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整改措施 >

審計理論實踐剖析材料(精選多篇)

審計理論實踐剖析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審計理論實踐剖析材料

審計理論實踐剖析材料(精選多篇)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基礎是學習,關鍵在於實踐運用。審計機關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是要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運用科學發展的理論,指導國家審計實踐。“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是科學發展理論在國家審計領域的理論創新,它用比喻的方式,形象生動地抓住了國家審計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義,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反映了國家、經濟社會正常運行中各內部組織的分工協作,發揮各自功能的內在機理,使審計目標任務與國家治理目標任務高度重合,拓寬了審計視野,拓展了審計的空間,解放了審計思想。

一、正確理解“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核心價值觀。免疫系統論體現國家審計責任、公正的價值。國家審計核心的價值在於:責任的精神,公正的標準。國家審計應當迴歸到政府責任這個直接的審計推動元素,把鑑定政府責任履行、幫助政府履行好責任,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環境安全、資源安全乃至國家安全作為國家審計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國家審計這種制度安排本身內緼着公正的價值,體現既是民主、法治的產物,又是國家實現民主的基本要素。堅持公正的標準是國家審計最基本的職業素養,也決定着國家審計免疫系統發揮治病免疫功效的程度。

二、理性思考發揮免疫功能有效途徑。免疫系統具有感知異常、疾病、風險並消除異常、疾病、風險而恢復常態的特性。正常發揮免疫功能的關鍵在於識別、反饋異常,通過審計建設性作用來達到免疫各子系統有機協調發揮最佳狀態。審計的建設性就是要審計工作者發現或研製好的“疫苗”,並使之成為經濟社會健康有序運行的內生能力。感知異常、疾病、風險就是能診斷已經存在問題或潛在問題,消除異常、疾病、風險就是要通過分析問題根源,能提出治本建議對策,研發針對性“疫苗”供患者使用,不僅根治病源恢復常態,而且能進一步增強“體魄”,使經濟社會在更高的水平或狀態上運行。

三、積極在實踐中探索。

(一)堅持開放、公開原則。開放、公開是發揮建設性作用基礎。一是計劃開放。多元化的社會結構構成了不同利益相關者,審計工作要滿足多元主體不同利益者的訴求,審計計劃目標的創設過程要有相關利益者的參與,吸納社會各方意見,反映社會各方需求,體現相關利益者要求。二是結果公開成為常態。公開、透明是現代社會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審計工作的基本原則,審計結果公開,為相關利益者提供有效信息。社會主體能平等獲取審計信息,參與社會管理者和經濟投資主體,可以根據審計結果行使權力或用腳投票,從而使整個社會資源得到有效地配置。三是按產品定位組織生產。根據審計現有資源,對生產產品進行定位。根據服務對象細分審計服務產品,按服務對象分類出具意見和建議,提高意見建議針對性,滿足不同羣體需求。

(二)堅持“符合性質量”與“適用性質量”並重原則。“符合性質量”與“適用性質量”並重是“免疫系統論”對審計質量的本質要求。“免疫系統論”要求國家審計不僅要依法、程序,而且審計所提出的處理意見和審計建議是符合實際和發展規律的,是“符合性質量”與“適用性質量”的有機統一。既立足於監督,堅持揭露重大違法違紀問題不放鬆,這是相關當事者認識問題的基石,也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又着眼服務,注重深刻分析問題的本質,是政策、體制、機制上需要完善,還是問題做法違背客觀規律,擾亂經濟社會秩序,從而提出“怎麼辦”的意見建議。

(三)重塑審計管理提升審計價值。重塑審計管理是提升審計價值的有效途徑。審計結果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產品,產品質量直接體現為我們的工作質量。和任何一種產品一樣,最終產品的質量是由以前每道工序的質量決定的。要保證每一道工序的質量,就必須有一套與之匹配審計管理體系。現行的審計法律、規範體系和內部管理制度還停留在行政執法型審計的管理模式上,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捆住了人們的手腳,影響着績效審計發展的進程。現在是形勢倒逼,管理必須重塑。一是審計機關要從數量型的審計項目中解放出來,以目標為導向,圍繞事項確定審計工作,實現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二是審計事項確立由主觀判斷為主調整為以需求調查為主,提升審計事項價值,實現與需求的直接對接。三是審計方案除流程式、當事人管理外,引入獨立第三者(方)意見,提高方案使用價值。四是延伸審計產品管理價值鏈,審計產品不能侷限於報告、決定、建議,應將審計產品拓展至審計全過程,對審計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加工和再加工形成審計信息、要情、專報也作為審計產品管理,同時對審計產品價值進行跟蹤,包括審計整改落實、有關批示的落實情況。所有審計產品納入審計項目要素進行管理,歸入審計方案控制範疇。五是內部控制環節實行彈性管理。根據審計目標、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規模、審計項目的重要程度、審計事項的難易程度優化程序與效率的配置。對資金規模小、審計業務單一,或者審計結果無須處理處罰的審計項目,省略第三級複核;對臨時交辦事項單一的任務,按交什麼,辦什麼的原則,可持審計通知書或介紹信對交辦事項進行調查,調查報告經簽發程序送交辦單位。六是發揮審計組團隊優勢,將審計組討論審計方案、審計報告徵求意見稿納入審計組必經會議議程,發揮審計組集體智慧作用。

(四)做好績效審計的細節策劃。績效審計從結果上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抓住了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問題,促進了反腐倡廉建設。二是揭露了體制性障礙、政策制度性缺陷、管理的漏洞,促進了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設。當前項目中有不少好的績效審計議題,但實施更多停留在理念上或在報告階段的提煉上,沒有貫穿審計全過程,績效審計特點不明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我認為關鍵是績效審計細節策劃不到位。在確定績效審計目標主題後,關鍵在於工作細節的策劃。這些細節主要包括:制定審計標準,利用審計標準對審計事項的績效狀況進行分析和衡量;用標準指導審計人員如何開展審計工作,到哪裏收集證據,證據涉及哪些具體內容;明確審計過程中要收集多少資料,獲取哪些證據,找哪些人談話,如何進行調查等具體內容。所有工作圍繞績效審計的目標指向,實現力的矢量最大化。

第二篇:政府審計建設剖析材料

科學發展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政府審計工作的科學發展事關審計長遠利益,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審計部門的建設性作用。這就勢必要求我們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使審計工作緊跟形勢的發展需要,才能確保政府審計在審計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一、政府審計在審計體系中的地位決定政府審計具有建設性的作用

目前理論界公認的審計體系按主體分類,主要包括政府審計、社會審計與內部審計,三者共同組成審計體系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三元體系中,政府審計如何定位,關係審計的發展,也關係政府審計作用的發揮。在審計學理論中政府審計顯然是居於主導的地位,社會審計、內部審計是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非因為自己是屬於政府審計人員之一,而是政府審計本身有着其他審計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説的建設性作用。政府審計不同於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政府審計所承擔的是與政府職能密切相聯繫的公共受託責任。在公有制條件下,政府具有社會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雙重職能。政府審計職能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一是促進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能力,有效配置資源。二是促進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意識,有效利用公共資金。三是增強政府行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今年國務院對審計署規定的十二項主要職責中也明確了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核查社會審計機構對依法屬於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政府審計有指導、監督、檢查內部審計、社會審計的職責。這也為政府審計發揮建設性作用奠定了理論和法律基礎。

二、發揮政府審計建設性作用是歷史的必然和現實需求

在審計史學上,審計的起源問題有着不同的説法。從目前理論界研究綜合分析,對審計起源主要有三種不同意見:一種觀點是審計源於會計,認為審計是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適應會計檢查的需要而產生的。另一種觀點是審計源於財政監督的需要。財政是國家實現其職能,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過程。最高權力者為了鞏固它的統治基礎,都重視財政收支的檢查和監督,這種檢查就是國家審計。最後一種觀點是審計源於經濟監督的需要。

審計不是會計的附屬品,二者是不同質的二個概念,因為會計產生於經濟管理的需要,審計產生於經濟監督的需要。審計的起源可追溯到與會計起源相距不遠的時代,當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需要某人受託管理他人財產的時候,顯然就要求對前者的誠實性進行某種檢查。作為政府審計出現有其特定政治經濟背景,在原始社會的環境和條件下,不可能產生上述意義上的經濟責任關係。那種具有經濟責任聯繫的受託委託關係在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的時候出現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出現大量剩餘產品,在私有制和社會分工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國家機器出現,創設了脱離人民而又凌駕於人民之上的公共權力機構,隨之產生官僚機構,也形成了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基於對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檢查工作。這種經濟監督行為,就是最初的政府審計。政府審計的最初起源,為統治者服務。那是專制制度下的產物。

從功能上講,經濟監督、經濟鑑證、經濟評價是政府審計的三大職能。政府審計職能的調整直接關係到國家審計的發展。政府審計的起源和職能與社會審計、內部審計有着本質不同。政府審計作為政府責任履行情況和政府公權力保障條件下的監督、鑑證與評價職能,具體其他審計不可超越的主導作用。

現代政府審計的發展,從查錯防弊為主的財務收支審計,到真實、合法、效益審計,發展到以問責為主的經濟責任審計,再到目前的績效審計。政府審計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而生產,並得到發展。如何以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政府審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科學發展很明確就是要發展,防止停滯不前,要消除現有思想觀念上的障礙,但也不能操之過急,要漸進式的發展,這才叫科學發展,對待政府審計的發展也是一樣,這關係政府審計未來的發展走向和趨勢。

三、從政府審計的職責定位對審計建設性作用的幾點思考

(一)關於政府審計的定位

審計的終極使命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國家利益。對於審計的定義國家審計署舉行過大討論,最後有了一個説法。審計是獨立檢查會計帳目,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行為。按審計的主體分類,可分為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國家審計,也稱政府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代表國家所實施的審計。

目前,關於政府審計的定位説法很多,近似於大討論。流行的幾種説法,審計是國家財產的“守護神”,原李金華審計長説是“看門狗”,劉家義審計長提出的“免疫系統”觀點,也有人提出是免疫系統一部分。其實對審計的定位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在當前的形勢下,政府審計還不是門神,更不是擋箭牌。我國政府審計的職責從今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審計署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中規定的十二項主要職責,最主要的就是負責對國家財政收支和法律法規規定屬於審計監督範圍的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政府審計也是一種履責,政府審計工作者是人,不是神,更不是守護神。審計工作是務實的,更恰當的説,每一個審計人員應是國家公職人員------一名盡忠盡職履行審計職責的公務員。

政府審計作為民主與法治的產物這一定位是準確的,科學而且是具有發展的眼光。分析中國歷史上東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導致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一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吸收西方君主立憲、改良運動的思想,公車上書,維新變法,洋務運動,產生了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二是以孫中山、鄧小平、周恩來等為代表,引發的民主主義革命。三是目前以改革開放政策為先導,以國際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的信息化時代為平台,以大批吸收西方思想理念精華的海歸人士為傳播代表的民主化進程,導致了思想理念的轉變,從村民自治,代表直選,到高層領導與網民對話等等。西方社會在今年的次貸金融危機中認同了馬克思理論的部分説法,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金融等行業實行國有化,西方社會驚呼“布什政府在走社會主義”。這就是全球化前提下思想理念的融合。政府審計建設性作用以民主與法治為基石,圍繞民主與法制這兩條主線來履行自身的職責。民主是民眾的主張,是民意的集合。法治代表的是政府的執政能力、治理經濟社會的能力。政府的執政能力一是戰爭時期體現的軍事實力,二是和平時期體現為經濟建設能力。審計則是經濟社會運行中的一個免疫系統或是一種免疫細胞。

(二)關於審計計劃

(五)關於政府審計主導地位

政府審計的主導地位,從誕生之日起,就超越了其他審計所擁有的地位。因為政府審計是以國家的行政權力為依託。如何主動發揮政府審計的主導作用,關鍵還是在於如何運用好手中的執法權,維護審計秩序,賦予審計職能的公開、公正、公平,揭露社會審計中存在的虛假信息、督促內部審計協助國有資產經營者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對社會審計與內部審計的監督與指導,要雙管齊下,只能強化,不可弱化,否則將對政府審計的地位造成不良影響。

總之,科學發展觀是審計工作的靈魂和指南。審計的轉型需要創新,審計事業的發展需要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業。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切實把審計監督工作融入到創新創業發展大局之中,在全面推進審計轉型的基礎上,樹立科學審計理念,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勇於創新,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作用,政府審計的道路必將更加輝煌。

第三篇:審計人員個人剖析材料

審計人員個人剖析材料

近一個時期以來,按照盟委行署的統一部署,在局黨組精心組織下,通過對肅風整紀和機關工作作風等方面理論的系統學習,我本人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老的審計人員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應該加強政治學習,刻苦鑽研業務,在學習中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達到提高思想覺悟、激發工作熱情、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存在問題的表現形式與原因

1、沒有處理好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的關係,存在輕政治重業務思想。多年來,由於自己是業務幹部,平時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工作上,學習也是緊緊圍繞業務展開,並能做到認真自覺。認為業務幹部就應該多鑽研業務少問政治。至於政治學習,只有通過電視、報紙或機關統一組織才去被動學習,沒有系統性,認識得不到根本提高。

2、對新形勢下審計的職能作用認識不夠深刻,思想觀念沒有及時轉變。由於不注重政治學習,對新形勢下的工作審計不能夠站到一定高度去認識,認為審計局只是一個監督部門,既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也不能為政府提供更多的宏觀決策依據,審計項目大多為具體審計,審計只是查問題、處理處罰及糾正問題。本人是從事財政審計的工作人員,受狹隘思想所限,在預算執行審計中,只注重本級財政收支的完整性、真實性。對專項資金的審計,大多是對資金本身的撥付渠道、結算方式和收入支出結餘的合規性,合法性進行審計,不能夠對其使用效益進行評估,存在一定表面性。

3、業務學習不夠積極。近一兩年,財政體制改革比較大,由於受環境所限,沒有對新知識提前進行系統學習,到了實際工作中遇到了新問題,現找資料,現學現用,態度不端正。

4、廉政建設方面也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在工作中存在吃"人情飯"的問題,但不存在查人情賬的問題。

二、整改措施

對於本人存在的問題,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認識到以前的思想和認識是錯誤的。作為一名國家公務員,你的一言一行本身就代表一定的政治性,你是代表國家在行使其職能,你一個人做好與不好,將影響整個隊伍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在今後的工作中、學習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政治學習業務學習兩不誤、都過硬,樹立良好的審計形象,接受羣眾監督。嚴格按審計紀律要求自己。

第四篇:審計幹部個人剖析材料

審計幹部個人剖析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

按照縣紀委、組織部要求,今天召開全局科級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這是一次難得的交流學習機會,也是深入開展效能風暴行動和民主評議機關作風和政風行風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下面,我就本人思想政治、工作作風、廉潔自律等一貫表現彙報如下(不妥之處,請同志們批評指正):

一年來,我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忠實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執行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認真履行職責,開拓創新,努力工作,圓滿地完成了縣委、縣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交給的各項任務。

一、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個人素質提升。學習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有效方式,長期以來,我十分重視理論學習,尤其對時事政治高度關注,在工作之餘,我經常聽新聞、看評論,以敏鋭的覺悟掌握政策動向及工作趨向,及時瞭解社會關注度及黨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不斷探索新形勢下促進審計科學發展的新理論、新思路、新方法,針對性地對審計工作提出前瞻性、指導性建議;二是注重對文件領會及法律法規的學習。對上級黨政部門下發的文件都能認真細讀,深刻領會文件的精神實質,並能帶領局一班人自覺、堅定地執行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熟練掌握《審計法》、《審計準則》、《審計法實施條例》、《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理處罰條例》及《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等法律法規,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法制體系下依法審計的保障措施,努力提高自己的執法水平;三是注重實踐與理論結合。我把全局每一名同志都作為我的老師,虛心向他們請教問題,廣納班子成員意見,注重黨員示範帶動作用,總結歸納推廣典型事蹟和先進經驗,在機關內部形成了民主、團結、協作、創新的工作氛圍。四是強化業務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局上今年相繼出台了《武山縣國家建設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武山縣黨政主要領導和縣屬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方案》等相關規定,對指導今後審計工作具有十分積極作用,同時,制定和完善了8項管理制度及業務會議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

二、正確處理好上下級關係。我認為,作為局主要負責同志,提高執行力是搞好工作的關鍵,處理好上下級關係是前提。認真執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是每一名領導幹部的基本職責。一年來,我牢記“忠誠、履職、高效、廉潔”信念,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誠誠懇懇服務,紮紮實實辦事作風,堅持多幹少説,低調做人,在工作建議得多,批評得少。單位絕大部分材料、文件都經本人親自把關,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從不在領導面前叫苦叫累,從不跑官要官,更沒有因為怨言和思想情緒而影響工作,對縣上領導和省廳、市局交辦的工作在自己職權範圍內能解決的問題盡最大能力解決,決不往領導身上推,在自己職權範圍內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儘量創造條件,努力解決,幫助領導分憂解難,從不把矛盾上交,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主動給縣上主要領導彙報,想方設法積極爭取省、市相關部門對我局工作的支持和幫助。(自查報告 )經多方協調努力,共爭取到省、市補助經費35.7萬元,很大程度緩解了我局辦公經費不足的問題。同時,縣上決定從2014年起將每人2萬元的審計業務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進一步調動了幹部工作積極性,這無疑是我局完成2014年目標管理責任書動力和源泉,確保了全年審計項目質量的整體提高。

三、正確處理好局內部工作關係。一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重大問題集體討論研究,不搞一言堂,應由班子決定的事集體決定,該分管領導決策的事由分管領導説了算,堅決反對官僚主義;二是堅持量體裁衣、因材施教的用人導向。長期以來,我秉持班子成員業務帶組、業務骨幹掛帥工作理念,通過採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穩步實施人才戰略。激勵年輕幹部學知識、轉業務、練技能的工作熱情,大力培養複合型審計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給與必要的關心和幫助,讓他們安心從事審計事業。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取人之長,避人之短,最大程度發揮每個工作人員的作用,做到了無閒人、閒崗,。對工作中遇到困難和阻力,局班子能主動承擔責任並全力認真解決,對班子成員和業務骨幹放手、放權,在單位內部形成了爭着幹、創着乾的良好氛圍;平時虛心聽取幹部職工意見建議,及時幫助解決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對一時不能解決的主動找其説明原因,爭取幹職工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堅持表揚鼓勵與批評鞭策互動原則。一般(請你支持:)情況,我對下級工作嚴格要求,對不正之風敢於批評;對同志一時疏失且影響較小的能採取包容態度,鼓勵其及時整改補救;對工作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

第五篇:政府審計建設剖析材料

科學發展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政府審計工作的科學發展事關審計長遠利益,只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審計部門的建設性作用。這就勢必要求我們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使審計工作緊跟形勢的發展需要,才能確保政府審計在審計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一、政府審計在審計體系中的地位決定政府審計具有建設性的作用

目前理論界公認的審計體系按主體分類,主要包括政府審計、社會審計與內部審計,三者共同組成審計體系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三元體系中,政府審計如何定位,關係審計的發展,也關係政府審計作用的發揮。在審計學理論中政府審計顯然是居於主導的地位,社會審計、內部審計是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非因為自己是屬於政府審計人員之一,而是政府審計本身有着其他審計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説的建設性作用。政府審計不同於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政府審計所承擔的是與政府職能密切相聯繫的公共受託責任。在公有制條件下,政府具有社會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雙重職能。政府審計職能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一是促進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能力,有效配置資源。二是促進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意識,有效利用公共資金。三是增強政府行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今年國務院對審計署規定的十二項主要職責中也明確了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核查社會審計機構對依法屬於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政府審計有指導、監督、檢查內部審計、社會審計的職責。這也為政府審計發揮建設性作用奠定了理論和法律基礎。

二、發揮政府審計建設性作用是歷史的必然和現實需求

在審計史學上,審計的起源問題有着不同的説法。從目前理論界研究綜合分析,對審計起源主要有三種不同意見:一種觀點是審計源於會計,認為審計是會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適應會計檢查的需要而產生的。另一種觀點是審計源於財政監督的需要。財政是國家實現其職能,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過程。最高權力者為了鞏固它的統治基礎,都重視財政收支的檢查和監督,這種檢查就是國家審計。最後一種觀點是審計源於經濟監督的需要。

審計不是會計的附屬品,二者是不同質的二個概念,因為會計產生於經濟管理的需要,審計產生於經濟監督的需要。審計的起源可追溯到與會計起源相距不遠的時代,當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需要某人受託管理他人財產的時候,顯然就要求對前者的誠實性進行某種檢查。作為政府審計出現有其特定政治經濟背景,在原始社會的環境和條件下,不可能產生上述意義上的經濟責任關係。那種具有經濟責任聯繫的受託委託關係在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的時候出現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出現大量剩餘產品,在私有制和社會分工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國家機器出現,創設了脱離人民而又凌駕於人民之上的公共權力機構,隨之產生官僚機構,也形成了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基於對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檢查工作。這種經濟監督行為,就是最初的政府審計。政府審計的最初起源,為統治者服務。那是專制制度下的產物。

從功能上講,經濟監督、經濟鑑證、經濟評價是政府審計的三大職能。政府審計職能的調整直接關係到國家審計的發展。政府審計的起源和職能與社會審計、內部審計有着本質不同。政府審計作為政府責任履行情況和政府公權力保障條件下的監督、鑑證與評價職能,具體其他審計不可超越的主導作用。

現代政府審計的發展,從查錯防弊為主的財務收支審計,到真實、合法、效益審計,發展到以問責為主的經濟責任審計,再到目前的績效審計。政府審計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而生產,並得到發展。如何以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政府審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科學發展很明確就是要發展,防止停滯不前,要消除現有思想觀念上的障礙,但也不能操之過急,要漸進式的發展,這才叫科學發展,對待政府審計的發展也是一樣,這關係政府審計未來的發展走向和趨勢。

三、從政府審計的職責定位對審計建設性作用的幾點思考

(一)關於政府審計的定位

審計的終極使命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國家利益。對於審計的定義國家審計署舉行過大討論,最後有了一個説法。審計是獨立檢查會計帳目,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行為。按審計的主體分類,可分為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國家審計,也稱政府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代表國家所實施的審計。

目前,關於政府審計的定位説法很多,近似於大討論。流行的幾種説法,審計是國家財產的“守護神”,原李金華審計長説是“看門狗”,劉家義審計長提出的“免疫系統”觀點,也有人提出是免疫系統一部分。其實對審計的定位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在當前的形勢下,政府審計還不是門神,更不是擋箭牌。我國政府審計的職責從今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審計署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中規定的十二項主要職責,最主要的就是負責對國家財政收支和法律法規規定屬於審計監督範圍的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政府審計也是一種履責,政府審計工作者是人,不是神,更不是守護神。審計工作是務實的,更恰當的説,每一個審計人員應是國家公職人員------一名盡忠盡職履行審計職責的公務員。

政府審計作為民主與法治的產物這一定位是準確的,科學而且是具有發展的眼光。分析中國歷史上東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導致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一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吸收西方君主立憲、改良運動的思想,公車上書,維新變法,洋務運動,產生了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二是以孫中山、鄧小平、周恩來等為代表,引發的民主主義革命。三是目前以改革開放政策為先導,以國際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的信息化時代為平台,以大批吸收西方思想理念精華的海歸人士為傳播代表的民主化進程,導致了思想理念的轉變,從村民自治,代表直選,到高層領導與網民對話等等。西方社會在今年的次貸金融危機中認同了馬克思理論的部分説法,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金融等行業實行國有化,西方社會驚呼“布什政府在走社會主義”。這就是全球化前提下思想理念的融合。政府審計建設性作用以民主與法治為基石,圍繞民主與法制這兩條主線來履行自身的職責。民主是民眾的主張,是民意的集合。法治代表的是政府的執政能力、治理經濟社會的能力。政府的執政能力一是戰爭時期體現的軍事實力,二是和平時期體現為經濟建設能力。審計則是經濟社會運行中的一個免疫系統或是一種免疫細胞。

(二)關於審計計劃

政府審計作為民主與法治的產物。審計計劃的安排,要思考如何進一步體現民生、傾聽民聲、反映民意見,參與法治建設,增強政府的執政能力。多年來,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例如聽取所屬黨委、政府及主管部門的意見,徵詢下級審計機關意見,編制滾動項目計劃,但與社會的期望還有差距,從實質走向形式,走向前台,形成制度化、規範化還有一個過程。在目前政體下,從人大、政協所代表的層面,聽取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審計項目計劃的意見,如何走向書面化、制度化,可以更加規範和透明。網絡時代的背景下,探討通過網絡收集民意和民眾的主張,聽取民眾對審計的期望和要求也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總而言之,政府審計的項目計劃安排要考慮,一是要立足我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要在保證國家或區域經濟安全上更好地發揮宏觀績效審計的作用。二是要從國家的整個經濟領域角度,運用審計手段參與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三是要調整審計的着眼點,我們在審計中總把着眼點放在錢和物上,審計的監督、鑑證和評價更多的是圍繞錢和物展開。但是,現實生活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則是由經濟計劃、經濟目標、經濟行為、經濟結果等各種經濟因素構成。為此,審計職能的履行範圍,不僅要在錢和物上發揮監督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應在經濟計劃、經濟目標、經濟政策上發揮監督、評價作用,因為這些方面和環節的失誤或偏差所導致的經濟損失遠遠大於某單位或個人的具體經濟行為失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新世紀,加強對經濟計劃、經濟政策的監督和評價應是國家審計職能調整的一個趨勢

(三)關於審計公告和績效審計

審計公告掀起了審計風暴,審計公告是陽光下的權力制衡,但部分輿論認為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幾年來,審計公告從揭露問題的角度是有力的,但也要看到問題的另一方面,審計公告後屢審屢犯的後果是嚴重削弱了審計的威懾力,更可以説是軟化了政府的執政能力。政府審計淪為社會的同情者,這與政府審計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歸根結底,癥結在於審計公告缺乏執行手段。在“20**中國財經法律論壇”原李審計長講到面臨的困惑, “最大的矛盾與困惑是:面對審計出來的諸多問題,如何落實和追究審計責任。”直到今天這個困惑還在繼續。可以説是審計公告還不夠徹底造成的,如何解決審計公告的後遺症問題,值得大家研究與思考。

關於績效審計,應有選擇的進行,如民眾關心的政府負債、社保基金、醫保資金、住房公積金等事關民生的這是民眾的知情權,這些項目要審計公告,也應進行績效審計,重點公告其運營的績效。在搞績效審計的同時,處理好幾方面的關係,不能放鬆審計的基本功,查錯防弊基本職能不能丟,更應注重真實、合法、效益審計。同時作為審計的鑑證職能,展開評價的前提,必須是真實與合法,否則招致的只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後果。社會公眾是市場的觀眾,政府審計不能自賣自誇,更不能充當擋箭牌,因為最終面臨市場實踐的真實檢驗,實質上也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一種檢驗。

(四)關於審計對象

審計對象問題是審計工作的源頭,在經濟形勢變幻無常的今天,有多少審計對象納入了我們的監督範圍,有沒有存在監督死角。在信息化的技術條件下,在聯網審計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審計對象數據庫,實現對審計對象的動態、科學管理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五)關於政府審計主導地位

政府審計的主導地位,從誕生之日起,就超越了其他審計所擁有的地位。因為政府審計是以國家的行政權力為依託。如何主動發揮政府審計的主導作用,關鍵還是在於如何運用好手中的執法權,維護審計秩序,賦予審計職能的公開、公正、公平,揭露社會審計中存在的虛假信息、督促內部審計協助國有資產經營者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對社會審計與內部審計的監督與指導,要雙管齊下,只能強化,不可弱化,否則將對政府審計的地位造成不良影響。

總之,科學發展觀是審計工作的靈魂和指南。審計的轉型需要創新,審計事業的發展需要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業。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切實把審計監督工作融入到創新創業發展大局之中,在全面推進審計轉型的基礎上,樹立科學審計理念,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勇於創新,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作用,政府審計的道路必將更加輝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zhenggai/voe3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