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1

《漫長的告別》是我在網易蝸牛讀書app上隨意翻到的一本書,我有段時間對書不感興趣了。在看《漫長的告別》之前,我看得是《槍炮、病菌與鋼鐵》,老實説這本書讓我昏昏欲睡,在極強的忍耐力下我總算是翻完了這本書。

網易蝸牛讀書的機制很有意思,每天可以免費讀一個小時,讀滿一個小時就可以得到一個蝸牛殼,通常十幾到二十幾個蝸牛殼可以買下一本書。

網易蝸牛讀書算得上是讀書app裏的一股清流,它竟然可以做到對網絡小説不屑一顧,完全沒有網絡小説這一版塊,即使以比較高的標準來看,網易蝸牛讀書裏面圖書的質量也是非常高的,這點讓我覺得很滿意,我愛網易蝸牛讀書。

但我並不是用網易蝸牛看完的《漫長的告別》,這父母的愛本書並不短,我用的是微信讀書,微信讀書總是在送無限讀書卡。

我不喜歡在讀一本書之前或者看一部電影之前就對其瞭解太多,我更偏愛意外的驚喜。我在讀《漫長的告別》之前對這本書和其作者雷蒙德·錢德勒都知之甚少,大約十幾分鍾之後,我就知道自己該認真對待這本小説了。它不是我前些天讀的《七個房間》那種故事會水平的讀物,也不是我很久前讀的東野圭吾的那種類型小説。

《漫長的告別》是部嚴肅小説,是文學,文學性和故事性俱佳的典範之作。

嚴肅小説和通俗小説並沒有特別嚴格的界定,嚴肅小説作家通常而言更關心的是世界的複雜性、人性的深度、敍述的可能性,他們不太會去在意讀者的感受,讀者通常會覺得晦澀、迷惑,不爽快。嚴肅小説就是值得嚴肅對待的小説。

《漫長的告別》文字當然是很好的,很多時候讓我想起了《洛麗塔》,讀到後半部分的時候我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村上春樹,看完書後,我才知道村上春樹對錢德勒推崇備至,文學上的這種師承,即使是隔着兩三種語言了,還是有跡可循。這本書的故事輪廓一般,但在細節上特別能吸引人。書中對於艾琳·韋德美貌的描寫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關於本書的譯本,我讀的是姚向輝譯本,讀完後通過百度,對比了下宋碧雲、盧肖慧和宋僉版,我覺得姚向輝版本是最好譯本,通過他的翻譯,最大程度體現了中文的那種韻律美。姚向輝的中文水平蠻高的,最好的中文是翻譯家創造的。

引用三句書裏的話:

1、我是個有執照的私家調查員,已經做了一陣子。我獨來獨往,沒結過婚,人近中年,不富有。我進過不止一次拘留所,我不接離婚案。我喜歡喝酒、女人、象棋和另外幾樣東西。警察不怎麼喜歡我,但有幾個我還算合得來。

2、她沒有愛上我,我知道,她也知道。她不是因為我哭。她只是到了該灑幾滴眼淚的時候。

3、你有一個朋友要告別。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2

“説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人生由許多“你好”和“再見”串起。所有的“你好”一定對應着一聲“再見”,直到和這個世界説“再見”。這是一本哀傷的小説。

作家們塑造了許多偵探,彼此性情各異,只有一點相同:都是虛構的。因為真實的世界不存在如此有魅力的偵探(們)。我知道的'偵探手指頭數得出來:工藤新一,金田一,福爾摩斯,大偵探波洛,馬普爾小姐,再就是這部《漫長的告別》中的菲利普.馬洛。許多人應當都熟悉前面幾位偵探,但對馬洛很陌生。不奇怪,大部分人都沒聽説過雷蒙德·錢德勒,他在中國談不上著名。我從這本書才得知這個作家。和其它偵探小説相比,本書側重的不是邏輯推理,而是人物,命運,和故事——至少我的感受如此。

本書在國際上聞名遐邇,曾獲愛倫坡獎(此獎項在世界推理小説界享有極高聲譽)——而且受村上春樹推崇(以及艾略特、加繆、錢鍾書等多位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曾閲讀此書多達十餘次:“每當我的寫作沒有靈感而停滯不前時,就會翻這本書。”進一步説明《漫長的告別》不僅僅是一本偵探小説,更是一本重要的文學作品。我把本書當作嚴肅小説閲讀,希望從中學到一點寫作技巧。

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漫長的告別》:每一頁都有閃電。雷蒙德·錢德勒擅長描寫和比喻,短短一兩句話勾畫出生動鮮活的情景,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甚至可以讓讀者“看見”,“聽見”,“聞見”,享受到文字的美妙,不時地會心一笑。精妙絕倫的句子幾乎每一頁都能看到。如此高超的表達技巧只有少數頂尖作家才具備。另一本讓我體驗到“每一頁都有閃電”的書是錢鍾書的《圍城》——而錢鍾書是錢德勒的粉,他們都姓“錢”。

偵探馬洛的形象與其他偵探的不同之處突出表現在“硬漢”二字——馬洛是一個硬漢。他身上具有美國文化中的拓荒精神,粗曠,豁達,西部牛仔的勇敢和正直;他對朋友義薄雲天,對顧客忠誠盡職;“好管閒事”,“憐香惜玉”體現了他浪漫的一面。他幽默樂觀,不畏強敵,蔑視兇狠狂妄的人,遭受打擊毫不氣餒。此外,還能映襯“硬漢”形象的是他手中的捲煙,總是一支接着一支,幾乎永遠不會停。馬洛身上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最有感染力的是,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會捱打,會受傷,會鬱悶,傷心,痛苦,悔恨。這是其它偵探不具備的。我們成為不了福爾摩斯,但是從馬洛身上,或許可以看到一點點自己的影子。

我讀的這個版本譯者是東北人,文中多處出現東北俚語,我需要查百度才能知道它的含義。翻譯難以做到完美,譯作總體瑕不掩瑜,感覺良好。

《漫長的告別》讀後感3

作者孤獨的內心加上細膩的筆觸總能觸發人們內心的共鳴。每個人都有一塊靜地孤獨的純淨的不被人理解的慌恐。錢德勒有一種魔力讓人開啟這個靜地,讓我們在他的作品裏狂歡。

鋼筋水泥燈紅酒綠霓虹燈下的車流變成了畫家手裏黑白交錯的靜謐的夜空,星星點點灑落在你心底。馬洛是孤獨的不合羣的,在那樣一個不安定的時代他隨時都有可能面對死亡,他過的小心翼翼,直到遇到另外一個孤獨的靈魂——特里。在特里無助失意的時候,馬洛成為了他的朋友。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慰藉,只需要一杯螺絲起子酒就能抒發他們內心的情懷。平靜的日子被特里妻子的死所打破,特里逃走了。馬洛不相信自己的朋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就如同相信自己不會殺人一樣。他的周圍突然出現了很多人警察,律師,黑道大哥,韋德夫婦等,這些人隨時都可能要了他的命。為了他內心的純真(特里),他義無反顧的去救贖一位死去的朋友。他想向世界證明純真是存在的正義也從不會缺席。他就是哪個正義的使者,到最後他找到了真相卻失去他。特里哪個和他一樣純真孤獨的人,已經變成和周圍人一樣帶着面具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p36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