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月光曲》教學實錄 2份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實錄 2份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實錄 2份精品多篇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執教的是《月光曲》第二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説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藴含着豐富的美育因素。讀後,既能讓人進入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無限的嚮往,又能對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愛戴之情。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文本的資源優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弄清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教學重點:瞭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1.探究貝多芬情感變化的原因。

2.感受音樂的旋律和魅力。

三、整合資源説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以讀促悟: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變成腦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貝多芬樂曲音樂的魅力。

2、情境創設:主要通過課件展示月夜圖片、文章重點句段,並播放《月光曲》,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當中。

3、適時引導:本課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現文本內容,所以採用了以教師敍述相關文本,自然過渡的辦法,突出本節課的教學中心。

四、多向互動説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三個環節:

(一)配樂朗讀、激情導入:

教師配樂朗讀第九自然段。這樣設計的原因是通過文章主人公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給聽者一種融合的感覺。

(二)品讀揣摩,入畫悟情

劉勰曾説:“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閲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説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通過默讀思考、讀後交流、朗讀悟情、欣賞體會等活動,將《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情感共鳴。具體做法是:

1、配樂朗讀,想象畫面

學生聽師朗讀並想象眼前出現了什麼畫面。

2、根據描述,展示畫面

根據學生描述,教師相機出示三幅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樂曲的旋律,並有感情地朗讀。

3、配樂齊讀,體會悟情

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生齊讀第九自然段,讀出自己獨特感受和理解。

(三)精讀探究,探尋靈感

1、品讀對話,領悟“感動”

引導學生品讀人物對話,體會兄妹倆的互相體貼,體會兄妹倆的手足之情給貝多芬帶來的感動和他對兄妹倆的同情。

2、思讀語言,領悟“激動”

引導學生找到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語言,課件出示語言,學生通過品讀,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理解,領悟貝多芬偶遇知音的激動心情及藉助月光譜曲表達心情的現實。

3、美讀環境,領悟“美景”

引導學生找到當晚景色描寫的句子,體會什麼是情景交融。

4、激情敍述,總結全文

本課的板書設計圍繞教學重點,按三條線索展開,分別由皮鞋匠聯想到的畫面、樂曲的旋律、貝多芬的心情變化組成,通過板書,既可以瞭解《月光曲》的旋律,也能使大家明確《月光曲》創作的原因。

(四)欣賞拓展

播放《十面埋伏》選段,聽、想、説、寫。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二

1、本單元主題:音樂 2、學習的課文:《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月光曲》、《林中樂隊》 《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學習目標: 1、識字12個,寫字12個,理解、積累部分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閲讀、交流,體會《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現實意義。 3、唱國歌,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   教學難點:通過研讀文本來體會“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和老師一起學: 1、每當聽到這雄偉、激昂的國歌時,你會想到什麼? 2、讀生字、新詞。 ①強調“遜、豁”的讀音和“奴隸、簡陋、催人奮進、抗日救亡、政協、力薦、豁然開朗、拋頭顱”等詞語。 ②學習生字“聶”,瞭解國歌曲作者聶耳,詞作者田漢。大聲讀課文,碰到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説説讀了課文,你對國歌有了哪些進一步的瞭解? 3、前兩句,“每當聽見國歌,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 用這個句式説一説。(理解“油然而生” ) 4、國歌的原名是《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畫下來。理解“魔爪”、“催人奮進”。 5、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之時,《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戰鬥號角,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6、這首歌不僅迅速傳遍全國,而且又傳遍了世界,為什麼一首歌有如此之大的感召力呢?自讀4、5自然段。 7、句式練習:這首歌傳遍全國、傳遍世界,成為_______成為___________。 8、為什麼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默讀課文第6自然段,説説理由。 9、學生彙報,結合上下文理解“力薦” 、“豁然開朗”。 10、今天,當我們唱起國歌,就會想起什麼? 11、理解“居安思危” ,(今天我們安居樂業,但同時我們也思危,你認為“危”在今天指什麼?) 12、齊讀最後一段,再次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   《月光曲》教學目標:識字: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2、結合詞語理解字義。 3、滲透性識字。寫字: 1、學寫11個字。 2、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按筆畫筆順把字寫好。閲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月光曲》創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內容。 2、抓住重點自然段,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3、瞭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音樂家。   情感目標:瞭解貝多芬創作世界名曲《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教學重點: 1、清理課文的線索,一步步體會貝多芬感情的變化過程; 2、品讀第9自然段,想象描寫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月光曲》創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內容; 2、理清課文的線索,一步步體會貝多芬感情的變化過程; 3、品讀第9自然段,想象描寫的情景;   跟老師一起學: 1、《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2、認讀生詞。(1)讀準字音:券quàn (2)記住字型。重點指導:“券”“盲”的寫法。(3)理解字義:課文中有的詞語,不容易理解,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 ①通過查資料或查字典記住詞語。萊茵河:西歐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阿爾卑斯山麓,流經奧、德、法、荷,全長1320公里,流域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②用比較法理解詞語。幽靜、恬靜、安靜這三個詞語都有靜的意思。但是,“幽靜”比“安靜”更靜,多用於形容環境。 3、《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什麼的傳説?揭示句式:《月光曲》是關於____________的傳説。(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 4、《月光曲》是個什麼曲子?揭示句式:《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的曲子。(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子。) 5、介紹貝多芬: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德國人。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6、這一節最後説“傳説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裏起了什麼作用?(與開頭照應) 7、課文哪些部分寫了這個傳説?(2—11自然段) 8、本文按總起、傳説可以分為幾部分?本文可以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總起。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第二部分(2—11自然段)傳説。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9、教:在“明月”這一單元,我們感受到皎潔清亮的月光總能引起人們無限的情思,月夜成了文人墨客筆下永恆的主題。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月光的詞句呢?(如月色如水、月光融融、“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10、動人的曲調把我們帶入了那令人陶醉的月夜,你們都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説説自己的感受。 11、這首曲子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明確這首曲子描繪的是月光下大海的景色。)你是從哪些語句知道的?(從第九、十自然段中找出有關語句: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月亮在烏雲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湧過來……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 12、這兩段文字向我們展示了幾幅畫面? 畫面一: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畫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雲。畫面三: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月亮在烏雲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湧過來…… 畫面四: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 13、朗讀體會句意: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月亮在烏雲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湧過來…… 此時你感受到了什麼?(此處描寫的是波濤洶湧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昂的,“忽然”説明時間很快,所以應讀得很快,“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來”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此時海面已經風平浪靜,樂曲將要結束,所以語調要柔和、緩慢。) 14、月光下的大海千變萬化,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不是,是聯想。)誰的聯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聯想) 15、你從哪裏看出這是他們的聯想?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 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第一句多了一個“彷彿也看到了” ,兩句話的意思不一樣。)為什麼要加上“彷彿也看到了”?(因為景象不是真實的,是妹妹的想象,同時妹妹是個盲人,她看不見。) 16、練習用“彷彿”造句。看着那輪明月,我彷彿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我彷彿___________________。   17、是什麼讓皮鞋匠和妹妹產生這樣的聯想?(他們是聽貝多芬的曲子聽的十分投入,腦子裏才聯想出這番景象。)是啊,樂曲中旋律的變化引起了皮鞋匠兄妹的聯想。如果把課文的9、10自然段去掉,行嗎?為什麼?(文章就不那麼深刻感人)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18、對比理解: a. 理解:“這首曲子多難彈哪 !我只聽到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b. 理解:在姑娘説話以後,哥哥的態度怎樣? c. 姑娘的話,是什麼意思?(可出示投影片,請學生選擇。) “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意思是(    ) a. 哥哥,我和你説着玩的。 b. 哥哥,你不要傷心,這音樂會對我來説可聽,可不聽,你別在意。 c. 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讓哥哥着急,其實,她很想聽音樂會。正是由於兄妹間的談話,使得貝多芬深受感動,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為了了卻姑娘的心願,為了這位懂事的姑娘,他決定進去為姑娘彈首曲子。 19、為什麼貝多芬彈了一曲還要再彈一曲給姑娘聽? “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段話,標點很重要,先連用了兩個歎號,説明姑娘説話時的語氣很堅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動。 ②“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聽過曲子之後,馬上做出了判斷,而且心情是異常的激動。 ③姑娘説“多純熟啊!” “多深哪!”説明姑娘很懂音樂,很愛貝多芬的曲子,因為只有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創作的曲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姑娘雖然看不到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這對於一個家境貧窮的鄉鎮上的人來説是很難得的。正是由於姑娘對音樂的熱愛與理解,使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動,所以要再彈一曲給盲姑娘聽。 20、為什麼文章在敍述過程中,幾次對環境進行了描寫?請學生把寫環境的語句畫下來,分句體會。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這裏提到了“幽靜”的小路。“幽靜”就是非常安靜。正是由於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貝多芬才能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如果是喧鬧的小鎮,這不大的琴聲是不可能引起貝多芬的注意的。 ②“茅屋裏點着一枝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這是對兄妹倆的家庭環境的描寫。這是一個氣氛非常和諧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彈一架舊鋼琴。這説明他們家的確很窮,這與前面介紹的兄妹兩個人的對話是一致的。 ③“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這是作者特設的環境。我們説創作是要有靈感的貝多芬深為兄妹倆的情而感動,又為找到了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到興奮。這又是一個和諧、幽靜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樣的打動人,月光是那樣的輕柔,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貝多芬的創作靈感呢?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林中樂隊》教學目標: 1、用多種方法熟讀課文,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2、鼓勵學生細心閲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説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3、鼓勵學生積累象聲詞。 4、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請學生根據老師播放的錄像進行仿寫。   教學重點、難點:鼓勵學生細心閲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説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跟老師一起學:一、讀課文。初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二、學習生字。 1、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2、學生互查,記憶字型,瞭解字義。 3、集體交流。 ①字音囀:應讀“zhuàn”;咕嘟:應讀“gū dū” 鶉:chūn;盹:dǔn;喧囂:xuān xiāo ②字形嘎:最後一筆是點。鈎:最後兩筆是撇折點。盹:是目字旁。兜:第三筆是撇。 ③解詞:喧囂:聲音雜亂,不清靜。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婉轉:(歌聲、鳥鳴聲等)抑揚動聽。   三、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得問題。   四、1、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都喜歡哪些動物?為什麼?是呀!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都喜歡他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參加動物們舉行的一個音樂會。 2、讀一讀全文,想一想,動物樂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思考:林中樂隊是一支什麼樣的樂隊?補充畫批。第一自然段:“三月,鶯唱起歌來,白天黑夜,老是尖叫着,囀啼着。” 第二自然段:圍繞中心句,課文詳細地介紹林中的各種樂聲,又抓住各種動物的聲音特點細膩地描寫。在描寫動物聲音時,作者寫了象聲詞,請你畫出來,並體會。出示:吱吱  嗡嗡  呱呱  嘟嘟  咩咩咕嚕咕嚕  嘎吱嘎吱   撲嚕撲嚕請你説出這些動物還會發出什麼聲音?(説出象聲詞)通過分析,知道這是一支神奇、和諧、自然的樂隊。有一些樂手採取了不同的演奏方式,請你默讀三、四自然段,你喜歡哪位樂手,就介紹它的演奏方式。 4、思考: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沙雉的? 5、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1、從課文中再摘錄詞語抄在自己的採蜜集中。 2、叮叮説:“血肉”“長城”“魔爪”都是比喻,你能説説它們比喻了什麼?課文中還有哪些比喻句?把什麼比喻成什麼? 3、讀一讀 1)讀白居易的詩,理解其意思。 2)讀西班牙民歌。 4、修改病句。(1)主席台上插着鮮紅的彩旗。                                         (2)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點。                                              (3)貫徹《國小生守則》以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5、在括號中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不但……而且……    因為……所以…… 雖然……但是……    只有……才…… (1)激光作為一種新興的人造光源,(   )可用於科研、軍事、醫學方面,(   )可用於通訊、教育、宣傳等方面。(2)(   )他學習刻苦,工作認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被評為“三好”學生。(3)(   )我們的生活條件很好,(   )不能丟掉勤儉節約的好傳統。(4)(   )不畏勞苦的人,(   )攀登科學高峯。 6、閲讀短文回答問題。鄉下一間(簡樸、簡陋、簡單)的旅店裏,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閉目(觀賞、傾聽、欣賞)樓上優美的鋼琴聲。琴聲一會兒低沉,一會兒高亢,低的時候像珠子在盤中滾動,高的時候像雷鳴震撼着大地。     “這是誰彈的呢?”突然“嘀嗒”一聲,一滴水滴在他的臉上,他睜開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進他的眼裏,他跳了起來,放開喉嚨喊:“來人,來人呀!”     “什麼事,先生?”服務員慌慌張張地跑進來。     “樓上是誰,怎麼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氣地問。     服務員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當代德國的大音樂家貝多芬先生!”     “哦!是貝多芬!難怪彈得這樣好!”旅客一聽這名字,怒氣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關照他不要讓水漏下來呢?”     “不,不!你不要去打擾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輕步上樓去,透過門縫見貝多芬正(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津津有味)地彈着。琴邊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納悶、苦悶、思索),突然看見滿身大汗的貝多芬把手指往盆裏一浸,又繼續彈下去。啊!原來貝多芬練得手指都發燙了,需要隨時用冷水冷卻一下,因為太緊張匆忙,水濺滿了一地,順着地板縫滴到樓下去了。     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離開,當他下樓時,不禁暗暗感歎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偉大的音樂家!” 1、在短文中括號裏選擇一個正確的詞,在下面畫橫線。 2、用“_______”畫出描寫優美的鋼琴聲的句子。 3、概括第8自然段的段意。                                                                                                                  4、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用“√”選擇) a. 讚揚貝多芬高超的彈琴藝術。(   ) b. 表達一位旅客對貝多芬刻苦練習彈琴藝術的敬佩之情。(   ) c. 讚揚貝多芬的勤學苦練的精神。(   ) 5、給短文加個標題,寫在橫線上。                                                      【試題答案】1、從課文中再摘錄詞語抄在自己的採蜜集中。略 2、叮叮説:“血肉”“長城”“魔爪”都是比喻,你能説説它們比喻了什麼?課文中還有哪些比喻句?把什麼比喻成什麼?血肉:血液和肌肉,比喻關係特別密切。長城:比喻堅強雄厚的力量。魔爪:比喻邪惡的勢力。 3、讀一讀 1)讀白居易的詩,理解其意思。 2)讀西班牙民歌。(初步瞭解詩中反覆運用的“暗喻”手法,採用改換句式的方法,體會暗喻手法的表達作用。 4、修改病句。 1)主席台上插着鮮紅的彩旗。主席台上插着鮮豔的彩旗。 2)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點。我一定要改正缺點。 3)貫徹《國小生守則》以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育紅國小貫徹《國小生守則》以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5、在括號中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不但……而且……    因為……所以…

… 雖然……但是……    只有……才…… (1)激光作為一種新興的人造光源,(不但)可用於科研、軍事、醫學方面,(而且)可用於通訊、教育、宣傳等方面。(2)(因為)他學習刻苦,工作認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所以)被評為“三好”學生。(3)(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很好,(但是)不能丟掉勤儉節約的好傳統。(4)(只有)不畏勞苦的人,(才)攀登科學高峯。 6、閲讀短文回答問題。鄉下一間(簡樸、簡陋、簡單)的旅店裏,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閉目(觀賞、傾聽、欣賞)樓上優美的鋼琴聲。琴聲一會兒低沉,一會兒高亢,低的時候像珠子在盤中滾動,高的時候像雷鳴震撼着大地。     “這是誰彈的呢?”突然“嘀嗒”一聲,一滴水滴在他的臉上,他睜開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進他的眼裏,他跳了起來,放開喉嚨喊:“來人,來人呀!”     “什麼事,先生?”服務員慌慌張張地跑進來。     “樓上是誰,怎麼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氣地問。     服務員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當代德國的大音樂家貝多芬先生!”     “哦!是貝多芬!難怪彈得這樣好!”旅客一聽這名字,怒氣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關照他不要讓水漏下來呢?” “不,不!你不要去打擾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輕步上樓去,透過門縫見貝多芬正(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津津有味)地彈着。琴邊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納悶、苦悶、思索),突然看見滿身大汗的貝多芬把手指往盆裏一浸,又繼續彈下去。啊!原來貝多芬練得手指都發燙了,需要隨時用冷水冷卻一下,因為太緊張匆忙,水濺滿了一地,順着地板縫滴到樓下去了。     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離開,當他下樓時,不禁暗暗感歎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偉大的音樂家!” 1、在短文中括號裏選擇一個正確的詞,在下面畫橫線。 2、用“________”畫出描寫優美的鋼琴聲的句子。 3、概括第8自然段的段意。答:旅客看到貝多芬全神貫注的在彈琴,還用冷水冷卻發燙的手指,以至於水漏下樓去都不知道。 4、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用“√”選擇) a. 讚揚貝多芬高超的彈琴藝術。(   ) b. 表達一位旅客對貝多芬刻苦練習彈琴藝術的敬佩之 情。(√) c. 讚揚貝多芬的勤學苦練的精神。 (   ) 5、給短文加個標題,寫在橫線上。 《樓上的滴水》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三

(一)以詞串文,輕叩心扉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聽寫詞語。《月光曲》這篇課文是一個傳説,請寫下——“傳説”。這個傳説講的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怎樣譜成的,第二個詞語——“譜寫”。下面聽寫一組詞語,注意先聽後寫——“盲姑娘、蠟燭、琴鍵”。

師:這組詞語裏面,盲、蠟、鍵都是生字,注意“蠟”字,有的同學誤認為它跟“燭”一樣是“火字旁”,其實是“蟲字旁”。“蠟”古代的意思是動物的油。這位同學“鍵”字筆順不規範,“鍵”是左右結構,最後寫“建字底”。

師:最後一個詞“清幽”。你們覺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樣的?

生:就像輕紗鋪在地上一樣,非常朦朧的感覺。

生:清幽的月光是皎潔的月光,是寧靜的,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生:我覺得特別柔和,讓人覺得舒服。

師:老師課前查了一下字典,發現這個幽字有三種解釋(出示解釋),你們覺得“清幽”的“幽”應該取哪一種解釋呢?

生:第二種。

師:是的,清幽的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沉靜的安閒的。

同學們,這個傳説講了一件什麼事呢?請你選擇剛才聽寫詞語中的一個或幾個來説一説。請大家先自己準備一下。

(生自由練説。師指名説,教師作了肯定。)

師:同學們,究竟是什麼打動了音樂家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字裏行間去尋找原因。

(二)一番對話  聆聽心聲

語段一:

“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師:請同學們好好讀一讀這段對話。(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家,有一顆敏感的心,他往往能從別人的話裏面聽出言外之意。你認為他會從這句話裏聽出什麼?

生:貝多芬從這句話聽出了盲姑娘渴望聽到自己的曲子。

生:貝多芬從“那該多好啊”這五個字當中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執着和渴望,聽自己彈一首曲子是她夢寐以求的願望。

生: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參加自己音樂會是有苦衷的,她在壓抑自己的情感。

師:你認為她的苦衷是什麼?

生:她家境貧寒,買不起票,沒有機會親自聽貝多芬彈琴。

師: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貧寒的?

生:他們家點的是蠟燭,燭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鋼琴也是舊了,説明他們家家境貧窮。

生:盲姑娘的哥哥説“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兩個“太”讓我感到了他們家境貧窮。

師:貝多芬聽出了這個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依然熱愛生活;雖然家境貧寒,但從沒放棄過對藝術的追求。他的心被觸動了。我們一起帶着這份理解再讀一讀盲姑娘和哥哥的對話。(學生讀。)

師:聽到這裏,貝多芬又聽出了什麼呢?

生:我感覺貝多芬還聽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為想聽貝多芬彈琴是她一直以來的願望,但她後來又説“不過隨便説説罷了”。她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讓哥哥為家裏窮聽不到貝多芬彈琴而難過。

生:這裏的“隨便説説”並不是真的是“隨便説説”。盲姑娘一直壓抑着自己的內心的情感。(師建議把“壓抑”改為“掩飾”。)

生:貝多芬還聽出了姑娘一種難以抉擇的情感,一方面是情同手足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己熱愛的音樂。但是盲姑娘特別善解人意,還是選擇了哥哥,因為他家境貧寒,不想再給他哥哥造成負擔。(師生分角色讀。)

師:同學們,貝多芬就是從這段話裏聽出了盲姑娘不僅熱愛音樂,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動了,所以他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曲。

(三)兩次對話  心靈互通

語段二:

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為您彈一首吧。”

師:這是貝多芬和盲姑娘之間的對話。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貝多芬已經彈了一曲滿足了盲姑娘的願望,為什麼還要再彈一曲呢?

生:當盲姑娘問他是不是貝多芬時,貝多芬為什麼沒有承認?

生:為什麼盲姑娘會知道為她彈奏的是貝多芬?

師:同學們,這些問題提得都非常好。我們先來思考,盲姑娘雙目失明與貝多芬素不相識,為什麼她能猜到彈琴的是貝多芬呢?

生:從她説“彈得多嫻熟啊!”“感情多深啊!”我感覺到她聽得很認真。

生:盲姑娘熱愛音樂,也是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確定這首曲子確確實實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彈的。

師:這位同學的發言當中出現了一個詞——“知音”。上一篇課文《伯牙絕弦》是一篇傳説,這個傳説裏面寫到鍾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為他十分喜歡聽俞伯牙彈琴,而且能從他的琴聲裏面聽出高山聽出流水。那我們能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呢?

生:盲姑娘是第一次聽貝多芬彈琴,而且只聽了一遍,就聽出貝多芬彈得很嫻熟,感情很深,所以是他的知音。

生:我從“入了神”、“激動”這些描寫盲姑娘神態的詞中感受到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

師:盲姑娘既熱愛貝多芬的音樂也懂得貝多芬的音樂,是貝多芬的知音,所以盲姑娘會猜到是貝多芬為她彈奏的,也難怪此時此刻她的心情是那樣的激動。請同學們把這句話再讀一讀,讀出盲姑娘內心的那一份激動。(指名讀。)

師:盲姑娘只是聽了一首曲子,為什麼如此激動呢?只有我們走進盲姑娘內心,我們才能真正把這段話讀好。

生:我覺得因為盲姑娘夢寐以求的願望就是能聽一聽貝多芬彈奏,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所以她非常激動。(生有感情朗讀。)

生:我覺得她難以置信,貝多芬是非常著名的音樂家,這樣的大音樂家會為她這麼貧窮的姑娘彈一首曲子?她幾乎不敢相信,所以她很激動。(師指導第一個“您”表示猜測,讀音可以稍微拉長一些。)

師:知音難求啊!貝多芬沒有想到在一間茅屋裏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樣,內心十分的激動,所以他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貝多芬再彈一曲為的也是知音!

師:剛才有個同學還問,為什麼此時貝多芬沒有回答,我相信各人會有各人的理解。誰來談談你的看法。

生:貝多芬可能覺得盲姑娘已經猜出他是貝多芬,沒有回答就是默認了。

生:我覺得貝多芬會想,盲姑娘知道是他彈的了,他們已經心心相印了,所以沒有必要非得承認他就是貝多芬,只要讓盲姑娘感覺到他的音樂是多麼好聽就可以了。

生: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音樂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語言。所以他並不想用語言來表達,他只想用自己的音樂來回答。(鼓掌)

(四)釋放心情  曲終意猶

師:貝多芬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彷彿披上了一層銀紗,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倆,有所觸動,他想用音樂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時候他心裏究竟在想什麼呢?請拿出作業紙,聯繫上文展開聯想,把貝多芬內心的想法寫下來。

(學生寫,師巡迴指導)

生:他心想:多麼善解人意的姑娘,多麼痴迷音樂的姑娘,多麼深的手足情,讓我滿足這個姑娘的願望吧,讓我謝謝這個知音吧,讓我為他們獻上一曲吧。(鼓掌)

師:三個“多麼”,一組排比句,説明此時貝多芬百感交集。

生:貝多芬心想:知音難覓。能聽懂音樂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聽懂我的心的又有幾人?雖然我沒有力量能讓她的眼睛重見光明,但是,我能用音樂把她的心照亮。這是一首為知音彈的曲子,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鼓掌)

生:貝多芬想,兄妹倆如此熱愛音樂,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要為他們創作音樂,圓他們的夢想。真正的音樂是為知音創作的,真正的音樂會是為知音開的。

師:是的,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為貧苦人民作曲,為知音作曲,他心裏想了很多很多……

貝多芬説過:“我為什麼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最終他用月光曲、用音樂釋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學們,聽——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湧過來。(播放《月光曲》片段,教師配音朗讀)

師:同學們,這就是月光曲的片斷。貝多芬在這首樂曲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下節課我們圍繞這段話,再次走進貝多芬的內心。

讀後心得: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作了取捨:一條主線兩個“點”,使教學脈絡清晰,內容豐滿。

《月光曲》一課從聽寫詞語開始,表現了老師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重視聽寫之後,教師提出了本節課的中心問題: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這個問題沒有再去重複課文的故事情節,需要學生深入課文的字裏行間,有一定的思考價值;這個問題提綱挈領,使得本節課教學的主體部分線索清晰,脈絡分明;這個問題從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

(收穫一:在高年級的閲讀教學中,“切入口”非常重要,這節課正是找到了一個具有閲讀價值的切入口,才能引發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比較深入的對話。)

閲讀課要主線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幾根“筋”而沒有血肉。好的做法是選好幾個“點”,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體驗、感悟、表達等多種活動,深入閲讀文本,在語言、思維、情感、認識等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選什麼“點”大有講究。這節課選的教學“點”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盲姑娘兄妹倆之間的對話,另外一個是貝多芬與盲姑娘之間的對話。這兩段對話文辭簡潔,意藴豐富。反覆閲讀、體會,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時養成聽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閲讀能力,是兩個兼具人文內涵和語言因素教育價值的語段,做到了“以少勝多”。

在閲讀過程中,教師着重啟發學生交流“貝多芬會從這句話裏聽出什麼?”透過文章的字裏行間,學生讀出了自己的體會,再通過與同學、老師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較完整、豐富的認識。

(收穫二:一節課的兩個“點”,如果教法相同,難免讓人有重複之感。蔣老師因文而異,採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對這兩個“點”的教學。前一“點”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讓學生細讀文本,自讀自悟。後一“點”讓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抓住疑點進行研討,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對學生的質疑,教師是有估計的,所以能迅速把學生的問題歸納起來,分步探究。)

在深入閲讀階段,着重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中人物對話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着力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通過多次有感情的朗讀,逐步感受貝多芬“觸動——感動——激動”的心理變化,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感受一個博大而慈愛的音樂家的靈魂,感受藝術的魅力。最後通過隨文練筆提升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生的語言,鞏固和拓展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感悟中,“知音”是一個亮點。其實,剛學過《伯牙絕弦》,學生不難想到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教師準確把握文本,引導學生沿着“知音”這條線索去思考,剛才提出的疑難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學生的發言閃耀着智慧的火花。

(收穫三:這體現了教師對學情的充分把握,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到桃”,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四

一、先説《月光曲》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一首名曲。這首曲子是首什麼樣的曲子?找出有關的段落讀一讀。一讀了解這首曲子是描繪海上月色景象的。再讀了解這景象分: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光灑滿海面;海上颳起大風,海面捲起巨浪,月光下的浪花雪亮,向岸邊湧來三部分。三讀了解曲子的節奏由緩慢→明快→雄壯激昂,由此而入情入境地讀。

二、再説創作過程(事情的發展經過)

教師範講,並板書:

這一步以“散步”開始,發展為“走近茅屋”。原因是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裏的因果關係不完整,要求學生想想:貝多芬為什麼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就走近茅屋呢?原因是貝多芬會想;是誰在彈我彈過的曲子?他為什麼會彈得斷斷續續的呢?概括為“產生疑問”四個字,引出暗線:貝多芬的思想變化線。結合這一步講清“幽靜”一詞詞義。就因為幽靜,貝多芬能聽到這琴聲的斷斷續續。

範講完結,總結學法:

1.理清事情發展階段的起始;

2.探究促使事物發展的原因(包括事情發展的原因及設想貝多芬心理活動的情況);

3.注意作者選詞的用心,特別是對事情發展所起的作用。總結學法的目的在於使學生舉一而反三,促使學生自學下文。

下面學生自學、討論,教師點撥,逐步完成板書:

在這五步中:

第一步要抓住兄妹之間的對話,理解盲姑娘的渴望。但又因太窮,產生了失望情感,從而引導學生去推想貝多芬的心理活動。

第二步點一點貝多芬進屋後所見的家景和盲姑娘對音樂的酷愛——因為這一點與家庭的窮多不相稱啊!

第三步從盲姑娘聽音樂的神態及語言理解,教師插敍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使學生明確“知音”一詞。再挖一挖“您”的用法,體會盲姑娘對貝多芬的崇敬之情。

第四步要點撥一下:為什麼貝多芬創作的是《月光曲》而不是其它的曲子呢?這是因為當時的月光很幽美,兄妹的激情促使貝多芬產生創作的內容和靈感,所以稱之為“即興創作”。

第五步説明正是因為這首曲子是即興創作,所以貝多芬要飛奔回客店把曲子錄下來。這也反映了貝多芬嚴肅的創作態度。

三、接着説“傳説”

傳説,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故事,它有真實和虛構之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是因為耳聾,為表現與命運的抗爭,創作了《月光曲》。既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為什麼會在民間廣泛流傳呢?這就必須追尋其思想意義和民眾的情感所在。經教師點撥,學生明確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他為人民創作,為人民演奏,人民對他十分愛戴和敬仰。這樣的音樂家中國有沒有呢?有。聶耳、賀綠汀、施光南等都是為人民而創作,為人民演唱(奏)的音樂家。

四、最後説説聯想

通過學習第九自然段,學生明白了《月光曲》具體描繪的景色,這是不是就是《月光曲》真實內容呢?不完全是,因為這是盲姑娘聽琴後所想到的。由這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現象我們稱之為“聯想”。再讀讀這段聯想,談談沒有這段聯想會有什麼感覺。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加上聯想往往使事物表現得更加深刻,更加感動人。再引導學生自己找一找課文中還有沒有聯想的地方,説説其作用,並讀一讀。

【評析】

《月光曲》文句優美,感情深沉,意境很深。課文所記敍的故事,時間離今幾百年,地點相距幾萬裏,加之語文課上談音樂,教學比較困難。我們聽了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教師進修學校特級教師範超示範兩節課,上出了水平。這次教學有三大特色。

第一,理清脈絡。範老師不僅抓住了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的一條明線,而且還緊緊抓住課文的一條因事情發展引起人物感情變化的暗線。這條文脈由盲姑娘的感情發展(對聽演奏的渴望——聽了演奏的滿足——知道是貝多芬的喜出望外——聆聽《月光曲》的幸福)和貝多芬的感情發展(對兄妹倆的同情——遇到知音的激動——用《月光曲》抒發情感)交織而成的。範教師的每一教學環節,每一個教學步驟 ,始終緊扣行文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進而明白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讚美貝多芬熱愛人民,為人民而創作的情感,水到渠成,中心明確。

第二,授以學法。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範老師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先讓學生三讀課文,帶入意境,再示範講清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的意思,歸納出理解課文的三條學法,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教師分五步點撥,收到舉一反三之功效,這對培養學生自己讀書的能力,大有裨益。

第三,實虛結合。《月光曲》這篇課文在寫作上除了對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細緻之外,突出的特點是“實”、“虛”結合,即由實在的事物引起聯想。範老師在教學中是着意用力的,不僅讓學生弄清了概念,找出了實例,而且還結合學生實際誘導運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五

------------------------------------------------------------

張廣祥主頁、中國語文名網“語文素材”國小語文教案專頁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説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説自己不過是隨便説説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

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説,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説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

(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説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作業 :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史妹對話————進屋演奏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月光曲教學實錄 篇六

t:同學們,靜下心來聽聽音樂,説説你的感受。

s1:好聽。

s2:優美。

s3:聽起來很舒服,心情很好。

……

t:音樂總是帶給我們美的享受,聽着美妙的音樂,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ppt:貝多芬名言)我的音樂應當為窮人造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該多麼幸福。——貝多芬

t:通過讀這句話,誰來説説貝多芬的幸福是什麼?

s1:為窮人造福。

s2:用音樂為窮人造福。

s3:用他的音樂給窮人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

t:貝多芬是這樣説的,他是否是這樣做的呢?通過學習今天的課文,你將會對貝多芬有更多的瞭解。大家準備好了嗎?

s:準備好了。

t:上課。

t: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單元第2篇課文——月光曲(齊讀課題,師板書)

t:大家都在課前進行了預習,掃清了字詞的障礙,現在誰來結合你預習的收穫説説這篇課文講了什麼事?

s1:貝多芬為一對兄妹彈琴。

s2: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

s3: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

……

t: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為盲姑娘彈奏曲子?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字裏行間去找原因,用筆畫下相關句子,也可以在一邊寫下你的感受。

(默讀課文,5min)

t:同學們,現在咱們來交流,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她為盲姑娘彈曲子?

s1:貝多芬這對窮苦兄妹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深深地打動了,胸中地感情有如大海的波濤。

s2:可是,入場券的門票太貴了……

s3:這首曲子真難彈啊!……

……

t:老師聽出來了,是兄妹倆的對話打動了貝多芬的心。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妹妹是怎麼説的。(ppt:這首曲子真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t: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你讀出了什麼?

s1:這首曲子很難彈。

t:那你能用你的聲音來表現出那樣難彈嗎?(指導朗讀)

s2:我聽出了姑娘特別想聽貝多芬親自彈曲子。

t:你聽出了姑娘的心願,你能將姑娘的心願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s3:我聽出了姑娘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t:是呀,這樣難彈的曲子她是多麼想彈好啊。你能把姑娘想彈好卻又彈不好的心情通過讀來表現出來嗎?(指導朗讀)

s4:我聽出了姑娘特別喜歡音樂。

t:你在用心體會姑娘的話,那麼你用你的讀來表達姑娘對音樂的熱愛。(指導朗讀)

t:那讓我們一起帶着盲姑娘的渴望,帶着她對音樂的熱愛,來讀這句話,來打動貝多芬的心。(齊讀)

t:從同學們的讀中,我聽出了盲姑娘是這樣想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此時,貝多芬已經來到這個小鎮上舉辦音樂會,姑娘為什麼不去聽?(生説)

s1: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

s2:她家裏太窮了。

t:你是從哪裏知道的呢?

s1:哥哥的話裏。

(ppt: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等我多做幾雙皮鞋多掙點錢,一定給你買一張票。)

t: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這對窮苦的兄妹怎麼買得起?在哥哥的話中你還聽出了什麼?

s1:哥哥很想滿足妹妹的心願。

t:你在用心體會哥哥的話,那你來讀讀哥哥的話,帶上你的體會。(指導朗讀)

s2:我聽出了哥哥很疼愛妹妹。

t:你能把哥哥對妹妹的疼愛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導朗讀)

s3:我體會到了他們家雖然窮,但是哥哥仍然要拼命掙錢,為了給妹妹買音樂會的入場券,哥哥很想實現妹妹的願望。

t:你説的太好了,你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指導朗讀)

t:聽了哥哥的話,妹妹是怎樣説的?

s1:哥哥,你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説説罷了,我會彈好這首曲子的。

(ppt:哥哥,你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説説罷了,我會彈好這首曲子的。)

t:你又從妹妹的話中感受到了什麼?

s1:妹妹很想去聽,可是家裏太窮,她不想讓哥哥太辛苦,很體諒哥哥,所以説她是隨便説的。

t:你體會的很深刻。

s2:她只聽別人談過幾遍,是根本彈不好的,她説能彈好是在安慰她的哥哥,她並不是隨便説説,其實她是真的很想去聽貝多芬的音樂會。

你走入了姑娘的內心世界。

s3:妹妹很懂事。

t:你也是個懂事的孩子。

t:此時此刻,你就是站在茅屋外的貝多芬,當你聽到這個姑娘是如此的熱愛你的音樂,可是因為窮而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你會怎樣做?

s1:我要推門進去給她彈一曲。

s2:我想到我説的“我的音樂要為窮人造福”,現在這個姑娘就需要我的音樂,我現在就要用音樂給她帶來幸福。

t:你説的太好了,這句話是貝多芬的靈魂。

s1:我要把剛才姑娘彈不好的曲子彈給姑娘聽。

……

t:貝多芬此時也跟你的心情一樣。

t:是呀,聽到這裏,貝多芬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坐在鋼琴前,彈起了盲姑娘剛才彈的曲子來。(ppt: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

t: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貝多芬身旁的盲姑娘,當你聽到了你渴望聽到的旋律,會怎樣?

s1:想學會這首曲子。

s2:特別高興。

s3:激動。

t:課文中又是怎樣説的呢?誰來讀讀(指名讀)

(ppt: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t:對比這兩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不説“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而是説“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ppt: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s1:兩個“您”説明盲姑娘不敢確定。

s2:説明盲姑娘有點猶豫。

s3:她非常驚訝。

t:自己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盲姑娘的心情。(生自由讀)

t:(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竟然來到她貧寒的家裏親自為她彈奏,她難以置信啊,(生讀)她夢寐以求的願望竟然實現了,她欣喜若狂啊,(生讀)。

t: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出盲姑娘的激動。(齊讀)

t:盲姑娘在她貧寒的家裏聽到了如此至真至純的音樂,她是這樣激動,作為貝多芬,當他看到他的音樂給盲姑娘帶來幸福和快樂的時候,他心情怎樣?

s1:高興。

s2:幸福。

s3:激動。

(師板書:激動)

t:作為一個音樂家,當他面對着一個如此熱愛音樂,如此懂他音樂的姑娘,面對着他熟悉的琴鍵,他會怎樣抒發他的情感呢?

s1:彈琴。

s2:再彈一曲。

s3:用音樂給窮人帶來幸福。

s4:用音樂來抒發他激動的心情。

……

t:是啊,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音樂就是他的語言!

t: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屋子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的清幽。貝多芬心中充滿了温馨和祝福,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ppt:師配樂朗讀月光曲描繪的畫面)

t:他彈了什麼?又在抒發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下節課繼續走近貝多芬,走進貝多芬的音樂,聆聽他的月光曲在訴説着什麼。下課。

《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篇七

【課堂實錄】

師: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讀得響亮,他是我們的課文題目,也是貝多芬的一首夜曲,你再把他當作樂曲讀一讀。

生:讀。

師:你猜一猜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你最想幹什麼?

師:語文課不是音樂課,音樂的旋律要到課文中去聽,輕快速瀏覽,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瀏覽,第九節。

師:讀一讀,你聽出了月光曲是怎樣的旋律?

生:自學。

師:月光曲是怎樣的旋律?

生:平和的旋律。

師:讀出來。

生:“他好象面對……”

師:你聽出了怎樣的變化?

生:越來越高。

師:再後來你聽出了怎樣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師板書:

旋律 舒緩 起伏 激越

師:你來讀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讀,讀出這種高昂的旋律。這是我們從文字中聽出的旋律的變化。再來讀讀這段文字。

生:個別讀。

師:讓我們靜靜地聽一聽月光曲(師介紹第一第二第三樂章)問:為什麼笑,猜對了嗎?看來我們都有一雙發現音樂的眼睛。讓我們走進貝多芬創作的過程,讀讀課文,體會貝多芬怎樣的心情?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會有什麼感覺?

生1:很輕鬆。

生2:很平靜。

師:再讀讀,注意抓關鍵詞。

生3:我覺得貝多芬欣慰,聽到在這幽靜的小路上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

師:帶着愉快的心情,他走進了小屋,有人説,彈琴知音,談話知心,讀讀他們的對話,體會他們的心情。

生1:姑娘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師:讀讀相關句子。指導讀。

生2:小女孩很想聽貝多芬彈這首曲子。

生3:姑娘很無奈,只聽過幾遍。

生4:哥哥很難過,不能滿足妹妹的願望。

師指導讀出哥哥難過的心情。

生5:姑娘很沮喪。

生6:姑娘的心情很矛盾。

師:他體會到矛盾的心情,你體會到了嗎?從哪裏體會到的?

生:“……隨便説説”。

師:為什麼這麼説?屋外的音樂大師是怎樣的心情?

生1:貝多芬同情他們,想立刻進去為他們彈。

師:板書:同情。貝多芬走進屋子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看到了什麼?讀一讀。

生:讀“……窗前……”

師:太輕鬆了,再讀一遍。你聽出了貝多芬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生:十分感動。

師板書:

感動

問:貝多芬怎麼彈完一首又彈一首,讀讀這三段,想想為什麼?

生:輕聲讀,師巡視指點。

生1:因為姑娘聽出是貝多芬。

生2:姑娘是他的知音。

師:從哪裏感受到姑娘是自己的知音?

生:姑娘從音樂中能悟出貝多芬的情感。

師:讀讀盲姑娘激動的句子。

生:齊讀。

師:知音難求。查了資料,有人知道貝多芬的性格嗎?

生:性子直的人,很耿直,性格狂燥。

師:貝多芬一生很孤獨。就在茅屋,貝多芬遇到了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激動的又何嘗是盲姑娘,貝多芬也非常激動。

生:齊讀盲姑娘激動的句子。

師:出示圖片,師深情過渡……面對這如水的月光,面對這盲姑娘,此情此景,靈感彙集指間,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曲子。

生:欣賞。

師:讀讀第九段。

生:配樂深情朗讀。

師:美中不足:“似的”沒有讀準。

在英國有句諺語:音樂是耳朵的眼睛,讀了月光曲,就理解了,貝多芬也給了盲姑娘一雙眼睛。

生:讀讀下面的句子。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從“飛奔”感受到貝多芬怎樣的心情?

生1:着急。

生2:十分欣喜。

師:一種欣喜,一種激動。

總結:

這被音樂界譽為美麗的傳説,這傳説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出示: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

板書:

月光曲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服

同情 起伏

激越 感動

【專家點評】

1、課堂教學主線清晰,圍繞月光曲進行教學:

從曲子的旋律到曲子的情感,再到誕生的過程,一直延伸到折射出的人物的情感。這樣的思路讓我想到了竇桂梅老師。

2、貝多芬的性格,然後他遇到了一個喜歡他、理解他的姑娘,貝多芬是多門的感動?可見這樣的情感撞擊了貝多芬的心靈,因此它急性創作了這樣的曲子。不知這樣的傳説想象是否真實,把這種普通人的情感傳遞給了學生。我們很多語文課往往把普通人的情感漠視了,一個曾經説過,一個人力普通情感有多遠,就離文化有多遠。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更利於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

3、沒有分析,而是引導學生逐層感悟。要引導學生到課文中走一個來回,環節不多,但步步深入。

4、評價語言力度大而不失中肯。

一點商榷:

在精緻的同時是否老師佔據課堂教學的時間太多了一點?許多地方是點到為止,學生自我解讀的時間和程度還不夠,如果在讓學生走進去一點,我想可能學生的感受會更深刻一點。公開課殘缺一點怎麼辦?如果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話,那殘缺一點就一點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zzg5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