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數學教案多篇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多篇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多篇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範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悦,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麼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2、同桌結合説一説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並能對角進行分類,那麼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着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麼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説説你是怎麼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①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②對準量角器相應的刻度線點一個點(找點);

③把點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後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的角。

65° 40° 110°

國小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進行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3、通過分數小數互化知識,滲透辯證法的觀點即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什麼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教材第97一98頁的內容

指導方法

1、自學P97一98的例1、2

主題圖學習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你會互化嗎?練習做一做。

嘗試練習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________

分數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裏面有( )個十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17裏面有( )個百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07裏面有( )個千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教學過程

一、自學反饋

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________

分數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裏面有( )個十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17裏面有( )個百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07裏面有( )個千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入: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實際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的另一種形式,因此,小數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

(一)教學把小數化成分數。

1、教學例1(1)出示0.9

①看到0.9,你知道什麼?

(2)出示0.03

①看到0.03你知道什麼?

(3)出示1.21

①引導學生知道,這個小數有整數部分,即為帶小數,帶小數化成的分數是帶分數,帶小數整數部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小數部分是分數部分。

②議論1.21怎樣用分數表示。

(4)出示0.405

①看到0.405你想到什麼?

2、從上面的例題,你發現小數化分數有什麼簡便方法?

引導學生得出:小數化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後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點去掉,小數作分子;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3、反饋練習

把小數化成分數

(1)迅速完成

(2)彙報結果,並説明怎麼想的。

(二)教學把分數化成小數。

1、談話引入:小數可以化成分數形式,分數也可以化成小數形式。

2、出示例2

(1)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分數的分母有什麼特點?使學生明確:根據小數的意義,也可以把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直接寫成小數。

(2)觀察3組數

(3)分組議論知道了什麼?

(4)分組彙報結果,使學生知道: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去掉分母,看

分數中1後面有幾個0,就在分子中從最後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教學例3。

1、教師引入:並不是所有分數的分母都是整十、整百、整千……,下面情況應怎樣處理呢?

2、出示例3

(2)彙報思考結果: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把分數轉化成除法算式,然後計算就可以得到小數。

(3)按照同學們彙報方法完成例3其餘幾道題。(指名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①説出思路。

②提示:除不盡的按要求保留三位小數。

(4)引導學生歸納: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

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捨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5)教師提示:這樣得到的小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限小數,另一種是無限小數。

(6)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樣分母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分母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7)教師提示:先把每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

4=2×29=3×325=5×514=2×740=2×2×2×5

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可議論。

(8)啟發學生明確: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質數,這個

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9)反饋練習:完成146頁“做一做”

要求:口頭判斷,説明判斷理由。

三、鞏固發展

1、第1、2題生填在書中。

(1)填空力求準確。

(2)集體訂正,並説説填空根據。

2、判斷下列小數化成分數是否正確。

(1)判斷並説明理由。

(2)將錯的題改正。

3、練習三十三第4題

比賽形式:看誰連線既快又對。

4、練習三十三第5題。

分組競賽:共分3組,每組兩道題,看哪組為優勝組。

5、練習三十三第6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3)看誰先記住結果。(2分鐘)

(4)同桌互相檢查,一個説分數,一個説小數。

四、全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學生髮言)

那就是説,小數、分數可以互相轉化。(板書:分數和小數互化)這是分數、小數混合運算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是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互化方法一定要牢記。

國小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教材第68~69頁減法的一條運算規律及其應用(例1例2),“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從這個數裏減去兩個數的和的運算規律,學會應用這種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抽象的思維能力,以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課。剛才我們用簡便方法,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板書課題)通過學習,要能步認識減法運算中的一些規律,並能應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教學新課

1.教學減法的運算規律。

(1)教學第68頁的應用題。

出示題目,讀題。

指名學生口答解題算式,老師板書一種方法的算式和結果。

提問:第一種算法是怎樣想的?求還剩多少米,還可以怎樣算?(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算式和結果)

第二種算法又是怎樣想的?

這兩種算法都是求的什麼問題?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兩個數,實際上就是從這個數裏減去什麼?所以兩種算法的結果怎樣?説明哪兩個式子相等?[板書: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問:從360裏減去87和113這兩個數,等於從360裏減去什麼?

(2)題組的計算、比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頁下面的題組。

請大家在課本上把這幾道算式計算一下,看看每組裏的兩個算式的結果有什麼關係,在o裏填上適當的符號。

讓學生口答練習結果,老師在o裏板書等號。

提問:從第一組兩個算式裏可以看出從30裏減去4和6兩個數,等於從30裏減去什麼?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3)歸納運算規律。

在這三組算式裏,每組算式之間都有什麼共同特點?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出運算規律,並讓學生看課本上的結語讀一讀。

(4)根據規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問:前兩題為什麼o裏都填加號?第三、四題為什麼o裏都填減號?為什麼456一102等於456—100—27

説明:應用這一規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教學簡便算法。

(1)教學例1。

出示例1。提問:這道題裏兩個減數可以湊成怎樣的數?根據剛才學習的減法運算規律,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麼?

誰再來説一説,這道題用簡便算法可以怎樣想?

按照這樣想的過程,黑板上的題怎樣算?(板書簡便算法的計算過程)

:例1裏兩個減數可以湊成整百數,就先求出兩個減數的和,再從724裏減去這兩個減數的和。這樣算比較簡便。

(2)計算724——(224+30)。

出示題目。

提問:這道題是724減去兩個數的和,大家看一看這三個數,先算加法會簡便嗎?你發現從724裏先減去哪個數比較簡便?為

什麼?接下來再怎樣算?為什麼還要用減法減去307

誰來説一説這道題怎樣計算?(老師板書計算過程)

板書時結合提問:為什麼等於724—224—307並説明這是把剛才的規律反過來應用。

:這道題是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由於724減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過來應用剛才的規律,從724裏先減去224,再減去30。這樣算比較簡便。

(評析:這裏補充了這一類型的練習題進行講解,不僅使學生認識這一運算規律還可以反過來應用,加深了對這一規律的理解,還可以為下面例2的教學作好鋪墊,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和掌握應用這一規律使計算簡便的關鍵。)

(3)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減數301接近幾百?可以看做哪兩個數的和?這樣,400—301就可以寫成400減去哪兩個數的和?[板書:=400一(300+1)]現在你能看出怎樣算比較簡便嗎?(板書計算過程)

誰能説一説,這道題用簡便算法是怎樣想的?

追問:這裏是怎樣用剛才學到的規律的?(反過來用)

:當減數接近整百數又比整百數稍大一點時,可以把它看成是幾百加幾的和,反過來應用剛才的規律,先減去幾百,再減去幾,這樣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2題。

(1)指名兩人板演左邊兩題的連減題,其餘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2)指名兩人板演右邊兩題,其餘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3)提問:這裏四道題的簡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樣的數?

指出:這裏應用減法的運算規律簡便計算,關鍵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數再減。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數,就可以應用規律使計算簡便。

2.練習十四第1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小黑板出示。

提問:第(1)題裏兩道算式結果是不是相同?第(2)題呢?這説明了什麼?

第(1)題裏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麼?第(2)題裏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麼?下面一個算式的計算為什麼不簡便?(兩個數的和不是整百數)

你能看出這樣的題在什麼情況下就可以用簡便方法算嗎?(第一步能得到整百數以後再減)

四、課堂

今天學習的減法運算的規律是什麼?應用這個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時,關鍵要看什麼?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四第2、3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1~53頁化簡比。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難點】

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課件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説 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動:哪一杯更甜?

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實驗活動:各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實驗物品,動手調製蜂蜜水。

各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彙報、交流。議一議哪個小組調製蜂蜜水更甜。

[課件出示]課本P51圖片,同時配上畫外音:

一個男同學説:我調製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個女同學説:我調製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師:他們倆調製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請估一估,再試一試。

我們先分別寫出它們的比。

40:360

10:90

就這樣直接比較他們倆誰調製的蜂蜜水更甜還是有困難,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呢?請分組討論一下。

40:360= = =1:9

10:90= = =1:9

得出結論:兩杯水一樣甜。

二、化簡比。

分數可以約分,比也可以化簡。

0.7:0.8:

師:剛才我們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整數與整數的比。現在請同學們先自己嘗試一下化簡小數與小數的比和分數與分數的比,然後請同學説一説是根據什麼來化簡的。

0.7:0.8:

=0.70.8=

=7 =4

=7:8=

=8:5

完成書上試一試化簡下面各比。

15:21 0.12:0.4:1:

請學生獨立完成後,説説化簡比的方法,全班集體訂正。

三。課堂練習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1題:連一連

在學生中開展比賽,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2題:寫出各杯子中糖與水的質量比。

1)寫出四個杯子中糖和水的質量比。

2)這幾杯糖水有一樣甜的嗎?

3)還能寫出糖與糖水的質量比嗎?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3題:

(1)(2)題自己獨立完成;

(3)題投球命中率同學討論完成。

四、總結

師:同學們一起來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www.本站baihuawen本站:

閲讀數學課本P51比的化簡。

我們是根據什麼來化簡比的呢?

是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的。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什麼時候需要化簡比?或者説我們用化簡比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五、獨立完成課本P53 第4題和第5題。

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動手調製蜂蜜水。通過調製蜂蜜水的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哪一杯更甜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整數與整數的比。

這是小數與小數的比和分數與分數的比,還是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目的是讓學生在不同題目中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進一步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鞏固化簡比。

這幾杯糖水有一樣甜的嗎?這個問題需要化簡比或求出比值後才能確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實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較。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完成(1),(2)兩題的基礎上,在小組內討論完成(3)題,然後在班級交流每組的情況,從而讓學生明白判斷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國小數學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釐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藉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並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係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並激發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並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觀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學思考?你有什麼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呢?周老師帶來了現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並彙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釐米。

3、揭示“分米”。

師:10釐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麼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釐米的關係。

師:現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並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並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彙報

師小結:藉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釐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釐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後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彙報

師小結:在今後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

3、發現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藉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分米

生彙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彙報

師:不是6釐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釐米長,但是又不到7釐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現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釐米=?毫米。

生彙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穫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釐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釐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

師:剛剛我們説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釐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釐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釐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並且在老朋友米和釐米的幫助下,發現了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着這些滿滿的收穫,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現場的這個腳印是哪隻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麼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牀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乾,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釐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後想一想,並把自己的想法説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穫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着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現!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釐米 釐米 cm

1釐米=10毫米 毫米 mm

國小數學教案 篇六

一、説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3節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也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説學情

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瞭解學生的特點。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從心理特徵來説,他們對於新鮮的知識充滿着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望,無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發展。

從認知狀況來説,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有關的知識,對三角形的內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並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的過程,提升自身動手操作及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理的過程為本節課的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明確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夥伴。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觀察,猜測,操作,思考,總結等方法,把學生帶進開放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合作學習,和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整個學習和探索活動,體現出開放性思維和多元思維並存的思維方式,教學生初步學會自主梳理知識,探索知識的方法,使他們親歷自主探究的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三角形內角和情境視頻:在圖形的王國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裏為“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鈍角三角形説“我的鈍角大,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的內角和大”。鋭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雖然有一個鈍角,可是其它兩個角都很小,而我的三個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內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説“別爭了,我們的內角和是一樣大的,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根據視頻中三角形的對話,順勢引出題目——三角形的內角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二)新課探究

接下里是新課探究環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畫幾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然後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過測量,學生可以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接着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如何進行驗證你的結論呢?接下來我會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予指導,討論過後,請同學彙報,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無論學生回答的全面與否,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後做出判斷,進行補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引導學生採用剪拼的方法進行驗證,先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再拼一拼,拼成一個平角。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此環節通過小組合作,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既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又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三)鞏固提高

接下來進入鞏固提高環節。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國小數學教案 篇七

設計説明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着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着讓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遊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麼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麼意思? (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發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並説一説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説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這節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麼? ①因為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採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説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麼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説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然後和菠蘿總數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儘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國小數學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1、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用豎式計算。

2、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過程,體會計算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確計算。

三、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

四、教學具準備

投影、視頻、答題紙、小棒。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開始新一單元的學習了,我們要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師板書課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展示圖片1:11頁主題圖ppt主題圖,

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個班由兩名老師帶隊。

師:同學們發現這麼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每個班與老師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

兩個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師:那我們就先來解決“二1班學生和他們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1出示圖片2

(1)看圖片,二(1)班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生:35+2,師板書

出示圖片3

(2)結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能口算出得數嗎?

預設1:口算:5+2=7 30+7=37追問:為什麼用個位上的5加2?

結合擺小棒,探究加法豎式的寫法及用豎式筆算的方法和算理。

師:怎樣筆算呢?我們用擺小棒的方法試一試。

學生用擺小棒,師巡視。

組織學生交流擺小棒計算“35+2”的方法和過程,教師出示小棒圖。

學生有35人,先擺3捆零5根小棒;帶隊老師有2人,接着擺2根小棒。把5根小棒與2根小棒合起來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於37.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寫出加法豎式,並計算。利用課件演示算理。

出示圖片4

筆算時,第二個加數寫在什麼位置?為什麼?

小結: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要與個位上的數相加,筆算時個位與個位對齊。

教師板演算法,並對應展示口訣:

數字分開,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3)練習:做一做,圖5

2、學習例2

(1)看圖片(乘車圖片6)提出問題

師: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怎樣解答呢?

板書算式:35+32=( )

(2)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你們能自己試一試嗎?我們可以先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後和同桌説説自己是怎樣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計數器上撥珠子

先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表示3個十,在個位撥5個珠子表示5個一;再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表示3個十,在個位撥2個珠子表示2個一,合起來就是67。

②擺小棒

師:有的同學是這樣擺的,先擺3捆與5個單根 ,再擺3捆和2個單根(上下襬放),合起來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勵學生質疑:為什麼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單根的和單根的合在一起?

播放動畫

③口算的方法

30+30=60,5+2=7,60+7=67

④豎式計算 出示圖7

師問:為什麼5和2對齊?3和3對齊?

師:個位和個位上的數對齊,十位和十位上的數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老師板書豎式的寫法,讓學生觀察。

生1:您是先算個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個十,把6寫在十位。

師: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問題嗎?

(4)算法對比,理法勾聯

指着豎式結果中的“7”,在擺小棒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撥計數器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口算的時候指的是哪個算式? 豎式結果中的“6”,是在擺小棒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撥計數器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口算的時候指的是哪個算式?

做P13 第2題“做一做”(學生獨立做,教師檢查。)

提問:寫豎式注意什麼?你是從哪位加起的?還可以怎樣加?做完後別忘了什麼?

小結:寫豎式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對齊,個位和個位對齊,計算時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做完後別忘了寫橫式等號後面的得數。

(三)拓展延伸

1、看圖寫豎式。(P12第2題)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3、同學們為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捐了43元。兩個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國小數學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確定位置(北師大版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一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確定位置的必要性;

2、確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使學生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實背景;

2、引導學生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與活動;

2、訓練學生能把思考的結果用語言很好地表達出來,同時要讓學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學重點:

1、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式、方法;

2、比較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地圖)等。

學具準備:直尺、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去年也就是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着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衞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二、引導探究:

1、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需要物體的位置,同學們有這樣的體驗嗎?

2、如果現在有同學想去看電影,

(1)如何找到電影標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號為例,指名説,再用課件展示),

(2)如果是3排6號,與6排3號指的是同一個座位嗎?如果將6排3號記作(6,3),3排6號該怎樣表示?

(3)從剛才的討論中,你知道了在電影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幾個數據嗎?這兩個數據都代表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順序性,這是在平面內確定位置的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兩個數據可以確定一個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學:你能用剛才這種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嗎?

4、剛才有同學提到了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圖上是利用什麼來確定位置呢?請看題(P126隨堂練習)

(1)分組討論: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

(2)在這張地圖上你能找到位於東經1130、北緯400的城市嗎?你能描述大連的大致位置位置嗎?哈爾濱呢?

小結: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有經度和緯度,象GPS衞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通過監測出神舟5號返回艙降落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楊利偉的。

5、除了剛才談到的方法以外,生活中確定物體的位置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6、示例1:(多媒體展示艦艇圖)

(1)學生分組討論問題並交流;

(2)補充問題:你能説出我方戰艦2號的位置嗎?我方戰艦1號呢?你能描述我方潛艇相對於敵方戰艦C的位置嗎?

(3)小結:用這種方法確定位置一般也需要幾個數據?哪幾個?(距離和方位角)

7、出示廣州市地圖: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所在的區域嗎?廣州火車站呢?

三、小結質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如:在電影院找位置,在戰爭中確定對方的位置,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或地區的位置,讓我們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確定位置,在平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兩個數據,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不同情況要選擇不同的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p8nw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