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中音樂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中音樂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中音樂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中音樂教學説課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材第八冊的第五單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優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動聽的旋律給孩子們的眼前營造了一副美麗的景象,我們藉助歌曲以及講述石頭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石頭的藝術長廊。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煉,讓學生在自然中呼吸着美麗的氣息,在自由中抒發着創造的理想,讓藝術的生活伴隨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本課的重難點是:

1、學習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體會休止符的作用。

3、通過歌唱教學,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結合自己講講理想。

二、教學方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學習過程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遊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在教學中我還採用情景教學法,VCD圖片,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石頭的美、音樂的美。

4、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參與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策略。

三、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遊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四、教學過程

1、律動進教室

聽着《雨花石》優美的旋律進教室,學生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樂的角色。

2、發現你的美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師生共同交流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讓大家到户外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比較喜歡的小石頭,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小石頭,並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發現石頭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頭哪裏最吸引你?你喜歡它的什麼特點?

小石頭在我們的生活中安靜的存在着,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許多異想不到的驚喜。

師生在交流中昇華認識:原來,有許多事物、許多美麗需要我們去尋找、去發現。此處加入背景音樂《雨花石》。

3、學唱歌曲

播放音樂《雨花石》並請學生生觀看一些有關石頭的圖片

教師有感情的範唱。

教唱歌譜。在教唱歌譜中注意難點的解決,分別出示以小石頭造型的節奏卡片,複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還有新學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學生根據直觀判斷時植的長短,並口讀,練習。

有感情的讀歌詞

聽琴聲輕聲哼唱歌曲。其中請學生體會與比較:運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如果不用會怎樣。唱一唱,比一比,説一説。

請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師及時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石頭可貴的精神。石頭雖小,卻有很多的作用等我們去發現。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説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裏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裏。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人音版七年級教材第十四冊第三單元《長江兩岸》,本單元主要是學習長江兩岸的民歌,這是第一課時唱歌課。聆聽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種類、風格《課程標準》從音樂學習的角度入手,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個領域,即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表現包括演奏和演唱兩方面,其中對於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並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作簡單評價。聆聽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種類、風格也是我們音樂探求的目的。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他們特別喜歡唱歌,願意合作交流,能夠大聲的演唱歌曲,對音樂的學習表現出極大的探索熱情。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對學生的瞭解,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認知、能力目標:能夠用深情懷念的情緒演唱《十送紅軍》; 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我國江南地區的民歌級民間音樂,樂於主動了解江南地區的音樂文化。

引導學生聆聽和感受音樂,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歌曲演唱情緒的理解、把握。為了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在一節課中採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幾種方法:

1、範唱法:範唱,能調動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唱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聽覺上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對學生的情感投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作為一個音樂教育老師,在唱歌課教學中應力求通過範唱這一鮮明的藝術形象誘發學生興趣,引起美感,產生共鳴,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鑑賞美,在審美的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提高素質。因此,在導入環節中,我先範唱歌曲,激發學生興趣。在學唱歌曲時,再欣賞歌唱家的演唱,使學生置身其中,聆聽並感受音樂,並在此基礎上學唱歌曲,表現音樂。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會走進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學唱,解決問題;

2、啟發、討論法:對本節課的難點--歌曲情感的理解,採取教師啟發,師生討論法,加深學生對於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

(二)學法指導:體驗式音樂學習:是指在從“體驗”中實行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音樂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沒有學生主體參與體驗,就難有真正的音樂教學。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自己親身主動地去體驗、領悟、探尋,與音樂融為一體,才能對音樂知識、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實行對音樂的欣賞與創造。

最後,我來具體説説教學過程。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二、學唱歌曲,演繹音樂;

三、查找音樂,拓展延伸

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導入環節,我將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紅軍》。既給學生直觀感受,又能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然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這是那個地區的音樂?你知道歌名嗎?隨之,結合地理知識,瞭解長江兩岸的省份。 導出課題《長江兩岸》。

(二)學唱歌曲,演繹音樂:

1、完整欣賞全曲,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賞過程中,要求學生隨音樂哼鳴,這樣既完成簡單的發聲練習,又讓學生熟悉了旋律。欣賞完後回答問題:這首民歌的情緒是怎樣的?這首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們可能會説出一些比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給予學生肯定與可觀的評價,並激發鼓勵學生學會這首歌。

2、學唱歌曲。學生只有在熟唱歌時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

讀歌詞,品意味。 歌詞教學也是本課中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我採取了讓學生朗誦歌詞--加方言朗誦,增加學生朗誦歌詞的趣味性,並體會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詞,聽範唱,學歌詞,唱旋律。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採取教師範唱、學生輕聲吟唱,全體學生合唱,分組練唱等方式來達到熟唱歌詞的目的。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對於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學生分組練習過程中,我將在學生中間進行單獨指導,適當的提問個別學生,詢問他們認為的難點並和學生一起解決。在唱熟練歌詞的情況下,我會和學生一起唱旋律,並分析討論旋律的特點。然後,以組為單位進行演唱評比,提高學生的演唱激情。

3、體會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課除了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了完成教學難點,也為了培養他們表現的意識和能力,我向學生介紹歌曲地創作背景(※),並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探討比較適合的演唱情緒。為了更好的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師生共同賞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認識。 最後,我們師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繹《十送紅軍》。

(三)、蒐集音樂,拓展延伸:最後,我將總結全課,推薦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讓學生欣賞,同時要求學生課下蒐集長江兩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週課上學習交流。通過課後延伸,再次啟發和調動學生繼續求知的慾望,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得到了無限的延伸。

國中音樂説課稿課件 篇三

一、課題:西南風情(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能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愛我中華》,體驗與表現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內涵。

2、欣賞部分西南少數民族歌舞片段,通過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感受與體驗其音樂風格。

3、樂於合作,積極參與音樂實踐與創編活動。

三、教學內容

1、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愛我中華》。

2、欣賞《什麼水面打跟斗》,進行歌詞創編。

3、欣賞《竹竿舞》,進行合作表演。

四、教學重點

感悟民族音樂風格,拓寬民族文化視野

五、教學難點

參與音樂創編與實踐

六、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八年級學生,在歌曲的演唱上,雖然能夠較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與內涵,並喜歡歌唱。但囿於變聲期的嗓音條件,在演唱的水平與表現能力上卻有所不足。在音樂作品的聽賞方面,他們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老師適當的啟發與引領下,能夠較好的把握與理解作品的節奏、風格、情緒、情境等特點,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在音樂的探究、創編、合作上,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還怯於大膽的嘗試與展示,需要老師和其他有能力的同學帶動並給予鼓勵。

七、設計的環節與作用

我所設計的環節為歌曲《愛我中華》學習與演唱之後的拓展學習環節。目的是讓同學們進一步接觸西南少數民族的音樂與舞蹈,並通過音樂創編與實踐活動深化對西南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的感受與體驗。

八、設計環節中所用到的資源及手段

1、壯族民歌風格的對歌《什麼水面打跟斗》。感受壯族人民充滿生活情趣的對歌場景,並進行填詞創編活動。

2、流傳在西南廣大少數民族中的舞蹈遊戲《竹竿舞》。感受與模仿其特有的節奏,或是進一步進行“竹竿舞”的創作練習。

九、設計的理念與擷取這兩個資源的原因

在這個環節中,我的設計理念立足於《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等基本理念,通過體驗、模仿、創造、合作等途徑,以期對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與合作協調能力等能有所促進。依託教材,我選取了壯族民歌風格的《什麼水面打跟斗》,以及流傳在西南很多少數民族中的《竹竿舞》。讓學生們通過歌唱的創編、節奏的模仿、舞蹈的律動等多種形式充分體驗與感受西南少數民族的獨特音樂風情。

十、教學過程簡述

1、導入:傣族舞蹈《孔雀舞》視頻片段,導入與引出課題

2、學唱歌曲《愛我中華》

(1)欣賞歌曲,感受風格

(2)展示節奏難點與旋律難點,視唱練習與解決

(3)練唱歌曲

(4)完整而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學習與音樂實踐

(1)欣賞壯族風格的對歌《什麼水面打跟斗》即興創編對歌的歌詞,進行現場對歌

(2)欣賞西南少數民族舞蹈《竹竿舞》模仿與擊打舞蹈的節奏,兩兩合作進行“竹竿舞”表演

4、課堂小結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四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動物狂歡節。這首歌曲由金波作詞,劉莊作曲,很有生氣。以小鳥為主題,抒發了青少年熱愛大自然,嚮往與小鳥一樣自由、快樂的心情。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單元選材都與動物有關,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音樂來感受動物的活潑可愛,啟發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為建立綠色的地球而努力。讓學生明白,動物和人類同頂一片藍天,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色彩,共同裝扮這美好的世界。

3、教學目標: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國中生學生的實際,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通過學唱《小鳥,小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唱x慣,感受歌曲中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對於表現歌曲情緒所起的作用。

②技能目標: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演唱好二部合唱,做到聲部合協統一,撐握好弱起和六度大跳。

③情感目標:通過感受歌曲中活潑可愛的小鳥形象,啟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讓學生明白,動物和人類同頂一片藍天,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

4、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感受歌曲中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對於表現歌曲情緒所起的作用。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難點:演唱好二部合唱,做到聲部合協統一,撐握好弱起和六度大跳。

二、説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x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學生是學x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去學x,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國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唱、跳等活動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通過創編活動,讓學生體會愉悦學x帶來的。快樂。

三、説教法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x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海陸空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①聽賞法:教學中播放歌曲《小鳥,小鳥》通過對歌曲的聆聽、聯想、想象等,進一步激發學生自覺愉悦的學x,促使其形成對音樂學x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②討論法: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中心問題,各抒己見,使每個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培養學生鑽研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③合作探究法:在為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播放電影《苗苗》片段,問同學們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最喜歡什麼動物。學生回答,老師接着説:“對,是小鳥,我們今天要學唱的歌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小鳥,小鳥》首先請同學們先欣賞一遍,並回答老師的一個問題。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情感?”

2、新課教學:

①同學們回管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後由老師補充:這首歌曲描寫了小鳥在藍天陽光下自由自在的飛翔,抒發了作者對小鳥的熱愛,同時也暗示了人們渴望自由的心情。

②歌曲為F大調,二段體結構

③八六拍,表現了歡快活潑的情緒

④弱起小節要注意把握

⑤帶着以上感情復聽《小鳥,小鳥》讓學生輕聲跟唱

⑥教師彈奏旋律,學生填詞唱

⑦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合唱部分分開練x,再合唱

⑧最後完整地演唱歌曲,要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3、歌曲表演:

①分小組研討分排創編任務角色

②教師引導他們進行創編活動,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

③編配伴奏展示

④評價(自評、互評、師評)通過評價,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參與程度。積極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表現,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

⑤教師小結。

國中音樂教學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全一冊)第一單元《學會聆聽》第一節《音樂與人生》。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以及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選自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作曲。《第六悲愴交響曲》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創作的,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思想情緒,感受音樂的形式要素,培養學生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

②初步學習和認識音樂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通過欣賞作品和對音樂的理解,學生能夠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藝術作用的。

二、説教法説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下面説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①導入部分:首先播放騰格爾《天堂》的音頻,配合草原風光圖片導入,營造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

②之後我將提問學生“從他的歌聲中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最後我來總結“騰格爾把大草原,他的家鄉比喻成天堂,可見他對大草原的熱愛,接下來我們再聽一個發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這個故事很特別,是用琵琶來講述的”

③完整聆聽《草原放牧》之後,問學生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富有生機和朝氣、天真、活潑)聯想和想象到了什麼?(聯想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然後介紹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②樂曲表現的是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抗嚴寒、鬥風雪、保護集體財產的內容。

④接下來我將有請本班學習舞蹈的同學配合《草原放牧》的音樂,展示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⑤然後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瞭解作品創作背景與作曲家的性格特徵,讓學生從社會、文化、歷史等多維度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特點和體會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培養學生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下面有來了介紹柴可夫斯基:(④書上第6頁)

⑥接下來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和認識音樂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⑤書上第8頁)之後再次聆聽《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通過對音樂的理解,向學生提出問題“是哪種音樂形式要素髮揮藝術作用的”討論最後總結

四、拓展

③聆聽管絃樂曲《森吉德瑪》,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象樂曲的音樂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點及其變化。

五、總結

通過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可以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一隻鳥仔》是湘版《音樂》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零點樂隊》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於器樂演奏課。《零點樂隊》原意為“從零起點的樂隊”,本課設計的主要意圖在於挖掘已有的豐富的學生資源(用學生已會的樂器,如:古箏、豎笛、二胡、笛子等)進行簡單的合奏,教材力圖通過“試奏體驗”、“加花添彩”、“登場演練”等三環節,讓學生了解器樂演奏的全過程,感受器樂演奏的快樂。由於絕大部分學生只具備豎笛演奏的最初基礎,若讓他們一節課掌握這首曲子,無疑是一種為難,所以教學的重點放在用手中已有任何樂器(包含自制打擊樂)試奏體驗。經調查絕大多數學生對打擊樂沒有接觸,更不用説演奏、合奏,所以加打擊樂伴奏(設計簡單節奏型)、加花添彩是一大難點,組織的不好就容易亂套!經考慮最終目標的定位為

2、教學目標:

1、能夠體驗學習器樂及合奏的快樂。增強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能夠學會演奏一種簡單的樂器,並能參加器樂合奏,瞭解器樂演奏中“加花”的含義,設計簡單固定的節奏型參與伴奏。

3、能在體驗、模仿中學習,在演奏中探究、創編。

3、教學重難點:

用手中已有樂器試奏體驗,加花添彩、設計簡單固定節奏型參與伴奏。

二、説學情:

這節課是本人於開學初就對七年級學生學情進行了一個詳細的調查,有一部分學生在以往有過學習樂器的基礎,如有的。已學過古箏、豎笛、二胡、笛子等樂器。且有極少數學生在國小時就開始學習豎笛演奏,極個別學生是校豎笛樂團成員,有的學生除了會演奏豎笛以外還會其他樂器的演奏。應該説,無論是樂理知識還是器樂演奏的功底都有一定的基礎,只是器樂合奏是“從零開始的樂隊”,如果只是單純的樂曲演奏與合奏,學生會感覺“沒有技術含量”,也覺得“吃不飽”,所以我在本節課中設計“加花添彩”、“打擊樂伴奏” “即興伴奏音型創作”等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用器樂合奏的方式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和內涵。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我始終把學生的自主參與放在首位,讓學生多聽、多唱、多想、多奏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參與學習,採用的教法是對比聽賞法(從單旋律——有樂器伴奏、加花添彩的對比)、啟發談話和引導發現、感受體驗法、合作交流法等,讓學生在體驗中自主學習,在模仿中體驗探究,在演奏中進行探究、創編。靈活有效的運用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不僅優化課堂教學,也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興趣。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由激趣導入——感受體驗——實踐表現——拓展延伸(小結)四個大的環節構成。

首先通過欣賞試聽優質的視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入手,認識民族樂器——樂團——組建零點樂隊,意在激發學生興趣,自然過渡到感受體驗曲目台灣民歌《一隻鳥仔》,在這一環節,我突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意識,讓學生選擇自己能勝任的方式學習主旋律,沒有花過多的時間來學習主旋律,我主要想把重點放在合奏上,實踐表現時,先對比聽賞《一隻鳥仔》,聽辨跟我們演奏的有什麼不同?教師啟發引導生交流“加花添彩”、“打擊樂伴奏”、“分角色演奏”,再自然過渡到用打擊樂進行伴奏這一環節,採用的是學生先自主探究的學習打擊樂並發現問題,再逐步循循善誘的解決問題,真正做到面向全體,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課堂,體驗學習器樂及合奏的快樂。對合奏作品的學習採用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式,要説在一節課學會演奏整首曲子並學會合奏是很難的,在這裏我兼顧了學生個體差異,因為畢竟有一部分學生豎笛吹奏的基礎薄弱,因此,並不要求所有學生一定要學會整條旋律,採用的是分組分角色演奏(降低難度)或者選擇打擊樂伴奏或自制聲勢伴奏或自己設計節奏型參與伴奏(要有創新意識)的方式參與,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這樣既可以做到既全體參與,又發展學生個性,更重要的是能夠體驗學習器樂及合奏的快樂。增強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合奏後的登場演練是發展學生個性,給能力強的學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演練中引導學生評價,讓學生學會主動傾聽、發現、解決問題,並不斷完善,再到小結這節課的收穫,自然結束本課教學。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力求做到“既面向全體,又發展個性”,始終把學生擺在首要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與探究,總的來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但還存在很多的缺憾,目前我們學校的狀況是這樣的,音樂課已停了一個多月,在準備藝術節的節目,學生在以往只有豎笛的基礎入門,有的甚至連門都沒進,而我是第一節課,在抽籤後剛進到教室,學生就得去吃早餐,我根本不來不及瞭解學生的一些具體情況,再加上後來又是分組,又是安排座位,本人的教學機智也不夠,沒利用好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去熟悉旋律,這就直接導致後來課堂上旋律聲部明顯薄弱,不夠突出,另外,古箏的音有點偏低,古箏一般演奏D、G調作品,用來演奏C調,因略偏低,其實昨天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功夫調絃,甚至把弦都調斷了,一個個音都拿校音器校了,和校音器是準的,但就是和鋼琴差那麼一點,沒辦法,這隻説明我還得加強學習,在這方面研究少了。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七

我是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的音樂教師黃曉樂,今天我給大家説課的內容是一堂唱歌課綜合課《採金秋》。

説教材:

本 課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學音樂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金色的藤籃》中的第三課時《採金秋》。《採金秋》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 鄉村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學生們勾畫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秋天景象。本課時就是以學習這首歌曲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説教學目標:

包括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創編能力的培養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過對歌曲《採金秋》的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時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豐收的良好情感,從中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

説教學重難點:

歌曲中的節奏練習以及大跳音程的學習。

説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提問導入法、互動學習法、分組遊戲法等等,同時運用現代信息

音樂課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所以在學習歌曲後,我讓學生用各種打擊樂器給歌曲配上自己創編的節奏,同時分組進行表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展現秋天的美,從而使學生對歌曲的學習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過程由節奏訓練、歌曲學習、創編表演三個環節組成。

首 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同時也度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天,現在我們即將進入什麼季節呢?”這個問題和學生的 生活聯繫很緊密,所以學生肯定會回答“秋季”;而後我接着提問:“那你們喜歡秋天嗎?”這時大多數學生應該回答“喜歡”;緊接着,我引導學生説出一系列喜 歡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氣候涼爽”等等;與此同時,我藉助學生的回答繼續引導:“秋天是涼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聲音更 美!不信,你們聽:淅瀝瀝瀝瀝瀝淅瀝瀝瀝!”這樣,我就順利引出了這節課的第一條節奏訓練,同時大屏幕上也出示了這條節奏,然後我讓學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聲音來朗讀節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現歌詞,我讓學生根據剛才的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今年又是大豐收喂!”並且要突出強弱,這樣促使學生對歌詞的旋律 產生興趣;隨即大屏幕出現旋律,學生隨着琴聲演唱這一樂句,在演唱中即時糾正學生在音準或節奏方面的錯誤,從而順利解決了大跳音程這個難點,也讓學生對歌 曲有了初步瞭解。接下來,我採用同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第二條節奏訓練以及樂句演唱,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節奏難點,也讓學生對整首歌曲的學習產生了一 定的興趣。

節 奏訓練結束後,本課進入了第二個環節:歌曲學習。由於前面已經進行了兩條節奏訓練以及樂句演唱,所以學生對整首歌曲的學習不會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現了 《採金秋》的完整歌譜,我首先採用童聲的演唱方法給學生範唱了一遍歌曲,同時讓學生想象這首歌曲描繪的情景;接着,又讓學生聽一遍教學磁帶中學生演唱的這 首歌曲,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並順勢鼓勵學生:“現在我們也來唱一唱這首歌曲,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們會比他們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彈伴奏,並帶着學生 演唱《採金秋》,在演唱的同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如此反覆幾遍,學生對這首歌曲逐漸熟悉,最後要求學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後,進入本課的第三環節:創編節奏。學習完歌曲後,我拿出準備好的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等打擊樂器,把學生分成五組,每組學生領取一部分打擊樂器,要求學 生利用樂器為歌曲創編節奏,同時完整地進行歌唱表演。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體現,由於有了多種打擊樂器的加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提高, 學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從而更加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

這就是我的整個課堂設計思路,不足之處敬請指教!謝謝大家!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八

一、課題闡述: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銀屏之歌》,下面就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設計五方面談談我的課堂教學構思:

二、教材分析

《銀屏之歌》所在的單元主要是影視音樂,把它納入七年級學生的音樂教材,使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電視劇,學會分析影視音樂在影視劇中作用,並感受音樂魅力。 表述對主題音樂或背景音樂的認識,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由於電影、電視、多媒體的普及。 學生看過許許多多的影視作品。並對作品中的音樂非常熟悉,但對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瞭解什麼是影視音樂,影視音樂的作用。

2、能力目標:能夠對本課中的音樂就樂曲風格、演唱方式等做對比分析,從而總結出影視音樂的作用。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與視覺影像相結合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這其中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是我的教學重點;而引導學生對本課中的音樂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出影視音樂的作用應該是教學難點。

五、學法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順利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準備引導學生採取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聽唱感知,整體把握 音樂這一藝術類別主要是通過聽、唱的手段來感受內涵、體味情感,又加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聽唱是學生感知的一種基本手段。

2、對比分析,獲得知識 這種方法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探究現象,獲得知識。

3、親身體驗,驗證結論 將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結論運用於實踐,從而實現能力目標。

六、説教法

同時,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得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我的教學方法是:

1、視覺圖象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配以電視劇照,給學生視聽結合,這樣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影視音樂。

2、體驗法:

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我準備創設情景,讓學生以相同的劇情體驗恰當和不恰當的音樂對錶演的作用。

七、教學環節

在對教材具體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制定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一)導入環節

上課後,播放《好漢歌》

歌曲錄音,同時播放《紅樓夢》中的影視片段,觀察學生的反應,學生們竊竊私語,偷笑,説是不是老師放錯了,提出畫面與音樂的不協調, 為什麼不協調?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接下來引導學生去探究:

《好漢歌》 反應的是什麼人物形象?

《紅樓夢 》又應該用什麼風格的音樂呢?

這種設制懸念、層層引入的方式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親生體驗的過程中,懷着探究的興趣去主動學習的理念,也給予學生交流互動平台,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主動理解音樂在影視中,對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感受體驗環節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對劇情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我選取了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的不同效果來讓學生做對比分析。

教師先教唱電影插曲《雪絨花》,引導學生深情的演唱並用手勢引導學生隨旋律起伏作漸強減弱變化,使音樂更具感染力。接着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點讓學生感悟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為下一步欣賞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的不同效果作好鋪墊。

下一步欣賞《雪絨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們,還有家庭教師自已一場家庭派對上演唱《雪絨花》請大家欣賞並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樂情緒上是怎樣的?體現一種怎樣的氛圍,學生總結:優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圍

然後欣賞《雪絨花》插曲二

創作環節

音樂的本質與價值就在於激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因此,我從激發學生想象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創造的原則出發,分兩步完成這一環節。

第一步:音樂與畫面

聽一段“日本鬼子進村”的音樂,請同學們想像場景

生:大戰在即,魔獸爭霸等等

提問:這段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什麼的作用?

學生總結: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音樂在影視劇中有這麼多的作用,那麼我們也來為影視劇配音吧。

第二步:畫面與音樂

觀看一段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畫面片段,請同學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理解,發揮想像,對其進行音樂風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創編。

這段畫面開始貓在睡覺,老鼠悄悄地從貓身邊走過,卻不小心踩到了貓最後貓開始追逐老鼠的場面

教師給出三段音樂進行選擇:一原配音樂 二《野蜂飛舞》片段

三《致愛麗絲》哪段更合適,説説為什麼?

最後欣賞原作,進一步感受主題影視音樂與劇中人物形象之間的緊密聯繫。在本環節活動中,激發了學生主動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視音樂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四)提升環節

雖然新的課程理念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但因年齡關係,學生的音樂素養還不夠成熟,老師的提升是昇華課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首先,要明確什麼叫影視音樂:影視音樂是指為影視而作的音樂,通過畫面的視覺形象,使音樂內容更具體明確,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總結影視音樂的作用:

1、揭示主題思想,抒發情懷

2、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4、説明影片的時間和環境

5、並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體會,去運用。

國中音樂説課稿課件 篇九

一、説教材:

本節課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上冊的課程內容,內容以建築為教學題材,通過欣賞、製作教學活動,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以及基本的美術素養。

根據國中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依據新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A、知識目標:欣賞一些經典建築的形式美;瞭解紙質手工製作的一些基本方法;瞭解美術中常用的一些藝術語言等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一定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評述能力,並通過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來進行學習與交流,培養學生一定的創新意識、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

C、情感目標: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化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自信心,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團結協作。

D、德育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一定的愛國主義情操,懂得尊重先民的藝術成果與勞動成果,理解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逐步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依據新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A、教學重點:建築藝術形式美。

B、教學難點:建築與音樂的關係。

二、説學法:

我校是一個農村完中學校,學生一般的時間都會花在他所謂的主科身上,但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所以本節“造型·表現”課主要採用感受美——瞭解製作方法——實踐製作——分享成功喜悦等環節,發展學生的評述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讓學生在玩中學。讓學生在一種寬鬆的情景下學習,自發地產生探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三、説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探究學習、啟發式與談話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為有效地實現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之所以採用這幾種教學方法的原因,是因為我想通過這幾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學會參與學習的能力,實現“先學後教”的理念。

四、説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經典建築圖片,配合適當的音樂,營造課堂氣氛。

第(一)個環節——欣賞與評述:

請同學簡單評述所收集到的建築圖片,主要是讓學生在沒有上課之前先去了解一些有關建築方面的知識。有時一些知識不一定要全部集中在課堂上講,而且我們課堂上所講的內容也不一定講得很全面,讓學生多接觸一些知識很有必要,此中可以培養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提高。

通過老師的開門見山(歌德——凝固的音樂)可以揭開課題神祕的面紗,讓學生了解本課學習的主要方向。

通過兩個提問,“你們在建築上看到了哪些節奏?”、“你們是如何欣賞建築藝術的?”,層層引導進入課題的重難點,通過這樣的師生對話,形成一定的師生互動,以期提高課堂的氣氛。

第(二)個環節——製作方法:

讓學生了解利用紙質盒子或飲料罐通過重新設計製作出建築物的方法。對這個環節的處理上,主要通過提問與討論綿形式出現,不直接給出答案,因為這樣的紙質手工製作,學生已有一些原有知識,現在提問只不過是讓學生回憶或再現其製作的方法而已。

第(三、四)個環節——藝術語言、教師示範: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學,或通過小組討論後解答問題,從中老師進行提示與總結。

·為了體現作品的藝術性,我們在製作地時候應考慮哪些藝術語言?可以舉例説明嗎?

·誰能從老師製作的這座房子,談談它採用了哪些藝術語言?

·有誰聽到了音樂?

·有誰看出我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一系列問題的提出都是在引導學生將前面的知識得以回顧。通過一定的示範,可以使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表達得理明瞭一些。

第(五)個環節——學生嘗試:

請同學將收集到的盒子,罐子進行一定的製作,讓它變成一座建築物。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將所學知識得以消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

第(六)個環節——作品評價:

展示學生的作業,讓學生談談創作理念、成功之處或不足。

第(七)個環節——課堂延伸:

教師將作業粘貼在板上,加上樹、花、草……,讓它變成一個小區或學校。

同學們回家也可以把本組的作業進行一定規劃、製作出一個小區或一個學校的效果作品。

第(八)個環節——課外延伸:

將各組的作品進行一次評比,並進行展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jq1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