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代表發言 >

人才會議發言

人才會議發言

目錄

人才會議發言
第一篇:人才會議發言第二篇:人才工作會議發言第三篇: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發言摘編第四篇:鄉鎮人才工作會議表態發言第五篇:全省人才工作會議長沙市委發言材料(定稿)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人才會議發言

全縣人才工作會議

暨教師節表彰大會

典型經驗材料

健全體系搭建平台

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中共林甸鎮委員會

林甸鎮人民政府

2014年9月9日

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農民羣眾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們把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着力選育、培養、管理和使用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擺上了重要日程。幾年來,我們始終遵循“四個不唯”(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和“四個尊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原則,不斷健全培訓體系,積極搭建創業平 1

台,大力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紀律的新型農民,並充分發揮他們在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留得住、用得上、養得起”的人才支撐和保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體系,在定點、定向、定期培訓上下功夫,變“羣體”為“主體”。如何發揮農民“羣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關鍵的關鍵、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對此,我們從體系建設入手,實行了“三定”培訓。一是依託基地“定點”培訓。以農民學校、農技協會等培訓平台為依託,分期分批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到各類特色基地,採取集中講授、發放資料、現場指導等形式,加強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同時,適時組織農村一線文化層次較高、專業基礎較好的農村實用人才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和培訓。2014年,我們選派了15名村幹部和蔬菜種植户外出考察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回來後,這些人把學到的技術、經驗向全鎮農民進行推廣,轉變了陳舊的種植觀念。2014年,我鎮蔬菜種植面積突破3.2萬畝,建設棚室975棟,促農增收8,000萬元,為今年棚室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羣眾基礎,積蓄了

科技支撐的優勢。二是依託項目“定向”培訓。以玉米膜下滴灌、棚室經濟發展等項目建設為依託,積極引進各種先進實用技術,並根據項目實施要求,開展“訂單式”培訓。2014年,我們邀請農技專家開展了玉米膜下滴灌技術推廣培訓,並組織農民代表到和平村種田能手王明的科技示範田進行了現場觀摩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三年來,我鎮共完成玉米膜下滴灌種植6.4萬畝,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2014年,我們又針對棚室建設,邀請市縣農技專家舉辦了5期棚室生產專業技術培訓班,參訓農民800多人,培養棚室經濟專業實用人才149人,為棚室經濟大發展、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三是依託中心“定期”培訓。我們以鎮政府遠程教育中心為依託,不斷完善村級遠程教育站點建設,利用網絡信息平台,與八一農大以及省市農科院所形成技術鏈接,每年都分季節、按需求、有針對地開展棚室蔬菜種植及管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以及特色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收到了很好的實際效果。

(二)強化機制,在育才、用才、勵才管理上下功夫,變“人力”為“主力”。新農村建設既需要發揮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的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更需要

一些能夠組織和帶領農民羣眾的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主力”作用。一是完善“育才”機制。為了強化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育、管理和服務,我們成立了以書記、鎮長為組長,組織、人事、農業、科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實用人才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實用人才的培育、開發、引進、管理和服務工作,形成級級有任務、層層有責任、上下齊抓共管的實用人才培養格局。通過培育以郭春元、程樹青為首的粘豆包加工銷售能手,東風粘豆包產業逐年壯大,目前年產豆包120萬斤,實現產值300萬元,促農創收96萬元。在棚室建設中,我們積極與大慶向富種業溝通,不僅引進了高科技種植技術,還與該企業總經理、科技項目帶頭人姜向濤達成了企業加農户,民企聯合發展棚室經濟的合作協議,2014年將在和平村新建400棟規模的棚室區,為棚室經濟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劑”。二是完善“用才”機制。我們採取個人申報、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相結合的辦法,定期開展鄉土人才資源調查,及時把有一技之長的“田秀才”、“土專家”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充實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同時,把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有一定組織協調能力、羣眾信服的人才,納入培養髮展黨員

範圍,充實到村級後備幹部隊伍。近三年來,我們從實用人才隊伍中發展了17名黨員,並通過民主推薦、組織考核、黨委會研究等程序,先後從村級後備幹部中選用11人為村級組織領導幹部,其中,有2名任職村支部書記,3人任職村黨支部副書記、村長職務,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發揮了“主力”作用。三是完善“勵才”機制。我們每年都對有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以及培養實用人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授予榮譽稱號和給予獎勵。同時,藉助媒體廣泛宣傳典型,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東發村農民劉樹春是有名的“農機大王”、“養殖能手”、“種植大户”、“經濟能人”,他致富不忘鄉親,帶領村民發展生豬生態養殖、規模化特色種植、藝術圍欄加工等致富項目,成為羣眾致富的“領路人”。2014年,我們積極推薦劉樹春為縣第九屆勞動模範,並在全鎮範圍內宣傳他的典型事蹟,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更多的實用人才幹事、創業、富民。

(三)搭建平台,在有業、有本、有為創業上下功夫,變“無為”為“有為”。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大舞台、大事業,需要從實際、實地、實業紮紮實實地做起。為此,我們鎮黨委、政府從發揮實用人才的引領

帶頭作用入手,服務於實用人才。一是搭建創業平台,讓農村實用人才“有業就”。根據農村實用人才從事專業類別的需要,我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指導組建農村專業協會和合作社,使農村實用人才由鬆散型向相對緊密型羣體轉變。目前,我鎮已組建蔬菜種植、蛋雞養殖、奶牛養殖、粘豆包、温泉小米等各類專業協會17個,吸收會員1,850人,户均收入突破1.1萬元。二是搭建融資平台,讓農村實用人才“有資本”。對進行特色養殖、工業加工、棚室生產等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我們除通過財政支持、協調幫扶等形式籌措資金外,還幫助各協會積極爭取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的支持,使政府貼息貸款向農村實用人才傾斜。幾年來,通過積極溝通協調,我們共為農村實用人才協調各類資金1,300多萬元,解決了部分實用人才有項目沒資金的實際問題。三是搭建服務平台,讓農村實用人才“有作為”。我們組織19名專業技術人才、5名技能人才和5名社會工作人才,成立了實用人才服務隊,定期深入村屯農户,開展“創業送服務”活動,通過現身説教,為廣大農民羣眾提供各種科技諮詢、項目服務,引導身邊農民圍繞科學的經營理念和生產運行模式組織生產。同時,積極引導有實力的實用人

才通過“結對子”、“以師帶徒”、“資金技術入股”等方式進行“傳幫帶”,與困難羣眾結成幫扶對子,把自己的知識、技術、經驗傳授給周圍羣眾,讓更多的農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目前,全鎮已有各類種養加大户、致富能人487人,共結對幫扶羣眾500多户,受幫扶的農户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各位領導、同志們,通過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使用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我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得到了不斷的充實和壯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了整體提升,有力地推動了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下一步,我們將在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征程中,一如既往地堅持人才興鎮、富鎮、強鎮戰略不動搖,努力營造育才、引才、用才、勵才的良好環境,推進鎮域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謝謝大家!

第二篇:人才工作會議發言

開發區在全區人才工作會議上的交流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

近年來,開發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組織、人事部門的親切指導下,堅持黨管人才,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做強做大開發區提供了堅強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一是以做優平台創造引力。開發區積極引導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突出抓好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先後建立了企業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1家,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個,xx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搭建人才工作平台,加大xxxx等孵化器建設,創業孵化器面積近4萬平方米。引進“科技領軍人才”10人、海外高層次人才 15人,幫助科技創新型企業爭取省、市各類科技扶持基金達3000萬元。 二是以產學研合作凝聚合力。拓展產學研合作新模式,積極開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做好“教授博士柔性進企業活動”的對接工作,xxx、xxx、xxx等10家企業共18個崗位與國內知名高校成功對接,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數十個。開發區還出資扶持了xxx、xxx等項目的研發。此外,為解決企業用工難,開發區主動與江蘇、甘肅等地區的職業中學和人才市場掛鈎聯繫,今年已經為區 1

內企業引進一線技工500多人。

三是以項目建設凸顯實力。開發區將招才引智與招商選資相結合,通過引進人才建設一批項目,建設一批項目引進一批人才的思路,xxx、xxx等重點企業從國際知名公司招攬高端人才數百人。xxx博士創辦了總投資1億元的xxx新材料等項目。同時,開發區引進了總投資xxx、總投資xxx、總投資xxx等項目,這些項目吸引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入住xx,進一步集聚了開發區的人才投資優勢。2014年,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產值比重達35%以上。

今天,區委、區政府對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人才工作作了具有戰略意義的部署,我們深受鼓舞和啟發。下一階段,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創新人才服務內容。“十二五”期間,開發區將重點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吸引大批人才集聚開發區。我們將加大投入,規劃建設1平方公里的科技產業園和1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加強服務配套功能,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難題。同時,不斷完善人才引進、培育和使用相配套的政策體系,積極搭建創新創業載體,幫助企業在人才介紹、市場招聘、網絡招聘等方面實行全程服務。

二是創新載體建設模式。針對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加大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力度,促進申報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爭取國家、省項目基金資助,提升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今年我們將創建申報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迅速擴大孵化器在孵

項目的規模,力爭使孵化企業達50家以上,孵化項目50項,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家。

三是創新人才引進理念。我們將緊緊抓住“英才計劃”、“510工程”等活動的機遇,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吸引更多行業領軍人才。進一步完善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借力外腦實施“柔性引才”,加大“教授博士柔性進企業活動”申報對接力度。同時,加強和改進人才考核評價工作,努力做到靠制度用人、憑實績用人,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打造一個助推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板塊,為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謝謝大家!

第三篇: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發言摘編

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發言摘編

《人民日報》(2014年05月27日16 版)

實施“千人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中共北京市委

中央“千人計劃”實施以來,北京緊密結合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組織實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抓住“知尋引用”(“知”就是掌握人才需求,“尋”就是發現識別人才,“引”就是引進人才,“用”就是用好人才)四個關鍵環節,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取得了明顯實效。目前,北京地區共有197人入選“千人計劃”,其中有34人屬於引進和認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

一、掌握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增強人才引進工作的針對性。我們從全市發展所急需的科技、智力和創新要素出發,有針對性地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一是主動把握大局,確立引才重點。關注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情況,在汽車、新能源與環保、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6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提出了人才引進和培養的措施,依託投產的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二是深入一線調研,摸清引才需求。三是制定專項計劃,加強引才指導。及時彙總全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崗位需求,制定印發“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年度專項工作計劃。根據2014年度的專項計劃,全市共提出529個海外人才需求崗位。

二、提高尋才識才水平,增強人才引進工作的科學性。我們既注重廣開舉賢薦能之路,不斷髮現海外優秀高層次人才。一是開展以才薦才。廣泛聯繫在京院士、科學家與工程師等高層次人才等人員,推薦一批具有師承關係、朋友關係、學術合作關係的海外人才,開闊識才選才視野。二是拓展海外聯繫。與31個華僑華人社團組織建立了海外聯繫,並通過聯絡駐外使領館和各類同學會、校友會等組織,宣傳引才政策,物色合適人選,掌握一批海外人才資源。三是合理認定人才。建立“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高層次人才評價機制,組織開展了三批全市海外高層次人才申報和認定工作。

三、健全引才工作體系,增強人才引進工作的規範性與靈活性。我們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發揮好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一是健全政策體系。2014年6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了《關於實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完善運行機制。近期,我們着力研究解決了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中的20項政策性、機制性、服務性問題。三是豐富引才手段。

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作用,增強人才引進工作的實效性。我們注重在創業扶持、成果轉化、事業平台建設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激勵引進的人才幹事創業、實現價值。一是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對承擔國家和市級重大科技專項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北京市給予重大項目支持經費、發明專利補貼、減免研發用房房租等優惠政策,支持人才攻關尖端技術。二是助推科技成果產業化。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了29個留學人員創業園,累計孵化海外人才創辦企業3800多家。推動中關村與北大、清華等17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用合作關係,使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三是搭建創新創業發展平台。中關村科技園區建立了創業投資、境內外上市等9條投融資渠道,支持創業企業融資上市,幫助創業企業做大做強;實施了“十百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收入規模在十億、百億、千億元的創新型企業;組織實施“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給予重點扶持。

培養高技能人才,為製造業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中共山東省委

近年來,山東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為指導,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戰略重點來抓。2014年到2014年,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由28.8萬人增加到103.7萬人,高技能人才佔企業技能勞動者的 1

比重從不足6%提高到24.6%,高技能人才對產業發展的保障水平和支撐能力大大提高,為實現由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圍繞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確立高技能人才優先開發的戰略地位。我們堅持把培養造就高技能人才作為建設製造業強省的關鍵環節,着力打造山東半島優質勞動力富集地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打造製造業強省的戰略抓手,推動各類職業技術院校快速發展,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和技工學校數量目前均居全國首位。二是讓高技能人才有待遇、有榮譽、有地位,樹立良好的職業導向。目前全省已有4100名高技能人才享受省政府津貼。同時,注重在高技能人才隊伍中發展黨員、評選勞模、推薦“兩代表一委員”等,極大地調動了高技能人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三是大力弘揚“振超精神”,形成人人成才、人人作貢獻的社會氛圍。

二、適應現代製造業集聚發展要求,大力培養造就高技能人才。圍繞山東半島現代製造業基地建設和高端產業集聚區發展戰略,以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為目標,以構建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為基礎,以深化校企合作為重點,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一是創新職業技術教育,建立與產業佈局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人才結構優化升級作支撐。我們把為產業升級培養產業工人作為職業技術教育的重點,進一步推動職業技術教育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二是深化完善校企合作,實現學習、實踐、就業一體化。省政府專門下發《關於加強企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意見》,重點建設1000個省級企業實訓基地,實現年接納24萬名學生實習實訓的能力。三是實施技能提升工程,培養知識技能型人才。

三、着眼於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建立有利於高技能人才成長髮展的長效機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以建立首席技師選拔管理制度為突破口,積極拓展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建立激發高技能人才活力的長效機制,充分調動高技能人才創新創造的積極性。一是創新選拔管理機制,將高技能人才與高層次人才擺在同等位置。目前,全省共選拔各級首席技師2199名。二是探索崗位使用機制,使高技能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省委、省政府規定,破除職工身份界限,技師、高級技師與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同等對待,鼓勵高技能人才參與企業管理。大力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到合適的科研崗位、工程技術崗位、經營管理崗位發揮作用,全方位貫通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三是健全評價激勵機制,引導高技能人才創新創造。堅持把品德、知識、能力、業績作為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在全國率先推行職業技能鑑定督導制度,積極探索多元化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師、高級技師社會化考評體系,以職業院校為基礎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和新職業國家統考制度。

全面實施人才興農,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共湖北省委

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切實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擺在全省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戰略中,加強領導,統籌推進,有力地促進了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構建體系,突出重點,大規模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緊扣新農村建設對實用人才需求大的實際,我們着力構建以涉農院校為龍頭、示範基地為主陣地、重大人才專項為重要支撐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體系,加大投入,每年新增2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着力提升實用人才能力素質。

引導涉農院校面向產業辦學,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特色農業需求為導向,積極支持全省涉農學校加快改革發展,調整專業設置,擴大招生規模,建設精品課程,採取“訂單式”方式培養“適銷對路”的農村人才。目前,全省共有2所農業本科院校、7所農業高職院校和20多所開辦了涉農專業的其它本科院校,每年培養農業畢業生近10萬人。在此基礎上,全面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3年投資1.4億元,選拔2萬多名具有高中或中專學歷的農村基層幹部和優秀青年到農業院校接受大專學歷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民大學生。

整合資源創建示範基地,增強人才培養的實效性。針對農村人才培訓機構分散、實踐培養不夠、培養效果不理想的現狀,由省委組織部牽頭對各類涉農培訓機構、師資、項目、資金等進行有效整合。

依託重大專項培養帶頭人,增強人才培養的示範性。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是農村的拔尖人才。我們注

重發揮他們在帶動產業發展和整個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深入實施農村人才帶頭人培養專項來提升農村人才的自我發展和輻射帶動能力。實施農村黨員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千村書記培訓工程”,把村幹部培養成農業產業化帶頭人,提高他們帶頭致富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統籌城鄉,加大支持,有效利用城市科教人才資源引領和帶動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面臨着投入不足、基礎薄弱、週期過長等現實問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的理念來推進,充分發揮我省科教人才資源十分豐富的優勢,引領和帶動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一是鼓勵大學生到農村發展創業,不斷壯大農村人才隊伍。二是引導科技人才資源向農村聚集,帶動農村科技骨幹人才成長。三是實施人才援助計劃,支持重點區域人才開發。緊扣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仙洪新農村試驗區、7個脱貧奔小康試點縣等區域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採取定向培訓、委託培養、對口支援和互派掛職等援助形式,為區域產業發展培養各類緊缺人才。

三、強化服務,營造環境,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是基礎,用好是根本。我們從健全服務體系入手,激發農村實用人才活力,促進農村實用人才潛在優勢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一是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服務體系。制定土地流轉、技術支持、項目立項、資金投入等20多項優惠政策,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二是完善農村實用人才評價激勵體系。堅持開展全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評選活動,累計評選表彰優秀農村實用人才10萬多人,其中省級400多人。三是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市場體系。全省共建立市級人才市場17個,縣級人才市場99個,逐步形成了以市、縣級人力資源市場為依託、以鄉鎮人才資源服務站為網點的輻射農村、貫通城鄉的農村實用人才市場體系。

加快建設人才強省,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中共江蘇省委

江蘇省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近幾年來,江蘇省加快推進人才強省建設,着力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為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優先投入。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地把科教興省、人才強省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強省之基、競爭之本、轉型之要。一是大幅度增加(本站 推薦)教育投入,為建設人才強省夯實基礎。二是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解決急需緊缺人才的“瓶頸”制約。三是大規模培養培訓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素質。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深入實施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的“333工程”、為新興產業發展服務的“六大人才高峯行動計劃”,組織實施“科技企業家培育工程”、“產學研人才工程”等,突出培養創業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去年全省各級重點人才培養專項資金達到60多億元。

二、面向創新創業實踐招才聚才用才。省委、省政府把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隊伍擺在突出位置,以企業為主體廣泛集聚人才,在發展創新型經濟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人才高地建設帶動產業高地、創新高地建設。一是發展新興產業,招才引智先行。圍繞我省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六大新興產業,改變過去以招商引資為主的傳統做法,堅持招才引智先行,實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三高聯動”,以人才先發優勢構築產業先發優勢。二是推進自主創新,高端人才引領。三是以產學研結合為載體,用好用活人才。“十一五”以來,全省組織產學研合作項目20140多項,有55000多名科技人才到企業創新創業,充分激發了人才的創造活力,加快了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

三、努力形成充滿活力的人才工作機制。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努力提高黨管人才工作水平,積極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到江蘇發展、更多的創新成果到江蘇轉化,使各類人才在江蘇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台、發展有空間。

形成上下聯動的人才工作格局。引導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識才、攬才、用才,把人才投入、研發投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全省13個省轄市和大部分縣(市)都出台了引才育才計劃,形成了廣攬人才、廣開才路的局面。

加強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依託開發園區和重點企業,普遍建立科技研發機構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着力打造技術公共服務、技術成果交易、創新創業融資服務和社會化人才服務“四大平台”。目前,全省共建立企業院士工作站142個、博士後工作站62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92個,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面積達到941萬平方米,各級設立創投機構160家,資金管理規模達到300多億元,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每年達到10億元。

完善人才激勵政策。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勵和促進創新創業50條政策,從成果評價、技術入股、資金扶持、税收減免等方面支持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開展“江蘇創新創業人才獎”、“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評選表彰活動,讓人才受尊敬、有地位、得利益,努力使江蘇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

強化考評攬英才,為做強做大央企提供人才保證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

2014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以來,按照中央提出的把中央企業調整到80—100家、培育5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全力推動中央企業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2014—2014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7萬億元增長到了21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從6家增加到了24家。中央企業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明顯增強。

一、加快完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引導中央企業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表率。國資委堅持遵循企業發展規律,按照黨的十六大、十七大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體現企業特點、有利於激發人才創造活力的考核評價體系,引導中央企業做強做大主業,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表率作用。一是突出科學發展導向,不斷完善經營業績考核制度。二是突出“四好”班子導向,建立健全綜合考核評價制度。企業領導人員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使目標層層分解、壓力層層傳遞、責任層層落實,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同時,通過將業績考核與薪酬分配掛鈎、綜合考評與培養使用掛鈎,形成了一套激勵企業領導人員崇尚科學發展、專注幹事創業的制度,促進了人才隊伍建設上台階、企業發展質量上水平。2014年,中央企業淨資產收益率達到7.3%,比2014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2014年下降了15.1%。中央企業的發展方式正加快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人才素質提升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

二、着力營造人才脱穎而出的環境,不斷提升人才資源配置科學化水平。中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骨幹和中堅力量,要在未來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必須着力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資源的能力,關鍵是要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着力營造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環境,積極探索競爭性選人用人新機制,使人才進退有序、正常更替、合理流動。一是強化市場機制選人,促使優秀人才不斷脱穎而出。二是着力改革用人機制,使人才隊伍永葆生機活力。通過健全退出機制,使企業領導人員進一步增強了“無為則無位”的危機意識,更好地保持了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收到了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良好效果。

三、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科技人才,跨越式提升中央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必須擁有世界一流人才。中央企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國家隊,要真正擔起重任,必須加快吸引集聚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使自主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形成在科技人才上的強大優勢。近年來,國資委與中央企業一道,以貫徹落實中央“千人計劃”為抓手,乘政策東風,集優勢資源,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大力引才聚才,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搶佔世界科技和全球產業制高點。

堅持高端引領,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國資委作為落實中央“千人計劃”的四大引才平台之一,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圍繞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着眼於儘快掌握一批核心技術、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提出用5年時間,在中央企業建設50個以上國家級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引進500名以上列入中央“千人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目前,中央企業已引進300多名海外人才,其中81人列入中央“千人計劃”。今年還將有5家人才創新創業基地負責人崗位面向全球公開招聘。

堅持科學發展,建設一流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目前中央已批准23家中央企業建設海外高層次人才創

新創業基地,其中14家企業在京集中建設未來科技城。在推進人才基地建設工作中,我們圍繞用好用活海外高層次人才,積極提供區別於現有科研院所的特殊政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為他們提供重要崗位和創新團隊支撐,讓他們有責有職有權,領銜重大科技攻關,充分發揮他們的關鍵作用。

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建設一流科技人才隊伍

中國科學院黨組

中國科學院是國家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的中心。作為科技國家隊,我院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作為事業發展最寶貴的財富,大力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不斷深化改革,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在選才、用才和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凝聚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的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富有創新活力的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科技人才隊伍。

一、以“百人計劃”為載體,建立高層次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為帶動一批重點學科的發展、提升中科院在世界範圍的學術地位和競爭實力,我院組織實施了“百人計劃”,面向海內外吸引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經過不懈努力,初步構建了一支面向21世紀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培養了一批跨世紀的學術骨幹和學術帶頭人。一是堅持嚴格管理,保證人才引進質量。採取“所自主引進、院擇優支持”方式引進人才。研究所根據科技發展目標,自主設崗引進優秀人才,經過創新實踐考察,院擇優支持,保證了引進人才的質量。至2014年底,通過“百人計劃”支持和培養優秀人才共計1846人,其中從海外引進1292人。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提供事業發展舞台。三是切實保障服務,促進人才健康成長。“百人計劃”入選者不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也在創新實踐中快速成長,湧現出一批科技領軍人物。目前已有41人當選為兩院院士,73人擔任“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71人成為“863”項目負責人。

二、以用人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創新科技人才使用機制。近年來,我院從下放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權、建立優秀青年人才破格聘任制度、全面實行崗位聘用制等方面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為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發揮作用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一是實行公平競爭,促使優秀人才脱穎而出。二是突出合理使用,讓人才各展所能。三是保持有序流動,不斷優化人才配置。通過改革用人制度,我院創新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2014年與1998年相比,我院創新人才隊伍中40歲以下人員所佔比例提高了9%,正高級科研人員的平均年齡由54歲降低到46歲,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人員所佔比例提高了21%,專業技術人員所佔比例提高了11%。

三、以“三元”結構工資製為重點,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我院針對不同學科特點、工作性質和崗位類型,探索形成以“三元”結構(基本工資+崗位津貼+績效獎勵)工資製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新型分配體系,有效激發了科技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一是加強分類指導,增強人才激勵的針對性。二是注重激發活力,提高人才激勵的有效性。我院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出成果、出人才”相互促進的可喜態勢。自1998年以來,我院有6人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有122項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胡偉武博士帶領龍芯團隊,奮力拼搏、勇於創新,自主研製成功龍芯系列通用cpu芯片,結束了我國信息產業“有機無芯”的歷史。

“國勢之強弱,系乎人才。”《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4—2014年)》的印發標誌着我國人才隊伍建設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面向2014年,我院將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按照“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要求,重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強化“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工作機制,全面推進“人才培養引進系統工程”,進一步發揮我院科技“火車頭”作用,為加快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四篇:鄉鎮人才工作會議表態發言

人才工作會議表態發言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通過人才的創造性勞動,物質資源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向社會財富、綜合實力的轉化。因此,我鎮將一如既往地做好人才開發和培養工作,具體來説,要做到以下幾點:

1、確立人才工作的重點戰略地位。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意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切實把人才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真正做到象抓招商引資一樣抓招才引智,象謀劃經濟發展一樣謀劃人才工作。

2、強化對人才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把人才工作納入工作目標考核體系,作為考核領導幹部尤其是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內容。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聯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3、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牢固樹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觀念,提高政府發展性投入中用於人才資源開發的比例,使人才開發投資的增長率與財政收入的增長率相協調。鼓勵用人單位加大對人才的投入,企業用於人才工作的專項經費可設立單獨科目,允許税前列支,計入單位經營成本。

4、突出緊缺急需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引進。暢通人才引 1

進的“綠色通道”,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解決好引進人才在户口過入、子女入學、配偶工作等方面的後顧之憂;重點落實引進人才在購置住房、安家補貼、工資補貼等方面的激勵政策,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今年,我鎮將引進1-2名高層次人才。

5、着力抓好黨政領導幹部人才的培養。堅持在實踐中、在艱苦的環境中培養鍛鍊幹部。抓好黨政機關與農村、社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幹部交流。建立以工作實績為主要內容的黨政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加快建立開放型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作用新機制。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重視培養選拔女幹部和非中共黨員幹部。

6、着力抓好管理型、經營型人才的培養。加快培養造就一批職業化、現代化的優秀企業家,建設一支熟悉國際經濟和法律的複合型管理人員隊伍。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創業激勵機制,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進行物質利益和社會價值的雙重激勵,在全社會形成你追我趕、跨越發展、奮勇爭先的生動局面。

7、着力抓好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農業技術推廣培訓機構作用,大力開發和培養各類農村實用人才。鼓勵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到大中專院校進行培訓學習。實施“千村萬户”農民科技培訓等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加大“雙高雙強”帶頭人培養力度,培育一支新農村建設的領軍人才隊伍。

第五篇:全省人才工作會議長沙市委發言材料(定稿)

全省人才工作會議典型發言材料之一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 推動長沙率先發展

中共長沙市委

2014年8月19日

城市是一個區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是各類人才的集聚地。城市要實現又好又快、率先發展,關鍵在於激發人才活力、發揮人才優勢、改善人才結構、注重人才發展。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圍繞把長沙建設成為現代化人才的集聚中心和創業基地,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廣泛集聚人才

我們始終堅持既注重引進外來人才,又注重培育本土人才,形成了人才薈萃、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在引進人才過程中,把握當前急需、長遠必需的原則,統籌兼顧各個層次、各個門類的人才需求,真正做到需要什麼人才就引進什麼人才,需要多少人才就引進多少人才。去年元月,抓住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企業高端人才外流的契機,適時地組織實施了引進國際高端人才的“313計劃”,即從2014年到2014年三年內,引進100名高端技術人才、高層管理人才和高級金融人才,以及30個人才團隊。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主、市場配置的原則,採用網絡引進、機構引進和活動引進的方法,經專家認定委員會嚴格審定凡符合條件的由財政每人補貼100萬元,政府出錢,單位用人。一年多來已引進高端人才47人、人才團隊8個。有40人進入了省“百人計劃”,其中16人進入了國家“千人計劃”。在引進人才的同時,注重培育本土人才,防止“招回了女婿冷落了兒子”。重點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利用國家和部、省實驗室、技術中心和重大專項、產業園區、大型企業,重點支持培養科技領軍人才。

二、堅持儲備與使用相結合,努力造就人才

人才儲備的目的在使用,人才價值的實現在使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把人才資源盤活,把人才隊伍激活。我們堅持立足現實、着眼長遠,圍繞支柱產業、關鍵技術和發展前沿,既放眼長遠儲備人才,又放寬視野使用人才,努力造就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隊伍。去年5月, 1

市委、政府決定,堅持立足需求、政策鼓勵、單位自主、市場運作的原則,瞄準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全國一流、享譽世界的重點大學,引進儲備1萬名優秀青年人才,並與全國63所重點大學建立了人才戰略合作聯盟,通過“進名校、攬英才”活動,已經到崗的優秀青年人才3000多名,其中博士、碩士近2014名。同時形成了一條人才培養鏈、技術轉移鏈和產業發展鏈,為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探索了路子。與此同時,我們搭建了技術合作聯盟、科技成果轉化“兩大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造就科技領軍人才。從2014年來已連續舉辦三屆的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 共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587項,簽約金額達564億元;依託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組建了工程機械、礦山機械、數控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15個產業技術聯盟。同時,通過政策鼓勵、市場配置、自願有償的辦法,鼓勵擁有技術專利的創新人才,採取自主轉化、聯合轉化或出讓轉化的模式來轉化科技成果,使人才在使用中發現,在使用中成長,在使用中發揮作用,在使用中增長本領。

三、堅持開發與提升相結合,充分激活人才

知識在不斷更新,技術在不斷進步,人才的開發與提升是一個不懈努力的過程。我們在引進儲備人才的同時,更加註重開發人才的價值、提升人才的素質,更加註重為人才提供發揮才智的機會、創造展示才能的條件,着眼於未來發展,着力於現實需求,着手於素質提升,把人才開發與提升作為一個重要環節抓緊抓好。注重實踐鍛鍊。實踐出真知,實踐出人才,注重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去年,我們組織實施幹部隊伍建設“五百工程”,即三年內在市直部門與基層單位之間雙向選拔交流100人,從市直機關擇優下派基層鍛鍊100人,面向村(社區)主職定向考錄鄉鎮(街道)公務員100人,選拔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鄉鎮(街道)領導班子100人,面向社會引進充實市直部門中層專業骨幹隊伍100人,推動了一批優秀年輕幹部脱穎而出。注重素質提升。以“雙百工程(創建市級以上示範性職業院校100所、培養培訓技能型人才100萬)”為載體,突出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注重加強一線勞動模範和優秀工人培訓,從今年起用三年時間,組織市級以上一線勞模本着用什麼學什麼、缺什麼學什麼的原則,委託高等院校集中培訓,幫助他們由勞動模範向創新模範、生產標兵向技術標兵轉變。注重政策支持。出台推進創業富民、建設創業之都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每年安排不少於5.5億元創業引導專項資金,

其中市本級4000萬元用於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500萬元用於支持留學人員創業,全方位支持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對帶項目、技術和資金來長沙創業的人才,給予其貸款資金3年不少於50%的貼息支持,激活了各類人才的創造熱情。

四、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倍加尊重人才

使用人才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發揮人才作用、提高人才效益。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倍加尊重人才。得人心者得人才,得人才者得發展。因此,我們寓管理於服務,以服務促管理,優化人才工作環境,激發人才創造活力。把人才工作納入全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逐步完善了體現時代要求、符合長沙實際、接軌國際慣例的人才工作政策體系,特別是在引進高端人才、優秀青年人才以及創新創業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突出人才服務,加大人才投入,市財政每年安排3.5億元人才投入資金,其中引進國際高端人才5000多萬元,每引進1名國際高端人才獎勵用人單位100萬元,3年內高端人才繳納的個人所得税市、縣兩級收入部分由同級財政向用人單位全額返還,同時給予創業資助、安居補貼、子女就學等方面的特殊照顧。 對大學畢業生來長沙工作的,執行“一先三保”的政策,即允許先落户、後就業,並提供生活保障、醫療保障和住房保障;對引進的碩士、博士給予3到6萬元的安家補助和薪酬補貼;對企業引進人才發生的工資薪金給予一定補助,對建立科研站所等人才儲備載體每個獎勵10萬元。切實濃厚人才工作氛圍,每年宣傳表彰一批勞動模範、優秀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對有突出貢獻的傑出人才給予高達100萬元的“長沙市科學技術創新貢獻獎”,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抓緊制定全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傾力打造大河西人才創業示範區,以工程實施來引領人才隊伍建設,以政策完善來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以改善服務來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努力開創人才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您是否還需要以下相關範文:

安嶽縣衞生人才工作會議經驗交流發言材料5.24

會議發言

會議發言

會議發言

2014年終會議發言

標籤: 發言 人才 會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daibiao/jpd5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