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雨點兒説課稿(共14篇)

雨點兒説課稿(共14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4篇《雨點兒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雨點兒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雨點兒説課稿(共14篇)

篇1: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雨點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它花更紅,草更綠。是雨水滋潤了萬物,萬物的生長都需要雨水。本文結構層次分明,情節性強,語言淺顯易懂,適於學生閲讀。

二、説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對帶拼音的課文基本能讀通,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好玩、好動,同時對於故事性的文章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特點投其所好,積極地給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完成對文本的學習。

三、説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我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學重點:識字,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瞭解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四、説教學設計

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1、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識字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覺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識字教學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看,去發現字音,字形特點,在小組學習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體驗發現之美,感受合作樂趣。真正做到新課程所提出的:反對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與協作主動地獲得知識的理念。

2、指導學生在境中讀,讀中悟。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暢想,在要求自主感受,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暢想的空間。教學中,我將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並茂,音畫結合的效果,積極地給學生創設美好的意境,讓他們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個性,讀出體驗,在讀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讀到悟,理解課文,昇華感情。

3、引導角色轉換,發揮想像,體驗情感。由於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潑可愛的大小雨點兒。因此,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就以童話為平台,以我們和大小雨點兒一起旅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來,與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結合點,想他們所想,言他們所言,摒棄傳統的為文學文的形式,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世界,卸去學語文的負擔,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愛學”,使整個教學變得輕鬆且愉悦。

五、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説説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上課一開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把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藍藍的天上住着雲媽媽,她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的雨點娃娃,這些雨點娃娃啊可喜歡旅行了。今天,就讓我們揹着降落傘和雨點兒進行一次快樂之旅吧!”學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興致勃勃地進入課文,產生迫不及待想學習的興趣。課題“雨點兒”是一個兒化音,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説,是一個較難讀的音節。因此,我將採取範讀及手勢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並指導學生呼叫“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的名字來多次練習,達到讀準、讀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年級正是進行養成教育的良好時期。在閲讀之前給他們提出明確的閲讀要求,讓他們能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閲讀。這不僅可以提高閲讀效率,而且有利於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雲媽媽”的形式給學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學會三讀。

1、一讀:讀通順,句子較長的多讀幾遍。

2、二讀: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並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三讀:知道大小雨點兒分別去哪裏?

三個環節,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為後面的讀中悟鋪設基礎。

(三)、自主識字,學會合作

識字教學是低段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寫字”方面提出,要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本課共有11個生字需要識記,相對來説識字量較大。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遊戲的心理,我設計了雨點兒闖關的遊戲環節,即以大小雨點兒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難關為點,出示生字。要求學習運用以往的拼音知識,分辨平翹舌音,前後鼻音;同時,啟發學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來識記字形,在舊知的基礎上建立新知,並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往,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詞句結合,讀中理解

俗話説:“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作個不恰當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語文上,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入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學生更易於掌握。因此,緊接着“生字關”,引導學生闖“詞語關”。把“數不清、飄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詞語形式出現,啟發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説説: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通過他們的生活體驗明白“數不清”是指多,“飄落”是指輕柔,在生活與學語文間構架起橋樑。再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通過重音、停頓的指導,採用同桌聽讀、個別讀、小組讀的形式。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同時,低年級的兒童有着極強的表現欲,喜愛表演,由“回答”一詞拓展開去,讓學生想想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號劃出大小雨點兒問與答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我設置分角色朗讀,找朋友賽讀,為動畫配音讀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興趣盎然地讀,讀出童真童趣。

(五)讀中理解,讀中昇華

古人曰:“學而不思則罔”,“為學貴有疑”。能針對課文質疑是開啟理解大門的鑰匙。經過上面的練讀,學生對大小雨點兒的行蹤已瞭解,藉此我創設小記者訪問記的形式,啟發學生根據大小雨點兒的對話用“為什麼”提幾個問題,如“為什麼你們倆去的地方不一樣?”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交流,明白:小雨點兒可以滋潤花草,大雨點兒則可以幫助乾旱地方的花草生長,理解了大小雨點兒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語言銜接情境:説着説着,大小雨點兒就到達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傘,讓我們看看有什麼變化。在此,我運用多媒體課件顯示雨後美景,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表達內心的感受,如: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想説什麼呢?如果你就是這裏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會對雨點兒説些什麼?讓學生盡情地表達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欽佩、或歡迎之情。同時,啟發學生想像:雨點兒還會飄落在哪裏?那裏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森林裏的樹啊、小動物們會怎樣想?愛因斯坦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並推動着進步。”激發想像、發展創新,讓學生的思維因想像而開闊,越是聯想得豐富,對課文中雨水與植物生長關係的理解就越透徹,回到對課文的朗讀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書寫訓練

1、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間架結構及筆順。

3、師範寫、生書空。

4、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

這三個字都是獨體字,重點是指導學生注意起筆及筆順規則,寫的端正、勻稱。

六、趣味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構建課內外聯繫,學科間融合,校內外溝通的大語文觀。因此,在課文結束後,我給學生留下一個拓展的空間,設置了兩道課外延伸題: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樂!不過,我要請你們幫我查一查:我是怎樣變成天上的雨點兒的?

2、瞭解我,請做一做:種一盆花或觀察種子的成長過程。

篇2: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後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藴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着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於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2,學情分析

本次上課面對的一年級學生比較特殊,他們剛剛進入拼音學習的最後階段,拼音的拼讀還沒有完全過關,對於文章的朗讀訓練更是沒有觸及。更別説讀出感情,讀好對話了。想讓孩子們在這堂課裏學會什麼,掌握什麼樣的語文能力,我認為還是要降低目標。讓他們讀通文章,讀順文章,認識生字。這更重要。

3,教學目標

1、初讀目標:通過謎語導入激趣,引導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讀好“雨點兒”的兒化音,體會兒化音的親切感。

2、細讀目標:通過引導讀好對話,讀好疑問句,讀通2、3、4段。瞭解雨點兒要去的地方。

3、精讀目標:

a、隨文識字11個;

b、理解“數不清”的意思,讀好107頁的我會讀,會用_____從_____裏______;

c、重點讀好第一段;

d、讀好2、3、4段讀好問句,理解“你呢?”的意思體會大小雨點的不同心理。

e、在讀好問句與答句的基礎上,理解“提問”與“回答”是反義詞。

4,重點難點

重點:讀好疑問句,讀通2、3、4段;隨文識字11個;理解“數不清”和“飄落”;讀好對話。

難點:讀好“雨點兒”的兒化音,體會兒化音的親切感;讀好107頁的我會讀,會用_____從_____裏______;

二、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舞蹈導入。我教孩子們遍唱《小雨沙沙》的歌,邊跟着我一起跳一跳這支舞。

2、雨點兒也跳着舞,來到我們黑板上了(出示)“雨點”。

先教學生字“點”。朗讀。課題為什麼加上一個“兒”?(親切等)再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教學第一部分

1、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雨點兒的故事,小朋友們想聽嗎?(範讀,課件)

2、小朋友們聽得那麼認真,你看,雨點兒來我們教室啦!(打開課件,雨點兒紛紛從天空落下來)

3、誰來數一數來了多少雨點兒朋友?――教學“數不清”的“數”和“清”。

4、這些數不清的雨點兒是從哪裏來的?(雲彩裏)――(出示)第一節。指導朗讀。

5、數不清的雨點從雲彩裏怎麼下來的?(飄落)――教學生字“飄、落”。

師:誰能用一個詞描繪老師的表演?能用小手做做動作。

師:出示詞語“飄落”,為什麼“飄”的邊上是個“風”字?

6、(出示)第一節。老師把剛才學習的生字送回課文中了,誰來讀?(指名讀,齊讀、評價)

7、雨點兒是從哪裏飄落下來的?(“從……裏”變紅)再讀句子。

(出示:我會讀)指名讀;齊讀。――(出示)説話訓練: 從 裏 。

(三)教學第二部分

1、半空中,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見面了。(看課件圖片)他們還聊起天來,猜猜他們都説什麼了?(大雨點問小雨點要到哪兒?小雨點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小雨點兒也問大雨點,大雨點兒要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2、範讀第2自然段。“半空”是什麼地方?教學“空”。

3、寫字指導:“半”要求會寫。教師範寫。學生描紅。

4、教學“對話”

(1)出示課文第2―4節。朗讀。

(2)誰問誰?――“大雨點問小雨點”怎麼問?“小雨點問大雨點”怎麼問?

(3)怎麼回答?――小雨點怎麼回答?你為什麼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大雨點怎麼回答?你為什麼要到沒有花草的地方?

(4)教學生字:“問”“回答”。(注意:問得反義詞是答)

(5)再讀第2―4節。

(分角色朗讀,機動)老師第二節;男生第三節;女生第四節。

(四)複習鞏固

1、朗讀的時候,生字寶寶都藏在課文裏了,現在他們又單獨跑出來了。你們還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出示,檢查)

2、第二次指導寫字:方。

篇3:雨點兒説課稿

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雨點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它花更紅,草更綠。是雨水滋潤了萬物,萬物的生長都需要雨水。本文結構層次分明,情節性強,語言淺顯易懂,適於學生閲讀。

二、説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對帶拼音的課文基本能讀通,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好玩、好動,同時對於故事性的文章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特點投其所好,積極地給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完成對文本的學習。

三、説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我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學重點:識字,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瞭解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四、説教學設計

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1、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識字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覺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識字教學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看,去發現字音,字形特點,在小組學習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體驗發現之美,感受合作樂趣。真正做到新課程所提出的:反對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與協作主動地獲得知識的理念。

2、指導學生在境中讀,讀中悟。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暢想,在要求自主感受,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暢想的空間。教學中,我將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並茂,音畫結合的效果,積極地給學生創設美好的意境,讓他們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個性,讀出體驗,在讀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讀到悟,理解課文,昇華感情。

3、引導角色轉換,發揮想像,體驗情感。由於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潑可愛的大小雨點兒。因此,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就以童話為平台,以我們和大小雨點兒一起旅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來,與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結合點,想他們所想,言他們所言,摒棄傳統的為文學文的形式,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世界,卸去學語文的負擔,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愛學”,使整個教學變得輕鬆且愉悦。

五、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説説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上課一開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把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藍藍的天上住着雲媽媽,她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的雨點娃娃,這些雨點娃娃啊可喜歡旅行了。今天,就讓我們揹着降落傘和雨點兒進行一次快樂之旅吧!”學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興致勃勃地進入課文,產生迫不及待想學習的興趣。課題“雨點兒”是一個兒化音,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説,是一個較難讀的音節。因此,我將採取範讀及手勢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並指導學生呼叫“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的名字來多次練習,達到讀準、讀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年級正是進行養成教育的良好時期。在閲讀之前給他們提出明確的閲讀要求,讓他們能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閲讀。這不僅可以提高閲讀效率,而且有利於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雲媽媽”的形式給學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學會三讀。

1、一讀:讀通順,句子較長的多讀幾遍。

2、二讀: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並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三讀:知道大小雨點兒分別去哪裏?

三個環節,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為後面的讀中悟鋪設基礎。

(三)、自主識字,學會合作

識字教學是低段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寫字”方面提出,要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本課共有11個生字需要識記,相對來説識字量較大。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遊戲的心理,我設計了雨點兒闖

關的遊戲環節,即以大小雨點兒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難關為點,出示生字。要求學習運用以往的拼音知識,分辨平翹舌音,前後鼻音;同時,啟發學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來識記字形,在舊知的基礎上建立新知,並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往,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詞句結合,讀中理解

俗話説:“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作個不恰當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語文上,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入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學生更易於掌握。因此,緊接着“生字關”,引導學生闖“詞語關”。把“數不清、飄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詞語形式出現,啟發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説説: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通過他們的生活體驗明白“數不清”是指多,“飄落”是指輕柔,在生活與學語文間構架起橋樑。再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通過重音、停頓的指導,採用同桌聽讀、個別讀、小組讀的形式。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同時,低年級的兒童有着極強的表現欲,喜愛表演,由“回答”一詞拓展開去,讓學生想想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號劃出大小雨點兒問與答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我設置分角色朗讀,找朋友賽讀,為動畫配音讀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興趣盎然地讀,讀出童真童趣。

(五)讀中理解,讀中昇華

古人曰:“學而不思則罔”,“為學貴有疑”。能針對課文質疑是開啟理解大門的鑰匙。經過上面的練讀,學生對大小雨點兒的行蹤已瞭解,藉此我創設小記者訪問記的形式,啟發學生根據大小雨點兒的對話用“為什麼”提幾個問題,如“為什麼你們倆去的地方不一樣?”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交流,明白:小雨點兒可以滋潤花草,大雨點兒則可以幫助乾旱地方的花草生長,理解了大小雨點兒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語言銜接情境:説着説着,大小雨點兒就到達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傘,讓我們看看有什麼變化。在此,我運用多媒體課件顯示雨後美景,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表達內心的感受,如: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想説什麼呢?如果你就是這裏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會對雨點兒説些什麼?讓學生盡情地表達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欽佩、或歡迎之情。同時,啟發學生想像:雨點兒還會飄落在哪裏?那裏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森林裏的樹啊、小動物們會怎樣想?愛因斯坦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並推動着進步。”激發想像、發展創新,讓學生的思維因想像而開闊,越是聯想得豐富,對課文中雨水與植物生長關係的理解就越透徹,回到對課文的朗讀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書寫訓練

1、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間架結構及筆順。

3、師範寫、生書空。

4、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

這三個字都是獨體字,重點是指導學生注意起筆及筆順規則,寫的端正、勻稱。

六、趣味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構建課內外聯繫,學科間融合,校內外溝通的大語文觀。因此,在課文結束後,我給學生留下一個拓展的空間,設置了兩道課外延伸題: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樂!不過,我要請你們幫我查一查:我是怎樣變成天上的雨點兒的?

2、瞭解我,請做一做:種一盆花或觀察種子的成長過程。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內容的一個縮影。此課板書我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對課文進行一次提煉。同時,我將把黑板交給學生,讓學生上台動手畫出雨後其它動植物的變化,把板書進行豐富,讓他們在畫中領悟有了雨水,世界變得更美的道理。

12、雨點兒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牢牢把握住教師創設的情境僅僅是一個場,學生才是場上的主角。讓他們自由想像,揮灑個性,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關懷;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氛圍下識字,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我想只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我們的課堂才能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

篇4:《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情節性強,便於學生閲讀。

2、説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難點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

3、課時建議:根據教材內容,本課可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重點是識字、寫字,讀通讀順課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感悟,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

二、説目標

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和關鍵,而合理的教學目標是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緊扣教材特點,切合學生實際的。為此,我按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條線,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本課制定的知識和技能目標為: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更強調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動腦、動口等實踐活動,達到對知識的內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科間的綜合,並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即一至二年級)的孩子,在閲讀方面,要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由此,我確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瞭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的世界因為有了水,而更美好。

三、説學情

如今,班上的學生已入學三個多月,學習了漢話拼音,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但讀書時有唱讀、斷詞破句的現象,輕聲讀得較重,朗讀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年齡小,記憶力較強,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還較差,有意注意的時間還較短,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有效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説教法與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老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課彌深,乃為善教者也”。在此,本課我採用情境法、發現法、質疑法、朗讀法,放手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指導學生自學、鍛鍊其自學能力,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記憶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時,倡導從老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五、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如果發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為充分激起學生閲讀、探究的興趣,教學開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讓學生跟着音樂唱一唱、演一演,並説一説自己對這首歌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一説,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於是,在導入新課後,我馬上提了自讀要求:讀準了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讀通全文後,我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帶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反饋檢查時,讓學生自由選擇讀。樣做的目的是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第斯多惠説過“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他們去發現它們,去獨立掌握他們”。教學識字最終是為了讓學生獨立識字,為實現這個目的,緊接下來,我就讓學生自主識字,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彙報。

(三)自主探究,朗讀感悟。在第1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結合課件理解“數不清”和“飄落”,並依據課後作業的安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用“______從_______”的句式練習説話。課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在學生讀通讀順的基礎恥,我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質疑,用“為什麼”提個問題,比如説,為什麼小雨點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為什麼大雨點要到沒花沒草的地方?等問題在學生反饋時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指導朗讀。並通過學生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解疑,學生明白了,乾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點去了那兒,相信小雨點長大後,也會去幫大雨點的忙,使那兒長出更紅的花、更綠的草。讓學生感受到其中關心、友愛的情感。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進而取代了教師繁鎖的講解分析。之後,我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現學生的個性,又一次得以張揚。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為此,我積極挖掘教材,確立第五自然段,為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點段。教學時,我讓學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麼變化?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用課件再現美景。媒體創設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此時,我抓住時機,讓學生再讀:學生讀出了意境、讀出了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此時,不生的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從而獲得了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四)書寫生字識字要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和寫字相結合,學生才能紮紮實實地識好字,所以在最後環節,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本課的生字都是獨體字。教學時,我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高低長短,把字寫勻稱。

篇5:《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雨點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它花更紅,草更綠。是雨水滋潤了萬物,萬物的生長都需要雨水。本文結構層次分明,情節性強,語言淺顯易懂,適於學生閲讀。

二、説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對帶拼音的課文基本能讀通,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好玩、好動,同時對於故事性的文章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特點投其所好,積極地給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完成對文本的學習。

三、説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我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學重點:識字,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瞭解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四、説教學設計

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1、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識字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覺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識字教學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看,去發現字音,字形特點,在小組學習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體驗發現之美,感受合作樂趣。真正做到新課程所提出的:反對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與協作主動地獲得知識的理念。

2、指導學生在境中讀,讀中悟。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暢想,在要求自主感受,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暢想的空間。教學中,我將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並茂,音畫結合的效果,積極地給學生創設美好的意境,讓他們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個性,讀出體驗,在讀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讀到悟,理解課文,昇華感情。

3、引導角色轉換,發揮想像,體驗情感。由於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潑可愛的大小雨點兒。因此,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就以童話為平台,以我們和大小雨點兒一起旅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來,與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結合點,想他們所想,言他們所言,摒棄傳統的為文學文的形式,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世界,卸去學語文的負擔,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愛學”,使整個教學變得輕鬆且愉悦。

五、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説説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上課一開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把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藍藍的天上住着雲媽媽,她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的雨點娃娃,這些雨點娃娃啊可喜歡旅行了。今天,就讓我們揹着降落傘和雨點兒進行一次快樂之旅吧!”學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興致勃勃地進入課文,產生迫不及待想學習的興趣。課題“雨點兒”是一個兒化音,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説,是一個較難讀的音節。因此,我將採取範讀及手勢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並指導學生呼叫“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的名字來多次練習,達到讀準、讀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年級正是進行養成教育的良好時期。在閲讀之前給他們提出明確的閲讀要求,讓他們能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閲讀。這不僅可以提高閲讀效率,而且有利於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雲媽媽”的形式給學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學會三讀。

1、一讀:讀通順,句子較長的多讀幾遍。

2、二讀: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並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三讀:知道大小雨點兒分別去哪裏?

三個環節,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為後面的讀中悟鋪設基礎。

(三)、自主識字,學會合作

識字教學是低段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寫字”方面提出,要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本課共有11個生字需要識記,相對來説識字量較大。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遊戲的心理,我設計了雨點兒闖關的遊戲環節,即以大小雨點兒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難關為點,出示生字。要求學習運用以往的拼音知識,分辨平翹舌音,前後鼻音;同時,啟發學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來識記字形,在舊知的基礎上建立新知,並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往,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詞句結合,讀中理解

俗話説:“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作個不恰當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語文上,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入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學生更易於掌握。因此,緊接着“生字關”,引導學生闖“詞語關”。把“數不清、飄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詞語形式出現,啟發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説説: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通過他們的生活體驗明白“數不清”是指多,“飄落”是指輕柔,在生活與學語文間構架起橋樑。再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通過重音、停頓的指導,採用同桌聽讀、個別讀、小組讀的形式。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同時,低年級的兒童有着極強的表現欲,喜愛表演,由“回答”一詞拓展開去,讓學生想想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號劃出大小雨點兒問與答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我設置分角色朗讀,找朋友賽讀,為動畫配音讀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興趣盎然地讀,讀出童真童趣。

(五)讀中理解,讀中昇華

古人曰:“學而不思則罔”,“為學貴有疑”。能針對課文質疑是開啟理解大門的鑰匙。經過上面的練讀,學生對大小雨點兒的行蹤已瞭解,藉此我創設小記者訪問記的形式,啟發學生根據大小雨點兒的對話用“為什麼”提幾個問題,如“為什麼你們倆去的地方不一樣?”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交流,明白:小雨點兒可以滋潤花草,大雨點兒則可以幫助乾旱地方的花草生長,理解了大小雨點兒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語言銜接情境:説着説着,大小雨點兒就到達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傘,讓我們看看有什麼變化。在此,我運用多媒體課件顯示雨後美景,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表達內心的感受,如: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想説什麼呢?如果你就是這裏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會對雨點兒説些什麼?讓學生盡情地表達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欽佩、或歡迎之情。同時,啟發學生想像:雨點兒還會飄落在哪裏?那裏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森林裏的樹啊、小動物們會怎樣想?愛因斯坦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並推動着進步。”激發想像、發展創新,讓學生的思維因想像而開闊,越是聯想得豐富,對課文中雨水與植物生長關係的理解就越透徹,回到對課文的朗讀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書寫訓練

1、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間架結構及筆順。

3、師範寫、生書空。

4、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

這三個字都是獨體字,重點是指導學生注意起筆及筆順規則,寫的端正、勻稱。

篇6:《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後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藴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着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於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2,學情分析

本次上課面對的一年級學生比較特殊,他們剛剛進入拼音學習的最後階段,拼音的拼讀還沒有完全過關,對於文章的朗讀訓練更是沒有觸及。更別説讀出感情,讀好對話了。想讓孩子們在這堂課裏學會什麼,掌握什麼樣的語文能力,我認為還是要降低目標。讓他們讀通文章,讀順文章,認識生字。這更重要。

3,教學目標

初讀目標:通過謎語導入激趣,引導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讀好“雨點兒”的兒化音,體會兒化音的親切感。

細讀目標:通過引導讀好對話,讀好疑問句,讀通2、3、4段。瞭解雨點兒要去的地方。

a、隨文識字11個;

b、理解“數不清”的意思,讀好107頁的我會讀,會用_____從_____裏______;

c、重點讀好第一段;

d、讀好2、3、4段讀好問句,理解“你呢?”的意思體會大小雨點的不同心理。

e、在讀好問句與答句的基礎上,理解“提問”與“回答”是反義詞。

4,重點難點

重點:讀好疑問句,讀通2、3、4段;隨文識字11個;理解“數不清”和“飄落”;讀好對話。

難點:讀好“雨點兒”的兒化音,體會兒化音的親切感;讀好107頁的我會讀,會用_____從_____裏______;

二、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舞蹈導入。我教孩子們遍唱《小雨沙沙》的歌,邊跟着我一起跳一跳這支舞。

2、雨點兒也跳着舞,來到我們黑板上了(出示)“雨點”。

先教學生字“點”。朗讀。課題為什麼加上一個“兒”?(親切等)再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教學第一部分

1、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雨點兒的故事,小朋友們想聽嗎?(範讀,課件)

2、小朋友們聽得那麼認真,你看,雨點兒來我們教室啦!(打開課件,雨點兒紛紛從天空落下來)

3、誰來數一數來了多少雨點兒朋友?——教學“數不清”的“數”和“清”。

4、這些數不清的雨點兒是從哪裏來的?(雲彩裏)——(出示)第一節。指導朗讀。

5、數不清的雨點從雲彩裏怎麼下來的?(飄落)——教學生字“飄、落”。

師:誰能用一個詞描繪老師的表演?能用小手做做動作。

師:出示詞語“飄落”,為什麼“飄”的邊上是個“風”字?

6、(出示)第一節。老師把剛才學習的生字送回課文中了,誰來讀?(指名讀,齊讀、評價)

7、雨點兒是從哪裏飄落下來的?(“從……裏”變紅)再讀句子。

(出示:我會讀)指名讀;齊讀。——(出示)説話訓練:從裏。

(三)教學第二部分

1、半空中,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見面了。(看課件圖片)他們還聊起天來,猜猜他們都説什麼了?(大雨點問小雨點要到哪兒?小雨點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小雨點兒也問大雨點,大雨點兒要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2、範讀第2自然段。“半空”是什麼地方?教學“空”。

3、寫字指導:“半”要求會寫。教師範寫。學生描紅。

4、教學“對話”

(1)出示課文第2—4節。朗讀。

(2)誰問誰?——“大雨點問小雨點”怎麼問?“小雨點問大雨點”怎麼問?

(3)怎麼回答?——小雨點怎麼回答?你為什麼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大雨點怎麼回答?你為什麼要到沒有花草的地方?

(4)教學生字:“問”“回答”。(注意:問得反義詞是答)

(5)再讀第2—4節。

(分角色朗讀,機動)老師第二節;男生第三節;女生第四節。

(四)複習鞏固

1、朗讀的時候,生字寶寶都藏在課文裏了,現在他們又單獨跑出來了。你們還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出示,檢查)

2、第二次指導寫字:方。

三、説課後反思

我的亮點:

1、教案的設計思路清晰

A、本教案設計了兩個重要板塊,第一大板塊是圍繞第一自然段:

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

(1)這句的教學重點解決三個詞語、:

a、數不清的隨文識字教學;

b、雲彩的隨文識字教學;

c、飄落的隨文識字教學;

在教學“數不清”的環節,我出示課件下雨的動畫,讓孩子數綿延不斷的雨絲,結果孩子説:數不清,這樣引出數不清的詞語,我感覺是很順利的;在“雲彩”識字的教學中,我問了數不清的雨點來自哪裏?引出雲彩,再看彩的三撇,引導孩子想象,這三撇就是三條綵帶;在飄落的教學中,我做了一個邊吹風,邊扔紙片的動作,讓孩子們觀察紙片是怎麼從我手裏下來的?這樣的設計是讓孩子們瞭解“飄落”下來的含義。我再讓孩子們把話説完整——紙片從手裏飄落下來。這樣也是達到了對於詞語“飄落”的使用的效果。

(2)語言能力的訓練:……從……裏……的教學説話訓練。

我捨棄了“數不清的……”“……從……飄落下來”這兩個詞語的訓練,而設計……從……裏……的教學説話訓練這個環節的時候,我是有所考慮的,因為本文的後面練習題裏有……從……裏(上)……的教學説話訓練,事實證明這個設計是有用的,課堂上學生們能夠説出這類句子,如:

蝸牛從蝸牛殼裏伸出來。我首先肯定孩子的答案,並糾正:你肯定是想説,蝸牛的頭從蝸牛殼裏伸出來,或者:蝸牛的頭從蝸牛殼裏探出來,邊説我還邊做做伸出頭的樣子來。他表示同意,聽課老師和別的孩子都笑了。

有的孩子説:小猴子從樹上掉下來。

我覺得奇怪追問一句:猴子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他説:因為他的尾巴沒有勾住樹。我又讓他把話説完整:小猴子從樹上掉下來,因為他的尾巴沒有勾住樹。

有的説:老師從門外走進來。等等這個換環節的回答還是挺有意思的。我認為我打開了孩子的思維空間,他們用我規定的句式,説出了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這樣的訓練我認為是可行的,也是到位的。

(3)整句的朗讀訓練。

B、第二大板塊是2——4段的朗讀訓練。

(1)在本段中,我圍繞:“問”和“答”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找出問的句子:你要到哪裏去?你呢?在讓孩子讀好問句的時候,我使用了音樂“指揮”的方式,跟着我手臂的指揮,讀好問句向上揚的語調。在讓孩子學做雨點問問看,順便表揚孩子你問得真有禮貌,真親切,真好聽等等。

(2)再看是怎麼回答的:讓孩子找出兩句答句。找出後,看兩幅不同的圖,我問:小雨點為什麼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為什麼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孩子在這個環節的回答是精彩的,他們説有花有草的地方非常美麗,小雨點可能是小女孩子,她喜歡去美麗的地方和花蝴蝶等一起玩耍,有的説已經長了花草的地方需要的水比較少,所以小雨點才去哪。而大雨點要去的地方沒有花草,因為那裏的種子都在地底下沉睡,假如大雨點唱着《小雨沙沙》去喚醒他們,他們就會醒來。而且喝道大雨點給他們澆的水,他們就能很快發芽從地下冒出來,長出紅的花,綠的草。從孩子的回答看出來,我的課前導入是對的。他們還記得《小雨沙沙》帶給他們的快樂,和雨水帶給種子的快樂。

我的不足:

在進行朗讀訓練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朗讀訓練效率不高,相對前面幾堂課,我發現有的老師稍微訓練一下,學生們都能得很好了。這不能不説班與班之間存在的客觀差別,但是除了客觀差別之外,5個班的孩子都是同一起步,同一水平。儘管在課堂上,我為了照顧大家的水平,學着特級教師魏麗君的.做法,在整體水平不好的情況下,我增強老師主導性。在教句子朗讀的時候,我幾乎對每個孩子都是示範——生讀,示範——生讀……然後努力找出這個孩子的優點對他表揚。但是經過這短短的一節課時間,我的學生的整體朗讀水平幾乎不見長,我除了有點小小的崩潰之外,我反思,這也是情理之中的。語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對於我們這些一年級教師來説,在課堂裏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任重道遠啊!昨天我們青年教師在洪合上《雨點兒》,我是最後一個上,滿以為上完後一身輕鬆,事實上,我上完後滿腦想不通。想不通的事情很多,整理了一下如下:

第一個想不通:雨點兒這課的第一段:“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這句的重點詞語是“數不清”和“飄落”,訓練的説話練習是:——從——裏——(因為在課後練習裏有這樣的練習要求)。我的設計就是會讀這兩個詞語,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然後用——從——裏——進行説話訓練。而我們的老大最後講了他自己的模式,他的模式和我的教案很多地方都對不上,關鍵是他最後説了一句:他的模式很標準,缺哪一個環節都不行。讓我非常冒汗。語文課有些是必要訓練的,比如課後的練習——從——裏(上、外)——。其他的重點詞語,有時間的最好能訓練用法,可是在昨天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剛學完拼音,就馬上要跳到12月份學12課,設計的要求還是應該以朗讀為主吧?)

只要學生會讀,在讀中感悟就行。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事實上證明,我上的這個班級,讀準確都是件困難的事,我不得不範讀——生讀,範讀——生讀……幾乎每個孩子我都給他範讀了讓他學着我讀。但是孩子的語感還是沒有形成,所以讀得很累。齊讀的時候也很累,想來也是,孩子們還沒接觸文章,沒有經過朗讀訓練,怎麼可能在這幾分鐘裏讀得非常有感情呢?我想,只有我是這麼做了,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孩子們的語感才會慢慢形成。

第二個想不通:以後在課堂上,遇到回答不出來的孩子,教師不能説:誰來幫幫他!因為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讓我很納悶。因為在一個班級裏,總有程度好差之分,我們經常會為了照顧後進的學生多叫他們回答,好的學生雖然舉手了可是很少叫道,他們很有意見的。

我的説法是:等需要你們幫忙的時候,我再請你們出馬!這樣一來,不打消他們積極性,又能給他們機會。現在老大説不能請別人幫幫你,要老師再教一遍。這樣的話,我有些不理解。感覺學生的受挫能力會越來越差!小孩子需要鼓勵和表揚是肯定的,但是當他不行的時候,請別的孩子幫忙也是可以的!我們都這樣認為!

篇7:《雨點兒》説課稿

《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本課內容淺顯,情節性強,文中第五小節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空間,有利於學生在閲讀時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加以探究。

二、説學生

班內學生通過四個月的拼音、識字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大多數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是受他們的歡迎,所以我把識字教學滲透在課文朗讀、理解中,避免了為識字而識字,鞏固生字採用遊戲的形式。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是較短,好動、好玩,因此我就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讓看、聽、説、想有機結合。

三、説目標

1、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瞭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點、數、清”等11個生字,會寫“方”字(機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正確認字和練習朗讀,初步瞭解雨點兒的作用。

四、説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如在教學第一段時,讓學生先去嘗試數雨點兒,讓他們感受到雨點兒太多了,從而理解“數不清”。在讓學生自己讀句子的基礎上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理解“雲彩”、“飄落”。讓學生同桌合作交流“數不清的東西”和“飄落的東西”……

2、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語中主動探究中識字,讀懂故事,初步瞭解雨點兒的作用,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了給學生一個美好地學習語言的環境。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境和空間。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行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響並茂的效果,為學生學習創設美好的想象空間,提供學生體驗、感悟,引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

4、力求尋求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的平衡點。語文學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體現人文性同時,關注人文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同時注重朗讀感悟,重視探究漢語言的魅力,以學好語言運用好語言。我努力為學生架起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篇8:《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雨點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科學童話。文本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藴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着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於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所説的是第一課時。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彩、半”等 10 個生字和三撇、穴寶蓋、立刀旁 3 個偏旁,讀準多音字“數”的字音;會寫“問、有”等 5 個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逗號和句號的停頓。在語言環境中恰當地運用生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雨點兒給大地帶來的美好變化,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教學難點: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逗號和句號的停頓;在語言環境中恰當地運用生字。

四、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到雨點兒的可愛。

2、朗讀感悟法:採用齊讀、指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3、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説學情、學法: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個多月的學習,對帶拼音的課文基本能讀通,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好玩、好動,同時對於故事性的文章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特點投其所好,積極地給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完成對文本的學習,指導學生採取多讀多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特點,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進行本課的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三)、聯繫生活,巧妙識字

(四)、讀通句子,理解詞語

(五)、指導書寫,教師總結

(六)、佈置作業

六、説板書設計

8.雨點兒

大雨點兒(圖片) 小雨點兒(圖片)

↓ ↓

無花無草 有花有草

【設計意圖: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用圖片與文字結合的方式,將本課的內容概括出來,讓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篇9:《雨點兒》説課稿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認字和朗讀是教學的重點,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雨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1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3、搞好預習。

教學過程:

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與認知規律,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出示謎語,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四、觀察分析,指導寫字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具體過程如下:

一、出示謎語,激趣導入

1、師説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看不見。

2、板書課題:12、雨點兒

3、齊讀課題後,強調點的兒化音。

【在這一環節我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讀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將“雨點兒”這個詞讀正確,化解了兒化音的讀音難點。】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範讀

2、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查讀課文: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看誰讀得又正確又流利。

【之所以花大量時間讀課文,是因為我始終認為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效果最佳。】

4、讀預習時畫的詞語。(練讀——指名讀)

【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

5、課件出示詞語,請學生認讀:這些詞語換一個地方你們能讀好嗎?

①練讀帶拼音的詞語。

②指名讀。

③説説哪些字音容易讀錯(重點強調“數”是翹舌音。“彩”是平舌音。)

④去拼音讀詞語。(練讀——指名讀——齊讀)

6、去熟字留生字:這樣你們還會讀嗎?

①練讀。

②指名讀。

③説記字方法。

比一比:飄——漂青——清方——萬

聯想:回飄落

説結構:空答問

7、遊戲:字寶寶長大了

8、看卡片聽口令讀字,看誰反應快,讀得準。(用“彩、清、落”擴詞。)

【我始終都把識字教學作為教學重點。在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價值。並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識字教學落到了實處。遊戲的設計緩解了學生的識字疲勞。】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説)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幅圖的?

②課件出示,指名朗讀。

③理解“數不清”“飄落”。數不清什麼意思?説一説,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數不清?(看誰説的句子通順、好聽。)怎樣落叫飄落?(演示)

④指導朗讀:怎樣讀才能讀出“數不清”和“飄落”的感覺來。

(指名讀——範讀——練讀——指名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認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憑藉課文語言理解詞義,並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朗讀。 】

2、學習二、三、四自然段。

①(出示插圖)聽,誰在説話?(板書)他們説什麼呢?

②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指導讀好問的語氣。

③小雨點怎樣回答的?(指名讀隨機板書)“你呢?”是不是小雨點的回答?指導讀好疑問的語氣。

④大雨點怎樣回答的?(指名讀隨機板書)

⑤分角色朗讀。

3、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出示插圖:你能用最美的語言描繪一下這裏的美景嗎?

②課文是怎樣描寫的?(順承説話練習形成的語境氣氛,讓學生在自由練讀、指名讀的基礎上,齊讀第五自然段。隨機板書)

③討論交流:這都是誰的功勞?你想對雨點兒説些什麼?

4、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着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讀給好朋友聽,再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師生做朗讀表演。

【先讓學生欣賞雨過天晴草長花開的景象,再讓學生讀文感受雨點兒給草和花帶來的變化,接着讓學生談感受,最後讓學生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一設計意在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景色美,理解雨點兒與植物生長間的關係。並將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

四、觀察分析,指導寫字

1、認讀“方”“半”。

2、書空筆順。

3、觀察筆畫位置。

4、範寫。

5、練寫。

【低段語文教學尤其不能忽視寫字教學。在教學高潮之後,讓學生靜下心來,學學字,寫寫字,動靜結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略)

篇10:《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後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藴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着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於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二、説學情

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識字方法。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自主識字,繼續提高識字能力。通過前面漢語拼音部分的學習,學生以能正確的拼讀音節,藉助漢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在識字過程中積累識字方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受閲讀的樂趣。

3、有興趣地寫“方、半、巴”3個生字,進一步寫好漢字的基本筆畫。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感受雨點兒的可愛,感悟雨點兒給人類、給世界帶來了美麗。

四、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

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是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範讀課文,學生思考:雲媽媽的孩子是誰?

2、學生回答,板書課題。指導讀準“點”和兒化音

(二)識字

1、出示加拼音生字。指名讀。

2、同桌互認互查。

3、集體交流識字方法。

4、讀詞語。

5、讀句子

(三)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

2、説明讀課文的要求

3、分段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詞。

(四)指導寫“方、半、巴”三個字。

1、觀察“方”、“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範寫。學生跟寫。

3、學生書空。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篇11:《雨點兒》的説課稿

《雨點兒》的説課稿

《雨點兒》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情節性強,便於學生閲讀。

教學本課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在教學時我合理利用農遠資源,通過有計劃地播放教學光盤,與電視老師互相合作,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隨着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豐富的教育資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學生聽的接受式、填鴨式教學的缺陷。特別是課改後的語文內容新穎,形式多樣,圖文並茂,遠程教育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思維能力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一、激發興趣,增強主動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開始,我先播放光盤,出示謎語,學生立即就會融入電視情境之中,激發學習動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繼續播放光盤,採用多種學習方式,如做遊戲、跟學習夥伴比賽學習等,學生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能夠使聲畫並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聽覺、視覺的協調作用,打開學生的思路。學生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也使語文課充滿了情趣。

二、讀想説寫,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本課時我放手讓學生在教學光盤的作用下,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教師適時引導,鍛鍊自學能力。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實現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讀”始終是語文閲讀教學的主旋律,而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於是,在觀看光盤聽電視老師提出初讀要求後,我馬上讓學生交流重複電視老師提出的要求。這樣做既能養成學生愛傾聽的習慣,又避免了學生出現盲目讀書的現象。讀通全文後,我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詞語,包括和電視上的學習夥伴認讀,出示卡片領讀、小組讀、開火車讀。反饋檢查時,讓學生做“戴帽子”遊戲。在引導學生理解“飄落”一詞時,我讓學生和電視上的學習夥伴比一比,去發現句子,理解詞義。這樣做的目的是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為此,我在指導學生研讀課文當中,安排了學生挑選喜歡的自然段輪讀課文以及和學習夥伴賽讀、分角色朗讀等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悟景,讀中悟情,產生個性化的閲讀體驗。並在此基礎上充分想象,抒發感受。教學時,我讓學生説説你喜歡雨點兒嗎?雨點兒讓大地變得如此美麗,你想對它説什麼?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播放光盤再現美景。媒體創設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學生讀出了意境,讀出了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教學重難點也迎刃而解。同時我還重視語言文字的練習,引導學生用“……從……”的句式説話。此時,學生的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從而獲得了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識字要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和寫字相結合,所以在最後環節,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本課的生字都是獨體字。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觀看光盤領悟寫法,然後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高低長短,把字寫勻稱。

三、轉變觀念,凸現教師角色

在教學《雨點兒》時,我播放光盤十三分鐘,在不同環節有選擇地進行了暫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播放謎語先請學生猜,繼續播放聽電視老師明確讀書寫字的要求,看電視老師演示領悟“飄落”,觀察電視屏幕的圖畫理解文意,跟學習夥伴同步學習、比賽學習等,這一系列操作步驟都是教師對教學光盤這一載體的科學利用,是教師用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途徑。可見,利用光盤教學,並不等於説教師只是一個簡單的光盤播放員,帶着光盤直接去上課就可以了。與傳統教學相比,它需要教師做好更為細緻的準備工作。播放光盤不是盲目的,教師要選擇看的方式、看的時機和看的次數。光盤中的哪些地方應該以看為主,哪些內容應與電視裏的師生互動,哪些內容需要粗看或細看等,都需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會考慮清楚,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從而形成光盤、學生、老師三方互動的新課型。毋庸置疑,教師仍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與傳統教師角色所不同的是,現場教師與電視老師共同執教,融合教學。

由於本人的經驗和水平有限,對課堂上利用光盤教學也是初次嘗試,在教學當中一定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同時也在此向給我這次鍛鍊機會的宋校長和各位領導表示感謝,向對我這節課進行精心指導的凌主任和各位老師表示感謝,謝謝大家﹗

篇12:一年級《雨點兒》説課稿

人教版一年級《雨點兒》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郭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雨點兒》。我的説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説教材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實驗版教材第五單元的一騙錢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本課內容淺顯,情節性強。文中第五小題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空間,有利於學生在閲讀時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加以探究。

二、説學生

一年級學生通過兩個多月的拼音、識字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大多數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是受他們的歡迎。所以我把識字教學滲透在課文朗讀理解中。避免了因識字而識字。鞏固生字我採用多媒體《送雨點兒回家》這種遊戲。但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好動、好玩。因此我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讓看 聽 説 想有機結合。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説目標

(1)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正確的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瞭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本課中的`11個生字。

四、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關係。

五、説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引導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如:在整體感知這一環節:我在讓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説自己讀懂了什麼?出示卡片“數不清”時,讓學生結合生活説“數不清的東西” 等

(2)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中主動探究中識字。讀懂故事,初步了(9解雨點兒的作用。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個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感空間。培養語感提高學習興趣。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為學生學習創設好的想象空間。

(4)力求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語文學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體現人文性的同時,關注人文性、尊重 學生的個性體驗。同時注重朗讀感悟。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我也力求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語言訓練點。如: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説話。 小花從xxx。小草從xxx。xxx從xxx。

六、説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即是對課文的 一種再創作,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

篇13:一年級語文《雨點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後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藴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着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於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2,學情分析

本次上課面對的一年級學生比較特殊,他們剛剛進入拼音學習的最後階段,拼音的拼讀還沒有完全過關,對於文章的朗讀訓練更是沒有觸及。更別説讀出感情,讀好對話了。想讓孩子們在這堂課裏學會什麼,掌握什麼樣的語文能力,我認為還是要降低目標。讓他們讀通文章,讀順文章,認識生字。這更重要。

3,教學目標

(1、初讀目標:通過謎語導入激趣,引導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讀好“雨點兒”的兒化音,體會兒化音的親切感。

(2、細讀目標:通過引導讀好對話,讀好疑問句,讀通2、3、4段。瞭解雨點兒要去的地方。

(3、精讀目標:

a、隨文識字11個;

b、理解“數不清”的意思,讀好107頁的我會讀,會用_____從_____裏______;

c、重點讀好第一段;

d、讀好2、3、4段讀好問句,理解“你呢?”的意思體會大小雨點的不同心理。

e、在讀好問句與答句的基礎上,理解“提問”與“回答”是反義詞。

4,重點難點

重點:讀好疑問句,讀通2、3、4段;隨文識字11個;理解“數不清”和“飄落”;讀好對話。

難點:讀好“雨點兒”的兒化音,體會兒化音的親切感;讀好107頁的我會讀,會用_____從_____裏______;

二: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舞蹈導入。我教孩子們遍唱《小雨沙沙》的歌,邊跟着我一起跳一跳這支舞。

2、雨點兒也跳着舞,來到我們黑板上了(出示)“雨點”。

先教學生字“點”。朗讀。課題為什麼加上一個“兒”?(親切等)再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教學第一部分

1、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雨點兒的故事,小朋友們想聽嗎?(範讀,課件)

2、小朋友們聽得那麼認真,你看,雨點兒來我們教室啦!(打開課件,雨點兒紛紛從天空落下來)

3、誰來數一數來了多少雨點兒朋友?――教學“數不清”的“數”和“清”。

4、這些數不清的雨點兒是從哪裏來的?(雲彩裏)――(出示)第一節。指導朗讀。

教學生字“彩”。

5、數不清的雨點從雲彩裏怎麼下來的?(飄落)――教學生字“飄、落”。

6、(紙片飄落表演)

師:誰能用一個詞描繪老師的表演?能用小手做做動作。

師:出示詞語“飄落”,為什麼“飄”的邊上是個“風”字?

6、(出示)第一節。老師把剛才學習的生字送回課文中了,誰來讀?(指名讀,齊讀、評價)

7、雨點兒是從哪裏飄落下來的?(“從……裏”變紅)再讀句子。

(出示:我會讀)指名讀;齊讀。――(出示)説話訓練:從裏。

(三)教學第二部分

1、半空中,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見面了。(看課件圖片)他們還聊起天來,猜猜他們都説什麼了?(大雨點問小雨點要到哪兒?小雨點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小雨點兒也問大雨點,大雨點兒要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2、範讀第2自然段。“半空”是什麼地方?教學“空”。

3、寫字指導:“半”要求會寫。教師範寫。學生描紅。

4、教學“對話”

(1)出示課文第2―4節。朗讀。

(2)誰問誰?――“大雨點問小雨點”怎麼問?“小雨點問大雨點”怎麼問?

(3)怎麼回答?――小雨點怎麼回答?你為什麼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大雨點怎麼回答?你為什麼要到沒有花草的地方?

(4)教學生字:“問”“回答”。(注意:問得反義詞是答)

(5)再讀第2―4節。

(分角色朗讀,機動)老師第二節;男生第三節;女生第四節。

(四)複習鞏固

1、朗讀的時候,生字寶寶都藏在課文裏了,現在他們又單獨跑出來了。你們還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出示,檢查)

2、第二次指導寫字:方。

三:説課後反思

一、我的亮點:

1、教案的設計思路清晰

A、本教案設計了兩個重要板塊,第一大板塊是圍繞第一自然段:

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

(1)這句的教學重點解決三個詞語、:

a、數不清的隨文識字教學;

b、雲彩的隨文識字教學;

c、飄落的隨文識字教學;

在教學“數不清”的環節,我出示課件下雨的動畫,讓孩子數綿延不斷的雨絲,結果孩子説:數不清,這樣引出數不清的詞語,我感覺是很順利的;在“雲彩”識字的教學中,我問了數不清的雨點來自哪裏?引出雲彩,再看彩的三撇,引導孩子想象,這三撇就是三條綵帶;在飄落的教學中,我做了一個邊吹風,邊扔紙片的動作,讓孩子們觀察紙片是怎麼從我手裏下來的?這樣的設計是讓孩子們瞭解“飄落”下來的含義。我再讓孩子們把話説完整――紙片從手裏飄落下來。這樣也是達到了對於詞語“飄落”的使用的效果。

(2)語言能力的訓練:……從……裏……的教學説話訓練。

我捨棄了“數不清的……”“……從……飄落下來”這兩個詞語的訓練,而設計……從……裏……的教學説話訓練這個環節的時候,我是有所考慮的,因為本文的後面練習題裏有……從……裏(上)……的教學説話訓練,事實證明這個設計是有用的,課堂上學生們能夠説出這類句子,如:

蝸牛從蝸牛殼裏伸出來。我首先肯定孩子的答案,並糾正:你肯定是想説,蝸牛的頭從蝸牛殼裏伸出來,或者:蝸牛的頭從蝸牛殼裏探出來,邊説我還邊做做伸出頭的樣子來。他表示同意,聽課老師和別的孩子都笑了。

有的孩子説:小猴子從樹上掉下來。

我覺得奇怪追問一句:猴子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他説:因為他的尾巴沒有勾住樹。我又讓他把話説完整:小猴子從樹上掉下來,因為他的尾巴沒有勾住樹。

有的説:老師從門外走進來。等等這個換環節的回答還是挺有意思的。我認為我打開了孩子的思維空間,他們用我規定的句式,説出了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這樣的訓練我認為是可行的,也是到位的。

(3)整句的朗讀訓練。

B、第二大板塊是2――4段的朗讀訓練。

(1)在本段中,我圍繞:“問”和“答”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找出問的句子:你要到哪裏去?你呢?在讓孩子讀好問句的時候,我使用了音樂“指揮”的方式,跟着我手臂的指揮,讀好問句向上揚的語調。在讓孩子學做雨點問問看,順便表揚孩子你問得真有禮貌,真親切,真好聽等等。

(2)再看是怎麼回答的:讓孩子找出兩句答句。找出後,看兩幅不同的圖,我問:小雨點為什麼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為什麼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孩子在這個環節的回答是精彩的,他們説有花有草的地方非常美麗,小雨點可能是小女孩子,她喜歡去美麗的地方和花蝴蝶等一起玩耍,有的説已經長了花草的地方需要的水比較少,所以小雨點才去哪。而大雨點要去的地方沒有花草,因為那裏的種子都在地底下沉睡,假如大雨點唱着《小雨沙沙》去喚醒他們,他們就會醒來。而且喝道大雨點給他們澆的水,他們就能很快發芽從地下冒出來,長出紅的花,綠的草。從孩子的回答看出來,我的課前導入是對的。他們還記得《小雨沙沙》帶給他們的快樂,和雨水帶給種子的快樂。

篇14: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雨點兒》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係。

二、學習目標:

1、認識“點、數、清”等11個生字,會寫“方”字。

2、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

3、有感情地朗讀1、2、3、4自然段。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大小雨點兒的對話。

三、設計理念:

1、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採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一個美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行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

四、教學流程:

第一部分是歌曲導入,認讀課題:《小雨沙沙》是一首節奏明快的兒童歌曲,放在開始,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此引出課題,也比較自然。而課題“雨點兒”這個兒化音是一個朗讀難點,我試圖通過反覆範讀來降低和突破這個難點。

第二部分是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前面接觸的大多是詩歌,韻文,這樣的童話還是第一次涉及,朗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部分裏我先範讀了課文,然後再讓學生自由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接着便是分段朗讀,同時學習生字。如:第一自然段,先學習五個生字,每個生字學習都有側重點,“數”、“清”、“彩”重點正音,並瞭解多音字“數”,“飄”、“落”重點記憶字形。然後再認讀詞語“數不清”“雲彩”“飄落”,繼而整合成一整句話,有了前面的制、詞遞進教學,讀好整句話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最後在學完生字之後,讓學生再一次朗讀全文。

第三部分是學習課文,朗讀感悟:第1自然段重點理解“數不清”和“飄落”這兩個詞語,並進行語言訓練:()數不清;()從()飄落下來。而第2、3、4自然段,則是要讓學生學會“問”練習“答”和“説”,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的語氣。採用多種形式的分角色朗讀讀好大小雨點兒的對話。

第四部分是指導生字書寫:先讓學生觀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觀察所得,然後通過教師一筆一畫的範寫到學生臨寫,最後是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第五部分是設置懸念,為下節課做鋪墊,並在《小雨沙沙》的音樂聲中結束教學。

標籤: 雨點兒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v95wj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