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觀察魚教學設計(精選4篇)

觀察魚教學設計(精選4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篇《觀察魚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觀察魚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觀察魚教學設計(精選4篇)

篇1:《觀察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瞭解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鰓、鰭、鱗片等身體結構,具有呼吸、運動等生命體基本特徵。

2.知道魚用鰭運動,用鰓呼吸。

科學探究目標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小動物的探究過程。

2.能用圖畫、文字(或拼音)、語言等方式記錄、描述魚的主要特點。

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學生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觀察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懂得在觀察活動中珍愛生命,觀察結束後把小動物放歸大自然,學會保護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魚的身體特徵,用畫簡圖的方式記錄下來。

難點:觀察魚的運動和呼吸。

【教學準備】

學生:魚、魚缸、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備用魚養在魚缸裏、教學課件、班級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新課

1.課件出示謎語:

沒胳膊沒腿,

從來不離水。

走路不用腳,

搖頭又擺尾。

(謎底:魚)

2.課件分別出示魚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里的圖片,邊出示邊講解: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中都生活着魚。

3.教師:大家發現了沒有,能看到魚的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水。魚的生活離不開水,它為什麼能生活在水中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魚,探索魚身上的祕密。

書:觀察魚)

二、觀察描述鯽魚

(一)觀察與畫魚

1.教師導入:鯽魚是我們常見的魚類,今天老師帶來了鯽魚跟我們一起來學習科學,(板你瞭解鯽魚嗎?知道它的身體特徵嗎?觀察你們小組的鯽魚,上,看誰畫得像。教師示範,邊觀察邊畫:先畫出軀幹(呈梭形,兩頭較尖)最後畫鱗。請你也將你們小組的魚畫在活動手冊上。並將觀察的鯽魚畫在活動手冊,再畫出頭、眼睛和鰭等。

教師提示:

(1)從側面觀察魚,邊觀察邊畫,畫得越像越好。

(2)不打擾小魚,觀察過程中保持安靜,不可用手及其他物體觸碰水和魚。

2.學生觀察並記錄下魚的外形特徵,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展示交流。

學生邊展示邊介紹自己觀察到的魚的身體特徵,教師適當追問並補充。

預設:

(1)我觀察到魚有頭,頭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鰓等。

追問:它們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細緻觀察)學生介紹:魚的眼睛沒有眼瞼,頭上有兩個鼻孔,嘴巴一直在一張一合,鰓長在鰓蓋裏,鰓蓋會一開一合。

(2)魚的身體上有很多鰭。追問:魚有幾個鰭?分別長在什麼地方?(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教師介紹:魚長有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

(3)魚的身上有鱗片,鱗片呈半圓形,有光澤。

4.交流之後學生再觀察,完善自己畫的魚。

5.通過比較魚和蝸牛身體的軟硬不同,引出魚長有骨骼的知識。魚的骨骼堅硬,課件出示魚化石的圖片,再一次突出魚有骨骼且堅硬的特徵。

(二)觀察魚是怎樣呼吸的。

1.教師:魚嘴和鰓蓋不停地一開一合,這是在幹什麼?

2.引導學生説出魚在呼吸。

3.設問:你知道我們人是靠什麼來呼吸的?魚又是靠什麼來呼吸的?

4.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自己的呼吸和魚的呼吸的不同之處,討論魚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鰓呼吸的。

5.教師課件展示魚鰓的圖片,並播放魚的呼吸的微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和理解魚的呼吸過程。

(三)觀察魚是怎樣運動的。

1.教師:魚沒有腳,在水中是靠什麼來運動的?請你仔細觀察,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們。

2.學生觀察,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提示:如果魚在此過程中比較安靜,可用棉籤輕輕觸碰魚的身體,再觀察其運動。

3.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然後用手模仿魚鰭的運動。

4.小結:魚是靠身體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運動的。

三、研討小結

1.今天我們觀察了鯽魚,説説你對鯽魚有哪些新的認識。

2.説説魚在水中是靠什麼運動、靠什麼呼吸的。

四、知識拓展

觀察下面幾幅圖中的螞蟻,判斷哪隻螞蟻畫對了。

篇2:《觀察魚》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觀察魚》一課是義務教育國小科學課程標準教材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5課。本單元指向對生物特徵的認識,前幾課主要觀察的是陸生動物,本課將開展對水生動物的觀察活動,以魚為對象,繼續觀察動物個體。魚類分佈廣泛,易得、易養,是水生脊椎動物的代表,它們的身體形態與蝸牛等陸生動物有較大的區別,具有明顯的適應水生環境的身體特徵,如有鰭、鰓等,這既是動物分類的重要依據,也展現了動物世界的多樣性,指向動物適應環境的特點。

本課以觀察、描述魚的形態特點、運動特點和呼吸為主要內容。通過引入“魚的身體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對魚的身體結構特點進行探究。接着思考魚嘴不停地一張一合、魚鰓一開一閉,是在幹什麼,引導學生觀察魚是怎樣呼吸的。然後通過觀察發現魚的運動主要是靠魚鰭來完成的。最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模仿—講析,讓學生明白:魚因為生活在水裏所以用鰭運動、用鰓呼吸、身上還長有鱗片等特徵,從而歸納出動物身體的外形特點與生活環境是有關係的。

【學情分析】

魚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也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前幾課的學習積累,已經對人體和蝸牛的運動、呼吸比較熟悉。在本課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引導他們觀察,並能科學地描述魚身體的主要結構特徵。一年級學生對“魚是怎樣運動、怎樣呼吸的”這些問題的認識比較籠統,一般會回答尾巴、身體、嘴巴等答案。如何通過觀察尋找支持自己猜想的證據,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有難度,這時教師可以採用播放微視頻等方法,將原本看不見的“呼吸”、“游泳”等現象呈現在學生眼前。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將魚的運動和呼吸與人進行比較,進而發現:人用腳走路,魚用鰭游泳;人在陸地上呼吸,魚在水裏呼吸;魚呼吸時鰓在動等等。這樣才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魚的認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魚有鱗片、鰭、腮等身體特徵。

2.知道魚生活在水中,它的身體適應水生環境。

科學探究目標

1.觀察魚,描述魚的身體特徵。

2.瞭解魚用鰭運動、用腮呼吸。

3.能用簡圖描述魚的主要特徵。

科學態度目標

1.對魚的運動和呼吸表現出探究興趣。

2.能認真觀察魚的形態和運動,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動物和植物一樣,是有生命的,體會愛護動物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魚的身體特徵,能用畫簡圖的方式將魚的身體特徵記錄下來。

難點:觀察魚的運動和呼吸。

【教學準備】

每組學生準備:水槽、魚、棉籤、燒杯、魚食、培養皿、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養在魚缸裏的備用魚、教學課件、各種形狀的卡紙自制教具。

【教學過程】

一、聚焦新課,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謎語:

沒有胳膊沒有腿,

生活從來不離水。

有翅寸步飛不起,

無腳五湖四海行。

(打一動物:魚)

2.課件出示圖片,魚生活在哪裏?在小溪、池塘、江河和大海,為什麼魚生活在這些地方呢?它的生命離不開什麼?

3.對,魚的生活離不開水,和它的身體結構是有關係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魚,探索魚身上的祕密。(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點明魚生活的環境,再順勢導入探索觀察環節,引導學生將觀察重點落在魚的身體特徵上。

二、探索觀察,記錄分享

(一)觀察魚的身體特徵

1.導入:魚的種類有很多,今天我們就選用常見的鯽魚來觀察,瞭解它的身體特徵。

(觀察前,教師要做好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眼睛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魚的身體是怎樣的。也可以放一點魚食進去,能觀察到魚全身和局部的更多動作,便於學生將魚的身體結構和生命活動聯繫起來。)

2.小組觀察,彙報。

3.拼一拼: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卡紙教具,讓學生根據觀察到的魚找出合適的形狀將魚拼在黑板上,一邊拼圖,一邊讓學生介紹觀察所得,教師適當追問。

【設計意圖】:在學生第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用彩色紙將魚的各部分逐步拼在黑板上,不僅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鯽魚的興趣,而且能在教師的追問中更加仔細的觀察鯽魚的身體結構,加深學生對鯽魚身體結構特徵的印象,為下一步教學做好鋪墊。

4.課件出示圖片,教師補充介紹鯽魚的鰓以及各部位的鰭。

5.出示課件,進行畫法指導:先畫出軀幹(呈梭形,兩頭較尖),再畫出頭、眼睛、鼻子、嘴巴和鰭等,最後畫鱗片。

(在充分指導之後再讓學生動手畫圖記錄。)

6.課件出示觀察提示:

·請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魚,邊觀察邊畫,畫得越像越好。

·觀察過程中保持安靜,不打擾小魚,不可用手及其他物體觸碰水和魚。

【設計意圖】:在學生記錄前,先用課件按順序逐步出示畫法,讓學生學會有順序的記錄;再對觀察方法進行提示,引導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為有效的觀察活動提供保障。

7.學生觀察並記錄下魚的外形特徵,教師巡視指導。

8.學生展示觀察記錄的圖畫,交流分享觀察所得。

學生邊展示邊介紹自己觀察到的魚的身體特徵,教師可以將之與黑板上鯽魚拼圖做對比進行點評,並且適當追問並補充。

預設:

(1)我觀察到魚有頭,頭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鰓等。追問:它們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細緻觀察)

學生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如:魚的眼睛沒有眼瞼,頭上有兩個鼻孔,嘴巴一直在一張一合,鰓長在鰓蓋裏,鰓蓋會一開一合。

(2)魚的身體上有很多鰭。追問:魚有幾個鰭?

(3)魚的身上有鱗片,鱗片呈半圓形,有光澤。

9.通過比較魚和蝸牛身體的軟硬不同,引出魚長有骨骼的知識。魚的骨骼堅硬,課件出示魚化石的圖片,再一次突出魚有骨骼且堅硬的特徵,簡要討論一下魚骨骼的作用。

(二)觀察魚的呼吸

1.播放微視頻,提問:魚嘴和鰓蓋不停地一開一合,這是在幹什麼?引導學生説出魚在呼吸。

2.課件播放魚呼吸的微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和理解魚的呼吸過程。

3.人是靠什麼來呼吸的?魚又是靠什麼來呼吸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先感受自己的呼吸,再模仿魚的呼吸動作,比較自己的呼吸和魚的呼吸的不同之處,討論魚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鰓呼吸的。

4.課件出示魚鰓圖片,簡要介紹鰓的結構和作用,小結:魚在水中是用鰓呼吸。

(三)觀察魚的運動

1.課件播放視頻。魚沒有腳,在水中是靠什麼來運動的?請你仔細觀察,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們。

課件出示觀察提示:

先靜靜地觀察魚的運動,特別是魚鰭的作用。然後再用棉籤靠近魚,輕輕碰一下它的身體,再觀察魚是怎樣運動的。

2.學生觀察,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然後用手模仿魚鰭的運動。

4.課件出示小結:魚是靠身體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運動的。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將關注點聚焦到魚鰭,在觀察中鼓勵學生觀察不同運動速度的魚,能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到魚的運動;再用模擬魚的運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興趣,將科學探究的靈活方式傳授給學生。

三、研討小結,鞏固新知

1.今天我們觀察了鯽魚,説説你對鯽魚有哪些新的認識?它的身體有什麼特點?

2.説説魚在水中是靠什麼運動、靠什麼呼吸的。

【設計意圖】:回顧本課學習的新知識,鞏固加深對課文的印象,用簡明扼要的問題和課件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四、知識拓展

課後到校園中觀察螞蟻,判斷:下面幾幅圖中的螞蟻,哪隻螞蟻畫對了?把你觀察到的螞蟻畫下來。

【設計意圖】:將課堂上的觀察活動延續到課後,鼓勵學生用學到的觀察方法去觀察更多的生物,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篇3:《觀察魚》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1、教師收集有關魚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徵方面的資料。

2、預測學生提出想研究的有關魚的問題,從而制定相應對策並準備相關研究材料。

【教學流程】

一、課前延伸

(將裝有魚的水槽放在桌上,讓學生課前5分鐘進入課堂。先讓學生自由地、無目的地、隨興所至地觀察。同時在 黑板上貼出一張大的評價表。)(3分鐘後)

師:同學們在桌上發現了什麼?喜歡嗎?

生:魚!喜歡!

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在認真地、專注地觀察魚,討論魚。學科學就需要這種認真的態度和專注的精神,為此,老師給每組獎勵一個圈。(在評價表上給各組貼圈)黑板上這張表是用來幹什麼的?

生:用來比較哪個小組在各項活動中表現最好,得到的圈最多。

師:對了,我們看哪個小組表現最好,獲得的圈最多,就把他們評為優秀研究小組。

(創設一種隨意的情境,評價一種共同的表現,不僅僅是讓學生在正式學習前有一種真實的感知,更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和慾望。)

二、開門見山,簡約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觀察魚”。課前各個小組都得到了一個圈,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想要得到圈,就不那麼容易了。首先,要求各組認真聽清活動的要求;其次,要相互團結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好活動的任務,才有可能得到圈。

(低年級的學生學科學,明確活動要求很重要,將常規的教育與評價激勵有機融合,一舉多得。)

三、小組競賽,觀察、認識、描述魚

師:第一項活動要求每個小組仔細觀察魚。先把觀察和發現到的,輕聲在組內交流,然後在組裏選一位繪畫好的同學把魚畫出來。只有觀察得越仔細,才能畫得越像。其他同學當參謀,儘可能把觀察到的都畫出來,比一比,哪些小組不但畫得像,而且畫得快。(教師參與各小組瞭解活動情況後)下面大家看看畫得怎麼樣。(教師將各組的作品投影展示)這些畫畫得像不像?為什麼像?能説説像的部分叫什麼嗎?

(沒有直接指導學生認識魚的各部分名稱,而是通過展示學生的作品,在畫得像與不像的比較中,去認識魚的各部分名稱,這樣顯得很自然。同時讓學生評選出畫得好的小組並獎勵小圈,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四、引發自主探究,體驗探究全程

1、自主提出問題

師:下面的活動是提問題,關於魚,你最想研究哪些問題?

生:我想研究魚為什麼能生活在水裏。

師:我們人不能在水裏生活是因為人無法呼吸氧氣。那魚需要的氧氣從哪裏來?

生:水裏。

師:對,魚在水裏是怎樣呼吸的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生:我想研究魚鱗有什麼作用。

師:你認為呢?

生:起到保護作用。

師:是嗎?待一會兒老師可以提供一些魚鱗給你們觀察研究。

生:我想研究魚能否聽到聲音。

生:我想研究魚是怎麼生出來的。

師:好的,也就是魚是怎樣繁殖的。

生:我想研究魚吃什麼。

生:我想研究魚的尾巴有什麼用。

(對學生的問題不能原版照抄,而是進行合理的整合,概括提升,上升到科學的層面。)

2、自主選擇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關於魚的問題,如果讓一個小組在一節課內來研究,能不能全部研究完?為什麼?這些問題當中,有的難度大,有的不適合在課堂上進行研究。怎麼辦?

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比較重要的問題來研究。

師:就按同學們説的辦。請各個小組選擇一個你們最感興趣的並能研究的問題。

(學生小聲商量,各小組選擇問題。接着教師對小組進行統計。在黑板上板書問題並在問題後面寫上相應的組別,以明確研究同一問題的小組。)

(民主、平等氛圍下的教學對白,在啟發學生思考怎樣選擇問題、選擇怎樣的研究方法、怎樣來研究、怎樣做結論等方面顯示出了很大的魅力。“對白”不是告訴,“對白”是一種智慧的啟迪。)

3、自主制定研究計劃

師:各個小組都有了自己的研究問題,下面的活動要求各小組成員圍繞你們的問題,認真討論商量:準備怎樣來研究,需要哪些研究材料,弄清楚具體的步驟。

(學生商討研究計劃,教師參與各組的交流,瞭解各小組問題的研究計劃,適時給予指導,並下發研究記錄單,要求將研究計劃用圖或文字簡單地記錄下來。)

4、交流、完善計劃

師:現在來交流一下你們各小組的研究計劃。其他同學認真聽,有不同意見和建議的同學等他們説完了再補充。

生:我們組研究的問題是“魚是怎麼呼吸的”。準備先拿些藍墨水放在魚的嘴邊和鰓邊,觀察從哪裏吸進去。

師:如果從鰓裏進去了,這説明什麼?

生:説明是含在水裏的氧氣被鰓吸進去了,證明魚是用鰓來呼吸的。

師:是不是這樣的,過一會兒試一試。老師這裏只准備了紅水和滴管,滴紅水時要注意什麼?

生:少滴些。

生:魚動的時候,小心地滴在靠近魚的鰓邊和嘴邊。

師:説得非常好。希望實驗的時候要注意這些。

(我讓8個小組全部交流了他們的問題研究方案,對出色的小組獎勵小圈,此過程略。)

(研究的問題有了,但怎麼去研究,這是非常關鍵的。讓問題小組交流自己的研究計劃,並修改完善,以進一步明確研究的步驟和方法,為後面的成功探究打下基礎。)

5、自主探究

師:接下來的活動最為重要。要求各組根據你們制定的計劃展開研究,小組成員要相互合作,仔細觀察,及時將觀察到的、發現的或者收穫填寫在記錄單上。比一比,哪一組研究得最認真。

(教師提供自助餐式的研究材料,讓各小組根據各自不同的問題,自主領取相應的材料。教師準備的材料有:米飯、麪包屑、顆粒魚食、細屑青菜葉、雙面膠、夾子、橡皮筋、筷子、紅水、滴管、暗箱、新鮮魚鱗、放大鏡及相關問題的資料。)

(對研究主題的分解、研究材料的取捨、相關問題資料的收集,這些準備工作都是上好一節科學課的前提。)

6、彙報交流研究成果

師:把你們的研究情況和收穫彙報一下。

(讓學生把研究記錄單在投影儀上展示,進行彙報交流。)

生:我們研究魚尾巴的作用。我們用雙面膠將魚的尾巴粘牢,放入水中後發現魚不靈活了。遊得沒有原來快了。我們認為魚尾巴主要是用來游泳的。

生:我們是用夾子夾住魚尾巴的,放入水中後,發現魚想不停地擺動尾巴,頭也不停地動。可是遊不起來了,身體也斜着。我們的發現是魚的尾巴是用來游泳和穩定身體的。

師:非常好,觀察得很仔細。

生:我們組研究的是魚鱗的作用。我們用手摸了摸魚鱗,很滑。上面有一層黏液。大概是用來防止碰撞的。又用筆戳了戳,發現很硬,説明有保護身體的作用。

生:我們組研究的是魚能否聽到聲音。我們用筷子敲魚缸,發現魚不怎麼動。仔細一看,魚的`尾巴和胸鰭有一點兒反應。每敲一下,胸鰭就輕微地一張,這説明魚能聽到一點聲音。

生:我們還查了資料,發現魚沒有外耳,只有內耳,在頭骨裏,所以聽力很弱。

師:研究得很認真。查資料也是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生:我們組研究了魚是怎樣呼吸的。我們先用滴管在魚鰓邊滴了一滴紅水,發現魚鰓一張一合的。紅水沒有進去,而是被排出來的水流衝散了,後來再用滴管在魚的嘴邊滴了一滴,發現被吃了進去。説明魚的呼吸是從嘴裏吸氣進去,又從鰓裏呼氣出來的。

師:現在來看看,哪個小組得的圈最多,表現最棒?

(現在再來讓學生評選出優秀研究小組,這種過程性評價讓學生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

五、總結評價,讓探究延續

1、自主總結,多元評價

師:通過這節課的研究,你知道可以怎樣來研究一種小動物嗎?

生:可以把觀察到的寫出來、畫出來。

生:對它提出問題,然後來研究。可以制定計劃做實驗,再講給大家聽。

師:要研究小動物可以先觀察,再提出問題,圍繞問題想想怎麼來研究,再按定好的計劃展開研究,最後把研究中的發現和收穫像今天這樣記錄下來。

(啟發學生對自己的研究進行反思,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素養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能得到一種清晰的概括。)

師:同學們對自己組的表現最有發言權。假如滿分是100分,給你們組打打分,並説説理由。

生:我給我們組打100分。因為我們組研究得最認真,而且得的圈最多。

師:好,能勇於肯定自己組的成績。

生:我給我們組打60分,因為我們還沒研究完。

師:很誠實。希望你們能在課後繼續研究。

師:來給老師打打分。

生:我給老師打滿分,因為我們學得很有趣。

生:我打90分,因為在彙報時,你沒有讓我們彙報。

師:説得對,老師也意識到了,今後一定注意。

(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很好地反思自己小組的研究,而且教師也從學生的評價中得到啟發,從而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

2、激趣拓展

師:這些魚怎麼辦?

生:送給我們。

師:可以,但你們準備怎樣來對待它?

生:我會好好照顧它。

生:我會天天給它餵食。

生:我會給它買玩具。

生:我想在家裏繼續研究魚的問題。

師:魚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特別是一些珍貴的魚類,我們應該愛護它。希望同學們要好好照顧它們。

(將魚送給學生,使得對魚的探究更加開放,延續到課外。學生在呵護小生命的過程中,將進一步關注、研究魚的相關問題,同時也會逐漸學會珍愛生命。)

篇4:《觀察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文字和圖畫觀察記錄魚。

2 能對魚的形態特點提出問題,並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3 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建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知識與技能:

知道魚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探究魚的特徵方面的興趣。

2 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看法。

教學重點、難點:

能對魚的形態特點提出問題,並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並進行探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魚、魚缸、放大鏡、水槽、回形針、直尺、記錄紙

學生準備:魚、魚缸、放大鏡、水罐、直尺、

教學過程:

一、指導觀察並描述魚的特徵。

1、教師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目標、觀察要求、並描述觀察到的魚把觀察到的魚畫下來。

2、學生自主觀察。(注意提醒學生不要把魚撈出水來)

3、學生彙報觀察情況,

4、指導學生對他們的發現進行猜測、推測。

二、研討感興趣的問題並分組。

1、指導學生討論:關於魚,你想研究什麼問題?

2、師生討論。(教師板書問題)

可以研究的問題主要有:

① 魚聽得見聲音嗎?

② 魚知道飢飽嗎?

③ 魚怎樣運動的?

④ 研究魚鱗花紋的年輪。

⑤ 魚怎樣睡覺?

⑥ 於是怎樣呼吸的?

……

3、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問題,把學生按研究的問題進行分組。

5、指導小組學生制定研究計劃、方案。

6、全班討論、研究、完善研究計劃。

三、分組研究感興趣的問題。

學生分組自主研究(教師參與其中一個小組的研究或者巡視各組研究的情況)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組彙報交流研究成果。(彙報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樣,如:描述、畫、

數據等)

小組彙報時有組長主要發言,其他組員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出疑問請這個小組回答。這樣共同研討,活躍課堂氣氛。

2、教師簡要小結。

五、教師課堂小結

魚聽得見聲音嗎?

魚知道飢飽嗎?

魚怎樣運動的?

標籤: 教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9y3r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