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蘇教四語下:《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蘇教四語下:《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蘇教四語下:《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一

國小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朵杏花》一文中有一段話:“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這段景物描寫很美,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教學這段文字時,我引導學生在充分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開始,學生們比較茫然,為了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我引導學生開闊思路:教學第六自然段

師: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一年後,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曉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指名讀)

師:你喜歡這一自然段嗎?

生:我喜歡,因為它描繪了春天來了,帶來了綠意,使一切都充滿了生機。

生:它寫的很美。

師:美在哪裏?

生:它説“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這裏的詞語寫得很美,“吹綠”、“吹青”、“吹皺”、“吹鼓”寫出了春天來了萬物都甦醒了。

生:(學生站起繪聲繪色地朗讀了該句後),這裏還用了排比的手法。

師:你不僅讀得美,而且還知道這裏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師: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優美?

生:“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這裏用了比喻,把時間比作飛箭,寫出了時間過得飛快。

師:説得好,讀得更好,一起來(全班投入地讀這一自然段)。

找準訓練的切合點,我根據教材實際及學生實際,引導學生想象,體會人物對話的體態、語態,進而體會人物的感情,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積累語言運用的經驗。例如:《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孩子與竺可楨爺爺的對話,沒有對話的提示語,教學過程中,我就充分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對話,先理清對話的人物關係,根據上下文及平時的經驗,想象兩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物此時的不同心裏狀態,進而朗讀一番。

師:下面的對話該怎樣讀?

生: “竺爺爺,杏花開了!”應該興奮地喊道。因為孩子發現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按照竺爺爺的叮嚀做了,他很興奮。

生:“什麼時候?”應該急切地問。”

生:  “老師,我覺得應該加上竺爺爺迫不及待地問”。

師:看來你也迫不及待地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了!你先説説原因。”

生:迫不及待比急切更能體現竺爺爺急於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更能表現他時刻關心物候現象的科學家風範,也能更好地體現老科學家重視孩子話的平易近人作風!在根據剛才添加的提示語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對兩個不同人物的對話朗讀得特別到位,達到真正走進文本的地步,從而實現了生生與文本的

生生交流與老師的交流,深入的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這比我們瑣碎的肢解課文、繁瑣的分析,效果不知強多少倍!

蘇教四語下:《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二

一、目標點擊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小節

2、學會課文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繼續練習抓住關鍵詞句,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提高閲讀能力,從竺可楨爺爺掌握氣候變化規律的過程中,學習他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苟的的態度。

4、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

二、文本解析

1、題目分析

本文是一篇物侯學的小故事。“第一朵杏花”這個標題,讓我們的目光關注到“第一朵”上這個故事正是圍繞“第一朵”展開的。其實這篇故事真正寫的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他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的奠基人,尤其是颱風與物候的關係有着深刻研究。他的一生中,能夠反映他投身科學的故事不勝枚舉,課文所寫的只是其中之一。因此,本文不以“竺爺爺的故事”為題,而選用“第一朵杏花”,突出了這“第一多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物,集中表現了竺爺爺嚴謹的科學態度,不苟的研究精神,給人以鮮明、生動的感受。

2、課文分析

這篇物候小故事敍寫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並且鄭重記下,指出他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表現竺可楨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研究精神。

3、人物簡介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人,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對台風及物候的關係有深刻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達到國際水平,有的應用於指導農業生產,有的應用於天氣預報。他一生髮表科學著作近300篇,晚年寫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學》等專著,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重點篩選

(一)、字詞小超市

1、積累生字新詞:明媚、泛起、綻放、頃刻間、鄭重、估計、大概、規律、精確、掌zhang握、一株(zhu)、仰起、皺zhou 、曾經

2、巧辯雙胞胎:(珠、株)(泛、乏)(估、沽、故、咕)曾(ceng zeng)

3、近、反義詞積累:(近)明媚—明麗 鄭重—慎重

頃刻間—轉眼間(眨眼間一瞬間)   大概—估計

(反)大概—精確    鄭重—輕率

4、詞語理解:頃刻間:形容極短的時間。

鄭 重:嚴肅認真

明 媚:形容景物鮮明可愛。

推  斷:推測判斷。

5、句段分析、字詞推敲

“爺爺,您又看花啦?”

句中的“又”字看似平常,實有內涵,它含蓄地暗示了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個物候學家,平時十分關心周圍的花鳥蟲魚的種種變化,注意留心觀察,經常如此,一個“又”字反映了竺爺爺以前看花,現在又看花,不會輕易放過,這就表現了他的認真。

“説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

句中的“習慣”一詞,本意是在長時間裏逐步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用在竺可楨身上充分表現了可貴的精神!

“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這個日子:清明節。”

句中“鄭重”一詞表現竺爺爺在科學研究上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和精神。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十幾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表面看,竺爺爺容光煥發,一會兒功夫就像年輕了許多,“十幾歲”是誇張的寫法,與“興沖沖”、“快步”相照應充分表現了他的興奮程度。去年錯過了第一朵杏花的確切時間,今年抓住了,對於研究科學得人來説是何等的高興。

四、拓展延伸

1、分角色讀課文、演課文,感受竺爺爺兩次看花的動作及心情。

2、講一講或演一演竺爺爺的其它小故事。

3、積累其他科學家的小故事。

4、收集與課文主題有關的名言。

5、仿照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話的對話特徵(每人説一段話便獨立成段、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並有創造性的記錄自己與他人的對話!

五、課堂流程:

第一課

一、讀名言。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三、自主學習,幫扶訓練。

1、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思考作者為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從這個小故事中你體會到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2、學習本課字詞方面的知識。

3、小組內進行字詞類知識搶答及課文誦讀pk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生字帶讀。(生生互動)

2、好詞積累,詞語解釋

3、形近字辨析

4、生字組詞

5、近反義詞及多音字的積累

6、課文片斷誦讀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完成快樂導航字詞方面的題目、聽寫生字新詞、小對子間互批、糾錯)

第二課時

一、讀名言。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默讀課文,抓住關鍵詞體會竺可楨的精神品質,並在小組內交流。

2、讀課文,注意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並嘗試感情朗讀,小對子之間嘗試分角色朗讀。

3、總結第二段話的對話特徵

4、學習第6自然段中誇張及排比的修辭手法,嘗試仿寫。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談體會,説説從課文那些詞句體會到竺可楨的什麼品質?(師相機追問)

2、角色朗讀展示及點評,在朗讀及點評中深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醒學生抓住提示語聯繫上下文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3、分享所仿寫的句字或所積累的好句。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完成《快樂導航》課文內容部分的題目)

第三課時

一、讀名言。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三、自主學習,多元選擇。

1、分角色讀課文、演課文,感受竺爺爺兩次看花的動作及心情。

2、講一講或演一演竺爺爺的其它小故事。

3、積累其他科學家的小故事。

4、收集與課文主題有關的名言仿照課文第二段,有創造性的記錄自己與他人的對話!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分角色讀課文、演課文,感受竺爺爺兩次看花的動作及心情。

2、講一講或演一演竺爺爺的其它小故事。

3、積累其他科學家的小故事。

4、收集與課文主題有關的名言。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略)

附頁:

a)人物簡介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人,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對台風及物候的關係有深刻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達到國際水平,有的應用於指導農業生產,有的應用於天氣預報。他一生髮表科學著作近300篇,晚年寫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學》等專著,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b)有關故事

1890年3月,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東門外的東關鎮。

竺可楨的父親竺嘉祥見孩子長得又白又胖,非常高興,親自給兒子起了一個名兒,叫兆熊,小名叫阿熊。可又一想,覺得孩子還應該有一個學名才好,於是,便請來鎮上的私塾先生,兩個人商量了又商量,決定用“可楨”作為學名。私塾的先生説,“楨”字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堅實的木頭,一種是古時候築土牆時用的木柱子稱作楨幹。“可楨”的寓意就是這孩子將來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樑。

小可楨長到1歲半的時候,父親便開始有目的地教他認字、寫字,小可楨似乎也十分了解父親的厚愛,每次都能按着父親的旨意仔仔細細地練着。有一天,父親要到外地去辦事,臨走時對小可楨説:“小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識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嗎?”這時,小可楨正在母親的懷中吃奶,聽到這話,趕忙從母親的懷中掙脱出來,拽着父親的衣角,非得讓父親教完字才能走。就這樣,竺可楨自小便養成了好學的品性。待他滿3週歲時,已經能認識許多單字了,還能背誦《遊子吟》等好多唐詩呢。

5歲那年竺可楨便進了學堂,跟着私塾先生學《三字經》《百家姓》及“四書”“五經”等。7歲那年便開始寫作文。竺可楨的哥哥竺可材比他大14歲,是鎮上的秀才,也是小可楨的老師。兄弟兩個天天在一起,一個認真地教,一個仔細地學,小可楨天天都有長進。有一天晚上,哥哥教弟弟寫作文,小可楨寫了一遍,覺得寫得不好,便重新再寫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寫,直到小可楨覺得滿意了才停筆。待他們上牀休息時,雞已經鳴叫了。嫂子埋怨可材,弟弟還小,不應該對他要求這樣嚴,累壞了身體可咋辦!可材辯解説:“哪裏是我逼他熬夜呀,是他自己寫了一遍又一遍,一個句子造得不好也不肯睡覺,直到滿意為止。”

小可楨不僅特別喜歡學習,還喜歡動腦筋。他的家鄉經常下雨,有時一下就好幾天。每當這時,小可楨就喜歡趴在窗前或蹲在屋門口看下雨。有一次,他正在聚精會神地蹲在門口數着從房檐上滴下的雨滴,數着數着,他像發現奇蹟似的怔在了那裏。原來小可楨發現門口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坑,水滴落下來的時候正好落在坑裏。他的小腦瓜想了半天也沒有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他立即跑過去找母親請教。

竺可楨的母親顧氏,是一位既賢良又會識字的女子,對子女的要求既嚴格又慈愛。她聽了小可楨的問話,便坐下來耐心地給兒子解釋道:

“小熊呀,你問得好,這就叫‘水滴石穿’,那一個個小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你別看一滴水沒有什麼厲害的,可日久天長就能把石板滴出一個小坑來。”母親把話鋒一轉,又循循善誘地教導:“孩子,讀書、辦事情,也是這個道理,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就會有所成就的。”小可楨向母親點了點頭,牢牢地記住了母親的話。從此,“水滴石穿”這一格言成了竺可楨的座右銘,伴隨着他從紹興家鄉小鎮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竺可楨國小畢業時,他的才學和求知精神,在同齡人中都是一流的。然而,他的個子和體重卻比同齡人要差得很多,顯得又瘦又小,好像沒發育過似的。

為了使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國小畢業的竺可楨便被送到了上海澄衷學堂去讀書。來到這大都市後,小可楨依然像在家鄉時一樣勤奮而好學,然而,他的那副單薄瘦弱的身子骨卻成了同學們冷嘲熱諷的對象。

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裏,迎面走過來幾個同學,在經過竺可楨身邊的時候,幾個人嘻嘻哈哈、擠眉弄眼,其中一個人大聲挖苦道:

“這副小身材,一遇颱風準得飛上天。”

另一個接着説道:

“好一個寒酸的小矮子,準保活不過20歲。”

聽到這些話,竺可楨十分氣惱,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們幾句,可轉念一想:誰叫自己長了這麼一副單薄的身子骨呢。

晚上,竺可楨躺在牀上久久不能睡着,白天同學們説的話一遍又一遍地在耳邊迴響着,竺可楨想:既然自己立志要為國家出力,想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得有一個好身體,就得首先戰勝自己病弱的身體。“對,男子漢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楨立馬從牀上爬起來,連夜制定了一套詳細的鍛鍊身體的計劃,還手寫了一條“言必行,行必果”的格言,作為警句貼在宿舍裏最明顯的地方,時時地提醒自己。

從那以後,竺可楨便聞雞起舞,每天天一亮就從牀上爬起來,到校園裏跑步、舞劍、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從不間斷。

就這樣,竺可楨以頑強的意志堅持了一段時間,體質明顯地有了一些好轉,以前請病假是很常見的事,自從鍛鍊身體後再也沒有請過一次病假。

小竺可楨憑着自己的勤奮與好學,憑着自己的意志與精神,在知識的海洋中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三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 16 個生字,掌握9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通過竺可楨爺爺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他對科學的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想象對話時的情景,從而感悟竺可楨爺爺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們從竺可楨爺爺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啟發,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策略與方法: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訓練。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竺可楨所説的含義深刻的句子。

2、通過對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品析,體會人物的內心和品質,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資料,(可以是竺可楨生平資料、故事或者關於氣象學方面的資料)

教師準備:課件、小黑板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作業:

1、正確流利地讀會7課課文

2、自學本課生字,要求會讀會組詞。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展示資料,瞭解竺可楨,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竺可楨的照片:同學們,你們認識他是誰嗎?(竺可楨爺爺)

2.老師:我知道,同學們在課前已經蒐集了不少關於竺可楨爺爺的資料,能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嗎?(學生展示蒐集到的資料,説中加深對竺可楨爺爺的瞭解。)

3.教師:竺可楨爺爺為什麼能夠成為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呢?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訴我們的正是這個答案。

(引導學生在蒐集、展示資料的過程中,瞭解竺可楨,體會他在氣象學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同時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教師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積極興趣)

二、出示要求,學生自讀

1、自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圍繞“第一朵杏花”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集體反饋,檢查自讀的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強調要點。

字音:“載”是平舌音,“綻”“皺”是捲舌音;“律”的聲母是“l”。

字形:重點指導“慣”的筆畫順序;注意區別“梢”和“稍”。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構,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釣”字右半邊是“勺”,不要寫成 “勾”。“雁”半包圍結構,注意裏面的寫法。

2、教師再次出示含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大家一起讀一讀,在讀中鞏固生字,積累詞語。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幫助把課文讀得更好。

4、指名反饋:課文圍繞“第一朵杏花”寫了一件什麼事?(竺可楨向一個孩子瞭解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答不上來。於是,竺可楨讓孩子留心觀察,來年告訴他。第二年,孩子準確地觀察到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並立即告訴了竺可楨,竺可楨鄭重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學生自讀為主,讀後交流,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在自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交流中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作者圍繞第一朵杏花所敍述的這件事情和竺可楨爺爺成為一名著名的氣象學家有什麼關係呢?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第一課時課後檢測

1、給下列生字組詞

搬(   )(   )        釣(   )(    )         雁(   )(    )    慣(   )(    )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立即(     )     著名(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rem8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