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項羽之死》的教案【精品多篇】

《項羽之死》的教案【精品多篇】

《項羽之死》的教案【精品多篇】

教學目標 篇一

1、積累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

2、把握項羽的形象

3、體會司馬遷簡練生動的史家筆法。

【教學難點】 同重點 3

【課時安排】: 3 課時

教學過程 篇二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電腦顯示:項羽圖片

(讓學生聯繫《鴻門宴》回答項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無謀、自負、婦人之仁等。)

在項羽的身上,優點和缺點都是那麼的突出,可算是一個相當個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幾千年來從不曾被人忘記,從而成為文學藝術家們寵愛的一個創作素材。

我們曾在高一時學過《鴻門宴》,大家對項羽有了比較深入客觀的瞭解,今天,我們將學習同樣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的《項羽之死》,來進一步完善我們對項羽的瞭解,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評價一位歷史人物。

《項羽之死》記述項羽一生的。最後階段,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這篇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了他的性格。

二、朗誦全文

(作用: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能更好的表現文中描寫的歷史場景,營造悲劇氛圍,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腦顯示:

1、結合書下註解,疏通文意,確定重點詞、句,並加以理解和記憶。

2、設疑、解疑: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心中疑惑。

3、提交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課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

三、梳理知識點,解決疑難問題

(一)確認書下註解在的重點詞句

(二)補充講解

電腦顯示:

1、項王軍壁垓下:名詞—動詞,駐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詞—狀語,像牆壁一樣

2、於是項王乃慷慨悲歌:情緒激昂。

3、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撼動。蓋,勝過、壓倒、超過。

4、項王泣數行下:眼淚

5、平明(平旦)天亮

6、騎能屬者百餘人耳(定語後置句)

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何……為”,固定結構,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為”構成。

用於詢問原因或反詰。可譯為“為什麼呢”“怎麼呢”等

9、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副詞,僅僅、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副詞,竟、卻

(三)知識梳理

一、多義詞

1、項王軍壁垓下( ) 岸土赤而壁立( )

2、自為詩曰 ( ) 為諸君潰圍 ( )

赤泉侯為騎將 ( ) 吾為若德 ( )

吾為公取彼一將 ( )

3、虞 兮虞兮奈若何 ( ) 吾為若德 ( )

4、亦足王也 ( )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 )

5、是時,赤泉侯為騎將 ( )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 ( )

6、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 ) 以無厚入有間( )

7、籍獨不愧於心乎( ) 然今卒困於此( )

8、天之亡我 ( ) 漢軍乃覺之( )

9、乃有二十八騎(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

二、解釋下列詞語

1、於是項王乃慷慨悲歌( ) 2、力拔山兮氣蓋世( )

3、直夜潰圍南出( ) 4、常幸從( )

5、然今卒困於此( ) 6、期山東為三處( )

7、騅不逝兮可奈何( ) 8、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

9、地方千里( ) 10、平明,漢軍乃覺之( )

三、找出並解釋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的詞。

1、項王軍壁垓下 2、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3、直夜潰圍南出 4、亦足王也

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左,乃陷大澤中

3、然今卒困於此 4、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五、固定結構

1、騅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六、翻譯下列句子。

1、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4、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户,吾為若德。

5、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七、佈置作業

1、複習鞏固本課文言基礎知識;

2、思考:“項羽之死”給我的啟示。

教學過程 篇三

一、複習詞語導入

二、概括情節,分析人物

1、師生共同梳理出三點情節,學生用“從 情節中我看出項羽是一個 的人”概括項羽的形象。

教師隨機板書示例:

情節 人物

垓下之圍 慷慨悲歌、兒女情長

東城快戰 勇猛無敵、自負逞強

自刎烏江 知恥重義(沽名釣譽)

(學生只要結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聯繫《鴻門宴》中項羽的表現,進一步感受項羽的傲慢、自負和缺少心機。

3、縱深拓展。

教師給出《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項羽的生平大事,並與劉邦作對比,以期使學生對項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資料: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秦二世元年,項羽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

項羽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三年,殺宋義,奪上將軍位。

鉅鹿之戰,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鉅鹿之戰後,因疑秦降卒思歸,坑秦卒二十餘萬人。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沛公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説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説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説者。

漢二年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項羽出關,使人徙義帝,陰殺之。

漢三年四月,大破漢軍,殺漢卒十餘萬人。

同年,項羽中劉邦反間計,項羽疏遠范增,范增死。

漢四年,楚漢訂立盟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項羽引兵東歸。

漢五年,劉邦與韓信、彭越聯手,圍項羽於垓下。

4、激情評説:“贊”?“貶”?

學生評説。

贊:

教師隨機亮出自己觀點:項羽之所以被許多人奉為英雄,是因為在他身上少有劉邦的狡詐、奸猾,他不論成功時還是失意處,始終是一個磊落的大丈夫,這正是中國人很為看重的一面;雖然項羽很自負,但你又可以説他是很驕傲,他的確是一個內心很驕傲的人,即便是在最後面對生死抉擇,他沒有低下高貴的頭。你可以説他愚蠢、沽名,不能卧薪嚐膽,笑到最後,你也可以説他禁不起挫折,不能像劉邦一樣愈挫愈勇,但項羽留下的'卻是很動人的“真性情”,僅有這一點,這個人就是可愛的,再加上他的蓋世的武力和曾經的輝煌,“英雄”之於他不就很順理成章了嗎?因了司馬遷的筆,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為調動學生,教師可酌情推出下面一段文字:

項羽之死——英雄完美的謝幕!

當年,巴頓將軍率領第三軍團所向披靡,可戰爭結束後,他卻只能和兩條愛犬打發時間。有人説巴頓生來就是為了打仗的,沒有戰爭,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義,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戰神。巴頓死於 1945 年 12月。巴頓遺言死後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現在他依然檢閲着自己的部隊和輝煌。巴頓是英雄——成功了,卻失去了意義;成功了,卻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看來,項羽真的是幸運的。項羽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華,人性的精華,是絕世壯烈的英雄主義的精華。項羽用自己的死讓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在高潮中謝幕,完美的謝幕。

貶:

重點從項羽的殘暴、尚武和政治上的幼稚來談。

教師可重點引司馬遷的評價: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

——司馬遷《史記 。 項羽本紀》

三、佈置作業( 2 選 1 )

1、小練筆:項羽,英雄否?(不少於 400 字)

2 、項羽之精彩酷評。(字數不限)

第三課時

項羽之死優秀獲獎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高中二年級

3、所屬模塊:選修

【學情分析】

本文選自司馬遷《史記》,語言淺顯,文意理解難度不大。因此,本課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放在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單元教學目標: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本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欣賞與評價人物形象,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鑑賞。

教學難點:評價人物,得出啟示。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導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和分組合作討論法。

【課前預習】1、掌握生字詞;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語言,歸納司馬遷對項羽的態度:是褒是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蒲松齡曾作過這樣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副對聯講了兩個人,項羽和勾踐。

(項羽)鉅鹿之戰:驍勇善戰,勇冠三軍,成為天下英雄

鴻門宴:剛愎自用,坐失良機,埋下悲劇種子

二、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的三個主要場景。

垓下之圍,東城快戰, 烏江自刎

三、文本研讀

(方法點撥)

1.欣賞垓下之圍(突出“泣”字——多情善感)

齊讀第一段,A。欣賞細節描寫展現的“驚—起—飲—歌—泣”這一系列的動作和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品讀項羽之“泣”的複雜心境;B.欣賞從“聲”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樂對人物心理的巨大沖擊、“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覆歎唱折射的無限蒼涼、悲哀和疼惜,感受項羽之死這最後一幕的`序曲的悲愴氛圍及音樂的無形感發作用;(播放音頻)

C.欣賞“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的側面烘托效果, (學生範讀)漢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2.欣賞東城快戰(突出“叱”字——勇猛自負)

全體男生齊讀第二、三段。A。欣賞通過語言刻畫形象。引導解讀戰前這段話的三個層次三種心緒—回顧戰鬥歷程且説是“天之亡我”時的極度自負;明知無法脱身時還説“願為諸君快戰”的大勇;“復聚其騎”時一問“何如”的豪邁。B。欣賞項羽“大呼、馳下、瞋目、叱之”動作神態的細節和敵方“人馬俱驚,辟易數裏”的再次烘托,感受項羽蓋世的勇武神威。

3、欣賞烏江自刎(突出“笑”字——知恥重義)

學生分角色朗讀A。從江邊的慷慨陳詞,語言的角度賞析。B。從“項王笑曰”的“笑”,神態的角度解讀“笑”的豐富內心。

總結歸納:項羽是一個多情善感、極度自負、知恥重義、心地仁善、勇武豪氣之人。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鑑賞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節、品味細節、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四、詩文有別

烏江

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同樣是項羽這一歷史人物形象,但詩歌與散文創造形象的手段卻大不相同。清代學者吳喬曾以做飯和釀酒分別比喻作文和寫詩,説:“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

詩文區別:一、散文刻畫手法具體,詩歌則是跳躍、省略,留給讀者自己品嚐的空間。二、散文更注重具體化,形象化,真實化,而詩歌較偏向意象化,讀者去想像,思考。

五、拓展延伸

欣賞、學習部分描寫形象的語段,學以致用。

六、作業

寫一段文字,通過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手法刻畫人物。

課時 篇五

【教學重點】

把握項羽的形象,形成自我評價

課時 篇六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積累重點實詞和虛詞。

教學過程 篇七

一、讀

檢查預習

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大家正音。教師提醒個別句子的斷句,例“地方千里”應斷在“地”之後。要求學生大聲誦讀課文至少 2 遍。

二、通

1、因本文不難理解,故逐段由學生提出不解處,師生討論解決。

2 、教師勾畫重點實詞、虛詞。

注:本課虛詞重點複習“之”和“為”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篇八

《項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識點難度不大,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掌握;項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個歷史人物,課文情節簡單但生動,內容容易把握。故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分析評價人物形象及“以讀促寫”,既培養學生閲讀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又通過閲讀帶動寫作,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在課文中選用事例”和“如何運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vpgw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