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作文教學論文

國小作文教學論文

目錄

國小作文教學論文
第一篇:國小作文教學論文第二篇:淺談農村國小作文教學論文2014.6.7第三篇: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論文第四篇:國小作文教學論文《淺談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第五篇:牛立貞如何提高國小作文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小作文教學論文

淺談農村國小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既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一説到作文,老師頭疼,學生也頭疼,有討厭作文,害怕作文的心裏。尤其在農村,學生由於對周圍事物缺乏細緻的觀察,實踐又少,寫作文興趣淡薄,視作文為苦差事。我認為作為農村語文教師,更應該從整體上全面認識作文教學的目的要求,從而建立起全面正確的作文指導思想。對此,我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創造性地開展作文教學,摸索出一些能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取材,讓生活成為習作的源頭活水

其實,説起作文,有很多的內容可取材於生活。生活是作文創作的源頭活水,作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 新課標提出“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基於這一理念,我大膽地對三年級學生作了一次嘗試的對比實驗。

在一個星期五的語文課上,我佈置了一個作文任務,在本週週末兩天內寫一次作文“第一次煮飯”,下星期一交,然後就下課了。等學生陸陸續續地走出教室散向操場人羣時,我趁亂悄悄通知了班上距學校較近的10位同學進我辦公室,召開祕密會議。會議內容是:明天我們不在家寫作文,每位同學自備一個鐵茶缸,米小半碗,按照上學的時間到學校,隨老師到學校附近的平地上學煮飯。這一次活動不能跟其他同學説,只能跟父母説。

第二天早上,孩子們都按時趕到,我便帶領這10個孩子到達目的地,先向學生明確注意事項,再傳授煮飯的過程各方法,最後讓學生按照我教的方法和步驟去實踐煮飯的全過程,而我卻在這10個孩子之間來回穿梭,指手劃腳。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飯終於煮好了,看着孩子們一張張小花臉,我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對孩子們説:“今天的活動結束,咱們把煮好的飯帶回家給家長品嚐,並把今天煮飯的經過向家長彙報,然後再寫下來。”

星期一到了,我把學生交上來的作文一一過目,發現參加活動的學生作文寫得條理清楚,表達明瞭,沒有參加活動的學生的作文大都是隻見森林不見木。由此可見,我們要鼓勵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田野,學會勞動,親身參與,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説。

生活,永遠是作文創作的源頭活水。在日常生活中聽、説、讀的活動總陪伴我們左右。因此,我鼓勵學生多看、多聽、多想、多寫,將作文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作文、應用作文。把平時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拿起筆寫下來,這樣,就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更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皆作文”,生活有多廣闊,習作就有多廣闊。

二、創設展示機會,品嚐成功喜悦

學生渴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讚許、羨慕,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學生這一心理需要,儘量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學校教研組每月安排一次作文展,收集全校佳作,用板報等形式展示給全校同學及老師欣賞,也可在班上每週開展一次佳作欣賞課,請本週日記寫得好的同學上台朗讀自己的佳作,讀後請小作者談體會,同學展開討論。並且利用學習園地展出優秀作品。每當自己的習作得到同學和老師欣賞時,學生內心肯定有説不出的喜悦。開展這一活動時,教師要注意選擇面,給每個學生以機會,讓優生髮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優點。這樣一來,班上便會形成比學趕超的風氣,學生個個信心百倍,寫作興趣就更加濃厚。有了“興趣”這個好好老師,何愁學生不會寫作文。

第二篇:淺談農村國小作文教學論文2014.6.7

淺談農村國小作文教學

武寧縣大洞鄉大洞學校 葉芳芳 332306

15870806938

摘要:作文教學是農村國小語文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其寫作積累,切實提高寫作水平,對於農村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農村 國小 作文 教學 興趣 積累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常作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水平。作文教學既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市國小生與農村國小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裏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裏孩子相比;他們眼界狹小,可供閲讀的書籍匱乏,對於這些困境和現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更多的體會。我在農村國小擔任語文教師有一兩年的時間,在作文教學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謂煞費苦心而收效平平。從前每次在學生作文前,從選題到開頭結尾,從遣詞造句到謀篇佈局,每個環節都指導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後換來的還是學生乾巴巴、令人沮喪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無可適從中我開始反思我所運用的指導方法是否最適合我指導的對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訓練方法,運用在農村學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麼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於提

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我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與“尋變”。對此,我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創造性地開展作文教學,摸索出一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結合農村國小生的實際,可讓他們動手植樹、養花、種菜,也可以飼養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把栽種或飼養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説、有情可抒。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逐漸被激發起來,寫作素材也會逐漸豐富起來。

(二)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閲讀來積累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沒有大量的閲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就要求學生要大量閲讀,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裏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強烈的共鳴。

為此,應該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靜心讀書的機會,在做好正常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一週專門拿出兩節課讓學生靜心讀書。建立閲讀、誦讀、對話三級閲讀課程體系,閲讀即對時事新聞、報刊雜誌、網絡的閲讀;誦讀

即對古詩詞、中華經典名錄、現代優秀詩文的誦讀;對話即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閲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師進行對話。同時,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採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閲欣賞、細細品味。最後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彙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採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湧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三)引導觀察,拓寬學生視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睜開雙眼,去觀察、去比較。娶親送經迎來送往的風土人情,雷電風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觀,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事,都是學生習作的極佳素材。只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他們的見聞,激發他們的寫作慾望,才不會在習作時因為沒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現狀。即使作文是指導觀察的最佳途徑,因為過去的生活往往比較模糊,如果能夠有意識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體驗,就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寫作慾望,並使他們產生認識上的飛躍。

二、堅持以“説”促“寫”,穩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抓住這一特點,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充分發揮學生説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説多説,

説全説細,在説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會為孩子創造演講的機會。我利用每天上課之前5分鐘的準備時間,讓學生輪流上台“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説話時間由短到長,説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我發現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後來上台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鍊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鈎,由觀察到説話、由説到寫,讀寫結合、以説促寫,不斷協調説與寫的關係,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穩步提高。

三、作文要有具體內容,有真情實感

作文做到“有具體內容”“不説空話”“有真情實感”“不説假話”,這是《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語文老師在作文課上的首要教學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寫具體,寫出真情實感,為此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並通過課內和課外閲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出示命題之後,指導學生圍繞命題提取和組織平時所積累的豐富材料,使之為寫作服務,達到寫得“有具體內容”“有真情真感”的寫作目的。

四、重視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簡單批改,

又怕達不到效果。那麼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我認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係的紐帶,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種閲讀的交流、一種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場地。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採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後,看看採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後,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現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於交流,敢於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鑑,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於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嚐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脱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創設展示機會,品嚐成功喜悦

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更渴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讚許、羨慕,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學生這一心理需要,儘量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每週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賞課,請本

週日記寫得好的同學上台朗讀自己的佳作,讀後請小作者談體會,同學展開討論。並且利用學習園地和宣傳窗,展出優秀作品。每當看到自己的習作前站滿了欣賞的同學時,學生內心肯定有説不出的喜悦。開展這一活動時,教師要注意選擇面,給每個學生以機會,讓優生髮揮自己的特長,讓學困生髮現自己的優點。這樣一來,班上便會形成比學趕超的風氣,學生個個信心百倍,寫作興趣就更加濃厚。

農村國小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2014.6.7

第三篇: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論文

淺談國小作文教學的生活化

【摘 要】作文教學必須依託大語文教育環境,把習作與生活鏈接起來,在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等學校、家庭、社會、自然各種環境中,引導學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兒童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童身去體驗生活,增強積累,豐富體驗,為習作開渠導源。筆者在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國國小作文教學遠離學生生活現狀及其原因,並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國小作文生活化

在教學中,很多國小生們作文時頭腦空空,不知道該寫什麼。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從家門到校門,生活單調,確實沒有東西可寫,另外國小生們缺乏觀察能力,經常對身邊的事情視而不見,聞而不聞,使得頭腦中沒有積累下作文素材,胸中沒有積蓄,提起筆來怎麼會流暢呢?

一、國小作文現狀分析

1、應試作文“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國小生作文,三年級即起步。幾年下來,部分學生作文除篇幅長了些,但並無多大進步。翻開學生作文本,同一題材作文往往面目相似,大同小異,多表現在:

(1)生硬的語言。如描寫人物外貌,小孩的眼睛一律是“水靈靈的”。又如描寫難過的心情,總是“比吃了黃連還苦”。(2)公式化的結構。如寫事總是三段式:開頭、經過、結尾;寫物便是總分、分總、總分總;寫人便是先外貌、後性格品質、再感歎等等。至於詳寫略寫、過渡照應更照着規矩格式來,框死了學生的思路。(3)

老套的情節。如洗碗的情節必定打破碗和勺;過生日必是廣收禮物;做好事必定團結友愛、拾金不昧等等。

2、學生未形成良好的作文習慣。習慣是指長時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説話、行動、生活等方式,作文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練習寫作時養成的作文方式。作文習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重要因素。學生作文習慣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作文狀況。在作文應試教育中,由於老師好高婺遠、拔苗助長,採用“逼迫”的方式教學,目前國小生收集素材的習慣,積累寫作語言的習慣,作前構思的習慣,快速作文的習慣,作後自主修改的習慣等養成程度極其擔憂。

二、如何進行生活化的作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本文來自本站)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我們必須摒棄靠死磨硬逼、生搬硬套,缺乏想象力、創造力內涵培養的作文教學,引領學生深入生活,從生活中去尋找作文的興趣點,去發現作文廣闊的生活題材,去體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去展現兒童語言的純樸、大膽、率真,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從生活中去尋找作文的興趣點。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説:“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作文教學首先要十分重視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作文的興趣點,才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立於自我為主體的支點上“動筆”、“動腦”,充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

才能做到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二)、從生活中去發現作文的廣闊題材。《語文課程標準》高瞻遠矚的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因此,教師應走進學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尋找素材,開掘童趣。

一次上課時,窗外忽然響起一陣馬達聲,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往窗外看。原來是商家乘坐熱氣球在做“太陽能熱水器”廣告。眼看課上不成了,我乾脆下課,讓學生盡興觀看,還可議論議論。待學生平靜下來,再來説説剛才你所看到的一幕和所想到的,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

孩子們提高了從生活中去發現作文的廣闊題材的興趣和能力,在親自實踐中體驗到難忘的感受,從而使學生的作文更具有真情實感。

(三)、從生活中去渲染作文的語言魅力。兒童的語言純樸,大膽,率真,不顧情面,少有忌諱。如果教師經常留神傾聽學生的語言,會發現兒童語言極為豐富:有的嬌憨十足,冒着傻氣;有的想象奇特,極有靈氣;有的一語中的,直揭人短處,充滿正氣;有的振振有詞,咄咄逼人,透着虎氣??然而,學生並沒有意識到自身語言的藝術魅力,加之受書面語言的限制,受老師苛刻的語言規範的束縛,作文中就難見這些傻氣,靈氣,正氣,虎氣的話語。因此,教師在與學生交談中,要留心收集學生平時生活中的語言,並用這些

語言給學生作範例,引導學生恰當地使用這些語言,就能激活作文語言,使之豐富起來。

(四)、從生活中去激勵作文的積極性。在作文評價中,我們老師應“尊重學生意願”,學生的習作內容,不管是寫光明的、積極的,還是陰暗面、消極面的,只要文字流暢、語句通順、説理清楚、具有真情實感,都應給予肯定、鼓勵。決不能通過我們的作文評價,讓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弱,創新的意識衰退,甚至人性扭曲,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認識學生的作文。

總之,孩子們在生活中是最真實的,如果作文教學中能引導孩子們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作文教學又有什麼難的呢?讓我們以廣闊的生活背景為依託,努力讓生活為作文營造一方沃土,開闢一片綠地,用生活的觀念指導作文,用生活的色彩裝扮作文,用生活的情感營養作文,做到生活為作文添彩,作文為生活高歌。讓我們的語文教育朝着生活化這個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四篇:國小作文教學論文《淺談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

國小作文教學論文《淺談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這些目標對於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來説,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

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很多學生便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感覺無從下手。俗語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自覺的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主要有以下三條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説,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可以在學《石榴》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看關於石榴園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石榴生長過程和景象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石榴花的色彩、形態,石榴子兒的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説説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

二、 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例如習作七用玩具編寫童話,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很多可愛的玩具和動畫,激起學生的興趣,請學生小組合作為其中的一些玩具確立關係,編故事,編對話??學生在

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更加生動,直到編寫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引發和鍛鍊,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

三、鼓勵學生自主積累語言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佈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體活課、放心班時,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閲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閲資料,做實驗,諮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學生產生了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之後,如何引導他們寫作文,學會寫作文就成了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

首先,三年級的國小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總體特點,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教師可以多出一些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類的題目,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使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其次,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教師應引導他們從中挖掘合適的寫作素材。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和家裏度過,接觸外界的機會不多,所以教師在指導寫作時,要善於引領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去體會,深入發掘題材,要給學生創設情境,把生活搬進課堂,演繹其中的精彩片段,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寫秋天的景物,教師可以誘導學生談一談曾經參加過的秋遊和秋季的實踐活動,幫助他們回想見過的景物,產生一個直觀的認識,

再通過相互討論交流和老師講解等方式引導他們掌握描寫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詞佳句等等。這樣學生會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寫的文章也比較真實。

第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有感情的的作文才顯充實,才有內涵。教師還要善於引發學生的創作情感。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個《説説我的心裏話》或是《我最想説的話》之類的作文題,讓學生傾訴他們的喜悦、憂傷、委屈、建議、感想??,讓學生產生溝通的慾望、需要和熱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導學生生髮感情,真實的寫作。有時教師也可以因勢利導,利用學生的某些疑問或好奇心理來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學完了《三袋麥子》,學生覺得寫童話並不難,很多人躍躍欲試,就可以讓學生去改編課文,或續寫課文。這樣寫出的作文,真切生動,充滿感情。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修改草稿的良好習慣,並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實踐、創新。

第五篇:牛立貞如何提高國小作文教學論文

如何提高國小生作文教學論文

雙河中心國小-------牛立貞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聽説是基礎,讀寫是目標,是根本。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環節。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對於農村國小教學來説,作文教學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從目前作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怕作文,厭作文,感到作文難。“無話可説,無從下筆”時刻困繞着學生。一到習作訓練,學生就愁眉苦臉,唉聲歎氣。作文成了他們的課業負擔和精神壓力,真是苦不堪言啊!總結八年多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國小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會觀察生活

現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學生作文又以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及一定的習作水平為前提。葉聖陶先生説:“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學生參加實際活動,作文就有東西可寫;積極地參加實際活動,寫出的文章就有特色。教師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同時,還要學生認真去想想,去聽聽,去聞聞,去嚐嚐,去接觸接觸,去研究研究。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寫作空間,要經常把學生帶出課堂,走入自然,走入社會。自然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學生走入大自然的懷抱,會有一種賞心悦目,心曠神怡的感覺。自然界的奇山秀水、花草樹木、眾多可愛的生物都是學生寫作的好材料。同學們要想寫好作文,就要熱愛生活,學會做生活的主人。一個不熱愛生活的人,他不可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一個對集體活動不關心的人,也不可能寫出精彩感人的集體活動場面;一個對周圍事物不仔細觀察的人,當然也不可能把事物寫具體,寫生動,寫形象。只學會觀察生活,學生對待作文才不會有害怕心理,才樂意去寫,才敢於去寫。才能寫出他們眼裏的世界、內心的情感,才能寫盡生活的真、善、美,世間的假、臭、惡??

二、學會積累詞彙

有的同學掌握的詞彙量很少,作文時一提起筆來就覺得沒有詞兒,腹中空空,肚子裏什麼可寫的東西也沒有,有的即使勉強寫出來了,也是空空洞洞,乾乾巴巴的,顛來倒去總是那麼幾個詞。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的詞語,優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等。教師平時就應要求學生不斷積累詞彙。把平時學習中一些有用的材料記錄下來,如名言警句、小趣聞、小常識,小故事等。知識積多成學問,用起來就會思如泉湧,順理成章。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求自己班上的學生準備好幾個摘抄本,以便進行好詞佳句的摘抄,養成摘抄的好習慣。

1、從課文內容中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和“詞語花籃”等這樣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從摘抄中積累材料。學生通過平時的積累為寫作打下鋪墊,在寫作時不至於“無話可説,無從下筆”。國小課本中有很多美文,如《五彩池》、《小溪流的歌》、《觀潮》、《雨中》、《草原》等,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反覆誦讀,並把課文中優美的片斷和自己喜歡的地方抄寫下來。

2、通過寫日記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有效途徑。我讓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日記的內容不限,體裁不限,學生可以寫看到的,可以寫聽到的,也可以寫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比如: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辦完一次學習園地,參加完一次課外活動等都可以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自己的真實感受、心得體會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三、讓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生活是一切創作的源泉。一切的創作有賴於人的思維能力的發達和創新意識的產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説:“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國小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緻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學生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學生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所以説,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三、讓學生自己作“文”

國小生的所謂“創造”,只能是相對模仿而言的,我們教師要引導國小生學會自己作文,要對他們的創新意識給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積極發現和了解事物,然後運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組語言,進行“作文”。只要是書上和其他同學沒有用過的,哪怕只是一個句子的敍述,一個詞語的新用法,教師都

要抓住機會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嚐到獨立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樹立他們獨立寫作的信心,也藉以激起其他學生的創造欲。尤其是在課堂上新學的詞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運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學生把它們用到自己的作文裏。對於有自己新觀點、新體會的作文,或者是描寫從一個新的角度發現的新問題,可以在課堂上當作範文讀給其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在課堂上討論討論,為什麼寫得好,好在什麼地方,我們應該怎麼寫,從而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創造,如何創造。

我們倡導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多組織他們參加一些有趣的課外活動。當他們做到眼觀四處、耳聽八方,接觸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後,自然會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引起大腦的思考,考慮成熟之後就產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慾望,加上教師的及時引導和鼓勵,一篇優秀的作文就這樣創作出來,抄襲和機械模仿的現象當然就不復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實了,更能表情達意。

四、作文評價要善用良性激勵評價

國小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化的過程,即使是表達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對學生一次極好的思維訓練。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過程,都要給以積極的鼓勵、激發,建立一個新的評改模式和評價標準。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文章的評價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學生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教師適當的激勵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讓一些中等生可以更好地鞏固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還可以激發上等生的競爭意識。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之路畢竟是艱難的。我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注重積累寫作素材,指導寫作技巧,注重作文評改,讓學生從“厭”寫變“樂”寫,真正提高國小生的作文能力。

默認推薦訪問其他精彩內容:

國小語文有效教學論文《淺析國小作文教學》

國小語文有效教學論文《淺談國小作文教學》

國小作文教學心得(論文)microsoft word 文檔

農村地區國小作文教學心得(論文)microsoft word 文檔

國小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論文

標籤: 教學 論文 國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jl5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