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找規律説課稿(熱門39篇)

找規律説課稿(熱門3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9篇《找規律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找規律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找規律説課稿(熱門39篇)

篇1:找規律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找規律

(二)課型:新授課

(三)教材位置:

本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四)意圖和前後聯繫:

本課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是新編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五)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認識,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

2、學能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六)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因此,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材安排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例子,這些例子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動手操作的內容比較多,應該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教學時,還需要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具等輔助教學,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使學生願學、樂學。

三、教法設想、學法指導:

(一)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以觀察、討論法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活動為主軸,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研究活動來主動獲取知識。

(二)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

四、教具、學具準備:

1、教具準備:投影儀(片),圖形卡片。

2、學具準備:各種圖形卡片。

五、教學過程:(略)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一起來欣賞欣賞吧!(投影出示:小朋友們參加聯歡會時的情景圖。)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美在哪裏?

3、揭示課題:找規律,並板書。

(通過學生喜歡的生動有趣的畫面引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給孩子們營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二)探究活動

學習例1。

(1)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開個聯歡會。大家剛才已經發現了會場的彩旗、彩燈、彩花和小朋友們佈置的規律,但是這個會場還沒有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幫他們佈置完吧!

(2)師生共同佈置會場。(投影出示佈置完的會場。)

篇2:找規律説課稿

一、教學內容:《找規律:一一間隔排列》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課時。這節課是學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隱含的規律,掌握了一些找規律的方法基礎上學習的。通過 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以及由此引申出來的數量關 系,為下節課學習全長、段長和段數的知識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與歸納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用數學觀 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三、教學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 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為了做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瞭解“規律”,初步建立“規律”的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 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規律。

五、説教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識經驗基礎之上。 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 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 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我在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法、動手操作、引探、遊戲法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六、説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找出規律。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由遊戲導入新課內容,揭示“一一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

(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1、觀察排列。多媒體課件展示主情景圖中的三列物體,讓學生認真觀察,並説説從圖上找到了哪 些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讓學生再觀察,小組説説每行物體的排列有什麼特點,引導出“兩端物體”“中間物體”。2、比較發現。請同桌兩人一起,分別數出每一組物體的個數,填寫在表格裏;然後再比較每一組的數據,看看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和同桌説一説再寫下來。3、操作驗證。引導學生分組,進行驗證“為什麼兩端物體總是比中間物體多1”。

(三)實際舉例,體驗規律美:1、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展示生活中規律美的畫面。2、在生活中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例子。

(四)運用規律,1、解決問題。運用規律回答問題:(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兩隻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2)把20塊手帕像上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2、如果把口與Ο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口有10個,Ο可能有______個。通過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兩端物體與中間物體之間的數量關係。

篇3: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如圖形和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2.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四、説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用小動物排隊的故事導入,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小東家中做客、解決小動物排隊問題、和小東一起擺卡片等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篇4: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本節課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如果這節課沒有把到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學習將會造成障礙。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

2、教材處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本組課題研究相結合,對教材進行處理: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聯繫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規律、畫規律、並且創造規律,美化生活,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3、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找出只管事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踐活動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學情問題。

二、教法學法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三)動手實踐,鞏固發展

(四)聯繫生活,尋找並創造規律

在這四個環節中,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塗一塗、擺一擺、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會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説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地體現以積極的情感投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從而落實“三維”目標。

三、説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幾天,為了迎接藝術節,學校裏進行了佈置,老師也特地用一些卡紙剪了一些圖形,來美化我們的班級,請小朋友欣賞一下。

在請小朋友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來的圖形會是什麼?(學生猜圖形)

2、質疑

為什麼有的紙片上的圖形,()你們能接着貼,有些卻不行呢?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説理由)

3、導題:像這樣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我們就叫它有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紙片1

請你仔細觀察這份圖片,它到底藏着什麼規律呢?(生觀察,並説出規律如:1紅1黃或1黃一紅)

隨着生的回答,馬上用彩色粉筆畫出虛線,讓生明白規律是兩個一體的

2、觀察紙片2

現在你能獨立的觀察這幅圖片嗎?請把自己觀察到的規律説給你的同桌聽(同桌互動)

請一對同桌把你們的結果彙報給大家

三、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圖形中的規律,所以圖形們就更想和小朋友們玩玩捉迷藏遊戲了,小朋友你願意去找找嗎?

1、請找出下一個會是誰?

2、星星後面躲着誰呢?

3、下一個會是誰?

圖形們覺得小朋友們非常棒,他們玩不過小朋友們,就請他們的朋友來幫忙,你猜,會是誰?

4、小朋友真厲害,老師來給小朋友鼓鼓掌(** *** ** ***)為你鼓勵。

你聽出來了嗎?你能接着有規律地拍嗎?

5、你瞧,圖形有規律,小動物,植物有規律,連掌聲也有規律,看來,規律就在小朋友的身邊,你能找找嗎?

6、欣賞規律之美。是啊,規律無處不在,大千世界中到處運用着規律,請你欣賞。

7、創造規律

欣賞完規律,你能和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創造出規律嗎?

1、聲音2、圖形3、動手畫4、動作5、這幾種之外

展示規律

四、總結: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學校環境佈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讓學生通過猜旗子顏色的變化,來引入本課。通過猜一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很大的被調動起來了,整體的氣氛就非常融洽。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這是本節課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孩子們發現每一組圖形的變化規律後,我及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給圖形分分組,使圖形規律逐次閃動,為課堂教學注入生動的活力,從而使學生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學會找規律方法,從而落實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在整個新授環節中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易到難的過程,先由教師“扶”着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學。

3、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7種不同的練習。

作為教師不能就知識教知識,因此,在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中,除了常見的圖形圖片之外,加入看常見的動物、樹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將數學知識與培養學生的動感、樂感、合作意識融為一體,從而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知識的整合。

最後,讓學生欣賞規律的美,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數學問題,同時又充分利用電腦這一有利資源,讓學生認識規律、創造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

第三層次:運用“規律”.通過擺一擺,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圖形學具,按規律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充分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新理念。

篇5: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藴含了深刻的數學思想,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

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而本課時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我在本節課教學時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信息技術等多種工具的強有力支持下,給學生提供多種素材,以實踐活動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出事物的變化規律,並學會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説學情分析

1、一年級的學生直觀感知、形象思維仍佔優勢,他們認識事物的特徵也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直觀形象性。

2、本年齡段學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不長,因此,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新穎、生動、富有情趣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現實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的事物很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礎,並能體驗到一種美的享受,在此基礎上,結合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發現事物的規律,進而按自己的審美觀點創造規律,體現教學的開放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事物的簡單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通過塗色、擺學具、佈置教室等生動活潑的情境,培養學生概括、推理和創新的能力,主動探究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和信息技術手段的幫助下,使學生初步學會發現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並學會創造規律,能夠對思考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運用規律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規律,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自由發揮想像力創造許多美麗而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髮現、欣賞、創造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體會數學的價值。

其中,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四、應用信息技術的依據和思路:

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與日常生活經驗聯繫緊密的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事物排列規律的普遍性,找出直觀事物的簡單變化規律。

2、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能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事物規律的發現、欣賞、創造過程中去,並能將創作作品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平台進行展示,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照片,一起來看看吧!(請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一些有規律的照片和圖片)

[屏幕依次顯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新年街上懸掛的燈籠、斑馬線等。]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這麼美的照片中有些什麼呀,我們一起來叫叫它們的名字吧!”

學生依次讀出。

3、明確目標:

教師引出課題——這些照片中的事物是有一定的順序的,都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使用意圖:藉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可以感知到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是很美的,自然產生認識規律、探究規律的慾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探究中發現、活動中創造

第一次探究:

1、創設情景

六一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慶祝一下,開個聯歡會。瞧,他們正在佈置會場呢!

[課件出示課本上的主題圖——未佈置完的會場]看了這個會場,你想説些什麼?

2、自主探索規律:

①學生髮言:根據自己的觀察來説説這個會場是用什麼來佈置的;或發現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或發現彩燈、彩旗和彩花掛的時候是有規律的……(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我會提示他們)

②小組討論:這些事物有什麼規律?

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説一説。

③自由彙報,初步認識規律。

引導學生彙報:彩旗是按一面紅色、一面黃色交替出現的;燈籠是按紫、金黃這樣的順序一直襬下去的;彩花是按紅、綠、黃這樣的規律來佈置的……

3、根據認識的規律佈置會場。

①教師提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彩旗、燈籠、彩花布置的規律,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親自動手幫他們把會場佈置完。

②根據剛才初步感知的規律,請學生選擇下一朵花、下一個燈籠、下一面彩旗的顏色,繼續佈置會場。

[計算機適時給予評判和鼓勵]

[使用意圖:通過多媒體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研究的素材,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也有利於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展有效地探究,促使人人都有發現,人人的發現都有價值。]

第二次探究:

經過大家的努力,看看我們共同佈置的會場漂亮嗎?(展示佈置完的會場。)

【設計意圖:將學生們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會場佈置好了,小朋友們在會場中跳起舞來。(課件演示小朋友們手拉手跳舞,並伴隨着有規律的音樂。)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又是按怎樣的規律站的?(音樂停,小朋友靜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跳舞的同學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他們是按一個女同學一個男同學這樣的規律站的;如果跳舞的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大家看:課件演示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排成一排的兩種情況。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最全面答案的理解,突破難點。】

第三次探究:出示入場券(教學例題3)

1、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顯示聯歡會入場券或用練習卡出示入場券]要求學生用塗色工具或彩色筆按規律塗一塗,畫一畫,塗對了,畫對了就能參加聯歡會。

2、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

3、當驗票員,校對結果。

誰來當驗票員?(請幾名學生上台驗一驗其他學生的“入場券”)。

[設計意圖:通過“填聯歡會入場券”的活動更能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為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

4.參加聯歡會

(1)第一個節目是“請你跟我這樣做”;

①跟着老師做

我做一串有規律的動作,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跟着往下做。

②每組設計一串動作,展示並帶着大家一起做。

(2)第二個節目是“請你跟我擺一擺”(88頁例題2)

①跟着老師擺

我在上面擺圖形,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擺的那個圖形舉得高高的,好嗎?

②自己擺一條規律

我擺的規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們想自己來擺規律嗎?

(小組合作,用各種圖形創造一條規律。)

③小組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總結中提高、生活中運用

1、聯歡會結束了,通過今天的聯歡會,大家有什麼收穫嗎?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規律?

2、佈置實踐性作業。

[出示“美麗的校園”圖,旁邊設置許多可移動“小樹”、“小花”和“小草”]

這是我們美麗的校園。春天來了,請小設計師們運用我們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我們温馨的家吧!

[使用意圖: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用多媒體設計我們的校園,使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美術課程相互融合。學生興趣盎然中,將學到的知識再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

六、板書設計

找規律

猜顏色 畫一畫

擺圖形 做一做

篇6: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説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説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説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説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説説、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説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説説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誘發學習慾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藴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自主活動、探究問題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質疑、達成共識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拓展應用、深化理解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篇7:找規律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聽了一上午的課,大家一定很辛苦吧?而為了準備這次的課,我們四個和主管領導們也一點也不輕鬆。“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本學期剛剛提出的,並且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實施起來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儘管這段時間一直在進行着努力的鑽研,但還是有很多迷茫之處,所以這次所呈現出的這節課一定會有許多的問題和爭議,我個人認為把它看成研討課,或者説是探路課是非常合適的,就是通過各位同仁對我的這節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剖析,提出完善和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實踐和摸索,從而形成路子和模式。如果能這樣我的這節課也算髮揮了其應有的價值,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所飽受的精神折磨也才略微顯得有一點意義。

下面就《找規律》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環節和設計意圖,以及上完課後的一點個人感悟向各位同仁作以簡要説明。《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的一部分內容,以從形象的圖形排列,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為內容。今天我所講的是《找規律》這一知識體系的起始內容,主要為直觀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變化規律。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和現象比比皆是,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然而如何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領悟“規律”的內涵,卻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新起點。為了讓學生不僅學到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還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採用直觀演示、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嘗試練習等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觀察探索、操作遊戲的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教學中主要通過四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第一環節:恰當導入,明確問題

立足與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首先通過拍手跺腳遊戲放鬆學生心情,並讓學生在遊戲中初步感受到規律的存在,然後以談話的形式告訴學生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按一定的順序重複出現的現象和事物,並交代這就是規律,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並激起學生尋找規律的強烈慾望,從而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以學為主,解決問題

首先,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先初步感受到物品的排放是有規律的,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具體找出每種物品的排列規律,然後運用所找到的規律解決問題,完成例1的教學任務。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還較差,試講時採取了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彩旗、小花和燈籠的排列規律的方法,結果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甚至偏離本課主題,還有的學生髮現了規律卻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所以今天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採取了教師先引導學生弄清其中之一的彩旗的規律,使學生明確了找規律和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的方法後,再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去發現另外兩種物品的排列規律這一撫放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掌握了尋找規律的方法,並能應用找到的規律解決問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來看比完全放手的效果要好。接着通過讓學生藉助學具擺一擺的方式,自主完成例2的教學內容,並通過讓學生從老師準備的不同顏色的圖形中,選出正確的圖形,強化了“在找規律時,不但要考慮圖形的形狀,還要注意它的顏色”這一重要知識點。體現以學為主,先學後教的理念,在學生試做,教師講評點撥中深化尋找規律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裏我想説明一下,各位老師在聽課過程中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讓學生交流時是按的順序進行的,我班呢是根據學生情況按組長是1號,中等不愛發言的是2號,較差的學生是3號,中上比較活躍的是4號這樣的規律為學生編號的,按號交流可以有效的避免個別學生遊離與合作學習之外,迫使人人蔘與到學習中,另外讓2、3號先交流,就是鍛鍊不愛發言的同學開口説話,強迫學困生去動腦思考,也為了克服學困生只是聽眾這一小組合作學習的通病,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第三個環節:當堂檢測,點撥達標

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冊上的選一選的練習,教師對各組組長的習題進行批閲,再由組長批組員的習題,然後讓各組的小組長幫助有錯題的組員,分析錯題原因,指導其改正錯誤,對依然有困難的同學,教師再進行點撥,以兵教兵的方式,體現了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的原則,進一步凸顯了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這一組基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並通過組長彙報學生做題的準確率,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通過找一找、猜一猜、改一改這三組練習,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傾聽他人回答,教師點撥訂正的過程中及時修正自己知識掌握上的偏差,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也使教師瞭解學生對知識的達標情況。經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又進行了説一説、看一看這兩組提高拓展練習,力求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受到規律的美,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個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讓學生回顧自己一節課裏在(你説了嗎?你會了嗎?你開心嗎?)這三個層面的表現,強化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完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實整節課我都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通過對個人表現好的獎勵小標誌,對小組表現好的畫笑臉,對小組長表現好授予優秀小組長稱號的方式,全方位的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並通過總結引導,將課堂內容無形中延伸到課外,力求做到課已完,意未盡,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

教學始終都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雖然我竭盡所能,但由於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為我本人在此山中,所以不能更清楚的認識不足,還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以幫助我不斷改進提高。謝謝!

篇8: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數字、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2、教學目標

①結合現實場景,發現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對數字、圖形、物體等的排列規律有初步的瞭解。

②經歷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初步體驗尋找事物規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是發現數字、運算、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説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麼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繫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説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創設情景導入―――動手操作――合作學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動手操作。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用遊戲引入,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有規律的圖形,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地促使學生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即具有一定規律的圖案進行觀察和提煉,從不同角度獲取裏面隱含着的數學信息和規律,並加以符號化,使學生對這組規律的認識經歷了“感官描述具體的形狀、顏色,它們都是一種一個的,並進行分組認識圖形的規律。”

3、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拼擺出規律的圖案。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更好的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

4、聯繫生活,發現規律

引導學生找找身邊的規律,生活中的規律。引導學生回到生活,尋找和欣賞日常生活中的規律。使學生從規律之美感受數學。

篇9:《找規律》説課稿

我準備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的《找規律》,這一內容是學生在四年級教材中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係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而且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也多次經歷尋找數或圖形簡單排列規律的過程。所以,學生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初步具備了探索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

綜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教材的分析,力求達到的教學目標有這樣的三點:

1、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體驗。

其中的教學重點是確定週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一探索過程。而用計算的方法確定週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的算理的理解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上述三維目標,創設了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並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分享思維成果,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緊密聯繫生活,讓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創設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樣的學習素材,化解教學難點。

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體驗出發。我分如下七個主要環節完成本課教學: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三)初步運用,優化策略。

(四)提高練習,加深理解。

(五)生活萬像,再現規律。

(六)生活問題,挑戰智慧。

(七)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課一開始,我用課件出示教材例1的場景圖。説明:“國慶節公園、街道到處張燈結綵,彩旗招展。更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這是其中的一個美麗場景,並讓學生説説從圖中能看到什麼?盆花是按什麼規律擺放的?彩燈和彩旗是按什麼規律擺放的?”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提煉,如:盆花2盆為一組,每組都是一藍一紅,情況完全相同。讓學生對週期問題有本質上的把握。

(這一環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教師適當指導,深化學生認識,為下一環節的探索作好準備。)

第二部分:自主探索,交流策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

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在圖中,我們看到8盆花,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麼顏色的花?給他們充足的時間。

等大多數學生解決出問題後,組織學生在小組裏交流。這時,我注意每個小組的情況,發現學生不同的策略,並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小組交流後,組織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1、畫圖策略,用不同的符號表示藍花和紅花,一直畫到第15盆花,是藍花。

2、列舉的策略,左起,第1、3、5……(也就是序號是奇數的)盆花都是藍花,第2、4、6……(也就是序號是偶數的)盆花都是紅花。所以第15盆是藍花。

3、計算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列式: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這裏,方法3較抽象,不易理解,又是有廣泛適用性的方法所以要重點分析。我讓學生説説算式裏每一個數的意思,通過不斷追問,讓學生明白:因為每兩盆花為一組,每組花情況完全相同,15盆花可以分為這樣的7組,還餘下1盆,是第8組的第一盆,和每組的第一盆一樣,是藍色的。配以課件,顯示15盆花的分組情況,便於學生理解算理。

最後,讓學生比較這三種方法,並説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方法3有更廣泛的適用性,不要急於灌輸給學生。

(以上環節,學生探索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相信學生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有利於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互相交流、學習,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化解難點。)

第三部分:初步運用,優化策略。

先出示“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嘗試解答。評價時,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重點理解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説説算式每一部分的含義。特別是18÷3=6,通過問題:沒有餘數,説明什麼?第18盞燈是什麼顏色的?得出:每3盞燈為一組,正好6組,第18盞燈正好是第6組的最後一盞,所以應該與每組的第三盞燈顏色一樣是綠色的。

如果學生不贊成計算方法簡便,可以通過問題:第38盞燈是什麼顏色的?第100盞呢?讓學生體會,計算確實是簡便的方法。

然後,讓學生練習“試一試”的第二題。評講時,讓學生説説算式的含義和判斷的結果。

(這個環節,讓學生逐步認識到計算方法的簡便,實現策略的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用事實説話,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現自主建構。通過幾次練習,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這一方法。)

第四部分:提高練習,加深理解。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3,練習後,讓學生説説這幾小題中圖形排列規律有什麼不同,是怎樣確定每組中第32個圖形的?

接着,讓學生用自己帶的圍棋,同桌一組,有規律地擺一擺,説説第30粒是什麼顏色的。集體交流時,請幾組拿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説説是怎樣判斷的。還可以對照實物,任報一個序號,讓學生口答。

(這個環節,隨着學生對算理的深入理解,技能逐漸熟練。可以讓學生把計算的過程記在心裏,直接根據餘數判斷,逐漸提高要求。本環節的第二題,是開放性問題,學生自己參與提出問題,邊活動邊思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五部分:生活萬像,再現規律。

“大自然中有許多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現象。”多媒體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圓月缺等現象。“我們對規律的認識、發現也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媒體播放霓虹燈、花布、地磚等圖片。再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的有這樣規律的現象。

(讓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規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數學之美,規律之美,秩序之美。)

第六部分:生活問題,挑戰智慧。

從上一環節自然過度到對十二生肖現象的探討。多媒體出示如書上練習十,第一題的十二生肖圖,簡單介紹相關知識,然後讓學生解答這道題,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如:“小明是國小生,他和爸爸都屬牛的,他和爸爸可能各是多少歲呢?”等問題。

(提供給學生更富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也更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七部分: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與學生一起總結:通過學習,有怎樣的收穫?

篇10:《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如圖形和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2.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四、説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請學生到老師家做客為線索,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老師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談話,複習舊知,為引新課作準備。

師:聽説二(2)班的小朋友可聰明瞭,今天張老師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沒有信心?

(1).小遊戲。接着老師的動作往下做,並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2)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幾何圖形?用學過的圖形畫出一組有規律的圖形。

師:果然名不虛傳。老師很願意和大家做朋友。

二、導入新課

剛才大家所進行的兩道找規律的練習題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着規律,而且有許多規律比我們以前學過的更美麗、更復雜,這節課老師要帶着大家繼續探索這些更美麗、更復雜的規律。大家願不願意?有沒有信心?板書課題:找規律

三、探索新知

1.欣賞主題圖,感知規律

(1)師:最近老師家買了新房子,想請大家去做客,願意嗎?首先請大家欣賞一下女兒豆豆設計的牆壁裝修圖,她説她設計的這幅圖既美觀又有規律,可我總覺得亂七八糟的,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一下,四人一組討論一下到底有沒有規律?有什麼樣的規律?

(2)學生:合作交流,探索規律,然後彙報各組發現的規律。(對於學生髮現的各種規律要積極地給予評價、鼓勵,增加學習的信心)

(3)師:老師發現有一部分同學觀察出一些規律,可有些同學卻很迷茫, 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探索這幅畫面,看看到底有什麼樣的規律。先引導學生説説每一行都有哪些圖形?它們是怎樣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麼關係,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麼關係?——(藉助課件演示,使學生髮現相鄰兩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個圖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後,其他圖形統統往前平移一格)

(4)當學生行與行之間的規律發現後,引導其觀察列與列之間的關係。(使學生髮現變化規律同行與行之間的變化規律相同。

2.進一步探索驗證規律。

(1)師:大家到老師家作客,忙乎了半天,下面老師請大家來吃水果,好嗎?(出示課件)。

(2)學生:觀察水果圖,觀察前三行的水果有什麼樣的排列規律?

(3)師:第四行應該按什麼順序擺水果呢?能不能用牆面的規律來找水果圖的規律呢?

(4)學生:同桌交流一下發現的規律,然後動手擺一擺,補充第四行。

(5)師:如果接着擺下一行,應怎樣擺?

(6)學生:觀察後回答問題。

(7)師:揭示“循環”概念。

3.遊戲中進一步驗證規律。

(1)指名四人到台前進行排隊遊戲。

(2)教師指第二位同學排頭,問:第一位同學應挪到什麼位置?

(3)指名第三位同學排頭,其他同學應怎樣挪動?(學生自己變換位置,其他同學訂正)

4.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表現真不錯,從牆面裝修和水果圖中發現了有趣的圖形排列規律,下面老師請大家幫我一個忙,可以嗎?(可以)。老師家有一塊花布中間斷了一截,請同學們用學過的規律幫我補上,比一比看誰補得又快又好!(指名1人到黑板前補充)

學生:觀察後拿出筆在紙上畫一畫。

師:評價學生補充的結果(注重鼓勵)。

5.探討循環方向相反的圖形。

(1)師:同學們已經發現了這麼多有趣的規律,下面大家再跟老師去欣賞卧室的窗簾,看看它的圖案排列有什麼規律?與我們前面發現的規律一樣嗎?

(2)學生:觀察畫面,分組討論,彙報交流。

(3)學生:動手擺一擺,然後補充空缺的第四行。

四、應用規律,進行個性設計。

1.師:老師家的牆面已裝修好,可是地面的裝修卻讓我很頭疼,今天我想在大家中間評選幾名優秀的小設計師,為老師家的地面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咱們比一比看誰設計的最好。

2.欣賞作品。

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評價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規律的,都要給予表揚、鼓勵)。

五、全課小結。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許多有趣的規律,同時也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在我們的數學樂園裏還有許多更有趣的知識等待我們大家去繼續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峯。

篇11:《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間隔問題是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中隱含的規律。學生對實際生活裏的原型比較熟悉,容易發現相應的規律,因而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有利於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二、説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4、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5、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下面我説説我在各環節的構想: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1、2、3、這三個數讓學生猜一猜後面的數,然後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後面的圖形。先學生交流,然後師指出:原來這些數、圖形排列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前後比較就能找到規律。

[在這裏,我從學生熟悉數、形引入,讓學生猜一猜,從簡單的數字遊戲中初步感受數學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問學生:在小白兔的家裏你看到了些什麼?能説給大家聽嗎?

2、交流自己獲得的信息。

3、問:你能發現這些信息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4、分層觀察,體會規律

前面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着再分別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數據,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5、歸納規律

當兩個物體一個隔一個排列時,排在外面的物體比裏面的多1,排在裏面的物體比外面的少1。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繫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四、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這一環節,我開展了一個玩排隊的遊戲活動。

1、先請4個男同學,三個女同學。要求:每兩個男同學中間站一個女同學。

2、再請一個女同學上來排隊,要求與上次相同。

五、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卧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篇12:《找規律》説課稿

人教版《找規律》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XXX國小的XXX。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這一課。

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下面我將從學習目標的確定、評價方案的設計、學習目標的落實這三方面來進行我今天的説課。

第一部分:學習目標的確定

本節課我依據課標、教材、學情三方面進行目標的確定。

基於課標的思考:

《找規律》這節課使學生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基於教材的思考:

本課時的教學,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

基於學情的分析:

我充分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圖形循環的規律。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立瞭如下學習目標。

1。學生會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

2。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學習重點是: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學習難點是: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第二部分:評價方案的設計

針對學習目標一,我採用的是合作式的評價方式。

針對學習目標二,我設計瞭如下的檢測題目。

小兔乖乖熱情好客,出示按一定規律排列好的水果,讓學生接着往下排;給小兔乖乖設計有規律圖案的窗簾。

第三部分: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解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我以五個活動環節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現能夠找到規律,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運用課件出示路邊的景物,與學生一同欣賞美景中,回顧學過的數學規律,從而引入本課主題“找規律”。

第二環節:合作探索,尋找規律

在學生充分觀察和討論後,通過課件用動畫演示圖形排列的循環規律,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圖形的排列規律,加深認知。

第三環節:動手操作,感知規律

首先是小兔乖乖熱情好客,出示按一定規律排列好的水果,要學生接着往下排。然後在此基礎上老師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自己動手用學具擺擺,加強感知。

第四環節:經歷實踐,創造規律

以幫助小兔乖乖設計窗簾圖案為主線,讓同學們應用今天學的知識,做個小小設計師。

第五環節:全課總結,昇華規律

我讓學生留意並找出我們生活中的有規律的圖案。讓他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最後一部分:教師總結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專家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篇13:找規律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主要內容

“在實驗中尋找規律”是華師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上)第十五章“頻率與機會”第一節內容。本節教材安排了拋擲一枚硬幣,拋擲兩枚硬幣以及轉盤這三個實驗,希望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和觀察數據,發現不確定事件的發生並非完全沒有規律可循,體會隨着重複實驗次數的增大,隨機事件發生的頻率將呈現逐漸穩定的趨勢,可以由此來預測機會大小,瞭解用穩定後的頻率值估計事件發生的機會的合理性。

(二)知識與技能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了確定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能夠進行簡單的實驗,具備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基本能力,並且會畫統計圖。通過本節學習,學生進一步體會隨機事件在每次實驗中發生與否具有不確定性,進而體會在相同實驗條件下,隨着實驗次數的增大,隨機事件中所隱含的確定性內涵。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華東師大版”教材對概率內容的處理,是採取先概率的頻率定義再概率的公式定義的安排方式,這和整個數學體系中概率部分的安排是一致的。本章內容是圍繞頻率定義展開的。本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實驗尋找出的規律是後面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知識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充分體現知識螺旋上升的特點。

(四)教學理念

本節內容充分體現了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處處都離不開數學,進一步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新課標精神。學生學到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同時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二、目標分析

(一)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結合新課標“統計與概率”的目標要求,依據教學大綱,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方面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藉助實驗,進一步體會隨機事件在每次實驗中發生與否具有不確定性。

2、獲得“在相同實驗條件下,隨着實驗次數的增大,隨機事件發生的頻率會逐漸趨於穩定”的認識。

3、體會隨機事件中所隱含的確定性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動手實驗和課堂交流,進一步提高收集、描述、分析數據的技能。

2、經歷對不確定事件的確定性內涵的認識過程,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習慣,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3、通過觀察頻率折線統計圖探索規律,培養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

1、經歷動手實驗和課堂交流的過程,提高數學交流的水平,發展合作探索精神。

2、經歷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並在解決過程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3、學生真實記錄實驗數據,養成崇尚科學的良好品質。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本節通過實驗尋找出的規律是下一節“用頻率估計機會的大小”的依據,因此將重點定為:通過大量實驗,體會隨着重複實驗次數的增大,隨機事件發生的頻率將呈現逐漸穩定的趨勢,可以由此來預測機會的大小。

教學難點:

本節內容要求學生從不確定事件中尋找確定性內涵,產生認知衝突,因此將難點定為:認識實驗結果的隨機性和規律性。

三、教學方法

(一)教法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是學生通過實驗尋找出規律,所以選擇“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以活動為核心,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與自主探索為主,在參與活動中學習知識。

因為本課利用電子表格統計數據,所以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

(二)學法分析

因為本節內容需要做大量重複的實驗以探索頻率的變化規律,因此學生應進行自主探索,特別是合作探索,充分利用集體學習的優勢,一方面比較不同小組實驗結果的異同,另一方面彙總各自的實驗數據,觀察大數次實驗結果的趨勢,以加深對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和規律性的認識。

四、教學程序

(一)總體框架

I、創設問題情境 (3分鐘左右)

動手實驗、收集數據(15分鐘左右)

II、學習新課

分析數據、探索規律(10分鐘左右)

III、能力遷移(6分鐘左右)

IV、小結與作業(3分鐘左右)

(二)教學過程

I、創設問題情境

1、前面已經做過拋擲一枚硬幣的實驗,老師手裏有一枚硬幣,拋擲它,你能預

測出將出現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嗎?

學生活動: 有的會猜測出現正面,有的會猜測出現反面,也有的學生會認為不能確定。

2、追問:為什麼不能確定?

學生活動:因為出現正面或出現反面是隨機事件,在實驗前無法預知結果。

3、問:有沒有規律可循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兩個實驗來尋找規律。這就是我們

今天要學習的課題“在實驗中尋找規律”。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提出新的研究問題,出現認知衝突,使

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II、學習新課

1、實驗內容及規則

一是拋擲一枚硬幣的實驗,二是摸球實驗。假設全班有60名學生, 兩人一

組,分成兩部分,前10組完成實驗一,後20組完成實驗二。

設計意圖:拋擲硬幣實驗學生熟悉、操作方便,速度比摸球實驗快,為了統一進

度,所以實驗人數減少一半。

實驗一“拋擲一枚硬幣”規則:

(1)拋擲一枚硬幣,分別統計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頻數。

(2)兩人合作,進行兩組實驗,每組40次,共80次實驗,記錄每一次實驗結

果。

設計意圖:每小組兩人合作進行兩組實驗,目的是為了體現出小數次實驗頻率的

特點,同時也和實驗二統一次數。

實驗二“摸球”規則:

(1)從裝有8個紅球,2個白球的盒子中,摸出一球,分別統計出摸出紅球和白球的頻數。

(2)每次摸出一球后,放回盒中,再進行下一次實驗。

(3)兩人一組,進行40次實驗,記錄每一次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拋擲硬幣和轉盤的實驗學生非常熟悉,所以又安排了摸球實驗,這也是對教材資源的合理開發,有利於提高實驗積極性。同時進行不同的實驗,尋找“頻率趨於穩定”的相同規律,體會隨機事件所隱含的確定性內涵更有説服力。通過集體合作,將課堂上只能獨立完成的少數次實驗,合成較大數次實驗,有效利用時間。

2、實驗準備

問題1:如何保證實驗公平?

學生活動:提出第一個實驗要把硬幣拋起來,讓它旋轉;第二個實驗要在每一次實驗前搖勻、不能看。

設計意圖:強調“在相同實驗條件下”這一重要條件。

問題2:你能預測本組實驗中出現正面或者摸出紅球的具體次數嗎?

學生活動:有的學生胡亂猜測,有的學生認為無法猜測。

設計意圖:強調“出現正面”“摸出紅球”是隨機事件。

問題3:如何迅速記錄實驗結果?

學生活動:提出各種辦法,回憶出數據收集時所學的用“正”字記錄的簡便方法。

設計意圖:使用簡便記錄方法,提高實驗速度,節約時間

篇14: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如圖形和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2.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四、説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請學生到老師家做客為線索,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老師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談話,複習舊知,為引新課作準備。

師:今天陽老師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沒有信心?

(1).拍手小遊戲。聽老師拍堂,並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大家一起拍掌。

(2)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幾何圖形?用學過的圖形擺出一組有規律的圖形,讓學生接着往下襬。

二、導入新課

剛才大家所進行的兩道找規律的練習題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着規律,而且有許多規律比我們以前學過的更美麗、更復雜,這節課老師要帶着大家繼續探索這些更美麗、更復雜的規律。大家願不願意?有沒有信心?板書課題:找規律

三、探索新知

1.欣賞主題圖,感知規律

(1)師:最近小東家買了新房子,想請大家去做客,願意嗎?首先請大家欣賞一下小東家廚房的牆壁和裝修圖,他説他設計的這幅圖既美觀又有規律,可我總覺得亂七八糟的,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一下,四人一組討論一下到底有沒有規律?有什麼樣的規律?

(2)學生:合作交流,探索規律,然後彙報各組發現的規律。(對於學生髮現的各種規律要積極地給予評價、鼓勵,增加學習的信心)

(3)師:老師發現有一部分同學觀察出一些規律,可有些同學卻很迷茫, 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探索這幅畫面,看看到底有什麼樣的規律。先引導學生説説每一行都有哪些圖形?它們是怎樣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麼關係,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麼關係?——(藉助課件演示,使學生髮現相鄰兩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個圖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後,其他圖形統統往前平移一格)

(4)當學生行與行之間的規律發現後,引導其觀察列與列之間的關係。(使學生髮現變化規律同行與行之間的變化規律相同。

2.進一步探索驗證規律。

(1)師:剛才大家認真觀察了牆壁圖形的規律,下面老師把地磚的圖形貼在黑板上,你能發現規律嗎?

(2)學生:觀察地磚圖,觀察前三行的顏色有什麼樣的排列規律?

(3)師:第四行應該按什麼順序排呢?能不能用牆面的規律來找地磚圖的規律呢?

(4)學生:同桌交流一下發現的規律,然後動手擺一擺,補充第四行。

(5)師:如果接着擺下一行,應怎樣擺?

(6)學生:觀察後回答問題。

(7)師:揭示“循環”概念。

3.排列的變化中進一步驗證規律。

(1)把地磚豎着排列改成橫的排列。

(2)你發現什麼樣的規律嗎?接下去怎麼排列?

(3)指名同學上黑板擺出第四排。

(4)把地磚橫的排列改成圓周形排列。學生説説發現什麼規律?接下去怎樣排?

4.鞏固練習一:課件出示自我挑戰題。

師:同學們表現真不錯,從牆面裝修和地磚圖中發現了有趣的圖形排列規律。下面老師想考考同學們。

5.鞏固練習二:完成課本上相應的練習。

四、應用規律,進行個性設計。

1、拿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小正方形擺出有規律的圖案。

2.欣賞作品。

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評價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規律的,都要給予表揚、鼓勵)。並貼在黑板上展示。

五、全課小結。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許多有趣的規律,同時也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在我們的數學樂園裏還有許多更有趣的知識等待我們大家去繼續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峯。

篇15: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資料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資料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構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資料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往後塗,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能夠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説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樣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樣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繫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説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帶給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個性要注意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透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務必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向學生帶給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繫生活,發現規律

4.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説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2、討論交流法;3、練習法;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這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這天會變什麼學生説(……)説完後,教師先從口袋裏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麼(生猜……)之後教師從口袋裏變出一朵紫花,之後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麼花學生説,老師出示,並説説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麼,之後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説一説這些花是怎樣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麼這天這節課我們就一齊來找一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這部分設計是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律的東西,學生猜不準,之後讓學生猜有順序的花朵(即有規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比較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帶給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麼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佈置教室,我們一齊去看看他們佈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説一説天花板上有什麼是怎樣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麼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能夠從什麼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花是按綠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XXX對嗎

(教師邊説邊板書:XXX)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後面一個應是什麼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後面一個就應是什麼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説説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説“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複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複排列……”

5、闖關遊戲

(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明白完成下面的闖關遊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説説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

小組討論後彙報。

(2)第二關:塗一塗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並説一説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就應怎樣來塗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

把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麼顏色的

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説一説,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説: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説説你這天學到了什麼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説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必須的規律擺一擺,能夠擺成條形的,也能夠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説:我設計的是xxx的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複排列。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篇16:找規律説課稿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資料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資料。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資料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資料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找規律”作為新單元的第一課,十分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阻礙。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透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明白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透過塗色,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激發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數學的美。

重點:透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明白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潛力和創新意識

教科書第88~89頁。

教具、學具準備

二、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方法上,採用遊戲、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遊戲、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在教學設計上,注意重點資料的處理,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潛力、邏輯推理潛力、動手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學生很高興地跟着唱)

師:聽了這首歌,同學們想到了什麼?

生1:想到過年的時候很好玩。

生2:想到過年的時候有禮物。

生3:想到過年的時候很幸福。

2.課件出示主題圖──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裏跳舞。

師: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生1:有彩旗、燈籠和花朵。

生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師:這些彩旗、花朵和燈籠是不是亂擺亂放的?

生:不是,是有順序的。

師:他們的擺放都有規律的,都按照必須的順序擺放。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1.課件出示彩旗圖。

師:我們先來找找彩旗排列的規律。

(彩旗按紅、黃交替出現,最後一面沒有顏色)

師:猜一猜,這面旗會是什麼顏色?

生1:是黃色的。

生2:下一面是黃旗。

師:都猜是黃旗,看看對不對(點擊鼠標,最後一面旗變為黃色,學生歡呼)。猜得真準!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因為小旗是按照紅色、黃色這樣的順序一向擺下去的,所以紅旗的後面是黃旗。

2.課件出示彩花排列圖

師:教室裏還有彩花,它的規律和彩旗的規律一樣嗎?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裏討論討論。

師: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麼顏色的。

生:下一朵是綠色的。

師:再下一朵呢?

生:再下一朵是紫色的。

3.課件出示燈籠圖和小朋友的隊列圖。

師:彩旗的規律我們已經找到了,那麼燈籠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又有什麼規律呢?下一個燈籠會是什麼顏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把你發現的祕密小聲地告訴同桌。

(學生思考、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向全班宣佈?

生1:我透過觀察明白下一個燈籠是紫色的。

生2:我透過觀察明白男孩的後面是女孩。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擊鼠標)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1:燈籠是按紫、金黃這樣的順序一向擺下去的,所以下一個燈籠是紫色。

生2: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這樣的順序一向排下去的,所以下一個小朋友是女孩。

4.小結:彩旗、燈籠、彩花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有規律的,都按照必須的規律排列出現.

出示五角星,禮花圖,讓學生再次體驗規律

(三)、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出示例2圖,請學生説一説下一個圖形是什麼?

a.出示塗色卡1(課本89頁“塗一塗”)

師:老師那裏有張卡片,想請大家幫個忙,能按照規律塗顏色嗎?(學生動手塗色)

師:誰願意上來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學生上台展示、評議)

b.師:還想不想做塗色比賽?請拿出另一張塗色卡(課本89頁“做一做”)繼續塗色。

師:同桌同學互相評一評,塗對了嗎?

(學生評議、訂正錯誤)

3.畫一畫、猜一猜。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規律,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創造新的規律?出示圓形,五角星,三角形.

請學生拿出課堂練習本自己畫出有規律的圖形

b.猜一猜。

師:小朋友真會創造,別的小朋友創造的規律是怎樣的呢?大家願不願意猜一猜?

生:(興奮)願意!

(請學生展示作品,自己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能猜猜我按什麼規律畫的嗎?”,自己請同學回答,答對的老師給予獎勵)

師:(指着一位學生的作品問)老師想用你的作品給大家提個問題,能夠嗎?(生:能夠)按照他畫的規律,下一個圖形會是什麼呢?

此刻來看一下老師是怎樣畫的,好嗎

你能找出來老師畫的規律嗎

(四)、聯繫生活、運用規律

1.聯繫生活找規律。

師:只用兩三種圖形我們就能創造出這麼多規律,真是小小發明家,表揚自己。(連續表揚三次)

師:哎,你們發現了嗎?剛才我們的掌聲有沒有規律?

生:有,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規律拍手的。

師: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規律,還有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呢?誰來説説。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紋是有規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磚是有規律的。

生3:馬路上的斑馬線也是有規律的。

2.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師:在生活中,按規律排列的東西還真不少!同學們回家去找一找,看看還有什麼事物是有規律得排列的,回來告訴老師好嗎

篇17:找規律説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節課的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等活動,來進一步學習和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我預設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網絡環境下自主探索和小組協作學習,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排列的規律,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在理解循環排列規律的同時,發現難找的規律。

二、設計理念:

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採用“情境——探究”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計算機網絡為依託,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發現規律。

三、網站介紹:

網站包括:聯歡會、排排隊、擺水果、自我挑戰、小小設計師、後台管理系統等欄目。

課件中的教師後台管理系統,能適時的控制探究內容,選定的欄目學生可以進入,而沒有選定的欄目,學生無法進入,以減少學生學習的盲目性。系統還記錄記錄了學生的探究過程,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便於進行個別輔導。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本課教學過程及網站的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規律

新課伊始,我先請學生欣賞動物王國聯歡會佈置的舞台。通過觀察會學生會發現,地面、背景牆等是有規律的。多媒體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對規律美的感受,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

(二)引導探索,尋找規律

1.探索牆面圖案規律。2.尋找地面圖案的規律。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牆面的排列規律,學生經歷“分組討論——分組彙報——再次交流”過程後,教師再通過動畫直觀演示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動手操作,加強感知

這一環節,首先讓學生在電腦上獨立為小動物排排隊,然後進行彙報。通過課件優良的交互性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評價,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接着,幫助小動物擺水果。探究內容由易到難,學習過程由扶到放,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通過讓學生親自在電腦中試一試,使學生在人機交互中,積極思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四)自主探究,運用規律

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找規律的基本方法後,我讓學生進入挑戰自我欄目,按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挑戰內容。網絡平台為學生創設了個性發展和因材施學的學習環境,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探索欲,豐富了知識空間。

(五)動手實踐,創造規律

學生已經掌握了找規律的方法之後,可以進入“小小設計師”欄目為小動物設計有規律的桌布。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創造生活中的美。網絡平台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六)全課總結、擴展延伸

最後多媒體展示一組有規律的圖片,教師小結: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們的生活,你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麗!教師激勵性的語言和豐富多彩的畫面,使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感受數學美的情感得到昇華。

五、創新點:

1、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沒有直接教給學生找規律的方法,而是充分地發揮網絡優勢,讓學生通過網站,自主探究,尋找規律。

2、在“排排隊”、“擺水果”等探究活動中,通過計算機的及時反饋,使學生獲得鼓勵,增強學習的信心。

3、“後台管理”中的學習效果反饋表能夠使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便於進行個別輔導。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充分地發揮網絡環境的優勢,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提升。從學生的表情和學習效果評價表中可以看到,學生體驗到了收穫的快樂。由於計算機教室的特殊性,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

篇18: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為兩段學習。①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②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複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國小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找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海南有許多旅遊景點(出示風景圖片),小青和爸爸媽媽想到三亞玩。這次旅遊,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你喜歡什麼顏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學生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這樣從學生喜歡的旅遊活動談話導入,讓學生觀察自己觀察和思考,產生問題懸念,達到“不憤不發”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

要求: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彙報,同學演示。

指名同學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較方法。

提問:大家觀察後,你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麼?

學生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複,不遺漏)

3.理解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選上衣,配裙子。(2)

選裙子,配上衣。

4.小結。

談話: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將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不同的探索過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創新思想,感受符號

問題:小青的爸爸為了這次旅遊,準備了3件襯衫和4條領帶,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討論。同桌討論。

2.嘗試。

談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這些搭配的方法。

展示學生作業,簡要評析。

小結:同學們想到方法真多,有畫實物的,有畫簡單圖形的,還有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

3.比較。

這麼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為什麼?

小結:看來,用簡單的圖形、字母或數字等符號表示實物的方法更簡潔些。

4.歸納。

提問:如果領帶的條數不變,襯衫減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6。

再問:如果襯衫的件數不變,領帶增加一條,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3=12。

引導: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麼發現?襯衫的件數和領帶的條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是什麼關係?

學生在小組裏交流。

小結:領帶條數與襯衫件數的乘積就是搭配的方法數,這就是搭配的規律(板書課題:搭配的規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將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經歷創新和符號化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為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數學模型。

(四)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1.路線問題。

提問:這麼多的走法?選哪一種比較合適?

學生交流。

小結:當搭配的結果很多時,要注意選擇最合適的搭配方案。

2.獎品問題。

學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遊戲問題。

同學們在做“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時,怎樣運用搭配規律呢?在這個遊戲中,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嗎?怎樣才能把各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來呢?

同桌商量,試着玩一玩。

小結:原來遊戲中也有數學問題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設計意圖]讓學生解決生活現象問題,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同時好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作用。

(五)全課小結,引導延伸

篇19:找規律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意圖:

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上的延續學習。一年級下學期以簡單的週期排列為主,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則以圖形中的循環排列規律為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二、教學策略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教學方法:

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徵。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遊戲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説學法: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裏找到自信。

三、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我以動畫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鴨,米妮公主,高飛的慶祝圖導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探究的學習內容——找規律。

2、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牆面和地面圖案的內容和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產生一種 “這麼漂亮的圖案肯定想研究研究的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概括規律,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教學理念。

3、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這一環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地面圖案鋪滿的教學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再次感知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併為下面例1的畫一畫提供心理上的導入,讓學生產生:循環排列的規律居然會設計出這麼漂亮的圖案,我也想動手畫一畫。二是遊戲環節的設計,此環節是為了讓循環排列的規律走進學生的身邊,融入學生的心理,以便於在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進行更好的靈活運用。

4、實踐操作、鞏固新知

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這個提議對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説肯定是個很大的誘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再次循環排列的規律,對這個知識印象深刻,進行鞏固。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

篇20:找規律説課稿

説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 49頁的內容。本課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習時,已經結合有關學習內容,探索過一些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簡單規律的經驗。而本課主要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例題呈現的是兔子樂園中的情景,讓學生分別觀察、分析兩種事物之間排列的規律及個數的關係,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並通過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試一試部分又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自我探索的時間,把操作學習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去尋找其中的規律。想一想部分,重在將今天學習的找規律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與生活中的例子相結合,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認識更加的清晰和形象。更能較好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並初步體會和認識一一間隔排列中的兩種物體數量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3.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一一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並理解“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相同,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中間物體比兩端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説教法: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設計上,留意重點內容的處理,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我主要是結合遊戲教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教法,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輕鬆又能充分感受到規律在遊戲中的體現。

説學法:

本課中我指導學生採用了觀察、分析、操作、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可以運用這些學法學習其他類似的數學內容,使學生有法在手,樂於自學。

説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1、遊戲激趣,初感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4、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一、遊戲激趣,初感規律

在課始,我沒有創設複雜的情境,而是通過我畫你猜的遊戲,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該畫什麼?學生在老師畫出的圖形的排列中感受到排列是有規律的,使學生初步體會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為研究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也為後面探究規律留出了時間。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出事小兔樂園情境圖,讓學生分別觀察情境圖中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的排列有什麼特點?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規律: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排在兩端的物體的個數比另一種物體的個數多1。接着又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和圓片,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一間隔排列” 中的規律,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去“找規律”,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最後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用一個對着一個的方法尋找規律,抓住了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數量之間關係的本質,還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操作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通過追問:一一間着擺,還可怎樣擺也只要4根小棒和4個圓片。這是對規律的拓展,讓學生抓住現象中的本質及聯繫,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排律現象中存在的規律。整個探索活動培養了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比較的能力。

三、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首先讓學生自己説説生活中有哪些這樣的排列現象。接着就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題目。目的是鞏固所學規律,能聯繫實際應用規律,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玩排隊的遊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欣賞數學,激發學好數學的慾望。

四、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裏面的那種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篇21:《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往後塗,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4、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説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麼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繫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説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繫生活,發現規律。

4、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説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

2、討論交流法;

3、練習法;

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麼?學生説完後,教師先從口袋裏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麼?(生猜……)接着教師從口袋裏變出一朵紫花,接着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麼花?學生説,老師出示,並説説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麼,接着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説一説這些花是怎麼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規律。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麼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佈置教室,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佈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説一説天花板上有什麼?是怎麼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麼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花是按綠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哪方面觀察的?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XXX對嗎?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後面一個應是什麼?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後面一個應該是什麼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説説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説“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複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複排列……”

5、闖關遊戲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闖關遊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説説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

小組討論後彙報。

(2)第二關:塗一塗。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並説一説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應該怎樣來塗?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把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麼顏色的?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説一説,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説: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説説你今天學到了什麼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説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一定的規律擺一擺,可以擺成條形的,也可以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説:我設計的是xxx的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複排列。

篇22:找規律説課稿

今天我教學的內容是——《找規律》第1課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

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兩冊教材中分別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係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本課研究的是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並要求學生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週期現象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週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於培養學生髮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通過眼前預料以後,通過有限想象無限。學生首先要通過觀察發現現象中的規律,初步認識週期現象,然後對現象的後續發展作出判斷。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學習過有餘數的除法,並且已經初步接觸根據餘數判斷的知識。

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我教學的第1課時的內容是:第59頁的例1和相應的練習。

對於本課的教學,教材採用了兩個一組的週期作為例題呈現。對於這一規律,要預測其後續發展,學生可能會有三種方法:列舉法、觀察奇偶法和除法計算的方法。但這三種方法在這一例題中無法擇優,並且其中觀察奇偶的方法並不通用。所以我在課前設計上直接採用了三個一組的週期現象,並且屏棄了一些外在的因素,直接用圖形來表示,把本課的研究直指除法計算。

在用除法計算來判斷的時候,用問題“第幾組中的第幾個”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把判斷“第幾組”和“第幾個”的方法提煉出來,使學生能根據餘數作出正確的判斷。

綜觀全課,我給學生營造了寬鬆的學習氛圍,按照“創設情境,感知規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運用,優化策略——提高練習,加深理解——生活問題,擴展延伸”這5個環節進行設計的。這樣的設計不僅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聯,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篇23: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課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1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礎。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目標如下:

1、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和旋轉排列規律。

2、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過教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材編排的特點和重難點

教材的主題圖設計了小東家廚房裝修的畫面,牆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都是有規律排列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在學生探索完它們的排列規律後,安排了學生獨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境。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節課最大的變化是圖形的排列較複雜,主題圖形的排列呈現循環變化,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徵。我用活動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學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活動方式:看一看,找一找,説一説,擺一擺,引導學生攻破難關。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在春節期間我們都要拜訪一些親朋好友。老師也不例外。有一天老師去朋友小東家,發現他家的牆面和地面很漂亮。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幻燈出示牆面)。

(二)、仔細觀察,發現規律

1、認真觀察小東的這幅圖案,每一組都有哪些圖形?猜一猜,第4組應該怎樣排列?

2、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3、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的規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4、小東的這幅圖案我們還可以從下往上來看,豎着觀察也有這樣的規律。

5、我們一起來看看地面圖案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規律?是什麼樣的規律?(出示地面圖片)

6、學生觀察圖片找出規律。

7、幻燈演示規律。

(設計意圖:在尋找規律環節中,先請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律,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由此促成了多種發現的產生在學生充分討論和發現後,通過電腦演示,呈現牆面圖案的規律,並且用動畫演示圖形排列的循環規律,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圖形的排列規律,印象深刻。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獲取新的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找到規律後,聯繫生活找規律這一內容,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發散了思維,拓寬了學生知識面,使課堂內容得到了延伸,增強了學生再學習、再創造的信心。)

(三)、動手操作、發展規律

1.師:為了歡迎大家,好客的小東還為我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出示三組水果)

可是他只擺了三組,第四組的水果他想請大家自己擺。小東還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先要説出前三排水果之間有什麼規律,才能擺放第四排水果。先找出水果之間的規律,再按規律擺一擺。 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擺一擺。

2、小東還買了一些動物玩具來佈置房間,剛擺好了三排,還有一派沒有擺,想請同學們來幫幫忙。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排列的?有什麼規律?

師:按照這個規律,請你們猜一猜,第四排它們又該怎樣排列。再擺一行會是什麼樣的? 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擺一擺。

(設計意圖:此環節精心設計數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大家幫助小東,小東為了感謝大家,以請大家吃水果形式,鞏固前面所學規律。以猜一猜、擺一擺、排一排等環節,取代練習中單調的順時針排列的圖形,更加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學生們不斷地觀察、思考、探索,既增強了推理分析能力,又將本節課的氣氛推向高潮。)

(四)、加強練習、鞏固規律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這麼快就幫小東擺好了,老師這兒還有一道題想請你們幫個忙。(出示“畫一畫”)

師:能按照規律畫出第四組圖形嗎?(學生動手畫)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畫的?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在書上完成並請學生上台展示)

2、獨立完成115頁做一做練習,並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及時練習鞏固前面學習的知識。)

(五)、規律延伸

1、師:我們在來看一組圖片,看看它的規律是什麼樣的?按規律把表格填好。

2、學生觀察、交流、彙報。教師幻燈演示。

3、完成117頁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運用前面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來尋找新的規律,並運用規律完成練習。)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們的生活,你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麗!

(設計意圖:生活中有數學,學好數學為了更好的生活。)

(七)、拓展作業

今天老師想給大家留一個課外作業,希望大家能根據今天我們所學的數學規律,在手帕上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比一比,誰擺的既有規律,又有創意。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寓數學學習活動於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中。

在課堂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生動活潑、富有個性地學習,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在個人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協商,學生彼此之間進行交流,表述觀點,對同伴的學習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在交流中使學會上互相補充,互相完善。

3、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學習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節課,設計了一些擺擺、排排等活動,調動學生各種器官參與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整節課活動豐富,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也給學生提供了嘗試成功和欣賞數學美的機會,關注學生能力發展和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4、關注學生的情感與體驗。

課中我充分地相信了學生。鼓勵並放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教學中對學生出現和各種合理化推測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充分相信自己,樹立信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品嚐成功的喜悦,讓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意義,愉快而有價值。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

篇24: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找規律》,它是在學生已經結合有關學習內容,探索過一些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簡單規律的基礎上教學的。學好這一節內容可以為下面繼續學習找規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説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係和其中的簡單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四、教法和學法

因為這一節內容是國小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因此我主要採取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交流、討論,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徑和學習成果。

五、教學流程

一、遊戲導入,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把雙手背到後面去,不看手指,説一説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每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空擋,一共有幾個空擋?你還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得出:一隻手上有5根手指,空檔是4個,手指數比空檔數多1,空檔數比手指數少1。

然後指出: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我們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

[在這裏,我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呈現例題情境圖,看看圖上有什麼?你能從圖中找出像我們剛才遊戲中手指和空檔這樣排列的事物嗎?看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最多?

學生交流,再問每一組兩種物體是怎樣排列的,各有多少個,每組兩種物體的個數有什麼關係?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裏説一説。

指名彙報並總結。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動手操作,並討論為什麼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比只排在中間的那種物體多1個呢?

3、教學想一想

首先請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現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

然後再請學生欣賞一組圖片:橋的欄杆;長廊;路邊的香樟樹和冬青;花欄;地磚;路燈;課桌;梳子;直尺;空調的葉片;學生的隊伍等,進一步感受生活中藴含的規律,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的普遍性。

[周玉仁教授倡導: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能突出學生的主動探索活動,在豐富的現實問題的場景中,讓學生探索規律,而不是直接將規律灌輸給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繫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接着再回到主場景中,如果12只小白兔想圍成圈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那應該有幾個小蘑菇呢?這裏,學生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應引導他們爭論。最後可用多媒體演示。

[以上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化靜為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

四、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幹什麼?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卧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篇25:找規律説課稿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説説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

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

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説説、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篇26:找規律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教師應高度重視本節課的教學,精心設計,為學生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環境分析

我校基礎信息教育設施比較完善擁有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教室,保障了信息技術教學。我班的學生大部分都接觸過電腦,並用多媒體上過課,所以接受起新知識來比較容易掌握。我曾經學過PowerPoint,並用它做的本節課課件,所以我選擇多媒體教室環境輔助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

數學思考: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解決問題:學生能從多角度來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情感與態度: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發現和欣賞數學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揭示題目

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課堂練習鞏固發展

聯繫生活運用規律

拓展思維深化昇華

課堂總結

(二)教學環節説明

1、創設情景,揭示題目

引入新課時,我以學生舉行聯歡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出示聯歡圖,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一個怎樣的場面?你發現了什麼?它們的排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説出這些圖形不是亂擺亂放的,是有順序的,從而發現規律。

(2)揭示課題——找規律(板書)

[設計意圖:這裏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如果只口頭敍述,學生會感覺很平淡,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更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首先教學例1

(1)第一次探究

情景觀察,讓學生觀察課本88面的情景圖。説説小朋友們的教室裏漂亮嗎?都有些什麼漂亮的裝飾?你覺得哪裏裝飾的最漂亮?説説都是怎麼擺的呢?這樣擺漂亮嗎?為什麼呢?在學生觀察和説的同時,出示小旗,讓學生猜猜,最後面的應該是什麼顏色的旗幟。同樣的方法出示小花和燈籠。

(2)第二次探究

再看看小朋友們在玩什麼?他們圍在一起真快樂,你知道小朋友們的圓圈是怎麼圍成的嗎?同時出示小朋友的排列,讓學生説説最後的一個同學是女生還是男生?從而發現規律。

圍成一圈時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試着按這樣的規律排隊,排成一排,不是圍成一圈。

[設計意圖:通過形象生動、聲像同步的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突破難點。並運用鼓勵性語言,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

3、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教學例2:擺一擺

引導學生説出規律,再動手擺一擺。同時發現圖形既可以從形狀上找排列規律,還可以從顏色上找排列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擺一擺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規律的體驗和感受,為下一步創造規律做更的鋪墊。]

教學例3:塗一塗。

小朋友妞妞遇到難題了,我們來幫幫她。

課件出示塗色卡(課本89頁“塗一塗”)

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孩子都喜歡幫助別人,我在這裏運用多媒體設計了幫一幫的活動,給學生加深印象,引起他們的興趣,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學生動手塗色,學生的思維更好的發散,創設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學生大膽創新的意識,體現新課程“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4、課堂練習,鞏固發展

學生通過“比一比”這一環節,對規律有了進一步的感知,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畫面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5、聯繫生活,運用規律

請你試着説一説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規律?(學生回答)

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體)抽出一兩幅圖請學生説一説有什麼規律。

學生通過欣賞規律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處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

[設計意圖:找生活中的規律這一開放式的設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生活中的景色事物演示出來,使學生加深了自己對規律這種概念的感受,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規律,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有用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另外,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規律的表現美、創造美。 ]

6、拓展思維,深化昇華

通過“小小設計師”這一環節,把知識延伸,體現數學的多樣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慾望,促使學生主動的學好數學。

五、學習效果反饋

本節課分為三個層次:發現事物的規律——探索規律——創造規律

首先是發現事物的規律這一環節

在開課的.時候,我直接運用了主題圖來揭示課題,讓學生們知道有一定順序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由此開展新課。

其次探索規律,有三個例題,這三個例題是三個層次

層次一:例題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規律,然後分別找出規律,在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能説出規律。

層次二:例二第二題是平面圖形的規律,這一題不僅顏色變化形狀變化,還有一點也應該注意的就是位置,不能把三角形倒過來放。學生通過例二的擺一擺能探索規律,並能掌握找規律的方法。

層次三:例三就是屬於實際運用,學生能根據在例二中探索的找規律的方法解決問題,找出規律。

最後創造規律

給學生足夠的素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造規律,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因為這樣,可以讓學困生能鞏固和掌握髮現規律的方法並能運用。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規律。

篇27:找規律説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找規律》。

一、説教材(教學內容)

首先來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內容着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的規律,安排了一道例題。教科書第48頁的例題着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發現相應的規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根據間隔排列的手帕與夾子圖、蘑菇與兔子圖、籬笆與木樁圖分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係,感知這些事物之間的共同特點。接着讓學生思考、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因此,學好本課是比較重要的,是為以後學習其他的“規律”打基礎。

二、説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找這樣的數學規律:

1、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排,兩端的物體相同,這種物體的個數比另一種物體多一。

2、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圈,這兩種物體的個數相等。拓展: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排,兩端的物體不同,這兩種物體的個數相等。

教學難點:學生能在課上、課後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四、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五、説教學程序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並分為如下的四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首先讓學生們做遊戲,3個男生、3個女生上講台前,問:誰能把這6個同學有規律地排一排。用自己的話説説怎樣排列?説説具體的規律是什麼?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課題:找規律)。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例題,讓學生觀察圖中畫了那些物體?思考哪兩個物體間是有聯繫的?它們之間有什麼規律嗎?圍繞這三個問題同桌討論。這樣設計的意圖不僅可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也能鍛鍊學生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別具體看夾子和手帕圖,蘑菇和兔子圖,籬笆和木樁圖,讓學生説説它們是如何排列的,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概括。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然後在“試一試”中,讓學生在桌面上擺小棒和小圓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體會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的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們舉間隔排列物體的例子,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

為了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根據教材中的練習,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也就是課堂作業設計)

1、小明放學回家經過一段馬路,他發現馬路的一邊有25根電線杆,且還發現每兩根電線杆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你能幫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廣告牌嗎?

2、河壩的一邊了7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3、沿圓形池塘的一週栽了2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4、在熟練中的一題:環繞着公園的池塘邊栽着柳樹和海棠。每相鄰兩棵柳樹之間有2棵海棠,一共有240棵海棠。柳樹一共有多少棵?

(設計理念:前兩題是基礎鞏固題,最後兩題是拓展延伸題。這樣的設計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對所學知識起到檢查、鞏固的作用,同時也發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幹什麼?最後,總結:今天,我們發現了一條很有用的規律,還運用這條規律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六、説板書設計:

(最後來談談我對教學本節內容的板書預設)

找規律

一一間隔排列(不封閉路線)(封閉路線)

夾子手帕

蘑菇兔子

籬笆木樁

兩端中間

多1少1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將本節課所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瞭然,記憶深刻。

以上是我對《找規律》這節課的説課過程,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篇28:找規律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方面認為,“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及1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也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知識。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在新教材中也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而本節課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如果這節課把握不到位,那麼將會對學生後面的學習造成障礙。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注重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本節課確定的教學目標也可以説是三維目標,主要圍繞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

1、知識與技能: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並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體;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往後塗,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中體會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能不斷地發現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

而教學難點則是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有規律的排列。

教學準備:

為了使教學達到效果,還將在課前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並準備了水彩筆、各種顏色的圖形以及裝有“入場券”的信封袋。

二、學情分析:

在學情分析方面,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學情問題。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另外,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及10以內數加減法,這就為課堂上認識數字規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繫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層層遞進。

三、教法學法:

在教法學法中,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生動活潑、快樂的學習氛圍。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境遊戲導入法,並構建了以下的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遊戲,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索,動手實踐,聯繫生活,進一步認識規律。主要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認知“規律”;

第二環節發展“規律”;

第三環節創造“規律”。

(三)課堂小結通過以上這三個環節,從看一看、説一説,塗一塗、擺一擺、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動中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會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説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地體現出了積極的情感投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從而也落實到了“三維”目標。下面我將具體介紹本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意圖。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遊戲,激發學生興趣上課一開始,先做了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動作接龍”,看看哪位同學能按老師的動作接着做下去。我分別做了兩組動作,我的第一組動作是嗒嗒拍拍肩、嗒嗒拍拍肩;

哪位同學能接着做?學生做後問他做得對嗎?並説説你為什麼這麼做?接着又做了一組動作,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拍手)。又問誰來接着做?並讓大家一起做一次。目的是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感知事物是有規律的,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起學生對學習規律知識的興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像這兩個遊戲一樣,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也可以説是按一定規律排列的,(板書:“規律”)這節課,我們就要用數學的眼光來尋找生活中的規律,就讓我們一起來找規律(補充板書課題:找),通過做的兩組遊戲,體現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以此來揭示課題《找規律》。

(一)認知規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排列的,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素材。因此,創設了同學們親身體驗過的活動,就是在每年元旦孩子們都會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慶祝新年的到來這一情景(點擊出示主題圖)通過觀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根據圖上情境,孩子們會説出小朋友在唱歌、跳舞,圖中還有小花、彩旗和燈籠。説後先誇獎學生們觀察得仔細!並緊接着提出你從這些彩旗、花朵、燈籠中又發現了什麼?(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出示相關的圖片)這個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創設熟悉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②課件出示彩旗圖師:説一説,後面的彩旗應該是什麼顏色的?是黃色嗎?看看對不對?(點擊,出現黃旗)真是聰明的孩子!為什麼呢?生:因為小旗是按照黃色、紅色、黃色、紅色這樣的順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接下去應該是黃旗。

師:你們真會觀察,如果讓你給彩旗分分組,能把彩旗排列的規律看得更清楚,你準備怎樣來分?誰來説説?

生:紅色、黃色一組。(課件配合)

③課件出示花朵、燈籠圖師:彩旗的排列規律我們已經找到了,那麼你還發現了什麼?請把你發現的祕密很清楚的與同桌交流。(生討論、交流)教師隨學生回答隨機出示課件並提問引導。

師:下一朵花、下一個燈籠會是什麼顏色呢?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1:彩花是按照紅色、綠色、紅色、綠色這樣的順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綠色。

生2:燈籠是按照紅色、紫色、紅色、紫色這樣的順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所以下一個燈籠是紫色。

你來給花朵和燈籠分分組,讓大家把排列的規律看得更清楚。

④課件出示小朋友的隊列圖師:同學們真能幹,除了這些還有哪些地方也是按一定規律排列的?

生:圖上圍成圈圈的小朋友們。

師:對了,老師請這羣小朋友們排成一行,猜一猜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答案)

(二)發展規律動手實踐、應用規律師小結:聯歡會真熱鬧呀,看來規律能給我們的聯歡會增添不少色彩,你們想參加嗎?

生:想。

師:好,老師就帶你們去參加他們的節日聯歡會吧!你們看(出示入場券)這裏有一張塗有顏色的入場券,可是還有好幾處圖形沒有塗。只要你能按入場券上的要求塗色,就能參加聯歡會了。

師:請大家取出信封袋裏的入場券,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趕快塗一塗。

(學生塗色,師巡視)師:誰來説説你是怎麼塗的?(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

生:第1排正方形是按照黃、綠、黃、綠的規律排列的,所以我第1個問號塗上黃色,第2個問號塗上綠色。

第2排的三角形是按照藍、黃、紅、藍、黃、紅這樣的規律排列的。

師:他説得對嗎?和他塗得一樣的同學請舉手。請把掌聲送給自己。

師:誰接着來説説下面的三組?師:恭喜一(2)班同學們已順利拿到入場券,歡迎來到聯歡會場,節目正式開始。

(三)創造規律1、火眼金睛師:第1個節目是“火眼金睛”。遊戲的方法是:看誰能在短時間裏看清楚畫面所出現的小動物,並且記住他們的排列順序,再來説一説下一隻動物朋友是誰?準備好了嗎?(播放課件)

師:誰來説説下一隻是什麼小動物?師:下一隻呢?師:再下一隻呢?

2、點星星師:第二個節目,點星星。

師:誰來説一説,這顆星星是什麼顏色?(學生説,教師點)同上。

3、欣賞美師:節目好看嗎?同學們表現得真棒!可見呀,規律在我們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有規律的事物常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們一起去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給我們帶來的美吧!(課件出示圖片)(1)美麗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有規律的;

(2)動聽的音樂旋律和節奏可以是有規律的;

(3)我們的動作可以是有規律的,大家看看,他的動作有什麼規律。

(4)自然界的動植物,它們的顏色或形態也是有規律地,就像斑馬,還有綠葉。

(5)規律使我們生活中建築物的裝飾變得很漂亮。

(6)連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都因為規律而顯得格外美麗。

欣賞完這麼多有規律的事物,你還能找到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嗎?

4、讓我們自己動手來創造規律吧。請大家拿出信封袋中的小圖片,自己排列一組有規律的圖形。

請同學在投影上展示並説一説自己排列的規律。

5、律動師:不僅圖形、圖案的排列有規律,連聲音、動作也是有規律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放鬆放鬆,跟着老師邊唱歌邊做有規律的運動吧!(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

師:在我們的音樂與動作裏,大家發現規律了嗎?(拍手、跺腳、拍肩、拍手、跺腳、拍肩)

6、表演規律遊戲師小結:你們也能象這樣創設其他的動作或聲音的規律嗎?

生:能!師:先聽清楚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主持下先討論按什麼規律進行表演?想好了,可以站起來排練排練。

(生討論,師巡視指導)師:哪一組先來彙報?其餘的小朋友當評委,一起來發現他們創造的規律。

師:你們表演得太精彩了,評得也很好。老師認為,每個小組都能按一定的規律表演,大家都是創造規律的小能手,把掌聲再一次送給自己吧!

(四)全課總結看來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只要我們不斷地去觀察、去發現、去創造,規律會讓我們周邊的一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那麼,下課以後請同學們在校園裏繼續去尋找生活中的規律。

評課陳素蘭老師執教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一課,是一年級小朋友在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找出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體。還要通過塗、擺、畫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整堂課陳老師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各個教學環節緊湊,又十分適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活潑設計,下面談談幾點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以遊戲情境帶學生進入教學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開始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陳老師設計“找規律”這一課時,在導入部分設計遊戲“猜一猜”,讓學生看着屏幕畫面猜下面出現的是什麼水果,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老師的問題“你是怎樣知道的?”,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學生也馬上會用流利的準確的語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的”。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以活潑語言形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陳老師能關注國小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整節課組織教學中,充分展現個人教學魅力,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動聽,例如陳教師根據插圖內容提問:如“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想的?”“你真棒!”“你很聰明”等等,老師因此因勢利導,用概括的語言加以總結,教師恰當運用引導性的語言,通過學生親身的感受,較好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識,學習印象也特別深刻與自己小組內的同學説一説,這樣的語言既開啟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從中發現或提出自己的數學問題,而另一面也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和交流,更重要是有效組織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習熱情。

三、把握好教學時機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動手操作皮亞傑曾經指出:傳統教學的缺點,就在於往往是用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陳老師能很好設計教學環節,把握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最佳時機。一年級學生課堂集中注意力有限,對知識的認知發展過程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認識建構過程,也就是由一個平衡狀態,逐步地向另一個更高的平衡狀態發展,陳老師巧妙設計動手環節,讓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基礎上動手操作,通過擺圖形、設計手鍊等環節,投其所好,抓住童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老師的指導、參與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物體排列的規律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整節課教學節奏緊湊,設計合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具有低年級教學特色,不失為一節好課。

四、導入部分的情境圖有三組有規律的排列彩旗、燈籠、隊列課件中應這樣加以改進學生髮現哪組排列規律時課件就將那組排列單獨凸顯出來這樣就更直觀形象。

篇29:找規律説課稿

【教材概述】

本節片段教學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下冊找規律的新授部分,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會觀察物體的循環排列規律。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已經初步學會了觀察物體,能找出物體簡單的重複排列規律,所以在簡單的記憶遊戲導入後直接切入主題學習。本節課抓住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用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來重新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對知識掌握更加牢固。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規律。

【教學方法】

類比教學法、演示教學法、問答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複習舊知

記憶遊戲

出示一組12個的數字,讓學生快速記憶。(987698769876)

[設計意圖]:複習重複排列規律並揭題。

二、趣味活動,探索新知

(一)挑戰圖

1、出示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挑戰圖,讓學生觀察每一行的之間的規律並試試説一説第四行是怎麼排列的。

2、課件依次展示前一行和後一行之間的變化關係。

(二)瓷磚圖

1、懶羊羊帶領大家來到村長家的廚房裏,仔細觀察牆面,漂亮的圖案裏能找到什麼規律嗎?

(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可藉助學具擺一擺。引導學生從橫着、豎着多方面觀察。)

2、課件演示驗證學生想法。

3、單獨觀察地面圖案,自己説一説。

4、總結新規律。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練一練

設置遊戲情境:幫助喜羊羊他們解決問題。

1、喜羊羊:課本115頁例1。

2、美羊羊:課本115頁做一做。

強調這一題和前面幾題的不同。(他的規律是和前面的倒過來的)

3、懶羊羊:課本117頁練習二十三第1題。

強調這一題和前面幾題的不同。(他的規律是旋轉的)

[設計意圖]:三道練習層層遞進,練習觀察物體不同方向的循環規律。

三、暢談收穫,歸納方法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歸納找規律的方法。

四、課堂延伸,動手設計

設計小卡片。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篇30:找規律説課稿

今天我教學的內容是——《找規律》第1課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

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兩冊教材中分別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係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本課研究的是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並要求學生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週期現象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週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於培養學生髮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通過眼前預料以後,通過有限想象無限。學生首先要通過觀察發現現象中的規律,初步認識週期現象,然後對現象的後續發展作出判斷。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學習過有餘數的除法,並且已經初步接觸根據餘數判斷的知識。

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我教學的第1課時的內容是:第59頁的例1和相應的練習。

對於本課的教學,教材採用了兩個一組的週期作為例題呈現。對於這一規律,要預測其後續發展,學生可能會有三種方法:列舉法、觀察奇偶法和除法計算的方法。但這三種方法在這一例題中無法擇優,並且其中觀察奇偶的方法並不通用。所以我在課前設計上直接採用了三個一組的週期現象,並且屏棄了一些外在的因素,直接用圖形來表示,把本課的研究直指除法計算。

在用除法計算來判斷的時候,用問題“第幾組中的第幾個”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把判斷“第幾組”和“第幾個”的方法提煉出來,使學生能根據餘數作出正確的判斷。

綜觀全課,我給學生營造了寬鬆的學習氛圍,按照“創設情境,感知規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運用,優化策略——提高練習,加深理解——生活問題,擴展延伸”這5個環節進行設計的。這樣的設計不僅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聯,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找規律教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59頁例題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現象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並會用語言描述。

2、學生能根據規律,用除法算式對現象的後續發展進行預測,並會正確地根據餘數作出判斷。從而對規律的確定性有深刻的體會。

3、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難點:根據餘數作出正確判斷

一、感知、描述規律

1、猜圖導入,感知規律

(1)猜圖形

(2)説規律

我們就可以説圓、三角形、正方形三個一組,依次排列的。

(板書:三個一組圈起來,每三個一組,依次排列。)

2、描述規律,鞏固認識

這些圖形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圓形每四個一組,依次排列。媒體:分組圈出

這些圖形呢?

()()

一個三角形、兩個圓形,依次排列。媒體:分組圈出

3、小結揭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象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有規律現象,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排列中的規律問題。

二、探索、利用規律

1、例:黑板上圖形,照這樣擺下去,第17個會是什麼圖形呢?

(1)你會做嗎?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嗎?四個同學討論一下。

(3)你是怎麼想的?

17 3=5……2(板書)

A:解釋算式

17是什麼意思?(17是總數板書)為什麼要除以3呢?(3個一組板書↑)

商5是指什麼?(有這樣的5組)(板書:組○○)

餘數2又是指什麼呢?(還多2個)(板書:個——)

B:精確定位

這就是説第17個圖形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第六組中的第二個。為什麼是第六組?(因為有這樣的5組多了2個,這2個是第六組的圖形)

第六組中的第二個是什麼圖形?三角形

C:深入體會

第六組圖形老師並沒有擺上去啊,你是怎麼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組中的第2個圖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組的第二個也是三角形。

為什麼看第一組的圖形就知道第五組的圖形了呢?

對,這裏每一組圖形的第二個圖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組的第二個圖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驗證

你們説得很有道理,我們再來擺擺看。(板書:擺出六組圖形)

(4)小結:

看來,我們不光可以用擺的方法知道第17個是,還可以用除法來判斷,你們喜歡用哪個方法?

第17個圖形我們是用除法來計算的,那麼其它序號的圖形例如第19個,第24個能用除法來判斷嗎?看來用除法可以判斷出這些圖形中的第幾個是什麼圖形。

2、看算式判斷

看來,我們要知道這組圖形中的某一個是什麼圖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這兒老師有幾個算式,你能根據算式判斷嗎?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學們剛才在判斷第幾組的時候,是看的什麼呀?根據商怎麼判斷的?

第幾個又是根據什麼判斷的?是根據餘數來判斷的。

3、餘數的規律

就這道題來看,餘數一共有幾種情況?(三種情況)

有沒有特殊情況?(無餘數)

分別是?(板書:餘數1,2,無餘數)

當餘數是1的時候,對應的是什麼圖形?圓形

當餘數是2的時候,對應的是什麼圖形?三角形

當無餘數的時候,對應的是什麼圖形?長方形

同學們,你們真是太厲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這些規律中的數學問題。

三、新授

1、教學例1

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物體是有規律排列的?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2、練一練1、2

四、綜合練習

1、照這樣排列下去,第26個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是什麼圖形?

26 4=6(組)……2(個)第26個圖形是五角星

為什麼要除以4?

在這道題目裏,餘數會出現幾種情況?

餘數分別會是幾?1、2、3、無餘數

當餘數是1的時候,對應的圖形是?三角形

當餘數是2的時候,對應的圖形是?五角星

當餘數是3的時候,對應的圖形是?正方形

當無+

餘數的時候,對應的圖形是?圓形

2、按照規律在括號裏畫出第36個圖形。

————()

3、練一練3

4、總結:這節課,我們研究了規律中的數學知識,發現要知道一組有序圖形中的某一個是什麼圖形,只要用除法判斷它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就可以了。運用今天的知識我們也可以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5、補充練習:黑白棋子、不同顏色燈籠、123報數

6、課外拓展:

BCDBCDBCD……第50個字母是()。

ABCDBCDBCD……第50個字母是()。

ABCDEFCDEF……第71個字母是()。

7、假設所有自然數排列起來如下圖所示:

27應該排在字母()的下面,84應該排在字母()的下面

(1)A(2)B(3)C(4)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生嘗試做

(2)交流溝通

這些數字是怎麼排列的?

板書:

找規律

17 3=5(組)……2(個)

24 3=8(組)

餘數:1 2 0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找規律》課後反思

“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數學課堂應富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猜測驗證,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流層:創設情境,感知規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運用,優化策略——提高練習,加深理解——生活問題,擴展延伸

課後反思自己本課的教學活動,有值得慶幸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方面。

本節課我本着“紮實、有效”的原則,力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體現數學和生活相結合,且面向全體學生來設計教學。

1.關注新舊知識聯繫,促進知識整理。

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兩冊教材中分別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係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本課研究的是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並要求學生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週期現象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週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於培養學生髮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通過眼前預料以後,通過有限想象無限。學生首先要通過觀察發現現象中的規律,初步認識週期現象,然後對現象的後續發展作出判斷。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學習過有餘數的除法,並且已經初步接觸根據餘數判斷的知識。

2.關注數學與生活聯繫,感受數學價值。

本課不管是例題材料的選擇,還是練習設計,均來自學生身邊的喜聞樂見的事物,如“花盆、彩旗、彩燈、黑白棋子”等,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激發了學習的極大熱情和興趣。

3.關注數學方法的滲透,學會數學思考。

(1)抽象和概括。

“數學學習不應始終在經驗上徘徊,而應是不斷地從生活背景中提煉數學信息、揭示數學規律、優化或重組認知結構的過程,即數學化的過程”。本節課改變了“由一個例題就總結規律或方法”的做法,而是引導學生經歷活動的過程,在豐富感性積累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歸納共同點,總結規律。這樣就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經歷了抽象概括的過程。

(2)遷移和類推。

數學教學提升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水平,使學生的認知經歷一個思維昇華的過程,把握本質東西,如本節課學生經歷“3個圖形為一組依次排列,推出第17個圖形是什麼;進而按照規律推出第19個、24個圖形各是什麼”後,進一步引導推想:“2個花盆為一組依次排列,左起第15盆是什麼顏色?3個彩燈為一組依次排列,左起第19盆是什麼顏色?……”,由具體例子推想到一般情況,滲透遷移和類推思想。適時提升,有效促進心智發展。

(3)多角度觀察思考。

本節課在學生掌握一組圖形排列規律的基礎上,力圖打破學生思維定勢。如:ABCDBCDBCD……和ABCDEFCDEFCDEF……通過課外延伸,使學生感受“無限”的數學思想。力求讓整節課更協調、有更好的效果。

(4)操作中加深理解。在圖形的循環排列變化中,為了更顯直觀。在圖形的循環排列中,增加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環節,使規律更加顯現。

篇31:《找規律》説課稿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江蘇國標版第十冊《找規律》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地位、作用及意義:

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和五年級上冊學習過《找規律》的內容,也多次經歷過找規律的過程。所以,學生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初步具備了探索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探索簡單圖形覆蓋現象的規律,解決相應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個理念和本課的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自主探索並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把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和列表思考等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培養髮現和概括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努力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思考的策略,感受規律的發現過程。而教學難點則是:把圖形沿一個方向平移,根據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

(四)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本節課所選擇的教具學具為:多媒體課件,每人兩張方格紙條,四個方格框。

二、説教法和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擊破難點,實現以上目標呢?根據教材特點,我採取瞭如下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1、問題導入:2、直觀演示:3、引導探索:4、實踐應用:

學法:1、自主學習:2、操作實驗:3、合作交流:4、比較提高: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6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課一開始:我請一個小組的同學站出來排成一行,從“1”開始報數。然後問:老師想從中找連號的兩位同學,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案?找不同方案時,這裏面有沒有什麼規律呢?由此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是找規律。這從學生身邊出發提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帶着問題來學習。

(二)、經歷探索,感知規律

為了便於研究,我選用了10個自然數製成這樣的數表。通過課件先協助學生理解什麼是相鄰數,然後再顯示問題,讓學生拿出手中的數表想一想,動動筆,或者拿方框試着框一框。學生完成操作之後組織合作交流想法和做法。學生的做法可能是:直接計算或者平移方框來找答案,此時注意引導學生怎樣做到既不遺漏又不重複?學生交流後充分肯定了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思考。此時,叫一位學生上黑板來演示一遍。然後我再用課件來直觀演示一遍,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共同完成填表。既然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此題,那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由此引導學生説出第(1)種方法要算出每個具體的和,而第二種方法只要考慮把長方形平移多少次就可以了,第二種方法簡便。

(三)、自主嘗試,發現規律

在學生經歷探索,比較的過程後掌握了用平移的方法來解決此類問題,接下來就引導學生框3個數,4個數、5個數有多少個不同的和的自主操作,並完成相應的填表。再組織學生觀察分析表中的數據,通過交流討論,從而發現了圖形覆蓋現象的規律。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規律:總個數-每次框出的個數+1=不同的和的個數。到此,教學逐步深入,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四)、練習鞏固,深化規律

為了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加深對規律的認識,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首先是試一試,這個練習是對應例題來設計的基礎性題目,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對新知的理解。然後接下來的練習逐步到較為抽象的花邊、字母、有限數字等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豐富了對規律的認識,同時有助於學生逐步掌握規律,提高運用規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講到這,我讓學生回到導入時的問題情境,並引導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解決問題,應用規律

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是要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設計了以下2道貼近生活的練習,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六)回顧反思,全課總結

這個環節,通過老師引導,讓學生回顧反思學習過程,和總結評價學習結果,使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作鋪墊做好思想準備。終上所述,在這節課的設計當中,我讓學生經歷了“探索-感知-理解-概括-運用-提高”的認識過程。

篇32:一年級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圖形的排列規律。

2、説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並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活動中,經歷發現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現象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發現和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美。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事物中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説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後,聯繫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説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 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 聯繫生活,發現規律

4. 動手動腦,找出規律,鞏固發展

5. 教學總結。

四、説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利用遊戲引出規律

(板書:找規律)

2. 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在這一部分,繼續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規律。

老師在這一部分重點指出:有一種規律是事物重複出現,重複的是哪一部分,學生起來回答,老師用圓圈重重地劃出。

之後,過渡到形狀規律。

之後,我領着學生進行拍手遊戲,拍手也是有規律的。我一句話也不説,只管着拍手,當學生聽出我拍手的規律時,不自覺地跟着我拍起來。那種全班同學都動手的感覺,真好!有人説,老師就是一個表演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希望能夠擁有表演的藝術,能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

3. 聯繫生活,發現規律

既然在貼圖和拍手中都存在規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有規律。引導學生找找身邊的規律,生活中的規律。有的同學説:“晴天雨天”,這個時候,老師要指出並分析這不是規律。有的同學説得很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紅綠燈等等。

4、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這一部分,讓學生利用手中課本,按照一定的規律,在書上塗上顏色。擺完後,交流展示的時候要讓別的學生説出是按照哪樣的規律來排列的。

5. 教學總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最後,佈置作業:請同學們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律?

五、説教學反思

課堂設計循序漸進,基本上能引導學生把規律認識透徹。這堂課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效。

這節課學生前段時間表現很好,精力集中,接近下課時,學生有點精神渙散。因為知識點簡單,學生在動手操作上浪費了一些時間,這方面我處理得不大好,本應該再講數字規律的,但是我這節課卻沒有涉及到。另外我感覺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我的説課到此結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並將努力改善。謝謝大家。

篇33:一年級找規律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本節課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如果這節課沒有把到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學習將會造成障礙。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

2、教材處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本組課題研究相結合,對教材進行處理: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聯繫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規律、畫規律、並且創造規律,美化生活,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3、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找出只管事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踐活動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學情問題。

二、教法學法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三)動手實踐,鞏固發展

(四)聯繫生活,尋找並創造規律

在這四個環節中,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塗一塗、擺一擺、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會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説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地體現以積極的情感投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從而落實“三維”目標。

三、説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幾天,為了迎接藝術節,學校裏進行了佈置,老師也特地用一些卡紙剪了一些圖形,來美化我們的班級,請小朋友欣賞一下。

在請小朋友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來的圖形會是什麼?(學生猜圖形)

2、質疑

為什麼有的紙片上的圖形,你們能接着貼,有些卻不行呢?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説理由)

3、導題:像這樣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我們就叫它有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紙片1

請你仔細觀察這份圖片,它到底藏着什麼規律呢?(生觀察,並説出規律如:1紅1黃或1黃一紅)

隨着生的回答,馬上用彩色粉筆畫出虛線,讓生明白規律是兩個一體的

2、觀察紙片2

現在你能獨立的觀察這幅圖片嗎?請把自己觀察到的規律説給你的同桌聽(同桌互動)

請一對同桌把你們的結果彙報給大家

三、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圖形中的規律,所以圖形們就更想和小朋友們玩玩捉迷藏遊戲了,小朋友你願意去找找嗎?

1、請找出下一個會是誰?

2、星星後面躲着誰呢?

3、下一個會是誰?

4、小朋友真厲害,老師來給小朋友鼓鼓掌。

5、你瞧,圖形有規律,小動物,植物有規律,連掌聲也有規律,看來,規律就在小朋友的身邊,你能找找嗎?

6、欣賞規律之美。是啊,規律無處不在,大千世界中到處運用着規律,請你欣賞。

7、創造規律。

四、總結: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學校環境佈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讓學生通過猜旗子顏色的變化,來引入本課。通過猜一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很大的被調動起來了,整體的氣氛就非常融洽。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這是本節課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孩子們發現每一組圖形的變化規律後,我及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給圖形分分組,使圖形規律逐次閃動,為課堂教學注入生動的活力,從而使學生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學會找規律方法,從而落實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在整個新授環節中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易到難的'過程,先由教師“扶”着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學。

3、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7種不同的練習。

作為教師不能就知識教知識,因此,在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中,除了常見的圖形圖片之外,加入看常見的動物、樹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將數學知識與培養學生的動感、樂感、合作意識融為一體,從而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知識的整合。

最後,讓學生欣賞規律的美,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數學問題,同時又充分利用電腦這一有利資源,讓學生認識規律、創造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

第三層次:運用“規律”。通過擺一擺,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圖形學具,按規律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充分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新理念。

篇34:找規律的説課稿

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並初步體會和認識一一間隔排列中的兩種物體數量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3.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一一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並理解“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相同,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中間物體比兩端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説教法: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設計上,留意重點內容的處理,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我主要是結合遊戲教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教法,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輕鬆又能充分感受到規律在遊戲中的體現。

説學法:

本課中我指導學生採用了觀察、分析、操作、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可以運用這些學法學習其他類似的數學內容,使學生有法在手,樂於自學。

説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1、遊戲激趣,初感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4、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一、遊戲激趣,初感規律

在課始,我沒有創設複雜的情境,而是通過我畫你猜的遊戲,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該畫什麼?學生在老師畫出的圖形的排列中感受到排列是有規律的,使學生初步體會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為研究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也為後面探究規律留出了時間。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出事小兔樂園情境圖,讓學生分別觀察情境圖中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的排列有什麼特點?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規律: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排在兩端的物體的個數比另一種物體的個數多1。接着又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和圓片,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一間隔排列”中的規律,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去“找規律”,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最後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用一個對着一個的方法尋找規律,抓住了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數量之間關係的本質,還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操作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通過追問:一一間着擺,還可怎樣擺也只要4根小棒和4個圓片。這是對規律的拓展,讓學生抓住現象中的本質及聯繫,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排律現象中存在的規律。整個探索活動培養了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比較的能力。

三、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首先讓學生自己説説生活中有哪些這樣的排列現象。接着就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題目。目的是鞏固所學規律,能聯繫實際應用規律,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玩排隊的遊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欣賞數學,激發學好數學的慾望。

四、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裏面的那種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篇35:找規律的説課稿

一、説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間隔問題是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中隱含的規律。學生對實際生活裏的原型比較熟悉,容易發現相應的規律,因而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有利於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

二、説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4、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5、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下面我説説我在各環節的構想: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1、2、3、這三個數讓學生猜一猜後面的數,然後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後面的圖形。先學生交流,然後師指出:原來這些數、圖形排列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前後比較就能找到規律。

[在這裏,我從學生熟悉數、形引入,讓學生猜一猜,從簡單的數字遊戲中初步感受數學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問學生:在小白兔的家裏你看到了些什麼?能説給大家聽嗎?

2、交流自己獲得的信息。

3、問:你能發現這些信息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4、分層觀察,體會規律

前面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着再分別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數據,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5、歸納規律

當兩個物體一個隔一個排列時,排在外面的物體比裏面的多1,排在裏面的物體比外面的少1。

[以上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繫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四、深入體驗,感受規律

這一環節,我開展了一個玩排隊的遊戲活動。

1、先請4個男同學,三個女同學。要求:每兩個男同學中間站一個女同學。

2、再請一個女同學上來排隊,要求與上次相同。

【開展此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規律進行分析、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五、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卧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篇36:《找規律》的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找規律》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某個序號確定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在有餘數或沒有餘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二、説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並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採用了猜遊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為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猜遊戲,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活動,先出示一個神奇的紙盒,在紙盒中放有兩種顏色的球—紅球和黃球,先拉出第一個球是紅色,請同學猜第二個球是什麼顏色,再拉出第二個球……第四個球是黃球,然後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會哪種顏色的球。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體驗規律,為後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為導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台,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麼顏色的花?接着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算法,這裏注重分析計算法。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計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後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

(1)找準物體的規律;

(2)分組、確定除數;

(3)列式計算。

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餘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後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能讓學生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通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後舉例生活中的一些週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篇37:數學《找規律》説課稿

數學《找規律》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聽了一上午的課,大家一定很辛苦吧?而為了準備這次的課,我們四個和主管領導們也一點也不輕鬆。“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本學期剛剛提出的,並且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實施起來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儘管這段時間一直在進行着努力的鑽研,但還是有很多迷茫之處,所以這次所呈現出的這節課一定會有許多的問題和爭議,我個人認為把它看成研討課,或者説是探路課是非常合適的,就是通過各位同仁對我的這節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剖析,提出完善和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實踐和摸索,從而形成路子和模式。如果能這樣我的這節課也算髮揮了其應有的價值,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所飽受的精神折磨也才略微顯得有一點意義。

下面就《找規律》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環節和設計意圖,以及上完課後的一點個人感悟向各位同仁作以簡要説明。《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的一部分內容,以從形象的圖形排列,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為內容。今天我所講的是《找規律》這一知識體系的起始內容,主要為直觀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變化規律。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和現象比比皆是,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然而如何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領悟“規律”的內涵,卻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新起點。為了讓學生不僅學到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還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採用直觀演示、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嘗試練習等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觀察探索、操作遊戲的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教學中主要通過四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第一環節:恰當導入,明確問題

立足與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首先通過拍手跺腳遊戲放鬆學生心情,並讓學生在遊戲中初步感受到規律的存在,然後以談話的形式告訴學生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按一定的順序重複出現的現象和事物,並交代這就是規律,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並激起學生尋找規律的強烈慾望,從而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以學為主,解決問題

首先,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先初步感受到物品的排放是有規律的,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具體找出每種物品的排列規律,然後運用所找到的規律解決問題,完成例1的教學任務。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還較差,試講時採取了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彩旗、小花和燈籠的排列規律的方法,結果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甚至偏離本課主題,還有的學生髮現了規律卻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所以今天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採取了教師先引導學生弄清其中之一的彩旗的規律,使學生明確了找規律和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的方法後,再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去發現另外兩種物品的排列規律這一撫放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掌握了尋找規律的方法,並能應用找到的規律解決問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來看比完全放手的效果要好。接着通過讓學生藉助學具擺一擺的方式,自主完成例2的教學內容,並通過讓學生從老師準備的不同顏色的圖形中,選出正確的圖形,強化了“在找規律時,不但要考慮圖形的形狀,還要注意它的顏色”這一重要知識點。體現以學為主,先學後教的理念,在學生試做,教師講評點撥中深化尋找規律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裏我想説明一下,各位老師在聽課過程中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讓學生交流時是按的順序進行的,我班呢是根據學生情況按組長是1號,中等不愛發言的是2號,較差的學生是3號,中上比較活躍的是4號這樣的規律為學生編號的`,按號交流可以有效的避免個別學生遊離與合作學習之外,迫使人人蔘與到學習中,另外讓2、3號先交流,就是鍛鍊不愛發言的同學開口説話,強迫學困生去動腦思考,也為了克服學困生只是聽眾這一小組合作學習的通病,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第三個環節:當堂檢測,點撥達標

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冊上的選一選的練習,教師對各組組長的習題進行批閲,再由組長批組員的習題,然後讓各組的小組長幫助有錯題的組員,分析錯題原因,指導其改正錯誤,對依然有困難的同學,教師再進行點撥,以兵教兵的方式,體現了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的原則,進一步凸顯了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這一組基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並通過組長彙報學生做題的準確率,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通過找一找、猜一猜、改一改這三組練習,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傾聽他人回答,教師點撥訂正的過程中及時修正自己知識掌握上的偏差,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也使教師瞭解學生對知識的達標情況。經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又進行了説一説、看一看這兩組提高拓展練習,力求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受到規律的美,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個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讓學生回顧自己一節課裏在(你説了嗎?你會了嗎?你開心嗎?)這三個層面的表現,強化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完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實整節課我都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通過對個人表現好的獎勵小標誌,對小組表現好的畫笑臉,對小組長表現好授予優秀小組長稱號的方式,全方位的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並通過總結引導,將課堂內容無形中延伸到課外,力求做到課已完,意未盡,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

教學始終都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雖然我竭盡所能,但由於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為我本人在此山中,所以不能更清楚的認識不足,還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以幫助我不斷改進提高。謝謝!

篇38:《找規律》的説課稿

一、説教材

首先來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內容着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的規律,共安排兩道例題。教科書第48頁的例題着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發現相應的規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根據間隔排列的手帕與夾子圖、蘑菇與兔子圖、籬笆與木樁圖分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係,感知這些事物之間的共同特點。接着讓學生思考、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用數學的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根據教學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作為重點。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作為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我來談談我對教法、學法的認識,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三、説教學程序

我來談談我對教學程序的預設,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並分為如下的四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首先讓學生們做遊戲,5位女生排成一隊,在每兩個男生中間站一個女生。讓學生們數一數男、女生的人數。接着提問:照這樣排,6個男生中間可以站幾個女生?7個呢?20各呢?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課題:找規律)。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課件(例題中的圖畫)讓學生觀察圖中畫了那些物體?哪兩個物體間是有聯繫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麼規律嗎?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樣設計的意圖不僅可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也能鍛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別出示夾子和手帕圖,蘑菇和兔子圖,籬笆和木樁圖,讓學生説説它們是如何排列的,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概括。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然後讓學生在桌面上擺小棒和小圓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體會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的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們舉間隔排列物體的例子,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

接着出示課件(想想做做的第2、3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屏幕的演示,讓學生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然後通過做遊戲。發現新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知識得到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我讓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並且發言。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説板書設計:(最後來談談我對教學本節內容的板書預設)

找規律

一一間隔排列

夾子手帕

蘑菇兔子

籬笆木樁

兩端中間

多1少1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將本節課所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瞭然,記憶深刻。

以上是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預設,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篇39:《找規律》的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礎。教材的主題圖設計了小東家廚房裝修的畫面,牆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都是有規律排列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在學生探索完它們的排列規律後,安排了學生獨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境。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節課最大的變化是圖形的排列較複雜,主題圖形的排列呈現循環變化,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如尋找聯歡會情境中裝飾的彩花和彩旗的排列規律等。本冊教材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這部分內容與一年級下冊的內容一樣,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注意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學習;也可以採取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基礎,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髮現、經歷、探究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經歷尋找、分析、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的過程,知道生活中事物存在循環排列的規律。

3、通過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感受數學的價值,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髮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例1的循環排列規律。

三、設計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四、教法和學法

1、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請學生到智慧姐姐家做客為線索,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智慧姐姐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説一説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五、教學流程

(一)情境中感知規律

1、運用經驗,初步感知規律。

鑑於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級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字中簡單的排列規律的基礎,一部分學生能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或者直覺思維,補充出第四行圖形。由學生自己動腦筋填寫出智慧姐姐家門上的密碼,然後由學生以遊戲的形式表演循環排列規律,使學生初步感知規律。在情境創設中設置懸念,學生很樂意地去觀察,去發現,展開討論,觀察、推理、猜測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循環排列規律”的含義。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先進行交流,不會的學生去聽旁邊學生的想法,也有發現。讓學生表演規律,可以使學生在運動中初步感知循環排列規律的形成過程。

2、課件演示,深化對規律的認識。

對橫着看,“第一個移到了第二行的最後一個,其餘的圖形向左平移一個位置”學生理解不到位,表達不準確。因此先讓學生觀察課件演示,再讓學生操作後用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進一步明確規律。

學生在前面親自動手演一演的過程中,已經初步理解了循環排列的規律,但還不太明晰。這時教師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示範作用,用課件演示循環排列的規律,給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提供一個範例,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感知循環規律的形成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推理的能力,提高猜想的可靠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

3、動手操作,內化規律。

用自己的學具擺一擺密碼的運動變化規律。

(二)探究中發現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發現智慧姐姐家地板的排列規律,在第一環節中學生已經理解了循環排列規律,為了防止學生思維定勢。培養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在排第五行、第五列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更透徹地理解循環排列規律。

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大部分教師只是讓學生認識並理解循環排列的規律,而捨棄了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機會。上面一個環節的設計,則使學生在感知和理解循環排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擺第五行,第六行的過程中,提供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討論等形式,對簡單問題進行歸納、類比、猜想,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三)應用中理解規律

1、設計了小精靈聰聰想考考大家的情境,利用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勝心,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幾道題中,豐富的素材為學生後面的設計圖案提供了參考和借鑑。

學生動手畫一畫、做一做、想一想、説一説、畫一畫等活動(課件展示)

2、利用學生愛幫助別人的心理,請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幫老師家補牆中間掉了的磁磚,比一比看誰補得又快又好!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意去思考。學生積極思考前邊學過的規律,並根據規律進行修補的操作,有利於進一步理解、深化物體的排列規律。

(四)欣賞中拓寬視野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以此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體驗和感受數學的美。

(五)設計中創造規律

在學生認識了規律之後,讓他們設計美麗的花邊。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更好的發散,創造出更多、更美的規律,更能激發學生愛數學,發現美的情趣。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在運用規律設計圖案,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六)全課總結

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有規律的圖案,希望你們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規律,創造規律,設計出更多漂亮的有規律的圖案來裝扮我們的生活,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麗 。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空間拓展到生活、社會這本大書中去。

總之,這節課我本着在操作中探究發現知識的原則,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心理,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使師生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各有所得。力求做到課雖盡,味猶存。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n1z9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