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農產品加工調研報告多篇

農產品加工調研報告多篇

農產品加工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問題調研報告

農產品加工水平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是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的關鍵環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利於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有利於農產品的深度開發,有利於農民就業和增收,有利於增強農業的綜合素質,有利於發揮農業資源優勢。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又快又好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產業支撐,是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2022年

一、自然資源和發展條件產業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和發展條件。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就是依靠我市面臨的發展條件,充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使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農產品加工業的內容非常多,只能從中選擇重點扶持發展。可以肯定地講,未來農產品加工產品市場競爭會日趨激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各地靠的主要是特色,只有把特色做強做大做出品牌才能在市場上生存和發展。要準確的把握特色,就必須清楚資源狀況和發展條件,這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主要前提。

二、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在近三個月的調研中,我們總的體會是:我市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還是較快的,正在成長為帶動我市經濟發展的新的力量,但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

(一)受煤、焦、鐵產業高利潤影響,民間投資嚴重不足。農產品加工業要快速發展,需要民間增加投資。然而,多年來受煤、焦、鐵等產業高利潤吸引,我市農產品加工業資本投入嚴重不足。據統計,2022年,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1454850萬元;而同期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66954萬元,只有第二產業的4.6%。隨着煤、焦、鐵資源供應日趨緊缺,今後若干年內煤、焦、鐵產業繼續保持高利潤,民間投資仍加速向這些產業流動,農產品加工業投資仍將不足。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必須設法解決農產品加工業民間投資不足的問題。

(二)涉及領域寬闊,優勢產業不突出。近年來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快,加工涉及糧食、畜牧、乾鮮果、蔬菜和中藥材五個領域,但沒有一種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成為國內外市場上的優勢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今後必須解決好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

(三)企業規模偏小,發展後勁和市場競爭能力不足。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企業規模決定着企業的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儘管近年來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快,但整體上看企業規模還是偏小,在與其他地區的企業競爭中處於弱勢。如上述在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不多,其中進入省“1311”規劃重點企業的只有一家。由於企業規模偏小,企業的資源實力、技術能力都很弱,沒有一家企業設有產品研發機構,嚴重製約着企業競爭能力。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當地的超市中都很少見到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產品。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必須設法擴大企業規模。

(四)管理水平落後,產業素質不高。我市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特色明顯、質量上乘,市場銷路也不錯,但企業發展卻困難重重,就是走不上快速發展軌道。深入分析,導致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例如缺乏品牌意識,許多企業高度重視產品質量,認為只要質量好,產品就不愁賣不出去。殊不知,現代市場經濟就是品牌經濟,消費者購買產品首先認知的是品牌,是品牌的知名度。多年來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慢,品牌知名度低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市沒有一個全國知名品牌,區域性知名品牌也很少。再如還缺乏營銷意識,許多企業高度重視產品生產,千方百計更新設備、擴大規模、上新產品,對市場營銷投入很少,沒有完整的市場營銷規劃,沒有完整的市場營銷隊伍。形象地講,就是“正規軍”式的生產,“游擊隊”式的營銷。再如缺乏標準意識,許多企業產品規格不標準、包裝沒檔次,甚至沒有條形碼,更趕不上近年來國內外市場上通行的有機產品和綠色產品標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必須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五)沒有發展規劃,重複建設嚴重。雖然我市農產品加工業整體水平還不高,但某些領域加工能力已經超過我市現有的農產品產量。以玉米加工業為例,到2022年底全市正投資、在建和籌建的玉米深加工能力嚴重超出我市玉米的生產能力,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是沒規劃,政府宏觀調控職能不到位。

三、加快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編制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

市政府編制的《臨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把農產品加工業確定為今後五年帶動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在市委二屆三次會議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突破口,推進新農村建設,以發展工業化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啟動農業產業化工程建設,積極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我市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農業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複雜多樣,加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與世界經濟連為一體,農產品加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要把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構想落到實處,確實把農產品加工業做強做大,使之成長為優勢產業,就必經編制並實施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明確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各個階段的目標和重點。

(二)找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立足點。

目前,全國有許多地方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帶動本地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而且不少地方的農產品加工業達到很高水平,在國內外市場已佔據明顯優勢。例如內蒙古的奶製品業和羊毛加工業。這種形勢下,我市要把農產品加工業做強做大,就必須找準立足點,應立足“特、精、高”三字方針。特即特色,我市盛產多種特色產品,如永和的紅棗,古縣、安澤的核桃,浮山的小米等,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首先要在這些產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把特色變成市場優勢;精即精細,不因為特色農產品為我市特有而粗製造,要精工細作,把質量提高;高即高標準,為滿足國際國內市場對農產品的高標準要求,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政策的限制和引導來推廣農產品加工業的標準化生產,可研究制訂我市農業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建立和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

(三)找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向。

目前我市農產品加工業領域非常廣,但都沒有做強做大。根據國內外實踐經驗和我市實際情況,我們不可能一把抓,都變成國內外市場上的優勢產業,只能根據我市資源優勢和有利條件,選擇特色和重點進行深加工,並全力做強做大。經過調研,我們認為,目前及今後若干年我市應重點扶持三大產業:一是核桃加工業。以古縣、安澤一帶特有的核桃產品為原料,制訂扶持政策,擴大招商引資,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加強產品開發,使核桃加工業成為國內外市場上的特色優勢產業。二是棗子加工業。永和棗子個大肉厚不生蟲,別具特色,多年來暢銷不衰,已經成為國內市場上的特色產品,最近又被國際組織認定為綠色環保產品,但多年來一直賣的是原產品,沒有深加工,附加值低,收益上不去,而且產品品種少,市場佔有率也上不去。應充分發揮永和棗子這個歷史名牌產品的優勢,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品,增加附加值,提高市場佔有率,使我市的紅棗產業成長為國內外市場上的現代新型產業。三是中藥加工業。近年來襄汾生地和安澤連翹產銷量已佔全國市場的1/3和1/4,在市場上已經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同永和紅棗一樣,賣的是原產品,產銷量雖然大,但經濟效益和對市場的影響卻不大。應藉助已佔有的市場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深加工,使我市逐漸成為國內外市場上的中藥產品生產基地。另外吉縣蘋果、隰縣梨、浮山小米和蒲縣莜麥也很有特色,可鼓勵相關縣和相關部門發展深加工。

(四)確定符合我市實際情況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戰略。

綜觀國內市場,目前在市場上佔有明顯優勢的農產品加工業不外兩種形式:一是大企業或企業集團,例如河南以雙匯為主體的肉製品加工業和內蒙以伊利、蒙牛為主體的奶製品加工業;二是企業集羣,例如四川、湖北的炸菜產業和我省太原一帶的陳醋產業。分析我市情況,我們認為這兩種形式都符合我市實際。也就是説,今後發展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可採取兩種戰略,即大企業或企業集團戰略和企業集羣戰略。對那些產量較大、加工需要大量投資的農產品加工業,例如玉米深加工、水果深加工、肉類深加工等,採取大企業或企業集團戰略;對那些產量不是很大但很有特色而開發加工又不需要大量投資的農產品加工業,例如特色食品、特色工藝品等等,應採取企業集羣發展戰略,即鼓勵眾類中小企業或同時生產相同產品或相互協作生產相同產品,通過大量中小企業同一集羣形成的規模優勢,形成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產業優勢。

(五)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農產品生產基地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穩定、優質的原料。近年來我市為了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先後規劃建設了一批農產品生產基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地看還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一是規模不大,不具備規模優勢,對企業投資尤其是外部大企業投資缺乏吸引力;二是質量不高,絕大多數農產品還是幾百年上千年傳下來的老品種,很難適合現代化的流水線加工;三是有污染,目前有機產品和綠色產品已經成為國內外市場的主體,我市農產品加工業要做強做大,成為國內外市場上的優勢產業,其產品就必須達到國際上通行的有機產品和綠色產品的檢測標準,而我市絕大多數農產品處於煤焦鐵鑄電等產業包圍之中,過度使用化肥農藥,根本達不到生產有機綠色產品的要求。我市必須高起點高標準發展農產品生產基地,認真搞好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把加工原料基地建設與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加快產業、企業、要素的集聚,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帶和塊狀經濟的形成,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的整體水平。

(六)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業資金支持體系。

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尚處在起步階段,資本的原始積累還沒有完成,要加快發展,政府還必須從資金上給予大力扶持。經過調研,我們認為應着力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制訂優惠政策,吸引煤焦鐵鑄電等產業資金向農產品加工業流動。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市煤焦鐵鑄電等行業已經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企業家手中都握有大量自有資金。尤其是煤礦企業,近年來面對市場短缺,積累了鉅額貨幣財富。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市政府應研究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這些行業的企業家向農產品加工業投資。二是採取有效措施,鼓勵金融機構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建立企業信用擔保基金,為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提供信用擔保;成立由政府牽頭,企業、金融機構參加的聯席會議或協調委員會,在銀企之間建立起雙方溝通的有效渠道;探索新形式下銀企之間交流增強、互信的新形式新途徑,促進雙方之間的信用合作。三是擴大政府投資渠道和投資規模,形成長期高效的政府投入機制,政府投入向農產品加工業傾斜,確保每年投入資金總量的增加速度高於市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加強與上級財政部門和涉農部門的聯繫,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爭取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和信用資金;重新審視資金投入辦法,在統籌兼顧的前提下集中財力支持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四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企業之間的資金合作。採取有效措施,引導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合併、控股、兼併、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促進企業之間的優化組合,以此提高現有企業現有資金的使用效率。

(七)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的組織領導。

在我國現有體制下,領導是否重視,特別是各地黨委、政府“一把手”是否重視,對農產品加工業能否快速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加強宣傳工作,使各級各部門領導幹部重新認識農產品加工業在今後我市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能夠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放到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組織力量加強調查研究,編制切實可行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使農產品加工業走上穩定發展的軌道。深入審批制度改革,在嚴格落實產業政策的同時,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率,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深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克服政府宏觀管理工作中的“越位”、“缺位”和“錯位”現象,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第2篇】農產品加工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為了全面掌握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探索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的主要措施,為實現“保增長”夯實基礎。

近期,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帶領市委農辦、經濟商務局等相關部門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鎮(辦事處)和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現場察看,聽取部分鎮(辦事處)負責人、企業老闆、市直相關部門領導的意見,引發了一些思考。

一、當陽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現狀近年來,我市堅持“優先發展工業”的理念,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挑戰,圍繞農產品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利用各項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使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出穩步發展的勢頭。截止底,全市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21家,從業人員7192人,資產總額24.7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4家,從業人員6413人。

實現加工產值35億元,上交税金5515.9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加工產值23.4億元,上交税金3574.6萬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形成了一批優勢主導產業。經過近年來的調整和發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已基本形成了糧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飲品、飼料、紡織、白酒等十大類農產品加工行業,其中糧食、油料、紡織、白酒、飲料5個行業發展速度較快。

,全市糧食加工企業和個體工商户達263家,創產值7.49億元,佔加工總產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堅持引進與培育、改造與創新相結合,引進新上或改制發展了“蒙牛乳業”、“亞源乳業”、“新世紀食品”等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競爭能力強、能帶動農民增收的龍頭企業,部分企業在省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全市共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個,宜昌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個。

(三)農產品品牌創建初見成效。全市擁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鳳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長阪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關公坊”系列白酒、“六糧國宴”、“三峽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個國家、省級名牌產品,品牌所佔份額達30%以上。

清平豬被納入省級地方標準管理;鳳凰山現代生態農業園區被評為國家級“金水柑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兩河鎮“長阪坡”大蒜種植基地和王店鎮柑桔種植基地被評為省級“標準化生產示範區”。

(四)民間資本投資農產品加工業日趨活躍。隨着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全民創業的意見,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搭建創業平台,激發了部分有意投資者的熱情,民間資本投資農產品加工業日趨活躍。

(五)農業產業化合作機制不斷完善。產業化的組織方式不斷創新,形成了“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產業協會龍頭企業農户”、“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等多種發展模式。

龍頭企業強化了與基地、農户的利益聯結,帶動發展了一大批與龍頭企業關聯的板塊基地,使基地真正成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原料車間。仙草米業採用“訂單農業”方式,在全市建起28萬畝優質稻基地;天陽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畝的紅薯基地;新世紀食品公司繼續採取“包種子、包技術、包收購”的方式,通過提高朝蘚薊收購價格來提高農户的種植積極性,進一步擴大基地面積。

(六)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來,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攀大附強、借船出海”,轉變經營策略,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變傳統的加工方式,採用先進設備和工藝,提升產品加工檔次,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前景看好。

新世紀食品投資1000萬元新上一條生產線,可新增產能3000—5000噸,使公司生產規模達到3萬噸以上,計劃銷售收入達到1.2億以上。翔鶴食品計劃分割肉豬18萬頭,比上年增加4萬頭,2萬頭生豬繁育基地即將投產,計劃在宜昌、當陽建5家專賣店,開發終端市場。

金橋油脂投資1.2億元,興建佔地200畝、倉儲位達8萬平方米的物流倉儲。關公酒業萬噸原酒生產項目預計8月底建成投產,並開發了“關公典藏”、“關公家宴”、“中國紅”等系列瓶裝酒,計劃實現銷售收入1400萬元。

澳利龍飲料和亞源乳業公司與太子奶集團合作,投資1100萬元新上太子奶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亞源乳業在中部六省訂貨會上簽訂了6000萬元的銷售訂單,是去年的20倍。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雖然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數量大,規模以上企業逐年有所增加,但總的來看,企業個體規模小,龍頭企業少。

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4家,佔加工企業總數的12.3%;共培育省級和宜昌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家,分別佔加工企業總數和規模以上企業的5.6%、45.3%,作為龍頭企業所應具備的引導生產的導向功能、加工增值的開

發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務功能、聯結農户的帶動功能均不強。同時,因缺乏先進的發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複建設,產品類同,削弱了全市的整體競爭力,一出現市場不穩定,產品銷路不暢,企業就面臨着停產的危險。

,油菜籽收購價格從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業嚴重虧損,大部分企業停產。

(二)從事農產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雖然我市部分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產設備和技術水平有所改進,但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水平偏低,生產工藝比較落後,生產加工能力與水平整體上還不能得到較快的提高,深層次加工的數量比重小,多層次開發的產品少,產品檔次低,進入中低端市場的較多,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的需求。

有的甚至還停步於傳統的手工作坊和簡單的機械生產,勞動生產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雖然培育了“鳳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幾個國家、省級農產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業經營者缺乏商標品牌意識,創牌積極性不高,沒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產品定位不突出,傳統產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檔產品多,名優產品少。

(四)企業與基地的聯繫不夠緊密,缺乏穩定性和規範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就是要讓農民合理分享農產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潤,幫助和帶動農民增收。

我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雖然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如新世紀食品採取“三包”方式發展朝鮮薊基地、仙草米業和龍之泉採取“訂單農業”方式分別發展優質稻和紅薯基地等,湧現出了許多好的典型,但多數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户利益聯結不夠緊密,缺乏穩定合理的有效機制,基地與企業沒有形成穩定的農產品供求關係,多數是農產品合同契約型,服務型、保護型不多,加上雙方義務和權利不明確或無規範措施,單方面違約或毀約現象十分普遍。同時,我市推動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才剛剛起步,龍頭企業建立的基地比較分散,並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組織連接,導致企業在短時間內收購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難。

【第3篇】鄉鎮農產品加工業調研報告

一、基本狀況

多年來,全鄉緊緊圍繞本地的資源優勢、圍繞農業產業化一批以加工為主的小型企業應運而生,迅速崛起,為全鄉農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推進了農村工業化進程,成為全鄉經濟發展新的亮點。現在,全鄉從事加工的各種類型經濟組織1個,從業人員 74 人,其中水泥製品加工4家、榨油廠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經濟類型分:民營經濟100%。按加工品種分為三大類: 農產品加工、水泥製品加工和磚產品加工。這些小企業在不同的行業領域圍繞為“三農”服務的目標,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其主要特點:

一是推進了農業向種植、加工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可轉化各類農產品資源,惠及農户 ,調動激勵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推動種植業協調發展。

二是推進了經濟由傳統農業向農村工業化發展的進程

三是龍頭企業發揮“領頭雁”作用

實踐證明,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產業需要龍頭企業作載體,市場需要龍頭企業來拉動,發展經濟更需要龍頭企業的有力支撐。可帶動農户實施訂單農業,轉化本鄉農產品資源回報農民。

四是顯現了農民增收和轉移農村勞動力雙贏的效果,農產品加工業惠及眾多農民,有效解決了農產品買難、賣難的歷史問題。

二、我鄉加工產業存在的問題

我鄉加工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觀地存在着制約其發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們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討、去解決。

一是整個產業潛能尚未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形勢平穩,農業支柱產業可轉換為工業產值的潛能尚未充分發揮出來。水泥製品和磚製品也大多是在本鄉銷售,更沒有形成品牌。

二是產品結構優化不明顯。市場銷路窄,企業效益差,產品附加值低,工業產值增速緩慢的客觀現實。

三是資源與加工對接出現矛盾。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廣大農民農產品“賣難”問題,二是融資難度大。金融部門流資貸款渠道越來越窄、難度越來越大、門檻越來越高是制約部分加工企業達產達效的主要“瓶頸”。

三、下步措施

1、堅守不移地穩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量的數據和不爭的事實説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業突破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更是農業、工業雙跨越的基礎。

2、加快加工產業戰略調整。一是優化產業佈局,挖掘產業潛能。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依據現有企業建設若干個加工基地,通過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建設,形成佈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規模化。二是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引導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要有遠瞻眼光,不能一直停留在傳統式的農產品簡單加工上,企業要滾動發展,必須在產品升級上檔上下功夫。三是實施質量戰略,積極扶持企業依靠質量闖市場,依靠名牌提升效益,各相關部門要下功夫積極協調、扶持進行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研發。

3、引入扶持和激勱機制。爭取各級財政扶持,扶貧資金等要向加工業給予傾斜。

4、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向金融部門推介好的加工項目,以爭取資金支持。信用社等涉農貸款主要金融部門,對發展前景好,生產經營有效益的加工業要給予貸款扶持。

5、加強領導。研究相關問題,點面結合,上下聯動,全力推進加工產業的大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7yq5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