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説課稿幼兒(共45篇)

説課稿幼兒(共4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5篇《説課稿幼兒》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説課稿幼兒》相關的範文。

説課稿幼兒(共45篇)

篇1:幼兒説課稿

各位評委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大自然的禮物》這一主題中的——好喝的茶飲料這節課。

一、設計意圖:

茶是我國的傳統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製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説“茶”藴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本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製作茶飲料,收集有關茶的知識並將其分類整理,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鍊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符合《綱要》中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要求。

二、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通過品茶,初步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引發製作“茶飲料”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通過對茶文化的瞭解,激發幼兒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熱愛。

只有抓住了重難點,才能使活動有的放矢,所以確立了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認識瞭解幾種常見的茶葉

難點:製作茶飲料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品嚐家長泡的茶葉,並讓他們在品嚐的過程中瞭解各種茶的名稱並從家裏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綠茶、紅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分別放在小盤子裏,每個小盤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個。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4、《茶葉的聚會》故事CD.

教法、學法: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持着、引導者、合作者,在本節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語言激勵法、多媒體示範法、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等

四、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茶的興趣:

(1)師:“上星期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嚐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泡的茶,並瞭解茶的名稱,有誰能把自己品茶的經過和了解到的有關茶的事情,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2)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要用一句概述性語言小結。

2、介紹有關茶的知識

(1)將幼兒收集和老師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説一説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2)播放課件,讓幼兒瞭解茶葉是怎麼生長?人們是怎麼進行採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沖泡?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瞭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茶飲料。

(1)師:小朋友,我們瞭解了這麼多茶的知識,如果讓你發明一種茶的飲料,你會做一些什麼樣的茶飲料呢?(讓幼兒互相討論)。

(2)請幼兒將討論的結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兒動手動腦發明製作”茶飲料“.

教師要給予幼兒幫助,並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後,待温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並一邊品嚐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嚐自己製作的茶飲料並根據品嚐者的建議改進配製方法。

五、小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六、活動延伸:

引發幼兒繼續探究”茶“知識的興趣。

以上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孩子的變化做出靈活的處理,如有不當,請各位評委提出寶貴意見。

篇2:幼兒説課稿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從而煥發起他們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規定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為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説教材

(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特性,風力的大小變化。

2、能力目標 :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 :

讓幼兒感知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從小

1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

感知活動通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和風力的大小變化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桌子4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後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風車、綵帶、扇子若干,多媒體課件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户外感受風。

三、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2、問題教學法: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

2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

3、操作教學法: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和風的特性。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到風力大小對風車快慢的影響。

4、演示教學法: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看課件,讓幼兒對風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聯想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四、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認識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的特點,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引發幼兒對風的好心與探究慾望期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現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五、説活動流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特性——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力對事物的不同影響——運用課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遊戲,評價總結

六、説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問孩子們:“你們想認識今天的客人嗎?”然後讓幼兒用紙條動起來找出風娃娃,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特性和風力的大小)

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製造出風,然後通過視覺、嗅覺、感覺,探索出風的特性,利用扇子扇動風使風車轉的快慢不一,探索出風力大小對風車轉動快慢的影響,從而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持、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後,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製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圖片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引導幼兒看圖片,用動作來判斷風做的好事和壞事,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並採用遊戲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為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

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後,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户外玩風車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篇3:幼兒説課稿

一、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都很不錯,由於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使他們不知道如何節約用錢,如何合理用錢。新《綱要》中指出: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我們通過”乘車“這一生活場景的模擬,使幼兒在擺擺、想想、算算中懂得如何節約用錢。公交車、三輪車、出租車是幼兒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每種車的線路不同、乘坐的人數不同,價格也不同,因此其中藴涵着很大的教育價值,通過學習使幼兒能更好地理解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培養初步的理財意識。此活動適合在大班開展。

二、活動目標:

1、在操作遊戲中複習鞏固10以內各數的加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理財意識。

3、體驗遊戲成功的快樂。

三、重點:

通過操作、計算,比較坐什麼車花錢最少,培養幼兒初步的理財意識。

難點:學習10以內各數的加法。

解決策略:

1、操作法:人手一份操作紙、十個硬幣。

2、媒體藉助法:用幻燈片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

3、遞進累加法:由一人乘車到三人乘車,再到五人乘車,從一種交通工具到多種交通工具,涉及到不同的人,不同的車,不同的價格,層層遞進,層層累加。

四、活動準備:

課件;操作紙、硬幣、鉛筆人手各一。

五、活動流程:

1、談話引題,激發興趣。

有個叫明明的小朋友想去蘭墅公園旅遊,坐什麼車去最便宜呢?請小朋友們來幫幫他吧!

(在”旅遊“的遊戲情境中學習數學,更增添了趣味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操作課件,介紹三種交通工具的價格。

(用課件再現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牢記各種車輛的價格,為下面的操作活動奠定了基礎。)

3、第一次操作驗證:一個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用擺硬幣的方法學習計算價格更符合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的心理特點,通過比較使幼兒知道一個人去坐公交車花錢最少,只要2元。)

4、第二次操作驗證:三個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1)、幼兒操作計算,

(2)、提問:你認為哪種車最便宜?為什麼?

(通過幼兒的回答層層理解題意,從而知道三個人去打的最便宜。通過個別提問也提高了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

5、第三次操作驗證:五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1)、幼兒計算,學習連加。

(2)、提問:你認為五個人去坐什麼車花錢最少?為什麼?

(這是提高幼兒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使幼兒知道通過分散乘兩種車的方法更省錢。)

6、隨老師”開車“出活動室。

篇4:幼兒説課稿

活動主題:

保護我們的皮膚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操作中,初步瞭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提高觀察潛力和觸覺感受力。

2、萌發探索人體的興趣。

3、明白要注意持續皮膚的清潔,並使皮膚不受到損傷。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冷水、熱水、夾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絨毛玩具、木塊、放大鏡、印泥、白紙、記號筆。

2、幼兒已認識過人體的某些器官。

活動過程:

1、幼兒互相找身上的皮膚,明白皮膚的重要性。

1)請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幼兒觀察議論,得出人的身體上每個地方都有皮膚。)

2)小朋友,你們覺得人體中什麼器官最重要?

3)皮膚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器官,那我們如果沒有皮膚會怎樣樣?

小結:皮膚就象我們的外衣一樣,人身上不能沒有它。

2、透過觀察和操作,瞭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

1)請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説説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材料:第一組:冷水、熱水;第二組:夾子、羽毛;第三組:石子、玻璃球;第四組:絨毛玩具、木塊;第五組:放大鏡、印泥、白紙;第六組:記號筆

2)請小朋友説一説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小結: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和絨絨的汗毛,熱了,毛孔能幫忙身體排汗、散熱;冷了,毛孔就縮小,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手上有指紋和手紋,而且每個人的指紋和手紋是不一樣的;它還能感覺出冷、熱、痛、癢,感覺出物體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皮膚還具有彈性。

3)小朋友去玩一玩剛才沒玩過的材料。

3、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

啟發幼兒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要勤洗澡、洗臉、洗頭、換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損傷皮膚,傷了要及時擦藥,要加強鍛鍊,使皮膚更健康。

4、遊戲:“對與錯”:如果話是對的,就舉起紅卡,如果是錯的,就舉起綠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們的皮膚變得不健康。(錯)2)喝水對皮膚有好處。對)

3)皮膚被劃破了,就再也不會好了。(錯)

4)小朋友用了化粧品能使皮膚變得更漂亮。(錯)

5)最薄的皮膚是嘴脣,最厚的皮膚是指甲。(對)

篇5: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慾望。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一、説教材:

1、教材此活動的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利於幼兒(幼兒食品)的身體健康(健康食品)。而且任何的季節都有着各種不同的水果,取材方便。水果的種類品種繁多,用途之廣,它的形狀、顏色、味道及生長的地方都有所不同。然而,幼兒雖然在生活中隨便都可以看到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種類、生長的地方、都還不瞭解,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幼兒對水果的內部構造、生長的地方和它的水裏的變化有所瞭解,加深對水果認識和了解。我們認為選折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説的,既要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及情感兩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

2)嘗試運用句型I have___表達自己的所有物。

3)鼓勵幼兒參與到遊戲中,按照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於:感知水果的外形,瞭解水果的名稱。通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繫,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製作水果拼盤,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

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料盤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籤、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

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為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徵,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製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製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並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説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引導幼兒扮演各種水果娃娃,我扮演水果媽媽(媽媽食品)共同創編水果娃娃的動作,並組織玩《找水果》的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從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是讓幼兒通過切、掰、撥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裏果核的祕密。第三次是讓幼兒把水果放到水池裏發現水果沉浮的祕密並進行記錄。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談話講解把實物或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是通過觀看vcd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理解各種水果生長的地方。

4、互動法: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教材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除此,我們還適時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使幼兒從中獲得對水果祕密挖掘的認識和體驗。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並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遊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裏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徵、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製作水果拼盤,有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嘗一嘗、學一學、説一説、等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幼兒能在快樂在遊戲探索中獲得了知識。

2、操作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切、掰、撥、挖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肚子裏面的祕密。

3、觀察法:在活動中讓幼兒各種水果都放到水裏,通過觀察發現水果在水裏的祕密。

四、説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祕、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並通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麼?有什麼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2、根據水果的特徵分類(為水果王國的水果分家)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通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徵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3、品嚐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嚐水果王國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嚐嚐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嚐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嚐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

4、製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嚐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製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製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製作結束後,讓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將製作好的拼盤放在投影儀上展示,並向大家做介紹。

5、運水果

活動結束前,通過遊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王國的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製作水果拼盤後,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後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並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請幼兒將剩餘的水果帶走,既是為水果皇后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篇6:幼兒説課稿

一、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們班開展了四名教育,在欣賞名曲時我們班孩子興趣很濃,有時候還會跟着音樂的強弱、快慢做相應的動作,為了挖掘和發展我班孩子們對樂曲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我設計了《青蛙唱歌》這節課,並針對我班孩子節奏型學習較弱,設計了學習節奏型的環節,同時還將啟發幼兒運用語言表現節奏型。在整個活動中我還將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生動的手偶以遊戲情景貫穿始終,以賞識、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二、目標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2、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

3、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青蛙爺爺、青蛙寶寶,並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三、重難點

重點: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青蛙爺爺、青蛙寶寶,並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難點: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

四、準備:

1、大”荷葉“一片,鋼琴曲《月光曲》

2、青蛙爺爺、青蛙寶寶手偶各一個

3、鋼琴、配班老師熟彈青蛙爺爺、青蛙寶寶的樂曲

五、教學法

1、情境教學法: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作用,而幼兒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產生。幼兒思維較直觀,創設音樂作品相適應的情境,有利於 幼兒情感的形成和強化。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常為孩子們創設情境,使他們有如身臨其境般地體驗這種意境,獲得觸景生情的效果,從而更好地表現作品。

2、木偶演示法:通過操作木偶演示要學習的節奏型,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音樂的表現力,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大”荷葉“,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呀?是一片什麼樣的荷葉啊?它是一片愛跳舞的荷葉,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跳舞嗎?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二)傾聽音樂,感受和辨別音樂的強弱。

1、師:聽,好聽的音樂來了!剛才是一段什麼感覺的音樂啊?(慢的、輕輕地......)愛跳舞的荷葉聽到這樣的音樂會怎麼樣跳舞呢?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2、師:聽,又有好聽的音樂來了!剛才又是一段什麼感覺的音樂呢?(快的、強的......)愛跳舞的荷葉聽到這樣的音樂會怎麼樣跳舞呢?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3、師:小朋友們跳的真不錯!現在我們和荷葉一起表演好嗎?(聽高低變化的音樂做不同的動作)

(三)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

1、師:荷葉跳累了,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們,誰喜歡坐在荷葉上唱歌呀?這片漂亮的大荷葉還真的吸引來了一隻青蛙寶寶呢!(出示青蛙寶寶,和幼兒打招呼)你們知道青蛙是怎麼叫的嗎?

2、師操作手偶説話:爺爺剛教我一種新叫聲,你們想聽嗎?

(引導幼兒學習節奏型)和我一起來拍拍手,看誰拉長長的麪條能馬上收回來。

3、其實我好聽的叫聲是在説一句話哦!(啟發幼兒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寶寶的叫聲。)

(四)傾聽音樂,區分青蛙爺爺和青蛙寶寶的歌聲,並用不同的聲音表現出來。

1、師:我們好聽的叫聲把青蛙爺爺也吸引來了!(打招呼)它們都是歌唱家哦,現在我們來聽聽它們的歌聲吧!(配班老師彈兩段青蛙音樂,幼兒傾聽)

是誰先唱的,誰後唱的呀?我們再來聽一聽,比比誰的耳朵靈!青蛙寶寶唱的歌是怎麼樣的?(細細的、跳跳的)青蛙爺爺唱的歌是怎麼樣的呢?(粗粗的、連連的)

2、師:那我們來學學它們好聽的歌好嗎?(跟隨青蛙手偶,以齊唱和男、女生分組的形式學唱。)

3、師:你們覺得青蛙寶寶和青蛙爺爺邊唱會邊怎麼跳啊?(啟發幼兒青蛙寶寶跳的高、快,青蛙爺爺跳的低、慢。)

4、師:現在青蛙寶寶和青蛙爺爺要來比比誰唱的好聽,你們願意幫他們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五)結束活動。

師:青蛙寶寶説很喜歡這片大荷葉,小朋友我們把這片大荷葉送給它們,好嗎?那我們一起幫青蛙爺爺和青蛙寶寶把荷葉運回家,聽聽是誰先走的哦!(配班老師彈兩段音樂,幼兒根據音樂變化手持荷葉跳出教室。)

篇7:幼兒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瞭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解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和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很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説教材分析

一 説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説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 説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3 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 説重點 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 説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説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篇8:幼兒説課稿

一、説選材

新《綱要》中指出選擇幼兒教育活動應該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於生活。水是幼兒生活中常見和經常接觸的物質,孩子們天天洗手,每天都能和水娃娃碰面,因此,孩子們都特別喜歡水,而幼兒對水的喜愛似乎也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總愛在水裏玩耍、嘻鬧,這樣不僅會弄濕衣服,還浪費了水資源。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的淡水資源都缺乏。所以愛護和保護水資源應當從娃娃抓起,因此,讓幼兒知道水的重要性就顯得極為重要了,所以我設計了”咕嚕嚕“這一活動。

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於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往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因此,我還在在整個活動中加入了角色扮演的部分,讓幼兒親身體驗水對我們的重要性。同時由於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需要直觀、形象,因此整個活動我利用一個大繪本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親眼目睹水的重要性,這樣幼兒更容易理解。

二、説本班幼兒經驗

我們班孩子剛剛入園一個月,非常喜歡水,因此,玩水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對新環境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強,但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有限,只有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引起強烈情緒的事物才易記住,而且語言發展水平還處在低的水平,説話時發音還不夠準確,有些孩子還不是很願意和老師、同伴交流,因此,本次活動中的第二條目標:願意並大膽地説説自己對圖片的理解,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

三、説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 並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認知和情感為主的兩點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分析:這條目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利用繪本作為道具,將故事內容直觀、形象的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觀察畫面,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2)願意並大膽地説説自己對圖片的理解。

分析:這條目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小班幼兒剛剛入園一個月,有些幼兒還不是很願意交流自己的想法,其語言發展水平也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在活動中,一是我利用繪本將故事內容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幼兒面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喜歡這個故事。二是我在活動中利用師生問答,角色扮演的形式,提醒幼兒講講自己對圖片的理解。

篇9:幼兒説課稿

活動名稱:快活得像小鳥

活動目標:

1、理解是個內容,初步學説兒歌。

2、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問題。

活動班次:小二班

活動準備:方巾、小雞頭飾、小魚頭飾、小兔頭飾、

課件

活動過程:

1、行進間律動入室。

2、介紹小雞、小兔、小魚、小鳥的道具,請幼兒自由自由選擇。

3、幼兒開始選擇並在音樂聲中自由活動,教師隨時提問、指導幼兒:你學誰?幹什麼?

4、音樂聲停,幼兒各自入座,再次提問:“你學誰的什麼本領了?”

5、小結兒歌

我學小鳥飛飛,我學小兔跳跳,

我學小魚游泳,我學小雞嘰嘰,

在可愛的幼兒園裏,快活得像小鳥。

6、演示課件,幼兒隨説兒歌。

7、幼兒變成快活的鳥飛出活動室。

8、活動結束。

活動名稱:快活得像小鳥

一、説教材

這是一首短小又極富有童趣的兒歌,兒歌中“學小鳥”、“學小兔”、“學小魚”等活動又是幼兒學習生活的再現,特別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這首兒歌作為本次活動的內容。

二、説重點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為本次活動制定兩條教育目標。

第一,通過學學、做做、看看、説説等活動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説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語言教學中的重點,因此,理解兒歌、學説兒歌應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第二,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問題。

三、説教法

首先,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學學、做做、看看、説説等活動,變被動記憶為主動探索,使幼兒在玩玩樂樂中理解、感受兒歌;其次,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課件演示,使幼兒對兒歌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能初步學説兒歌的目的。

四、説設計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幼兒自由選擇道具:方巾、小雞頭飾、小魚頭飾、小兔頭飾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游戲,教師在活動中是幼兒的遊戲夥伴,和幼兒一同遊戲並隨時啟發引導幼兒:“你戴的是什麼頭飾?在幹什麼?”。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便理解了兒歌。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幻燈片展示。我設計了五張符合兒歌內容的幻燈片,展示的過程是幼兒再次欣賞、理解、記憶的過程。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幼兒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受到了語言藝術的薰陶。

篇10: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的選擇:《綱要》中指出:5歲以後的幼兒美術創造能力逐步認識到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關係和聯繫,對於事件、情節的表現成為他們美術活動的突出特點。20xx年是奧運年,幼兒園開展了”陽光體育“鍛鍊活動,在聖火傳遞的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很多有名的運動員及運動項目,為了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我們開展了以奧運會比賽項目為主的”北京20xx“的主題系列教育活動。本次活動是主題活動中的第三次活動。我設計的這次活動充分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美術活動中表現的突出特點,注重了幼兒情感的表達,使幼兒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大膽嘗試運用剪紙形式,表現運動中人物關係及事件情節的發展變化,形成有情節的作品,表達出幼兒的情感體驗。

2、目標的確定:主要依據幼兒的現有水平:自從班上開展奧運主題活動後,幼兒對奧運會有一種極度的嚮往。通過對幼兒的觀察,男孩子比較喜歡籃球、跨欄、射擊等運動項目,女孩子則喜歡體操、跳水等運動項目,還經常模仿做這些運動中的動作。因此,我通過視頻、照片的形式,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由於大班幼兒雙手更靈巧,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越來越喜歡那些能滿足想像和創造慾望的多變性材料。因此,剪紙活動是非常適合的活動形式之一,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對事物的認識。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非常喜歡並經常自主的利用各環節進行剪紙活動。在第一次活動中,我把重點放在幼兒的自主表達”我喜歡的運動“上,4/5的幼兒剪出了單獨的運動器材,1/5的幼兒關注到了運動中的人與器材的關係。根據幼兒的作品分析,在第二次活動中,我有目的的引導幼兒觀察運動中的人與運動器材之間的關係,1/2的幼兒表現出它們之間的運動關係,其中有4、5名幼兒用連接的方法剪出了運動中的人與器械之間的關係。1/4的幼兒表現出一個人在跑步的單獨形象。由此可見,大部分幼兒在表現的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已經轉移到運動的人上。因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①鼓勵幼兒用剪紙的方式大膽的將自己對運動的認識和情感表達出來,產生有情節的作品。

②在創作、分享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3、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創作有情節的作品,這就需要在活動前為幼兒豐富有關運動項目的相關經驗,這在主題活動中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幫助幼兒不斷的豐富了相關經驗,使幼兒有表達的內容。同時,活動開始部分,動畫欣賞、活動過程中圖片的觀察、視頻資料的欣賞等都為完成教學重點而設計,有效支持幼兒形成有情節的作品。其中教師有目的的提問”你想創作什麼樣的運動場面?你想用什麼作品來表現出這樣的運動場面呢?“由此,引發幼兒豐富創作內容,形成有情節的作品。

活動的難點是用剪紙的形式表達畫面內容,這一難點對於我班幼兒來説,剪出人物動態和用連接的方法剪出畫面內容是不同發展水平幼兒要突破的難點。對於人物動態的表達,我一方面以動畫作品作示範,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了可活動的立體小人,幫助幼兒在操作、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動態表達。同時以激勵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連接的方法表達畫面內容,使畫面的整體感更強。

4、活動準備:

①相關知識經驗準備:使瞭解幼兒喜歡的奧運比賽項目,如:籃球、跨欄、跳水、體操等,以及中國一些知名的運動員,並收集相關運動場面的圖片、書籍、視頻等,激發幼兒進行創作的慾望。

②教具及材料準備:

自制剪紙動畫片、電腦、正投、活動的屏幕

各關節可活動的立體小人、運動圖片、比賽現場視頻

剪紙工具筐(包括:剪刀、各種質地的紙、膠棒、鉛筆等。)托盤、作品展示板、大頭針等。

二、説教學程序

引入--討論--自主創作--作品分享

1、剪紙動畫欣賞,激發幼兒創作慾望。

”今天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我自己製作的動畫片,欣賞後請你談一談這個短片和平時看的動畫片有什麼不同?你從動畫片中你都看到了什麼?看完後你有什麼感受?“欣賞後與幼兒討論。

為了使幼兒儘快進入活動狀態,教師就要用靈活的手段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動畫片是孩子非常喜歡的形式之一,因此在活動開始,我就請幼兒欣賞兩段自己製作的剪紙動畫視頻。此環節的目的是:1、集中幼兒注意力,使幼兒儘快進入到活動狀態。2、為幼兒下一步創作有情節的作品作好鋪墊,也是為突破活動重點由以設計的環節。3、激發幼兒創作的慾望。在製作動畫片時,我將幼兒的作品與老師的作品結合拍攝製作成動畫,當幼兒在視頻中看到自己的作品時,會感到非常自豪,而且更有利於激發幼兒再次創作的慾望。

2、討論:豐富創作內容,表達自己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和情感,突破教學重點。

教師提問:”你們喜不喜歡這兩部動畫片?想不想自己創作一部動畫片?如果讓你自己創作,你想創作什麼樣的運動場面?你想用什麼作品來表現出這樣的運動場面呢?“由此,引發幼兒討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創作內容,表達自己對運動的認識和情感。

教師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主動與不善言談、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交流,幫助他們梳理思路,明確要表達的內容。這樣做可以讓幼兒在剪之前,設想一下自己作品的內容,使下面的創作活動更有目的性、計劃性。幼兒在講述的同時也可以及時受到別人的啟發,開闊自己的思路,達到了同伴學習的目的。

3、自主創作,將自己對運動的認識和情感表達出來,產生有情節的作品。

播放輕音樂,幼兒自主創作。在幼兒有需要時鼓勵幼兒觀察圖片、視頻或活動的小人,豐富感知後繼續創作,突破教學難點。

此環節的目的是,為幼兒營造一種積極又寬鬆的創作氛圍。在創作中,針對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及個體差異,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幼兒都給予有效支持。

對於能夠剪出簡單運動形象,但是不能表現出運動形象的動態及與器械之間的關係的幼兒,啟發幼兒擺弄活動的立體小人,進一步體會人物動態,嘗試去表達。同時可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圖片,在細緻觀察後,幼兒就能更加註意畫面情節,並嘗試進行表現;

對於作品中出現了運動員與器械,但是它們之間是分割開表現的幼兒,則激勵幼兒嘗試使用連接的方法進行創作;

對於能連接的剪出運動人物與器材,而畫面內容比較單一的幼兒,則指導的重點引導其觀看視頻,發現運動場面中與運動員相關聯的事物,啟發幼兒表現出運動員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互動,如:觀眾、裁判等,使畫面情節更為豐富。因此,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個別引導,從而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4、作品分享,體驗成功的樂趣。

”介紹自己的作品表現了什麼運動場面,為什麼創作這一場景“,引發幼兒表達自己對運動的認識與情感。

”在剪紙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幫助幼兒梳理創作過程中的思路,使幼兒間的經驗交流、共享。

大班幼兒已經開始不僅僅注意到自己的活動,而且也注意到同伴的活動,願意向同伴學習。於是這一環節我們引導幼兒坐下來,共同圍繞創作過程展開討論。集體活動中的交流、討論往往會出現講的小朋友因受思維和語言發展的影響講不清,聽的小朋友不能耐心傾聽的現象。而使用實物投影,將幼兒的剪紙作品投影在大屏幕上,可以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便於幼兒觀察、欣賞和分享,使這一環節的設置真正達到目的,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説教法

集體教學的方式有助於幫助幼兒梳理思路、提升經驗。在幼兒自主創作的過程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有助於幼兒對作品表現的情節更為豐富,拓展和深化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在本活動中,我選擇的是集體教學的方法,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電教演示法:請幼兒欣賞兩段剪紙動畫視頻,引導幼兒觀察比賽時運動員之間、運動員與比賽器械之間及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激發幼兒創作慾望。

2、觀察指導法:《綱要》中指出:”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關注特殊幼兒的需要,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針對幼兒的不同興趣,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和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的幼兒進行指導,讓幼兒在活動中能有目的地完成自己的作品,獲得滿足和成功。

四、説學法

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幼兒個體獨特性和學習方式的差異性,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從而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以及良好情緒、情感的培養。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運用的主要學習方法有:

1、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視頻、圖片,發現比賽時各事物之間的關係,幫助幼兒建構畫面。

2、操作法:”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對材料的運用,在多次操作過程中提高幼兒表現事物關係的能力,以及技能技巧掌握,讓每個幼兒從中獲得滿足和成功。

活動反思:通過這次整理説課的講稿,讓我對教育活動的預設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在以前寫教育活動時,只是一步一步地按照活動目標進行,在活動中能完成目標就可以了。但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對教育活動的組織有了深的認識,我們的每一步內容,都要有為下一步奠定基礎,讓活動的層次性更清楚,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目標,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通過一次次的修改稿件,也體現出我的思想在不斷的進步,對《綱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把自己的一些觀點找到理論的支持,不是盲目的去找活動。這次活動讓我也學會了學習,瞭解到了學習的重要性。

這次集中説課的活動,還讓我感受到了多種多樣的藝術表達形式,在以前只是聽説過,但從來沒看到有人開展過,這次活動讓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自己的表現形式,學到了多種的教與學的方法。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會慢慢嘗試運用這些好的教學方法,豐富幼兒的表現形式。

篇11:幼兒説課稿

説教材: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是幼兒主動學習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因此我選擇了遊戲性較強的《數學宮》,本次活動撇開了以往數學活動枯燥乏味的特點,整個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幼兒通過刺激性的闖關遊戲,使幼兒進一步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説目標: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兩個目標,

目標一是: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的進行運算。

目標二是: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遊戲秩序。

説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一既是活動的重點也是活動的難點。

説準備:

本次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胸飾24份,每份胸飾上有算式題,彩旗3面(上面有數字)數學宮牌子,停車場標誌,皺紙,1--10數字卡24張(貼在停車場,請幼兒對號停車),每人一套數字卡(1--10),白紙,記號筆,卡片3張(用於寫闖關的要求,貼在每一關的入口)

説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導入遊戲,由老師提議”今天的天氣真好啊,讓我們開着汽車一起到數學宮玩玩吧!幼兒隨着老師的話,聽着輕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進入活動室後,老師提要求,“讓我們把車停到停車場吧,小朋友胸口算式的得數就是你的車位號,千萬別停錯啊!”車子停好後老師帶着幼兒一起進入數學宮。

第二部分是闖關遊戲:請配班老師模仿錄音説:“歡迎來到數學宮,請闖第一關:對暗號。老師打開第一關的要求卡,和幼兒一起看看第一關的要求是什麼,即老師説一個數,小朋友對一個數,兩數合起來的數是小旗幟上的數,這樣就能順利闖關。這一關我設計了3面小旗幟,幼兒答對後進入第二關。進入第二關時,再請配班老師説”小朋友你們真棒!歡迎進入第二關:佔圈。“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強烈的探索慾望,進入第二關後,老師再次打開要求卡,讀出要求卡中的要求:老師説題目,小朋友心算出答案,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去佔對應得數的圈,這個遊戲可根據時間反覆多次。第二關結束後,請配班老師説出第三關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真能幹,快快來闖最後一關吧!第三關:看誰寫的多。老師帶小朋友來到第三關的場地上,打開要求卡和幼兒一起讀要求:聽一個數,請你寫寫有哪些算式的得數等於它 ,請小朋友把算式寫在事先準備好的白紙上,然後老師逐個檢查,這一關相對來説比較難,因此不要求小朋友把所有的算式都寫出來,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第三部分是結束部分,祝賀小朋友們闖關成功。博士爺爺啊在教室裏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禮物,小朋友開好汽車跟我一起去拿吧。小朋友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篇12:幼兒説課稿

目的:

初步建立幼兒的序數概念,並能從不同的方位準確説出動物的位置。

材料:

5個小動物玩具:小兔、小狗、小貓、小鴨、小象,1塊蓋布。

玩法:

1.用可愛的小動物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家長用神祕的語言對孩子説:“今天有幾個小動物來我們家做客,你想知道它們是誰嗎?”――拿出小動物,散放在桌子上,讓孩子確認動物的名稱。

2.“今天小動物要和我們玩排隊的遊戲,咱們來給小動物排好隊吧!”家長指導孩子把小動物排成一橫排。

3.家長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左、右)引導孩子準確説出動物排在第幾位。然後;家長用手指着從左數起,並問孩子:“請你來告訴我,從這邊數,小兔排在第幾?”讓孩子回答並指出小兔所在位置(如孩子回答對了;可用小兔來親親孩子的臉。)……讓孩子熟悉從左邊確定所有動物的位置。

4.換個方向(從右邊)讓孩子説出動物的位置。家長手指向右邊:“現在我們從這一邊數,排在第一的是誰?”“請你把排在第二的動物拿給我。”“小狗排在第幾?”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讓孩子學會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動物的準確位置。

延伸活動:

1.可以將小動物擺成列的形式,再讓孩子確認動物的位置;能力強的孩子可結合數字卡來表示動物的位置。

2.待孩子記清動物的排列順序後,用蓋布將動物蓋住,問孩子:“小動物來和我們捉迷藏;從前邊數第一個動物是誰?”“從後邊數第一個動物是誰?”孩子回答後揭開布檢驗是否正確,鞏固孩子的序數概念。

篇13:幼兒説課稿

一、設計意圖:

《螞蟻運糧》是中班教學主題七《家鄉美》的第5個活動。幼兒在平時的觀察中,已對小螞蟻有了初步的認識,尤其它們排着整齊隊伍搬運糧食的場面更為幼兒所喜歡。正是這樣的生活經驗,為本次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依據《綱要》所提出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户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這一綱領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為:

1.通過遊戲發展幼兒單臂匍匐及平衡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發展幼兒協作配合的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的情感。

其中的重點是發展幼兒單臂匍匐及平衡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難點是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不怕困難的情感。

二、實施策略和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啟發式的談話引導孩子,我首先運用情景教學法,通過設置幼兒感興趣的螞蟻找食物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使用直觀演示法,以解放軍匍匐前進的畫面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注意力,使其直觀、形象的觀察和學習單臂匍匐動作,並在生動、有趣的遊戲情景中親身體驗練習單臂匍匐及平衡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同時整個活動本着由易到難的原則,從單人運糧到雙人合作運糧再到三人運糧,在不斷挑戰幼兒體力與智力的過程中,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團結的力量與合作的快樂,激發起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幼兒在輕鬆、愉悦的遊戲情景中突破重難點,實現預設目標。

自評:本節課依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遊戲情景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運糧遊戲中通過鑽山洞、過草地、走獨木橋,學習和掌握單臂匍匐的動作要領及平衡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愉快地參與遊戲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發展了幼兒協作配合的能力。活動中注重滲透了情感教育,培養了幼兒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的情感。

以上是我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策略方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篇14:幼兒説課稿

一、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鮮豔的色彩特別感興趣 ,且他們已初步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添畫、粘貼技能,他們願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簡單的事情,體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選擇設計了粘貼、添畫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團色彩鮮豔的皺紋紙,添畫簡單的葉、莖、草等,來培養幼兒耐心做事的好習慣,發展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二、教學模式: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趣味教學”活動模式,即通過選擇有趣味的活動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幼兒樹立活動的自信心。通過師生之間的趣味體驗活動,運用開放點評作品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趣味教學法的實踐過程:生活激趣――活動引趣――點評喚趣

三、活動目標:

1、學習團圓、粘貼等紙工製作方法。

2、掌握運用直線、斜線進行簡單添畫的技能。

3、發展手的協調能力,培養耐心做事的好習慣。

四、活動準備:

多種彩色方形皺紋紙、膠水、抹布、粗頭彩筆、範畫。提前帶幼兒參觀小花園。

五、活動組織:

1、觀察感知,激發興趣 。教師直接出示範畫,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欣賞、觀察、啟發幼兒思考:花園裏的小花是用什麼製作的?

2、實踐感受,活動引趣。教師示範皺紋紙團花、粘貼以及用彩筆添畫的製作方法。重點幫幼兒掌握團圓、添畫的技能。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幫助。鼓勵、指示。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將難點直接提出來(如:這些皺紋紙軟軟的,不太好團,只要小朋友能把紙捏緊,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勵幼兒不怕困難。提示粘貼時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紙團的上半部,將底部在膠水中蘸一下,然後按在圖畫紙上,稍按一會兒,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紙的中部。 注意引導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紙團而鬆開了,説明團得不夠緊,應再重新團一下。

4、善待評價,點評喚趣。 引導幼兒討論:誰的花園裏的花最多?誰的花最美?誰添畫的最好看?誰的畫面最整潔?

篇15:幼兒説課稿

一、説課程

1.課程定位

《幼兒教育學》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主幹課程,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養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崗位能力的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理論課程,在完成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起着核心作用。

本課程是在前期《學前衞生學》、《學前心理學》的學習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現代幼兒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般規律,以達到提升學生教育理論素養,形成運用理論聯繫實際,分析教育現象,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的一門教育應用學科,同時又對後續的“五領域教法”起着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承上啟下相當重要。

2.課程設計

本課程以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教師專業標準》為指導思想,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理論體現指導性,以適度、夠用為原則,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培養;以實踐教學為重點,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專業特點和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通過“校―園”合作,結合幼兒園崗位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形成課程結構立體化、課程目標整體化、課程內容模塊化、教學過程建構化、實施途徑多元化、課程效果最優化的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整合課程。

3.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學生應掌握幼兒教育的基本理論,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同時應具有從事幼兒園教育所必需的教育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思想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具有熱愛幼兒、熱愛幼教事業的精神;具有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教師觀,有較強的奉獻精神和較高的個性修養。

知識教育目標:熟悉國家和地方幼教方針、政策和法規;瞭解幼兒教育學歷史和發展趨勢;掌握幼兒教育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理念。

教育技能培養目標:具備觀察瞭解幼兒的技能;與幼兒家長溝通的技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的技能;創設與課程目標相適應的環境的技能;設計與組織幼兒園教學、遊戲、活動、娛樂等活動的技能。

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目標:能根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特點制訂班級各類教育計劃;能科學合理地選擇和運用適合的教學組織形式、指導方式和教學方法;能正確認識和分析各種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能初步運用科學的評價指標對幼兒園課程方案、幼兒的發展水平、幼兒教師自身的各項工作做出恰當評價。

二、説教學內容

(一)內容選取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起,《幼兒教育學》這門學科無論是教育目標的定位、還是教育理論、遊戲理論、教學方法論等深受前蘇聯幼兒教育思想的影響。進入到80年代中期,在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原有的教科書也面臨着教育教學觀念思潮的衝擊,教學內容已顯陳舊,落後於時代發展的步伐。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下,借鑑國外幼教先進經驗,幼兒園進行了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的改革。進入到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幼兒園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手段、教育評價等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實踐也經歷了改革風雨的洗禮。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教材建設上也幾經更改,且隨着教育理論創新和學前教育的改革而不斷髮展和完善。目前,我校採用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於20xx年6月第三版的《幼兒教育學》教材。該教材與幼兒園教育改革緊密結合,較好地反映了我國目前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改革的經驗和成果,準確地闡述了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規律,為學生樹立幼兒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範本。同時,能針對幼兒教育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結合教育理論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的學習,具有實踐性、操作性強的特點,適合大專層次的教學使用。同時我們根據教材範本,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制訂了《幼兒教育學》教學大綱和《幼兒教育學課程標準》。

本課程教學內容體現專業性、時代性特徵,它主要研究幼兒園教育的一般理論(幼兒教育的產生與發展、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與原則);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內容(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兒園課程)以及幼兒園的各項教育活動(幼兒園教學活動、幼兒園遊戲、幼兒的日常生活、勞動和節日娛樂活動);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幼兒園教育評價等,偏重於研究學前兒童教育的宏觀指導理論及其一般教育活動規律等問題,在完成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中起着核心作用。

(二)內容組織

1、教學內容:

A.知識模塊順序及內容如下:

基本原理模塊:緒論、幼兒教育與社會發展、幼兒教育與幼兒發展

過程模塊:我國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和原則;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幼兒園課程;幼兒園教學;幼兒遊戲;幼兒園日常生活、節日娛樂活動

資源模塊:幼兒園環境、幼兒教師

拓展模塊:幼兒園與國小銜接;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

B、課程重點、難點、解決辦法:

重點: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和原則,幼兒園教學,幼兒遊戲,幼兒園環境。

難點:幼兒教育與社會發展,幼兒教育與幼兒發展,幼兒園課程。

解決辦法:

(1)採用項目學習法,通過理論研討、案例分析、歸納小結或操作練習的學習環節,精講多練,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主動學習,深刻理解幼兒教育基本原理,內化為幼兒教育的理念和信念。

(2)構建課堂訓練、仿真模擬、基地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建立一整套實習實訓制度,完善校內實習實訓設施,制定實習實訓大綱及評分標準。運用“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方案――教學評價”的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及時將幼兒教育理論運用於實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理論學習更為紮實,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2、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的設計思想:以基本理論為依託,構建課堂訓練、仿真模擬、基地實習三位一體的多層次立體實踐體系,結合具體實際安排實踐性講座與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的觀摩,運用“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方案――教學評價”的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及時將幼兒教育理論運用於實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理論學習更為紮實,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實踐課程設計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以及形成適應崗位需求的應用能力。在設計實踐課程時,我們主要是從科學、實際、實用的角度出發,充分體現中職特色。從培養學生崗位應用能力着眼,為學生安排各種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綜合能力以及崗位應用能力的形成。

實踐教學內容:

校內實訓。再現幼兒園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學生在其中通過觀看教育錄像、模擬情境練習、活動設計、試講等途徑鍛鍊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時間是4學時。

校外實訓。利用教學實踐時間,一種形式是集中安排學生到幼兒園進行見習,觀摩學習幼兒教師如何設計和組織幼兒教育教學活動及學習幼兒園最新的教學模式,熟悉幼兒園保育工作任務,體驗真實的保育教育工作環境,瞭解幼教改革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另一種形式是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設計幼兒教育活動教案,然後到現場組織幼兒實踐活動。時間是8學時。

(三)表現形式

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為選用教材與自編教材相結合,主教材與多樣化資源相結合。

1.選用教材

目前,我們系採用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於20xx年6月第三版的《幼兒教育學》教材,主編陳幸軍

2、自編教材。已着手準備組織自編針對高職學生的教材《學前教育實習手冊》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

3、多媒體課件。通過互動性較強的課件,豐富教學手段,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

學質量。例如:“幼兒園遊戲指導”、“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等。

4、案例集。

5、音像資料。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現實性。

三、説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教學設計

改革後的本課程,教學集中體現“三性”優點,即:開放性(校內教學與校外一線教學相結合)、雙主性(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結合)、動態性(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突出實際操作),大大提高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形成。

本着“基本理論夠用,突出實踐教學”的原則建立了專門的實踐教學大綱。高度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緊緊圍繞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素質規格要求,結合本課程特點構建適宜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課堂素質教學與實踐素質教學密切結合、融為一體,採用以學生為本位的師生互動策略。有針對性地採取“將課堂搬到校外”、“將幼兒教師請進課堂”等教學模式,將課堂聽講與課下自學結合起來、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結合起來、教師示範與學生分組訓練結合起來、真實教學環境學習與模擬情境練習相結合、學生第一課程學習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等,調動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較好的教、學、做效果。

(二)教學方法

1、運用“項目學習法”。將課程學習任務分解為多個學習項目,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發現問題,通過調查研究、操作練習、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活動設計、觀點辯論等多種途徑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設計上,採用三段式:理論研討―案例分析―歸納小結(或操作練習),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安排三段式順序,使學生深刻理解幼兒教育基本原理。同時,在課堂教學的最後幾分鐘,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於幼兒教育的理念和信念。

這種教學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變課堂單向的“教”為雙向的交流,改變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狀況,重視師生交互作用,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發揮;變整齊劃一的要求為因材施教,改變過去那種全班大一統的教法,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集體、小組、個別教育相結合,有利於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

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將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提煉、愉悦寬鬆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鍊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經常應用,因現場教學模式要受到客觀條件的一些制約,因此,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採用此種情境教學法。例如,第四章“幼兒園科學環境創設”等教學內容就採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們開動腦筋,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間和生活中的廢舊用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室裏佈置了一些充滿童趣、符合科學環境創設要求的牆飾和科學角。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環境的創設,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動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體現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課程教育教學的需求。

3、案例分析法:收集大量幼兒教育案例,組織學生討論,歸納總結,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案例教學法,是為了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本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比如,在講授比較抽象的第三章“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和第六章“幼兒園教學活動”等內容時,就採用的這種教學方法,在進行理論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教師採用案例教學方法,濃縮了幼兒園教學實踐中的精華,提取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實例,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理論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此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通過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等形式對幼兒園有了初步的認識,利用案例教學法能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幼兒園教育實踐相結合,理清思路,更新觀念,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4、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在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本着職業教育“必需、夠用”的原則,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如幼兒園教育的一般理論),可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遊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5.現場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是在幼兒園直接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幼兒園結合上課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學、練、做相結合,縮短了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的距離,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本課程中的關於“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幼兒園遊戲的指導”等內容,學生在幼兒園,按教學要求學習利用各種教育教學的方法,設計並當場給幼兒組織教育教學、遊戲活動,教學地點從教室轉換到了幼兒園,把教法課中需要學生實踐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的內容,通過學生分組合作設計方案,精心準備教學材料,在幼兒園進行現場教學。雖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還稍顯稚嫩,但她們實際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此外,學生現場教學之後的自評、互評及教師的講評,都是此種教學方法中的亮點。生動形象的演示,客觀公正的評價使教學方法從純課堂教學真正步入了實踐之後再提升的環節。

6.討論法: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處採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7、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查閲資料,小組合作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8、操作練習法:提出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具體操作實踐。

9、模擬教學: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設計幼兒教育過程,進行模擬幼兒教育活動,組織學生現場點評、分析,以進一步理解、運用幼兒教育理論,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0、實習實訓: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幼兒園教育見習、實習和調查,增強學生對幼兒教育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三)教學手段

1、課堂教學採取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有效提高了本課程教學效果。

2、利用仿真模擬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四、説實踐條件

校內:學前教育專業每個班級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

校外:我校學前教育專業非常重視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使用,目前已與多家教育實習基地建立長期聯繫。現擁有6所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包括長樂市實驗幼兒園、長樂市航城中心幼兒園、長樂市長樂市宏立幼兒園、長樂市愛心幼兒園、八一幼兒園等各類幼兒園建立了長期的業務關係。一方面專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需要,帶領學生“走出去”去幼兒園觀摩教學活動、保育教育實習等;另一方面,把一線富有教學經驗的園長、教師“請進來”進行講學或座談,開闊學生的視野。

綜上所述,實踐性教學環境基本滿足本課程實踐教學需要。

五、説教學效果

學校逐年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其評價體系包括:①教師自我評價;②教研室評價;③學生評價;④教務處評價;⑤社會評價。根據近幾年質量考評情況,幼兒教育學教學效果很好。

六、説特色與創新

1、在總體思路上體現了中職教育特點,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髮展為核心;在內容設計上的模塊化,以大量的案例、實訓為支撐,可以充分保障基礎理論的理解與消化;

2、教學模式新穎,教學過程中理論研討―案例分析―歸納總結(或操作練習)三段式教學為學生創造了仿真的實踐場,將學生置身於真實的知識生成和應用的情境中。這種“開放式的”、“活動式的”、“對話式的”、“自主式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一是喚起了學生自主意識;二是創設了學生合作學習的學習情境;三是使學生模擬了在未來工作中將要遇到的大多數問題的解決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幼兒教師職前訓練方式。

3、知識結構模塊化,即形成了基本原理模塊、過程模塊、資源模塊、拓展模塊等四大模塊。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

4、實踐環節體系化,即形成了課堂訓練、仿真模擬、基地實習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克服了傳統教學理論與實踐脱節的弱點,解決了理論與實踐相脱節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5、人人能實踐。能根據幼兒教育學每一章節內容合理安排相應的實習實訓,形成實踐教學系列,使每一個學生學完每一章節後能運用理論解決實踐中某一問題。

6、實踐效果好。所實踐的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方案――教學評價的教學模式,比傳統的實踐教學更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理論學習更為紮實,使其教育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福建學前教育專業 王月曉

篇16:幼兒説課稿

活動目標: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習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墊步。嘗試手腳協調地跟着音樂表演新疆舞《娃哈哈》。

活動準備:

舞蹈編排:

(1)腳步以墊步貫穿始終。

(2)第一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轉動手腕兩次。

第二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轉動手腕兩次。

第三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側平舉,轉動手腕兩次。

第四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頭頂上方轉動手腕兩次。

第五句歌詞:雙手在胸前一邊拍手一邊自轉一圈。

第六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後雙手翹起大拇指擺個造型。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環節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風土人情,進一步瞭解新疆,喜歡新疆,激發幼兒學習新疆歌舞的興趣。

2、學唱歌曲,熟悉歌曲,強調在重拍上的歌詞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為學習墊步打好基礎。

二、學習墊步

1、創設一個“乘坐火車去新疆旅遊”的情景,輔助提問:“火車怎麼開呢?”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示範的火車開法:雙手叉腰,做墊步。

2、交流自己的發現。如:“一隻腳在另一隻腳的後面一點用腳尖踩。”“腳踩下去的時候身體要長高。”……幼兒模仿嘗試,教師觀察指導。

3、教師邀請“火車開得好”的幼兒示範,再次幫助幼兒瞭解墊步的要領,知道只有這樣開火車才能到新疆。

4、出示鈴鼓,介紹這是新疆叔叔跳舞時用的樂器。教師跟着音樂拍鈴鼓,請幼兒跟着示範者再次開火車去新疆旅行。用鈴鼓聲給幼兒信號,在聽到鼓聲的同時腳踩下去,幫助幼兒踏上音樂的節奏。

5、請一位把握節奏較好的幼兒來做新疆叔叔拍鈴鼓,帶大家遊覽新疆美景。

三、學跳新疆舞

1、教師示範舞蹈。輔助提問:“新疆阿姨是怎麼跳的?”“手腕轉動和扭動脖子表示什麼意思?”聯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不同方位轉動手腕錶示什麼意思?”幼兒聯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動作的順序編成了一首兒歌:

左邊的葡萄大又大,

右邊的葡萄甜又甜,

旁邊的葡萄多又多,

上邊的葡萄數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亞克西1

3、在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的過程中學會舞蹈。

娃哈哈(兒童歌曲)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花園裏花朵真鮮豔

和暖的陽光照耀着我們

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娃哈哈 娃哈哈

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大姐姐你呀快快來

小弟弟你也莫躲開

手拉着手兒 唱起那歌兒

我們的生活多愉快

娃哈哈 娃哈哈

我們的生活多愉快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花園裏花朵真鮮豔

和暖的陽光照耀着我們

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娃哈哈 娃哈哈

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大姐姐你呀快快來

小弟弟你也莫躲開

手拉着手兒 唱起那歌兒

我們的生活多愉快

娃哈哈 娃哈哈

我們的生活多愉快

篇17:幼兒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的健康活動“好玩的報紙”。下面我就説説本次活動的設計方案:

一、説教材

“報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本次健康活動利用舊報紙作為幼兒遊戲的對象,通過幼兒自由的嘗試,體驗各種報紙的玩法,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也讓幼兒體會到:只要肯動腦,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包括一些沒用的東西都能成為我們遊戲的材料,而且一物多玩。

二、説學情

大班幼兒對較簡單的體育活動已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們更傾向於稍微難一點,通過自己努力練習才可以完成的目標和活動,加上大班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增強,對比賽較感興趣。所以在笨活動中我將遊戲《衝過封鎖線》設計成競賽的形式進行,以激發幼兒的興趣。

三、説目標

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為幼兒的終生髮展作準備,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將目標定位於情感、認知、能力三個方面。

1、能自由結伴玩報紙,體驗集體活動與創造的快樂。

2、在報紙上探索各種玩法,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通過遊戲活動,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平衡、跳的能力和快速跑的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報紙上探索各種玩法,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難點是:用多種方法嘗試用一張報紙放在胸口而不掉下來。

四、説準備

為使活動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報紙若干及報紙所做成的滾筒、紙球,熱身操的音樂及錄音機,遊戲所需要的器械。

2、幼兒的經驗準備:在家與父母初步探索報紙的用途和玩法

五、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激發幼兒學習和鍛鍊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培養其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其能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遊戲法、重複練習法等適宜的教法。整個活動我選擇在户外進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組織幼兒活動,為幼兒營造了一個寬鬆愉悦的活動氛圍,以此來達到該次活動的最終目標。其中:

我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疲憊時,幼兒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能充分的表現自我,大膽表達。

2、説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應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因此,本活動採用的學法主要是操作法、體驗法、自由討論法等。其中:

1、操作法:《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會讓孩子們操作探索他們手中的報紙應該怎樣玩。

2、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的核心,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像“報紙還可以怎樣玩?”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的空間。

3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勞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所以在活動中讓每一個幼兒參與其中,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的理念。

六、説流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集中,特點鮮明的特點我從熱身活動--自由探索--遊戲:衝過封鎖線--在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中幼兒做放鬆運動,四個方面引導幼兒活動。

熱身活動:幼兒手拿卷好的報紙入場,在音樂聲中做韻律操。這是整個活動的開始,是讓幼兒有個好的心情進行後而活動的基礎,相當於準備運動。在節奏較強的音樂聲中有精神地做操。同時做操的器械是報紙,對幼兒來講較為新鮮,能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並與下面的環節相聯繫。

自由探索:首先讓幼兒進行嘗試活動引導孩子把紙棒拆開討論:報紙還可以怎麼玩?自由探索玩法:幼兒可一人玩,也可幾個人合作着玩,引導幼兒探索多種玩法。再就是結伴玩幼兒結伴展示不同的玩法,如:練習跳遠、練習鑽“山洞”、橫躺滾等,在集體探索中啟發幼兒邊想邊嘗試不用手幫忙就讓報紙在胸口而不掉下來。這個部分我共設計了三次讓幼兒自由活動,自己體驗的機會。目的是要通過反覆的嘗試體驗讓幼兒自己感受到“跑步的快與慢是報紙能否貼在胸口的關鍵”。第一次讓幼兒嘗試,是給幼兒一個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力的機會。以此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配上音樂,以喧染氣氛。第二次嘗試是又一次地發揮了幼兒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創新。也可調動那些缺乏想象的幼兒。最後一次嘗試是為幼兒提供一個練習鞏固的機會。大班幼兒競爭意識較強,故遊戲《衝過封鎖線》設計成競賽的形式進行,從而也是一個高潮,從而達到鍛鍊的目的。同時教師對幼兒創造的方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放鬆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鬆肌體的情緒。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並對活動進行評價,整個過程考慮到幼兒地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是我對這次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和做法,由於目前我還沒有工作經驗,所以在説課的過程中,存在着疏漏和不足,懇請評委老師們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篇18:幼兒説課稿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對待夜晚,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2.知道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點,理解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3.樂意在“辯論”中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體驗自由表達的快樂。

活動準備:掛圖,記號筆,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一天裏面除了白天就是夜晚,是嗎?(是的)

白天小朋友們在幼兒園裏學本領,做遊戲,那晚上在家幹些什麼呢?(看星空、唱歌、跳舞、看電視、跟爸爸媽媽聊天.........)

師小結:晚上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做很多開心的事,可以過得很愉快,很有滋味。

但是有一隻兔子很不喜歡夜晚,(出示兔子)想想小兔為什麼不喜歡夜晚?(怕黑,不能出去拔蘿蔔,太暗,看不清.......)

師小結:到底小兔為什麼不喜歡夜晚,我們來聽聽故事就知道了。

二、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兔子喜歡白天..........他倆吵累了,還是沒有結果,一起去找別的人來評評理。

1.那小朋友們説兔子為什麼不喜歡夜晚?(因為天一黑什麼也看不清,只好去睡覺,所以兔子不喜歡夜晚。)

2.那如果小兔和貓頭鷹找到了你,你會對小兔怎麼説?(幼兒自由回答)

它們還找了誰呢,我們繼續來聽下面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部分

它們找到了野牛...........最後它們還找了誰來評理呢?(野牛、小鳥)出示圖片

野牛是怎麼説的?(野牛:兔子説得對,白天是不夠。沒有白天,我就看不清哪兒有嫩嫩的青草,肚子就吃不飽了。)

小鳥是怎麼説的?(小鳥:白天已經夠了,沒有黑夜,我們就不敢睡覺了。因為天黑,敵人看不清,我們才敢放心地睡覺。)

小兔和貓頭鷹還找了很多的動物朋友為它們評理,可最後有沒有評出個結果?(沒有)

師小結:因為每個動物的生活習性都不一樣,有的動物是白天的時候出來活動的,而有的動物是到晚上的時候才出來的。

三、經驗遷移,請幼兒討論:如果只有白天沒有黑夜會怎麼樣?

幼兒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

教師小結:白天與黑夜不停地在交替,沒有白天就沒有黑夜,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不管你喜歡白天還是黑夜,它都是存在的,所以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我們都要用愉快的心情去面對,白天和黑夜一樣精彩,一樣讓人快樂!

四、活動延伸

剛剛我們小朋友説了晚上的時候可以看星星、看電視、做美夢......那接下來我們就把這些美好的事畫下來。

篇19:幼兒説課稿

兔子不喜歡夜晚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在第一個環節引題中我就直接引入到了主題“白天與黑夜”。白天我們在幼兒園學習,那晚上在家做些什麼?在第二個環節聽完故事提問時幼兒的積極性高,在回答時幼兒的語言豐富、完整,在幼兒回答完後我對幼兒的評價不夠。第三環節是請幼兒討論:如果只有白天沒有黑夜會怎麼樣?大班的幼兒已經能接受白天與黑夜的這一自然現象,知道白天和黑夜一樣重要,無論少了白天還是黑夜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幼兒都能用愉快的心情去感受。所以在本活動中可以添加一些有關科學方面的知識,如: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是怎麼來的?

四是請幼兒畫畫黑夜裏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一環節不應該一定要請幼兒畫夜晚的情景,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白天的人畫一畫白天的景象,喜歡黑夜的就畫畫黑夜的景色。這節課的主題就是讓幼兒瞭解白天和黑夜一樣重要。幼兒在回答完後都等着教師的小結時,我會持續幾秒,這給人的感覺是將課堂氣氛顯得比較迷茫,是不應該出現的症狀。教師拋出來的球,幼兒有生活經驗,容易理解的,就能引起幼兒想接住的興趣。反之,有一定難度,有的幼兒就束手無策了。因此,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掌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總的來説,對於故事的選材還有待斟酌,故事的題材較簡單,幼兒很容易就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其實教師可以對這個故事的深層含義進行挖掘,發掘出故事的內在價值,這樣對幼兒對教師都是一個能力上的提升。

篇20:幼兒説課稿

幫人們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個愛勞動的小動物和一個愛比美無事可幹的公雞以及語重心長的長者老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對話簡潔明快,並且結構和語言多次重複,是與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幼兒產生模仿的慾望。

為了更好的同幼兒一起進入角色,我採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從而達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具體説説我的設計思路:

一、出示角色形象,吸引幼兒進入故事。

教學伊始,我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雞》並問幼兒:今天大公雞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歡迎嗎?(出示公雞圖片)小朋友大家好!你們看我美麗嗎?哪美麗?你能用語言誇誇我嗎?從而引導幼兒從“冠子”“羽毛”“腳”等方面來形容公雞的美麗。

有的幼兒説“冠子紅紅的,大大的”有的説“身上的羽毛五顏六色的”有的説“腳是黃顏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雞,我有模仿公雞説:“我還為自己編了首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高息的説:“想聽。”“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黃的腳,要比漂亮我第一。”讓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一個整體印象,為下文的猜測故事打下基礎。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預測故事的發展,和幼兒一同講故事。

待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了感性認知後,我開始講述故事的開頭,當講到公雞得意洋洋地唱完歌,問孩子:“請你猜想一下這隻公雞要幹什麼去?”由於幼兒聽了兩遍兒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思考:公雞來到了哪?看見了誰在幹什麼?它會説什麼?“啄木鳥”會和它比美嗎?讓幼兒真正進入到故事情境中來,猜測它們會説些什麼。

因為幼兒知道公雞要和別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鳥,咱們比比誰美?”“啄木鳥正忙着給大樹捉蟲子,會和它比美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他們一直認為不會,從而猜出啄木鳥的話。在此引導幼兒用得意洋洋的語氣説公雞的話,用冷冷的語氣説啄木鳥的話,師幼共同分角色進行對話。放手讓幼兒根據第一幅圖講述“果園”和“稻田”中比美的圖片,幼兒能按原有經驗進行講述。

最後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它們不和公雞比美?有的幼兒説“它們不願意和公雞比美”,有的説“它們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雞遇到了誰?老馬會給它滿意的答案嗎?聽了老馬的話公雞會怎麼做?幼兒很輕鬆的猜出了故事的結尾,整篇故事都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三、完整的觀看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中藴含的道理。

幼兒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後,讓幼兒觀看碟片,在頭腦中進一步建立表象,為下節課的複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準備。同時故事中優美的語言,對於豐富幼兒詞彙,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看完故事後引導幼兒明白:美不美比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進而建立從小愛勞動的美德。本來在教學中還設計了談話“你能為別人做什麼事?”讓幼兒懂得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進而師幼共同演。

篇21:幼兒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平羅二幼的曹新芳,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的音樂欣賞活動《單簧管波爾卡》。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欣賞活動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主要原因就是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學習”與“教師怎樣教”二者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格外突出,老師們對此頗感困惑,今天,我就以這節欣賞活動和老師們進行探討。

一、教材分析、把握重點。

1、教材分析

基於園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本次活動內容選自南京師範大學許卓雅教授主編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中大班的一個欣賞活動,此活動經過我們音樂教研組多次的研討,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方案今天與大家一起來分享。《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深受人們喜愛的單簧管獨奏曲。是一首流傳很廣的波蘭民間舞曲,樂曲採用迴旋曲式,由三個歡快的旋律構成。音樂第一旋律用輕巧的顫音和運用主和絃、屬七和絃的琶音構成旋律音型,跳躍性很強,使樂曲充滿了順暢、歡快的情緒。第二旋律音樂的情緒是主題部分的延續,旋律的連貫性和流動性較強。第三旋律的波動較大,與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帶有詼諧、風趣的情調。全曲輕鬆活潑、旋律流暢、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2、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們確定了兩個目標。

(1)通過圖形樂譜幫助幼兒認識樂曲的結構特點,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嘗試讓幼兒運用創造性身體動作表現音樂明朗、歡快、流暢的情緒。

3、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歡快、流暢的情緒。難點是分辨主題旋律出現的次序,瞭解迴旋曲式特點,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能夠創編動作並表演。

4、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一隻小鳥、音樂圖譜一幅、錄音機、磁帶。

(2)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A、帶領幼兒一起玩滾輪胎遊戲。

B、玩風車:風車的手柄上栓上飄帶。讓幼兒體驗旋轉、飄揚的運動方式,為欣賞感受音樂和創編動作做鋪墊。

二、説學情

音樂欣賞作為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藝術的重要活動之一,可以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特點,激發幼兒的共鳴,促進幼兒發展。對於大班幼兒來説,他們具有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點,但他們已經基本能把自己的經驗與音樂結合產生聯想,體驗音樂的'情緒,聽辨音樂中有趣的變化。而樂曲《單簧管波爾卡》它以明快、簡潔的2/4拍旋律,悠揚、流暢的曲調廣為流傳,全曲是ABACA迴旋曲式,結構非常明顯,變化清晰,幼兒容易聽辨,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

三、精選教法,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1、圖譜教學法。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出發,圖譜教學法具有鮮明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它以看形象的圖案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使教學由難變易。

2、經驗遷移法。將幼兒熟悉的媽媽織毛衣、户外遊戲滾輪胎等情景引入到活動中,激發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

四、暗授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音樂。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音樂欣賞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體驗法:教師讓幼兒通過觀看圖譜、創編動作等手段,讓幼兒體驗樂曲歡快、流暢的情緒。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幼兒耳聽音樂、眼看圖譜、手隨教師設計的律動進行表演。要求幼兒最終能達到:在脱離樂譜的情況下,能隨音樂做動作並能基本準確地反映出音樂的結構、性質。從而調動幼兒聽覺、視覺、運動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進幼兒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五、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六個部分:聽音樂進入活動室--情境導入--欣賞音樂--創編表演--延伸鞏固--聽音樂走出活動室,這是一個層層深入的欣賞模式。

1、聽音樂進入活動室。在樂曲《舞樂組曲》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邊拍手邊進活動室,營造一種歡快的氣氛。

2、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此環節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談話激發興趣:如昨天晚上睡得好嗎?有沒有做夢?然後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述自己的夢,並出示圖譜自然引出課題。

3、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

(1)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2)請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並用右手食指跟隨音樂進行書空。

(3)請一名幼兒當“小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音樂,教師根據情況給予幫助。

(4)帶領幼兒分析曲式結構:

(5)再次欣賞音樂。

此環節的意圖是教師用顏色鮮豔的圖譜,節奏歡快的音樂,扣動幼兒的心絃,激活幼兒的思維,激發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師採用提問、書空、當小老師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欣賞樂曲,層層深入讓幼兒感覺不出乏味,並利用直觀的圖譜幫助幼兒分析曲式結構。然後通過讓幼兒再次完整地欣賞樂曲,使幼兒把體驗、分析所得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起來,感受一個更清晰的音樂形象,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教師以談話的方法引導幼兒為樂曲創編動作。

(2)教師提煉動作(三個動作)帶領幼兒跟隨音樂進行舞蹈。

(3)拓展幼兒思維進行創編,並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舞蹈。

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將幼兒遊戲、生活中的事情如,滾輪胎、鑽石油等經驗遷移到活動中,用音樂來表現,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在活動中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5、活動延伸:

(1)與同伴手拉手一起隨音樂跳圓圈舞。

(2)邀請客人老師一起參與活動。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推向高潮,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全部釋放出來,再加上客人老師的參與使活動達到高潮,在烘托課堂氣氛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大家共同分享活動快樂的目的。

6、聽音樂走出活動室。

六、感悟與反思: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欣賞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本次活動有不當的地方,望各位老師給與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篇22:幼兒説課稿

設計意圖

在經過快一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學習中,我們班幼兒動作發展有了相應的進步,他們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等動作技能,但是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他們的有些基本動作仍然不夠協調,尤其是跳的動作,有時會在跳的過程中摔倒。同時《指南》中也提出:“能身體平穩地雙腳連續向前跳。”所以我設計了這節體育活動《快樂的小青蛙》。

在設計中,我開展了以發展幼兒的彈跳能力為主,同時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的活動,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激發幼兒主動練習的願望,活動以遊戲的形式開展,使幼兒真正融入到遊戲過程中。

活動目標

1、學習彈跳的方法,練習跳的動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

3、喜歡參與活動,能遵守遊戲的規則。

重難點分析

活動重點:練習雙腳跳的動作。

活動難點:讓幼兒模仿青蛙跳,學習彈跳的方法。

解決重難點:在活動中,我首先以青蛙媽媽的情景身份鼓勵幼兒觀察動作,再結合念兒歌以及容易記的語言幫助幼兒分解,記憶動作要領,讓幼兒在練習、個別示範、情景遊戲等各種方法層層遞進,逐步掌握動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在室外選擇較平整的場地,用粉筆或其他記號筆在地上畫若干類似荷葉的圈。小青蛙胸牌每人一個。一段較活潑的音樂。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青蛙,對青蛙的外形特徵有大概的瞭解。教師熟悉如何模仿青蛙蹲跳、跳起來吃蚊子的姿勢。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扮青蛙媽媽,幼兒扮小青蛙。

教師編兒歌《小青蛙》“我是一隻小青蛙,捉蟲本領大,手兒伸一伸,腿兒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蟲,跳起來——吃掉它!”(活動四肢,鞏固向上跳的動作。)

二、小青蛙學本領

1、學跳的方法

提問:小青蛙們你們最喜歡做什麼動作啊?(跳)請你們先自己試着跳一跳吧!

幼兒自由練習跳的動作。

“小青蛙們跳的都很好,但是你們知道怎麼樣跳能捉到飛來的小蟲子嗎?好,現在看媽媽是怎麼跳的。

2、教師示範跳

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腳並併攏,小膝蓋彎一彎,預備——————向前跳一下。

3、小青蛙跟媽媽一起來學一學,跳一跳,邊念兒歌邊跳

引導幼兒互相學習小青蛙的跳躍動作,説説哪一隻小青蛙跳的遠,他是怎樣跳的?(請幼兒個別示範)幼兒集體學習彈跳的動作,瞭解手臂和腿的動作要配合才能跳的遠。

(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腳步動作,重點掌握跳的要領,幼兒集體學跳教師個別進行點撥)

4、創設情景“小青蛙跳荷葉”,鞏固蹲跳的動作

師:“現在我們把本領學好了,我們到池塘上玩跳荷葉吧。

記住了,要從一片荷葉跳到另一片荷葉上,不要掉進水裏了。音樂響起的時候再開始跳哦,音樂停的時候停下來。(播放音樂,幼兒開始跳荷葉。)

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一些放鬆舒緩的動作,拍拍腿,甩甩手腳,最後靜靜地”睡覺“,使原來興奮的神經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篇23: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紙,有彩色的臘光紙、有薄薄的毛邊紙、有光滑的紙、有粗糙的紙……它們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點:易燃、易撕、易濕、易皺等。正因為紙的品種多樣、用處廣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物品之一。平常與幼兒的交流與觀察中收集到有關幼兒許多關於紙的疑問與話題,如:“為什麼在臘光紙上不好畫畫呢?”“為什麼皺紋紙放在水裏會退色?”“為什麼宣紙放在顏料水會變顏色?”“你們瞧,紙會飛起來!”……這是幼兒的興趣點。因此這一課題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當前需要——探究紙的祕密,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激發其創造的意識,且其教育資源豐富,有孩子們愛看的圖書、有爸爸媽媽愛看的報紙、有色彩鮮豔的包裝紙……孩子們喜歡用紙折飛機、做紙球、摺扇子、寫字、畫畫等,對紙充滿了好奇與探究。

根據《指南》科學領域水平目標中提出:“嘗試運用基本的科學方法探究問題,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以及本班幼兒探索慾望強,喜歡動手操作,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來看,我將《紙》定位為一個系列活動,本次活動《神奇的紙》是系列活動之一,着重讓幼兒在玩中體驗、感知、發現各種紙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識於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這與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孩子的學習要來源於遊戲,來源於生活。”的情況相吻合的。

根據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制定本次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發現紙的不同特性。

2、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樂意與同伴交流。

3、培養幼兒探究精神與分享經驗的願望。

活動中引導幼兒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探究紙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 師生共同佈置時裝表演的舞台

2、經驗準備:

(1)教育的整合應該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個教育整體,因此,活動前讓幼兒瞭解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並知道各種各樣紙的名稱、種類。開展了體育活動《扔紙球》《揪尾巴》,美術活動《染紙》《撕紙》等。

(2)幼兒有記錄、操作活動的經驗。

3、物質準備:

(1)時裝表演的VCD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紙、漿糊、釘書機、剪刀、水彩顏料及記錄用的筆、紙等。

三、説教法學法:

1、課件激趣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活動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以看課件“時裝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 “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再讓幼兒猜想“身上的服裝是怎麼做的?”通過形象生動、色彩鮮豔的紙服裝,讓幼兒瞭解紙時裝的材料及製作方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及進行時裝表演的慾望。

2、記錄比較法

《綱要》中指出:“通過探索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如繪畫、記錄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採用了記錄比較法,它可讓幼兒把在探索中的發現及時地記錄下來,並通過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祕密。活動中,我向幼兒拋出這樣的問題“請你們用這些紙邊做邊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然後把發現記錄在紙上。同時,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我引導能力強的幼兒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進行比較,而且依次記錄;幫助能力弱的幼兒用1—2種方法比較紙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記錄發現,在相互的分享中,師幼共同歸納出紙共同的特點與不同的特性,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3、多感官觀察發現法:

《指南》的科學領域中提出“學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探索周圍的事物和現象”且大班幼兒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幼兒能主動參與,積極性高,能有效的發揮主體作用;因此我們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探索、實踐,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紙材料存在着光滑、厚薄之間的不同,動手摺一折、撕一撕發現各種紙之間的差異等。這樣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因自己的成功發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了幼兒參與下一個活動環節的積極性,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四、説活動過程:

過程遵循幼兒的發展特點,以《綱要》理念為指導,體現了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原則。

第一環節: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讓紙站住不倒。

1、幼兒自主探索讓紙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結讓紙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這第一環節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由説説自己以前對“紙特別是鉛畫紙”的認識,為下一個環節作好良好的鋪墊。通過幼兒的“説”使幼兒的已有經驗與現有經驗進行了整合,也讓我對幼兒的水平有了更深瞭解,為接下來的活動組織提供了一個參考。)

第二環節:

二、再次設置情景,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紙上面擺放多塊積木。

1、猜測紙摺疊後能否擺放積木?並個別嘗試。

2、比較紙的不同折法,討論如何摺疊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積木?

3、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測。

4、幼兒自主嘗試。

(這第二大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是活動的主要環節。在這裏我首先是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寬鬆、自由的活動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綱要》中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提供自由選擇和創造的機會與條件,本人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接下來引導幼兒自由自主去探索“紙摺疊後能否擺放積木?在站着的紙上面可以擺放多少塊積木?討論如何摺疊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積木?”讓幼兒帶着目的、帶着疑惑去探討,這個過程就是讓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是提供機會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通過親自嘗試、親自探索來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又學會自己去發現新的問題,再次去實際操作、自主探討,做到在解決眾多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科學知識,提高觀察力、探討力、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探索活動中與探索活動後的交流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而且幼兒的合作、討論、分享能力也會由此提高,同時也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動、師幼互動形式。)

第三環節:

三、產生挑戰的數量,引導幼兒再次嘗試。

1、師幼一起討論嘗試後的結果,產生挑戰數量。

2、請個別幼兒上來挑戰最多的。

3、經驗交流:如何摺疊才能挑戰成功?

4、結束。

(這個環節放在活動的後面進行,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挑戰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實踐嘗試活動中鞏固積累的經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實踐挑戰能力。通過趣味性的操作遊戲幼兒再次得到了發展,相互之間又有了經驗交流、互動成長、分享成果的機會,我所處的位子仍是引導者鼓動者,幼兒仍是自主發展着。本環節準備在5分鐘左右完成。)

總的來説,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採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讓幼兒在充滿輕鬆、自由的活動氛圍中學得主動、輕鬆、快樂,並運用多種感官解決多個問題,真正實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在玩中學、做中學、學得快樂,由此設計的活動過程也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三大環節。

篇24: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此活動適合大班語言活動故事圍繞貝貝的生日禮物”小斑馬“發生一系列的事,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孩子之間的爭論與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常常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二、説目標:

根據目標,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思維方式,將目標定為: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中人物情感。

2、感受包容別人所帶來的更大樂趣。

三、説準備:圖片。

四、説活動過程:

1、用提問法導入主題:你生日時候收到過哪些禮物?

2、出示圖片(一),圖片上有誰?在幹什麼?

3、出示圖片(二),後來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假如是你,你會怎麼做?

4、出示圖片(三),後來貝貝為什麼會原諒小豆子?從中讓幼兒感受包容別人所帶來的快樂。懂得同伴間要友好相處。

5、結束活動:讓幼兒手拉手感受團結友愛的情感。

篇25: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環節都滲透着數學知識,如:早晨入園時可以問問幼兒:”今天幾點起牀的?幾點上幼兒園的?“又如,在幼兒做操排隊時,問問幼兒:”誰排在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讓幼兒形成了序數的概念;分午飯時,碗與勺子的一一對應、小朋友的人數與所搬的小椅子的個數的對應與比較,既提高了幼兒的點數能力,又將對應、比較知識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數學教育隨處都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數字。在剛剛結束的”在春天裏“主題中,孩子們對小燕子等小鳥很感興趣,我們在環境中創設了一些廢舊制作的小鳥,孩子們總喜歡在角落裏數小鳥,可是有部分孩子們轉來轉去,怎麼也數不清。於是,結合我們接下來的主題”在動物園裏“,我設計了活動《小小動物管理員》,來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二、目標確定的依據

運用已有經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數量問題是課程指南中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個目標,也是我們本學期指定的中班的幼兒發展總目標及中班幼兒階段發展中的一個目標。根據課程指南和本月的目標我確定了第一個目標活動目標: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學習不同排列物體的數數。根據主題:”在動物園裏“目標:願意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我確定了第二個活動目標;樂意保護動物,體會成功的快樂。

三、説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主要環節

第一環節是談話活動,主要激發幼兒喜歡小鳥的情感,體會小鳥是我們的朋友。

教師提問:春天來了,小鳥都飛回來了,你喜歡小鳥嗎?為什麼?總結出小鳥能幫助大樹治病,還能美化環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他們。

這一環節利用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引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有初步的保護小鳥的意識。同時還可以激發他們表達的願望,孩子們有了一定經驗和興趣,都樂意表達。

第二環節是數小鳥,主要讓幼兒在交流中體會不同排列的數數方法。

這一環節又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整齊排列的一橫排小鳥,請幼兒介紹自己數數的方法。小結:我們有不同的辦法來數數,如可以順着數也可以倒着數。這個層次主要價值在於調動幼兒以往數數經驗,並在集體面前交流和分享。並幫助幼兒總結和規範語言。

第二層次是小鳥兩排排列請幼兒數數。小結有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數。有必要讓幼兒積累這方面的經驗。

第三層次是封閉式排列有特徵地數小鳥。鼓勵幼兒找出特徵進行數數。

第四層次封閉式排列無特徵地數小鳥。幼兒很少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很容易出現重複數的現象。我們先故意出錯引發幼兒注意,然後大家一起討論有什麼辦法來數,讓孩子們各自展示自己的辦法。我們提升: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循環排列的物體,我們數數的時候要找準起點並記住,這樣就不會重複數了。

這一大環節我們突出了由易到難的層次性,幫助幼兒積累不同排列情況下數數的經驗。

第三環節是做動物管理員,關注的價值是在自由數數中體會數數方法,體會成功的快樂。

我們結合剛剛開始的主題”在動物園裏“,利用動物園在招聘管理員的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我們創設好的”動物園“中自由數數並記錄。

環境創設方面,我們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動物園的背景和動物,這些材料是幼兒自己收集的,有的是幼兒自己製作的。我們排列動物的時候樹上是小鳥一橫排有序排列,但大小和顏色不同;山羊是排列成兩排的。草地上的有明顯特徵的長頸鹿是封閉式排列的,湖裏的天鵝是無特徵封閉式排列的。

活動中我們還結合簡單的記錄。記錄表的內容上下順序也是由簡單到複雜排列。用數字記錄這種方式對中班有的孩子來説有點難度,所以我請幼兒不會寫數字時就用點數表示。

四、説反思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在準備和進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第二環節中第一層次的小結忘記小結了。第四層次封閉式排列無特徵地數小鳥時故意出錯引發幼兒注意這一環節漏了,然後導致大家又一起回到了第一層次無序地數數了。

還有最後的幼兒交流:我數了**動物有幾隻?我用什麼方法數的?時沒有請幼兒數湖裏的無特徵封閉式排列的天鵝。因為這種排列是本次活動中一個需要幼兒掌握的數數方法。

篇26:幼兒説課稿

一、説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桌椅是幼兒在生活、學習、遊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日常活動中,幼兒損壞桌椅的現象時有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造成的,也有無意損壞的。通過本活動,讓幼兒認識到桌椅對於他們的重要性,應加倍愛惜,發揮桌椅的最大作用,培養幼兒愛惜物品的良好習慣。

二、説活動目標:

1、知道桌椅的用途和愛護桌椅的意義。

2、培養幼兒愛惜物品的習慣。

3、學習桌、椅的對話。

三、説活動準備:

佈置小熊家場景:椅子和桌子東倒西歪的躺在地上,小毛巾若干同幼兒人數,《幼兒園是我家》音樂帶,課件

四、説活動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學習椅子和桌子的對話。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為桌、椅洗臉的活動

五、説教法指導: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角色遊戲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為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六、説學法指導: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做做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七、説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師:今天我要帶咱們班小朋友去小熊家做客

(帶幼兒到佈置好的小熊家場景)

師:呀!小熊家怎麼了?椅子東倒西歪的,怎麼辦呢?

幼兒自由:(1)我們幫它扶起來(2)我們幫它整理好

[這時出現一哭聲]

教師:咦?誰在哭呀,讓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是誰在哭,它為什麼哭?

[裝作側耳傾聽狀]

請幼兒坐好,老師和幼兒一起看課件。

2、展開部分

教師和幼兒看完了課件後提問:

(1)桌子椅子為什麼哭呀?

(2)請小朋友説一説,你都知道小桌子、椅子有什麼用處呀?

師:(小桌子和小椅子用處可真大,小椅子天天讓我們坐在它身上小怕累,小桌子呢讓我們整天在它身上寫字、畫畫、做遊戲,它們就像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這兩個好朋友呢?)

[以上問題請幼兒自由回答]

(4)請幼兒説説我們臉髒了怎麼辦?(洗一洗)那小桌子、小椅子臉髒了也該洗一洗,對嗎?今天,咱們就幫小熊家的小椅子、小桌子洗臉。

(5)遊戲:[放背景音樂,每幼兒一塊毛巾擦桌椅,教師巡迴指導,讓幼兒擦的更乾淨並及時表揚擦的既快又幹淨的幼兒]

[這時傳來了一個聲音,謝謝小朋友,請大家吃點水果吧]

師:小朋友們,都辛苦了,坐下休息一下,小熊請大家吃水果了,讓我們邊吃邊欣賞我們的勞動成果吧,

幼兒坐下邊吃水果邊看課件。[打掃乾淨的小熊家]

3、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知道了小桌椅要愛護好的道理,小朋友其實還有許多好朋友象水彩筆呀、小本子呀、玩具呀,都要大家來愛惜它們。[音樂《幼兒裏是我家》響起]

老師與幼兒一起表演

教學活動延伸部分:小朋友,看看我們活動室乾淨嗎,如果不乾淨怎麼辦呢,也請大家動手打掃打掃吧。

幼兒自由打掃,收拾玩具等。

八、説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教師要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在這個活動中,我提供給幼兒簡單的工具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在扮演清潔工的角色中表演,又根據具體情況把一張小桌椅的事變成簡單的人物的對話,其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擦桌椅。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説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篇27:幼兒説課稿

一、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午睡是幼兒園活動中的一個生活活動環節。根據幼兒的生理、年齡特點,午睡有益幼兒的身心發展。從醫學保健角度分析:幼兒睡眠時,身體各部位和腦及神經系統都在進行調節,養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於恢復疲勞。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比平時增加3倍。所以,睡眠好壞直接影響幼兒的生長髮育、身體健康和學習情況。

二、活動目標達成度:

午睡時,大部分幼兒能獨立或在同伴的幫助下,將外衣脱下疊放在腳頭處、拖鞋按要求擺放整齊,會自己蓋好被子,以正確的睡姿(仰卧、側卧)安靜入睡,不影響其他人,若中間需起牀上廁所,也能輕輕的不打擾別的小朋友睡覺,睡醒時能安靜的躺在牀上,不影響其他人。

三、活動實施情況:

又到了一天之中午睡的時間了,孩子們安靜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換拖鞋,有序的排好隊去廁所大小便洗手,動作快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午睡室準備睡覺,眼看着好幾個孩子都進了午睡室,我也跟隨他們進去了,一進去,我就看到孩子們安靜的自己脱着褲子鞋子,然後將自己的褲子疊整齊放在腳那邊,5分鐘過去了,孩子們基本都已躺在了牀上準備進入甜甜的夢鄉,又一個5分鐘、10分鐘、15分鐘過去了,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睡着了,但是,有那麼一個女孩子總是不肯睡,她就是雨萱,第一次與雨萱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説吧,她總是那個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雨萱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不愛午睡的習慣。針對雨萱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着聲音尋過去,原來雨萱還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着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雨萱掐我!”原來又是雨萱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採取措施: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説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雨萱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疊手帕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四、活動反思:

睡眠環節的創設還是基於幼兒生理特點的。幼兒的大腦皮層易興奮也容易疲勞,因此在活動半日後,兒童的大腦皮層疲勞,需要休息,方能有充沛的精力完成下午的活動。另外幼兒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在睡眠時兒童腦垂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幫助兒童長身體。所以幼兒園安排孩子午睡是很有必要的。

對於幼兒午睡,很多家長很擔心,擔心孩子會感冒,擔心孩子會哭鬧,擔心幼兒園的環境不適合孩子午睡等等。家長的擔心是很正常的,作為幼兒園教師,幼兒園的工作也是以保育為主要,首先是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午睡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我們在反思,在總結,找到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策略,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健康成長,現把自己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策略總結如下:

1.要做好家長工作,向家長介紹幼兒午睡情況,帶家長參觀幼兒午睡場地,讓家長了解,也請家長能更放心。

2.孩子午睡的習慣及平時午睡的特殊情況,如:喜歡抱物、容易出汗、容易尿牀等情況,也先向家長了解,午睡中更多關照特殊孩子。

3.某些體質差的孩子,教師要特別的對待,如愛生病的、愛亂動的、很久都不入睡的孩子,教師可以先讓他躺在牀上,待老師空閒後挨在身邊時才給孩子脱,特別是在冬天,孩子脱了衣褲,如果很久都不入睡,又沒有蓋好被子,那就很容易感冒的。

4.隨時觀察孩子午睡中的情況,堅決制止孩子在午睡中玩東西,發現及時沒收,並強調不準這樣做,讓孩子明白老師制止這樣的行為,也請家長配合,不讓孩子帶東西入園。

5.教給孩子正確的睡姿,養成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

6.午睡表現好的孩子,老師要不吝嗇自己的表揚,要鼓勵孩子的表現行為

7.與家長溝通是最重要的,也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8.午睡中,教師要隨時觀察孩子的睡眠情況,及時為孩子蓋被子,不讓孩子矇頭睡覺,發現孩子在睡夢中有異常及時處理,杜絕不安全的事故發生。

幼兒園的午睡一直都是家長很關心的話題,特別是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們,孩子的年齡很小,很多孩子都是家長自己帶着睡覺的,到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家長當然很不放心。但通過我們的工作,以及與家長溝通,更多的是我們在工作中很認真,很細緻,對幼兒照顧很周全,家長也很放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更多的反思、總結,把我們的工作做好。

篇28:幼兒説課稿

教材分析:兔子不喜歡夜晚選自大班教材中”黑夜密語“這一主題之中。這個主題講述的是”白天“沒遇見的另一半景象--”黑夜“,白天和黑夜構成了整個世界,它們兩者都在不停地輪換缺一不可。走進黑暗的世界裏,孩子們要面對恐懼,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希望能慢慢改變孩子們對黑夜的看法,讓幼兒對黑夜充滿好奇和無窮的想象。由此,他們都能發現白天和黑夜的美。

目標:

1.知道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點,理解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2.樂意在”辯論“中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體驗自由表達的快樂。

3.能正確對待夜晚,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重難點:

重點:能説出白天和黑夜的特點,正確對待夜晚。

難點:讓幼兒知道白天與黑夜是交替出現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不為人的意志所改變的,能理解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談話法、猜想法、講述法、提問法、討論法。在引題時我採用了談話法,與幼兒談談晚上在家裏都會做些什麼事,從而拉近與幼兒的距離,產生温馨的畫面,在用猜想法請幼兒猜猜小兔為什麼不喜歡夜晚,為下面的環節做好鋪墊。第二個環節我運用了講述法與提問法,是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也是為了突出重點,幼兒能説出白天和黑夜的特點。第三個環節用了討論法,讓幼兒討論如果只有白天沒有黑夜會怎麼樣?這個環節是為了突破難點,讓幼兒知道白天與黑夜是交替出現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教學流程

一、導入白天我們在幼兒園學本領,晚上在家幹什麼?與幼兒交談平常再自然不過的事,拉近與幼兒的親近感,再讓幼兒猜想兔子為什麼不喜歡夜晚,引起幼兒的興趣,為下面做鋪墊

二、幼兒傾聽故事,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這個環節我分二段來進行講述,在講完故事的第一部分後,我進行了提問,1.兔子為什麼不喜歡夜晚?2.如果他們找到你你會對兔子怎麼説?等問題突出重點,讓幼兒知道白天與黑夜的特點,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

三、經驗遷移,討論如果只有白天沒有黑夜會怎麼樣?幼兒能按自己的觀點,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是為了突破難點,讓幼兒知道白天和黑夜每天都在不停的交替,沒有白天就沒有黑夜,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我們都要用愉快的心情去面對。

請幼兒把晚上發生的美好的事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培養幼兒愉快的心情,讓幼兒在快樂的心情下把夜晚美好的事情記錄下來,從而使幼兒能更加的喜歡黑夜。

在導入環節,教師創設的情景能吸白天還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為後面的環節做了鋪墊。在環節二中,教師主要運用了提問法,通過故事的傾聽,能使幼兒瞭解到黑夜和白天的不同特點,是目標一的實施環節。在環節三中,教師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對於白天和黑夜的看法,瞭解白天黑夜是不斷交替的,是缺一不可的,這環節中始終體現了預設的兩個目標。在最後的延伸環節中,教師要求幼兒畫一幅畫,按自己的喜好來話,並且要能表現出白天黑夜的不同特點,以此來更好地鞏固預設的目標。

篇29:幼兒説課稿

一、設計意圖:

線描裝飾畫從點到線可以構成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案,它的美如同色彩一樣深深吸引幼兒,一次偶然的機會,孩子們看到一張捲心的橫切面照片:”哇!裏面有好多好多彎彎曲曲的線呢。“孩子們的反應啟發了我,捲心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它的橫切面造型十分美麗,那些豐富變化的曲線,既生動有趣,又有想像空間,能否把這些形式美的特徵突出地呈現出來,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它,從而感悟線描裝飾涉及的一系列美感規律呢?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的制定:

活動目標是為了讓幼兒更好的學到線描裝飾技能,所以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組織線條表現形象。(活動的重點)

2、創造性地運用不同的線、形表現同一物體形象,能夠將線、形密密地排列在圓形空間。(活動的難點)

3、根據生活經驗聯想,構成富有情趣的畫面。

三、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看到捲心菜的橫切面我準備了實物捲心菜;為了讓幼兒展示自己的繪畫技能我準備了素描本和粗、細2 支黑記號筆;在投影儀上展示教師範例讓幼兒不但欣賞到的圖畫的美感,也讓幼兒知道自己在作畫時應該怎麼畫才好看。

四、活動過程:

環節一、觀察實物、個別造型。

觀察橫切面捲心菜,讓幼兒對捲心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幼兒看實物進行寫生,打存常規的行畫後説滿足了幼兒急於動手錶達感受的需要,沒有任何規範圖式的自主造型方法,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表現空間,創造出了變化多樣的捲心菜圖式。

重點提問:切開後的捲心菜是什麼形狀的?你還看到了什麼?這個小朋友畫的捲心菜是怎樣的?他的葉子又是怎麼畫的?

小結:捲心菜的形狀是個大大的圓,我們可以用像樹幹一樣的形狀畫出捲心菜的芯,用螺旋線和一圈一圈的弧線畫出捲心菜的葉子。

環節二、欣賞範例作品,引導細緻刻畫。

引導幼兒觀察感受組織不同的有變化的線條表現捲心菜。

指導語:這棵捲心菜裏面畫了很多不同方向的弧線,一圈一圈畫得很多很密。

這棵捲心菜裏面有各種不同的線條,畫得也很密,畫滿了整棵捲心菜。、

環節三、教師指導,幼兒作畫。

看到了周們的畫、老師範例的欣賞,孩子們已經破不及待地想畫畫卷心菜。重點提問:你種出來的捲心菜會有什麼祕密呢?會有哪些小小的動物想知道它的祕密呢?提出要求:畫一棵有着很密線條的美麗捲心菜。

環節四、欣賞兒作品,欣賞評價。

在觀察和欣賞中進一步感受疏密、主次等美感規律。

篇30: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花兒朵朵》大班上學期《七彩世界》主題中的一個生成活動。是以花為主線,通過課件欣賞花的成長過程及不同姿態,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並能運用肢體動作來表現一種意境和情緒,培養了幼兒審美能力及藝術表現力。

綱要指出:藝術教育應使幼兒初步感受並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本活動的教學目標如下:

1、幼兒對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的活動感興趣。

2、能隨着音樂在不同情境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的變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個,音樂磁帶。

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不同花的開放過程。

難點:幼兒能與同伴合作多種舞蹈造型,並有所創新。

二、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運用了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為幼兒搭建一個自我表現、自我創新的舞台,讓孩子們通過欣賞、探索、創新,從而獲得成就感。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多媒體課件用動畫直觀地再現了植物生長的動態過程,賦予幼兒動感形象,恰好彌補了人體難以體察植物生長的動態過程的不足,很好地調動了幼兒的情緒。並輔以啟發聯想法、示範法、表演展示法、課程整合法等,讓整個教學過程做到動靜結合,兼顧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始終為幼兒創設温馨的心理環境。

(二)學法

在學法上,我以幼兒為主體創設多種感受、表現的形式和渠道,讓幼兒自主探究與學習。其次,是藉助錄音、課件等多媒體手段,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發揮想象,創造美。這些方法能使處於不同發展水平幼兒都能得到心理滿足,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説教學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導入主題

活動的第一部分,通過課件欣賞小喇叭花從種子發芽到長大成一朵花的過程。我們用簡短的問話讓幼兒建立起動作的視覺形象與身體的關聯。讓幼兒想像自己是一粒會跳舞的花種,嘗試用肢體動作隨着音樂一起表演花發芽長大開花的過程。

(二)展開課題,豐富幼兒肢體語言

1、用肢體語言表現各種花開放各種姿態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中心環節,我們以觀看多媒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讓幼兒對開放的花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在欣賞表現中,我們運用了個別示範法,請個別幼兒來展示與眾不同的動作。對於難以表現的花,如一層一層的花,我們就進行演示示範。

教師以花媽媽的身份進行指導,讓幼兒在音樂聲中盡情展示,把美好的情感釋放出來。

這個環節是此次教學的重點,我們主要是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感受創造的快樂。

2、花在情境中的動作變化

這個環節主要是調節幼兒表演情緒,增強表演的情節性,調動幼兒情感。因而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自然天氣下,蝴蝶、蜜蜂與花互動中花的表現的多媒體畫面。

幼兒藉助課件和教師的演示建立有關花的形象,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表現花,表現一種意境和情緒,表現一種生命綻放之美。他們的表現力和表現慾望受到激發,也使整個活動漸入高潮。

3、花的造型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舞蹈的造型。在欣賞完小花園的課件後,讓幼兒變成一個個花仙子,隨着音樂把自已心裏的想法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教師扮演園丁進行個別指導。

本環節我們鼓勵幼兒自由組合,給了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情感的空間,幼兒不但能選自己喜歡的造型模仿,而且還可以有創新,使整個表現由苗到花、由有情感的花到花仙子的活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結束部分

活動進入尾聲,我們和小朋友們一起坐下來進行交流:“花靜靜地開放時,在想些什麼?”

這個環節給了幼兒與同伴交流情感的機會,進一步滿足了孩子們探索、創新的需要,使整個活動在高潮中結束。

(四)活動延伸

在活動結束後,我們利用區角活動,引導幼兒繼續探討其他的造型,並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幼兒的興趣未盡,這樣的設計可以引領幼兒繼續學習、向更廣闊的天空發展,為新的藝術活動生成奠定基礎。

篇31: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剛剛進入小班的小朋友對什麼都感興趣,然而對於各種各樣的顏色尤其感興趣。俗話説“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而且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的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另外小班幼兒剛進幼兒園不久又逢國慶,在這舉過歡慶的日子裏,製作漂亮的彩旗也是一個慶國慶很好的方法。由此產生了這節小班的美術活動《節日的彩旗》。在這個活動中,我一開始以“過生日”一詞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然後再通過兩次操作活動來讓幼兒感受國慶帶來的快樂,第一次是通過讓幼兒獨立的在自己的操作紙上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製作漂亮的旗面,主要是讓幼兒掌握繪畫的技能,初步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以及初步培養幼兒想過節的快樂;第二次是讓幼兒在塗色結束後,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合作製作長長的彩旗,並佈置在教室裏,這次操作活動使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以及感受慶國慶的愉悦心情,最後幼兒在佈置教室的活動中結束。

2、目標定位。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①讓幼兒初步學習在輪廓線內均勻塗色,色彩要鮮豔。

②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③通過製作彩旗,從而激發幼兒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

3、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啟發引導、製作體驗、共同合作及師生交流,使幼兒的情感得到啟發。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的第一次操作活動,讓幼兒初步學習在輪廓線內均勻塗色。我注重營造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榜樣示範、表揚鼓勵、個別指導等方式,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從而使幼兒的能力得到發展。

4、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此,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每人一盒油畫棒,一張操作紙,膠水,幾根貼彩旗的長繩,輕音樂磁帶一盒等。

經驗準備:一部分幼兒已初步知道自己的祖國媽媽叫中國,十月一日是它的生日。

空間準備:有一個放固定長繩的空間。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

二、説教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操作法為主,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後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均勻塗色,掌握繪畫技能;第二次操作是合作製作彩旗,體驗合作的快樂。同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還穿插了直觀教學法、交流討論法、榜樣示範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活動輕鬆,愉快,讓幼兒能更好地理解,並接受。

三、説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提示的方法,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因此我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嘗試法、體驗法等方法,慢慢學習繪畫的技能。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在教學中把教法與學法有機聯繫起來,有意識的進行學法的指導和滲透,不但可以讓幼兒學會,還會讓幼兒會學。

四、説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啟發提問——教師示範——幼兒製作旗面——師幼合作。

第一部分啟發提問,主要採用了啟發想象法。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提問:①前幾天那位小朋友過生日了呀?②我們的祖國媽媽的生日也快到了,你們知道是幾月幾日呀?③怎樣來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呢?通過第一個一個提問引起幼兒的想象討論,想象怎樣為祖國媽媽慶祝,從而激發幼兒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然後教師小結引出老師也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我們來製作漂亮的彩旗把教室打扮起來,一起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第二部分教師示範,主要採用了示範法。教師先邊示範用鮮豔的顏色在輪廓線內上下均勻塗色,邊講解塗色的方法,然後再請一個能力強的幼兒上來示範,為接下來小朋友集體練習做榜樣,使幼兒能大膽嘗試。繪畫示範結束後教師再出示長繩,示範把單個的彩旗變成一長條漂亮的彩旗。第三部分幼兒製作旗面,主要採用了操作法。讓幼兒在輪廓線內均勻塗色,同時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顏色要塗滿,握筆姿勢要正確等。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我邊放音樂,邊鼓勵幼兒作畫,只要不畫到輪廓線以外,能大膽嘗試作畫的幼兒就給予肯定。另外對於個別膽子特別小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使能力弱的幼兒,膽小的幼兒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第四部分師幼合作,也主要採用了操作法。教師和幼兒一起把彩旗貼在長繩上,變成一條一條長長的彩旗,佈置在教室裏。這一環節中,我注重幼兒之間、師幼之間的合作,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時在活動即將結束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提問:“彩旗除了這種形狀的,還有什麼形狀呢?”鼓勵幼兒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製作更好更漂亮的彩旗來慶祝國慶節。

以上是我對整個活動的理解,分析,如有不當之出請多包涵,謝謝大家。

篇32:幼兒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在這部分主要説清三個方面,一是教材的地位,二是教材的內容,三是教材的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是指明所説課哪個學段哪個領域的內容。

(二)教材的內容主要闡述所要説課的主要內容。

(三)教材的作用主要闡述通過本課活動,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例1】語言《月亮》

《月亮》一課是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內容,月亮是一種自然現象,每晚都會高掛在天空,但它僅僅是看的見摸不着的東西。因此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散文詩《月亮》富有很濃的兒童氣息,把自然界的生物都擬人化了。這首詩歌語言簡潔、明瞭,貼近幼兒生活。重複性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於記憶和創編。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同時,通過仿編,可以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例2】科學《泥鰍》

《泥鰍》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內容,泥鰍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之一,也是幼兒園的自然角中經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師和孩子忽視,我們對泥鰍不太關注,更難得把它作為一個資源引導孩子去觀察。選擇泥鰍作為教學內容,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對身邊常見事物也能細緻觀察的意識,這既是科學的內容,更是科學的態度。正如《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另外,泥鰍不會對人造成傷害,能讓幼兒在觀察的同時用手觸摸,有利於培養他們對自然的親近感,培養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生態觀。

二、學情分析

分析所教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以及各個幼兒在各領域活動時的特點,這些特點對本課活動開展的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或者談談本活動的作用。

各年齡段幼兒特點供參考

(一)小班幼兒主要年齡特點:1、動作發展快 2、認識靠行動 3、情緒作用大 4、愛模仿 5、常把假想當真實 6、常把動物或物體也當作人

(二)中班幼兒主要年齡特點:1、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 2、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3、規則意識萌芽,是非觀念較模糊 4、在活動中學會交往 5、動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 6、活潑好動、積極動用感官 7、思維具體形象,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概括分類 8、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能獨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種事物。9、具有豐富、生動的想象力 10、通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

(三)大班幼兒主要年齡特點: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 2、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增長 3、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4、合作意識逐漸增強,規則意識逐步形成 ,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7、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望 8、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係 9、能根據周圍事物的屬性進行概括和分類 10、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11、閲讀興趣顯著提高 12、創造慾望比較強烈 13、象徵性遊戲趨於成熟 14、表現與表達方式多樣化

【例1】語言《月亮》

中班幼兒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能通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因此我設計了月亮找家的遊戲,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理解活動的內涵。

【例2】科學《泥鰍》

大班幼兒更加好奇好問,對大自然發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問”為什麼“,”是什麼“。 他們總是在對周圍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這種好奇心與探究欲驅動着孩子們的去認識。中班孩子喜歡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對新的事物產生的恐懼心理,往往來源於對事物的不正確認識。由於缺乏知識或經驗不足。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瞭解事物。

三、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的教育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説課時再根據活動將教學目標具體化。

四、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了教學目標後,結合教學內容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及培養的能力,難點是教學目標難以完成的內容。

【例1】語言《月亮》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學習仿編,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本次的難點定為:學習仿編,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例2】科學《泥鰍》

《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興趣需要,我確立了包含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認識其生活習性。

情感目標: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能力目標:學習用細緻觀察、感官觸摸等方法瞭解泥鰍的特徵。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其生活習性,難點是:能細緻觀察、感官觸摸等方法瞭解泥鰍的特徵。

五、教學資源與手段

教學資源與手段是本次活動用到的教具與學具,幼兒班活動中需要做充分的教學準備,根據各個活動具體內容做相應的説明,如:實物類,圖卡類,筆類,玩具類,工具類等等。

【例1】語言《月亮》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利用掛圖、圖書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例2】科學《泥鰍》

物質材料是幼兒探索操作的直接對象。所以我們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1、課前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泥鰍的資料,帶到班級與同伴分享。

2、泥鰍每人一條

3、課件《泥鰍生活習性》。4毛巾若個條 盆、塑料手套。這些準備一是可以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便於幼兒更好的把握知識重點;二是能幫助幼兒認識泥鰍的特性,激發幼兒對大自然中”泥鰍“生活習性感興趣,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感受成功的快樂,以此突破活動的難點。

六、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幼兒的教學方法有:

情景法:創設活動情景,引入活動,並在其中活動

觀察法:幼兒觀察圖片或實物,自己比較與探究,教師引導啟發

操作法:幼兒自己動手練習,自主探索,獲得感性認識,實踐經驗。

討論法:幼兒以集體討論問題,表達觀點,擴展知識,提高表達能力。

演示法:教師出示教具或示範動作與操作方法,並加以講解

遊戲法:設計遊戲活動,吸引幼兒積極參與,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

【例1】語言《月亮》

《月亮》説教學方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讓學生觀察通過多種感官的調動,來理解詩歌內容,並能在教師的示範指導下仿編詩歌。

例如:科學《泥鰍》説教學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觀察講解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活動,擯棄了傳統的説教形式,提出了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獲取知識,獲得經驗。

七、教學過程

總體上講,幼兒班的活動可按四步進行:

一、引入環境(在活動前盡力為他們選擇和創設相適應的現實環境,充分利用兒童的無意注意特點,把他們吸引到活動中來,主要是生活、習慣、興趣等直觀感受的激發。)

二、指導活動(是幼兒班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部分,以組織兒童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為主。兒童在這種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而且充分交往,發揮羣體作用,並允許在不同水平層次上各自顯示,不強求一律。)

三、遷移內化(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幼兒對剛剛完結的活動進行回顧、思考,運用語言進行表述,從而引導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激勵延伸(全部教學任務完成後的一個簡短的結尾,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給予兒童活動的評價、激勵,或者提示兒童在課後應當延伸的活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引發兒童自覺活動的動力,將教學的效果融於兒童日常的生活、娛樂和學習行為中去。)

以上教學過程的設計只是框架,根據不同活動主題與內容,需要進行更有創意的設計。

八、自我評價

對整個活動設計進行總體的評價,活動設計的總體思路,設計意圖,預測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以及實際活動中可能遇到困難。説自我評價時,圍繞《綱要》理念,突出活動設計的亮點,昇華自己的思想。

【例1】語言《月亮》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例2】科學《泥鰍》

《綱要》指出:”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本次活動達到了《綱要》中的目標,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主動觀察與交流,多種感官齊用,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通過思考、討論,幼兒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同時也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幼兒熱愛自然,與動物做朋友。

篇33:幼兒説課稿

一、要求:

1、讓幼兒通過仔細觀察,細細品嚐,在吃吃玩玩中很輕鬆,自然的認識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的功能,並簡單的瞭解一下甜黍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知道甜黍是我們崇明的土特產,從而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準備:

整株甜黍,甜黍的生長過程畫,甜黍穗,甜黍籽,若干白紙,

三、重點:

幼兒在吃吃玩玩中認識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功能。

四、難點:

怎樣引導幼兒觀察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五、過程:

(一)猜謎,引起興趣

小朋友,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樣你們很熟悉,很喜歡的東西,先不告訴你們,讓你們先來猜個。

一節一節青又長,

他的頭上結滿籽,

只吃生來不吃熟,

它的味道甜又甜,

我們大家都愛它。

(請知道的幼兒悄聲告訴我)

請大家一起説,是什麼?(出示實物)

對,這叫“甜黍”。

(二)讓幼兒邊觀察邊講述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不知道這甜黍是怎麼長出來的嗎?(幼兒)

好,請你們來聽我講個小小的,你們就知道了。(出示第一幅)美麗的春天來了,農民伯伯把一粒粒甜黍籽撥撒在細細的泥土裏,春雨綿綿,(出示第二幅)一粒粒甜黍開始慢慢地發芽,並悄悄地從泥土裏鑽出來,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漸漸地,漸漸地,長成了一棵棵小苗苗,(出示第三幅)農民伯伯非常愛它們,經常給它們澆水、施肥、捉蟲,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理下,它們越長越高,開始抽節了,粗壯了,最後,頂上開出了美麗的花,(出示第四幅)慢慢地成熟了。

老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甜黍它長得怎麼樣的?

(出示實物,整株甜黍,每組一根)

1、現在我請大家仔細看看,摸摸,想想,甜黍到底怎樣?

它的最下面是什麼?中間是什麼,最上面是什麼?它們都分別長得怎麼樣?比比誰看得最仔細。

2、幼兒仔細觀察,師巡迴指導,請幼兒把看到的講給大家聽。

3、提問:(1)甜黍的最上面是什麼?象什麼?它長在哪裏?有何用?

(2)根上面是什麼?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用處?

(3)表面上是什麼?什麼顏色?有何用?

(4)甜黍的粗細,

(5)葉子長得怎樣?象什麼?

(6)葉、殼剝掉后里面是什麼?什麼顏色?摸上去感覺怎樣?有何用?

(7)皮裏面是什麼?什麼顏色?

請一個幼兒試着把皮咬下來,並要求注意安全。味道怎樣?(請個別幼兒品嚐一下)

吃肉裏的什麼?把什麼吐出來?

4、小結:甜黍的內外特徵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請每個幼兒仔細地品嚐甜黍,教師與其共享,同時告訴孩子甜黍是崇明家鄉的土特產,從而使之產生愛家鄉的情感。

(四)讓幼兒做做玩玩,深一步瞭解甜黍

1、老師:(出示甜黍籽做的範畫)

看,是什麼?(飛機、房子)

你們知道用什麼做的嗎?

對,甜黍籽還有一個本領,那就是可以做畫。

2、你們想不想試試看?用什麼方法?

(幼兒動手操作,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開動腦筋做出與別人、老師不一樣的)

3、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幼兒所用的不同方法,然後讚揚開動腦筋想出又快又好的甜黍籽的方法。

4、互相觀察作品,講評,鼓勵,表揚,做得好,開動腦筋的幼兒。

(五)結束

幼兒去洗手,教師與保育員一起整理教室。

篇34: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的選擇:

《綱要》中指出: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在走、跑、跳、投、鑽、爬、攀登的遊戲中,能平穩地控制自己的身體。每年我園都要進行體能測查活動,對幼兒的體能水平進行摸底。在上學期末的測查中,我班幼兒的單腳跳達標率僅為14%,在體能檢測各項中成績最低,是體能發展的弱項。因此,我設計了”我的小腳真能幹“的單腳持續向前跳躍系列活動,這次活動是其中的第三個活動。小班教育目標實現的適宜途徑為”遊戲化的一日生活“。遊戲中幼兒最容易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他們在遊戲中學習與進步。小班幼兒的肌肉力量和耐力較差,因此,我設計的這個活動就充分考慮到了小班幼兒的生理特點及心理特點,注重在遊戲情景中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遊戲情境和角色體驗中大膽嘗試單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同時還將語言、科學及社會等領域內容有機滲透與融和,從而挖掘出每個環節所隱含的教育價值。

2、目標的確定:

教育目標的確定要結合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制定。

幼兒的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的骨骼較軟、肌肉比較容易疲勞。因此,單腳跳對小班幼兒來説是一個難點。他們常常連單腳站立都堅持不了幾秒,身體就開始向兩側傾斜或搖擺。因此,在第一次的活動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學習單腳站立上。由於這個動作需要幼兒多次的重複性練習,因此幼兒很容易厭倦。所以,我採用了多種方式,如:單腳站立,讓幼兒想象是什麼小動物,孩子們有的説是小兔子、有的説是小馬......於是,我就請他們來模仿這種小動物,學新本領,幼兒在遊戲中逐步掌握了單腳站立的方法。除此之外,我還和幼兒一起學劃小船--單腳站在摺好的報紙上,而報紙的寬度則為正好能讓幼兒一隻腳站在上面,以次遊戲來激勵幼兒單腳站立的時間,學習習近平穩控制自己的身體;第二次遊戲”給小熊送禮物“,以遊戲的形式練習5米之內的隨意單腳向前跳躍。鼓勵幼兒用單腳向前跳躍的動作完成全程,從而進一步學習習近平穩控制自己的身體,體驗運動的快樂。

基於以上活動中對幼兒的觀察,我班幼兒已經都能做到平穩地單腳站立以及原地單腳跳躍。由此,我確定了此次體育活動的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單腳連續向前跳躍,能平穩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2、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感受運動遊戲的愉快。

3、活動準備:

在教育活動中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根據幼兒的現有水平及能力的差異,我在場地內先後各設置了自制小路四條,第一次為長度4米、6米的小路各兩條;第二次則長度分別為6米、12米的小路各一條,8米的小路兩條。路型有直線、斜線及弧形,不同路型的設計,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也自然滲透了科學領域的內容:認識各種線,間接感知同等距離下直線、斜線以及弧線的不同長度,這主要是考慮到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設置從易到難,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幼兒的需要。滿足幼兒根據自己能力、意願,自主進行選擇的需要,從而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成功,從而感受運動遊戲的愉快。而我們的達標測查工具是長度為20米的同心圓,因此,弧形小路的設計,也正是出於讓幼兒對這個工具的逐步熟悉的考慮,隨後逐步增加長度,直至20米。其中瓶子小路是幾種材料中唯一的立體遊戲材料。為了讓幼兒對新的遊戲材料不感到生疏,並吸引幼兒大膽嘗試,我在此次活動前,就利用户外活動時間組織幼兒進行了幾次”玩水瓶“活動:由幼兒收集水瓶、親自往瓶子中灌水、然後自由選擇顏色,往瓶子中放彩紙,觀察瓶子中水的變化;親自嘗試擺瓶子小路,其中不乏有各種路型--直線、曲線、弧形等等,而且,他們也在樂此不疲的”擺放“中悄然進行着科學領域中的排序練習:將瓶子按顏色排序、按高矮排序、按粗細排序......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及探索慾望。最主要的是活動材料幼兒親自來擺放,激發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收放材料的習慣,讓幼兒熟悉、瞭解了新的遊戲材料。有效避免了:突然投放新材料幼兒會無所適從或不知所措的情況發生,從而增強了活動的效果與質量。

二、説教學程序

依據組織體育活動的基本結構及方法,我設計的體育活動步驟為:

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3-5分鐘)

1、準備活動:聽《小司機》的音樂做全身的熱身活動。

小班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短,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設計有趣的情節,鼓勵幼兒,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裏充分”活動“起來。因此,結合小班幼兒好模仿,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選擇播放了有歌詞的並與遊戲內容非常貼近的歌曲《小司機》,從而在準備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就及時成為了貫穿整個活動的遊戲角色:小馬媽媽和小馬。並且利用遊戲角色完成了熱身,活動了全身各部位。同時,教師用自身形象的語言及動作帶動幼兒,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

2、重點動作練習

這個環節的安排主要是重點練習幼兒單腳連續跳躍的動作。而採用邊説兒歌邊練習的方法,避免單純練習的枯燥,同時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在玩”説“的遊戲時就完成了動作的鞏固練習,並且也使幼兒的情緒逐漸激昂,增強了進行遊戲的願望。

(二)基本部分:(10-12分鐘)

動作要領:單腿站立,一條腿抬起。屈伸主力腿然後向前跳,兩肩隨之上下襬動。

由於前期的兩次活動,幼兒已經基本能夠做到單腳抬起並離地跳起,但是單腳連續向前跳躍一定距離則有很大困難,能夠單腳連續跳躍12米的幼兒佔14%,能夠連續跳躍8米的幼兒佔42%,能夠連續跳躍6米的幼兒佔32%,能夠連續跳躍4--5米的幼兒佔12%。因此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難點為:單腳連續向前跳躍。

遊戲:

1、方法:

(1)教師語言引出遊戲後,帶領幼兒觀察遊戲場地的材料佈置:4米長的彩色皮筋直線小路和6米長的自制紙棒直線小路各兩條。這樣設置小路的目的是根據幼兒現有水平,先投放相對容易完成的遊戲材料,首先可以幫助幼兒鞏固已有經驗,同時幼兒在完成的同時,更加增強了自信心,也為教師激發幼兒繼續遊戲的興趣做好鋪墊。首先,教師進行示範後,請兩名幼兒先進行體驗。這兩名幼兒為健壯兒,此舉是為了增加他們的運動量,同時也激發了他們運動的積極性,並強化了他們的成功體驗。

(2)充分利用多種運動遊戲材料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感受運動遊戲的愉快。在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去”運糧“的小路,而過小路的要求是學小馬單腳跳躍經過。不同形狀、長短的小路,也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了幼兒根據自己願望去跳過小路的積極性。同時也關注幼兒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個體差異,愛護、理解、照顧每一位幼兒。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生長髮育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對於單腳連續跳躍過小路實在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可給予適當幫助:如語言鼓勵或動作支持--扶一小段路程,或者就依自己的興趣,這些幼兒隨意雙腳跳過、跑過、走過均可。目的是不使幼兒對活動產生畏懼心理,能高興進行遊戲,使他們逐步建立參與活動的信心,同時也能達到提高幼兒腿部肌肉力量的目的。幼兒跳過小路後,最後手拿一(小)包糧食沿旁邊跑回,繼續遊戲。場地上投放的”糧食“為幼兒人數的2--3倍,這樣放置沙包數量的設計,主要是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的運動量的考慮:使之既達到小班運動量的要求,又不至於使幼兒過於疲勞。聽到”雷雨“聲後,回到”家裏“。雷雨聲的設計也是出於兩個目的,其一是整個小馬運糧的遊戲情境的一部分,使遊戲內容更加豐富,而且,貼近幼兒生活,幼兒較容易進入遊戲;其二是為了靈活控制幼兒的運動量,在幼兒運完糧食時,教師放錄音機,使幼兒聽到”雷雨聲“提示,及時暫時調整與休息。

幼兒休息時,請幼兒協助調整、擺放並觀察遊戲材料--在原來小路長度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將小路的長度分別調整成:6米長的自制布帶直線小路一條;8米和10米長的自制紙棒斜線小路各一條,12米長的弧形瓶子小路一條。分層次的擺放,也為幼兒的活動提供了漸進性的有效支持。同時讓幼兒參與調整擺放材料,他們不但可以及時休息,還激發了他們繼續進行遊戲的積極性。而終點沙包也調整為重量是前面遊戲時使用的沙包的一倍,數量也調整為幼兒人數的1.5倍。這樣調整是因為小路的長度增加了,因此,對應也要適度調整減少沙包的數量,從而保證了適宜的運動量。然後開始第二遍遊戲,此次的遊戲要求則改為幼兒到達終點後要運一大包糧食”抱“回來。這主要是為了增加遊戲難度,由原來的自由持物跑回調整為負重跑回。單腳連續跳躍主要鍛鍊了下肢動作,而負重的目的是為了鍛鍊幼兒上肢的臂力,達到在一次活動中引導幼兒上下肢體都參與活動的目的。並使遊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當然,幼兒也可視自己的能力及意願靈活確定抱回糧食的數量,這樣,幼兒在去運回”糧食“的過程中不但增強了自信,還很自然地滲透了科學領域的點數內容......

(三)結束部分:(3-5分鐘)

組織幼兒玩遊戲”劃小船“

兒歌:劃呀劃,劃小船。起風了,大浪過來了!小船升高了。風小了,小船慢慢降低了。劃呀劃,劃呀劃,小船停了,到岸了。

幼兒經過兩輪遊戲後,運動已經相當充分了。此時全身緊張的肌肉也需要及時放鬆。而此環節結合兒歌開展小運動量的放鬆遊戲,使幼兒緊張的身心得到了有效緩解。

三、説教法

師生共同遊戲是小班遊戲活動的主要方式與方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而誇張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綱要》中指出: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感受運動遊戲的愉悦。幼兒常把假想的事情當作真實的事情,是他們想象誇張性的表現。他們很容易沉迷於想象的情境,把自己真的當成了遊戲中的角色。很多幼兒都聽過”小馬過河“的故事,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創設了小馬運糧的遊戲情境,正好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相吻合,並以小馬角色貫穿活動始終,正好適應了小班幼兒思維”擬人化“的特點;同時,在幼兒兩次遊戲中間的休息環節,我採用了”用事先錄製好的雷雨交加的聲音“來提示幼兒,自然逼真,而且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已有知識經驗,是幼兒遊戲與生活的自然結合,支持了幼兒的學習,他們在遊戲角色的體驗中學習與進步。

2、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更是小班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此,在體育活動中,利用遊戲來貫串整個活動,幼兒很容易就進入到遊戲中去,不知不覺便練習了難點動作,完成了活動的預設目標。

四、説學法

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幼兒個體獨特性和學習方式的差異性,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從而多途徑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以及良好情緒、情感的培養。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體育遊戲法

小班幼兒的教育目標應該主要依靠遊戲化的一日生活來實現。在遊戲中,他們可以更好地發展動作,認知事物,保持愉快情緒和進行模仿學習。因此,整個體育活動的設計,我均以遊戲”小馬運糧“貫穿始終,使幼兒在遊戲中愉快地進行了單腳連續跳的嘗試。

2、師幼合作法

師生共同遊戲,是小班遊戲活動的主要特徵。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採用的是由教師發起遊戲,幼兒在主動參與中發展。”小馬“在與”小馬媽媽“的生動、有趣的互動中,獲得了興趣性、自主性及勝任感、幽默感等遊戲體驗。

3、模仿學習法

愛模仿是小班幼兒突出的年齡特徵。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小夥伴。他們同時也在模仿中學習、成長。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設計了分別由老師和小朋友來示範單腳連續跳的動作,激發了幼兒的模仿學習動機,充分利用了幼兒身邊可利用的模仿資源,使幼兒通過模仿,積極學習並實踐,最終成為自己的成功體驗。

篇35:幼兒説課稿

一、説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的興趣來自於他們對某種事物的好奇心,進入中班後,孩子們對人的身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會產生許多的疑惑,有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們會無意識的做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因此進入中班後我們會逐步讓孩子對自己身體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小腳丫是我們身體的重要部分,孩子們對小腳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們都知道這是腳,知道它會走、會跳。陌生的是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小腳除了會走還會有不同的感受,他們非常喜歡光着腳走路,不理解穿鞋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小腳丫。為了讓幼兒更清楚的認識小腳丫,懂得小腳丫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小腳丫。我設計了這次的活動:”有趣的小腳丫“,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身體某些部位的特點、功能,從而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本次活動我通過故事情境,引起幼兒興趣,採用動靜結合,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瞭解腳的特點、功能,通過觀看課件懂得腳的重要性,從而讓幼兒知道要保護自己的小腳。

二 、説活動目標

《綱要》中説,目標的制定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太簡單或太難,都會使幼兒失去興趣。目標的制定要使幼兒跳一跳夠得着,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我從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充分參與,使每一個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具體制定了三個目標:

1、讓幼兒感知小腳的特點,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通過親身體驗,感知小腳走在不同路上的感受。

3、通過課件,讓幼兒知道小腳的重要性,從而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第二和第三個目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第二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要為具體目標服務的,讓幼兒充分參與活動準備,共同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這一《綱要》精神。

1、小腳印。幼兒將腳丫印在彩色紙上畫下來,然後在剪下來。讓幼兒參與活動準備。

2、準備墊子、草坪、地毯、搓板,這些都是幼兒熟悉的事物,幼兒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

3、課件。通過播放課件讓幼兒懂得腳丫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四、説活動方法

本次活動採用了動靜結合、師幼互動的方法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主要採用了一下幾種方法:

1、觀察法,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通過讓孩子觀察,觸摸了解小腳的特點。通過觀看課件瞭解劉翔和姚明的腳受傷了,從而懂得了腳對他們的重要性。

2、遊戲法,遊戲可以調節幼兒的情緒,激發幼兒的興趣,是促成目標達成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在活動中穿插遊戲,讓活動更有趣味性。如:在幼兒認識了腳的組成部分後,我為了鞏固幼兒的記憶,通過讓幼兒用腳丫問好,用腳趾撓腳心等等小遊戲,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

3 、探索法,在活動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幼兒結果,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比如在認識腳的對稱時,我讓幼兒先比較,發現他們的形狀、大小都一樣,這時我提出了對稱的概念,然後又讓幼兒尋找我們身體的其他對稱地方。又如:在突破活動的難點時,我讓幼兒通過親自體驗,在每一條路上走一走,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或許他們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但這是他們真實的體驗。

4、啟發提問法,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啟發式提問,發散幼兒思維,鼓勵幼兒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而不是簡單”是“與”否“的判斷性回答。

五、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腳丫的特點。我通過情景導入--一棵神奇的腳丫樹,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後讓幼兒説説腳有哪些部分組成,這個問題孩子們都能説出來,我拔高了難度,擴充了幼兒的知識面,讓幼兒通過比一比,看一看,發現腳的大小、形狀一樣,老師提出了對稱的概念,在知道腳對稱後我又讓幼兒找出身體其他對稱的地方。我又通過幼兒與老師腳的對比,使幼兒瞭解腳在不斷長大。

第二部分體驗小腳的功能。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是這樣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首先,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小腳能幹什麼?孩子們都能説出腳可以走、跑、跳。其次,讓幼兒體驗,因為只有親身體驗了才能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我為幼兒提供了四種不同的小路,讓幼兒走一走,踩一踩,老師也參與其中,隨時與幼兒交流感受,使幼兒能夠把當時的感受説出來。從而突破難點。

第三部分知道小腳的重要性,如何保護小腳。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幼兒觀看課件,瞭解劉翔和姚明在參加比賽時腳受傷的情景。我選擇這兩個人物,是因為他們是我們中國家喻户曉的明星,孩子們都知道,而且他們腳受傷的事情也是真實的,因為他們的腳受傷所以沒辦法參加比賽了。通過這個故事孩子們明白了腳的重要性。我又將視線轉移到孩子身上,讓他們説説自己腳受傷的經歷。當他們説出腳受傷很難受、不方便時,我又拋出了問題,如何保護我們的小腳丫?這樣環環相扣,突出了重點,達到目標。

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首尾呼應,讓幼兒將小腳丫帶回去,明年的時候再拿出來比一比,看看還一樣嗎?給幼兒留下了疑惑,激發他們想探究的慾望。

篇36:幼兒説課稿

【活動目的】

引導幼兒在理解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排列圖片。

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排圖講述能力。

【活動準備】

大圖片一套,幼兒用的小圖片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注意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圖片,好嗎?

二、引導幼兒在理解1~5幅圖片意思的基礎上學習排圖

1.出示第一幅圖片,請幼兒説説圖片説的是什麼。

小結: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小動物們高高興興地去郊遊。

2.引導幼兒理解2~5幅圖片的意思。

①它們在郊外是怎麼玩的?這兒有幾張沒按順序排列的圖片,誰能夠看懂?

②小貓在幹什麼?它是怎樣跳高的?(撐竿跳。)

③小狗在幹什麼?(學習詞語:豎蜻蜓。)

3.引導幼兒給圖片排序。

①現在請你們把紅色邊框的五張圖片拿出來排一排,然後連起來講一段故事。

②幼兒動手排圖片,教師巡迴指導。

③幼兒根據自己排列的圖片講述故事,教師排出相應的大圖片。

三、引導幼兒為故事的後部分排圖

1.小動物玩得正高興,突然發生了什麼事情?請你們拿出藍色邊框的三張圖片想一想、排一排。

2.幼兒排列圖片,教師巡迴指導。

3.個別幼兒排圖片,請其餘幼兒説説是否同意這樣排列。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作出正確引導。

4.這幾張圖片講了什麼?小刺蝟為什麼幫小動物們曬衣服?誰會用一段好聽的話來説?

5.教師小結。

6.現在圖片已經排好了,請你們把圖片上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教師指導:小動物去郊遊

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小動物們高高興興地去郊遊。

小刺蝟在地上打滾,小貓在撐竿跳,小狗在豎蜻蜓,小兔在跑步。

嘩啦啦,天下起了傾盆大雨,把小動物的衣服都淋濕了。

不一會兒,雨停了。小刺蝟説:”我來幫你們晾衣服吧!“它把小動物們的衣服都掛在自己身上。

衣服晾乾了,小動物們圍着小刺蝟説:”謝謝你,小刺蝟!“

幼兒説課稿範文(二)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的綜合活動《我學小動物》,此活動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小班的主題活動《我喜愛的小動物》。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喜愛動物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此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遊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 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活動目標:

主題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本主題活動,產生對動物的興趣,願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瞭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動物,並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動物是人類朋友。

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還有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本次活動目標:1、引導

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説話、正確發音並能夠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與藝術領域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夠模仿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與動作;難點在於理解故事中的詞彙:輕、響、快、慢,並能用自然音説話、唱歌。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自己來通過模仿叫聲、創編動作加深對動物的印象;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練習與遊戲的多次重複性,使幼兒反覆感受、反覆體驗,從而理解詞的意義,明白道理。

(二)説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表演遊戲法三個方法為主。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1、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範法。

通過操作演示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故事、影音課件具有生動、具體、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多媒體特有的聲像並茂、動靜結合等優點,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記憶,從而使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正確的示範則是教幼兒掌握語音的基本途徑。通過示範,不僅要求

幼兒能正確地感知語音的微小差別,而且還能讓他們掌握髮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養幼兒正確發音又是小班語言教學的重點任務。

2、談話法:由師生相互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習慣。

3、表演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表演遊戲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節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規定的內容進行遊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內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練習法、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 ,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活動前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利用休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動物市場觀察、認識各種小動物。

2、蒐集各種有關動物的故事、圖書、圖片、影碟資料,充實到各區域角。

活動中的準備:

1、故事《唱歌比賽》課件;小動物聲音課件。

2、故事角色中小動物頭飾。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坐。

(三)説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嘗試),做一做(練習)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

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表現。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根據綱要中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想説、敢説“的要求,我在開始部分着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有什麼聲音 “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欣賞故事中藉助於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解説,以及我聲情並茂的重複,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説的願望。然後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説。多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遊戲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遊戲的方法,通過遊戲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遊戲中,幼兒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四)説活動過程:

1、聽辨聲音,模仿動作。在開始的部分播放聲音課件,讓孩子們傾聽辨別:”你都聽到了誰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各種聲音,有意識地讓幼兒模仿所聽到的小動物的動作,給幼兒一個創造性地表達、表現的機會。通過用耳朵、用腦、用手、腳、用身體來體會,內化着自己的理解,為突破重點做了鋪墊。

2、欣賞故事,瞭解內容。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強化”小雞唱得太輕了,小鴨唱得太響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

幼兒對難點有一定的認識。根據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我的提問指向明確,幼兒易於表現,如:”小雞唱得怎麼樣?他是怎樣輕輕唱歌的?怎樣唱才好聽?“鼓勵幼兒之間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複習鞏固。《綱要》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小班幼兒基本上是以模仿性遊戲為主,要在成人的不斷提示啟發下才能展開遊戲。在表演時,我也加入到遊戲中,既擔任着 “兔子裁判員”的職責,又能夠適時指導幼兒表演。在遊戲中,我不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 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總結評價,適時教育。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對每個(組)幼兒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肯定、表揚其表現,並且教育幼兒懂得:説話、唱歌聲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聽的聲音。

此活動內容體現了根基性、直接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表演遊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五)課件製作:

根據故事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我用Flash軟件製作出多媒體

課件,其畫面色彩鮮豔,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充滿童趣,配樂明快、解説清晰,極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兒説課稿範文(三)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 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聽説能力。故事《龜兔賽跑》用淺顯的故事內容不僅能讓幼兒明白知道做事情只有不驕傲、認真、努力堅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裏的動物對話,會激發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慾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教學目標

1、喜歡欣賞童話故事,辭職報告範文在傾聽與欣賞中體會出人預料的故事結尾。

2、理解烏龜和兔子不同性格特點,懂得故事所表達的驕傲使人落後的寓意。

3、能大膽連貫的講述。

(三)教材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指導幼兒大膽連貫的講述。因為中班幼兒的語言還很不豐富,所以要教師引導和教授幼兒用藝術的語言表述故事作為難點。

二、説教法

充分利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引起幼兒注意,訓練聽説能力。主要採取直觀法、練習法和遊戲法(小品)。根據幼兒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採用直觀看圖(有條件時看光盤)引起幼兒注意,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做充分的準備。通過練習法可以刺激幼兒的表達慾望。(有時間全讓幼兒參加小品演出和説圖片意思,沒時間就用活動區的語言區讓幼兒練習)又根據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在發展的特點,採用對話的形式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對話能力。

三、説學法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與聽説能力貫穿始終。逐句學習打到連貫語言表達故事內容。

四、活動準備

示範掛圖、頭飾、發令槍、小旗、花環、錄音機(或光盤)等

五、説教學過程

(一)示範法:教師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二)直觀法:看圖,説圖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印象幫助理解記憶。

(三)(重點)説動物的話。

(四)分角色幾人一組合作,表演故事。小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們要是做錯事要知道錯了就改,就是一個好孩子。看又一次龜兔賽跑。(結合實際進行教育)

(五)準備延伸故事《好朋友》引起幼兒興趣。

(六)佈置作業,回家講給家長聽。用激勵的語言讓幼兒舉手動起來符合幼兒好動特點。用獎勵小紅花引起幼兒興趣和高興地心理,有益幼兒健康。

(七)小結:今天我很高興,小朋友們也很高興。我們知道了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並且你們會講故事了。如果還想表演小品老師就把頭飾和小電視放到語言區供小朋友繼續演出和講述。豐富了語言區,有利於幼兒練習。

篇37: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鳥”是幼兒比較常見、喜愛的動物,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能保護森林,保護大自然,給大自然帶來生機勃勃的同時與人類的生存也息息相關。保護鳥類,給鳥一個安全的家,不單單只是對小鳥的一種保護,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是對人類自身的一種保護,對地球的一種保護。故事“舉世無雙”的建築師,不僅以童話的色彩生動形象地闡述了四種鳥的不同築巢方法。而且在主人公和鳥的對話中體現了人類和鳥之間友好,關愛的情感。《綱要》指出要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羣、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因此,以故事“舉世無雙的建築師”為橋樑,讓大班幼兒瞭解鳥的不同築巢方法,激發幼兒探索,瞭解鳥的.興趣。同時培養幼兒對鳥類的愛護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活動目標:

1)瞭解鳥的不同築巢方法,激發幼兒探索鳥的興趣。

2)培養幼兒對鳥類的愛護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樣兩條目標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二期課改的理念,既有認知要求,又有情感激發。

3、重點:瞭解鳥的不同築巢方法。

4、難點:理解鳥使用的不同材料與鳥各自生活習性,特徵的關係。 由於這兩個方面對幼兒生活經驗比較遠,鳥的築巢方法和鳥的生活習性,特點有很大關係,但很隱蔽不容易發現。所以作為難點。

二、説教法、説學法

1、説教法:

1)創設情景法:大班幼兒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逐漸增長。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畫面,(鳥的叫聲、關在籠子裏的鳥、樹林裏準備築巢的鳥的畫面)激發幼兒幼兒對動物,鳥類的同情,從而產生對鳥類的關注,對鳥類的生活環境的思考。併為後面小鳥築巢做好鋪墊。引起幼兒對後面活動的興趣。

2)動手操作法:大班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動手操作。教師準備樹枝、柳絮、有小樹洞的樹根、泥漿土。以及記錄卡和筆。讓孩子在瞭解這幾種鳥的特點後通過摸摸、比比、做做等方法探索鳥的不同築巢方法,並做記錄。充分調動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符號記錄法:大班幼兒表現表達的慾望與能力逐漸增強,教師要抓住時機利用任何機會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表達。符號記錄也是幼兒的一種表達方法。教師讓幼兒自己操作後記錄。提高幼兒記錄的能力。

4)交流討論法:操作以後的交流討論,是幼兒對自己探索後的另外一種表達形式。在幼兒的交流討論中教師通過觀察、聆聽了解幼兒的思維方法,經驗積累的程度,適時適度地幫幼兒歸納、總結、提升。並推動活動朝更深層次發展。

5)閲讀法: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中指出:幼兒閲讀興趣明顯提高,能較長時間地看書,對內容的理解能力較強。而且開始對文字感性趣。因此,請幼兒邊翻閲圖書邊聽老師講故事,不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閲讀方法和習慣,並從閲讀的故事中尋找,驗證自己的答案。這也是養成良好學習方法的一個方面。

2、説學法:

1)情景體驗法:情景能給幼兒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引發對已有經驗的回憶,思維也就更活躍。使幼兒學習更主動,積極。

2)嘗試法:幼兒學習特點是“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在操作中充分利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的材料。並進行分析比較找出材料與鳥之間比較隱蔽的因果關係。

3)交流討論法:這是幼兒的表達方法,在交流中使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思維,記憶力也得到鍛鍊。在圍繞一個話題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進行碰撞,對事物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4)記錄法:是一種濃縮的表達方法,不僅鍛鍊動手能力,而且想像力,概括能力,符號表達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對幼兒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説教學過程

1、開始導入部分:

1)猜一猜

老師放聲音“嘰嘰喳喳......”問幼兒“聽,誰在叫?”“你喜歡鳥嗎?為什麼?”當幼兒説鳥可以捉蟲,鳥叫聲很好聽......時,

2)什麼鳥?

老師在大熒幕上出示四隻被關在鳥籠裏的鳥。讓幼兒説説這些是什麼鳥?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3)鳥為什麼叫不停?

四隻籠子裏的鳥為什麼叫個不停?好像在説什麼?那怎麼辦?

4)放飛小鳥

鳥類是我們的朋友,把鳥關在籠子裏,小鳥沒有自由,沒有温暖的家......,大屏幕上同時出現鳥兒從籠子裏飛出去,自由啦!(幼兒拍手叫好!)

這部分老師充分利用視覺,聽覺的效果,激發幼兒對鳥的感情。由喜愛--同情--幫助。從表面到行動,情感逐漸深化。其中也有對四種鳥特徵的回憶,為後面的探索做好伏筆。也很自然地過渡到後面環節。

2、探索操作部分

1)小鳥築巢

鳥兒要給自己做個窩,它會用什麼來做窩呢?(大屏幕上同時出現樹林,河邊,海邊,小山上鳥兒準備築巢的場景)。

2)操作紀錄

老師為幼兒準備了樹枝,柳絮(用棉絮代替),泥漿,帶洞的樹樁等。請幼兒可以獨自,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摸摸,比比,試試,想想四種鳥分別會用什麼材料築巢,並在旁邊的紀錄卡上做好紀錄。這個環節是幼兒探索的部分,老師觀察幼兒探索過程。適時地指導點撥,幫助幼兒探索材料與鳥之間比較隱蔽的因果關係。

3)交流討論

鳥兒到底用什麼築巢呢?説説你的答案,為什麼?

讓幼兒探索的結果進行交流,各自説説理由,老師進行歸納,提升。

4)聽賞故事尋找答案

幼兒剛才討論的問題這本書中都有正確答案,老師出示圖書“舉世無雙的建築師”請幼兒邊翻看,邊聽老師講,找正確答案。這個環節也暗示幼兒要知道正確答案可以翻越書,書會告訴我們許多不知道的事情。

3、拓展部分

除了這四種鳥世界上還有許多鳥,你知道還有哪些鳥呢?這些鳥會築巢嗎?它們又是用什麼築巢?怎樣築巢的呢?

這個部分是引導幼兒繼續關注探索鳥築巢的興趣,拓展幼兒更多有關鳥的認知。老師可以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在區域中,讓幼兒繼續探索。

篇38:幼兒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綜合活動《香蕉香蕉變變變》,這個活動是我根據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小班上冊中“好吃的水果”這一主題,自己創設的與主題緊緊相扣的、與幼兒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與環保意識的一個綜合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種――香蕉為主體,之所以選它,因為它是水果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孩子們又比較熟悉的,實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且融入遊戲,又有幼兒親身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能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香蕉的獨特外型、與眾不同的吃法及與眾不同的口味,這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藴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部分。目標為:1)通過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2)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社會、健康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的想象和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交流、感知香蕉從”整體――>部分 ――>沒有“的漸變過程。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5、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1)香蕉若干(多於幼兒人數);2)方紙盒一隻,濕毛巾若干;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做。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直觀法

這裏使用的是演示法,通過演示變換實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香蕉有它獨特的外型特徵,又好吃,又易剝,對小班幼兒來説,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給孩子們不斷想象的空間;結合教師的變換操作及幼兒的親身體驗,動靜結合,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易於記憶,從而是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2、談話法

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3、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以一根遊戲主線――”香蕉香蕉變變變“貫穿始終,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4、操作體驗法

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主要是讓幼兒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徵,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想象結果;第二次是讓幼兒吃香蕉,幼兒在剝一剝、嘗一嘗、看一看,説一説中獲得感知,初步瞭解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注意傾聽,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3、嘗試法

陶行知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環節後半部分我鼓勵幼兒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在分享活動中,我又充分給予幼兒嘗試自己剝香蕉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四、説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這一部分是為了引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一開始,我就出示一個方紙盒,用神祕的語氣提出問題:”小朋友,這個盒子裏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它的樣子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後才能吃,你們猜猜是什麼?“問題中表示香蕉特徵的語句,如: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後才能吃。教師在表述時語速要慢,咬字要清晰,這樣才能引導幼兒仔細傾聽,並結合以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有意識地猜出老師問題的答案。然後,我再從盒子裏把香蕉拿出來,展示給他們看,肯定他們,給予他們自信和鼓勵,既吸引了他們的視線,又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我通過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一開始,我就抓住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開始提問:”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香蕉,它會變魔術,你們信不信!“ 這樣一説,孩子們肯定會覺得很新奇,不管他們信不信,我接着就已經開始變了,很自然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你們看!香蕉開始變了,變變變――(教師輕輕地把香蕉往下彎),你們看它這樣像什麼?“孩子們結合以又經驗發揮想象並大膽表達,也許有的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教師可以運用啟發聯想法,引導幼兒去想象,對錶達能力較差的幼兒要及時鼓勵和肯定,並允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示。香蕉在這一環節當中有三種變化,教師在每種變化後,都要給孩子們充分的想象和表達時間。在最後一種變化後(即香蕉豎起來時),教師加入了師生互動:”請你們跟老師一起打電話吧!“.最後,還給了幼兒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香蕉除了可以當作電話外,還可以當作什麼?請你們每人拿一隻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好嗎?“這樣,孩子們就全都動起來了,他們自己想,自己做,還可以學別人説,學別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

結束部分

這一環節是一個分享過程。首先我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香蕉:”讓我們剝開香蕉,看看剝開後的香蕉像什麼?“這裏幼兒嘗試自己剝開香蕉皮,對動手能力較差的,不會剝的幼兒,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然後讓幼兒觀察、想象剝開的香蕉像什麼?最後和幼兒一起分享:”下面請你們一邊吃,一邊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感知、交流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教育幼兒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廢紙簍。活動結束。

此次活動內容體現了直接興趣性,根基性,活動性、整體性和發展性。活動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的原理,始終以動靜結合融入的形式展開,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和實踐中接受。

附:教案

活動名稱:小班綜合活動《香蕉香蕉變變變》

活動目標:

1. 通過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像,並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2. 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 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準 備:

1. 香蕉若干。

2. 方紙盒一隻,濕毛巾若干。

3. 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坐。

篇39:幼兒説課稿

【活動目的】

引導幼兒在理解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排列圖片。

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排圖講述能力。

【活動準備】

大圖片一套,幼兒用的小圖片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注意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圖片,好嗎?

二、引導幼兒在理解1~5幅圖片意思的基礎上學習排圖

1.出示第一幅圖片,請幼兒説説圖片説的是什麼。

小結: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小動物們高高興興地去郊遊。

2.引導幼兒理解2~5幅圖片的意思。

①它們在郊外是怎麼玩的?這兒有幾張沒按順序排列的圖片,誰能夠看懂?

②小貓在幹什麼?它是怎樣跳高的?(撐竿跳。)

③小狗在幹什麼?(學習詞語:豎蜻蜓。)

3.引導幼兒給圖片排序。

①現在請你們把紅色邊框的五張圖片拿出來排一排,然後連起來講一段故事。

②幼兒動手排圖片,教師巡迴指導。

③幼兒根據自己排列的圖片講述故事,教師排出相應的大圖片。

三、引導幼兒為故事的後部分排圖

1.小動物玩得正高興,突然發生了什麼事情?請你們拿出藍色邊框的三張圖片想一想、排一排。

2.幼兒排列圖片,教師巡迴指導。

3.個別幼兒排圖片,請其餘幼兒説説是否同意這樣排列。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作出正確引導。

4.這幾張圖片講了什麼?小刺蝟為什麼幫小動物們曬衣服?誰會用一段好聽的話來説?

5.教師小結。

6.現在圖片已經排好了,請你們把圖片上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教師指導:小動物去郊遊

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小動物們高高興興地去郊遊。

小刺蝟在地上打滾,小貓在撐竿跳,小狗在豎蜻蜓,小兔在跑步。

嘩啦啦,天下起了傾盆大雨,把小動物的衣服都淋濕了。

不一會兒,雨停了。小刺蝟説:”我來幫你們晾衣服吧!“它把小動物們的衣服都掛在自己身上。

衣服晾乾了,小動物們圍着小刺蝟説:”謝謝你,小刺蝟!“

篇40:幼兒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故事《獅子的假髮套》非常生動而又感人,獅子因為以往在動物中的形象而遭受大家的冷落,誰都不願意和他做朋友,但是獅子以勇敢、無私的實際行動使周圍的動物對他刮目相看,他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讚揚,同樣,小動物們以實際行動--用自己身上最美麗的毛為獅子做一個假髮套,這就是朋友之間最真的友誼。藉助於故事的力量,讓孩子們知道只要誠心誠意與別人交流,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真心地關心幫助別人,一定就會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懂得的道理和應該形成的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只要誠心誠意就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信任。

2、能大膽猜測,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喜歡參加故事表演,能表現角色的基本動作及對話。

重點:理解故事情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從故事中感受到只要誠心誠意的去幫助別人那一定會得到理解。

難點:理解描述獅子心理變化的詞,孤獨、難過、驚喜、激動。

三、教學準備

課件;獅王進行曲音樂;大獅子、小鹿、小猴、小兔等小動物的頭飾、自制假髮套。

四、教學過程

(一)引題激趣

1、播放《獅王進行曲音樂》,聽一聽,猜一猜,是誰來了?(伴隨音樂,獅子出現)

2、大獅子來到森林裏,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來聽一聽?

(二)分段講述故事,邊講邊議角色的形象與心理活動。

1、(開頭----”大獅子很想和小動物交朋友“)

師:大獅子很想和小動物交朋友,你覺得大家會和大獅子做朋友嗎?為什麼?

2、繼續講故事至”它覺得很孤獨“

提問:什麼叫”孤獨“?如果你是大獅子,當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你交朋友的時候,你心裏會有什麼感覺?

獅子應該怎麼做才能成為小動物的朋友?

3、(”有一天,......“真難看呀”)

提問:大獅子為了救兔寶寶失去了金髮變得很難看,小動物看到這裏,心裏會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

4、繼續講述(“小動物們感動極了--好好謝謝它”)提問:動物們會怎麼感謝大獅子?

5、繼續講述至結尾。動物們做了什麼,説了什麼?大獅子心情怎麼樣?為什麼?

(三)幼兒討論、理解主題

為什麼大獅子沒有了金髮,卻贏得了很多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體驗樂趣

請幼兒分別擔任故事中的角色,由教師講述故事,幼兒表演動作並模仿對話。

活動延伸:

請大家也來試一試,幫獅子設計一個漂亮的假髮套吧

五、活動後反思

(一)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富有童趣而有教育意義

童話故事 “獅子的假髮套”中角色非常生動、形象,情節存在着一定的懸念,是吸引幼兒參與討論、大膽表達的好教材。孩子們印象中的獅子是森林裏非常兇猛的動物,大家都怕他,但是故事中的獅子是善良、有愛心的,通過大獅子想和小動物們交朋友過程中的前後心理及行動變化,向幼兒展現了一個樂於助人,勇敢,善良的大獅子形象。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選擇這一故事內容,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是非判斷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這也是我班開展的“幼小銜接”專題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孩子對今後的交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一個正確、正面的認識。

(二)逐步呈現故事情節,引發幼兒大膽討論與表達

在教學活動中,我將故事分成若干段落,採用邊講邊議的形式,引導幼兒分析人物心理,鼓勵幼兒有自己的想法,大膽想象情節的發展,從理解“是什麼”,進一步追問“為什麼”,讓幼兒充分感知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從而體驗幫助別人就能贏得朋友的快樂情感。如最後的提問:“大獅子成了難看的禿頭,他為什麼還能贏得這麼多的朋友?”孩子們都能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理解小動物和大獅子做好朋友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教師觀察、瞭解幼兒對教學目標掌握的一個教好的途徑。在本學期的語言特色教學中,基本採用分段講述--插問--提升,這種方式進行,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想説、敢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語言學習氛圍。

(三)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根據自己的故事的分析,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為孩子感知、理解獅子的心理活動提供幫助。如對於單詞“孤獨”的理解,我選擇黃昏夕陽的背景,一隻獅子無精打采地趴在地上,面部表情失落、無奈,通過視覺上的刺激,幫助孩子從人物的表情、周圍環境的渲染所流露出的“孤獨”。這不同於言語討論中幼兒對“孤獨”一詞的理解,形、色、光、影的襯托更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獲得情感上的體驗或共鳴。在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都能隨着故事的啟承轉合而不斷地轉變,有效把握故事的內涵。

(四)分角色表演,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注重性

但在活動中也還出現了很多問題:

1、活動準備還不夠充分,中途出現忘詞現象,使部分環節提問不夠到位,且還不夠精練而明確,有些瑣碎。

2、讓幼兒體會獅子和小動物的心理還不夠。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貼近幼兒的事例來引發幼兒的心理共鳴。

3、分角色的故事表演應創設一個簡單的場景、提供自制的假髮套,並講清楚規則,避免過多的管理,引導幼兒嘗試大膽、獨立的展示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4、延伸活動可以讓孩子利用廢舊物品製作假髮套,為表演活動提供更真實的道具,增進對故事的理解。

篇41: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分析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本次活動中,設計通過遊戲、觀察圖片的形式,瞭解我們臉上的五官

以及要保護好我們臉上的五官。如:先照鏡子找找我們臉上有哪些器官,再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能根據指令迅速指出眼、耳、口、鼻等部位。在瞭解了臉上的各個器官後,再通過看圖片的方式讓幼兒知道要保護好自己臉上的五官,知道要關心自己的小身體。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除了讓幼兒體驗到快樂的情感,更以調動幼兒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表達表現能力為主要目的。

二、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每一個孩子都認識到不能將異物塞進耳朵和鼻子裏,否則後果嚴重。

難點:認識臉上的五官以及感知正確的位置。

三、説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一面小鏡子。小朋友的臉部特寫照片一張。

2.自制圖片3張。圖1:醫生正在為小朋友檢查塞入異物的耳朵和鼻子;圖2:小朋友的臉部特寫,其雙眼發紅;圖3:小朋友的臉譜圖,上面的耳朵、鼻子、嘴巴等五官小圖可以自由粘貼或取下。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首先我出示一張寶寶的臉部特寫照片,讓幼兒初步瞭解人臉上的器官,説一説寶寶臉上有什麼?然後讓幼兒照鏡子,用眼睛看自己臉上的五官以及正確的位置,再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用手摸摸自己臉上五官的位置。

1.出示照片,讓幼兒説一説五官的名稱和數量。

教師:瞧!這個小朋友的照片多神氣呀!他想考考你們知不知道臉上都長了些什麼?

幼兒看照片説出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數量。

2.教師和幼兒共同觀察面部,説出大致的形狀。

教師:請小朋友拿鏡子照照我們的小臉,看看自己的臉上都有些什麼?

教師啟發幼兒用鏡子照照自己的五官,説出它們的名稱。幼兒每説出一種,教師便和幼兒一起看看、摸摸。

3.教師和幼兒共同玩遊戲“鼻子、鼻子、眼睛”。

教師:請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個遊戲,名稱叫“鼻子、鼻子、眼睛”。

教師説明遊戲的玩法:遊戲開始時,教師念“鼻子、鼻子”時,食指點在自己的鼻子上。當説到最後“眼睛”時,手指再換成點指相應的部位。教師可以將“眼睛”換成其他部位。

教師和幼兒共同遊戲。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所指的部位是否正確。

第二個環節:通過觀察圖片讓幼兒知道要保護好自己臉上的好朋友,不能把東西塞到鼻子和耳朵裏,也不能用髒手揉眼睛,否則後果會很嚴重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多説我們不能怎麼做,要怎麼來保護我們臉上的器官。

4.教師出示自制圖片,引導幼兒要保護自己的五官。

教師出示自制圖片1,請幼兒説一説醫生為什麼要檢查小朋友的耳朵和鼻子。

教師:小朋友可不能學他們,我們要保護好自己臉上的好朋友,不能把東西塞到鼻子和耳朵裏。

教師出示圖2,請幼兒説一説小朋友的眼睛為什麼會紅紅的。

教師:不能用髒髒的小手揉眼睛,也不能長時間看電視,還要記住看電視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三個環節:我設計了一張空白的臉譜,讓幼兒在空白的臉譜上粘貼五官。在粘貼的過程中,幼兒更能感知五官在臉上的正確位置,我並輔以簡單的兒歌這樣幼兒更容易掌握。幼兒在一邊做一邊説的過程中更加了解臉上的五官從而知道要保護自己的小身體。

5.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五官的位置。

教師:在這個圓圓的臉上少了什麼?它應在臉的什麼地方?

幼兒每説出一種,教師便出示相應器官的圖片,放在臉譜上。

教師和幼兒以欣賞兒歌作小結。

五官歌

小小鼻子本領大,長在臉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時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聽話,長在我的頭兩旁。

重點:讓每一個孩子都認識到不能將異物塞進耳朵和鼻子裏,否則後果嚴重。難點:認識臉上的五官以及感知正確的位置。

篇42:幼兒説課稿

一、説

綱要指出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瞭解的真實發展狀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的發展情況。

本班的舞蹈藝術教育較為突出,在開展《各行各業》的主題活動,我們沒有放過每個利表現的好機會,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特別是音樂舞蹈,他們非常的投入,由的創造、大膽的想象,如:他們會創編出一段有趣的歌詞或舞蹈:《小司機》、《快樂的小廚師》、《賣報歌》、等,讓人捧腹大笑。雖然有一定的表現力,但是我發現我班的缺乏合作意識,在表演當以己為心,而且情感發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談話當就能看出部分還不懂得怎樣去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從其他的生活活動當看出在面對問題克服困難方面比較欠缺。針對我班的這些情況,我該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資對進行教育?下面讓我來分析一下我的教學內容。

二、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許多時候我們熱切去關注的事,孩子們恰恰無所謂,而他們所關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們的意料。在圍繞5月15號的助殘薩行談話時,我們一起討論“聾啞人會做什麼?請你幫他們找一種合適的工作”就在這時有位很激動的告訴我“千手觀音”,是它便成了我們共同的話題,孩子們進行了對“千手觀音”資料的大搜索。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舞蹈,它在潛移默化教育孩子門怎樣去幫助別人,怎樣與同伴合作,怎樣克服困難,勇敢的面對困難,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己的使命。這是一個非常美的舞蹈,它獨特的造型、金光閃閃的服飾,五彩繽紛的燈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們。綱要提出:儘可能運用社會生活的資(如活動、事件節日、環境)進行教學,本着《綱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們的興趣,依據本班的情況,初步將此內容分為四個步驟進行。首先是資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發現了什麼”多麼有挑性的問題呀,孩子們從圖片、vc仔細的觀察找出服飾、頭飾、手鐲等還在區角發製作手鐲和項鍊。其次,我們欣賞了樂曲,他們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後是舞蹈欣賞,根據的年齡特點,將舞蹈最為突出的亮點――造型美作為欣賞的主要方面,主要在提高的審美能力及想象創造力。

三、説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新綱要》指出“應支持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個活動都是以的想象為主體,教師在活動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在認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具體目標為:

1願意用己的動作形象、語言來表達對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賞舞蹈的興趣。2發展的審美能力、想象創造力,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教育尊重並熱心幫助殘疾人羣。目標(1)的制定,將對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為生成下一個藝術活動積累經驗。目標(2)的制定是基我班近階段的能力、情感的發展區,我來因勢利導,將獲得的知識經驗遷移生活。

四、説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知識經驗的準備:根據的發展需要,我們利用家長的資為上網查詢有關的圖片、書籍,瞭解有關知識,欣賞樂曲,目的是激發表現的慾望和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的準備:首先我對前一階段的學習進行細緻的分析,目的在客觀瞭解的實際現狀,其次對教材進行分析,找出舞蹈最吸引的部分,並就如何突破重難點提出有效的指導方法,目的在優化內容。最後,我還精心準備了vc,網上下載的圖片、牙籤或火柴、絲巾方便教師與操作、欣賞、表演,大膽的表現、環境創設:《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的發展”根據主學習的興趣,我及時的在美工區提供包裝繩、塑料花、葉子、皺紋紙等讓製作項鍊、手鐲,發展的創造性。在活動室周圍張貼欣賞樂曲後繪製的情節畫及收集的有關舞蹈圖片,目的在延伸活動的快樂,增強表現的慾望。

五、教學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積極的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舞蹈造型的美感,培養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難點是感受舞蹈表演的造型的動感美,並用語言、動作表達。

六、説教法

教學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法:情景感染法、提問法、整體教學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靈魂,同時也是想象力和表現能力的體現。老師以語言、體態語、情緒引導觀察大屏幕圖片,感受故事的氛圍,體驗情緒,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強欣賞舞蹈的興趣和表現慾望。

2、欣賞法是舞蹈欣賞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動結合多媒體運用法,先引導整首欣賞,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給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結合定格觀看法目的是引導進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觀的啟發對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的審美能力。激發對舞蹈演員的敬仰之情及表現的慾望,有效的突破重難點。、採用啟發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積極思維,大膽的想象。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或動作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七、説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欣賞活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班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觀察發現法是積極主動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活動通過觀察引導大膽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藴涵在圖片/vc的知識點,發下的線索,這些線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讓現有的經驗與新的經驗實現完美的結合,幫助突破活動難點。

2、討論談話法:我在活動積極引導進行討論、談話,孩子們無拘無束地説出己對作品的理解與看法,體現了《綱要》“創設寬鬆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使想説、敢説、喜歡説,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目的在為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激發與同伴、老師之間的互動,利大膽的想象,利教師更深一步的瞭解的發展情況,適時的調整計劃及個別指導,引導向最近目標發展。

、操作法:在原有的欣賞基礎上,引導己創編隊形並用牙籤、火柴排出來,充分體現了《綱要》“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在活動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促使的動手、創造、思維、審美能力得到了昇華,經過了與材料的相互地接觸,他們又再一次學到了知識,獲得了編排造型的經驗,體驗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體驗法:針對班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的方法,通過表演活動,使每個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這一過程通過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興趣盎然,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獲得多樣性的認識,也充分體現了“以發展為本”的理念及《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重視合作、表達與交流能力,促使積極、主動、大膽表現己,具有信心;”的精神。

這些方法能使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八、活動過程的組織

結合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個環節,並運用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主要表現:

(一)、由境生情,講述《千手觀音》的傳説,引起欣賞興趣。在這個環節我根據《綱要》的精神,將的情感放在首位,以的感受為活動的切入點。藉助多媒體手段再現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千手觀音的圖象,結合優美的`故事情節,鴉雀無聲,認真的傾聽傳説,一下子孩子們被我帶入千手觀音的遐想,就如看見了千手觀音善良的行為。就這樣引發了的好奇心及積極的興趣,讓獲得了最感性的知識,為下一步的欣賞/想象和表現做好鋪墊。

(二)、以小組的形式鼓勵與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觀音變成什麼”綱要指出藝術是:“表達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讓“大膽的表達己的情感、理解、想象”。這個環節裏,我將下載的造型圖片張貼在活動室的周圍,接着啟發展開想象,以小組的形式讓互相交流探討造型的形狀像什麼,引導發現造型的特點,掌握知識點:造型整齊、對稱的規律,為下一步欣賞vc畫面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礎。

(三)、欣賞舞蹈,引導發現畫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賞

舞蹈的肢體動態是興奮的語言,對有極大的感染力。在這個環節我讓帶着這個問題:“看看舞蹈什麼地方美”來完整的欣賞舞蹈,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表達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麼感覺”,“你覺得舞蹈什麼地方美”,教師發散性的問題引領從音樂、服飾、燈光、造型發現美,為下一個環節的開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2、片段欣賞

“你喜歡舞蹈的哪個造型,它有什麼特點,像什麼”這個問題,是審美能力的昇華,。因此,我組織進行片段欣賞,啟發將表演的造型與圖片的造型進行比較,啟發孩子們用動和靜來表達造型美,激勵大膽的用語言來描述,用動作來表現,並掌握知識點:蘭花指,目的在引導從飾的不斷變化來感受造型的動感美。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最後我引出問題:“請你用好聽的詞來誇他們”,並藉此問題出示排練時的圖片,首先引導回憶舞蹈的演員的背景,説説這羣聾啞人是怎樣感受音樂,完成這麼美的舞蹈。目的在激起孩子們的心強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團結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個環節體現了《綱要》:“根據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都得到發展”這一精神。

(四)、操作創編造型。在舞蹈欣賞的活動我採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籤、火柴),支持、引發與材料互動,創編出己喜歡的造型,不僅讓體驗發現創造的樂趣,而且引導在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目的在讓主學習,體驗由創造的樂趣,獲得平面思維的經驗,體現引導從平面向空間發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並利拓展的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適時的個別指導,為下一個環節的開展作好準備。

(五)、嘗試表演,體驗合作的樂趣。

1、《綱要》指出:應充分考慮的學習特點和認班説課舞蹈欣賞活動《千手觀音》識規律,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生活、遊戲之。因此,我設計讓打扮己,並按絲巾的顏色分組扮演千手觀音。孩子們你幫我打蝴蝶結,我幫你係絲巾,互相幫助不亦樂乎,在排練造型並不斷完善己與同伴間的合作。

2、激發興趣需要貫穿藝術活動的始終,在結束階段要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向我欣賞和獲得滿足感上,從而把興趣延伸到新的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後的結束部分,我讓聽音樂完整的表演,並面向大鏡子,欣賞己與同伴合作的造型美,獲得成功感。

(六)、活動延伸。

的興趣未盡,為了引領的學習、藝術表現向更廣闊的天空發展,我利用區角活動,引導繼續探討其他的造型,並將己的想法畫下來,為新的藝術活動生成奠定基礎。

整個活動過程,老師在不斷轉換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努力理解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和表現,使每個都有進步和成功體驗。

篇43:幼兒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古塔上的鳥》這個童話故事雖然篇幅不長,情節簡單,卻藴含了深刻的環保教育意義。整個故事敍述方式簡單明瞭,以兩隻小鳥的活動為主線:飛來塔頂——銜草做窩——生活孤單——銜來種子——美麗花園——人們反省——全城變化。將新舊城市的外觀作了鮮明的對比,幼兒從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懂得了城市綠色美化的重要性。

這個活動要求幼兒能感知故事內容,大膽講述自己喜歡的綠色城市。並充分發揮想象:假如我們的城市沒有樹和花,我們應該怎樣做?

活動重點是:感知新舊城市的變化,大膽地進行講述,學習詞語:古塔、冷清、孤單。難點是:知道城市綠色美化的重要性,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這個活動可先採用觀察比較的形式,出示故事中新舊兩個城市的圖片,讓幼兒觀察講述兩幅圖的不同。然後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哪個城市?為什麼?再通過提問,引發幼兒自主閲讀《幼兒圖書》,初步瞭解故事內容,感知城市被改變的過程:小鳥飛來塔頂——銜草做窩——生活孤單——銜來種子——美麗花園——人們反省——全城變化,從而懂得綠色美化的重要性。最後可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用剪貼的方式構建心目中的綠色城市。

二、教學目標

1、能自主閲讀圖書,感知故事內容,知道城市綠色美化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討論,感知新舊城市的變化,大膽地講述自己喜歡的綠色城市。

3、樂意與同伴合作用剪貼的方式創建新城市,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這三個目標中藴涵了知識經驗的獲得、語言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經驗,只要稍加引導,他們就能自主地閲讀並感知故事內容。<綱要>指出: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我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感知新舊城市的變化,大膽地進行講述”。並讓幼兒在觀察講述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方法

本活動主要採用了直觀形象法、語言討論法。

1、本活動有始到終貫穿的是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選擇了觀察圖片的直觀手段。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對故事所藴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色彩鮮豔、形象具體的圖片,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而且,我有效地將語言與圖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

2、語言討論法:討論法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活動開始環節我就引發討論內容:這兩幅圖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個城市?為什麼?假如我們的城市沒有樹和花,我們應該怎樣做?在幼兒感知故事的環節中我也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為什麼這個城市裏許多人都沒有見過真的鳥?然後由幼兒進行討論和回答。鼓勵幼兒深入思考問題,並提出與別人不同的看法。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為幼兒創設了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幼兒因説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牴觸心理和行為。

本活動中我還運用了啟發式教學法、比較法、操作體驗法等。

四、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觀察比較、自主閲讀、以境促感、合作建構、活動延伸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三個點:

1、教具直觀:語言與圖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語言引導:以往的語言活動經常會出現是大部分能力強的幼兒才有機會説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説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這次活動,我設計了引導性強的幾個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交流,讓他們想説、敢説、有機會説。

3、情感體驗: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構建新城市的剪貼活動,使他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一)觀察討論——引入主題

活動一開始出示故事中新舊兩個城市的圖片,通過提問:“這兩個城市有什麼不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要求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大膽講述兩幅圖的不同點。再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哪個城市?為什麼?”“假如我們的城市沒有樹和花,我們應該怎樣做?”該問題把幼兒帶進一個思考想象的空間,創設了讓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的語言環境,並讓幼兒初步產生美化城市的意識,為下面的故事做好鋪墊。

(二)自主閲讀——感知故事

引導幼兒在剛才想象的基礎上來自主地閲讀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中的城市是怎樣變化的?”感知城市被改變的過程:小鳥飛來塔頂——銜草做窩——生活孤單——銜來種子——美麗花園——人們反省——全城變化,從而懂得綠色美化的重要性。在此環節中引導幼兒學習詞語:古塔(指很久很久以前的塔)、冷清(很少有人來)、孤單(孤獨)。

(三)以境促感——境中生情

此環節結合了語言和圖片,再次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為主要形式,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了故事的重點,特別是問題:“為什麼這個城市裏有許多人都沒有看見過真的鳥?”引導幼兒不斷思考、探索,得出是城市裏沒有花草樹木的緣故,使幼兒明確城市綠色美化的重要性。故事結尾處人們看到小鳥建的綠色家園後開始反省,於是整個城市都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境下,幼兒美化城市的情感也越發強烈了。

(四)合作建構——拓展昇華

為加強幼兒環保意識,我設計了“小組構建新城市”這一環節,提供廢舊紙、吸管、剪刀、雙面膠等材料,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建構自己心目中的美麗城市。滿足幼兒美化城市的願望,在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提高他們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幼兒的環保情感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五)活動延伸——照料植物

一節課的結束,並不是整個活動的結束,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引導幼兒悉心照料自然角的植物,關注它們的生長過程,進一步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

篇44:幼兒説課稿

歷時四個周的我園聽評課活動結束了,身為一位分管業務的園長,感觸頗深。平日裏深入班級聽課零散,雖然是帶着目的去聽課,但總感覺不能深入的瞭解教師組織課堂活動的總體水平,每學期組織一次全園性的聽評課活動,為教師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台,也讓管理人員全方面瞭解了一線教師保教水平,更好的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培訓、培養規劃、計劃,同時也能從教師一節節活動組織中發現規律,總結方法,形成促進保教活動有效開展的方法途徑。

人人蔘與講課,促進教師相互學習,提高教學水平。我園帶班教師三十多人,鼓勵人人蔘與講公開課,可以全面瞭解每個教師組織保教活動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中發現教師個人的特長,比如,有的的教師善於創設情境組織活動,有的教師善於用肢體語言表達感情,有的教師善用邏輯推理尋找問題答案,有的教師善用語言描述展現生動的形象等等。發現教師個人特長,就多鼓勵教師發揮個人優勢,學習借鑑別人的好方法,在不斷完善中追求完美。

講示範課,發揮帶動、示範引領作用。針對我園五大領域的薄弱領域由園裏骨幹教師分領域講示範課,既能讓骨幹教師展現優秀教學活動組織,又能讓新教師耳目一新,瞭解到教學新思路、新方法。比如,我園新調入教師多數是國小教師轉崗,聽骨幹教師的示範課就是對她們最好的培訓。

同領域、共研究、善總結,推廣好做法。講同一個領域課程的教師聽同一節課,評出不同的觀點,總結出同一方法。如,我們在聽了大、中、小不同年齡段的音樂課以後,教師們在評議中總結出:在給小、中班幼兒教唱歌曲時,選擇歌曲的旋律要節奏感強,歡快,把歌詞編成短小的故事、配上動作,幼兒興趣濃,容易記憶,教唱時不要過分強調教師教一句幼兒唱一句,而更多的是採用“跟唱法”跟琴聲、跟老師唱,不限制幼兒自由跟唱;在給大班幼兒教唱歌曲,記歌詞時採用“歌詞圖”,把一句歌詞中幼兒認識的常見字用兒童化字體展現,把幼兒不熟悉、不認識的“物”配上直觀圖片,在引導記歌詞時便於幼兒記憶,同時還讓幼兒快樂識字。實踐證明效果非常好。

視頻片段引入課堂,直觀、生動,提升課堂活動有效性。作為山區縣幼兒園,由於沒有配備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少,但在現有條件下為教室裝了閉路電視,連接了網絡。教師們組織教學時,在設計好活動思路以後,能汲取網絡上有關素材,運用到課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科學領域引導幼兒理解“種子的旅行”,運用了網絡視頻片段,幼兒通過視聽,很快明白了種子傳播的不同方式,簡潔明瞭,省去了教師很多語言表述。這種方法適用於各領域教學。

篇45:幼兒説課稿

一、説教材

感知寬窄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我們主題活動中班下冊中的科學活動。新《綱要》明確指出“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參加探索活動,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本着要讓幼兒在充分的探索材料中去探索學習,本着“做中學”的原則,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有趣的寬窄》。

二、説目標:

本次活動對於幼兒來説是比較抽象的概念,這就要讓幼兒在充分的操作材料中進行操作學習。所以我就設計了以下三點目標:

1、知識目標:在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寬窄,積極嘗試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2、能力目標:在操作中學習為物體按寬窄排序。

3、情感目標:體驗科學活動的趣味性,能在操作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説活動準備:

我的材料準備是從易到難,併為每一個環節服務的,做到材料充分,又不重複,還要儘量的滿足活動。

操作卡片若干,兩種不同難度的記錄卡、寬窄不同的實物等。寬、窄不同的膠貼!寬窄不同的門三個。

四、説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物體的寬窄,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體驗科學活動的趣味性,是本次活動所必須要達成的目標,所以我設計為重點!

活動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寬容,並作記錄。由於幼兒對於測量等方法的運用在生活中比較少,而且記錄也不經常操作,所以針對本班幼兒,我把難點確定為比較和記錄!

五、説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探索發現法、實驗操作法、比較法等,使幼兒感受寬窄。

2、學法:幼兒在與老師互動中通過實驗操作、比較、記錄等獲得認知能力。

六、説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寬窄,體驗寬窄。

邊説兒歌邊走小橋到室內

兒歌:小竹橋,搖呀搖

小朋友們來過橋

小小竹橋真是窄

一步一步慢慢來

走呀走,搖呀搖

終於走到寬寬橋

小朋友們排好隊

大家一起跑過橋。

2)、談話活動:

小朋友們,剛才我走的小竹橋,一步一步慢慢走的是小橋的什麼地方啊?跑過來的是什麼地方啊?你們可真聰明啊!今天我們幼兒園也來了很多寬哥哥和窄弟弟。由於它們今天都穿了一樣顏色的衣服,老師就認不出來哪個是寬哥哥哪個是窄弟弟了,你們能不能幫我把他們找出來啊?(我將寬窄擬人化,生活化了,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認為哥哥要大一些,弟弟要小一些,從概念上讓幼兒不感到抽象和陌生,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3)、操作探索活動

(一)第一次操作活動(通過目測初步感知寬窄)

1、幼兒操作兩種顏色、長短相同的學具體驗寬窄。

2、交流小結:你是怎樣找出來的寬哥哥和窄弟弟?

小朋友們真能幹,像這樣一下能看出來的寬窄比較容易找,可是在這裏有很多長的很像的寬哥哥和窄弟弟,小朋友還要幫老師想想辦法讓它們按照規律站成一排啊!

(二)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動,(通過目測、比較按照寬窄進行排序)老師適時進行無聲分組,能力強的一組,能力弱的一組。不把時間浪費在無實際意義的活動上,把時間充分交給孩子。

1、幼兒操作長短相同,顏色不同的卡片,並進行排序。

2交流小結:你是用什麼方法找到的誰是寬哥哥,誰是窄弟弟?

説説你是按什麼順序讓他們站成一排的?

老師剛才替寬哥哥和窄弟弟親了小朋友們的小手,現在小朋友互相的比一比,看看你們是讓誰給親了?請被寬哥哥親的小朋友站在紅色線這邊,被窄弟弟親的小朋友站到綠色線這邊!他們又藏在了我們的生活、學習用品裏,一會小朋友把他們找出來,並在這本子上記錄下來。

第三次分組操作探索活動(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寬窄的比較,並記錄。讓學習深入生活!)

1、幼兒分組進行操作,並進行記錄。能力強的一組進行最寬和最窄的記錄。能力弱一組進行寬窄的記錄。

2、請把你們的操作記錄,給後面的客人老師講一講!

提示客人:請您和嘗試和幼兒探討一下,除了今天知道的可以分寬窄不同,這些材料還有什麼不同的特徵?(大小,厚薄等,激發幼兒繼續探究的慾望。)

4)、交流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和寬哥哥、窄弟弟玩的好高興啊!我們用眼睛看,讓他們站在一起比一比,和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把們都找了出來!他們非常的感謝你們呢!

現在小朋友拿起桌子上你找的寬窄,和老師一起小心的走過這些寬窄不同的門,回班級吧! (把寬窄融入生活,將學習應用於生活!)

標籤: 説課稿 幼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wyvo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