等人性化服務舉措,提高納税人依法納税的自覺性,避免因不知法而違法或享受不到優惠政策。

總之,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國家税制改革總體框架內,本着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逐步推進各項改革,充分發揮好税收的職能作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4篇】關於幫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

xx年9月,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在全市開展幫扶困難職工活動的意見》。兩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單位的努力配合下,黨員幹部的積極參與下,幫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呈現出了“政府部門出台政策幫、機關單位對口幫、黨員幹部結對幫”的特點,受到了困難職工和社會各界的擁戴和盛讚。尤其是職能部門出台的優惠政策成為幫扶活動的主渠道,許多困難職工從中受益,擺脱了貧困。為了進一步深化幫扶活動,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按照市領導要求,市幫扶活動辦公室近期就我市幫扶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彙報如下:

一、有關部門出台的優惠政策

1、市工商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意見》。

2、市地税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税收優惠政策的通知》。

3、市教育局制定了《關於切實解決困難職工子女就學問題的意見》。

4、市衞生局制定了《關於對困難職工實行醫療衞生保障幫扶的通知》。

5、市房管局制定了《城鎮廉租住房管理試行辦法》和《經濟適用住房銷售管理辦法》。

6、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轉發了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再就業優惠正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7、市民政局與市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特困職工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8、市司法局與市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於建立市職工法律服務站的通知》。

9、市財政局轉發了省財政廳《關於貫徹落實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有關收費優惠政策的通知》。

二、優惠政策落實的總體情況

以上部門出台的優惠政策是基於解決困難職工的“生活難、就業難、就學難、就醫難、住房難、訴訟難”等實際問題制定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幫扶機制,強化了幫扶活動。

1、領導重視建立組織

在調查中發現,各單位都能充分認識到幫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幫扶工作作為實踐“xxxx”重要思想、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推動漯河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有效舉措來抓,努力做到服務幫扶活動、服務困難職工。為了加強領導,均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幫扶活動領導小組,研究幫扶工作,制定幫扶計劃,實施幫扶活動,督促優惠政策的落實,深化幫扶活動的開展。

2、採取措施落實政策

為了使與困難職工息息相關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幫扶活動中的作用,各職能部門採取措施,精心籌劃,周密部署,千方百計為困難職工創造良好的幫扶環境。如市工商局通過開闢困難職工再就業“綠色通道”、設立下崗職工再就業信息諮詢服務熱線、引導和鼓勵個體工商户和私營企業吸納下崗職工、支持國有企業提高自我消化富餘人員的能力等四條途徑扶持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下崗、困難職工開展了“零就業”家庭援助、就業渠道援助、政策援助、職業指導援助、提供就業信息和崗位援助、技能培訓援助、社會保險關係接續援助、勞動保障事務代理援助等。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在全市教育系統內組織開展與特困學生結對救助活動的通知》,對各學校明確要求,廣泛動員,層層落實;並就實行的教育優惠政策在市教育電視台開闢專欄進行報道,在漯河內陸特區報教育週刊推出系列通訊《愛如潮湧》,宣傳教育扶貧典型事例。市地税局把國家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制定的各種税收優惠政策編印成冊xx餘本,簡介xx餘份,免費發給困難職工,並及時為符合條件的辦理税收減免。市民政局按照xx“應保盡保”的要求,積極把特困職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時,準備建立“扶貧超市”和經常性的捐助站,以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救助力度。衞生局、司法局、財政局和房管局也都採取了相應措施,保證優惠政策在幫扶活動中及時到位,使每一位困難職工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關愛。

3、政策到位效果明顯

從調查中得知,政府職能部門出台的優惠政策,確實幫助困難職工解決了燃眉之急,無奈之困,對於促進我市的幫扶困難職工活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市工商局扶持下崗職工柴聯營、劉慧敏在中華路市場經營服裝生意,每月減免工商費用220元;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二針腦梗塞患者周大娟減免醫療費用1000多元,為世林冶金有限公司心臟病患者李寶福、氣泵廠腦梗塞患者王海軍各免醫療費xx多元;市實驗幼兒園學生魏婉的家長雙雙下崗,生活貧困,該園在免除她的全部學雜費後,還送去救助金500元,解除了家庭的後顧之憂;困難職工韋勇受到工傷後,企業不但不支付醫療費,反而與其解除了勞動合同,在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協調下,司法局法援中心受理了此案,無償進行法律援助,依法獲得了應有的賠償。

此次調查顯示:工商系統共幫助203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減免各項工商費用75.6萬元;税務系統有1141人享受了優惠政策,減免税款157萬多元;教育系統幫扶困難學生7000多人次,減免學雜費140多萬元;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共發放《再就業優惠證》27495個,僅今年就安排30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衞生系統為困難職工減免醫療費達236萬元;房管局已建成經濟適用住房21萬多平方米,xx年擬再建7.8萬平方米,已享受廉租住房政策20人,另有200名困難職工即將搬進廉租住房;民政局發放《低保證》17656個,涉及人員39711人,今年支出低保金2321.4萬元;司法局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1起,減免費用22萬元,為困難職工挽回經濟損失200萬元左右。財政局元--8月份,累計撥付各類社保資金6591萬元。

三、幫扶優惠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的幫扶優惠政策的落實總體方面是好的,廣大職工和社會各界予以了充分肯定和認可。但是在調查過程

中,也發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情況,存在着一些問題。

1、在幫扶優惠政策的宣傳上存在漏洞。

許多企業和職工在談到幫扶優惠政策時,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説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體內容,當然就無法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了。市幫扶辦和優惠政策制定部門曾經採取措施進行了宣傳,如印製《幫扶手冊》和宣傳品等,現在看來效果不是十分明顯。加大宣傳是當前幫扶活動中必須認真對待的一項重要工作。

2、職能部門的硬性規定製約了優惠政策的落實。

工商、税務等部門每年都要制定管理費和税收目標任務,為了完成工作,他們採取了把徵收税費與工資掛鈎的方法,基層所和工作人員頭上都戴了一頂“任務帽”。教育系統自從實行了“一費制”,學校收費大幅度下降,資金比較緊張。衞生系統由於無主病人增加,需要減免的困難病人多,醫院表態快無法承受。這些因素削弱了單位執行政策的積極性,無形中制約了優惠政策的落實。

3、具體執行單位認識不到位造成政策棚架。個別醫院、學校、工商所和税務所等優惠政策具體執行部門出於經濟效益的考慮或其他原因,未按照主管部門制定的文件規定執行,引發不良影響;據反映,市煤炭公司一下崗職工為了維持生活,在夜市上擺攤賣小百貨;當手持《再就業優惠證》到工商所要求減免有關費用時,遭到了拒絕;泰山南路國小的困難學生也不能享受到應有的費用減免政策。職工不解地問:國家規定有用嗎?另外還存在變相棚架的現象,就是在原來收費的基礎上,先增加,後減免,其實與原收費一樣。這些做法嚴重傷害了職工的感情,也與國家的政策格格不入。

4、有虛假證件的現象。一些職工其實不符合享受優惠政策的條件,但是為了私利,自己製作了《再就業優惠證》、《低保證》和《特困職工證》,或借用他人的有效證件,騙取政策執行單位的信任,規避法律法規。

5、資金匱乏造成落實力度不夠。有些優惠政策的落實要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才能建立起長效機制。如在法援案件中,不能收取困難職工的任何費用,但辦案成本是不可避免的,如交通費、出差費等。困難職工沒有錢,律師更不會倒貼錢,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律師的主觀能動性,也將影響司法優惠政策的進一步落實。

四、建議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幫扶優惠政策是解決下崗職工、困難職工實際問題的法律武器,為幫扶活動的進一步深化和開展創造了政策空間和制度保障。因此要充分利用電視、電台、報紙等新聞媒體或藉助會議、開辦培訓班進行多形式、多層次地宣傳報道,讓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瞭解政策、熟悉政策、依靠政策。

2、規範整合優惠政策。幫扶優惠政策是政府部門根據職能特點制定出台的,各自為政,管理比較混亂。應把各家的優惠政策進行歸納彙總,整合政策資源後,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統一下文,明確責任,強化落實,才能達到幫扶困難職工活動的最佳效果。

3、建立監督檢查機制。為了使幫扶優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建議由政府牽頭,各有關職能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實行分組包乾的辦法,利用明查暗訪的形式對全市幫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對弄虛作假、棚架政策的行為堅決給與嚴肅查處。要建立目標考核制度,把貫徹幫扶優惠政策工作納入到考核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的一項重要內容,年底進行總結考核。

4、提高執行政策水平。幫扶優惠政策直接關係到下崗、困難職工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加強對各政策執行部門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執行政策水平,堅持“以人為本”思想為下崗、困難職工提供優質服務、高效服務,讓下崗、困難職工真正從中受益,儘快脱離貧困。

5、設立投訴熱線電話。為了方便職工對違反政策規定行為的舉報,加大協調、查處力度,各優惠政策制定部門要向社會公佈投訴熱線電話,或由政府指定某綜合部門設立統一的投訴熱線電話。對於所舉報的違規行為,要責令相關單位限時解決,責任人給與嚴肅處理。

【第5篇】惠農政策落實調研報告範文

惠農政策落實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惠農政策落實調研報告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惠農政策落實調研報告

隨着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家投入“三農”工作的資金不斷加大,惠農資金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補助補貼覆蓋面越來越廣,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但在惠農政策落實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惠農政策的有效落實。

一、存在問題

1.政策宣傳不深入。惠農政策的項目較多,農民羣眾知曉率還不高,在少數地方還出現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不知道的問題。個別村組幹部還存在落實惠農政策上不公開,不公正,不負責,項目落實不透明等問題。在村務公開欄幾乎沒有公佈惠農政策,只有享受户和區、鄉主管部門知道,廣大農民羣眾和不是主管部門的都不太清楚。村幹部在宣傳時,只是對家族、親戚朋友個別講,暗箱操作。如貧困生“兩免一補”,大多數是讓村組幹部家族、親戚朋友的學生得到。

2.貫徹落實有偏差。由於村組幹部素質、精力等因素,導致農村低保、民政救助、扶貧對象、種糧直補和良種補貼等項目錄入的基礎信息資料部分失真,扶持救助對象定位不準。種糧直補沒有實現應補盡補,甚致部分資金使用不規範,長期外出務工土地撂荒的、土地承包權轉讓的、承包者沒有耕種的仍然在享受種糧直補政策。在實施新農合醫療政策上,部分鄉鎮衞生院管理較差,醫生素質較低,服務意思淡薄,重收費現象較突出,導致農民主動參保的積極性不高,有的農民是村組幹部墊支參保,甚至有墊支上萬元的。

3.預算標準不一致。同類工程預算定額標準不一致,項目推進矛盾突出。主要表現為在同一鄉鎮、同一整合區域,實施同類型工程建設質量標準一致,但投資標準不一致,並且有的項目投資補助標準差距還比較大,如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京福高鐵”建設徵地,過境各鄉鎮甚至同一個鄉鎮的相鄰村組徵地標準就不同,造成在推進過程中矛盾突出。

4.資金監管不嚴格。在工作中,受人力和經費限制,部分惠農政策資金監管力度不夠,出現有的政策資金監管失控,違規違紀較突出。在種糧直補上,部分鄉鎮的村社幹部工作方法簡單,將農户種糧直補款扣去抵交醫保費、村公路建設集資款等。有的村幹部不給農户辦直補卡,用他人的名字冒領種糧直補款。有的在農村低保中,不堅持原則,親朋、好友和關係接近的人享受農村低保政策的多。

5.政策執行成本高。要落實的惠農政策多、召開會議多,印製相關材料多,支出業務費用多,需要人力多。增加了部門和鄉鎮政府的運行成本。上級沒有專項工作經費,鄉鎮和部門經費支出壓力大。沒有工作經費,為單位、部門、鄉鎮、村組幹部套取政策資金提供了理由或藉口。各項惠農補貼的性質不同,管理的單位也不同,各項補貼發放的依據、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一補一發”,多頭多次發放,造成了發放成本和農民領取成本高。

二、解決辦法

1.強化惠農政策宣傳。落實惠農政策,要把各項惠農政策及時傳達到基層,把主要精神實質和操作程序向羣眾講透徹,向村組幹部講清楚,做到家喻户曉,羣眾明白。要針對當前農村接受政策能力強的人羣外出的現實,認真研究政策宣傳的方式、方法,採取更加靈活,更加方便、快速的宣傳形式,提高政策入户率。

2.強化幹部隊伍建設。農村幹部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效果,因為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主要靠村支兩委幹部去落實。為此,信州區委、區政府及時印發了《預防村幹部職務違法違紀工作方案》,區檢察院還印發了《預防村幹部職務犯罪教育讀本》,充分調動了村組幹部的工作積極,提高了基層幹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村組幹部的理論素質和服務水平。

3.強化各種關係理順。在制定政策時,應對強農和惠農政策做一個基本的界定,強農政策應側重從增強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着手,着眼於強化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惠農政策應側重於讓農民羣眾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着眼於保障農民羣眾生活,提升農村生活水平。惠農是基礎,強農是方向,應緊密結合實踐經驗梳理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同時簡化程序,加大資金整合力,確保最大限度發揮涉農資金綜合效益和項目政策效應。

4.強化職能部門職責。加強分工、各司其職,確保政策落實嚴格程序,規範操作。落實政策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農民直接受益的原則,規範管理,陽光操作。對各項補貼在村組實行公開化,實行張榜公佈,接受羣眾監督,農户認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5.強化政策資金兑現。針對部分政策資金兑現不夠及時的問題,政府要加大惠農政策資金的爭取、調度和有關問題的協調力度,把政策資金按規定及時兑現給受益對象。要整合部門力量,深入鄉鎮明查暗防,有效預防和查處惠農政策實施中的挪用、套取、私分等違規違紀行為,提高監督實效。讓老百姓充分享受惠農政策帶來的真正實惠。

6.強化政策落實監督。區委、區政府要針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細化措施和責任,切實加強政策貫徹落實過程監管。由區紀委監察局總體負責,敦促財政局、審計局、物價局等執法部門,將監督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工作納入重點,安排人力,落實經費,保障監督工作順利開展。

惠農政策落實調研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6篇】縣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落實情況調研工作報告

為認真貫徹黨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科學發展觀。縣農機局積極爭取省、市主管部門的支持,已連續6年實施了農機補貼項目工作。累計投入中央財政資金900萬元。其中目前實施的資金(中央財政)為510萬元。現 將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政策落實情況

縣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於3月初正式啟動實施。至目前為止,我縣已累計簽訂農機補貼協議730份,補貼資金450萬元,帶動農民直接投入130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惠及全縣15個鄉鎮,直接受益農户700户。其中小池留芳農機合作社、徐橋合民農機合作社成員申報補貼5台,補貼資金佔25萬元。目前主要補貼的輪式拖拉機、水稻插秧機、育秧設備和耕作機械等已於3月底報省局結算補貼資金。近期主要補貼的機具種類為聯合收割機、穀物烘乾機、茶葉加工機械、插秧機等(資金安排和執行情況詳見附表)。

二、農機補貼工作的主要做法

1、政策宣傳

根據全省農機補貼資金使用方案的總體需求和省安排我縣的資金計劃,縣財政局、農機局制定“縣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使用方案”,並上報市財政局、農機局。市財政、農機局審核批覆後,我局即通過報紙、電視滾動字幕、鄉鎮張貼公告等形式把農機補貼的有關政策向全縣公示,並利用鄉鎮政府召開的有關農業工作會議、農機駕駛操作人員技術培訓班等向參加會議和培訓的人員進行政策宣傳。力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2、補貼程序

農機購置補貼按照以下程序辦理:

1)農民申請

農機補貼政策啟動實施後,縣農機局即開始受理農民購機申請。為方便用户,各鄉、鎮農民可就近到農機管理站提出申請,並提交身份證明,填報農機購置補貼申請表。農民申請前需確定擬購買的機具名稱、型號規格等。

2)審查公示

農民提交申請後,各鄉、鎮農機管理站即對其申報的資格進行審查,一是確認農民身份,二是對提交資料的齊全、有效、合法性進行審查,三是對申請人有無違反過農機購置補貼相關政策等。審查合格後,報縣農機局審核確認,縣農機局根據方案規定按優選條件和申報登記的先後順序確定補貼對象。被確定為補貼對象的,對農民購機情況在其申請所在地張榜公示,公示內容包括申請人姓名、住址、電話、購機型號名稱、價格、補貼額等。公示7天無異議後,由當地村委會蓋章確認。

3)簽訂協議

縣農機局對經公示無異議的申請者簽訂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規定農民的提機時間、補貼機型、補貼額,要求農民在協議規定的時間內自主提機。

4)差價購機

農民憑與縣農機局簽訂的農機購置補貼協議到約定的經銷商處購置協議上載明的農業機械,並提交協議給經銷商。提機時只需交納補貼款外的差價款部分,即差價購機。

農民提機後,經銷商憑農民提交的農機補貼協議向省農機局提出補貼資金結算申請。農機補貼資金結算分四次,每季度一次。第一批資金結算申請於3月31日提交省局。省局根據縣農機局的核實報表,審查資金結算情況並拔付資金。

3、管理措施

一是嚴格按照申報審批程序辦理農機購置補貼。並在補貼過程中做到公正、公開、透明。落實誰簽字誰負責,層層把關,一級對一級負責;

二是加強對補貼機具的動態管理工作。根據規定享受補貼的農業機械兩年內不得擅自轉賣或轉讓,一經發現,將取消其五年內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的申報資格,追回補貼資金,補貼機具的動態管理由各鄉、鎮農機管理站組織實施,縣農機局不定期進行抽查;

三是加強對農機補貼產品經銷商的管理工作。縣農機局專文出台了“縣關於實施安徽省農機補貼產品經銷商管理辦法的意見”,組織召開了農機管理站長和農機補貼產品經銷商工作會議,強調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政策要求、工作經驗,並加強對農機補貼產品質量及售後服務等的管理工作。

三、社會和經濟效益

1、社會效益:

一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刺激了農民的購機慾望,農民踴躍購買農業機械;二是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全縣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糧食烘乾機等農機化技術、新機具推廣進度加快,擁有量快速增長趨勢明顯,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應用以點帶面,逐步向全縣範圍輻射;三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大實施拉動了內需,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經濟效益

一方面,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讓一部分農民用上了物美價廉的農業機械,農民種田成本大幅降低,機耕、機插、機收三大環節每畝可節約成本合計約100元,機插秧能使糧食增產增收,機收能降低收割損失,畝增收約100元,農機化作業能使農民每畝增收節支總計200元。另一方面,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發展壯大了農民合作社等民營經濟組織,農機合作社成員逐年增多,新機具應用廣泛,組織規模擴大,服務能力增強。

四、存在問題及建議

農機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財政投入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項目資金量不能全面滿足全縣農民申報補貼,因此我局只能採取按優先條件和登記的先後順序實施補貼,補完為止;二是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項目資金量越大,惠及農户越多,實施農機補貼的工作經費就越多。實施農機補貼過程中,一個鄉鎮農機站的核實、打印等費用就達數千元。

鑑於此,建議一是爭取國家加大農機補貼資金投入力度;二是財政需安排足夠的農機補貼專項工作經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5krn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