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説課設計(精品多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説課設計(精品多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説課設計(精品多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篇一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以後”這句話既是課文的標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這篇課文是繼《為人民服務》後的第二篇議論文。國小生對於議論文還是比較陌生,我還記得,在上完《為人民服務》這課之後,我們班的學生髮出了這樣的感歎:“議論文真難呀!”與《為人民服務》相比,這課顯得簡單些,因為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三個小故事來證明論點的,而這三個故事有具有共同的特點,都是科學家善於觀察,善於發問,在生活工作的細微之處發現問題,經過不斷探索而發現真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緊扣“問題”和“真理”,到故事中去尋找,尋找“?”和“!”,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很快的明白每個故事的內容,並也可以緊扣住文章的論點。教學結束後,學生對運用恰當的事例來證明論點,説明問題的方法也比較瞭解了,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可是讓我感到不滿的是,我感覺學生在學習三個事例的時候,感覺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習中提出的問題:“科學家在這些事件中,提出了什麼問題?”和“最後得出了什麼真理?”都比較容易,在課文中就能找到答案,因此學生興趣不濃,課堂比較沉悶,學生讀懂了事例,也明白了道理,但是見微知著、獨立思考、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似乎體會得還不夠深刻。我想用怎樣的辦法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呢?才能讓學生在這樣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面前也有創新、創造性的思考呢?經過一番思考後,我覺得可以嘗試運用對比的教學方法,不要對三個事例進行逐一的講解,而是將三個事例放到一起,讓學生仔細讀一讀三個事例並關注文字描述的每個細節,發現事例中的相同點,可以是內容上的,可以是寫法上的,可以是人物(科學家)的做法上……這樣的學習過程就給了學生一個探討的機會,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也可以親身感受發現問題(相同點)——不斷追問——反覆思考——不斷改進——得出結論的過程,這樣的感受可以很好的和課文的內容結合起來,他們對課文所表達的觀點就會有切身的感受,所以我想這樣來教學會有更好的效果,學生也會所得更多。

另外,這篇課文的寫法也比較典型,就是用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是個很好的仿寫課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應該留出時間來讓學生補充一個事例,仿照課文仿寫一段話。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希望以後遇到此類課的時候,我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進行合理的設計,能把議論文也上得有聲有色。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篇二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説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然後,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祕,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最後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裏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句俗語,形象表達了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穫由小到大排列,也説明平常的事情中藴含着真理,藴含着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説明“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④如果説,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這句話對發現真理的條件作了説明,科學發現中存在“偶然的機遇”,説明科學真理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祕;“只能給……”説明科學發現也並不容易,指出了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給那些“有準備”“獨立思考”“鍥而不捨”的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要敏鋭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2)對詞語的理解。

定理:已經證明具有正確性、可以作為原則或規律的命題或公式,如,幾何定理。

定律:科學上對某種客觀規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關係。

學説:指學術上自成理論體系的主張或見解。

司空見慣:看得多了,不以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敏鋭:感覺靈敏,眼光尖鋭。

無獨有偶: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打破砂鍋問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見微知著: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二、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三、教學建議

1.課文開頭和結尾部分的幾個説理的句子,意義比較抽象,可能比較難讀,要多讀幾遍,讀通順。

初讀課文時,要讓學生找一找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同時可以讓學生思考課題“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並不要求學生做出準確的回答,主要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只要能從字面上或者結合具體的事例説説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也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理解。

學生可能會對課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學知識提出疑問,比如,地球是怎麼自轉的?什麼是石蕊試紙?什麼是鹽酸?對這些科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讓知識面廣的學生來解答,也可以簡單地介紹,不要在科學術語上花太多時間。

2.課文的寫作思路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學習三個具體事例,從具體事例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然後,再從全文的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進一步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觀點。這樣更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地,深刻地理解課文。

3.課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不同於一般記敍文中的故事,它們的作用是為了具體説明作者的觀點,即“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因此對這三個具體事例的研讀,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重點。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特別注意“敏鋭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覆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詞句,從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

三個具體事例涉及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近,可以讓學生在家裏觀察,獲得直接經驗;有條件的話,石蕊試紙的酸鹼測試可以在課堂上做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説理論述的句子,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課文中的具體事例來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國小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做過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

5.課文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就是用具體的事實説明道理,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語文學習重點。在前兩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所認識,這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這種寫法,還要求學生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教學中可以安排一次小練筆,要重視寫完後的交流評議,評議的重點是描述的具體事實是否能證明觀點,對具體事實的描述是否能突出重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在比較閲讀中發現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説一説。

(學生默讀思考。)

生:課文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生:第二件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後發明了石蕊試紙。

生:第三件寫的是奧地利的一位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的關係。

師:再請大家仔細地讀讀這三個事例,看看三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麼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註。

(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

師:我看到有很多同學都在課文中做了批註,發現了這三段話中的很多相同點,現在請大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師:現在,我們進行課堂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

生:我們發現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發現的問題。

生:我發現這三個事例都是在説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師:大家講得很好,有沒有人能把他們的相同點分析得更清楚一些?

生:我認為這三個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或者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研究和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師:課文讀得很仔細,分析得很有條理,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是不是這樣,並嘗試給每段話劃分層次,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發現。

(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

生:通過剛才的劃分層次,我發現這三段話的寫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後寫解決問題。

師:你不但會發現,而且會概括。

生:我發現最初的疑問只有一個,但是一下子他們的頭腦中會冒出很多的問題,正是因為有一連串的問題,才會有最後的結論,因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師:這一連串的問題,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説就是──

生:追根求源。

生:打破沙鍋問到底。

師:我們來讀讀他們頭腦中冒出的這一連串的問題。

(學生朗讀。)

生:我發現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都要經過反覆的研究和實驗,很辛苦。

師:我們來讀讀描寫他們反覆研究和實驗的句子。

(學生朗讀。)

生:我還發現,這三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才能解決問題,發現真理。

師:是啊,因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五、相關鏈接

1.葉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傳記文學作家,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靈通漫遊未來》,影響較大。還著有《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星條旗下的中國人》《胡喬木傳》《馬思聰傳》等傳記。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的“最佳傳記文學家獎”。新版《小靈通漫遊未來》於2002 年12月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5年10月獲中國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

2.石蕊試紙石蕊是一種枝狀地衣,可提煉出紅紫色的結晶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鹼性碳酸鹽;這種粉末微溶於水,易溶於酒精。將粉末溶於酒精溶液等,形成一種混合物,就是石蕊色素染料;把濾紙浸在染料中,乾燥後便成了石蕊試紙。

石蕊試紙常用來檢定物質的酸鹼性。如果將石蕊試紙放入酸性溶液中,試紙就會轉為紅色;若放入鹼性溶液中,試紙則變成藍色。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後習題 篇三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和內容上的相同點。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5.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閲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説一説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鋭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捨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齊讀一遍。

3、好!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課文講了哪三個故事?分別是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試驗,終於發現了酸鹼試紙。

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三、細讀課文,找出規律。

1、這三個同學説的很對!這三個故事是多麼有趣的生活現象啊!現在再請同學們仔細讀讀三個故事,看看這三個故事的介紹和內容,有什麼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

(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2、我看到有許多同學在書做了圈畫,有的還做了批註。很會學習。

3、現在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裏交流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四人小組交流)

4、現在請同學説説交流後自己的認識。

三個故事都是講生活中的偶然發現的問題;

三個故事都是講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三個故事都是説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5、大家講的很好。有沒有人能把三個故事間的相同點分析透徹些?

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研究和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6、你真棒!課文讀的很仔細,分析的也很有道理。書上有一段話和你説的意思是一樣的,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啊?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齊讀第二段

8、是啊,“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這也是課文中的哪句話的意思?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9、一起讀這句話!

10、這裏的“?”“!”各指的是什麼?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的含義是:看出問題,不斷髮問、追根求源。

!含義是:不斷解決疑問,找到真理。

11、科學,能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出一個嗎?

魯班上山,手被植物葉劃傷,後來發明了鋸。

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後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雷達、風車……

12、這麼多的事例説明了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但是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是什麼呀?

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13、這也是説課文中的那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三、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知道了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知道了文章思路: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再用三個具體事例來説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最後再來闡述開頭的觀點。

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希望同學們也做一個“有科學準備的人”。

四、鞏固提高,隨文練筆

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篇四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名言警句?

2、出示課題,齊讀。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3、明確:題目就是本文提出的觀點。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課文是怎樣論證這一觀點的?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詞語:司空見慣、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百思不得其解、打破沙鍋問到底。

3、理解“見微知著”。

4、文中科學家在生活中發現了哪些微小的事情,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

根據生答板書:漩渦、變色、轉動;自轉、試紙、做夢

5、小結:科學家們從這樣微小的事情當中發現真理,這就是“見微知著”。

三、品讀感悟課文3——5自然段

1、科學家們發現問題以後,是輕而易舉地就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嗎?(板書:? !)

默讀課文3——5自然段,用“--------”劃出這三個小故事中描寫科學家反覆實驗和研究的句子。

出示句子:

●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

●於是,帶着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實驗。

2、品讀第一句,感受科學家研究過程的艱辛

1)生自由讀一讀句子。

2)指名讀,生評價。(“緊緊抓住”、“反覆”讀重音)

3)齊讀。

4)為什麼要強調“緊緊抓住”、“反覆”這兩個詞呢?“反覆”、“反覆”,你讀出了什麼呢?(指生回答)

實驗的過程是漫長的,是艱辛的,請同學們仔細地、反覆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謝皮羅教授會在怎樣惡劣的條件下艱難地做着實驗?(生自由讀後回答)

5)創設情境,教師引讀。

我們可以想象,在又黑又冷的晚上,人們都躲在温暖的被窩裏享受着生活,但……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裏,赤道上熱得讓人窒息,但……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寒,……

6)困難再多再大,謝皮羅教授從來都不曾放棄過,從這可以看出謝皮羅教授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呢?根據生答板書:鍥而不捨

3、品讀二、三兩句,進一步感受真理誕生的過程。

過渡:不僅謝皮羅教授具有這樣的精神,同樣的,化學家波義耳和奧地利醫生一樣具有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

1)這兩句話又該強調哪些詞呢?指導朗讀二、三兩句話。

2)請同學們用心地讀一讀4、5兩個自然段,想象一下,化學家波義耳和奧地利醫生在實驗的過程當中還產生了哪些一連串的問題,他們是怎樣實驗的? 選擇其中一個人物説一説,同桌交流。

3)生自學後彙報。

a根據生彙報師板書:??????……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必定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科學家們這樣追究事情的根源,用文中的一個詞就叫?根據生答板書:追根求源

b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還會有十個、五十個、一百個甚至更多的問題,只有把這些一連串的問題一一解決了,才能誕生真理,所以説:(生接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4)讓我們想象科學家們研究時的畫面,用情地讀一讀這兩句話。(生齊讀二、三兩句)

4、小結。

看似簡單的真理,卻要科學家們經過這樣複雜的艱辛的研究,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才能獲得,此時此刻,你對科學家們產生了怎樣的情感呢?

生:敬佩、崇敬、佩服、感激……

讓我們一起用朗讀的方式表達我們對科學家最崇高的敬意。

生齊讀三個句子

四、總結

當他們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過的歷程時,他們激動、驕傲、興奮地告訴世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五、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也從生活中的小事發現問題,在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找到了真理呢?

這樣的事情是舉不勝舉的,這些科學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六、板書設計

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多音字“轉”的讀音及 “鍥”、“誕”等字的寫法。

②、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文本語言及標點符號生動,準確的特色。

2、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②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發問、不斷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3、情感與態度:

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科學規律,增強自己發現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1、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發問、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閲相關資料,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課前先把課題寫在黑板上,少寫一個“誕”字。

1、學習“誕”字。

2、初步理解課題。

3、簡介作者

二、檢測生字詞

1、(課件出示)

2、哪些詞是你以前很少見或沒有見過的,請大聲讀一讀。

3、哪些詞容易讀錯?重點掌握“轉“的讀音。

4、哪個詞最容易寫錯?鍥而不捨的“鍥”字。

5、聯繫剛才的情境理解“無獨有偶”。

三、深入研究三個事例

1、總結事例

謝皮羅的發現 波義耳的發明 醫生的發現

2、學生研讀討論並彙報,完成研讀表的填寫。

(課件:研讀表)

抓住“敏鋭”、“立即”、“百思”等詞語體會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總結共同點

找生彙報。用上“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因為xxxx”這樣的句式。

(這一環節老師儘可能以尊重學生的理解表達為主,多鼓勵表揚,同時要相機進行指導理解。)

4、總結真理

四、再次理解課題

1、讀句子,找生寫發現真理的三個關鍵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請生默讀,思考提問。

預設1、用“?”和“!”的好處。

預設2、為什麼不是把“?”扯圓變成了“。”號呢?

五、聯繫生活進行科學教育

1、利用句式説説其他事例。(課件展示)

2、聯繫學生生活探討為什麼沒有發現真理。(課件展示)

3、理解最後一句

①、理解“有準備的人”

②、理解“善於獨立思考”。

③、理解“鍥而不捨精神”。

六、總結全文(課件展示)

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然後再用(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睛的轉動)進行了事例論證;最後又總結觀點:只要(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不斷探索),就能發現真理。

提出觀點→事例論證→總結觀點

七、老師寄語

同學們,只要你善於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見微知著,具有科學研究的敏感性,善於發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你就能發現真理。

讓我們努力去做一個有準備的人,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一個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發現真理的路上!

八、休閒小作業 (課件展示)

1、心動不如行動。選擇一個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嘗試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終解決你的疑問

2、經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頻道的《我愛發明》。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能利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抓關鍵詞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題目的含義,初步學習這種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同學們,初次見面,老師送大家一條名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1、介紹課文體裁。

師:這既是一條名言,也是我們今天所學的課題。這篇文章的題材和以前我們學習的不一樣,這是一篇論説文,課題就是作者的觀點。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長句子的讀法,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預習

(1)讀句子:(課件出示)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

(2)讀難讀的詞:(課件出示)

司空見慣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捨

(3)學以致用:

出示一段話,學生運用上述成語填空。

三、研讀課文

1、歸納課文講了幾件事?

師:我們再回到課文中,為了證明這個觀點,作者列舉了哪幾件事?請大家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簡要的説一説。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2)指名分別説三件事。

3、學習用典型事例説明觀點的寫法。

(1)師: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書中列舉的三件事中,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同的地方在哪?

(2)討論。

(3)集體彙報。

4、師小結板書:

(1)從相同的寫法上歸納出科學家研究問題的規律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2)總結科學家們的研究精神。

四、深入學習第三段(第一件事),體會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師:我們把目光聚焦在第一件事例上,去探究謝皮羅教授是怎樣在一百個問號之後發現真理的。

1、學生讀第三自然段,根據“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理出條理,劃出謝皮羅教授研究問題的句子。

反覆研讀“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主要學習方式:讀出自己的理解——想象教授還會提出哪些問題,迴歸文本,理解教授把問號拉直成感歎號的艱難過程——再次點明課題。

五、總結:

師:縱觀全文,圍繞觀點,作者就是用三個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像謝皮羅教授這樣熱愛科學的人還有波義耳、奧地利的那位醫生,以及古往今來的許多投身科學研究的人。他們都無一例外地遵循“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規律,有力地證明了這條亙古不變的真理。(齊讀課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篇七

此文章已經被加入國小課本中。

課文內容

有人受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很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看出問題,追根求源,終於把“?”拉直,變成“!”找到真理。

就拿洗澡來説,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主任謝皮羅教授卻敏鋭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他的這個見解,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

無獨有偶。17世紀的一個夏天,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試驗室走去,剛要跨入實驗室大門,陣陣醉人的香氣撲鼻而來,他這才發現花圃裏的玫瑰花開了。他本想好好欣賞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實驗安排,便摘下幾朵紫羅蘭插入一個盛水的燒瓶中,然後開始和助手們做實驗。不巧的是,一個助手不慎把一滴鹽酸濺到紫羅蘭上,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清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誰知當水落到花瓣上後,濺上鹽酸的花瓣奇蹟般地變紅了,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成分遇鹽酸會變紅。那麼,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別的植物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由此他發現,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為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在以後的三百多年間,這種試紙一直被廣泛應用於化學實驗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轉動起來。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説他剛才做了一個夢。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有什麼關係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實驗,最後得出結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如今,人們研究夢的生理學,便根據眼珠轉動的次數和時間,來測量人做夢的次數與夢的長短。

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然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有很多,它説明,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只要你見微知著 ,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當然,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正像數學家華羅庚説過的,科學的靈感,絕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説,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課文簡説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説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然後,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祕,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最後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裏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句俗語,形象表達了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穫由小到大排列,也説明平常的事情中藴含着真理,藴含着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説明“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④如果説,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這句話對發現真理的條件作了説明,科學發現中存在“偶然的機遇”,説明科學真理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祕;“只能給……”説明科學發現也並不容易,指出了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給那些“有準備”“獨立思考”“鍥而不捨”的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要敏鋭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2)對詞語的理解。

定理:已經證明具有正確性、可以作為原則或規律的命題或公式,如,幾何定理。

定律:科學上對某種客觀規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關係。

學説:指學術上自成理論體系的主張或見解。

司空見慣:看得多了,不以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敏鋭:感覺靈敏,眼光尖鋭。

無獨有偶: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打破砂鍋問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見微知著: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作者簡介

葉永烈

筆名: 蕭勇、葉揚、葉艇

性別: 男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0年8月30日

浙江温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説協會理事。

11歲起發表詩作,18歲起發表科學小品,20歲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21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此後,多年從事科普創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關心,並對葉永烈作了兩次批示:“調查一下,如屬實,應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葉永烈同志的工作條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勵科普創作,這項工作在世界各國都很重視。”(1979年3月4日)

由於方毅同志的關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舉行隆重儀式,授予葉永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曾先後創作科幻小説、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普讀物700多萬字。曾任中國科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上海市科協常委、上海市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世界科幻小説協會理事。

著名作品《十萬個問什麼》,葉永烈是主要作者。

電影《紅綠燈下》(任導演)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獎,《小靈通漫遊未來》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作品一等獎,《借尾巴》獲全國優秀讀物獎,根據葉永烈長篇科幻童話改編的6集動畫電影《哭鼻子大王》獲1996年“華表獎”(即政府獎)。

後來轉向紀實文學創作。主要新著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葉永烈自選集》;此外,還有《毛澤東的祕書們》、《陳雲全傳》、《葉永烈採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國》、《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戰》、《何智麗**》等。

即將出版《葉永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年被收入美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

自11歲起發表詩作。現已出版180多部著作,是國內少有的勤奮高產的作家。早年曾是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的編導,業餘科普作品為多,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科幻小説佔了中國的半壁江山。

但真正圓了他“作家夢”的還是科普小品的創作。1959年,還在北大上學時,他寫了一本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寄給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這家出版社並沒計較作者的資歷,出版了這本書。這也為葉永烈成為該社《十萬個為什麼》最早、最年輕的作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文筆活潑,葉永烈深受出版社的青睞。二十歲的葉永烈的一個個“為什麼”,被比他只小几歲的讀者廣泛閲讀、傳誦。到新版,也即第五版《十萬個為什麼》問世,葉永烈共為該書寫了500多篇科普小品。《十萬個為什麼》一次次修訂再版,總印數超過一億冊。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增寫了許多新的“為什麼”。最近,《葉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之中。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年月裏,時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編劇的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説《石油蛋白》,標誌着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

在寫了《十萬個為什麼》之後的第二年,完成了另一部新著——《小靈通漫遊未來》。《小靈通漫遊未來》雖然直到1978年才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但是一出版就印了300萬冊,也產生了廣泛影響。小靈通”是該書中的形象。《小靈通漫遊未來》完成於1961年秋,書中的小靈通漫遊未來世界,報道未來科學技術。《小靈通漫遊未來》是我國“文革”後出版的第一本科幻小説,出版後立即引起轟動,一下子印了一百幾十萬冊,成了當時的暢銷書。後來,以展望新的技術革命的燦爛前景為主線,葉永烈又創作了《小靈通再遊未來》,於1984年出版,後來又出版了《小靈通三遊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葉永烈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寫出《歷史選擇了毛澤東》等數十部長篇。1984 年後成為專業作家,以寫知名人物、高層人物、歷史傳記為多,人稱“舊聞記者”。主要新著為300萬字的七卷本《葉永烈自選集》;120餘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還寫了150萬字的長篇系列《“四人幫”傳》;還有《陳伯達傳》、《陳雲全傳》、《胡喬木傳》、《反右派始末》、《星條旗下的中國人》、《五七年的血淚》、《毛澤東的衣食住行》、《馬思聰傳》、《真實的朝鮮》等大部頭著作。作品曾獲獎80 餘次,作品曾在美、英、法、日、韓、德、意、泰、香港、中國台灣出版或發表。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國科協授予葉永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1989年被收入美利堅合眾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利堅合眾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4年受聘香港文學藝術家協會榮譽會員。

[編輯本段]

【著作】

著有長篇紀實文學《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陳雲之路》、《葉永烈採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胡喬木傳》、《馬思聰傳》、《傅雷與傅聰》、《梁實秋的黃昏戀》,科普小説叢書《十萬個為什麼》(合作)、《小靈通漫遊未來》、《中國福爾摩斯》,紀實文學集《葉永烈文集》(50卷)、《葉永烈自選集》(7卷)、《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江青傳》、《張春橋傳》、《姚文元傳》、《王洪文傳》、《陳伯達傳》、《反右派始末》、《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行走美國》、《行走俄羅斯》、《行走中國》,中短篇小説集《愛的選擇》,散文集《葉永烈筆下風情》,雜文集《人才成敗縱橫談》,寓言集《偵探與小偷》,相聲集《圓溜溜的圓》等,共出版文學著作150餘部。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瞭解三個故事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3.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學習作者運用三個典型事例證明中心論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學習者分析: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在讀中分析、概括和歸納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學生對於議論文比較陌生,對於議論文的寫法更是不熟悉,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和思維的訓練與議論文的寫法指導。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課前談話: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説一説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發明蒸汽機(PPT)2.他取的了什麼偉大的成就?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小結,可以上課了嗎?

3.教師小結導入: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的文章《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20),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縱觀漩渦敏鋭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捨洗澡花圃推理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打破沙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集體正音,強調讀。

(2)齊讀一遍。

3.理解部分詞語: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見微知著(能用文中的語句解釋嗎?)、追根求源(工具書)、司空見慣、打破沙鍋問到底

小結:大家很會學習。通過聯繫上下文、查閲工具書等方式理解詞語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4. 課文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句話也直接表達了作者的觀點。(板書:觀點)怎麼理解“真理”?

被實踐證實是正確的話,我們稱之為真理。這些真理常常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指導我們的言行,為我們的人生導航。

5.對於這樣一個道理,一個觀點,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它的?請大家瀏覽課文,試試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説一説。(板書:舉事例)

三、細讀感悟、理解含義

1、真理的發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家們憑藉着什麼在這漫漫的長途中尋找到真理的?讓我們再認真地研讀這三個故事,透過事例中的語言文字,去尋找答案。畫出相關語句,並在學習小組內説説你的看法。

2、全班交流:(以下三點可根據學生所答相機調整)

(1)品讀“見微知著”

(2)品讀“追根求源”

(3)品讀“鍥而不捨”

四、拓展認識,昇華主題

1.中外科學史上,能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出一個嗎?

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後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魯班上山,手被植物葉劃傷,後來發明了鋸。

瓦特燒水時看到水蒸氣推動壺蓋,後來發明了蒸汽機。

萊特兄弟看到鳥兒在天空飛翔,後來發明了飛機。

雷達、風車……(《蝙蝠和雷達》)

2.這麼多的事例説明了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但是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是什麼呀?

3.這也是在説課文中的那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4.總結:是啊,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正是這一位位見微知著、追根求源、鍥而不捨的科學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號,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真理,我們的科技才會不斷髮展,人類才會不斷進步。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學習這些科學家們的精神,努力學習,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5.機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五、鞏固提高,隨文練筆

1.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小練筆: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快速默讀課文。 篇九

1、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文舉了哪幾個事例?

檢查

1、指名説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朗讀第一自然段。

2、課文舉了幾個事例?舉這幾個事例目的是什麼?(為了用事例説明這個道理。)

3、找出課文中寫這三個事例的內容。(3、4、5自然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nek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