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登岳陽樓教案(實用10篇)

登岳陽樓教案(實用1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登岳陽樓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登岳陽樓教案》相關的範文。

登岳陽樓教案(實用10篇)

篇1:《登岳陽樓》教案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把握本詩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把握詩中的經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教 具:PPT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問,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大屏幕投影)

1.江南有哪三大名樓?

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被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與“山東的蓬萊閣”併成“四大名樓”)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以其雄偉的氣勢和巍峨壯麗的風采,古往今來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登樓抒懷。

2.你能背誦出多少句古人描繪洞庭湖的佳句?

①屈 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②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③許 棠:“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④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⑤杜 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⑥劉禹錫: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⑦詩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你記住了幾副寫岳陽樓的名聯?

①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②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④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⑤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二、回顧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聖”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三、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 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誦讀並默寫這首詩

這首詩內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深沉緩慢。

首聯: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十年,包含着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

頷聯: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説“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

頸聯:説個人,有無限辛酸,調子低些為好。

尾聯:説國家,有滿腔悲憤,調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五、賞析詩歌

1.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①翻譯:過去就聽説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

②問題:“昔聞”、“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早聞洞庭盛名,早有渴望盡興一遊的夙願,然而無奈戰亂頻繁,身世漂盪,到了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悦,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醖釀氣氛。

③概括簡析:首聯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

2.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譯:大湖廣闊浩瀚把吳楚兩地東南隔開,天地象在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蕩漾。

②問題:“坼”“浮”兩個字煉得好,好在哪裏?

“坼”,分裂。“浮”,漂浮蕩漾。廣袤數千裏的吳、楚兩地就因為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彷彿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宏麗。

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宏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曹操詠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觀滄海》) 體現了一種“雄渾闊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聯 “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宋代劉辰翁語)被王士�G贊為“雄跨今古”。

③概括簡析:頷聯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3.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譯: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

②問題:頸聯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聯繫尾聯,試分析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從頷聯到頸聯,詩的意境從寬闊轉到狹窄,但這兩聯是相輔相成的。清代史學家浦起龍説:“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到尾聯,意境又轉到寬闊,詩的前後相互襯托,全詩意境構成一個整體。

③試分析頸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面對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鬱居木船,飄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淒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詩人抒發了一種憂己傷世無限悲苦之情。

4.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①翻譯: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②問題:尾聯在抒發個人悲苦的感情上發生了什麼變化?體現了詩人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尾聯中,詩人在悽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種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淒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詩的意境從狹窄轉到寬闊,由個人的悲苦轉而想到國家的衰頹。由此可見,詩人總是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事為念,體現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六、探究總結全詩

1.主旨意境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浩翰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偉麗的景色上下襯托,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意境宏大,情調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2.藝術技巧

①意境博大深遠,風格沉雄悲壯

②全詩對比強烈,對仗工整

③用詞精當,含意深刻。

七、課後練習

1.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2.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①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

答:“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如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篇2:《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教案

《登岳陽樓》教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本詩,在誦讀中體悟詩人不顧個人悲苦,心懷天下的無私情感。   2、通過朗讀、比較閲讀感受本詩豐厚的藝術內涵,提高詩詞的鑑賞能力,並培養學生的審美、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比較閲讀感受本詩豐厚的藝術內涵   教學時間:第九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顧作者及作品:   杜甫(712--770)唐詩人。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自幼好學,知識淵博,頗有政治抱負。開元后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將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有較深的認識。靠獻賦得始得官。及安祿山軍陷長安,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棄官往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附錄一:杜甫年譜(據朱鶴齡所編,有刪節)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遊吳越。   開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吳越歸,赴京兆貢舉,不第。   開元二十五年(737)公遊齊趙。   開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東都(洛陽)。   天寶五載(746)公歸長安。   天寶十載(751)公年四十,在長安,進《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賢院。   天寶十四載(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衞率府胄曹參軍。十一月,往奉先。   肅宗至德元載(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聞肅宗即位,自鹿贏服奔行在,遂陷賊中。   至德二載(757)四月,脱賊,謁上鳳翔,拜左拾遺。疏救房殖,上怒,招三司推問。宰相張鎬救之,獲免。八月,墨制放還郴州省家。十月,上還西京(長安),公扈從。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遺。六月,出為華州司功。冬晚,離官,間至東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東都回華州。七月,棄它西去,度隴,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人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寶應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嚴武還朝。未見,西川兵馬使徐知道反,因人梓州。冬,復歸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屬邑。   廣德元年(763)在詳州。是歲,召補京兆功曹,不赴。   廣德二年(764)嚴武再鎮蜀,春晚,遂歸成都草堂。六月,武表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辭幕府歸草堂。四月,嚴武卒。五月,離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雲安,居之。   大曆元年(766)春,自雲安至接州,居之。秋,寓西聞。   大曆二年(767)公在夔州。春,遷居赤甲。三月,遷壤西。秋,遷東屯。未見,復自東屯歸壤西。   大曆三年(768)正月,去夔出峽。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嶽州(今湖南嶽陽市)。   大曆四年( 7 6 9)正月,自嶽州之潭州(今湖南長沙市)。未見,人衡州(今湖南衡陽市人夏,畏熱,復回潭州。   大曆五年(770)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d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了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   2.背景鏈接:   大曆三年(768)春,杜甫從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杜甫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到了岳陽,,到達之時正是深冬,登上了岳陽樓。這首詩就是詩人登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   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初讀感知    1、聽配樂朗誦,感受詩的意境。   誦讀提示:這首詩所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緩慢些。首聯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頷聯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説“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下面兩聯説感慨,要用深沉的語調讀:頸聯説個人,有無限辛酸,調子低些為好;尾聯説國家,有滿腔悲憤,調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2、學生誦讀全詩,走進文本。   3、整體感知:在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全詩。   三、揣詩句、入意境、品情感   1、自由朗讀品味首聯的情感。   2、“昔聞” “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詩人終於登上早年就聽説過的岳陽樓,本該喜悦,更多的是沉鬱、苦澀。杜甫一生坎坷,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至今卻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哪裏還有喜悦?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結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悦,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醖釀氣氛。   3、賞析頷聯的開闊意境。   ⑴賞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詩人寫得有力,彷彿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衝開、分裂,寫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並且主宰着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着湖水的波動而漂盪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眼前。    ⑵比較閲讀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感受詩境。    明確: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壯闊景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意境開朗壯闊。比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氣勢更為宏大壯觀。“坼”“浮”兩字,可見洞庭湖的壯闊,分裂和動盪之感躍然紙上。   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G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⑶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麼關係?    景:洞庭湖廣闊無垠,煙波浩淼。   情:詩人有不滅的濟世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個洞庭,而是整個吳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僅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這就使他的這兩句詩比起孟浩然的兩句詩更顯得氣勢不凡,驚天動地。    ⑷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描述洞庭湖景象。   3、賞讀頸聯,回味首聯的意藴。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敍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寫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    4、賞析尾聯:第七、八句寫什麼?    寫詩人憑欄眺望北方,不僅有感於自已悽苦的身世,重要的是縱目遠眺,更想到那長年不息的戰火和塗炭的生靈,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北方邊境,戰亂未平,國家艱危,這才是詩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5、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   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   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6、總結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着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這首詩可以説是詠岳陽樓的絕唱。唐庚《子西文錄》雲:“嘗過岳陽樓,觀子美詩,不過四十字耳,其氣象閎放,涵蓄深遠,殆與洞庭爭雄,所謂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輩,率為大篇(注),極其筆力,終不逮也。杜詩更小而大,餘詩更大而小。”這決非過譽。 注:這裏指的是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共100字)和韓愈的《岳陽樓別竇司直》(共460字)。    四、拓展感悟    1、結合收集的登樓詩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問:試對比兩詩頷聯描寫洞庭湖景觀的妙處,並評論兩詩的主題思想。   杜詩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寫出來了;孟詩寫湖的豐厚蓄積,澎湃動盪,極為有力,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   杜詩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淒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心。孟詩表達的是漫遊洞庭湖思及個人前途,希望張丞相引薦出仕的主題。    2、比較閲讀王之渙《登鸛雀樓》和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體會本詩意境的開闊宏大,藝術內涵的豐厚。    3、配樂朗誦,體驗詩歌藝術之美   五、鏈接

篇3:《登岳陽樓》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杜甫的文化常識;

2、體悟詩歌的情懷,提高學生的品位;

3、領會詩歌所表達的複雜情感,學習杜甫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中的名句及內涵,準確把握詩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熟讀成誦,理解“坼”與“浮”的含義。

教學難點

1、合作探究,領會詩歌所表達的`複雜感情。

2、品味語言,感受杜甫詩歌語言的魅力。

教學方法

朗讀指導法 探究討論法

教學過程與學生活動

一、導入:登高作賦,歷來是中國文人志士,遷客騷人的創作傳統,並因此而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等等,這些詩歌或抒豪情,或發幽憤,無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杜甫的《登岳陽樓》,看一下作者在這一首詩中抒發是怎樣的情感。

朗讀的節奏及重音處理: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二、詩歌賞析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悦,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醖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敍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課堂練習

杜甫,字 ,河南鞏縣人,自號 ,因他做過工部侍郎,又稱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是 、,真實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稱為“ ”,他與李白齊名,並稱“ ”,被人譽為“ ”。

課堂小結

杜甫的詩堪稱“詩史”,加之詩人深廣的愛國情懷,高超的文字功力,使他的詩作,尤其是晚期律詩,更具一種沉鬱頓挫,一唱三歎之特點,極耐開掘。《登岳陽樓》是杜甫的代表詩作之一,這首著名的詩作,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起被鐫刻在江南三大文化名樓之首的岳陽樓上,自唐以來,一直作為中華文化的精神主流穿越千年而永不漫泯。

課外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詩。

2.做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有“詩聖”之譽。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篇4:《登岳陽樓》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相關的背景知識。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3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發學生靈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積累。

5背誦並默寫。

教學重點: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2背誦並默寫。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

教學方法:誦讀法,聯想法,點拔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二、指導學生自讀詩文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有《簡齋集》《無住詞》。

《岳陽樓(其一)》定於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變”發生,宋代詩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變動。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天涯淪落。詩人在他逃難三年之際,登上了名勝岳陽樓。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指導學生注意把握節奏、韻律及感情基調。

3.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4.指名1-2名學生朗讀詩文。其他學生評介。

三、小組合作討論,再讀詩文,回答問題。

多媒體顯示

1. 首聯與頷聯是景物描寫,對下面詩句的.情感表達有什麼作用?

2.頸聯明顯是學杜甫《登高》句“萬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但陳與義並不生吞活剝,詩中以“萬里”對“三年”,表達出哪些信息?

四、拓展延伸,比較閲讀。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譯:早就聽説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終於等上了岳陽樓。 雄闊壯觀的大湖,將吳楚分割在東南兩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浮於其上。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窗遠望淚流滿面。

登 高

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秋風緊,蒼天更空遠,兩岸猿啼淒厲而悲涼; 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閃閃,鷗鳥低飛,往復盤桓。

無邊無際的層層落葉紛揚而下,奔騰不息的滾滾長江浩浩蕩蕩。 漂泊萬里的異鄉客悲秋懷愁緒,人到暮年疾病纏身獨自登上高台。時世艱難愁苦遺恨令白髮日增,潦倒困頓因病停酒更難排憂解難。

問:古今評家認為陳與義“喜仿杜甫宏闊之體”,詩風如老杜“宏偉蒼楚”……除了頸聯外,請再結合詩中意境作簡析。

五、課堂小結

陳與義與杜甫相同的人生現遭際,同時都有機會登臨名勝-----岳陽樓,都為人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這是歷史的巧合。

六、佈置作業

篇5:登岳陽樓教案

知識目標

1、背誦本詩。

2、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通過學習瞭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作風格,並進一步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同風格。

能力目標學會通過反覆誦讀、聯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綴、補充聯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教學難點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二、詩歌賞析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悦,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醖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G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敍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三、總結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着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四、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五、鏈接

(一) 寫洞庭湖的佳句

1、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2、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許文化:“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二)岳陽樓的名聯:

1、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2、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4、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5、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

篇6:登岳陽樓教案

教學步驟

初備統復備

一、導語

同學們從國小到現在,學習不少杜甫的詩歌,你學習過的杜甫詩有哪些,(學生背詩接龍)請説説杜甫詩歌有哪些特點?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詩《登岳陽樓》,在這首中抒發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二、解題

1、投影出示課題

2、投影有關岳陽樓圖片

3、簡介背景

三、誦讀欣賞

1、配樂範讀,(投影展現)

注意劃分節奏和語速語調

2、自由朗讀

(1)結合註釋疏通句意

(2)共同討論質疑解難

3、配樂競讀

學生評議,教師點結

4、師生品讀

(1)品讀意境:(投影)

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討論明確景物有洞庭水、岳陽樓、吳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關山、涕淚欄杆。這些景物壯闊而悲涼。

(2)讀後有怎樣的感受?試着將其改寫成一段寫景散文。

――――使人讀後彷彿進入戰事不斷,遊子漂泊他鄉,老病交加,悲痛欲絕,孤苦無助的境地。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3)品讀情感

這首詩抒發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從“無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詞中可看出本詩主要抒發作者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哀傷。

(4)品味語言(投影)

你最喜歡哪句詩,説説喜歡的理由

5、比較閲讀

試比較《題破山寺後禪院》與《登岳陽樓》同異

明確:

相同處:

都是五言律詩,都有借景抒情

不同點:

――――主要表達方式不同,前者以寫景為主,後者以自敍和抒情為主

――――寫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寫實為主,後者寫實與想像想結合

――――景物特點不同,前者着眼於細節描寫,後者細節與全景相結合

――――抒發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兩忘的愉快心情,後者抒發的憂鬱之情。

6、配樂齊讀

四、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首詩歌,掌握了朗讀技巧,並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對重點詞句做了研讀品味,有很大的收穫。

1、蒐集與《題破山寺後禪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園詩

2、蒐集與《登岳陽樓》意境相近的其它憂國思鄉詩。

篇7:登岳陽樓教案

學習目標

1、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地鑑賞詩歌

2、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理解和體會杜甫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4、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本詩

重點難點理解和體會杜甫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學習流程

【自學指導】

一、複習導入:

背誦學習過的杜甫《登高》一詩,説説這首詩選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意象:

意境:

情感:

今天我們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登岳陽樓》,看看這首詩又選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作者什麼情感。

二、瞭解背景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陽,此詩是詩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會有怎樣的感情呢?

三、朗讀背誦

1、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2、誦讀提示。

這首詩所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緩慢些。首聯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頷聯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説“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下面兩聯説感慨,要用深沉的語調讀:頸聯説個人,有無限辛酸,調子低些為好;尾聯説國家,有滿腔悲憤,調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四、初步感知 :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東南坼( )乾坤( )憑軒( ) 戎馬( ) 涕泗流( )

2、寫出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吳楚東南坼 (2)戎馬關山北

(3)憑軒涕泗流 (4)乾坤日夜浮

3、《登岳陽樓》選自 ,作者 ,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人們譽為“ ”,他被人們稱為“ ”

4、這首詩用到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意象: ―― 感受:( )

意象: ―― 感受:( )

意象: ―― 感受:( )

合作探究案

一、整體感知。

1、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昔聞” “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了怎樣的景和怎樣的情?“坼”“浮”兩個字煉得好,好在哪裏?

3、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聯繫尾聯,試分析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4、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尾聯在抒發個人悲苦的感情上發生了什麼變化?體現了詩人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鑑賞品析

1、討論探究《登岳陽樓》的主旨意境:

2、討論探究《登岳陽樓》的藝術技巧:

達 標 檢 測 案

1、按原文填寫

⑴詩中描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的詩句是

⑵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繫在一起,意境深遠的詩句是

2、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悦,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醖釀氣氛。

B、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C、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自敍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但從整體看來,與全詩聯繫不緊。

D、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3、説説下列句子中詞語的含義。

⑴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坼: )

⑵戎馬關山北(戎馬: )

⑶憑軒涕泗流(憑軒: )

4、杜甫、范仲淹筆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賞哪一個?説説理由。

5、杜甫、范仲淹都是借景抒情,但所抒的情有所不同,請簡單加以分析。

篇8:《登岳陽樓》語文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品評名句,感受詩境;

2、體悟詩人傷時憂世的博大情懷;

3、對比閲讀,體味不同詩人在詩歌詩境及風格方面的獨特性。

二、知識回顧:知人論世

1.杜甫,字( 子美 ),河南鞏縣人,自號( 少陵野老 )。因他做過工部侍郎,又稱( 杜工部 )。

2.杜甫的詩被稱為( 詩史 ) ,他被後人冠 以(詩聖 )的美稱。

3.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著名的( 現實主義 ) 詩人。

4.代表詩歌( “三吏” )、( “三別” )。

三、寫作背景

大曆三年(768)冬,杜甫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到達岳陽,到達之時正是深冬。此詩為詩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誦讀要求

讀準字音

坼(chè) 涕泗( t ì sì)

讀準節奏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讀出情感

詞語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舒緩輕重

篇9:《登岳陽樓》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

。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二、詩歌賞析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悦,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醖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敍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三、總結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着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四、〖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五、〖鏈接〗

(一) 寫洞庭湖的佳句

1 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2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許文化:“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二)岳陽樓的名聯:

1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2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4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5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

五、自由朗讀

1.結合註釋疏通句意;

2.共同討論質疑解難。

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早就聽説洞庭湖的水勢浩大,今天終於登上了這座聞名遐邇的岳陽城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

吳楚兩地由洞庭湖東南分割,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漂浮在湖面上。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望着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親友連一點消息也沒有,而今年邁多病,棲息在這隻孤零零的小舟上。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關山以北依然戰火不斷,憑軒遠眺,默思着國難家愁,我終於涕淚交流。

品評名句

你最喜歡哪句詩?説説喜歡的理由。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關鍵字是?寫出了洞庭湖怎樣的景色特點?

“坼”:洞庭湖波濤萬頃、巨浪千層,方圓數千裏的江南大地訇然裂為兩片,剎那間,乾坤搖動、天崩地解——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

“浮”:動態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包容天地萬物,並且主宰着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着湖水的波動而漂盪起落 —— 一派壯闊的圖景。

景色特點:氣勢磅礴,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

這樣來描寫洞庭湖,有人以為過於誇大,“於事理未當”,像是寫大海而不是寫湖(見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 實則此評未免拘泥。須知詩歌不同於科學論文,是容許使用誇張來充分表現視覺(或聽覺)形象,以暢快宣泄作者的意興與情緒的。

頷聯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

——宋 劉須溪

“已盡大觀,後來詩人,何處措手。”

——明 王嗣奭

被譽為描寫洞庭湖的千古絕唱。能夠與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中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句。

頸聯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寫出了詩人什麼樣的境況和心境?

“老病”: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兩年,身體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這樣的境況和頷聯有什麼關係?

這裏,自己的孤寂與上聯的湖闊雄偉形成鮮明的對比,愈益顯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寫景如此闊大,自敍如此落寞,詩境闊狹頓異。”

“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

——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三

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憑軒涕泗流”的原因是什麼?

從個人推及到國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此後,外族侵擾,藩鎮割據,民不聊生,怎不令詩人牽腸掛肚?

這涕淚之中,有對親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獨的悲傷,有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也有無以報國的。

身世之悲,家國之痛,憂國憂民。

洞庭湖的廣闊無垠,煙波浩淼與氣勢磅礴

襯托

孤獨悽苦漂泊,憂國憂民。(博大胸襟(襯托))

篇10:《登岳陽樓》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對比《登岳陽樓》與《望嶽》,掌握大全景的寫法,感受杜甫心中的悲涼之情

梳理回顧學習過的杜甫詩歌,感受整合一個憂國憂民、寬厚可親的老杜形象

教學重點:對比《登岳陽樓》與《望嶽》,感受作者心中的悲涼之情

教學難點:回顧學習過的杜甫詩歌,感受憂國憂民、寬厚可親的老杜形象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背誦杜甫的《望嶽》,回憶杜甫是在什麼年紀的時候寫《望嶽》的,《望嶽》抒發了青年杜甫怎樣的理想追求?

明確:《望嶽》抒發了年輕的杜甫希望在盛世之時大展鴻圖的理想抱負

2、今天我們對比《望嶽》,學習杜甫的另一篇登高之作《登岳陽樓》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受

1、參考課下注釋,自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

2、齊讀詩歌

3、藉助工具書掌握字詞解釋,課堂提問,互助答疑

4、再讀詩歌,落實句子理解,感受詩人情感

三、深入把握

1、出示學習目標:同為登高之作,試從寫景的氣勢、寫景的手法、創作的背景、表達的情感四個方面對比《登岳陽樓》與《望嶽》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有人批評這首詩前兩聯與後兩聯像是不相關的兩首詩歌的拼接組合,顯得割裂。請理出本詩前後兩聯之間的關係,以及在詩句背後詩人情感變化的過程。

四、總結提升

1、朗讀這首詩歌,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人情感變化的過程。

2、回憶我們學過的《望嶽》《春夜喜雨》《石壕吏》《又呈吳郎》,回顧杜甫的一生,梳理杜甫給你的印象,説説你從杜甫的老淚縱橫中體會到怎樣的情感?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杜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8147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