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月光曲教案(彙總31篇)

月光曲教案(彙總3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1篇《月光曲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月光曲教案》相關的範文。

月光曲教案(彙總31篇)

篇1:《月光曲》教案

一、課題:

月光曲

二、課型:

新授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月光曲。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能抓住重點段,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景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2.使學生能抓住重點段,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景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美好的音樂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受到美的薰陶和啟迪,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月光曲》去感受音樂的魅力。

師:同學們,你們聽説過貝多芬嗎?你對貝多芬有哪些瞭解?

生:自由談。

總結: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大音樂家,他的傳世作品有許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關於這首曲子的譜成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瞭解這首曲子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二)推進新課

1、前提測評:

(1)教師帶領學生讀生字詞:

萊茵河入場券波光粼粼

恬靜波濤洶湧霎時間

(2)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品讀課文,感受貝多芬的人民性。

學習內容:自由讀2----7自然段,然後思考一下問題。

(1)貝多芬在旅行途中經過小鎮時聽到了什麼?是怎樣做的?他為什麼這樣做?

然後出示窮兄妹倆的對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感悟盲姑娘對音樂對生活的熱愛,引起了貝多芬的同情。

①盲姑娘説:“這首曲子真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得,哪有多好啊!”

②哥哥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等我所做幾雙皮鞋,多掙點錢,一定給你買一張票。”

③盲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我會談好這首曲子的。”

(2)貝多芬彈完一曲後,盲姑娘是怎樣説的?貝多芬的感受是什麼?於是他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為了讓學生明白貝多芬再一次彈奏曲子的原因,教師出示下面重點句子讓學生再次品讀。

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的説:“彈的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3、精讀感悟。

自學內容:8―10然段。

(1)貝多芬為盲姑娘演奏第二個曲子時,當時的環境怎樣?

(2)聽着琴聲皮鞋匠眼前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3)想一想《月光曲》的旋律有什麼變化?

(4)貝多芬為什麼能夠創作出這麼美妙的《月光曲》

出示“月亮出升、越升越高,穿過微雲、颳起大風”圖片及音樂伴奏,讓學生在情境中邊讀邊感受《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旋律。

4、齊讀結尾段

這一段讓你明白了什麼?

(三)課堂小結:

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穫,。本文通過記敍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故事,表現了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對窮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在音樂方面所具有卓越才華。

(四)佈置作業

1、按課文內容填空。

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地方升起來,()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輕紗似的薄雲。

2、課文《月光曲》通過記敍()的故事,表現了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和音樂的()。

3、文中的貝多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八、板書設計

月光曲

聆聽談話(同情)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創作《月光曲》(感動)月亮升高捲起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篇2:《月光曲》教案

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

第二課時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

――分辨事物和聯繫(板書:

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貝多芬,導入新課

板書:

第二課時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

――分辨事物和聯繫(板書: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貝多芬,導入新課

板書:

9、月光曲

(三)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①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

(聽到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板書:聽、琴聲)

解釋:

斷斷續續。

②這琴聲為什麼引起他的特別注意?

(因為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③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麼?

(兄弟倆的談話聲)(板書:談話)(請一學生讀這段話)

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這段話的含義。側重分析“隨便説説”的含義。

④貝多芬為什麼要走進茅屋?

⑤貝多芬走進茅屋幹了什麼?

(彈琴)

⑥他為什麼彈琴?

(他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燭光。有架舊鋼琴,坐在鋼琴前面臉很清秀的盲姑娘。聽到皮鞋匠問:先生您找誰?

走錯門了吧?

)聽到這話,看到這情形,這一切使貝多芬想到什麼?

(這家人貧窮,但愛好音樂)激起貝多芬怎樣的感情?

(激起貝多芬強烈的同情心。板書:同情)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説的。

懷着這種感情,貝多芬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板書:彈第一首)。

⑦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麼反應?

(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解釋:純熟、感情多深。)

⑧為什麼盲姑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這位先生的確彈得很好。這樣純熟的技藝,這樣深沉的感情,只有貝多芬才能做到。當時貝多芬正在鎮上演出。貝多芬沒有直接回答,他想到了什麼?

(板書:激動)

⑨這時貝多芬用什麼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

(琴聲)(板書:第二首即《月光曲》。)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①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

貝多芬在怎樣的環境裏彈奏《月光曲》的?

為了描寫這環境,文中用了個什麼詞?

“清幽”。解釋:“清幽”。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的環境。讓學生説出,在這茅屋裏,此時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板書:月光、琴聲)知道這是實實在在的事物。(板書:事物)

②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着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象看到什麼?

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這時的海面是平靜的。微波粼粼,灑遍銀光。(板書:月亮初升的海面出示圖①)

(月亮越來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寧靜被破壞了。

③盲姑娘彷彿看到了什麼?

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板書:波濤洶湧的大海,出示圖②)看到這些現象是由月光、琴聲產生的聯想。(板書:聯想)此時樂曲的彈奏是怎樣的呢?

(放錄音,老師範讀,學生體會)

④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

(“睜得大大的眼睛”。“恬靜”――神情安靜。本文指心中舒適)

⑤樂曲彈奏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沒有?

為什麼?

(他們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

看到兄妹完全陶醉在他的樂曲中,尤其是給盲姑娘帶來了歡樂和幸福,貝多芬也激動萬分,哪個詞可以看出?

(飛奔)

⑥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幹什麼?

(花一夜功夫記錄下這首曲子。板書:記)

⑦記的是什麼曲子?

(板書:《月光曲》)

⑧為什麼要連夜把它記錄下來?

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

(沒有)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發了他創作的激情。(板書:激情)

(四)歸納小結

歸納本課三個要點,並強調單元訓練重點。用以聯繫後面幾課。

①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聽――彈――記),是《月光曲》的譜寫經過。(板書:譜寫經過)

②按事情的發展,瞭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同情――激動――激情)

③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文章中運用事物和聯想這種知識,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寫文章時,我們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從而幫助我們很好地瞭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寫文章時,在記事中,加上自己合理的聯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板書:深刻,感人。這就是二者結合的作用。)

分辨事物和聯想,是這課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今天,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種知識,在這個單元的《小音樂家楊科》、《一幅壯錦》和《讀寫例話》幾篇課文中還要進一步學習。並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使這種語文知識轉化為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練習

1。學生朗讀《月光曲》8、9自然段。

2。佈置片斷練習:《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當時他可能怎麼寫,怎樣想。請寫一段話。

要求: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貝多芬在追記時,眼前可能出現了什麼景象。在寫事中加入恰當的聯想。

篇3:《月光曲》教案

內容:

教科版第十冊第三單元第六課

分析:

課文記敍貝多芬被一對窮苦兄妹的境遇感動而有感觸發靈感,即興創作了《月光曲》因為這個傳説體現了貝多芬同情貧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傳甚廣,人們都願意相信。

重難點: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3、培養學生審美教育

教具:《月光曲》磁帶

教法:閲讀欣賞法

學情:學生對鋼琴曲瞭解不是很高,需老師點撥

流程:

一、出示課件,營造氛圍

1、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3、聽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説一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1、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2、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作《月光曲》的?

三、體會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動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彈醉

4、讀寫抒真情

四、拓展訓練

想象背誦段落的景象

五、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板書:

所見(談話)事物聯想

月光曲

所聞(時虛結合)大海

時間:

第二節

流程:

一、回顧人物的情感的變化人主線

二、指導朗讀

1、月亮升起一節讀緩慢

2、大海洶湧要讀急

3、陶醉時要讀輕柔而慢

三、遷移練習鞏固

1、知道“券”讀quan而不能讀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寫一點

2、形近字組詞

茅�D�D矛恬�D�D刮縷�D�D樓

3、背誦課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賞貝多芬的曲子

四、作業:背誦課文

篇4:《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課堂實錄與賞析

説到“對話”,一些教師更多地只想到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口頭語言交往,這個理解不能説不對,但不夠全面。新課程將教學的本質定位於交往,把教學過程理解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作為體現交往哲學理念的“對話”,不僅僅是一種調動學生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尊重學生的教育思想;不僅僅是一種激活課堂的教學技巧,更是一種走進心靈的教育境界;不僅僅是指教師和學生通過語言進行的討論或爭鳴,更是指師生之間平等的心靈溝通與交流。這種“對話”要求師生的心靈彼此敞開,並隨時接納對方的的心靈,這種“對話”需要教師的價值引導,這種“對話”更是一種價值引導下的生成。

現以《月光曲》教學為例,來銓釋這種價值引導下的生成。

【眷注期待:對話在期待中醖釀】

師:同學們,《月光曲》這篇課文你讀了幾遍?想知道老師讀了幾遍嗎?我反反覆覆地讀、如痴如醉地讀,讀了整整20遍。讀着讀着,心中湧動着別樣的情緒,像潮水般噴薄而出。我寫下了一首詩,想聽嗎?

師:(配畫詩文《月光中的女孩》,背景音樂《月光曲》)好,“大詩人”朗誦給你們聽(深情地)。

月光中的女孩,

你是月亮女神遺失在人間的孩子。

遍地的荊棘劃破了你的雙腳,

重重的迷霧遮蓋了你的雙眼,

只有音樂淌入了你的心河。

貝多芬是接你回去的天使,

指間流淌的音樂化作月光下聖潔的雲彩。

託着你薄薄的身軀慢慢飄升,

你潔白的羽翼輕輕扇動,

回到了温暖花開的天堂……

師:聽着,想着……或許你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説、想訴,但難以用言語表達。我知道美麗需要等待,期待你精彩的言説。

生:這詩描繪的圖畫很美,真的好像在天堂一樣。

生:圖畫裏,月光中的女孩在音樂裏翩翩起舞,顯得楚楚動人。

師:説得也很美。同學們,你們會寫詩嗎?

生:(搖頭)不會。

師:寫詩並不難,老師寫這首詩,靈感來自於課文,激情也來自於課文。大家多讀課文,也能寫詩,而且寫起來會比我更精彩。因為,有人説,兒童是天生的詩人。今天,咱們一羣“小詩人”,再加上我這個“大詩人”(我不謙虛了),定能營造一個詩意流淌的課堂。

師:大家讀了課文,知道這個月光女孩就是──

生:(齊)盲姑娘。

師:貝多芬指尖流淌的音樂就是──

生:(齊)《月光曲》。

師:學習從“疑”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無進。看着“盲姑娘”,聽着《月光曲》,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月光曲》是怎樣的?

生:貝多芬為什麼要為盲姑娘彈《月光曲》?

生:《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賞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其中“閲讀期待”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學會擁有寬厚的期待,關注學生的閲讀期待,利用閲讀期待,激發閲讀興趣,提高教學效益。《月光曲》課始,教師以潛心會文後從心中噴薄而出的詩──《月光中的女孩》引領激趣,匠心獨運激發學生讀文作詩的慾望。然而話鋒一轉,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與文本零距離接觸進而生疑。這一過程,教師創設和利用閲讀期待,誘發學生與文本主體對話。這種對話是學生在教師催化下對文本的渴讀,是教師點化下的主動建構,更是教師價值引導下的有效生成。

【返回傾聽:對話在傾聽中生成】

師:這是一首怎樣的《月光曲》?

生:優美、悦耳的《月光曲》。

生:舒緩的、令人陶醉的《月光曲》。

師:你是從哪些語句中讀懂的?

生:我是從這段話中讀懂的──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師:這是《月光曲》的旋律嗎?

生:不,這是皮鞋匠聽了《月光曲》後的聯想。

師:哦,這是文字版的月光曲,好好讀讀,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月光曲》是很優美的?

篇5:《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波光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係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這一點課文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才能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1、蒐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

2、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你們知道貝多芬嗎?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資料,陳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總結歸納: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於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關於《月光曲》的譜寫還有一個傳説,那就是課本上的第28課《月光曲》。

3、板書課題。學習課文就可以瞭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閲讀課文,思考: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首曲子?是哪幾首?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教師重點提醒:

(1)字音方面:茵讀“yīn”,沒有後鼻音。霎讀“shà”不念“chà”。

(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範寫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無、沒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沒有目就是盲人,這正是“盲”的意思。

4、學生朗讀課文後,交流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

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麼?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什麼地方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到哪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

2—7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8—10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學習彈第一首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2—7自然段,教師及時正音。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到各處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為不能直接聽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們住在一所茅屋裏。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來自網!

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盲人。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麼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説説罷了”

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從這裏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並且由此猜出彈琴的.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説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小組分段朗讀課文。

四、作業設計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新字詞掌握情況。

2、學生快速朗讀課文1—7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麼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學習貝多芬彈奏《月光曲》部分

1、指名讀課文8—10自然段,師生評議。

2、貝多芬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麼關係?皮鞋匠聽到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後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湧。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説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4、為什麼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當中。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篇温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感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穫。

三、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1、引言:這個傳説之所以寫得這麼感人,這麼富有美感,是與文中記敍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係。

2、閲讀課文,劃出文中運用了聯想的地方?

如: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文章會變得怎麼樣?

不那麼深刻感人。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篇6:《月光曲》教案

所聞(時虛結合) 大海

時間:

第二節

流程:

一、回顧人物的情感的變化人主線

二、指導朗讀

1、月亮升起一節讀緩慢

2、大海洶湧要讀急

3、陶醉時要讀輕柔而慢

三、遷移練習鞏固

1、知道“券”讀quan而不能讀 juan ,盲和琴字不要多寫一點

2、形近字組詞

茅――矛 恬――刮 縷――樓

3、背誦課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賞貝多芬的曲子

四、作業: 背誦課文

篇7: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自學生字新詞。

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讀能力。

思品: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的音樂家。

學習重點:

1、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

2、有感櫚乩識戀睦識量撾摹?br>

學習難點: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投影片剪輯錄像。

2、學生預習課文,蒐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音樂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段鋼琴曲―《月光曲》。(放錄音)你們知道這首曲子是誰創作的嗎?又叫什麼名字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12課,齊讀課題。

二、自讀悟情

1、出示自學提示: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繪了《月光曲》的內容?想象描繪的景象。

(2)《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貝多芬又是怎樣一個人?

(3)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並作好簡單的批註。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1)生讀第9自然段,談《月光曲》的內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教師隨機板書)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風捲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2)分清事物與聯想:

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是聯想)是誰的聯想?(兄妹倆)他們這種聯想是怎麼產生的呢?(默讀第九自然段,把描寫皮鞋匠聽着鋼琴曲時面前出現的景象的句子劃下來,通過“好像”一詞讓學生知道這景象並不是事實,而是皮鞋匠的聯想,並引導學生從“靜靜地聽着”瞭解到這個聯想是由貝多芬彈的曲子而引發的。)

師: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想。那麼什麼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呢?(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在前面寫上:柔和徐緩有力快速高昂激盪)

(3)想象這些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自由讀―欣賞錄像剪輯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誦讀―教師隨機示範―評讀。)

師: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不一定像我們研究的那樣簡單,可能在一片平靜的大海中,也會偶爾跳起幾個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洶湧的浪峯之間有低沉波谷,是不是?這樣,就使樂曲的旋律更豐富了,你聽了這首曲子好像看到了什麼?

(4)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那麼,貝多芬的創作激情、創作靈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誰能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的觀點:

A、出於對窮兄妹倆的同情。(引導感悟“要是......那麼多好啊!”“......太貴了,......又太窮.”“隨便説説”等)

B、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引導感悟“多純熟”,“感情多深”等.)

C、是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引導感悟:“披上銀紗”,“格外清幽”)

(5)現在你還認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變化的嗎?(是反映貝多芬那天晚上和窮兄妹倆接觸的過程和他的感情變化的。)

(6)指名説一説《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貝多芬又是怎樣一個人?

三、課外延伸:

1、師: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穫,給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也給我們帶來了今天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説。音樂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讓我們藉助課外資料去感受貝多芬的音樂魅力。

2、學生交流蒐集到的相關資料。

3、仿寫練習:給《荷花》這一段加上適當的聯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綠的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白荷花、紅荷花競相開放,全開的、半開的,姿態各式各樣異,爭奇鬥豔。一朵剛剛綻開的花骨朵躲在荷葉後面,一隻蜻蜒在上邊飛來飛去。

四、作業:完成仿寫。

板書設計:月光曲

柔和徐緩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月亮升高風捲巨浪

高昂激盪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五、教學後記:

篇8:月光曲教案

學生視角

月光曲是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貝多芬創作的名曲。關於它有怎樣的傳説?貝多芬到底是怎樣的人?這些問題是學生先睹文章為快的動力所在。

難點

對音樂知之甚少或缺乏興趣的學生會感到文章的聯想部分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

教師思考

本課景美情深,通過描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表現了音樂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懷。教學時,可運用多種方法加強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助學,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悟出文章所表達的深情。

重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着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當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感悟,培養想象能力。

設計特色

以讀代講,以讀助學。

信息資料。

《月光曲》錄音磁帶;貝多芬生平介紹及其他相關音像資料。

[教學要求]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當中培養想象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人新課

師:同學們,當你看到題目後,你最想知道什麼?

(調動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改變了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清除了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索。)

二、直奔中心

1,你們最想知道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中隱藏着呢。你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學習去發現它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先來尋找“《月光曲》的曲調”。請認真讀課文,畫出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2。請大家自由讀句子,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可能會是怎樣的。師出示幾種曲調供大家選擇,並説明理由。

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3.下面就請同學們親耳聽聽《月光曲》,看曲調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樣。

(讓學生集中全力解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發揮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為以後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這段曲調是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來的,大家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段曲調表現出來?

(1)學生練讀。

(2)老師範讀。

(3)指導學生讀出句子的高低快慢、抑揚頓挫。

(4)學生背誦。

(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進行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教學流程

一、主體嘗試想象

師:同樣的音樂,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皮鞋匠聽着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產生了這樣的聯想,那麼盲姑娘會產生什麼樣的聯想呢?你自己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聯想呢?

生自由發言……

(聯想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非常重要。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豐富多彩的聯想,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使學生對聯想的含義有了更深入地瞭解。)

二、讀寫結合

1.出示屏幕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那睜得大大的眼睛。

引導學生把這段話與原文對比。

(通過比較,讓學生在讀懂了課文之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這對高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小結:通過對比,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寫文章的時候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得很具體,又能恰當地加上自己的聯想,文章的內容就會更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深刻。

投影出示,要求學生加以補充潤色,使文章更美。

荷花

多美的荷花啊!碧綠的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白荷花、紅荷花競相開放,全開,的,半開的,姿態各異,爭奇鬥豔。一朵剛剛綻開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葉後面,一隻蜻蜓在上邊飛來飛去。

4.生讀,互評,帥計,修改。

(本環節意在調動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語言的積累,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確有所得。)

三、交流介紹貝多芬生平,進一步瞭解貝多芬的偉大人格。

練習

用一兩句話表達對貝多芬的敬仰之情。

四、師生共同閉目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進行想象練習。

(在擴展想象的同時,也擴展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手段與方式。)

五、課堂練習

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並抄寫下來。

―――――――――――――――――――――――

你還知道其他類似的詞語嗎?

―――――――――――――――――――――――

六、實踐活動

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聽後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板書

月光曲

聽對話

貝多芬受感動即興創作

作曲家彈曲子偉大人格

篇9:月光曲教案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女孩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女孩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女孩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説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女孩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的心願。����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説自己不過是隨便説説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女孩很善良。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女孩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女孩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女孩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女孩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女孩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女孩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説,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女孩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女孩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女孩前後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女孩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説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

(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説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作業: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史妹對話――――進屋演奏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篇10:《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並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瞭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過程:

【預習】(課前)

1、自學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聽寫詞語,自由説話,引出問題。

1、學生聽寫詞語:蠟燭、茅屋等。

2、學生自由説話:選用剛才聽寫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説一段話,教師隨機點評。

3、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進入問題,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語段一: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1、貝多芬聽到哪一句話起就心動了?(感情朗讀)

2、貝多芬從這一句話中聽出了什麼?

(1)盲姑娘家境貧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貧窮?)

(2)盲姑娘熱愛音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熱愛音樂?)

(3)師: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她依然熱愛着生活,姑娘雖然家境貧困,但是她並不放棄對藝術的嚮往與追求。貝多芬的心被觸動了。

3、貝多芬從兄妹倆的整段對話中還聽出了什麼?

(1)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感情朗讀)

(2)師:盲姑娘這麼貧窮,但是這麼熱愛音樂,又這麼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動了,所以走進茅屋。

語段二: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1、學生質疑。

預設問題一:盲姑娘什麼也看不見,為什麼知道她是貝多芬?

預設問題二: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

預設問題三: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已經滿足了盲姑娘的心願,他為什麼還要再彈一首曲子?

預設問題四:貝多芬為什麼稱盲姑娘為您?

2、梳理問題。

3、解決問題。(感情朗讀)

三、入情入景,想象寫話,欣賞音樂。

1、師生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語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

2、重新回到問題:貝多芬此時此刻會想些什麼?

3、進一步瞭解貝多芬,聯繫上文,想像寫話,體會貝多芬內心情感。

課外資源:我為什麼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貝多芬

4、欣賞《月光曲》片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決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閲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初步瞭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一傳説故事的內容,大家想不想聽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妙的樂曲中吧!(播放《月光曲》片段)

2、能説説你的感受呢?(交流,對學生不同的感受都給予肯定。)

二、直奔中心段,感受月光曲美好的意境。(8-9自然段)

1、兄妹倆聽着貝多芬先生再為他們彈奏的一支樂曲時,課文是怎樣描述的?(打開課文,自讀有關段落。)

2、同學們,課文中有一幅插圖,這個情景多美:蠟燭滅了,屋子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麼白,那麼亮,那麼美。現在就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麼清幽,小屋子裏是什麼情景?屋子裏人物的形象怎麼樣?然後請你們講一講這幅圖。(學生各自準備,同座兩人對話。)(教師適時點撥觀察圖畫的方法。)

3、請一位同學來説一説圖畫內容。(即課文第8自然段)

4、剛才我們圖文結合,知道課文是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

現在我們再讀讀課文有關段落,並在讀課文有關段落時,要帶着這樣一個問題邊讀邊思考:在這些段落裏哪些句子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聯想句?請用~~畫出實實在在事物的語句,用畫出聯想的語句。

5、再讀,感受音樂之美,語言之美,以及課文所描繪的畫面之美。

6、請交流一下,你們剛才所畫出的語句。

7、師生交流總結。(請幾位學生説一説交流的結果)

8、再聽錄音朗讀課文第8、9自然段。

9、兄妹倆聽了貝多芬先生的樂曲後怎麼樣?(陶醉了。)

三、回讀全文,探究貝多芬的創作情感。

1、學到這兒,我不禁產生了疑問:貝多芬為什麼會彈出這麼美妙的琴聲,是什麼情感促使他彈出這麼美妙的樂曲呢?請大家再次把課文讀讀,從文中的重點詞語中找尋原因。

2、創造性地閲讀。(先自讀感悟,再討論合作。)

3、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隨機調整,隨機點撥。)

A出於對兄妹倆的同情。

語段:兄妹倆的對話。(請兩位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①重點研讀:隨便説説。

②引導體味:你覺得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對話,會怎樣想?

B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

語段: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請兩位學生分角色朗讀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

①多純熟感情多深

②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心理會怎樣想呢!

C是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

語段:第八自然段。(全班齊讀第八自然段。)

引導感悟:披上銀紗格外清幽等

4、情境朗讀。

5、引讀最後一段。

四、教師總結、提升。

1、貝多芬先生的這支著名樂曲的創作,得益於他的這一次散步。同時也表現了他對音樂的執着與痴迷。

2、同學們,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向貝多芬先生有一種執着與熱情,向着一定目標奮鬥,勇攀高峯。

五、佈置作業。

蒐集和欣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

板書設計:

傳説:貝多芬 盲姑娘

散步 想聽

彈奏 入神 對音樂的執着、痴迷

再彈 陶醉

記錄

篇11:《月光曲》教案

一設計意圖

本設計將“認識貝多芬”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將語文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主要嘗試有: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閲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課內插入課外閲讀材料,通過對比閲讀擴充閲讀信息,進一步認識音樂家的偉大之處。

4引導學生查找,收集,拓展相關閲讀材料,通過“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信息,積累語言,積澱情感,進行再創作。

二教學流程

1談話激趣

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初步瞭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一傳説故事的內容,大家想不想親耳聆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音樂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説説你的感受嗎?(交流對學生的不同感受都給予肯定)

2選讀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倆聽着貝多芬先生彈奏樂曲,他們感受到什麼?課文是怎樣描寫的?(學生自由讀,個別讀有關語句。)

(2)再讀,感受音樂的美,語言的美,與課文所描繪的畫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雲一縷一縷;大海平靜。波濤洶湧。)

(3)想象這些畫面,有感情地讀。(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後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誦讀,教師隨機示範並及時表揚)

3回讀全文,探究貝多芬的創作情感。

(1)擬定目標。貝多芬先生為什麼回彈出這麼美妙的琴聲?是什麼情感促使他彈出如此美妙的樂曲呢?請大家再次回讀課文,從文中的重點語句中找尋原因。

(2)創造性的閲讀。(自讀感悟討論合作)

(3)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隨即調整,隨即點撥。)

A出於對窮兄妹倆的同情。語段:兄妹倆的對話。(1研讀“要是。那麼多好啊!”“太貴了,又太窮。”“隨便説説”等。2引導體悟:你覺得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話,會怎樣想?

B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語段: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引導感悟:1“多純熟”,“感情多深”等。2思維補白: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的心理是怎麼想的?)

C是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語段:第八自然段。(引導感悟:“披上銀紗”,“格外清幽”)

(4)情景朗讀。(師生合作,再現課文情景)

4擴展閲讀,進一步貝多芬。

(1)屏幕閲讀<<不為侵略者演奏>>,提示學生注意語速,抓住要點。

(2)讀了這個小故事之後,請你再聯繫課文中所描寫的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的事,説説你對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請在貝多芬的畫像旁寫下一兩句讚揚的話。

(3)有感情朗讀自己寫的話,引導學生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學生這樣寫到:

1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偉人

2貝多芬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是一個不向侵略者屈服的人。

3貝多芬先生,您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人,我要採一束最美的鮮花送給您。

(4)延伸教育專題

A提供相關閲讀材料,學生自選閲讀。

B提示課外選材途徑(書籍,網絡)探究閲讀。

C書面。總結反饋。(定期兩週完成研究專題—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題目自擬,如:我對貝多芬的認識,《月光曲》的誕生,貝多芬的成長之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等。)

篇12:《月光曲》教案

一、教學目得要求:

1、瞭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得,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得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得事物,哪些是由實在得事物引起得聯想,並體會二者結合得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音樂曲時得情和景。

三、教具準備: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貝多芬,導入新課。

板書:9、月光曲

(三)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音樂曲得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得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

(2)這琴聲為什麼引起他得特別注意?

(3)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麼?(指名讀這一段話)

弄清這段話中得重點詞,體會這段話得含義。

(4)貝多芬為什麼要走進茅屋?

(5)貝多芬走進茅屋幹了什麼?

(6)他為什麼彈琴?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説得?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麼反應?

(8)為什麼盲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9)這時貝多芬用什麼來回答盲姑娘得問話?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得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得內容。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得環境。

(2)在這清幽得月光下,聽着美妙得琴聲,皮鞋匠好象看到什麼?

(3)盲姑娘彷彿看到了什麼?(放錄相,老師範讀,學生體會。)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得神態怎樣?

(5)樂曲彈奏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沒有?為什麼?

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有關詞句。

(6)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幹什麼?

(7)記得是什麼曲子?

(8)為什麼要連夜把它記錄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

(四)歸納小結:

歸納本課三個要點,並強調單元訓練重點。用以聯繫後面幾課。

1、掌握文章得主要內容(聽——彈——記),是《月光曲》得譜寫經過。

2、按事情得發展,瞭解貝多芬感情得變化。(同情——激動——激情)

3、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文章中運用事物和聯想這種知識,究竟有什麼好處呢?寫文章時,我們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從而幫助我們很好地瞭解文章得思想感情。寫文章時,在記事中,加上自己合理得聯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分辨事物和聯想,是這課得重點,也是這個單元得訓練重點。今天,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種知識,在這個單元得幾篇課文還要進一步學習。並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使這種語文知識轉化為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練習

1、學生朗讀《月光曲》8、9自然段。

2、佈置片斷練習:《貝多芬回到客店》

篇13:《月光曲》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難點】

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

任務導向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準備

音樂名曲《月光曲》、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為同學正音)

2、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明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兩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貝多芬有感於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談感受。

(三)以句帶篇,深入研讀

1、賞析重點句子

(1)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這段文字是語言描寫,用兄妹之間的對話,生動傳神地表現出兄妹倆相依為命的真情,同時,也表現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為後文寫貝多芬兩次為她彈奏奠定了基礎。)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

(體現了盲姑娘不光愛音樂,更能夠懂音樂,並且懂得貝多芬的音樂,使得貝多芬引之為知音,因此而創作了《月光曲》。)

2、學生分組討論:貝多芬為什麼會譜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種心情創作的這首曲子?

(曲為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是不平靜的。面對着眼前窮苦的兄妹倆,面對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動,更有得見知音的感慨與激動。)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各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內心是怎麼想的,他會對兄妹兩個説些什麼?

(五)小結作業

1、讀完本課對你有什麼啟發?(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關愛別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2、查找並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學們介紹。

六、板書設計

月光曲

兄妹倆:聽琴聲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寫作手法:虛實結合、融入想象)

月亮升高 風捲浪湧

貝多芬:彈一曲

創作《月光曲》月光照耀 波濤洶湧

七、教學反思

篇14:月光曲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正確規範書寫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2、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月光曲》創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內容。

3、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自然段,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4、學生能夠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勞動的人民音樂家。

二、教學用具:

POWPOINT幻燈片、《月光曲》的音樂、課文中有關描寫《月光曲》的畫面(條件允許)

三、教學過程:

一、啟動:談話激趣

1、同學們,也許你們聽説過大音樂家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吧!大家知道這首曲子是如何譜寫成的嗎?通過學習課文《月光曲》,大家一定會有所收穫。

2、板書課題:月光曲

二、互動:

(一)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課文的生詞相信大家都認識了。檢查字詞。

萊茵河入場券蠟燭盲姑娘琴鍵恬靜洶湧安詳陶醉

注意強調:“券”的讀音

恬靜、安詳、陶醉的意思。

2、指名讀課文,其餘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什麼?

(二)細讀感悟:

1、談話: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初步瞭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一傳説故事的內容,大家想不想親耳聆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音樂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説説你的感受嗎?(交流對學生的不同感受都給予肯定)

2、選讀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倆聽着貝多芬先生彈奏樂曲,他們感受到什麼?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請學生仔細讀9、10段,讓學生體會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學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寫實在事物。其餘部分是哥哥聽着琴聲而產生的聯想。

請同學們讀哥哥聯想的內容,想一想哥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聯想?為什麼説哥哥“知道妹妹也”彷彿看到了她從未見到過的景色。

引導學生體會出:

①貝多芬這位著名的音樂家,彈奏出來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是帶着感情創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靜心地聽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樣一個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聽着樂曲展開了聯想。

③當哥哥看到妹妹聽得那樣入神,那麼投入,他知道妹妹也彷彿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變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愛音樂,懂音樂。又在自己清貧的家中迎來了著名的音樂家是多麼的興奮,她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的。哥哥非常瞭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樣專注地聽,就知道了妹妹已聽懂了音樂的內容,已被這音樂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體會,去感受。

(2)再讀,感受音樂的美,語言的美,與課文所描繪的畫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雲一縷一縷;大海平靜......波濤洶湧。)

(3)聽音樂,想象這些畫面,再有感情地讀.

3、回讀全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1)貝多芬先生為什麼回彈出這麼美妙的琴聲?.(自讀感悟討論合作)

(2)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隨即調整,隨即點撥。)

A、出於對窮兄妹倆的同情。

a第3自然段:兄妹倆的對話(“要是......那麼多好啊!”“......太貴了,......又太窮.”“隨便説説”等。)

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這使得他一定要走進茅屋,為兄妹倆彈琴。

①理解:“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貝多芬的曲子肯定難彈,這位姑娘也彈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

盲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聽一聽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興、很滿足的事情;同時,也説明她很喜歡音樂。

②理解:在姑娘説話以後,哥哥的態度怎樣?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於家庭條件的影響,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內心很矛盾。

③姑娘的話,是什麼意思:

“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説着玩的。(   )

b.哥哥,你不要傷心,這音樂會對我來説可聽,可不聽,你別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讓哥哥着急,其實,她很想聽音樂會。(   )

b引導體悟:你覺得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話,會怎樣想?

c小結:正是由於兄妹間的談話,使得貝多芬深受感動,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為了了卻姑娘的心願,為了這位懂事的姑娘,他決定進去為姑娘彈曲子。

B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

a第六、七自然段: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引導感悟:.“多純熟”,“感情多深”等.)

請學生讀姑娘的話,體會。

“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段話,標點很重要,先連用了兩個歎號,説明姑娘説話時的語氣很堅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動。

②“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聽過曲子之後,馬上做出了判斷,而且心情是異常的激動。

③姑娘説“多純熟啊!”“多深哪!”説明姑娘很懂音樂,很愛貝多芬的曲子,因為只有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創作的曲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姑娘雖然看不到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這對於一個家境貧窮的小鎮上的人來説是很難得的。

b思維補白: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的心理是怎麼想的?

c正是由於姑娘對音樂的熱愛與理解,使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動,所以要再彈一曲給盲姑娘聽。

C是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

文章在敍述過程中,幾次對環境進行了描寫?

(可以請學生把寫環境的語句畫下來,分句體會。)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

這裏提到了“幽靜”的小路。“幽靜”就是非常的安靜。

正是由於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貝多芬才能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如果是喧鬧的小鎮,這不大的琴聲是不可能引起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這樣寫,是為下文做了一個鋪墊。這就是特定環境的描寫。它會收到很好的寫作效果,我們不妨在我們的作文中試一試。

②“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這是對兄妹倆的家庭環境的描寫。

這是一個氣氛非常和諧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彈一架舊鋼琴。這説明他們家的確很窮,這與前面介紹的兄妹兩個人的對話是一致的。

③“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這是作者特設的環境。我們説創作是要有靈感的。

(3)小結:

貝多芬深為兄妹倆的情而感動,又為找到了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到興奮。這又是一個和諧、幽靜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樣的打動人,月光是那樣的輕柔,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貝多芬的創作靈感呢?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三)迴歸整體:

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説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三、能動: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聆聽《月光曲》,寫下自己看到的畫面。

板書設計:

篇15:《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抓住環境特點,理解《月光曲》的內容。抓住重點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二)能力訓練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鑑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瞭解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滲透點

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並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意境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兩百多年前,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曾經創作了一首曲子叫做《月光曲》,你們想聽聽嗎?

(播放音樂,師配上朗誦)

師:聽了這麼優美的曲子你們有什麼感受?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交流)

二、學習課文第9自然段

師:課文是如何描寫窮兄妹倆的感受的呢?找出文中相關內容,用筆劃一劃。

學生瀏覽課文查找有關內容。

1、彙報查找結果,教師出示相應語段。(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一個接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2、要求:讀一讀,你們發現其中的變化了嗎?你覺得這幾句話應該怎麼讀?

3、學生自由讀這段話,課件出示

4、交流:

月亮的變化(聲升起到升高到穿行) 大海(微波粼粼到洶湧澎湃)

如何朗讀: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又輕柔到激昂

5、指導朗讀

(1)請一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變化

(2)學生自評,邊評老師邊指導朗讀三、學習2---8自然段

a) 師:學完了這部分內容,我們感受到這首樂曲旋律的變化,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b) 學生自由提問

c) 師歸納三個主要問題:1、《月光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2、為什麼《月光曲》的旋律會有這樣的變化?3、為什麼窮兄妹倆聽了曲子後會聯想到月亮和大海,而不聯想到其他事物呢?

d) 小組學習2-8自然段,討論解決以上幾個問題

e) 交流:

解決問題一

生:貝多芬到外地旅行演出來到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一所低矮的房屋裏傳出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師:哦,這個時候貝多芬的心情如何?假如你有天晚上去散步聽到別人正在朗誦你的一篇作文你的心情如何?(驚訝,心裏產生了一點觸動)板書,所以彈出的曲子就是柔和的,徐緩的,這樣的曲子聽在兄妹倆的耳朵裏,使他們產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景象,是不是這樣?(教師一邊説,一邊指着相應的板書)

師:後邊都是這樣發展下來了,對不對?

生;對。

師:誰能象老師這樣説説?

生:然後貝多芬看到兄妹倆如此貧窮,然後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動,手下的琴聲有力,加快了,兄妹倆想象成月亮升高,風捲巨浪;最後是貝多芬覺得自己遇到了知音,萬分的激動,然後手下的琴聲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倆聯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生:因為窗外有月光照進屋子,在那麼美的環境下才能創作出曲子來。

解決問題二:

引導學生曲子的創作跟貝多芬的情感變化有關係,因為觸動所以曲子是輕柔的後來有了感動曲子升高了一點再後來貝多芬情緒激動曲子就變得激昂起來。

解決問題三:

找出文中相關語句(第七、八自然段),用找重點詞句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

師小結: 可見一首曲子的創作跟作曲者的經歷和情感變化是有關係的,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第9段,將貝多芬的情感變化讀出來。

(出示課件,讓學生配樂朗讀)

師:月光下的大海千變萬化,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不是,是聯想)誰的聯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聯想)

師:你從哪裏看出是他們的聯想?

出示句子比較: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看到過的景象……(課件)

她看到了她從來沒看到過的景象……

(1) 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第一句多了一個“彷彿看到了”,兩句的意思不一樣)

(2) 為什麼要加上“彷彿也看到了”?(因為景象不是真實的,是妹妹的想象,同時妹妹是個盲人,她也看不見。)

(3) 練習用“彷彿”造句

看着那一輪明月,我彷彿——————。

————————,我彷彿——————。

四、聽音樂練習寫話

師:可見美妙的音樂常常能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老師這裏也有一段音樂同學們也來聽一聽,想一想,怎麼樣?

播放音樂片段,學生聽音樂。

師:我發現不少同學被這動聽的旋律陶醉了,能告訴我,聽了這首曲子,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嗎?

學生髮表自己的感受。

師:現在讓我們用筆記錄下這美妙的一刻吧。

學生寫片段

五、總結:同學們,《月光曲》只是一個傳説,在這個傳説中,我們不但聆聽了大師的音樂,彷彿看到了月光下大海的壯美,更感受了貝多芬那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美好心靈。

六、佈置作業:

1、背誦9自然段

2、完成“聽音樂寫話”

(3)配樂自由讀,請個別學生讀,全班分部分讀(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全辦齊讀最後兩句

篇16:《月光曲》教案

內容:

教科版第十冊第三單元第六課

分析:

課文記敍貝多芬被一對窮苦兄妹的境遇感動而有感觸發靈感,即興創作了《月光曲》因為這個傳説體現了貝多芬同情貧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傳甚廣,人們都願意相信。

重難點: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3、培養學生審美教育

教具:《月光曲》磁帶

教法:閲讀欣賞法

學情:學生對鋼琴曲瞭解不是很高,需老師點撥

流程:

一、出示課件,營造氛圍

1、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3、聽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説一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1、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2、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作《月光曲》的?

三、體會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動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彈醉

4、讀寫抒真情

四、拓展訓練

想象背誦段落的`景象

五、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板書:

所見(談話) 事物 聯想

篇17:《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該怎麼設計安排呢?又該怎麼才能更好的對這一課進行教學呢?下面是《月光曲》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月光曲》教案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繫。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於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説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閲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説自己不過是隨便説説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於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説,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脱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迴,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閲讀教學遵循的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着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説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説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繫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閲讀量,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繫,不要任意增加閲讀內容。]

篇18:月光曲教案

【設計理念】

新課程注重自主閲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月光曲》一文,從寫作手法及文本內容都比較適合作為研究性閲讀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本文文字含蓄、優美,藴含濃濃的人文情感因素,藉助聯想深入閲讀,讓學生體驗文本情感,從而抒發自我情感,昇華情感。旨在造就一節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語文課。

【設計特色】

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藉助聯想,感悟情意。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課題聯想,啟動情感——藴含閲讀方法

揭題:月光曲

出示課件呈現美麗的月夜圖,啟發描寫月光的詞語後。教師動情的引導聯想:同學們,當皎潔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樹葉時,當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靜的湖面時,當如水的月光撒向我們每一個人的臉,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層銀紗似的外衣。在這樣的環境下,你能説説自己的體會嗎?讓我們帶着美的感受來讀讀這首曲子吧!

(利用學生平時閲讀的理解、感受圖片、教師語言引導三個方面激發學生的思考)

二、整體感知,交流感悟——展示閲讀所得

1.初步感受文字的優美。讓學生通過第一次讀理解課文大致意思,並找出自己喜歡或感動的詞語、句子。讀完簡單交流。如貝多芬是誰?最後為什麼飛奔回客店,記錄下月光曲等。

2.大致瞭解之後教師引入:運用好聯想,我們經常能讀出很多文字背後的含義和情感。帶着聯想,請同學們好好地再讀一讀課文,特別是你找到部分多讀幾遍。同時邊讀邊思考,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才是最好的閲讀。教師隨機指點。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這是故事的起因,通過“幽靜”、“斷斷續續”理解貝多芬的心情是平靜的,聽到有人正不熟練地彈奏自己的曲子時,貝多芬產生好奇)

(2)……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姑娘想聽音樂會,只是因為窮買不起入場券,哥哥心裏拿過,妹妹體諒哥哥,勸慰哥哥,所以才這樣説的。)

(3)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通過純熟的琴聲判斷出了他是貝多芬,説明她很愛音樂,同時又很懂音樂。)

(4)皮鞋匠靜靜地聽着。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説明了兄妹倆被美妙的音樂陶醉了。)

…………

三、潛心會文,品讀感悟——感受閲讀的樂趣

1.交流之後提出問題,師:你們讀懂了很多,回答的也很精彩,這就是學習。但這還不夠,學習還得能提出疑問,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如:為什麼貝多芬彈完一首還要再彈一首?

為什麼盲姑娘問貝多芬時,貝多芬沒有回答?

為什麼姑娘要連忙站起來讓座等。

2.同學們,老師和你們一樣,在備課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以前我看描寫音樂的文章,都會説這首曲子多麼高亢,多麼低沉,甚至有的還把音樂比喻成“鶯鳴空谷”“珠落玉盤”等等。可是在這篇課文裏,老師卻什麼都沒發現,曲調怎麼樣?節奏怎麼樣?(指向第九自然段)

3.細品第九自然段。

(1)教師範讀第九自然段:請同學們和老師一樣,合着美妙的音樂讀一讀。同時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樣的?(有聲琅讀)

(2)對有關內容的點撥

A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這個部分旋律很慢、柔和、平緩。)

(板書: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B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月亮?大海?

(板書:月亮升高風捲巨浪)

C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月光怎麼樣?大海又怎麼樣?

(板書: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3)朗讀訓練,既然海面是這樣變化的,你能把三次海面變化讀出來嗎?

配上《月光曲》獨自練——指名讀:

先按變化順序來朗讀(三個學生)——各自朗讀自己喜歡的變化——比較式朗讀(兩個學生讀)

(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讀,反覆感受文本的魅力,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並使學生有話可説!真正傳設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語文課堂)

(板書:舒緩——有力——激盪)

四、課後質疑——衍生課外學習

從剛才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月光曲的旋律是通過聯想月光和大海的變化體現出來的,動聽、優美。兄妹倆完全陶醉其中。那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又是從哪裏來的呢?他的這種激情又是源於何處?

篇19: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讀懂課文,感悟分辨實在的事物和聯想的表達方法,並學會運用。

2、能力目標:

能正確熟練地運用現代技術查閲資料、處理信息,完成學習任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瞭解並讚賞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樂於為人民創作音樂的品質。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講述的是貝多芬為一對窮兄妹倆彈琴的故事以及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表現了貝多芬關心同情窮苦人民、樂於為人民創作音樂的品質。

重點是能熟練地運用現代技術,能分辨實在的事物和聯想,學習運用聯想進行表達。

難點是感受體會貝多芬同情熱愛窮苦人民的品質。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求知慾強,要求參與和表現個性的願望較高。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動手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較強。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節課堅持以讀為本,以讀悟情。通過朗讀情境的設計激發感染學生,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體會聯想的美妙。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多樣化的練習設計,體現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使學生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環境下真正做到學有所感,學有所得。

【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網絡電教室、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繫新知,導入新課

1、播放《月光曲》音樂片斷,引導學生點擊電腦查閲資料,粗知《月光曲》的有關知識。

2、出示並讓學生讀一段評價貝多芬的文字,引入新課學習。

二、體會月之美,感悟月之情

1、再次欣賞《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

⑴ 學生交流。

⑵ 默讀課文,瞭解皮鞋匠和她的妹妹聽了後會想到什麼,把他們想到的用筆畫一畫,再交流。

⑶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段,邊讀邊想,體會《月光曲》的節奏是怎樣的。

⑷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開展評議。

⑸ 學生比較、感悟在表達中如何運用寫實在的事物與聯想相結合的方法,體會其好處。

(點評:閲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藉助多媒體課件畫面指導朗讀感悟,達到了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

2、查閲電腦資料,邊讀邊思考:你覺得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

⑴ 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各抒己見,教師相機點撥。

⑵ 通過查閲電腦資料,瞭解貝多芬創作的世界名曲。

三、拓展閲讀,昇華情感

1、進入討論小站,閲讀故事:

《不為侵略者演奏》。

2、再聯繫課文中所描寫的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的事,談談對貝多芬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在貝多芬的畫像旁寫下一、兩句自己想説的話。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寫的話,引導學生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

4、全班齊讀句子:

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

(點評:聯繫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促進學生的閲讀量,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

四、拓展天地

1、結合課堂上實實在在的事物,進行聯想實踐。

2、要求把在課外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加入適當的聯想進行描寫,完成後發送到老師的郵箱上。

(點評:學習語言能夠交際運用,一定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主動性,利用拓展天地創設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將學習課文內容和語言知識向提高語言實踐能力方面轉化。)

【板書設計】

月光曲

為兄妹彈奏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舒緩

風捲巨浪 波濤洶湧 明快、激昂

創作《月光曲》

【總評】

1、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充分地感悟、積累課文的優美片斷,而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朗讀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感情,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使學生在情景的體驗中感受理解文本語言,走進與作者情感共鳴的境界。

2、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商討、自我評價,其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篇20: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後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回答課後1題第1小題。

2、感受《朋光曲》美意境,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月光曲》音樂帶、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題

聽説咱們五(1)班同學都很喜歡聽音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

著名鋼琴曲《月光曲》,誰來告訴大家它是誰創作?介紹一下貝多芬。

二、新授:

1、不過,今天老師不是上音樂課,而是上有關《月光曲》課文。出題、讀題:

17、月光曲。

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來感受一下音樂意境。

聽《月光曲》後:在音樂聲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2、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感受到描繪得如詩如畫,那麼,課文又是怎麼來描

寫呢?請找出來自己讀讀,仔細體會一下。(他彷彿看到了大海?)

(1)你讀懂了什麼?

霎時:極短一點時間。

這部分由內容是曲子所表現出來意境,表現在音樂旋律上該怎麼去體會?(曲調是一下子轉入澎湃激昂?這中間是不是有個過程?樂曲開始是輕而舒緩,後來是澎湃激昂。)

(2)師小結:邊出圖

(3)指名讀(評議),師範讀(伴音),自由讀(你認為讀得好可站起來讀),齊讀。

(4)試説,結合出圖。

3、這麼優美動聽曲子,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呢?這其中還有着一個美麗動人傳説呢?

4、聽錄音、看課文(29節)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劃出不理解詞語。

(2)思考:傳説主要講了什麼?貝多芬共彈了幾首曲子?

反饋:(1)正音、提出不理解詞。

(2)回答兩個問題。(板書:聽到琴聲,看到兄妹,遇到敵意)

5、傳説中,貝多芬並不認識盲姑娘,那他為什麼要給盲姑娘彈曲子?你是怎麼看?(生答)

再看看課文有關段落,劃上説説你讀懂了什麼?(或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找到了什麼?)

(1)讀議:一天夜晚,……彈正是他曲子。

理解幽靜:幽雅寂靜

斷斷續續:説明姑娘很喜歡貝多芬曲子,但彈得不熟練。

是他曲子引他靠近茅屋。

(2)讀議兄妹對語。

(聽了幾遍,雖然家窮,買不起入場券,但譜子可以抄或習得起,假如有譜子,就會彈)

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那有多好啊!充滿對貝多芬崇拜,聽曲願望。

重點:不過隨便説説:與姑娘內心是矛盾,但她怕哥哥因為家裏窮買不起音樂會入場券而心裏難過,所以這樣説,這是勸慰話。

(窮還表現在哪兒?)

窮:茅屋、舊鋼琴、歌話。

其實她是十分渴望能聽到貝多芬演奏,説明她很懂了,體諒哥哥,同時也説明她非常喜歡音樂,特別是貝多芬曲子。

這些對話該怎麼讀?(姑娘渴望而又裝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難過)

指名讀後:師引讀(分角色)

(3)聽了盲姑娘話,貝多芬心裏會怎麼想?怎麼做?引讀4、5節。

你讀懂了什麼?

讀議: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

(哪句話最能表達他當時心情,產生這種心情除了由於聽到説話外,還表現在貝多芬心理活動直接表達)體現他同情窮人(勞動億)思想品質,讀出熱情誠懇、充滿激情語調。

6、學到現在,你們可知道為什麼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曲子?(出問題)

7、再讀25節,讀出語氣。(先自由準備讀、後齊讀)

三、小結:你學到了什麼?

篇21: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後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回答課後1題的第1小題。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評:這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入手,建立了文本與語言積累的聯繫。可謂精妙。]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於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説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閲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説自己不過是隨便説説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於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師: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説,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脱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迴,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地月光,心情激動地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地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地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地,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地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地旋律嗎?

生:樂曲地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閲讀教學遵循地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着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地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地表情和動作地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地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地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後地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説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説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繫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閲讀量,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繫,不要任意增加閲讀內容。

篇22:月光曲教案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五年級教案:月光曲。

月光曲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進一步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會生字新詞。

2、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學準備]:

貝多芬的《月光曲》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介紹貝多芬。

一、課前預習,初步感知,提出問題。(要求教師給學生實在而充足的時間去預習,一般花整節課時間讓學生去預習。)

自 學 要 求

一、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要求識記生字,理解部分新詞。(可參考 運用工具書,如字典、辭典等)

二、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概括地説一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提出你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 問題 ① ② ③ ④ ⑤

(學生在自學卡提出的問題,本人給予了歸納統計,在附頁。)

二、課堂檢測,小組討論,初解問題。

(一) 預習檢測

1、生字新詞的檢測

A、詞語

幽靜 清秀 陌生 純熟 清幽 琴鍵

霎時 恬靜 波濤洶湧 陶醉

● 抽生讀

● 説説你最理解哪個詞語

B、生字、多音字

chuán( ) tán( )

券:( ) 傳 彈

zhuàn( ) dàn( )

● 請學生組詞識記

2、課文朗讀檢測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防止讀破句。

3、對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檢測

課文講了一個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美麗動人的傳説。請大家打開書本,再讀讀課文,讀過之後,看誰能把這個傳説説給大家聽聽。

A、學生自由讀全文。

B、課文讀好了,你們把這個傳説記住了嗎?在講這個傳説之前,我有個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這個傳説的大概意思講出來就可以,這就叫概括地講,這可比具體講要難。請你們先同桌準備一下,思考該怎麼講,想過了,自己可以小聲練習練習。(學生思考,各自練習。)

C、抽生説(多説幾個),教師隨時請學生點評,要求説出優點和問題。

(二)小組討論,初解問題。

課文的大概內容我們已經瞭解了,但是,課文裏邊還有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大家對課文也提出了不少的問題,那麼現在,就請大家在四人小組內來討論你們不懂的問題,看看憑四人的智慧是否能解決掉一部分難題。

● 小組進行熱烈地討論。

● 教師隨時巡迴點撥,參加討論。

● 小組內整理出剩餘的問題(經過這一環,那些粗淺的表面的問題就解決 掉了。)

三、集體反饋,自讀課文,疏理問題。

請每一小組的組長把小組內剩下的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進行板書,並同時進行問題的歸納與疏理。

疏理後可能還留有的問題:

● 為什麼叫它為《月光曲》?

● 《月光曲》真的那麼迷人嗎?

● 貝多芬為什麼要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 盲姑娘為什麼會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 以上部分是關於《月光曲》引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 貝多芬為什麼要為那位盲姑娘彈鋼琴曲?

● 為什麼他彈完一首後,又彈了一首?

● 盲姑娘問他是不是貝多芬,他為什麼不回答?

△ 這一部分的問題是關於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而引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疏理的過程中,有些問題這一小組不能回答,其他小組能回答的就隨機解決掉,教師抓住一些重點問題設疑。)

四、再讀課文,獨立思考,探究問題。

對於黑板上疏理後的問題,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先獨立思考,你認為哪些問題值得我們一起深入研究。

(這一回答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些人認為第一部分內容,有些人則會認為第二部分內容。)

五、合作探索,以讀為本,解決問題。

1、第一部分內容的探索

A、請學生細讀第9小節,思考這小節講了什麼?(《月光曲》的內容)

B、請學生閉上眼睛欣賞《月光曲》,聽完讓其談感受:你彷彿看到了

什麼?(學生對這裏的回答可能不是文中兄妹倆聽時的感受,教師也都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感受,這就解決了《月光曲》真那麼迷人?的問題。)

C、盲姑娘和她的哥哥聽了貝多芬的彈奏,他們似乎看到了哪些景象?

(學生對這裏的回答都是文中第9小節的內容,即月亮從海邊升起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這就解決了為什麼叫《月光曲》的問題。)

小結:這麼美的景象把盲姑娘兄妹倆陶醉了,連貝多芬也是激動萬分,所以沒等他們醒來,就飛奔回客店記錄剛才的曲子。

D、課文把《月光曲》寫得這麼美,我們想辦法把第9小節也背出來。

2、第二部分內容的探索

A、請學生瀏覽課文2~7小節,體會貝多芬的心情。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 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對話時心情

● 貝多芬彈完第一首後聽了盲姑娘的話,心情

B、彙報小組討論結果(學生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第二部分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小結:貝多芬從感動到激動,正是懷着這種激動萬分的心情才創作出了這麼優美的《月光曲》。

六、檢測目標,拓展延伸,開放問題。

1、抽生背第9小節。

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2、出示句子:

A、同學們

小結:這是由月光引起的聯想。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再加上適當的聯想,文章的內容會更充實,更深刻,更感動人。

請再讀讀第9小節,看看哪些地方寫的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聯想。

C、學生邊讀邊劃,然後指名讀出聯想部分的句子。

3、如果丟掉了這些聯想的句子,只有實實在在的事物,那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不信請看: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那睜得大大的眼睛。

A、請同學們讀一讀,覺得還美嗎?

B、小結:通過對比,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寫文章的時候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得很具體,又能恰當地加上自己的聯想,文章的內容就會更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深刻。

4、下面有篇短文,請大家把聯想的句子劃出來,讀一下。

大公雞的頭通紅通紅的,就像醉漢的臉,高高聳立的紅雞冠就像用紅寶石製作的皇冠。臉下面兩片鮮紅的肉,紅得透亮。眼睛圓圓的炯炯有神。身上的羽毛有金黃色的,有紅色的,有墨綠色的,閃閃發亮。兩隻金黃色的粗壯的腿,托住它那肥大的身軀,走起路來像個威武的將軍。尾巴彎彎的,高高翹起。它每天按時打鳴,唱起那令人振奮的《早起歌》:天明瞭,快起牀!一遍又一遍。每當聽到它的歌聲,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年級學過的《美麗的公雞》那篇課文。是呀!它不光外表美,還能幫助人們做事,多可愛呀!

A、如果去掉了這些聯想的句子,會怎麼樣?(生:公雞就不那麼可愛了。……)

B、小結:閲讀時分辨出事物和聯想,對文章的理解就更深了。

5、下面,有篇短文,寫得不錯,我想如果能適當加點聯想,文章就會更美。

荷花多美的荷花啊!碧綠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白荷花,紅荷花競相開放,全開的,半開的,姿態各異,爭奇鬥豔。一朵剛剛綻開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葉後面,一隻蜻蜓在上邊飛來飛去。

A、學生修改,教師巡視。

B、交流反饋。

(這些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從文中練習拓展到文外練習,提高寫作能力。)

篇23: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生字,理解“傳説、譜寫、幽靜、純熟、清幽、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瞭解並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3、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4、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5、想象貝多芬離開後兄妹倆的對話,續寫課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1、讀題。

2、師誦第一小節,學生提煉要點並以“月光曲”開頭説一句話,理解“傳説”。

3、提出疑問:《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學生圍繞問題自學。

4、組織交流。

5、歸納梳理交流要點,導入下文教學。

説明:在揭示課題後,學生透過聽,瞭解與《月光曲》相關的信息,並以“月光曲”開頭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清楚地表達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初步瞭解傳説中《月光曲》譜成的大概過程。

二、學習2—7小節,體會人物情感。

1、創設情境,理解“幽靜”,瞭解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書:情不自禁走近)

説明: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幽靜”這一詞語的意思,體會作為一個音樂大師,身處這樣的意境中,很容易觸動創作的思緒。

2、學習兄妹倆的對話。

⑴引導學生在轉述對話的過程中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感受兄妹倆互相體諒的真情。板書要點,隨機指導朗讀。

⑵指導分主角朗讀。

⑶根據要點概括對話的大意。

説明:課文第3小節作者重點描述窮兄妹倆的對話,這既讓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又讓他感受到兄妹倆之間的真情,這是他為盲姑娘彈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師抓住這一寫作特點,讓學生在轉述對話、圈畫批註、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要點信息,簡要概括對話的大意,為達成本課時簡要概括《月光曲》譜成經過這一訓練目標作鋪墊。

3、(板書:走進)瞭解貝多芬走進茅屋後做了哪些事。

4、學生交流。(板書:彈再彈)

5、圍繞“貝多芬為什麼彈了一曲再彈一曲”深入研讀。

⑴聯繫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裏的想法。

⑵組織交流,隨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

●品讀盲姑娘的語言,體會她激動的情緒,瞭解她不僅僅懂音樂而且熟知貝多芬的音樂。隨機理解“純熟”。

●品讀貝多芬的語言,感受貝多芬小鎮遇知己時的情緒及對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導朗讀對話。

⑷小結貝多芬彈了一曲再彈一曲的原因。

説明:教學時,先讓學生抓住主要事件整體瞭解4-7小節這部份資料,再透過聯繫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裏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由此瞭解貝多芬彈了一曲後又決定即興創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發展。

三、感受意境,指導概括。

1、誦第8小節,渲染貝多芬創作時的情境。

2、出示第9小節,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繪的意境。(板書:記錄譜成)

3、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的行為線索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4、結並明確下一節課學習的資料。

説明:透過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將學生帶入貝多芬創作時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當時正是由於情、景的交融,觸發了音樂家的創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後,引導學生簡要概括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説明:回顧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複習根據課文線索概括主要資料的方法。

二、學習8—10小節,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1、出示寫景句,理解“清幽”,指導“幽”的書寫。

2、播放《月光曲》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境,進行個性化的描述。

3、瞭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讀第9小節,用直線劃出哥哥想象的資料,嘗試讀出感受。

⑵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交流感受,體會旋律的變化和貝多芬的情感,隨機指導朗讀。

⑶配樂,師生合作朗讀,嘗試背誦。

4、理解“恬靜”,從盲姑娘的神態中感受音樂給她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説明:本環節主要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朗讀中瞭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體會樂曲的美妙旋律和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並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效果,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5、引讀第10節描述貝多芬的句子,結合“飛奔”感受貝多芬急切的情緒。指導朗讀。

6、想象貝多芬離開後兄妹倆的對話,續寫課文資料。

説明:在想象寫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訓練學生髮散性思維的潛力,同時,學習運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寫好一段對話,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1、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開討論。

2、感悟人們賦予《月光曲》這一“傳説”的內涵。

説明: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透過對“傳説”的深入理解,感受音樂家用高超的技藝、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想象進行創作,為熱愛音樂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揭示課文主題。

篇24:月光曲教案

教學要求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資料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情緒。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於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超多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麼是“傳説”(民間流傳的説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説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就應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説部分的資料

1、默讀第部分,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後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麼(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後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資料

1、指名學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麼地方能夠看出來(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麼地方能夠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裏,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麼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但是是隨便説説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從那裏能夠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十分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能夠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並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説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佈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麼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麼(月光從窗户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悽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麼關係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之後,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湧。)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説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4、為什麼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穫。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彷彿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後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

1、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篇25: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關鍵語段,瞭解並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2、品讀課文,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3、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關鍵語段,瞭解並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教學難點:

品讀課文,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教學準備:

《月光曲》音樂,ppt投影片

教學流程:

一、欣賞音樂,導入新課。

1、播放《月光曲》,請學生靜靜地欣賞,導入新課。

2、師誦讀第一小節,學生提煉要點並以“月光曲”開頭説一句話,理解“傳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資料,嘗試着用一句話概括課文講述的資料。

小節:

三、深入文本,探究學習

1、學生根據文本,提出疑問。

2、教師提出疑問,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能回答這些問題的語句,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寫在旁邊。

(1)貝多芬為什麼要為盲姑娘彈琴

(2)貝多芬為什麼要為盲姑娘再彈一曲,從而創造了《月光曲》

(3)《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

3、重點賞析相關段落。

(1)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説:“是啊,但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但是隨便説説罷了。”

引導:貝多芬在這段對話中聽到了什麼分主角朗讀,嘗試着用聲音再現當時的情景。

小結: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對話,感受到了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同時也感受到了兄妹倆的真情,哥哥的善良,妹妹的善解人意,所以貝多芬為他們彈奏了第一曲,滿足盲姑娘的願望。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

方法同上。

小結:這樣一位身有殘疾的盲姑娘不僅僅懂音樂,而且熟知貝多芬的音樂,讓貝多芬在感動的同時有一種偶遇知音的快樂,所以有了即興創作的激情,從而創作了《月光曲》,這首傳世名曲就這樣譜成了!

(3)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應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皮革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A、明確朗讀感情: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柔和徐緩)

月亮升高風捲巨浪(有力快速)

月光照耀波濤洶湧(高昂激盪)

B、曲為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必須也是不平靜的。應對着眼前窮苦的兄妹倆,應對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會想些什麼呢先試着寫一寫,然後全班交流.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大教育家孔子説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教師上課也是一樣,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前務必精心備課,但檢驗備課的唯一標準還是課堂,課前無論如何精心設計教案,都不能説備課已經成功,俗話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課前認為自己的課備的很詳細,全面,條理清晰,然而課堂卻不必須和你想象的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後不斷反思。

《月光曲》這堂課講完後發現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出,首先就從備課談起吧。《月光曲》這課,學生要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這課有兩個突破點:一是從聯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體會貝多芬的高超技藝,二是體會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摯的情感。在備課時,我是這樣想的先從第九自然段的聯想畫面入手,讓學生感受聯想的好處,從聯想中感受樂曲的節奏,從而感受貝多芬高超的技藝。然後再探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從原因中感受貝多對窮人的同情,對遇到知音的激動,從而想象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整個情感變化,這樣來突破文章的難點。這兩點都是文章的重點,而我在備課是卻把他們備到一齊,講課前就認為資料挺多,但還是沒有進行取捨,從這次節課中,我認識到了自己備課的失敗,不能抓重點,捨不得放下,這也是我的一個缺點,很多次課總是想把更多的講出來,而往往卻適得其反,沒有中心和主幹。

從這次課堂,我再次反思了自己。雖然教學已經好多年,但沒有構成屬於自己的個性的課堂,這也許是自己對語文教學沒有獨特的思考和理解。在《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分析時,我先問:“這段是透過什麼老表現月光曲的學生説出是皮鞋匠聽音樂時產生的聯想,接下來讓學生畫出聯想的句子。這樣讓學生區分實在事物和聯想。讓學生讀皮鞋匠聯想的句子時,先想象是幾幅畫面,並説説在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這樣的想象對我班學生是個難點,因此我讓觀看了這段資料的視頻,並透過抓住“微波粼粼、霎時間”來感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時想象此時的樂曲是怎樣的節奏。後面波濤洶湧的大海抓住“巨浪,一個接一個”來分析,讓學生頭腦中產生狂風捲着巨浪湧向岸邊的情景,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並不是很好,課後我想是我的引導不夠到位,當學生説出“像有千萬匹馬奔騰而來時”,如加問一句你彷彿聽到了什麼或者我的引導再生動點再婉轉點,會更好。也或者,是我在備課時沒有以學生的角度去想,因此在講課時不能很好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來讓學生理解。在今後的備課中,就應以學生為本,備教材的同時,備學生,只有預設了才能有好的生成。

篇26: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學案例與反思

[情景説明]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十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案例教學中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探究,嘗試“讀通�D�D讀懂�D�D讀好”的閲讀全過程。從音樂的角度切入,拓寬語言文字理解的視野,使學生感受“研究朗讀”的樂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潛力、透過反覆閲讀,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居高臨下抓住文章重點。從而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彈曲、譜曲、熱愛勞動人民、深入貧苦羣眾的人格精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題(發現)

1、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利用實物投影)。

2、師:這天,我們就從語文的角度對《月光曲》作進一步的研究。(板書課題)

3、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讀暢。(提倡使用工具書)

2、學生自由交流讀後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暢説欲言。

3、確定小組研究的問題。

三、細讀課文(讀懂)

1、學生自由讀課文。(圍繞選定的研究課題進行自主探究,能夠在課本上圈畫。)

2、小組內交流課題的研究狀況。(教師巡視,參與各小組的研究與交流。)

3、小組展示研究結果:

在各小組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並鼓勵其他學生參與評價,構成人人用心參與、個個能夠評判的濃厚學習氛圍。

(1)《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創作出來的?

透過抓住貝多芬“夜晚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琴聲”、“看到窮兄妹倆酷愛音樂”、“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等要點,讓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愛心,感悟抓住要點進行閲讀探究的方法。

(2)《月光曲》的曲調是怎樣的?

教師隨機點撥:是透過什麼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學生讀“皮鞋匠的聯想”部分,體會曲調“舒緩�D�D明快�D�D激昂”的變化,並試着讀出這種變化。

(3)《月光曲》為什麼能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曲?

引導學生根據前兩個問題的研究,嘗試歸納、總結出這一問題的答案。

四、感情朗讀(讀好)

1、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先自己試着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然後再讀給同學們聽。(讀後啟發學生説一説為什麼這樣讀,羣眾評議讀得怎樣樣。)

2、同桌合作:一人讀,另一名同學根據資料配上彈琴的動作,透過動作表現曲調“舒緩�D�D明快�D�D激昂”的變化過程。

3、播放《月光曲》錄音,論證曲調的理解,隨樂曲進行朗讀訓練。

4、試着背誦課文的最後三個自然段。

五、課堂練習(擴展)

1、聽着美妙的琴聲,你想到了什麼?

2、按照本課學到的研究閲讀的方法,自己選取一篇文章閲讀。

[教學反思]

本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師生主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老師由“教”,轉變為“導”,學生由過去的“聽”,轉變為自主“學”,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透過在“讀中悟”,理解課文資料;透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優美;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了自己的情感。這篇教學案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討論。

透過自讀、交流,給學生創設自主讀書、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機會。研究課題的發現與選定,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用心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以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用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二、讀中入境,自讀感悟

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到達積累語言的目的。

篇27:月光曲教案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幽靜的萊茵河畔,不期聽到了盲姑娘的琴聲而受到觸動,不請而進的他看到窮兄妹倆又心生感動,便為其彈奏一曲,可他沒想到遇上了知音�D�D一位對音樂痴迷且極富音樂理解力、有極高音樂素養的盲姑娘,因此內心激動不已以至不答而彈,在那個月光如水、情感如潮的時刻,即興創作出了《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月光曲》一文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説、美景、深情於一爐。它是一篇如《月光曲》一般時而輕柔徐緩、時而沉重剛健、時而高昂激越的情感豐富的文章。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而展開全文,與此同時,窮兄妹的思想感情與貝多芬的內心創作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雖然文章這一明兩暗三條線索相互滲透,交織並行,但文章有一條主線始終貫穿全文�D�D那就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過程中的情感起伏線。因此,引導學生抓住貝多芬的情感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資料便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難點之所在。

[教學目標]

基於上述對教學資料的分析,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幽靜、入場券、蠟燭、純熟、琴鍵”等詞語。

2、背誦課文的8、9、10三個自然段。

(二)智能目標

1、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資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提高語言的運用潛力。

(三)情感目標

1、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感悟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難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設計理念及教學策略]

對於本課的教學,我確立瞭如下的設計理念,即:以情感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書為根本。緊緊圍繞設計理念,我試圖實施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抓住“三不一謝”(“三不”即不期而聽動真情,不請而進遇知音,不答而彈醉知音;“一謝”即《月光曲》的創作究竟是兄妹倆要謝貝多芬,還是貝多芬謝兄妹倆)這一情感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自主閲讀中完成知識、潛力、情感的主動建構。

2、學科間融合,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借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

3、課內外聯繫,讀與寫結合,引導學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聯想,昇華學生對《月光曲》的情感體驗,同時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運用潛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真情

1、課件出示,營造氛圍

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隨後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並隨樂聲簡介貝多芬。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1)看來,同學們都沉浸在美妙的樂曲聲中了,你們明白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嗎?

(生答:月光曲)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關於《月光曲》的創作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説呢,你們想了解嗎?

[點評:真實的照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讓貝多芬�D�D偉大的人民藝術家的形象一下子印入學生的'腦海,心中油然升起一種崇敬之情,帶着這樣的情感走入文本,為後面的教學作了情感鋪墊。另外,和諧優美的曲子,教師生動激情的語言,很快將學生從現實的課堂引向了兩百多年前的幽靜的萊茵河畔,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閲讀期盼。]

二、庖丁解牛顯真情

下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讀懂什麼,有什麼疑問?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剛才認真地讀了課文,那麼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説一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沒讀懂?請提出來,同學幫你解決;同學不能解決的,老師幫你解決;老師也不能解決的,咱們再一塊討論。

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

a.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b.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c.貝多芬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出《月光曲》?

……

[點評: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貼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主角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3、相機板書,提煉問題

這些問題很有份量,都是大家認真思考後提出來的,並且都是圍繞《月光曲》的創作提出來的,那麼,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作《月光曲》的?(8、9自然段)

4、直奔重點,體會意境

請大家自由地、深情地朗讀這兩段,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也能夠讀給同桌或老師聽。

(1)藉着這清幽的月光,情緒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演奏了,當窮兄妹聽到這首曲子後,彷彿看到怎樣的畫面?請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2)他們看到了什麼?誰來讀一讀文中的句子。

(3)同學們閉上眼睛來讀一讀這些句子,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試一試你能看到怎樣的圖畫。(生再讀想象)

(4)交流,讀了這些句子,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師引導板書:月光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風捲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5)窮兄妹倆聽着這首曲子看到了這麼美麗的畫面!讓我們閉上眼睛放飛想象,再一齊來欣賞這美麗的《月光曲》!

(播放音樂,師感情朗讀描述窮兄妹倆聯想的句子)

(6)同學們都來讀一讀這些句子,試一試從這三幅不同的畫面,你能體味到貝多芬琴聲的旋律怎樣變化?

(播放音樂,學生讀書)

(7)學生交流讀後體會。(師引導板書:輕柔緩緩沉重剛健高昂激盪)

(8)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讀出音樂的旋律變化,讀出貝多芬的情感變化,讀出兄妹的驚喜。(生齊讀第九自然段)

[點評:這樣美的語言,這樣美的畫面,這樣美的旋律,這樣美的情感,怎樣讓學生真正有所體驗,的確需要點藝術。教師帶着學生先讀課文想象畫面,完成了語言到形象的一次轉換,之後又要求學生把想到的畫面還原成簡煉的語言,完成了由形象到語言的二次轉換,然後又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讀邊想畫面,體味琴聲的旋律怎樣變化。這樣,以圖畫再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音樂、美術、語文三門學科成為了不可分割的整體,深深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從而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點。]

三、緊扣“三不”悟真情

如此完美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造出來的呢?請同學們仔細研讀課文第2-7自然段,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1、不期而聽動真情

(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從“幽靜”一詞能想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2)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在這淡淡的月光下,幽靜的萊茵河畔,貝多芬聽到了斷斷續續的琴聲,想想他此刻的情緒該是怎樣的?

(師板書:不期而聽觸動)

(3)讀第三小節,從兄妹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4)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姑娘的琴聲和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還會為他們做些什麼?(師板書:不請而進感動)

[點評: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2、不請而進遇知音

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盲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觸動,正如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自然段。”

(1)“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2)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多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D�D知音,他此時的情緒必須是�D�D(生:激動萬分,板書:激動)

(3)此時,貝多芬很自然地產生了“伯牙為子期而彈”的激情,他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D�D(生:為姑娘再彈一曲,板書:不答而彈)

3、不答而彈醉知音

(1)突破難點,“兩境”統一

《月光曲》這一經典絕唱醉倒了兄妹倆,我們明白,藝術家都是用自己創作的作品來抒發內心感受的,詩人李白觀賞了雄奇的廬山瀑布,心中被壯麗的自然景觀所感,他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這千古名篇;畫家列賓看到艱苦掙扎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就用色塊和線條描繪出《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這幅世界名畫;在那裏貝多芬的《月光曲》難道是憑空想象嗎?

師連接左右板書,你從這種連接中悟出了什麼?

(2)釋放情感,朗讀昇華

生表演讀8、9自然段

[點評:“三不”即不期而聽動真情,不請而進遇知音,不答而彈醉知音,它既是故事情節發展的線索,又是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起伏線,抓住了這條紅線,就串起了課文的整個教學環節,正所謂“提領一頓,百毛皆順。”而這條主線的提煉,正是教者反覆研讀教材,另闢蹊徑的結果。]

四、誰謝誰來辯真情

窮兄妹倆醉了,久久沉醉在動人的樂曲中,而貝多芬更是萬分激動,飛奔回客店,連夜把這首曲子記了下來,由此成就了這首世界名曲�D�D《月光曲》,那麼對於這段傳奇的故事和這首世界名曲,究竟該誰來謝誰呢?

[點評:很多時候,教師要扮演“兩面派”的主角,挑起學生的思維矛盾,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得到更深層次的感悟。那裏一“謝”擊起千層浪,同學們在言説中抒發着自己內心對《月光曲》的獨特感受,同學們在爭辯中體味着貝多芬這位人民音樂家的高尚情懷,體味着窮兄妹倆熱愛音樂的痴情和善良。]

五、讀寫結合抒真情

是啊,窮兄妹要謝貝多芬這位偉大的藝術家讓他們享受了一次絕妙的音樂之旅,可“大恩不言謝”呀!貝多芬要謝窮兄妹,正是在那月輪初生,銀光遍撒的環境中,貝多芬為遇到知音而激情滿腔,他藉着清幽的月光彈琴抒懷,一首有感於知音,寄情於月光的優美的鋼琴曲才這樣誕生了。

貝多芬這位偉大的藝術家一生還創作了許多優美的鋼琴曲,課後,同學們能夠再找一首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歡的其他曲子聽一聽,邊聽邊像你剛才這樣展開自己的想象,然後把你想到的景象寫下來,與大家共同交流。也能夠查找有關貝多芬的資料,將這位音樂家的故事記下來,再次感受他們高尚品格和音樂才能。

[點評:重“讀”輕“寫”是閲讀教學的一個弊端,而讀寫結合,則能促進學生化知為能,遷移應用。此處設計不僅僅再次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實在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運用潛力,把學生學習的空間拓展到了課外。]

[板書設計]

10月光曲

不期而聽觸動�D�D(輕柔徐緩)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不請而進感動�D�D(沉重剛健)月亮升高風捲巨浪

不答而彈激動�D�D(高昂激越)月亮照耀波濤洶湧

總評:

《月光曲》是一篇經典課文,文質兼美,然而就是這樣一篇美則美矣的文章,歷來讓教者難教,學者難學。難教之一:東西方文化背景之間存在着差異;難教之二:國小生的藝術思維與大藝術家的創作思維之間存在差異;難教之三:文章線索複雜。既有故事情節的發展線,又有窮兄妹倆的思想起伏線,還有貝多芬的內情緒感起伏線。但是,差異也是一種課程資源。透過差異的表象,撥開線索的迷霧,我們發現,既然《月光曲》是一個有關音樂創作的傳説,大凡藝術創作又是離不開一個“情”字的。而只要抓住貝多芬的內情緒感起伏線就能夠抓住這個“情”字。劉老師的教學設計正是尋此蹊徑,圍繞一個“情”字,體現瞭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抓住主線教學,體現以情為本。本課的五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激真情→皰丁解牛顯真情→緊扣“三不”悟真情→誰謝誰來辯真情→讀寫結合抒真情,都緊緊抓住了情感主線。

二、關注以學定教,體現以生為本。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教師啟發學生質疑問難,關注學生的自我建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景,然後根據學生的問題以學定教,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不着痕跡地把學生的問題引向對文章的重點段落的研讀。

三、重視學科融合,體現以讀為本。在對重點段第9自然段的研讀中,教師將美術、音樂引入語文課堂,藉助形象、旋律來解讀語言文字,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齊讀、品讀、想象讀等)、多個層次的讀書實踐中,體悟語言,引發情感,產生共鳴,較好地體現了“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四、力求讀寫結合,拓展學習空間。為了讓學生化知為能,遷移應用。教師讓學生再找一首貝多芬的曲子或自己喜歡的其他曲子,邊聽邊展開想象,與大家共同交流。這樣,力求讀寫結合,讓學生將課內學習的觸角延伸到課外。

篇28: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正確規範書寫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2、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

2、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原因。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作者借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説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完美樂曲的產生不僅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薰陶,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二是體會作者在敍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難點是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係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這一點課文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才能突破難點。

教前準備

時間

一次備課

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課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古箏曲《高山流水》,這天老師再請同學們欣賞一首鋼琴曲。讓我們一齊走進大音樂家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大家明白關於這首曲子的美麗傳説嗎老師相信同學們透過學習課文《月光曲》就會了解了。板書課題:月光曲

(二)、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這些詞語你是否都認識了呢?檢查字詞。

萊茵河入場券霎時間盲姑娘蠟燭甦醒

琴鍵洶湧純熟恬靜安祥陶醉

(注意強調:“券”的讀音;恬靜、安詳、陶醉的意思。)

2、指名讀課文,其餘學生邊聽邊思考: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邊讀老師要注意糾正學生的字音。)

(三)、細讀感悟:

1、談話: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初步瞭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一傳説故事的資料,大家想不想親耳聆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此刻就讓我們一齊進入美妙的音樂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説説你的感受嗎(交流,對學生的不同感受適當點撥)此時,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那麼當文中的兄妹倆聽到貝多芬彈這首曲子時又是什麼感受呢?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出來的?

2、選讀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完美意境。

(1)指名交流。

生:我覺得“他好像應對着大海,月亮……灑滿了銀光”是曲子剛開始時皮鞋匠的想像,這時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奏也比較慢。

師:那證明曲子很舒緩,對嗎?請你讀讀這個句子,把我們也帶到那月光下的靜靜的海邊吧。(生讀)

生:我覺得月亮剛升起時,照得海面一片銀光,這時的月光必須很柔和,那貝多芬彈的曲子也必須很柔和。

師:看來這時的曲子是舒緩柔和的。那你能把這種感覺給它讀出來嗎?(生讀)

生:之後,“月亮越升越高……一個連一個朝岸邊湧過來……”這時的曲子的力度就應逐漸增強,聲音也高一些了,節奏也就應快些啦。(你很會欣賞音樂)

生:我覺得這時曲調是有反覆的。因為是“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音樂讓你有身臨其境之感。)

師:誰來把貝多芬的音樂讀出來,讀出自己的味道、自己的感覺?(生有感情的朗讀)

師:你能告訴大家,你為什麼這麼讀嗎?

生:“忽然”説明時間很快,所以我讀得也快,“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也要讀得快,而且有勁。

師:你不僅僅讀得好,説得也好。讓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學生齊讀)

師:誰來把皮鞋匠看着妹妹這一句讀一讀呢?看這時的曲子又是怎樣的?

生:讀。我覺得這時的兄妹倆已經完全陶醉啦。

生:我想這時的曲子必須更快,節奏感更強啦。

師:那麼曲子也就到了高潮部分,情緒也跟着激盪啦。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句話。

生:齊讀。

師:那此刻誰能完整地把這貝多芬彈這首曲子時的情境説一説?

生:(自由説,指名説)

師: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洶湧澎湃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麼完美的景象!讓我們和兄妹倆一齊再來欣賞一下。(播放月光曲片段,學生閉目欣賞)

師:聽着聽着,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指名説(學生交流感受。感受音樂的美,語言的美,與課文所描繪的畫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雲一縷一縷;大海平靜......波濤洶湧。))

師:那麼文中的哪些描述是聯想,哪些真實看到的呢?(指名説)

師: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生:……(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資料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音樂不僅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夠陶冶情操,讓我們用聲音讀出這一段的美,一齊感受貝多芬音樂的魅力。

生:齊讀

過渡語:如此完美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作出來的?他想要表現什麼?

3、默讀全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生:讀第2自然段:“有一年秋天,……,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於是他就走近茅屋,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於是決定為他們彈一首曲子。

師:那裏提到了“幽靜”的小路。那誰能説説“幽靜”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十分的安靜。

師:你們覺得把這個詞去掉怎樣樣?

生:不好。

師:為什麼?(正是由於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貝多芬才能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如果是喧鬧的小鎮,這不大的琴聲是不可能引起貝多芬的注意的。作者這樣寫,是為下文做了一個鋪墊。這就是特定環境的描述。它會收到很好的寫作效果,我們不妨在我們的作文中試一試。)

師:正是這樣的環境使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請同學來讀一讀他們的對話。(指名讀)

生:讀第3自然段兄妹倆的對話。

師: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這使得他必須要走進茅屋,為兄妹倆彈琴。

你從兄妹的對話中聽懂了些什麼?交流反饋:

生:讀“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從這句話中能夠看出盲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聽一聽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興、很滿足的事情;同時,也説明她很喜歡音樂。

生:我從哥哥的態度能夠看出,哥哥很清楚妹妹的情緒,但是由於家庭條件的影響,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內心很矛盾。(你也必須是個善解人意的孩子)

生:讀“哥哥,你別難過,我但是隨便説説罷了。”從這句話我明白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讓哥哥着急,其實,她很想聽音樂會。(你也必須是個十分懂事的好孩子)

引導體悟:是啊,窮哥哥愛妹妹,盲姑娘又是多麼體諒哥哥!相信同學們也同貝多芬一樣被深深感動了。請同桌之間分主角深情地讀讀兄妹倆的對話。(同桌練讀,指名讀)

師:你覺得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話,會怎樣想

生:這是一個酷愛音樂、熱愛生活的姑娘!

生:我必須要滿足她的心願!

……

小結:正是由於兄妹間的談話,使得貝多芬深受感動,他才毅然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為窮兄妹倆彈奏鋼琴。

師:當盲姑娘聽完貝多芬彈奏的曲子後,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自由讀第六、七自然段。(交流反饋)

生:“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師:你從姑娘的話中聽懂了什麼呢?

生:先連用了兩個歎號,説明姑娘説話時的語氣很堅定,而且感情十分激動。(是的,你很會讀書,從這兩個歎號就可感受到盲姑娘當時説話的語氣,那你把你的理解帶到句子中去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地讀

生:“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這可看出,姑娘在聽過曲子之後,立刻做出了決定,而且情緒是十分的激動。

生:盲姑娘説“多純熟啊!”“多深哪!”説明姑娘很懂音樂,很愛貝多芬的曲子,因為只有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創作的曲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姑娘雖然看不到貝多芬,但她能夠用心去感受,這對於一個家境貧窮的小鎮上的人來説是很難得的。

思維補白:聽了盲姑娘的話,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的心裏是怎樣想的

生:他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與理解。

生:他想盲姑娘雖然看不見,但是卻能聽懂他的音樂,使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

生:他必須很激動,他心裏必須在想知音難求,要再彈一曲給盲姑娘聽。

……

小結:是呀,怎樣能不感動,怎樣能不激動!這又是一個和諧、幽靜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樣的打動人,月光是那樣的輕柔,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貝多芬的創作靈感呢於是,貝多芬藉着清幽的月光再次按起了琴鍵。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四、回顧全文,加深認識

過渡:同學們,夜深人靜,聽到琴聲;走進茅屋,引起同情;遇見知音,十分激動;環境清幽,用心演奏。此時《月光曲》的資料正是貝多芬感情的抒發,月亮和大海的變化正反映着貝多芬情緒的變化啊!

1、讓我們再讀第九自然段,讀出我們的感受。

2、請同學們在這一段中劃出環境描述的句子,並説説這些環境描述的作用:

“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但是眼睛瞎了。”(這是對兄妹倆的家庭環境的描述。這是一個氣氛十分和諧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彈一架舊鋼琴。這説明他們家的確很窮,這與前面介紹的兄妹兩個人的對話是一致的。)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王琴鍵。”(這是作者特設的環境。我們説創作是要有靈感的。)

五、小練筆:

聆聽《月光曲》,閉眼想像,然後寫下自己看到的畫面。你也不防試試,加上聯想和環境描述。

板書設計:

26、月光曲

散步(聽)談話(同情)

貝多芬走近(彈)曲子(知音)創作《月光曲》

教後摘記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師生主角的變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透過自讀、自悟,理解了語言文字;透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優美;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了自己的情感。

篇29:月光曲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獨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優美、和諧的曲調。本文生動地記述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課文資料距學生生活較遠,描述的事件中感情變化細膩,課文的主體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樣的狀況下創作出來的。《月光曲》的資料、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的。文章字裏行間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因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月光曲》創作的背景是讀懂本文的基礎,充分讀好文章的主體部分�D�D描述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達的資料、意境和感情則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三、學習重難點:

重點:瞭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情感的變化。難點:貝多芬情感變化的原因,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投影片。

2、學生預習課文,蒐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課前聽《月光曲》。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解題。

1、關於描述月光的詞語你明白幾個?描述月亮的詩詞?(月光融融、月光皎潔、月光如水……)

2、明白的真不少,這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板書課題26、月光曲。)曲是什麼意思?

3、同學們,當你看到題目以後,你最想明白什麼?

預設:我最想明白《月光曲》是什麼?《月光曲》是誰譜寫的?它的曲調是怎樣的。《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4、你們最想明白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中隱藏着呢。你們能不能透過自己的學習去發現它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一)學習要求:1、認真輕聲讀課文,想想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課文的生詞相信大家都認識了。

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恬靜、洶湧、安詳、

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盲姑娘、入場券、霎時間、

水天相接微波粼粼

一縷一縷輕紗似的

颳大風、卷巨浪一個連一個波濤洶湧

2、説説課文的主要意思,並學習第一自然段。

A、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B、學習第一段,板書:譜寫(有的課文主要資料就是藏在課文中的句子,我們稱這樣的句子叫總起句。)

C、齊讀第一段,説説你還明白了什麼?(查找貝多芬的資料)。

3、過渡:要想明白怎樣譜成的,我們還得先明白這月光曲的旋律怎樣啊的?

三、細讀第9自然段。

1、下面就請同學們先來尋找“《月光曲》的曲調”。請認真讀課文,畫出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好像應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2、請大家自由讀這幾句話,根據你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可能會是怎樣的。(先慢後快、先低後高……)

析:理解得很好。老師出示幾種曲調,請大家選取,並説出理由。

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我選取A。因為最初是月亮升起,證明月光下一切都很幽靜,這時音樂必須是舒緩的;繼而月亮升高穿過微雲,證明微雲開始破壞幽靜,這時音樂必須逐漸增強;之後風起浪湧,寧靜被完全破壞了,這時音樂必須是高昂激越的。)

板書:柔和徐緩有力快速高昂激盪

3、指導朗讀。

學生練讀;教師範讀,指導學生讀出句子的高低快慢、抑揚頓挫。

4、下面就請同學們親耳聽聽《月光曲》,聽曲調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樣。

(播放月光曲)聽着這樣的樂曲,你的眼前彷彿也出現了怎樣的景象呢?(知音啊!)

篇30:《月光曲》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本冊教材第六單元第二篇教材。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全文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僅僅只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整個故事分兩部分,分別敍述了貝多芬瞭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對音樂的愛好,走進茅屋為她親自彈奏樂曲,從而產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展現了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極富感染力,適於有感情地朗讀。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本科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理解”純熟、清幽、陶醉、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能正確表達貝多芬兩次為盲姑娘彈琴的不同原因,想象貝多芬創作,並做旁批。

3、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從兄妹的對話中去理解兄妹的情感,以及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理活動。

四、教學用具:幻燈片、《月光曲》、貝多芬介紹視頻

五、教學過程:

(一)聆聽《月光曲》入題

1、同學們,這是一首鋼琴曲,這首曲子給你們什麼感受?(很優美,我們都被它陶醉了。)

師:這就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月光曲》。(板書課題: 月光曲)(讀課題)

2、你對譜寫月光曲的音樂家貝多芬有哪些瞭解呢?(學生介紹貝多芬基本情況,)

師:看來同學們課前預習非常詳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貝多芬(播放視頻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月光曲》的由來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瞭解了貝多芬是一位非常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樂曲,《月光曲》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月光曲》是怎樣譜寫而成的。先仔細聽老師説一段話,用心記,看看從這段話中你能瞭解哪些關於《月關曲》的信息。仔細聽。

師: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很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鋼琴曲,叫《月光曲》,它的譜成,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説。

生1:月光曲是貝多芬譜成的,而且是一首鋼琴曲。

師:你瞭解了,貝多芬譜寫了《月光曲》。(右上角板書:譜寫)譜寫就是——寫作歌曲,在寫一首曲子的時候就用上譜寫。你還了解到它是一首鋼琴曲。(幻燈片出示: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鋼琴曲

生2:《月光曲》有一段動人的傳説。(幻燈片出示:傳説)傳説就是——這個故事是一個民間流傳下來的故事,既然是傳説,它可能確有其事,也可能有所虛構。

生3:200多年前譜寫的。(瞭解了曲子譜寫的大概時間)(幻燈片出示:200多年前)

師:現在你能不能用上我們瞭解的這些信息,以月光曲這個詞作為開頭,來説這句話呢?

生1:《月光曲》是一百多年前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成的一首鋼琴曲,關於這首曲子有一個動人的傳説。

生2:《月光曲》是一百多年前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成的一首鋼琴曲,有一個動人的傳説。

師:嗯,説得真清楚,兩位同學都把這些信息説清楚了,下面來看,課文中是這樣寫的,一起讀: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説是這樣譜成的。

2、從對話中感悟兄妹對音樂的熱愛

師:讀到這,你覺得課文接下來會寫什麼呀?

生1:寫那個動人的傳説。

師:傳説中是怎樣譜成的。讓我們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大概地瞭解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讀課文之前,讓我們先來 看一下本文要掌握的詞語。(幻燈片展示:"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

來大聲讀讀,自己讀。(中間點評學生的讀)(4分鐘左右,思考並回答。)讀完了,來説一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生:課文主要記敍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

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那是一百多年前,一個秋天的夜晚,(幻燈片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看,萊茵河邊,貝多芬正在散步,他看到了那條悠幽長的小路,他看到了……

生1:一個小茅屋,茅屋裏可能隱約地透着點亮光。

生2:他看到了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

生3:他看到了路邊高大的樹林。

師:貝多芬就是在這樣寧靜而又舒適的環境中散步。這樣的環境,用上一個詞形容,那就是—幽靜。看黑板,和老師一起寫這個詞幽字先寫中間一豎,接着寫兩邊,最後再寫豎着豎。(右上角板書:幽靜)請學生來讀,幽靜,想想這個詞應該怎麼讀比較好。讀出幽靜的味道來。(幽音拖長)。在這樣幽靜的環境之中,看着這樣的美景,一段旋律已經在大音樂家的心中醖釀。來,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幻燈片展示: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所以貝多芬走近茅屋,他是被這樣琴聲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近茅屋(先板書走近,再板書情不自禁。)走近茅屋他聽到了什麼?

生:琴聲停了,他聽到有人在談話。

師:讓我們也來讀讀這段對話。(幻燈片出示: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看看貝多芬從這段對話中聽出了什麼?

生1:他們家非常窮。

生2:姑娘很想聽貝多芬的演奏。

師:(板書:很想聽)請回答的同學把姑娘説的話來讀一讀。(再讀一讀,讀出姑娘的心願)(那有多好哇,姑娘多渴望啊。女孩子一起來讀一讀)姑娘對貝多芬的音樂是那樣地熱愛。接着 ,貝多芬還聽出了什麼?

生3:姑娘對音樂的渴望。

師:對,接着,他又聽出?

生4:他們家非常窮。

師:貝多芬從哪裏聽出來的呀?

生5:他説: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師:入場券的音讀準了。一起讀。入場券太貴了,他們家又太窮了.兩個太字,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家境的貧寒。再來看哥哥這句話,哥哥説:“是啊……”哥哥想説什麼呀?

生1: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

生2:是呀,要是能聽一聽那該多好呀

生3:是呀,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其實我也很想聽

師:是呀,哥哥對妹妹説, 其實我是支持你的想法的,就像你説的那樣,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麼又太窮了。説這句話的時候哥哥是什麼心情,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説?

生1:無奈

師:請這位學生來讀。此時哥哥心裏

生2:支持妹妹的想法,但是又沒錢。此時心裏的想法用一個詞表達那就是:無奈

師:請這位學生讀。無法實現妹妹的心願,哥哥的心情是那樣的複雜,所以他説:是呀,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太貴了,太窮,他們根本就買不起呀。(板書:買不起)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貝多芬又聽出什麼來了?

生1:聽出他們兄妹兩對音樂的渴望

師:是的,當哥哥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的時候,妹妹是……

生2:妹妹也很想聽,但是她還是在安慰哥哥

師:這個“安慰”説的好。下面我們也來讀讀姑娘説的這句話,如果讓你來圈出一個詞的話,你最想圈出哪一個詞?把它圈出來,並説説你的感受,(隨便説説)

生1:隨便説説。這她在安慰哥哥,他們家太窮,買不起,她在安慰哥哥。他不想讓哥哥感到為難。

師:她不想讓哥哥感到為難,她確實是在安慰哥哥,所以説是隨便説説。看看她剛才説是怎麼説的呀?

生2: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師;這樣的話是隨便説説的嗎?

生3:不是的。

師:他不想讓哥哥太為難。還圈了哪個詞?

生4:別難過。從這個詞裏面體現了哥哥十分為難,又體現了妹妹在安慰哥哥。

生5:罷了。就是再説,算了的意思,但是其心裏還是很想聽。

師:把“罷了”這個詞圈出來,把“很想聽寫”在它的旁邊。我們在感受深的時候,可以在旁邊簡要記一記。來關注‘罷了’這個詞,請同學來讀這句話,讀出罷了的語氣。(很想聽,很遺憾;我看到你一臉的為難。)下面我們分角色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下她們的心情。請女同學讀姑娘説的話,請男同學讀哥哥的話。

師:貝多芬從這段對話中聽出了什麼?能簡要地説説嗎?

生1:哥哥想滿足妹妹的願望,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師:是呀,貝多芬從這段對話中聽出,妹妹很想聽他親自彈的曲子,可是買不起入場券。貝多芬還感受到……

生1:互相體諒的兄妹

生2:哥哥很想滿足妹妹的願望

生3:姑娘是那樣地喜愛他的音樂。

3、《月光曲》的譜成

師:聽到這裏,貝多芬會怎麼想?

生1: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裏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説明窮苦人民也是愛我的曲子的;但是他們這麼窮,票價又這麼高,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

師:所以,他走進(板書:走進)去,他覺得自己應該走進去,必須走進去,他要彈給這位姑娘聽,所以,聽到這段對話,貝多芬沒有敲門,就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他是情不自禁地走進去。他走進茅屋,他看到了什麼?

生1: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一架舊鋼琴,前面坐着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瞭。

師:他發現,這是一個盲姑娘(板書:盲姑娘)這個十六七歲,很清秀的姑娘,是一個盲姑娘。剛才那個斷斷續續彈着他曲子的姑娘竟然是一個盲姑娘,那樣熱愛他音樂,那樣想聽他演奏的姑娘,竟然是一個盲姑娘,他感到……

生1:很驚訝

生2:很感動。

師:他做了什麼?

生1:他為女孩彈了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他滿足了姑娘的心願。

師:之後還做了什麼?

生2:還彈奏了一曲《月光曲》

師:再彈了一首(板書:再彈)讀到這,你一定想問……

生1:為什麼要再彈一曲?

師:他彈了一曲滿足了姑娘的心願,為什麼還要再彈一曲?來,我們也來讀讀6、7兩個自然段,看看當時貝多芬是怎樣想的,您能不能用一兩句話把他當時的想法寫下來就寫在第7自然段旁邊。寫好咱們再來交流交流。

生1:貝多芬想:一個盲姑娘竟然能夠聽出他是貝多芬,他覺得很驚訝,他要再彈一首

生2:因為他認為找到了一個真正喜歡他音樂的人。

師:我們一起裏看看姑娘説的這句話。姑娘是怎樣説這句話的?

生3:激動地説。

師:請同學來讀。(幻燈片出示: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的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

師:請學生讀,讀出兩個感歎號,讀出驚訝和激動(激動是因為她已經聽出了這位就是貝多芬,她竟然聽到了貝多芬親自給她彈奏曲子。她因此驚訝而激動)。一個大音樂家竟然在為我演奏,這簡直叫人難以置信。請同學們一起讀。古人説: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貝多芬聽了姑娘這樣激動的話語,他會想,這姑娘光用耳朵聽,就能聽出我彈得很純熟(熟練、曲子裏的感情、還判斷出我就是貝多芬,這眼前的姑娘不就是……)

生:我的知己,我的知音!

師:趕快寫下來,寫在句子旁邊。(板書:知音)人們都説:千金易得,知音難求,貝多芬竟然在茅屋裏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更何況她還是一位盲姑娘。他沒有回答,他是這樣説的……(幻燈片出示: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曲吧。”)你一定能讀好這句話。自己試試看。(先自讀,然後請學生讀。)他的話語裏充滿了激動,遇到知音怎能不激動!貝多芬激動地説:“你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曲吧。” 他已經無需回答,他要用音樂來表達自己內心情不自禁流露的情感。(幻燈片出示: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 照進了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小路上散步時,那如詩如畫的景色,又浮現在眼前,此刻他的眼前還多了一對善良的兄妹,多了一個懂得自己音樂的知音,他心中的旋律從他的琴鍵上流淌出來,(播放音樂,幻燈片出示文字,教師讀課文:皮鞋匠靜靜思考些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多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貝多芬把這首曲子記錄下來(板書記錄),那就是《月光曲》。《月光曲》到這裏才譜成了(板書譜成)。貝多芬在譜寫這首曲子的時候,內心在想寫什麼呢?他的內心在經歷了哪些變化呢?同學們課後再去欣賞下這首樂曲,體會下貝多芬創作樂曲時的情感變化。我們下節課再繼續探討。

(三)板書 月光曲

走近 很想聽 買不起

情不自禁 走進 盲姑娘

彈 知音

再彈

記錄(譜成)

(四)教學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讀課文,藴含着豐富的美育因素。無論是樂曲、語言、情感,都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在教學中,我也同樣地讓學生多次聽這首曲子,讓他們從感官中理解這首曲子,讓他們在讀和聽的過程中感受到兄妹的互相諒解之情及對音樂的熱愛,同時也感受月光曲譜寫時貝多芬的情感變化。在教學當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聲音高低、面部表情來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感染到自己情感,從而融入自己的激情當中,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而學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漸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讀來充分表達出來,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發泄,以達到情感上的昇華。最後,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

教學中,在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了課文的意境之後,我運用多媒體播放《月光曲》的音樂,圖片,讓學生配樂誦讀,從而切身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藝術的魅力。

篇31:《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配樂故事。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

2、教師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月光曲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提出問題。

2、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

3、教師梳理問題,總結出問題。

4、師讓學生帶着問題初讀課文,並提出讀書要求:

⑴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問題。

⑵課文中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自己解決。

⑶在老師規定的時間把課文讀能讀熟。

5、學生讀課文並思考問題

6、學生課堂彙報交流,並自己解決問題。

7、教師適當引導、點撥,並加入正確引導。

三、重點段落分析

1、教師置疑:

貝多芬用音符給我們展示了怎樣的畫面?

2、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從課文中找出一段並讀一讀。

3、學生找出展現月光曲音樂內容的段落。

4、學生小聲讀文,邊讀邊想,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5、和同桌先説説,哪些畫面展現在你面前。

6、學生點擊網頁,欣賞美景。

7、用恰當的詞語形容畫面。

8、學生配樂朗讀,體會月光照下大海不同變化。

(教師指導。)

9、學生點擊網頁,欣賞月光曲。述説心情。

10、教師總結,

四、音樂欣賞

1、學生點擊網頁,搜尋鋼琴曲欣賞。

2、生説感受,並把感受發佈在網站的交流平台裏。

3、師小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mjjey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