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提高農機化率調研報告

提高農機化率調研報告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為我們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資料。農業生產的效率直接影響農民的效益,最終關係到村振興發展全局。生產過程機械化是破解農業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難題、緩解勞動力緊缺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市以確保糧油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加速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示範與推廣,加快建設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使資陽市農業機械化率取得較大進展,為農民持續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提高農機化率調研報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資陽市農業農村局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法,紮實推進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市拖拉機保有量648台套,種植機械58335台套,農產品初加工機械13809台套,畜牧機械5150台套,水產機械988台套,農田基本建設機械79台套,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89.62萬千瓦,主要農作物制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17%。

一是圍繞“一個目標”抓增量。全市始終堅持以落實農機構置補貼這一惠民政策為導向,以提升農機化水平為日標,大力推進先進適用農機具,加快建設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2022年農機購置補貼使用資金780餘萬元,輯動社會資金2900餘萬元,購買先進適用性農機5600餘台套,受益農户4200餘户。同時成功創建兩個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新成立3個農機專合組織。

二是緊抓“兩條主線”優結構。緊抓報廢和更新補貼兩條主線,宣傳引導農户報度老舊農機,購買新型農具。目前,全市已報度老舊農機具449台,使用報廢資金377萬元,更新物聯網終端機具249台。

三是開展“三項核查"補短板。開展農機薄弱環節作業獎補試點,對試點區內馬鈴勢機播機收、無人機植保、水稻機插、油蔡機收、秸稈還田、秸稈離田七個薄弱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開展作業獎補。嚴格農機服務主體與農户簽訂台同及作業數據核查,服務主體作業台賬核查,線上作業補貼數據與實際作業數據核查。目前,農機作業薄弱環節共獎勵作業資金63萬,作業面職達4萬餘畝。

四是做實“四張清單”提效率。加強技術培訓,制定“任務清單”、列出“問題清單”、探討“優化清單”、曬出“成績清單”,牢樹“減損就是增產”的理念,切實提升作業質量和效率,力爭根食顆粒歸倉。

同時在雁江區開展“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項目,全面實現了“三通一平”(交通幹道與田間作業道路相通、田間作業道路與地塊相通、灌排溝渠與河道貫通和地塊平整)。大中型農業機械化通達率達到100%,復耕複種撂荒地面積達到1205畝,新增耕地面積92畝,為糧食生產打下堅實基礎。項目投入使用後,機械化程度提高,節本增效效果明顯,預計年增收172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二、機械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數據統計,2022年全市糧油作物生產機耕面積391.99萬畝,佔播種面積的94.91%;機播面積158.29萬畝,佔播種面積的38.33%;機電灌溉面積140萬畝,佔播種面積的35.7%;機收面積161.14萬hm2,佔播種面積的39.02%。 從總體上看,農機結構不優、質量不高,農機化與作物品種、耕作方法、地塊形狀、經營機制不融合是我市糧油作物生產機械化率低、示範帶動效果不佳、推廣普及速度慢的重要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缺乏宜機的糧油作物專用品種。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比常規種植密度更大,一般採用全程一次性施肥,機械防病治蟲,藥劑除草,因此需要專用的宜機作物品種,要求品種具有耐密植、羣體整齊度高、抗倒伏、抗病蟲害、後期脱水快、機收損失率和破碎率及雜質率低等特點。目前,四川乃至西南宜機作物新品種選育相對滯後,資陽市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產應用的品種全是普通品種,在種植密度增大的情況下表現生長不整齊,倒伏倒折和病蟲害加重,收穫時損失率、破碎率較高,加上種子質量(發芽率、淨度、種子大小均勻度等)不高,影響機械化生產效果。

二是農機農藝不配套。農業機械化技術只有且必須與農藝技術相互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價值,離開了農藝技術、任何農業機械化技術將無法發揮其正常作用,甚至還會產生不良影響。我市屬於川中丘陵區典型的人多地少區域,土地複種指數高,多為一年兩熟至三熟,旱地多為帶狀間套作,種植密度普遍偏低。而現有的農業生產機械耕寬、播幅、收幅等均為通用型,可調範圍極小,與我市農作物種植制度及農藝管理措施不相匹配。在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方面缺乏農藝技術指導,缺乏與農技、土肥、植保等相關領域技術人員的配合,無法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技術增產、高效的作用。

三是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我市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帶,多為坡耕地,機耕道較窄且坡度較大,機械型號大的通過性差,型號小動力不夠。而且種植業結構複雜、品種多,糧食、經濟作物間套作普遍。這些機械中,小型機械偏多,大中型機械偏少,與我市農業資源條件和生產需求不相適應。

四是農機作業配套設施不完善。現有的中、小型農業機械具有自身質量輕、使用操作簡便、能耗低、實用性強等優點。但丘陵區域多數農田存在一定高差,且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田間道路狹窄、崎嶇不平、通過性差、小型機械動力缺乏,導致資陽市農機化發展存在“先天不足”。

三、對策及建議

要提高我市的農業機械化率就要將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相結合,要將“五良”融合貫穿到整個提升過程中去。

一是要引進篩選宜機作物新品種。《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五良”融合農業裝備指南及考核標準》第三條強調要大力引進、篩選、培育、推廣優良的宜機化品種, 以適應農業機械化生產需要。由於四川和西南地區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產起步較晚,宜機品種選育嚴重滯後,生產上缺乏宜機的糧油作物專用品種。但在華中、華東、華南等水稻、油菜產區,東北、東華北、西北、黃淮海等玉米產區,東北大豆產區,山東、江蘇、福建等甘薯、花生產區,生產上已推廣應用了一些優秀的宜機品種。可以通過引進試驗,篩選出適合資陽市生態條件的水稻、油菜、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等作物的宜機品種。同時注重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等相鄰生態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年選育的普通糧油作物新品種引進試驗與示範,從中篩選出宜機的過度品種,緩解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產品種短缺的壓力。

二是要適當調整農機配置結構。總體上我市農業耕作機械總動力並不低,但配置結構欠合理,不適宜資陽市農業資源條件和生產需求,應適當調整農機配置結構。一是通過土地改造后土地已經由“小塊併成大塊”,大中型機械宜適當多配置;二是我市十年九旱,遇雨又多澇,排灌機械宜適當多配置;三是要按照“應用良種、推廣良法、建設良田、配套良機、推行良制”的基本要求,集合各方資源和力量,綜合運用政策、經濟、行政、技術等手段,推動農機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智能水平。同時將農機推廣工作和農機研發工作相結合,及時瞭解農民的真實需求,反饋給農業機械研發機構,結合具體問題進行農機改進與修正,研究出功能多樣化、操作安全簡單化、使用方便化的複合型機械,使農業機械研發、製造與農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

三是要將農機與農藝緊密融合。我市市屬典型丘陵山區,要根據丘陵山區的土壤類型、水熱條件、耕作制度等,系統調查分析稻、麥、油、玉米、薯類、豆類、花生等主要農作物栽培農藝措施,並進行篩選。從種植制度、品種、播種期、種植規格、種植密度、間套作物類型與方式、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適配性研究,按照有利於適合全程機械化生產的要求,研究制定高產高效機械化生產農藝規範,提高標準化程度,為實現農機農藝有機高效融合奠定基礎。

四是要強化農機推廣體系建設。可採取政府引導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到位、支撐有力的農業機械化推廣服務體系,創新推廣機制,提高推廣能力。通過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扶持引導和鼓勵農户、種植業大户、農機大户及各類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培育農機專業服務公司、農機合作社、農機專業户、農機服務聯合體等[4]形式多樣化的農機專業化服 務組織,積極推行代耕、代種、託管、託收等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充分發揮農機服務組織效率高、成本低、見效快的優勢。

五是要增加財政投入。丘陵山區特別是貧困山區,需要營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環境,採取特殊的農機扶持政策,特別是對於生產經營規模小, 農户投資能力不足的貧困地區, 財政應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扶持力度。下放補貼政策管理權限,擴大補貼範圍的選擇性和補貼額度的分配彈性,增強地方自主性,用信息化手段強化在線監管。同時,在燃油補貼、作業補貼政策上開展試點。 對示範農機合作社、新機具試驗示範、新機具改裝、農機電商服務等予以立項支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wno5g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