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三角形性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三角形性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三角形性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一

《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長比、面積比與相似比之間的關係;掌握定理的證明方法。

(2)、靈活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對性質定理的探究經歷觀察——猜想——論證——歸納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2)、通過實際情境的創設和解決,使學生逐步掌握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複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思想方法。

(3)、通過例題的拓展延伸,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勇於探索、勤于思考的數學品質,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

在學習和探討的過程中,體驗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悦,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對生活問題的解決 ,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相似三角形性質定理的探索及應用

教學難點:綜合應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探索三角形中面積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質?

2、問題情境:

某施工隊在道路拓寬施工時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馬路旁原有一個面積為100平方米、周長為80米的三角形綠化地,由於馬路拓寬綠地被削去了一個角,變成了一個梯形,原綠化地一邊AB的長由原來的30米縮短成18米。現在的問題是:被削去的部分面積有多少?周長是多少?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二、實踐交流,探索新知

1、看一看:

△ABC與△A′B′C′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2、算一算:

△ABC與△A′B′C′的相似比是多少?

△ABC與△A′B′C′的周長比是多少?面積比是多少?

3、想一想:

你發現上面兩個相似三角形的周長比和相似比有什麼關係?面積比與相似比又有什麼關係?

4、驗一驗:是不是任何兩個相似三角形都有此關係呢?你能加以驗證嗎?

5、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給出證題過程(多媒體)

6、歸納小結;相似三角形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長比等於相似比,面積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三、基礎訓練,加深理解

練一練:已知兩個三角形相似,請完成下列表格:

歸納:周長比等於相似比;已知相似比、周長比,求面積比要平方,已知面積比求相似比或周長比則要平方。

四、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已知:如圖,△ABC,DE//BC,且△ADE的面積等於梯形BCED的面積,則△ADE與△ABC的相似比是

五、拓展延伸,共同提高

1、如圖,在△ABC中,點D、E分別是AB、AC的中點。(1)找出圖中的各對相似三角形;

(2)各對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分別是多少?面積的比呢?

ADEOBC2、如圖,△ABC是一塊鋭角三角形餘料,邊BC=120毫米,高AD=80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邊在BC上,其餘兩個頂點分別在AB、AC上,這個正方形零件的邊長是多少?

六、回顧反思,暢談心得

本節課你有何收穫?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2、我們是用哪些方法獲得這些知識的?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沒有新的想法或發現?你覺得還有什麼問題需要繼續討論嗎?

七、佈置作業

1、作業本2、3(2)(3)、4、5

2、探究推理過程課外整理完成,各組自行組織討論交流。

教學設計説明:

1、本節課從一個較為實際的生活情境引入,設置問題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掌握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性質定理2的學習和探索,注重於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體驗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以及由觀察——猜想——論證——歸納的數學思維過程。

3、由問題的解決變式到例題,再經例題加以拓展延伸,使本節內容銜接更趨自然,同時使學生充分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以及圖形之間的互相聯繫。

4、教學中注重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加強學生的團體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悦,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設計[優秀 篇二

12.3.1

等腰三角形

河南省新鄉市第十中學

程宏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證明和計算。

2、數學思考:

(1)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發展形象思維。

(2)經歷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探究過程,在實驗操作、觀察猜想、推理論證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問題解決:

(1)通過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2)通過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提高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反思意識。

4、情感態度: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二、教學方法:實驗法和探究法。

三、重難點:

重點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

難點是等腰三角形性質的證明。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人類的聰明智慧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奇蹟,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這幾幅圖片,看看這些偉大的人類建築中都含有一個什麼樣的基本圖形? 師1:同學們,這幾張圖片中共同存在的基本圖形是什麼?

等腰三角形以它那對稱、和諧、莊重、典雅之美成為我們數學殿堂的一枚瑰寶,可現實生活中為什麼這些建築要設計成等腰三角形的形式呢?等腰三角形有什麼特殊的性質嗎?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走進這個美妙的圖形。(板書)12.3.1 等腰三角形

(二)探究發現,學習新知 1.認識等腰三角形 師1: 在國小時我們就知道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們利用剪紙的方法將手中的矩形紙片變變形。請大家跟着老師一起做:先將紙片向下對摺,再把角斜向下摺疊,沿摺痕剪下,打開就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觀察這個等腰三角形,我們稱相等的邊叫做——腰,那麼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的夾角叫做——頂角,腰和底邊的夾角叫做——底角。2.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觀察猜想

師1: 接下來,我們再度觀察手中的等腰三角形,它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麼? 師2: 仔細觀察:將等腰三角形ABC沿摺痕對摺,請大家找出其中重合的線段和角。哪位同學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師3: 這些線段是互相重合的,它們存在什麼數量關係?重合的角呢? 師4: 通過剛才的分析,由這些重合的線段和角,你能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嗎?説一説你的猜想。

(板書)猜想①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猜想②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2)實驗操作

師1: 請同學們用心觀察等腰三角形ABC:隨着等腰三角形的形狀變化,觀察兩個底角是否永遠相等?這説明什麼?

師2:請同學們再認真觀察,隨着等腰三角形的形狀變化,AD是否永遠是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這又能説明什麼?

(3)推理論證

師1: 來看猜想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將這個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該如何敍述?

師2: 這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分別是什麼? 師3: 如何進行證明呢? 師4: 誰還有其它證明方法嗎?

今天大家從不同角度添加輔助線,將等腰三角形問題轉化成全等三角形問題,進而證明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1,接下來,請大家將性質1齊讀1遍。性質1簡稱:等邊對等角。下面我們用符號語言描述性質的因果關係。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在應用“等邊對等角”時必須是在同一個三角形中。師5: 由性質1的證明過程,你能不能證明出猜想2呢?下面讓我們一同觀察性質1的證明過程,在作出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的基礎上,由三角形全等,我們還能得到什麼結論?

師6: 類比這種證明方法,當我們作出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時,又能得到什麼結論呢?

師7: 當我們作出底邊上的高呢?

經過證明它平分頂角並平分底邊。通過剛才的證明,我們得到三個結論,這三個結論我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也就證明出了性質2。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組填空題,這就是性質2的數學符號表述。仔細觀察這三組符號語言,在等腰三角形的前提下,我們只要知道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這三個條件中的任意一條,即可推出其餘兩個是成立的。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為我們今後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提供了重要依據。

3.辯證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我們再來看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那麼底角的平分線,腰上的中線和高是否互相重合?請大家動手摺疊來説明。師1: 重合嗎?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2必須強調的是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理解記憶,實際應用

利用我們今天所學的主要內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能解決什麼樣的具體問題?請看例1,獨立思考第(1)(2)問,有答案,請舉手。

師1: 請大家觀察∠BDC是等腰△ABD的外角,思考∠BDC與∠A有何數量關係?

師2: 思考第(3)問,如何求各角的度數?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求解第(3)問。

師3: 答案是什麼?

這道題目我們結合圖形,利用方程進行求解,可以使我們的表述更加清晰。下面請大家再看一個例題,齊讀例2,有思路,請舉手回答。師4: 誰還有其它不同的方法得出∠1?

(四)反饋新知,鞏固練習。下面,我們進行兩組小練習,看看誰的速度快?

師1: 通過這兩個題目,你有什麼發現?我們發現在等腰三角形中,若已知角為鋭角,則它既可以作為頂角,也可以作為底角,需要分情況討論;若已知角為鈍角,則它只能作為頂角。

(五)回顧反思,歸納昇華。

通過今天的數學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劃分層次,佈置作業。

(A)P56

1,4;(B)P56

1,4,6.最後,給大家佈置一個興趣作業:利用等腰三角形設計一個電子作品。同學們,讓我們用心去體悟圖形的美,努力去創造美,炫出我們的精彩吧!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三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設計

河北肥鄉第二中學

牛海美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證明和計算 數學思考:

1、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發展形象思維

2、通過實踐、觀察、證明等 腰三角形的性質,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 難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説明

情景描述

1、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教師活動:現在農村經濟條件好了,大部分家庭蓋有樓房。大家知道農村的樓房都有房樑,並且這些房樑都保持水平狀態,你知道木匠師傅採用什麼方法來確定房樑是否保持水平呢?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學生1:用水平尺。學生2:用鉛垂線,使房樑與鉛垂線互相垂直。學生3:木匠師傅眼睛估計。„„

教師活動:教師肯定以上學生回答,同時指出學生3憑估計來判斷,總是令人不放心,花上幾萬元,造出的房子是一高一低的。

現在有這樣一種方法,不知道這根房樑能否保持水平? 如圖,房樑上放一把三角尺(等腰直角三角形),從頂點A掛一條鉛垂線,使線經過三角尺斜邊的中點O。

AO 我們學習了本節課的內容,就能解決這類問題。然後引出課題:9.3.1 等腰三角形。

意圖:通過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經歷,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2、實驗操作,探究規律

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方格紙、一張白紙。活動一:在方格紙上畫出等腰三角形

方格紙上學生畫出各種等腰三角形(鋭角等腰三角形、鈍角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意圖:由於學生對等腰三角形已有初步的認識,通過畫各種等腰三角形,進一步加深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同時為下面的“折”的實驗作好準備。

活動二: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由方格紙所畫等腰三角形,説出等腰三角形及相的腰、底邊、頂角、底角的概念。

並給出等邊三角形的概念: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同時在概念的基礎上理解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關係。活動三:一張白紙,如何折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AAD白紙片沿虛線對摺BCDB

剪下△ABD思考:這樣折出的△ABC為什麼就是等腰三角形呢?

意圖: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都能成為數學活動的一分子。活動四:等腰三角形除了有兩條邊相等外,還有其他什麼結論?(學生小組討論)

由於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把△ABC對摺,使兩腰AB、AC重疊,則摺痕AD就是對稱軸,因此可以得出一系列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結論: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稱“等邊對等角”)

“三線合一”——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高線互相重合。

意圖:(1)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實踐、探究和交流。(2)設計活動情境,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合作討論和探索交流,發現不同的等腰三角形有着類似的特徵——兩底角相等、“三線合一”。由學生探討、歸納得出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3、應用新知,嘗試成功 嘗試練習一: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為50°,則其餘兩個角為 和 ;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為80°,則它的一個底角為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為70°,則它的三個內角為 ;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為100°,則它的三個內角為 ;

(5)等邊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為,為什麼?

意圖:通過本練習,鞏固理角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的性質和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特別通過練習(4)設計,得出不同的結果,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與靈活性。

嘗試練習二:

如圖,房樑上放一把三角尺(等腰直角三角形),從頂點A掛一條鉛垂線,使線經過三角尺斜邊的中點O。這根房樑是否保持水平呢?為什麼?

意圖:此例與引入課題時提出的問題模型呼應,體現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4、課堂小結,掌握方法

(1)小結本堂課的收穫。(學生暢所欲言)

(2)掌握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提供了説明兩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三線合一”是説明兩條線段相等、兩個相等及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依據。

5、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教材156頁第5、6題

設計説明

1、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的解決允許運用直觀的方法,還應當鼓勵學生不停留在直觀的認識上,要進行合情的推理、精確計算,科學地判斷。本教學設計把“問題”貫穿於教學的始終,運用“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髮現規律和運用規律,使學生在長知識的同時,也長智慧、長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2、讓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於課堂教學之中。本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的手段來運用於“轉化”思想,將等腰三角形轉化為軸對稱變換。同時滲透數學與實踐相結合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由於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的知識已有初步的認識,本教學設計的難點突破應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及其應用上,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生活中的事例),通過“折”這一直觀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探索、交流去發現,從而習得知識和經驗,提高能力和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ld1z8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