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農民工調查報告 篇一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户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 [1]920人,佔家庭人口的比重為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户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於女性、已婚多於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國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羣體特徵;本地就業者多、製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者多等分佈特徵;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徵。

一、我市農民工基本情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佔 68.3%,女性佔31.7%。男女比例為 2.15:1,比20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表1:農民工性別分組情況表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佔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為85.0%和87.0%;未婚人員佔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為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佔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20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男性為42.3歲,女性為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週歲及以下的佔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週歲的佔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週歲的佔 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週歲以上的佔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週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表2:農民工年齡情況表

4、文化程度以國中為主

從文化程度看,國小及以下佔13.8%、國中佔67.6%、高中及以上佔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國中為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羣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31.8%,比30週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表3: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情況表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佔21.5%,男性佔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表4: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情況表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20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佔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為19.4%,明顯高於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佔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佔9.4%、13.0%和18.7%,顯著高於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 5.5%、7.7%和4.1%。

二、我市農民工就業分佈狀況

1、近九成以本地就業為主

由於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説,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佔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佔5.8%、3.8%和 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於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 篇二

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是解決“三農”問題,其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問題解決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我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6.33 %,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近幾年,通過認真落實貫徹中共中央、市縣有關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鼓勵和發展農業產業化,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就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來講,出現了土地流轉難、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小,增收難度加大等問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嚴重製約了全縣經濟的整體發展。為此,按照縣委、縣府的安排,縣人大組織了兩個調研小組,採取以座談會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對我縣的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情況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彙報如下:

一、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的現狀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1、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24個鎮鄉(街道辦事處)、50個社區居委、2063個村民小組。農地67萬畝,人均農地面積0.84畝,經過幾年的大膽嘗試,土地流轉的範圍更大,形式更加多樣化。目前全縣土地流轉的面積有4.07萬畝,佔農地總面積的`6.07 %,土地流轉方式以轉包和出租為主,轉讓、互換、土地入股為輔。轉包面積有3.2萬畝,佔流轉面積的78.6 %;出租面積0.41萬畝,佔流轉面積的10 %;轉讓面積2000畝,互換2600畝, 土地入股、轉讓、互換這三種形式共佔流轉面積的11.4%。農户自發流轉和村組織流轉是我縣土地流轉的主要做法。土地流轉的方向主要有五個:一是流向外來耕作户;二是流向專業承包户;三是流向農業企業;四是流向一般農户;五是流向其他單位。

2、土地流轉的特點

(1)、堅持農户自願、協商、有償原則。全縣流轉的萬畝農地中,農户自願流轉的佔98%。

(2)、土地流轉收益是農民家庭收入的補充。土地進行自發流轉的農户一般是從事第二、三產業或兼業,家庭收入以二、三產業和財產性收入為主,土地流轉收益是家庭收入的補充。

(3)、村社集體組織流轉的土地基本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土地收益較高。

(4)農户自發流轉的期限短。

(二)農民增收的現狀

全縣現有農户21.82萬户,農業人口79.86萬人,農村勞力41.92萬人。2003年,全縣堅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農業綜合效益穩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747元,比上年增長5.1 %。

1、農民外出務工是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來源

經濟活躍的龍水鎮等臨街處的農民主要靠手工業,進城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而在偏遠山區的農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如高坪雲頂村12社就有80%的外出打工人員。中敖全鎮也近50%的農民靠外出打工。

2、國家政策扶持農民增收

推進税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退耕還林政策給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

3、產業結構調整、引進企業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業主制經營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民將土地轉讓出去,不投一分錢就可以得到每畝700—800斤稻穀的補償,如龍崗明星村、中敖明月村等。

農民工調研報告 篇三

春節期間我通過對我家鄉鹽城市響水縣黃圩鎮返鄉農農民工的問卷調查,我對家鄉農民工在收入方面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對農民工的欠薪、討薪問題予以了特別關注。在調查的基礎上,我從從業情況、工資狀況、討薪問題三個方面進行了相關的分析研究,認為至少在我省蘇南地區各市外來的農民工遭受欠薪和被迫討薪問題已經基本上解決了,但是在其它應享有的基本待遇上仍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他們普遍忍受着沒有福利和保險、沒有休假、超時工作以及沒有獎金補貼的待遇。我希望對農民工問題不只是關注,而是更多地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來改善農民工的現狀。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正文內容)

一、調查背景和調查方式

20xx年底,温為農婦熊德明討薪一事,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從政府到民間,都以各種方式關注農民工的生存狀況,盡力幫助農民工爭取應得的權益,政府部門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解決欠薪問題。時隔一年半有餘,

1.4億農民工的現狀是否有所改善,權益是否得到保護,特別是欠薪問題是否得以解決呢?對此我決定做一次小小的社會調查,旨在以小見大,一窺農民工的收入狀況

本次調查對象均為在蘇南務工返鄉的農民工,本次調查採取了問卷調查和訪問兩種方式,一共調查了20名農民工,調查內容涉及農民工的平均月工資額、計酬方式、發薪方式、簽訂合同情況、拖欠工資情況、解決欠薪所採取的方式等

二、調查的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分別針對農民工、企業(用人單位),主要從從業情況、工資狀況、討薪問題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 民工的從業情況

1、農民工大多是通過勞動市場找到工作單位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親友、同鄉介紹工作的。

2、從事的職業主要有建築工人、工廠臨時工、餐廳服務員、家政服務人員、城市環衞工人等。而且農民工大多奮鬥在第二產業,從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條件比較差、工作強度大,有些甚至工作環境極為惡劣,是城市居民所不願從事的工作。

3、對農民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簽訂合同情況的調查發現,由於政府部門加大了建築行業、加工製造業等農民工相對比較集中的企業的監督管理,現在簽訂勞動合同、臨時僱傭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還是有不籤合同的情況,往往出現在打短工、由熟人介紹工作、以及在無照經營的個體經營加工户打工的農民工身上。有的是因為不知道有訂合同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把籤合同當回事,還有的則是因為老闆根本不理會這種要求。而且,即使有簽訂合同,也往往是企業指定的,存在大量不合理、不合法的霸王條款,再加上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對這些條約理解並不深,明顯不利於保護農民工權益。

(二)民工的工資狀況

1、農民工工作報酬的計酬方式主要為計件制和計時制,計時制有按小時和按日兩種。

2、農民工的平均月工資按工作的強度、技術要求、個人能力等有較大差別,從1500元到3500元不等。但是一般都沒有獎金、公積金、社會福利、醫療保險。

3、薪資的發放有三種情況:打短工的一般是在完工以後一次性發放,不過可以預支一些作為生活費;建築行業一般分為兩部分,每月發放一部分生活費,年末或工程結束時再發放另一部分;工廠以及服務業一般按月發放,但會扣留一定的保證金,如果是打短工很容易發生拿不到短期打工的工資,損失保證金的情況。

(三)農民工的討薪問題

1、出現工資拖欠的比例不高,而且多為無照經營的個體經營加工户、黑工頭等不正規的僱主。工廠、工地往往會因為資金沒有到位而出現短時間拖欠工資,但都能很快補發。

2、老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原因,主要有技術上的和道德上的兩方面:技術上的原因有上家匯款遲延導致資金不能及時到位、企業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週轉困難,層層分包體制等;道德上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的是工頭捲款逃跑、有的是老闆無視農民工的權利而肆意侵害其利益。

3、農民工在遇到長時間老闆拖欠工資時,所採取的手段五花八門,包括直接向老闆抗議、請工會之類的組織進行調解、向新聞媒體曝光、找政府部門投訴、求助於司法、仲裁等,其中,比較極端的有“跳樓秀”、綁架老闆、報復包工頭等,但一般很少會有人選擇這種方式。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農民工選擇向政府部門投訴,因為一旦發生拖欠,向老闆抗議或進行調解很少有實際效果,申請仲裁和訴諸於司法對農民工來説都成本太高,要上媒體又需要事情具有一定的新聞性,而找政府部門不但成本較低且成功機率也比較高。

4、各地方政府都有勞動與社會保障局,並設有監察大隊(糾察大隊)專門處理這類案件,以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基本權益,減少侵害的發生。從調查來看,各地政府部門都能比較及時有效地處理問題,一經調查認定,堅決追討回欠款,案件成功解決的機率在98%以上,而且對違規單位有處罰、教育等手段。為了減少事件的發生政府還有日常的巡查,主動進行監察工作,平時也經常展開針對性的宣傳教育。

三、調查得出的結論

雖然我省蘇南地區的農民工工資待遇還不錯,但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各地離鄉務工3個月以上的農民有近1.4億人,在我省蘇南務工的農民工只能佔農民工總數的一小部分,所以改善農民工待遇問題仍然任重道遠。農民工他們承擔了城市中大部分城市人不願乾的累活、髒活,卻只拿着微薄的工資,過着艱難的生活,而且還時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農民工的工資報酬相比與他們工作的強度是很低,這僅僅是農民工收入問題的一個方面,但有時就連這微薄的工資農民工也難以得到兑現!

通過對外來農民工的調查,我發現,由於政府近年來的大力整治與監管,農民工遭受欠薪和被迫討薪問題已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遇到欠薪的主要是沒有合同規範以及僱主為不法經營或經營混亂的農民工。但是,農民工在其他應享有的基本待遇上仍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即使與用人單位之間簽訂了勞動合同,也對其中明顯不合理、不合法、差別對待的霸王條款無可奈何。他們已經普遍習慣了沒有社會保險、醫療保險,沒有休息日和假期,長期的超時工作卻沒有加班補貼的不公平待遇。如今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已成為城市最大的弱勢羣體!他們的生存現狀,與他們做出的貢獻形成巨大反差。如果放任這種不公正持續下去,致使農民工不滿情緒上升,是大大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的。

農民工之所以會受到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從其自身的來講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農民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受到侵害也不會維護自己利益,使侵害他們權利的人和準備侵害他們利益的人有恃無恐、趁虛而入;第二、農民工缺乏能夠維護自己權力的組織,農民工在維護自身權益的過程中身單力薄,處於劣勢地位,沒有專門法律機構幫助農民工維權,而本該代表維護工人利益的工會組織早已名存實亡,許多時候它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它應該更進一步為維護農民工利益作出努力。

由於經濟狀況、地理條件等原因,農民工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術,法律意識普遍淡薄。而且,由於來城市打工的農民來自五湖四海,從事的職業五花八門,沒有一個有力、團結的組織來保護他們的權益。所以,使得農民工始終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但實際上卻沒有最基本的國民待遇,依然被排除在城市各類保障體系之外。他們從事條件最差、負荷最重的體力勞動,而用工單位卻不願投入更多成本給予改善。 我認為,社會在得到農民工如此多的給予之後,理應付出對等的回報,給予他們更多實際的關愛和幫助。首先,就應該切實按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讓他們享有法律所賦予公民的權利,對於侵害其勞動權利的個人與單位,進行有效的懲處,切實保障每個公民的權利。其次,社會各界尤其是社會輿論要加大對企業的監督,讓欠薪等不法問題無處可藏,讓欠薪等不法企業曝光於陽光之下。最後,政府還要有制度保障,從制度着手方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薪酬問題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勞動監察制度、國民收入分配製度等。總之解決農民工薪酬問題是不會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要從多方面多角度着手,為解決農民工薪酬問題採取一籃子措施。

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 篇四

隨着國際金融風暴逐漸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產品訂單減少、生產下滑甚至停產,大量工人失業,一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歸程。最近,我們對全市農民工迴流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情況不容樂觀。

一、目前全市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

1、返鄉迴流人數近一成。20xx年全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約110萬人

,其中在省外務工的約95萬。據調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鄉迴流約9萬人,約佔全市外出務工農民工總人數的8%。

2、返鄉迴流時間提前2個月。農民工返鄉時間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後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2個月。

3、返鄉迴流農民工中年齡偏大者居多。據調查,返鄉迴流農民工中,16-25歲佔11%,,26歲-40歲佔32%,40歲以上佔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以40-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這部分農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較低,從事的是高體力、低技能工作,失業後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縣在福建打工的煤礦工人、加工廠工人等。

4、返鄉迴流農民工主要來自沿海地區和勞動密集性行業。返鄉迴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約佔70%以上;返鄉迴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出口性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從事製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佔比例最高,總數達到66%,其次為建築房地產業,佔19%。

5、大部分返鄉農民工對打工期間的工資待遇較為滿意。調查表明,65%的農民工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25%的工資不按時但可以足額發放,由此可見,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在調查中,部分農民工對現有的按年度或項目結算工資的方式頗有怨言,希望按月發放工資。農民工收入狀況有所改觀。據調查,農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佔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佔44%,兩者合計,近九成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1000元。65%的農民工對收入狀況表示基本滿意。究其原因,關鍵是其對進城務工的期望值較低,雖在城市務工,但他們仍以在農村務農收入為參照,所以比較容易滿足。

二、目前農民工迴流的原因

企業經營不景氣是農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據返鄉農民工反映,農民工提前返鄉主要是其所在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出現破產、停工、歇業等情況所致。如臨澧縣安福鎮望城村的農民工周尚鬆説“十幾年過來,都是下半年這個時候最忙,唯獨今年10月份就已經接不到活幹了。”其所在工廠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或停工,對工人或是放假,或是採取自然裁員。特別是十月份以來,開工時間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資已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二是返鄉迴流工的收入相對較低。據調查,目前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據臨澧縣太浮鎮王化村的農民工楊振國説,他在深圳三和興玩具廠務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須工作10個半小時,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時間才能拿到這麼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時,那麼他們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廠每月還要扣住宿費等。由於城市生活費用較高,又一時難以找到工作,被解僱的農民工只能選擇返鄉。三是國家最近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國家1000億投資計劃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返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讓他們感覺在家鄉也可能存在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當前農民工大量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消費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的而是再就業的。困難和基層工作穩定的壓力。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着全市部分農民家庭收入鋭減。為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效緩解他們的失業之痛,我市各區、縣(市)制定了返鄉農民工幫扶計劃,擬定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切實搞好為農民工“五送”活動,即:送崗位、送信息、送培訓、送政策、送温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安置和幫扶工作,關係發展和穩定的大局,為了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建議採取以下七項措施,幫助返鄉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全力為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介紹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方聯繫用工單位收集崗位,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實際,進行個別推薦和進場求職相結合,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使返鄉農民工具備用工單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農民工暫時回家,利用春節前的空隙時間,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如桃源縣勞動局近一個月就對100多名返鄉農民工免費進行計算機、電工電焊、車工等技能培訓,唯美學校培訓工業設計、電腦軟件高級技能人員10多名,這些必將對他們以後的再次就業增強競爭力。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三是積極協調配合工商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開闢“綠色通道”,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

四是積極協調配合税務部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落實相關税費減免政策,切實幫助返鄉農民工創業。

五是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六是積極幫助吸納返鄉農民工的企業落實優惠政策。可以象臨澧縣那樣對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安置返鄉農民工人數,幫助提供小額貸款,通過“綠色通道”提供社會保險補貼,從而促使更多企業招用返鄉農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對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返鄉農民工,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對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給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儘早幫助返鄉農民工渡過難關,儘快重新就業。

農民工調查報告 篇五

在最近公佈的《中國塵肺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中的數據顯示,中國塵肺病農民估計數量在600萬人左右。塵肺病的死亡率高達22.04%,更為嚴重的是,每年仍有2萬名新增塵肺病患者。

歐洲和美洲國家的經驗是,塵肺病問題由國家通過立法手段遏制和解決,日本最後一例塵肺病在1970年,美國塵肺病在1930年代已經消滅。目前在我國,與塵肺病的嚴重性相比,它的社會關注度相對較低。塵肺病患者90%是農民,他們從事礦山開採、路橋隧道開鑿、金屬冶煉等行業,缺乏安全和權益保障,維權艱難,更缺少發聲途徑。曾經很多人不知道這種職業病,但經過近些年的塵肺病農民工維權事件、媒體報道等,塵肺病的知曉率已經有所提高。

《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發佈,塵肺病農民工深陷四大困境

“高達82%的塵肺病農民工最終在家裏去世,因為他們在患病晚期已經沒有條件住進醫院接受治療了”。

“去世塵肺病農民工家庭情況十分糟糕,所調查的家庭沒有一家有存款,75%的家庭有欠債,28.26%的家庭變賣過家產”。

“只有10.26%的用工單位經常提供粉塵防護面具,而71.56%的用工單位沒有給工人提供防護面具”……

在7月5日發佈的《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中,一組組數據敲擊着人們的神經,這是接受調查的501個塵肺病家庭的真實寫照,也折射出全國逾百萬塵肺病患者的現實生活。

困境1:死亡陰影籠罩村莊

陝西鎮安一村莊共200户人家,塵肺病家庭達70户

“在調查的樣本中,塵肺病農民工平均年齡48.5歲,其中最小的只有25歲;去世的塵肺病人平均年齡僅47歲,最小的32歲,塵肺病讓他們提前結束了人生!”

在發佈《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盧暉臨面色凝重。

這份調查報告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大愛清塵基金近100名志願者完成。近1年中,他們深入安徽、甘肅、貴州、湖北、湖南、四川、陝西、雲南等8個農民工輸出大省,抽取20個塵肺病較為集中的村莊。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世塵肺病人中,76.9%在診斷時已經處於三期(即晚期)。

來自陝西鎮安的農民工王明升就是三期塵肺病患者,他的父親和弟弟也不同程度患有塵肺病。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病情較輕的父親仍在做泥瓦匠賺取微薄的收入。

不過,王明升覺得自己不是最不幸的,至少在好心人的救助下,他們還活着。他所在的村裏有200户人家,塵肺病家庭有70户。其中一個家庭4個孩子全因塵肺病相繼離世,只剩兩個年事已高的老人。

困境2:負債累累壓垮家庭

以門診為例,33.13%的人一分錢未報銷,47.46%只報銷1000元

“早期塵肺病人只要及時診斷、治療,對生命不會有威脅。一旦到了晚期就沒有任何方法進行治療了。”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兼胸外科主任陳靜瑜,做過不計其數的肺移植手術,他深知塵肺病對生命造成的傷害。但現實卻是,由於大部分塵肺病農民工入不敷出,治療對他們來説早已成為“奢侈品”。

受訪的塵肺病農民工中,年平均收入只有1萬餘元,平均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最少的年收入為0元。而他們的年平均支出達到24804.9元,是年平均收入的近2.5倍,最多的更高達31萬元。

調查發現,看病佔了塵肺病農民工的大部分收入,平均達到12364.8元。相對的,能夠獲得報銷的比例卻並不理想。以門診為例,一分錢也沒有報銷的為33.13%,只報銷1000元的為47.46%。

受訪的塵肺病農民工家庭中,95.7%沒有任何存款,甚至有近72%的農民工負債累累,70%的農民工沒有獲得低保,大部分過着入不抵支的生活,小部分人僅能維持收支平衡。有22.3%的農民工為治病變賣家產,16.14%的塵肺病家庭子女輟學。

為了節省開支,塵肺病農民工選擇減少或放棄治療:57%的人有病痛但無錢去門診治療;超過90%的人沒有到醫院進行過任何療養和康復訓練。

這些都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困境3:獲賠償需等17個月

74.3%未申請過賠償,申請者中82.7%未獲得賠償

對塵肺病農民工來説,及時獲得賠償將帶來生的希望。但調查報告指出,只有25.72%的塵肺病農民工申請過賠償,74.3%的人沒有申請過;僅有17.3%的人表示獲得了賠償,82.7%的人表示沒有獲得。

“可以看出,一方面塵肺病農民工由於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爭取賠償的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主要還是爭取賠償困難重重使他們望而卻步。”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孟燕華在報告中指出,九成受訪者認為申請賠償是十分困難的。

在有維權經歷的25.72%的農民工中,申請賠償到獲得賠償平均需要16.94個月,時間將近一年半。其中,花費時間最長的達72個月。在爭取賠償的花費上,平均為6529元,最多達9萬元。

爭取賠償的過程中,有31.5%的人依靠有關部門,35.6%的人主要靠自己,13.7%的人依靠社會組織。

塵肺病農民工認為申請賠償困難的主要原因包括:不知道向誰申請賠償;無勞動合同,沒有證明,無法獲得正式的職業病診斷證明,導致難以獲得工傷賠償;經濟困難;申請時間及拖延時間長;用工單位推卸責任;有關部門不作為,互相推脱等。

困境4:保護缺位致重蹈覆轍

過半塵肺病農民工從事高粉塵工作XX年以上

盧暉臨告訴記者,接受調查的塵肺病農民工中,99.33%長期從事高粉塵工作,從事XX年以上的佔到52.09%。98.9%的人只接受過國中以下教育。收入高、進入門檻低和老鄉介紹,是農民工選擇高粉塵工作的主要原因。

高粉塵工作主要集中在礦山(87.7%)和工地(7.19%);有80.73%為民營小企業;83.07%的塵肺病農民工從事過兩個以上的高粉塵單位,其中更有15.35%的人頻繁換工作,已記不清工作過的單位數量。

粉塵防護措施不到位是造成農民工罹患塵肺病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62.67%的塵肺病農民工在工作中沒有佩戴防護面具,25.34%的農民工只戴了一段時間。

對於為什麼沒有佩戴防護面具,74.16%的人表示用工單位沒有提供,14.23%的人覺得戴不戴沒關係,11.61%的人覺得難受和不方便。

此外,一些用工單位防護措施缺失、掩蓋高粉塵對工人的危害等行為,加劇了粉塵對農民工的威脅。受訪農民工表示,83.41%的單位沒有向工人宣傳粉塵的危害,81%的單位沒有粉塵作業的安全規定,80.14%的單位沒有檢查工人是否佩戴面具,接近九成的農民工從沒有進行過入職和離職的身體健康檢查,93.2%的塵肺病農民工沒有與用工單位簽訂過勞動合同。

農民工調查報告 篇六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伴隨着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我國各行各業都遭受着衝擊。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的加劇。而在就業方面,首當其衝的就是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中國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有着大量農民工羣體,他們為經濟的迅速發展做出了貢獻。據有關資料顯示,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農民工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些地方的產業特點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出口為導向,用工需求和國際經濟週期有很大關係。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很大,受到嚴重打擊的是沿海外向型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首當其衝。農民工成為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最先受損的龐大羣體,被迫失業走上返鄉回家之路。因此能否處理好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將影響到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節奏和發展進程。而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農民工自身素質技能着手,只有真正瞭解到他們是否想進一步學習,希望學習哪方面的技術知識,並幫助他們學到一定的技能,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同時解決我國的一系列衍生矛盾。

我國的農民工問題一直十分突出,嚴重阻礙了我國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要求。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勞動就業人員的流動,尤其農村進城就業的熱潮,農民工為城市建設提供了無窮的生產力,但由於農民工生活環境的影響和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造成自身綜合素質偏低,在進城務工時,農民工受到社會的排斥和歧視,被限制和禁止從事某些職業,很難找到得心應手的從業行業,基本都在勞動強度最大,工作環境最差,薪資待遇很低的行業內工作,這一方面是城鄉差異影響下思維觀念的差異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為廣大農民工本身缺乏相關的素質,這裏包括行為習慣和專業技能。且政府和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沒有達到法制化、系統化、規範化的程度,使農民工的很多權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因此,切實去了解農民工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同時在國家出台有利政策的情況下,許多農民工積極開展創業。但是農民工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勞動技能單一;農民工經營風險較大。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創造學習的條件,是任重道遠的,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舉措。一旦讓廣大農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關的素質,他們不但能促進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能為他們家鄉的經濟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而當今,找工作難,工作找人也難。這是為什麼?本次調查研究就是旨在回答這個問題。

二、社會調查的時間和地點

為了解農民工的學習需求,使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更好地提供服務,根據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統一安排,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農民工進行了社會調查,調查時間和地點如下:

調查時間:20xx年2月2日

調查地點:省縣鎮、鄉

三、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採用訪問調查和個人問卷調查兩種方式結合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民工個人的基本情況(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狀況、家庭成員、工作區域、工作地域、工作單位、税後月收入),民工個人的學習需求情況(是否願意繼續學習,學歷層次、學習科類,學習方式、學習學校或機構),民工個人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民工再學習的希望和要求等。

四、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圍繞“農民工學習需求”問題,處於掌握較多的信息的考慮,調查對象選在不同年齡階段,調查了五名羣眾。調查對象均是隨機找到的農民工,滿足條件。

五、討論與建議

無論是一開始的闡述還是上面材料中的敍述,我們不難看出,要強人強市強省乃至強國,教育的重要性仍舊是不容置疑的。現在社會上同樣是這樣一個局面,很多農民工爭相去競爭培訓機會,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雖然這只是很多農民工中積極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們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農民工頭腦“富”起來了,難道我們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帶動後富這個道理嗎?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給這個方式下什麼定論,但是,看看當今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二月失業返鄉的農民工數量達到20xx萬左右。如果不妥善處理好這麼一大批的人的就業問題,後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舊是教育,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持一個又一個農民工兄弟去搞創業搞科研搞自主。我們只能依靠社會,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給那些想學習,需要技術的農民工兄弟創造學習的機會,拓寬學習的渠道。盡最大的力量去優化現有的教育培訓機制,加強教育培訓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納農民工的企業。

我想就這一問題再提出並重申幾個觀點和看法。

第一,充分利用職教資源加強農民工職業教育和培訓。

我國現擁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約1.5萬所,高職院校有1100餘所。這是農民工培訓的豐富資源,當務之急是制定政策,並給予經費支持,使得中高等職業學校真正成為農民工教育的重要載體。

第二,教育資源重心下移延伸到農村基層。

我國教育資源城鄉分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縣城,農村本土教育資源匱乏。只有把教育資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層,從上向下貫徹,從下向上執行,才能將教育培訓做到位。特別是在當前農村普遍存在中國小生源減少和校舍閒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閒置的校舍資源,建立一些長效性的基層教育基地和培訓網絡。

第三,加大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

農民工教育還有賴於自我教育,靠別人靠社會畢竟不能有長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為此需要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勞動力資源豐富且輻射範圍廣的中心村規劃佈局學習網絡。充分利用現有閒置的中國小校舍,建設文化活動室和圖書閲覽室等公共設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並使新農村成為農村人口自我學習的基地,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陣地。

第四,加強發達地區對農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對於農民工大量湧入大中型城市的現狀,這在暫時沒有可以解決的具體方案。大城市的發展需要廣大農民工的建設,而作為一定的回報,政府應當鼓勵並加大經濟發達地區對周邊農村的扶持。充分關心農民工的生產和生活的基礎上,擴大政府培訓機構的培訓面,以抓好質量為突破,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財政支持,切實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只有將農村建設成城市,才能從根本上把農民工帶離邊緣化,讓他們重新正常的軌道上。

第五,積極探索“以工代學”的繼續學習模式

指農民工以學徒身份到培訓機構培訓,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技術,免去學習費用,根據合格產品數量領取學徒工資,以解決農民工繼續學習費用困難,“以工代學”模式的探索將為解決農民工繼續學習費用問題走出一條新路。

總而言之,要把加強農民工教育這件事作為我國現行教育任務的一個重點,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來緩解或解決城鄉教育資源長期失衡的現象。教育要面向農民工,為其創造更多的教育培訓機會;教育要面向新農村,使教育成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使新農村成為農民工教育的主陣地;教育要面向未來,使其成為提高農民工技能和素質的主渠道,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問,無論是對於推動城鄉公共資源公平配置,還是對於全面提升全民素質,農民工繼續教育都將具有長遠的戰略性意義,三農問題也能在這個問題解決的同時得到解決或大大的改善。

農民工調研報告 篇七

班級:電子商務1班

姓名:xx

學號:詳細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電子商務系

近年來,大量的農民工進入城市,為城市注入了活力,為社會付出了廉價的勞動力和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處於“邊緣”狀態,他們乾的是工人的活,卻還是農民的身份,他們經常受人歧視,很難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裏的生活狀態不容樂觀。我們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走訪龍泉周邊與網上收集資料,進一步瞭解了農民工在城市中如何生存。 現在將此次實踐活動調查的結果報道如下:

一、農民工整體現狀

我們從網上收集資料數據,瞭解到目前全國已有近兩億的農民工,且這些數量不斷增加。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為了增加收入而選擇外出務工,而他們選擇的職業大多數是建築行業與進入中小型工廠。

最近十幾年,我國雖然在推動農村勞動力流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據我們對農民工的追蹤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工面臨的諸如生產生活環境差、擇業差別待遇、權益屢受侵犯、負擔不斷加重、社會保障缺位、教育培訓滯後、子女就學無門、受社會歧視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廣大農民工實質上已成為城市社會中最辛勞、地位最低的弱勢羣體。

二、農民工存在問題

(一)農民工生活問題

我們走訪了學校周邊現存的建築工地,發現一個現象:建築工地周邊往往伴生許多路邊的小攤,為農民工提供方便的飲食。如:在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去往川師成龍校區的途中,之前建築仍在施工期時,中午或晚上往往可以看見許多農民工在路邊的小攤上吃飯。只有一個簡單的小凳子,簡單的飯菜,而他們往往帶着特有的建築工地安全帽,身上是泥水與灰塵。同樣的情況,在去往煒岸城的路上也可以看見路邊的小攤位。

在飲食方面:大多數農民工早上都是隨便吃下,然後早早去上班。至於中午,則是外面的小攤位草草解決,有的會是早上做好的飯菜帶到工作地方中午吃,但那時吃的都是冷飯冷菜。

在住宿方面:大多數農民工居住在簡陋的宿舍或出租房裏,這些地方既狹窄又擁擠,室內東西又髒又亂,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沒有其他娛樂用品。近年來由於城區拓展、改造,市區一般樓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電、暖氣費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農民工都住在城鄉結合處,有的幾家或全家住在20㎡不到的房間裏,生活空間狹小,環境極差,交通不便,安全沒有保障。

在娛樂方面:他們工作之餘的主要娛樂方式僅為看電視,睡覺等,幾乎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然而農民工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www.,也是文化財富的創造者和文化財富的創造者。農民工的文化權益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注。政府應該積極營造一個適合農民工消費的文化娛樂環境。

(二)農民工收入問題

農民工收入多在最低工資線上徘徊。

根據調查表明,我國的農民工工資始終在最低工資線上徘徊。即便是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珠江三角洲,最近十幾年來的工資也只是上漲了幾百元,考慮的加入世貿以來我國的物價飛漲,實際上農民工工

資可以説的上沒有漲,還呈現下降趨勢。

據瞭解,農民工收入一般情況下在800到3000之間,沒有半點技術的農民工女性大約800到1500左右,男性稍高些1200到2500左右,而有點專業特長的農民工就稍高點,多的能達到三千多。

農民工收入普遍沒有城市居民高,他們從事的多是技術含量低,工資水平低的職業,他們的收入水平沒有隨我國經濟的發展而明顯提高,究其原因,其一,自身素質和能力使其大多在報酬較低的產業部門就業,如製造業,居民服務業,建築業等所需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由於農民工受技術限制,工資水平偏低。其二,社會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農民工就業受到不公平待遇,從而阻礙個工資水平的提高。

(三)農民工權益問題

農民工進城的首要目的是要從經濟上獲得比在農業領域多的好處。他們的期待只是用自己的辛苦換得穩定的生活, 他們期望能按月發工資,待遇能稍高一些。這些在城市職工看來理所當然的要求,在具有很強流動性和不穩定性的農民工那裏, 變得十分困難。農民工就業的企業內用工不規範、工資待遇低、隨意剋扣工資的情況司空見慣。許多企業工作時間長, 沒有休息日, 工人加班領不到加班費, 每月工資只有幾百元, 有40%多的農民工不能按時領到工資。除拖欠工資報酬外, 部分用人單位還存在剋扣或變相剋扣農民工工資現象。

每年總有無數的報道,都是稱哪裏拖欠了農民工工資,而對於農民工來説,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孩子的讀書費用、家裏的來人贍養費用等都是一大筆支出,拖欠工資更造成了他們的負擔。

而農民工相對來説是一個弱勢羣體,往往只有忍氣吞聲。農民工是中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社會羣休,是向我國工人階級過渡的新產業工人羣體。但這個過渡狀態的羣體由於其身份的特殊性,

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和環境的特殊性, 其應享有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甚至處於缺損狀態。

(四)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

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着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xx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三、針對問題的建議

(一)加強對農民工入城的管理。

個人覺得政府應倡導發展科技農業,畢竟外出打工也不是那麼好。

要加大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他們為改變家鄉面貌做出貢獻。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農民工積累一些資金,掌握一些技術後,終將返鄉。我們曾調查過的重慶市開縣是農民工輸出大縣,該縣以“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為宗旨,為農民工返鄉發展家鄉經濟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很值得推廣。以往我們在鼓勵農村富餘勞

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 篇八

20xx年四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伴隨着危機進一步蔓延,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增加,務工收入下降,農民工外出就業形勢嚴峻,給我市農民持續增收帶來壓力和困難,引起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為了及時瞭解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情況,為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提供決策依據,近日,市統計局採取全面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民工外出務工情況及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從快速增長期轉入到穩定發展期,全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不斷擴大,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6萬人,佔全市農村鄉村從業人員比重38。7%。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鳳台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13。7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43。4%),潘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8。7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27。5%),毛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萬人,佔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9。8%),大通區、謝家集區、田家庵區、八公山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及所佔比重分別為:2。1萬人、6。7%;1。9萬人、6。0%;1。7萬人、5。4%;0。4萬人、1。3%。

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和建築業。

二、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市當前農村勞務經濟的影響

據調查,截止到20xx年12月底,受金融危機影響全市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人數2。1萬人,僅佔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的6。7%,目前儘管從數量上來看還並未形成大批民工返鄉潮,但綜合多種因素分析,真正對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影響將在春節後,應引起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一)因所在單位裁員或停產、收入明顯減少成為農民工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

據對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鄉人員的問卷調查,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市2。1萬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因為收入明顯比金融危機發生前減少而返鄉的佔46。2%,所在的公司(單位)因訂單減少而裁員或停產返鄉的佔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繼續外出打工不划算返鄉的佔7。6%,所在公司(單位)因經營困難而破產倒閉返鄉的佔4。5%,認為所處的打工環境明顯不適應(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學不方便、當地人岐視民工、工資不能足額及時兑現、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等政策不配套、在當地受老闆欺負等)返鄉的佔1。4%,認為其它原因返鄉的佔3。2%。

(二)文化程度低的青壯年農民工成為非正常返鄉的。主流。

從年齡構成來看,全市非正常返鄉迴流農民工20歲及以下的佔11。7%,21歲至44歲的青壯年卻高達61。7%,45歲至54歲的佔21。0%,55歲及以上者佔5。6%。

從勞動力文化素質來看,受教育低的勞動力返鄉的比重大,其中:國小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鄉人員佔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52。4%,國中文化程度佔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佔10。6%。

(三)經濟發達地區返鄉人員和外出務工時間較短的人員返鄉比例較大。

在調查中從長三角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30。0%,從珠三角非正常返鄉佔23。5%,從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14。3%,京津地區非正常返鄉迴流的佔8。3%。

據調查外出務工時間的長短也是影響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在調查中發現外出2-5年的勞動力返鄉佔到69。5%,20xx年當年外出當年返鄉的佔14。5%,外出6-10年的佔12。3%,長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鄉迴流的僅佔3。7%。

(四)從事勞動密集型及外向型產業的人員受到的衝擊最為明顯。

據調查,在我市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從事服裝加工行業的返鄉人員佔到22。3%,從事玩具加工行業的佔到11。5%,從事電子行業的佔到2。8%,從事其他工業的佔到3。8%;從事建築業行業的返鄉人員佔到26。8%,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迴流人員佔到19。8%,從事餐飲業的佔到3。6%,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佔到1。3%,其他行業佔到7。4%。

(五)非正常返鄉人員返鄉後收入下降明顯,少數農村居民家庭生計可能發生困難。

據對返鄉人員調查中發現,有81%的人員返鄉後不能馬上就業,僅有19%的人員在返鄉後馬上能夠就業。

工資性收入一直是拉動我市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20xx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約4500元,其中:工資性收入2443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54。1%。據對我市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調查瞭解,有95。8%人認為返鄉迴流後收入明顯減少,其中:有48。3%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20xx元以上;有27。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在1500—20xx元;有9。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元以下。

(六)由於金融危機還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春節後繼續外出務工的意願大大降低。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的形勢愈發嚴峻,我市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壓力加大。

調查顯示非正常返鄉迴流人員中有71%的人員春節過後不準備外出務工,僅有29%的人員在春節過後繼續外出務工,表明絕大多數農民工對金融危機衝擊下,外部打工形勢不看好,對將來感到迷茫。

三、對穩定和發展我市農村勞務經濟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做好農村穩定工作,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當前經濟運行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宣傳,堅定各級政府與廣大農民發展農村勞務經濟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難之時,信心比黃金更加珍貴。同時進一步貫徹中央20xx年一號文件《關於20xx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要求的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切實解決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和工資下降等問題。中央在20xx年底追加的1000億拉動內需的資金,我市積極爭取了2。9億元,主要用於煤礦棚户區改造和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資項目的帶動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農民工就地就業,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二)加強對農民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農民工實用性、針對性的業務技能培訓,幫助提高農民工業務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在調查全市非正常返鄉迴流農民工對政府的建議和希望中,首先選擇有關部門加強業務技能培訓的高達64。8%,由此可見農民工對本身職業技能提高是多麼急迫與渴望。

(三)強化和完善政府職能,提高為農村勞務經濟服務水平。發展農村勞務經濟是一項巨大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目前實行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的力度弱,解決困難問題有些力不從心等,建議市政府對現有相關部門力量整合,建立起調度有力協調有序的長效運轉專門機構,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民工的管理和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我們僅以農民工外出組織化程度為例,據瞭解當前我市農民工以老鄉親戚介紹方式結伴自發外出務工佔絕大多數,而通過政府職能部門或市場中介形式組織外出務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廣大農民工對外地務工需求準確信息和行情迫切渴求,並希望有關部門搞好信息服務,以便減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職的旅途奔波,減少開支。

(四)借鑑外地經驗與我市實際制定出台幫扶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外省、市有許多扶持和幫助農民工就業和創業的先進經驗,我市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訂相關政策和措施幫助和支持農民工就業和創業。如:我市可否將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城鎮創業就業人員納入小額貸款扶持範圍。是否對誠實守信企業在資金週轉困難時,減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存入等。

注:1、由於目前國家關於農村外出勞動力及非正常返鄉迴流尚無統一的界定標準,為此我們結合農村經濟工作特點及本地實際,確定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必須同時符合兩條標準統一調查口徑:一是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在空間上必須達到跨出鄉鎮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鄉(鎮)內由第一產業就地轉入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因為此方面難以界定統計數據難搞準確),二是外出打工20xx年全年累計時間必須達到3個月及以上,全年累計低於3個月,視為臨時工,屬未成功轉移不在統計之列。

2、對於受金融危機影響造成的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迴流的統計標準我們規定是:20xx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機衝擊引起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鄉迴流,主要是考慮到了金融危機蔓延負作用於20xx年10月份方才顯現明顯,也考慮到新年返鄉團聚,全國各地於20xx年元月中旬步入春運高峯的民俗傳統等,不包括外出農村勞動力正常返鄉過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九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部分外向型企業,特別是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一些外向型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大批工人被裁,致使農民工返鄉。作為勞務輸出大縣的泗水縣,是否受其影響出現大批農民工返鄉現象,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此,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在職能部門的配合下,對全縣農民工外出務工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44萬農業人口,勞動力總數為24萬餘人。據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共有外出農民工16.7萬餘人,分佈在全縣591個村中的62000餘户家庭。其中大中型城市務工人員13.7萬餘人,主要分佈在天津、北京、青島、煙台、濟南等地區,少數在上海、廣州等珠江三角和長江三角地區,從事機械加工,服裝、建築、製鞋、玩具加工,餐飲服務業等。出國務工人員3100餘人,主要分佈在日本、新加坡、韓國及中東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主要從事有機械製造、電子、水產、建築、農業等。市內縣內就近就業2.7萬餘人。

春節期間,因受金融危機及其它影響,我縣大量農民工返鄉,原因是企業停產、半停產,企業提前放年假,也有個人原因提前返鄉,回家過節等。春節之後農民工陸續外出,至二月中旬,沒有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5234人,包括在國外打工非正常返鄉的200多人。

調查結果顯示,我縣沒有出現大批農民工返鄉,沒活幹的現象,農民工做到了有序就業。原因如下:

(一)爭取主動,及時輸出一批。面對企業減員,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的實際,我縣勞務輸出部門超前做工作,春節前就與勞務輸入地區聯繫,與外省市的86個用工單位洽談,爭取到4.5萬個用工崗位。並及時向社會公佈用工信息,暢通農民工就業信息渠道,春節後,返鄉農民工及時外出,重新走上就業崗位。

(二)誠信敬業,原單位保留一批。泗水農民工吃苦耐勞,愛崗敬業,深受用工單位的讚譽,部分農民工打工時間長,已成為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員,得到企業的信任。有的企業減員,但技術骨幹及管理人員仍得到留用。另外,泗水的農民工很講信譽,願與企業一起共渡難關。面對企業降低工資,工資降低幅度在200—400元,仍願意在企業打工,如苗館鎮李家坡村農民工徐家臣,在維坊海花集團打工,工資由1800元降到1300元,本人春節後又返回原單位繼續打工,類似這種情況的農民工人數佔60%。

(三)挖掘潛力,本地安置一批。依託本地用工企業,如華金集團,柘溝石材加工,聖水峪鄉花生米加工、黃溝鄉玩具加工等企業安臵一批。特別是花生米加工廠、玩具加工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了低門檻、靈活多樣的就業機會,僱傭三、四十歲,甚至五十歲以上的農民就業,既可在工廠集中生產,也可在家裏生產,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

(四)回鄉創業,帶動安置一批。調查中瞭解到部分外出務工者,利用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學到的技術、管理知識和積攢的資金,回鄉創業,在家搞種植業、養植業、或辦企業。如聖水峪鄉小河村,往年外出農民工中有30人今年在家發展生態農業,建成了大拱棚,種植蔬菜,預計年收入可達萬元以上。泗張鎮小山村司光元投資十幾萬元,進行木材加工,還安臵10餘人就業,目前,返鄉創業者達3000餘人。

二、農民工的願望與要求

調查中瞭解到,沒有外出務工的農民工5234人,其原因是一部分人因年齡偏大不願外出;個別青年回家蓋房結婚,短期內不準備外出;另有一部分因季節性工作,如在日照鹽廠曬鹽,或從事建築業等,暫時沒外出務工;還有一部分打算在家鄉辦企業,還沒有尋到合適的商機。通過與這部分人座談,瞭解到他們的一些想法和願望。希望通過勞動培訓,學到技術,在尋找工作中處於優勢,有培訓要求的人員佔40%以上。回鄉創業的面臨資金不足,比如搞養殖、種植業,或加工業,希望在資金方面提供方便,並在税費、用地等方面得到優惠政策的扶持。

三、對策及建議

(一)開展用工宣傳,確保本縣企業用工。近年來,我縣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些企業陸續落户泗水。去年以來新建和在建的企業,今年將陸續建成投產,經對企業用工情況調查瞭解到,下半年縣內企業有17400個就業崗位,我縣現有人員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用工需要,為及時解決本縣企業用工問題,建議勞動部門加強與企業聯繫,瞭解用工情況,及時向社會公佈用工信息,協助企業招聘員工,並對用工人員進行培訓,為企業正常運轉提供人力資源。

(二)組織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技能。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術培訓,由勞動保障局牽頭,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就業培訓中心、高級職業中學、技校等培訓基地等資源,對本縣企業所需人員進行崗前技能培訓。同時爭取上級失業培訓補貼資金及失業保險金,認真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免費為農民工進行專業技能、法律法規、維權、種養殖業、建築業、餐飲業、營銷業等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三)加強引導,規範境外勞務輸出。對出國務工人員加強引導,慎重選擇出國,引導出國務工人員在辦理出國手續時,應通過正規中介機構,保證外派勞務合法,避免勞務輸出糾紛,促進境外勞務輸出健康發展。

(四)制定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工創業。一是實施“綠卡”制度。為回鄉創業的投資者提供“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的高效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保姆式”服務。二是税費減免。制定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税收減免政策,或實用招商引資新建企業政策,支持農民工創業。三是用地優惠。政府向返鄉創業者提供土地使用優惠政策,對土地使用給予資金補貼。四是資金扶持,幫助農民工創業者申請貼息貸款及小額貸款,爭取農業項目補貼。

(五)典型示範帶動,推動農民工創業。舉辦創業人員經驗交流座談會,推廣農民工創業典型。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如苗館鎮馬家井村孟慶友,在日本打工三年返鄉後,投資200多萬元,建成奶牛養殖廠,養奶牛50多頭,年收入14.4萬元。黃溝鄉村民張秀玲,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更多農民就業。張秀玲在青島玩具廠打工4年,回鄉創辦了大黃溝村、東義村和南義黃引集村3處玩具加工廠,安排200多名農民就業。返鄉農民工創業,是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他們不僅帶回了新技術和觀念,還拓展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方式,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 篇十

摘要:自《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實施以來,農民工的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別是工資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20xx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達到20xx元,比20xx年增加359元,增幅達21.2%,拖欠問題有效緩解,政府給農民工提供的服務有所加強。但是農民工子女教育、自主創業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比較強烈的自主創業願望也遠遠沒有實現。所以必須在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加大相關投入,逐步消除農民工創業制度障礙和資金困難,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

關鍵詞:農民工 自主創業 調查報告

農民工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村人口非農化沒有同步發展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個獨特的社會羣體。根據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的估算, 20xx年農民工外出務工人數達15863萬人,加上在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工,全國農民工總數大約為2.5億多人,成為僅次於農民而多於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勞動力羣體。農民工羣體為城市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幾年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規定和方針政策,農民工權益和生存狀況基本得到解決,使農民工逐步擺脱了“弱勢羣體”的名稱。但由於農民工數量過於龐大。為進一步提升和改善農民工的生存條件,必須引導和鼓勵農民工自主獨立的發展和工作。因此,對於農民工的自主創業問題顯得十分重要。那麼,對於農民工而言自主創業意味着什麼?他們自己又如何看待?對此,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外語系“三下鄉”第二支隊帶着這些問題在我國農民工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重慶市及周邊區縣通過分發統計表、踩點訪問、網絡查閲、圖書查閲等途徑蒐集大量數據,在加以彙總和分析後得出相關結論並撰寫此次報告。

1 農民工羣體的基本情況及其變化

1.1 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略有增加,仍以青壯年為主

50名調查對象中,平均年齡為27.14歲,其中16~20歲的佔15%,21~25歲的佔24%,26~30歲的佔30%,31~35歲的佔20%,36~40歲的佔12%。從性別結構看,女性農民工的平均年齡低於男性。

1.2 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從文化程度看,國小文化程度佔8%,國中文化程度佔52%,高中/中專文化程度佔34%,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6%。與20xx年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調查數據相比,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佔比重由83%下降到8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佔比重由17%上升到19.5%。農民工的文化程度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1.3 農民工從事的行業部門有所擴大,但仍以製造業、建築業為主

調查顯示,農民工的就業部門分佈於國民經濟的幾乎所有部門,但是農民工的就業部門仍然比較集中。在20個樣本中,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人數最多,佔32%,其次依次是社會服務業佔20%,批發零售業佔14%,住宿餐飲業佔1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佔10%,其他行業佔8%。與20xx年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調查數據相比,從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從事製造業的農民工20xx年佔22%,20xx年佔25.2%,20xx年佔30.3%,20xx年初達到42.1%;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20xx年佔16.6%,20xx年佔16.8%,20xx年佔22.9%,20xx年初達到36.7%。

1.4 農民工家庭務工收入增加,經濟狀況得到改善,但大部分農民工認為他們在打工地的經濟地位仍然不高

調查顯示,20xx年初農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9049元,人均收入4869元,其中人均務工收入3675元,人均農業純收入1194元,務工收入佔家庭總收入的75.4%。20xx年,農民工月均收入達1690元,比20xx年的875元增長近一倍。從數據分析與往年相比,農民工家庭務工收入有了較快的增長,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成為農民工家庭收入增長的最重要的源泉。雖然,農民工家庭的經濟狀況得到改善,並有68·2%的農民工家庭的經濟情況在當地農村居於中等以上,但65.7%的農民工認為其家庭經濟狀況在打工地居於中下等以下,這種反差表明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仍然較大。

2 農民工自主創業調查所產生的相關問題

2.1 農民工對自主創業的認知普遍不高

據我們的統計和調查表明,大多數農民工對自主創業的相關常識較為生疏。在50名調查者中對自主創業有意識或對自主創業內容或國家相關政策的農民工只佔到總人數的22%(11人),但希望通過自主創業擺脱打工或現狀的佔總人數的68%(34人)。

2.2 農民工自主創業受到多方面制約,對農民工創業形成壓力

我們對50名農民工就業狀況和創業意願進行了詳細調查,其中有自主創業意願的7人,佔14%。還有一部分農民工就業期望值過高,因就業素質低,崗位、待遇不合意願,也在創業與求職就業之間徘徊。

目前,對於農民工求職就業,我們主要是依靠行政促進、信息轉達等手段,開闢渠道行聘求對接之便,其就業成果往往依託於企業及三產服務業等提供的崗位。政府能夠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僅僅是杯水車薪。沒有足夠的崗位,促進措施力度再大,也不會有更大的成效。而自主創業,須經政府有關部門、創業者個人及其所在基層組織合力同步才能實現。通過網絡數據對某縣有創業意願的9684人調查發現,截止20xx年五月中旬,已實現自主創業、項目在建或啟動開始創業的有20xx人,已建設和在建創業項目1786個,實際創業人數佔20.8%。總體來説,能夠走上創業之路者比例還相對較低。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在農民工對待自主創業的心態主要有以下四種表現形式:一是個人、家庭等各方面不具備創業條件,也沒有創業動機;二是有創業意願而望“海”興歎,隨着創業大潮的湧動,內心也燃起創業激情,想通過自主創業改變現狀,但缺乏信息,無技能,少資金,因而顯得有心無力,難以邁出創業步伐;三是雖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但由於創業意識淡薄,感覺創業路難走,不願擔冒風險, “怕”字當頭,缺乏自主創業信心;四是創業願望迫切,掌握技能或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有決心有信心,這類人往往是創業的成功者。

制約農民工創業的問題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資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農民工依靠一般性耕種和在外打工所積累的資金有限,甚至沒有積累。資金的關卡把許多農民工擋在了創業大門之外。政府扶持創業的小額貸款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能夠拿到的是少數,有的創業項目小額貸款額度也難以滿足需求。調查的有創業意願的9684人中,因為缺少創業資金難以成行的就有7166人,佔74%。無錢投入是絕大多數農民工創業的“瓶頸”。

二是創業起步,渴求指導服務。調查發現,由於一些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對項目缺乏生產行業、產品、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投資適度、設計規模、經營核算等方面的知識,迫切需要得到有關方面對項目的“會診”定位及其他各個環節的指導服務。沒有這種指導,他們往往缺乏信心,舉棋難定。一部分創業者因為缺少這種指導,使投資陷入盲目性。

三是缺乏經驗和技能,期盼創業培訓。大面上只注重了就業技能培訓,而對創業者的培訓重視不夠。由於受教育程度和知識限制,部分創業者思維方式傳統,營銷觀念滯後,市場開拓能力差,家族式管理,機制不合理,生產人員技術水平低,產品缺乏競爭力。因此,經營管理培訓和生產工人的技能培訓是創業者的迫切需求。

四是盼望有關部門熱心支持,便捷服務。農民工創業,有創業的外在條件即產品、市場等,有內在條件即個人創業意願,但這距掛牌開張、創業成功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需要經過工商、税務、勞動、衞生、環保、土地等多個部門的多道門檻,他們最盼望一路“綠燈”。這些部門的熱心支持、快捷服務是他們順利創業,成功創業的關鍵。任何一道關都有可能把創業者擋在門外。

3 農民工新情況的原因分析

以上農民工新情況的分析表明,農民工的狀況得到效的改善,特別是工資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拖欠問題所緩解,政府給農民工提供的服務有所加強,農民工的會保障實際參保率有所提高,但是農民工收入低、社會障參保率低、處境困難等基本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大多沒有產生積極自主創業的想法和準備。總的來説,首先是政策效應和制度因素,還包括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特點、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農民工問題解決的長期性和複雜性等。

農民工的狀況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就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原因在於農民工問題引起社會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意見》的貫徹,顯現出明顯的政策效應。而農民工問題之所以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意識沒有形成,主要原因也在於農民工對社會和個人的認知沒有達到一定高度,以及制度的缺陷和政策效應的不足等,因此加強和普及農民工思想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同時許多政策措施還有待進一步落實,要引導和培養農民工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

4 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對策建議

4.1 須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

《國務院若干意見》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有效的,現在的關鍵是要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根據上述對農民工新情況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特別要注意採取以下具體措施:採取有效措施,堅決貫徹落實勞動法,加強對農民工的學歷及社會教育,逐步引導走向自主創業;加大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整頓和完善政府的就業組織和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強化對農民工的就業信息和培訓服務,保證農民工就業的正式渠道的廉潔高效;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首先下決心建立強制性的、規範的、適合農民工特點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然後再逐步納入全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

4.2 最終解決農民工自主創業問題的根本途徑

在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加大相關投入,逐步消除農民工自主創業制度障礙和資金困難,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自主創業問題。

農民工和“民工潮”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特有現象。農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經濟市場化改革、經濟發展戰略和增長方式轉變及經濟結構調整的產物,也是經濟體制轉軌、發展戰略和增長方式轉變及結構轉換都還沒有完成的結果。農民工和“民工潮”雖然有其產生的必然性和較大的積極作用,但把二、三產業的勞動者區分為城市職工與農民工兩種,畢竟是不正常、不合理的現象;農民工潮水般在城鄉之間大規模流動,畢竟還是一種非常規的成本過高、問題過多、副作用過大的鄉城人口流動。農民工問題和“民工潮”現象最終必將消失。

那麼,農民工問題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工潮”現象怎樣才能最終消失呢?我們認為,其一是將農民工城市化。因為,只有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工“進廠又進城,離土又離鄉”,落後的二元經濟才能真正轉變成一元現代化經濟,“候鳥”式的農民工才能成為永久性的城市職工,農民工才能變成市民,春節一般也不需要回農村過年,也就不存在農民工及各種歧視和損害農民工利益的問題,“民工潮”及其帶來的春運緊張也就自然消失。

其二是引導農民工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隨着我國,尤其是重慶市及周邊區縣農民工城市化的逐步擴大,城市人口量激增。對城市人口就業將產生極大的壓力。同時,城市化的農民工學歷文化水平較低,在社會崗位的競爭上不佔優勢。因此若引導農民工自主創業,不僅發揮農民工大量勞動力優勢,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能夠一定條件下能夠避免農民工在以往形式的就業中遭遇不公平待遇。

4.3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幫扶十分重要

引導推動農民工創業,不僅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緩解就業壓力,統籌城鄉就業的治本之策,長遠之舉。就業崗位決定着就業成果。因此,政府如果單純在崗位和求職農民工之間為就業而推張舉措,從宏觀、長遠的角度來説是被動的。必須從根本上探索長遠的、可持續增加崗位、擴大就業容量的體制、機制和措施。那就是政府在積極推進招商引資、籌建大企業項目的同時,強化措施引導推動農民工自主創業,增加創業項目數量,擴大就業空間。發揮出農民工創業的潛能,就把包“袱變”成了財富。創業項目對於促進帶動就業的作用是巨大的,門檻低,易於就地就業,雙方對接相對靈活。

政府方面一是要引好路,為農民工創業定好位。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以市場的眼光選項從業。依據個人條件幫助選準項目是創業成功的重要一環。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設立由經貿、商業、金融等方面的專家及有關行業權威人士組成的指導團、智囊團或成立這方面的專門機構,幫助把脈診斷,為農民工創業人員定位選項,出金點子。對自有資金少或可能爭取到的資金少的,從投資少見效快、技術含量低的小項目做起,陸續滾動發展;對缺少技能、市場開拓能力的,可立足當地農產品或產業集羣上項目,利於掌握技能和融入市場;對有一技之長的幫其發揮個人優勢,篩選合適項目。通過綜合謀業人員各方面的條件,幫助“量體裁衣”,規避風險,揚長避短,讓他們因人而宜,圓創業夢。

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這是促進創業的“瓶頸”。在用足用活小額貸款政策基礎上,政府與金融部門協調,開拓支持創業的信貸渠道。實行農户聯保,協調加入行業協會實施聯手“抱團”擔保,都是可行的。政府也可探索建立農民工創業專門扶持基金,重點對創業項目實施貼息扶持,或者研究試行農民承包土地抵押貸款,擴大抵押資產範圍。逐步放寬政策,開放融資渠道,允許民營金融機構進入民間融資領域,促進資金信貸的市場競爭,激活金融機構的信貸機制,使面向農民工的信貸機制更加靈活。

三是簡化程序,營造寬鬆創業環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放寬條件,降低門檻,開闢綠色通道。農民工創業報批涉及到的各個部門要一盤棋,也可以實行並聯審批,減少環節。目前,各地都有對於創業的優惠政策,涉及到多個部門,多個方面。但創業者能否享受到、享受多少,則少有過問。這其中缺少一個牽頭或綜合督查落實的機構或部門。立足於在體制、機制上為農民工創業拓寬空間,有專門機構負責或制度規範,以確保搞好“保駕護航”是必要的。

四是搭台鋪路,築巢引鳳。政府投入一定資金,統一規劃建設創業園、創業基地或創業一條街,也可依據產業組織農民工居家集體創業,結伴出“海”。政府強化服務扶持措施,減少創業人員創業過程中的多個環節。昌樂縣自去年以來,建設了下崗職工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各鎮(街道)建設了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這些園區和基地都實行選址、規劃、建設、設施配套及項目審批手續等統一辦理,極大地方便和促進了農民工創業。同時,創業項目同一種類,同一行業形成集羣的,由政府出資聘用權威技術能人,統一指導創業項目生產經營。對於有技能、有實力的在外務工能人,政府可引導、鼓勵、邀請其回鄉創業。

五是搞好創業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創業能力。針對創業人員需求,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定向”、“分級”、“分行”培訓,對創業項目的招用工人實施技能培訓,或者按照創業項目需求進廠(場)培訓,積極為創業人員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持。

六是注重給創業者以政治榮譽,提高其社會地位,打造其與政府之間的情感平台。對於創業的模範、典型,要大張旗鼓給予表彰。在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同時,在政治上給與一定的地位。通過發放慰問信、賀年卡、組織召開座談會、茶話會等形式與創業人員溝通感情,體現政府的關懷和温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w8pq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