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部編村居説課稿(共5篇)

部編村居説課稿(共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部編村居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部編村居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部編村居説課稿(共5篇)

篇1:《村居》説課稿

【説教材】

《村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組的最後一篇課文。這是一組以“美麗的春天”為主題的單元。《村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濃濃,令人神往的農村春景圖,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抬眼望去,滿眼翠綠,空氣中瀰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們急不可待地迎着東風放起了風箏,孩子們也把歡樂,把希望放飛在了春天裏,學生們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對春天已經有了較豐富的體驗,教師應通過這首古詩讓學生感受到春天如詩般的意境及春天帶給人的快樂。詩歌的語言生動形象,內容短小精練,讀起來琅琅上口,教師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興趣。

本課的目標設為:

1、學會“村、居、醉、煙、童、散、忙”7個生字,會寫“忙”字。

2、能通過圖文結合、樂文結合、動靜結合,感受春天的詩情畫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4、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目標1、2、3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提出的,目標2是依據單元的主題和學生喜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的特點而提的。四項目標中,我把目標1、2、3作為學習重點,因為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始終是識字、寫字、朗讀。難點為目標4,這是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漢字不久,就讓他們感悟語言之美,會有一定難度。

【説教法和學法】

一、創設情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遊戲激趣,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朗讀品味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而讀是最行之有效的閲讀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通過反覆品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讓學生對詞句質疑並藉助圖畫去解疑,還有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方式,通過自讀自悟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等環節都真正的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而學生回報你的將是驚喜。

【説教學過程】

一、“摘蘋果”遊戲導入,激發學詩興趣

小朋友,你們瞧!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讓我們一起去摘下它們吧!但要摘下它們可不容易,得會背蘋果背後藏着的一首詩。

遊戲後小結:看來大家這次不僅是蘋果豐收了,而且還是詩歌的大豐收。

導入:你們還想在自己的詩歌寶庫裏再添一首詩嗎?那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清代詩人高鼎的詩歌《村居》吧!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充滿童趣。課前通過遊戲情境設置既複習了以往背過的詩歌,又激起了他們對學詩的願望,真可謂“課伊始趣已生”。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質疑問難

1、出示詩歌,自由輕聲讀,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讀好了做個成功的手勢。

2、出示7個生字:

①練讀;

②指名讀;

③猜讀(請一生上台不讓看到生字,師指定一個生字,他再轉過看指着黑板上全部生字中的一個問:“是不是X字”猜對了大家就説:“是X”,他就回去,猜錯了大家説“不是X”,這位同學繼續猜下去,猜中為止);

④齊讀;

⑤説説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3、指導書寫“忙”字:

①學生觀察“忙”田字格中的位置,並試寫;

②師範寫,強調“忄”的寫法;

③生再練寫;

④同桌互評,把認為寫的好的字打上圈。

4、再讀古詩在不理解的詞句旁註上“?”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識字教學我堅持的是“多次復現”原則,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後讓學生自主選擇去識記字形,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寫字環節我將教師的示範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後,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後一步把閲讀和質疑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疑,在疑中加強讀。

篇2:《村居》説課稿

一、説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課文,它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整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裏,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悦目的感覺。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卧剝”,藉助畫面,瞭解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詞的一般特徵。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讀的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感受江南鄉村的清新秀麗、安寧祥和之美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學法:1.“邊讀、邊看、邊想、邊理解”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朗讀水平隨着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讀寬”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四、説教學環節:

本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卻把一家農户的環境氣氛鮮明地勾勒出來,語言清新秀麗,淺顯易懂。為了讓學生在多層次閲讀過程中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我一直把“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力求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根據本文的內容、語言、結構等方面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我設計如下教學思路:

一、瞭解宋詞,讀好題目。

學生接觸詞很少,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通過簡介宋詞,讓學生獲得有關詞的知識。讓學生知道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並指導讀好題目,為後面的朗讀打好基礎。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首詞,把它讀正確,讀響亮。

2、抽生讀並正音。

讀,是詩歌教學之魂。初讀課文時,給學生設置一個訓練坡度:讀準,字正腔圓;讀流暢,表現韻律。首先,要求讀正確,關注“剝”、“蓬”等字的發音,感受詞的韻腳;

三、合作交流,感悟詞境。

古詩詞有着“詩中有畫”的特點,教學時,我嘗試從再現詩的畫面入手。讓學生説説村居的景色: “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體會村居的人美:翁媪的相媚好,大兒鋤豆,中兒正織雞籠,小兒剝蓮蓬。讓學生結合畫面感知詞意,體會村居的無憂無慮,幸福自在。

四、總結提升,感悟詞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尋常的田園生活,作者辛棄疾為何如此沉醉呢?此時,一段詞人生平資料的展現,恰到好處,再次展現了國泰民安的內涵。

五、強化訓練。

主要設計了兩個作業:一是背誦,一是課外拓展。這個過程,既需要學生“入乎其內”,又需要學生“出乎其中”,從總體上把握詩詞,並且把握的是詩詞的精髓。讓學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進而產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篇3:《村居》説課稿

【説教材】

《村居》是國小一年級下冊課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詩。它是清代詩人高鼎寫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樂”兩幅畫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人景交融的“春之圖”都融合在這一首“春之詩”中。它是寫景詩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個課時來完成這首詩歌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的基本含義和詩歌的人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2、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詩歌。

3、詩歌拓展:以這首詩為跳板,讓學生在課外去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詩歌,並背誦下來,看誰背的又多又棒。

【説教法】

1、教授古詩:

因為這首詩是一首描寫春景的古詩,描繪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詩彷彿都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所以我讓學生採用畫“簡筆畫”的方法,畫出古詩中的各種景物,這樣用來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

2、古詩拓展:

這是這一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把課外收集的古詩詞進行背誦和默寫,這樣讓學生既能把以前學過的古詩詞進行復習,又能把沒有學過的古詩詞先一睹為快,這樣的效果也比專門為了背誦而背誦要好很多啊。

【教學過程】

1、初步學文:

先指導學生去初步瞭解每句詩的大概內容,看看寫了那些景物,分別是什麼樣的。

2、畫圖學文:

在讓學生把這些景物結合詩句用簡筆畫畫下來,再把詩句寫在畫的旁邊,做到畫中有詩,詩旁有畫。

3、拓展學文:

利用學生的古詩積累來説説有那些寫春景的詩,寫景的詩……

【教學理論】

《村居》是一首寫景的古詩,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觀的畫面,又是學生親手畫的,能畫出來的學生相信對古詩應該有了相當深刻的理解。在新課改的春風下用一種寫生的方法來學習寫春景的古詩,相信這本身就比較有趣味吧!

讓每一首古詩變成一幅幅美麗,充滿色彩的畫卷,讓可愛的學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説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説古詩的意思。

四、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篇4:《村居》説課稿

一、説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詞,它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整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裏,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媪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悦目的感覺。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卧剝”,藉助畫面與註釋,瞭解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詞的一般特徵。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感受江南鄉村的清新秀麗、安寧祥和之美。

二、説學情:

五年級學生在上學期的日積月累中,已經對詞有了初步的接觸,但對詞的特徵並不十分清楚,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對詞牌名、詞題、上片、下片等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今後的古詩文的閲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上課的情況來看,城區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強,想像豐富,多數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讀、想、説、議等方式充分理解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學法:

1.“邊讀、邊看、邊想、邊理解”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朗讀水平隨着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讀寬”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四、説教學環節

本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卻把一家農户的環境氣氛鮮明地勾勒出來,語言清新秀麗,淺顯易懂。為了讓學生在多層次閲讀過程中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我一直把“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力求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一)、導入課題:

1、競背詩詞,引入課題。

2、讀題,解題,瞭解詞的一般特徵。

3、瞭解詞人辛棄疾。

(二)、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1、初讀課文,要求: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其他學生聽讀,然後評價。

3、看着屏幕齊讀。

4、師指導朗讀,讀出節奏來

5、讀着,讀着,你有沒有發現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麼不同之處?白髮誰家翁媪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間隔,説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後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再次齊讀。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有人説,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品就越有味。所以,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這首詞。來,再讀課題。——清平樂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讀着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3、同學們,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啊?在這五口之家裏,給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人呢?小組交流。

4、師生對話,全班圍繞重點詞句交流,並指導朗讀。

提煉詞眼,沉醉詞境。

1、讀着看着,看着想着,這首詞描繪的是一家五口人生活畫面。在你眼裏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生活?用書上哪個詞説?

2、可是讀書要聯繫上下文,從詞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讀出了什麼?——他們家生活條件並不好,很貧困。是啊,生活並不富裕,可為什麼老兩口還那麼樂乎乎的,還陶醉了呢?老兩口到底“醉”在哪兒?感悟作者情感。

3、跟着音樂齊讀課文。

(四)、練習背誦,昇華感情

1、課文讀到這,這首詞都能記住了吧?試着背背。

2、課後練筆:改寫這首詞。

五、説預期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95%以上的學生能借助畫面與註釋,通過多種手段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的意思,基本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80%的學生能夠背誦課文。

2、瞭解了詞的一般特徵。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篇5:《村居》説課稿

一、説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詞,它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整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裏,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媪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悦目的感覺。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卧剝”,藉助畫面與註釋,瞭解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詞的一般特徵。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讀的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感受江南鄉村的清新秀麗、安寧祥和之美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探究過程體驗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學法:1.“讀、看、聽、想、表達”等多種學習方式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朗讀水平隨着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賞析”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2.採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四、説教學環節

本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卻把一家農户的環境氣氛鮮明地勾勒出來,語言清新秀麗,淺顯易懂。為了讓學生在多層次閲讀過程中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我按照“讀準、讀好、讀懂”的思路,一直把“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我設計如下教學思路:

一、定向導學。

學生接觸詞很少,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我通過層層滲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制定目標,我引導他們慢慢完成目標,從而不斷滲透我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首詞,把它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評。

3、抽生讀並正音。

讀,是詩歌教學之魂。初讀課文時,給學生設置一個訓練坡度:讀準,字正腔圓;讀流暢,表現韻律。首先,要求讀正確,關注“剝”、“蓬”等字的發音,感受詞的韻腳;

三、初讀賞析,感悟詞境。

古詩詞有着“詩中有畫”的特點,教學時,我嘗試從再現詩的畫面入手。

讓學生説説村居的.景色:“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體會村居的人美:翁媪的相媚好,大兒鋤豆,中兒正織雞籠,小兒剝蓮蓬。讓學生結合畫面感知詞意,體會村居的無憂無慮,幸福自在。

四、總結提升,感悟詞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尋常的田園生活,作者辛棄疾為何如此沉醉呢?此時,一段詞人生平資料的展現,恰到好處,再次展現了國泰民安的內涵。

五、強化訓練

課堂內主要設計了兩個作業:一是背誦,一是小練筆。這個過程,既需要學生“入乎其內”,又需要學生“出乎其中”,從總體上把握詩詞,並且把握的是詩詞的精髓,再現的是詩詞的神韻。同時,它以靈動的思維靈動的形式保持了詩詞的靈動性,學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寫出美。

標籤: 村居 部編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dv1k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