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一)

都説《激盪三十年》是一本近代中國企業史(1978年-2008年),可是作者吳曉波沒有用過多冰冷的數字或模型淹沒了歷史創造過程中人的因素,整本書側重在寫“人的命運”,本來,歷史本來就應該是對人自身的描述。本書作者沒有用傳統的教科書或歷史書的方式來寫作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間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揚的寫作手法描繪了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年代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成長、發展之路。改革開放初期洶湧的商品大潮;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這三種力量此消彼長、互相博弈的曲折發展;整個社會的躁動和不安……整部書稿中都體現得極為真切和實在。[1]作者用激揚的文字再現出人們在歷史創造中的激情、喜悦、吶喊、苦惱和悲憤。

作者不是將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他筆下的歷史是可以觸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滿了血肉、運動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個國際和國內的政策、社會和當時的現實這樣的大背景中,以整體和個別相結合的描述手法,將一部中國企業的曲折發展歷程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書中説:“過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輝煌,特別對於沉默了百年的中華民族,它承載了太多人的光榮與夢想,它是幾乎一代人共同成長的全部記憶。”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二)

這是一本紀錄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書。從1978年深圳蛇口的開放,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和汶川地震。在我們看來,好快。但這30年是中國從弱到富,的一個過程。我個人喜歡歷史和哲學,在這三十年裏,我感想太多。

1978年,中國貧窮落後。於是鄧小平出國考查,在日本看到了現代化的生產方式,這位老人謙卑的對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説,我們國家落後,你要多幫幫我們。在隨後乘坐高速列車的時候,小平沉默,他在想着要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國家走上這樣一條快車道。於是回國後,把深圳保安一個縣給了一位在港的國人,中央放手。但他只要了蛇口一地,因為他自己也沒有把握。他想,如果失敗了,能把損失降低點。就這樣,靠着引進外資,深圳成了一個典型,打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在隨後的發展中,國家缺的不僅僅是資金技術,還有與之配套的法律、公民道德。中國一汽和德國大眾合作時,德國人拿了一百多項專利技術,但中國卻沒有什麼反應。德國人瞭解了一翻後,才發現,在中國連專利保護法都沒有。隨後法律的完成還是德國人一起參與。中國靠着中國製造,成為了世界工廠,但隨之帶來的能源、社會問題,讓人們清楚的知道。中國,不能一直這樣下去。30年,見證了民營企業家的艱苦發展。他們最艱難的不是怎麼賺更多的錢,而是在一個制度不完善的國家,靠着走在前面的人用企業和個人的生命去適應和改變制度。那些先行者他們雖然沉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一部分人,中國的改革才能不斷的前行。

30年的時間,讓我看到了歷史可以帶來的機遇,以及歷史帶給我們的傷害。大丘莊,現在去問周圍的人又有幾個知道。我是學市場的,大丘莊的發家致富,給我是一個啟示。我很幸運,自己生在現在這麼一個時代,不然,用現在的方法去建立市場早就被槍斃了。海爾領導人張瑞敏,給海爾定的第一條規定居然是不準在車間大小便。現在的海爾已經是世界五百強企業,領導人,不知道想了多少辦法來建立海爾的文化,就算今天換掉海爾的領導人,我想海爾還是會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因為他有文化在那。有一種精神。國家四大銀行背水一戰的改革,江澤民是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只准成功,不許失敗。最後概括的時候,評語是。四家銀行的改革成功,裏面包含了社會主義的全部密碼。2008年汶川的地震帶給我們傷痛,但同時也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檢驗了80後、90後,讓社會知道,我們的國家有希望。結束的時候,有一個美國家長給孩子的話。30年前給孩子説,要把碗裏的飯吃乾淨,中國的孩子還有很多餓肚子;30年後是這樣説孩子的,你去做作業吧,不然你的工作可能隨時被中國的孩子搶掉。中國,已經在復興的大道之上。

從歷史中我看到,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些事情在一個時代背景下是殺頭的,但在另一個時代背景下,卻是光榮的。我們做很多事之前,要先思考,這樣一件事,我該怎樣去做,才能更快更好。要充分的看到時代的大背景,也要留意周圍的小的現象。要敢於去承擔風險,當看的傻子瓜子,就是在別人還舉足不前時大膽的去幹,任何事如果要等到沒有一點風險再去做時,雖然安全。但,大家都會跟着來,同一個蛋糕許多人分,你能得到的自然就少了。機遇,要有準備去迎接,也要有膽量去面對。風險與回報成正比。在時代背景下,有一部分人註定了是先行者,但他們是可敬的。後來的追隨者,應該更慶幸和珍惜前人用生命換來的成果,更加努力的去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自己的財富要懂得與社會聯繫在一起。發展自己的同時,不忘社會。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有新的動力和希望。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三)

《激盪三十年》是一本淺顯易讀的好書,它用平實的文字記錄了改革開放三十年間發生在祖國大地上激動人心的人、事變遷,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描繪企業家們奮鬥歷程的同時,讓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有了清晰的瞭解,對三十年來各事件發生的前後邏輯因果關係有所瞭解。讀完這兩本書,掩卷而思,究竟它能留給我們點什麼?

書中描繪了中國的企業家們如何進行原始的積累,他們中有成功的,甚至有成為福布斯富豪的,有失敗的,最終淪為階下囚的,也有淪為普通百姓的。不敢怎麼樣,他們的探索至少告訴我們,他們有着令人敬佩的頑強生命力和創造力,能把握時代的脈搏,走在了時代前列。也許,在當時,有的人所走的路是被禁止的,甚至被披上種種政治色彩,引發至階級鬥爭的高度,但不可否認,隨着時間的變遷,他們所走的路被市場經濟證明是正確的。三十年間,利益與風險的角鬥鑄就了企業家不平凡的成功路,正應了一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改革開放探索路上,真理與無知更替着,國家在這些勇敢者的帶領下,跌跌撞撞地像個小孩,追趕着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 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這些勇敢者走出來,衝在時代的前列,改革開放會不會如此成功?我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部分時間,切身感受了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一次一次聽着勇敢的企業家們如何開拓屬於他們的王國,這次看《激盪三十年》更給了我不小的觸動,看來善於把握時代脈搏,走在時代前列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w7w1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