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調研報告

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調研報告

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調研報告

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調研報告

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進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新階段,而推動大學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強化青年學生的生涯教育,有效提升人才的職業能力,進而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行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個體生涯規劃意識與技能,促進個體生涯發展的活動。黨的XX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協調推進高中階段與大學階段的學生生涯教育,實現“就業上游環節和下游環節的高質量銜接”,深入探討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推進,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推進的現實困境

1.學段生涯教育嚴重脱節,系統性程度不高。舒伯認為,如果高中階段未開展生涯教育或生涯教育效果不理想,則會導致學生專業選擇偏差、升學決策失誤、發展方向不清晰和學習動力缺失等問題,從而影響學生後續在大學階段的發展。從當下的教育實際來看,一方面,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高中學段生涯教育基本處於缺位狀態。隨着新大學聯考制度的實施,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地位被重新確立,但由於長期缺位,高中學段生涯教育仍然處在剛起步的階段,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的一體化推進基本無從談起。而大學生涯教育儘管起步較早,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體系,但由於高中階段生涯教育的缺位,使得大學生涯教育需一併承擔起高中生涯教育任務。大學既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決策能力,又要指導學生進行專業認知、增強職業體驗、明晰職業路徑等。這不僅導致部分學生對所選專業不滿,使其人生髮展軌跡發生改變,而且造成了教育資源、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儘快建立高中生涯教育體系,發揮高中生涯教育的作用,成為當下一體化推進生涯教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隨着高中學段生涯教育的啟動,在一體化推進上還面臨以下具體問題:一是大學與高中的生涯教育目標脱節。科學的生涯教育應根據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制定適合學生成長需要的教育目標,但現實情況是大學階段和高中階段各自的生涯教育目標定位仍不夠明確。二是大學與高中的生涯教育內容脱節。目前大學和高中的生涯教育各行其是,缺少必要的溝通和融合,在內容上或過度重疊或缺乏貫通,統籌協調不足。

2.生涯教育發展不平衡,指導性政策不多。一方面,在地區經濟、資源能力和時間跨度的多重影響下,生涯教育的發展呈現明顯的區域化、集中化和差異化特徵。上海、浙江等地高中生涯教育經過多年發展後積累了豐富的資源、經驗,已在全國領先。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尚未實行新大學聯考改革或經濟欠發達、教育資源較匱乏的地區,高中生涯教育發展則較為緩慢,甚至有不少高中尚未開設生涯教育相關課程。另一方面,高中生涯教育頂層設計不完善,缺少必要的指導性政策與綱領性文件。儘管新大學聯考改革對高中開展生涯教育提出明確要求,並從學生心理、思想和學業等多方面給予方向性指導,但仍舊只是侷限於個案研究,缺少具體方案。而現有的指導性文件,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在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標、內容及評價等方面也尚未作出具體要求。比較而言,全國各地大學生涯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則更為均衡,國家層面的有關政策文件也較為完善。

3.生涯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實施保障不夠。目前,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生涯教育專業教師緊缺的問題普遍存在,而高中階段更為突出。目前學校生涯教育教師多由學校行政人員、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師等兼任,專業師資不足問題使得高中與大學之間的教學銜接難以保障。同時,部分學校生涯教育專業化程度不夠,教師生涯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另外,目前學校的課程資源也較為匱乏,部分現有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率低;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缺乏創新,外部資源支持缺失,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師資源短缺,課程開發優化比較困難。

4.高中和大學生涯教育意識淡薄,重視程度不足。長期以來,在中國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過程中,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學校、家庭都更多關注學生的學業提升和素質提高,而對生涯教育重視程度不高,生涯教育意識普遍較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政策導向引領相對不足,國家層面生涯教育的戰略性、科學性和系統性不強;二是行業要求倒逼機制不夠,社會層面生涯教育的迫切性、普適性和職業性較弱;三是校際協同創新不足,學校層面生涯教育流於形式化、雷同化和邊緣化;四是學生個人生涯教育意識不強,趨於家庭化、模糊化和碎片化。

二、構建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的策略

1.加強頂層設計,抓好政策落實。解決生涯教育一體化問題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第一,要從國家層面突出生涯教育的戰略性、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和實操性,真正建立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四方聯動機制,形成強大發展合力,改變目前學校以一己之力支撐生涯教育的現狀。第二,要建立健全生涯教育一體化推進長效機制,用政策法規保駕護航,在制度層面為實現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銜接提供有力支撐。第三,要更新完善配套性保障政策,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制訂生涯教育實施方案,精準設計生涯教育綱要、課程教學、評價方式、師資發展和資金支持等方面內容,拓寬生涯教育教師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發展渠道。第四,要明確國家、地區、學校等各級各類單位所應承擔的具體責任,避免教育資源浪費。第五,要完善監督機制,確保法規有效實施,實現生涯教育從高中階段到大學階段的有效銜接和順利過渡,真正把生涯教育一體化推進落到實處。

2.圍繞一體化目標,優化體系設計。高中生涯教育目標以喚醒學生生涯意識為主,重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意識,鍛鍊其生涯選擇決策能力;大學生涯教育目標則重在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引導學生作出職業選擇並接受專業學習實踐,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儘管兩個階段的生涯教育目標不同,但最終都是為了培養個體生涯規劃意識和技能,促進個體生涯發展。我們應站在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的全局角度考慮問題,以助力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為終極目標,對高中和大學兩個階段的生涯教育內容和模式進行統籌協調、整體規劃,既要填補高中生涯教育的空白,又要改進大學生涯教育的不足與短板。為此,必須積極推進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策略,分別從理念、機制、評價、資源和途徑等五個維度進行科學規劃、精準施策。第一,秉持一個核心理念,即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強化認同教育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個體優勢,找到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關鍵點。第二,建立兩套工作機制,一是成立生涯發展研究中心或指導機構,集中專家、優質師資進行課程開發、科學研討、個案諮詢、服務培訓;二是實行成長導師制,給予學生科學指導,建立校領導統籌,多部門聯動,領域專家、班主任或輔導員和學科教師共同參與的學生生涯教育工作機制,引導學生做好學業規劃、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第三,堅持三方綜合評價,完善學生自我評價、相關者評價與第三方評價相結合的生涯教育評價體系,增強生涯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和公正性。第四,整合四類教育資源,即充分整合學校、家庭、政府和社會四類資源,實現學校—家庭—政府—社會多方聯動。第五,充分利用課堂講授、交流分享、觀摩實踐、生涯營地、個體生涯諮詢等五種方式途徑,推動五種途徑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立足於此,要堅持長期性和階段性相結合、主體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優化高中與大學生涯教育一體化路徑設計。

3.結合成長需求,完善課程內容。要在課堂教育教學上打破學習階段壁壘,重點聚焦生涯教育一體化實施過程。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成長規律與發展需求,採用不同的課程理念。高一側重生涯啟蒙與探索;高二以生涯體驗與規劃為主;高三進入生涯決策階段,應在高中大學銜接教育上着力。與此同時,應將現有大學階段部分生涯課程前置於高中階段,把課程具體劃分為自我認知、自我探索、專業認知、職業體驗、決策與行動五個模塊。大學生涯教育課程主要依據學生的六個發展階段來設計:入學前教育階段、大一生涯探索期、大二生涯定向期、大三職業準備期、大四擇業衝刺期和畢業後職業適應期。另外,要以學生家長為對象,每學期開展一定數量的公益講座、線上微課,普及生涯教育基本知識,促進家長在學生生涯教育中發揮作用。

4.健全師資隊伍,建立補位機制。首先,整合校內教師資源,配齊建強生涯教育師資,形成一支穩定且具有較高生涯教育水平的校內教師隊伍。專業化師資建設非一日之功,當前學校的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心理教師仍然是學生生涯教育的主力,要從中挑選有意願、有精力、有水平、有情懷的人作為學校生涯教育師資的重點培養對象,不斷提升其專業化水平。其次,聘請校外專業人士,如專家學者、優秀校友、企業HR等各行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擔任生涯教育教師或導師。再次,加強專業培訓,鼓勵教師參加校外交流、研討、培訓並考取各類職業生涯相關認證資質,着力培養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專業技能、科研能力的生涯教育專家型師資隊伍。最後,加強師資認證培訓,建立以專業生涯教育教師為帶頭人,班主任、輔導員隊伍為骨幹,課程教師全員覆蓋的“三位一體”型生涯教育師資隊伍。

5.完善評價體系,注重教育實效。有效的評價是制度落實的重要保障,要從以下維度開展追蹤調研,並以此為據科學設計評價指標。高中階段評價指標應包括學生職業意識、興趣匹配度、選科指導有效性、志願填報精準度等,主要聚焦角色轉換、專業探索、環境認知等方面。大學階段應包括畢業前評價指標、就業後評價指標、用人單位評價指標。畢業前評價指標應主要關注學生思想動態、興趣目標、專業認知、專業認同、職業規劃、學業狀況、心理健康、就業需求等;就業後評價指標應注重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就業現狀滿意度、平均月收入、職位晉升比例、對學校滿意度、個人發展狀況、個人知識能力素質滿足發展需求情況、對本專業現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議等;用人單位評價指標應主要包括用人單位所在行業發展前景,人才需求狀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評價,用人單位對學校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k6lp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