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一

讀課文片段,完成後面的練習: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竺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説過:“我需要地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1、從這段話中,我們知道第一朵杏花盛開的時間是:

2、“頃刻間”的意思是                         。從“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興沖沖地快步走”等詞語中,你體會到竺爺爺的什麼心情?

3、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精確——

大概——

4、從竺爺爺所説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第一朵杏花》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 説説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 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説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説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説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 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 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説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小孩子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小孩子地説:“剛才。”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説:“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説説,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説説。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説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六。作業 蒐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確 觀察

楨 一 絲 不 苟

設計意圖:竺可楨是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樹的教育家。他從小熱愛學習,鍛鍊身體,培養了堅毅、勤奮的好品質。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課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説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藴含着深刻的思想內容。整個教學過程 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通過學生朗讀、討論、評議,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並以此為契機,發動全班蒐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瞭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朵杏花的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從竺可楨掌握氣候變化規律的過程中,學習他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從“第二次看花”中,體會竺可楨對科學一絲不苟的態度,並學會練寫人物對話片段。

教學時間:

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初識竺可楨

1、師談話:

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你一定了解過一些科學家,誰來説説你最佩服的科學家是誰?佩服他什麼?

2、出示照片,簡介竺可楨。

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們身上所煥發出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我們去讚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第一朵杏花》,寫的也是一位科學家的故事,這位科學家(出示照片)叫竺可楨,他是我國近代地理學、氣象學、物候學的開創者。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出示自讀提示,學生自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寫了竺可楨爺爺幾次看花?分別是什麼時間?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這些詞語會讀了嗎?

一株 泛出 仰起 吹皺 精確

估計 掌握 綻開 明媚 興沖沖

程度 大概 規律 鄭重 頃刻間

指名練讀。這裏要特別注意“吹皺、鄭重、興沖沖、頃刻間”等詞語的讀音。重點指導理解“鄭重、頃刻間”的意思。

(2)下面請同學們把這些詞語再帶到課文中,四人一小組合作讀一讀,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逐段檢查學生朗讀情況,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感知課文大意,理清文章脈絡。

(1)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寫了竺可楨爺爺幾次看杏花?(兩次)分別是在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你是怎麼知道的?

相機出示課文第6自然段,指名讀。

教師指出:這裏的“轉眼又是一年”(相機點紅),就告訴我們竺可楨爺爺第二次看杏花是在一年後。

(2)下面,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課文,思考:哪些自然段敍述的是竺爺爺第一次看杏花?哪些自然段敍述的是竺爺爺第二次看杏花?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3)根據提示概括課文內容。

課文主要敍述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前後次向孩子查詢並鄭重記下,告訴了我們他正是通過,才。

三、指導寫字,佈置作業

(1)完成習字。

(2)熟讀課文想想竺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第二課時

一、課文回顧,導入新課

1、説説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品詞賞句,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探究話題: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説説竺爺爺是個什麼樣的人。

認真讀讀竺爺爺兩次看杏花的部分,邊讀邊圈畫出重點詞句,細細品味,體會人物思想感情,並在課文空白處寫上簡要的批註,然後在小組內説一説。

2、學生根據學習提示自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3、交流“第一次看花”部分,體會竺可楨觀察的精確、細緻。

(1)同學們,竺可楨爺爺看杏花和別人有什麼不同?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1-5自然段。(出示課文)

(2)組織學生交流:誰來説説你找到的表現竺可楨爺爺看花時特點的詞句?説説自己的體會。

(3)教師相機點撥:“數了數”、“四朵不同程度地”、“又”、“習慣地問”可以體會出竺可楨爺爺堅持長期觀察,養成了認真觀察的習慣。“彎下腰來”説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體會出他觀察的精確、細緻。

(4)分角色練讀:一個扮演竺可楨爺爺,另一個扮演孩子,敍述部分老師讀,要注意讀出竺爺爺看杏花的與眾不同。

(5)同學們,你們在讀他們對話的時候注意提示語了嗎?一起來看看:

①“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這裏的提示語是“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②“是啊,杏花開了。”説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這裏的提示語是“彎下腰來,習慣地問”。

③“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這裏的提示語是“有些奇怪”,提示我們孩子是用奇怪的語氣説的。

④“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

這裏的提示語是“補充了一句”。

⑤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這裏的提示語是“告訴他”。

自由練習朗讀以上的幾個句子,讀好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和神情。

4、交流“第二次看花”部分,體會竺可楨對科學一絲不苟的態度。

(1)竺可楨爺爺和孩子相約,明年留心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孩子有了答案。他和竺爺爺展開了一段對話。

(2)組織學生交流:這一段對話有什麼特點?哪些話是孩子説的?哪些是竺可楨爺爺説的?

(3)下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他們的對話,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説:“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説。“是。”

①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然後同桌討論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教師相機出示六個提示語,學生選一選。

②指名彙報答案,師生評議。(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③根據提示語分角色練讀,讀出語氣。

(4)同學們,當知道第一朵杏花開了,竺爺爺表現得怎麼樣?讀一讀課文第15自然段,畫出竺爺爺的動作、神態,説説你體會到了什麼?

①教師相機點撥:“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鄭重地記下”可以感受竺爺爺當時興奮、激動的心情。

②説一説:這裏的“鄭重”是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記下”又體會到了什麼?(“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記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③同學們,竺爺爺就是這樣一個一絲不苟的人。(板書:一絲不苟)來,一起再把這一段話讀一讀,讀出竺爺爺的興奮和一絲不苟。

三、整體把握,昇華情感

1、同學們,竺可楨爺爺就是這樣的一絲不苟,他曾不止一次地説過這樣的話。

出示: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説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3、相機點撥:

正如竺爺爺所説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

4、請同學們再把課文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明明寫的是竺爺爺的故事,可為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呢?以“竺爺爺的故事”為題好嗎?為什麼?

(用“第一朵杏花”做題目,點出了時間的精確,更鮮明地突出竺可楨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苟的態度。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課後,請同學們蒐集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去感受他們的嚴謹、一絲不苟。

板書設計:

第一朵杏花

竺精確觀察

楨一絲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並説説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説説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麼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 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 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 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 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範讀課文

1、範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範讀後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説説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佈置作業

蒐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五

課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我認為《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的題目起的非常好,沒有直接用“竺可楨爺爺”等其他題目,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説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藴含着深刻的思想內容。它告訴我們“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一定要“精確”。這一課是給孩子的,其實我認為也是給我們老師的。我們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精確了嗎?問這個問題其實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題外話,但個人認為,也是我們老師應該問自己的話。因為我們老師自身的精確,更能夠影響孩子。

我把這篇課文的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因為課文較長,而且本文的重點是第二次看杏花,所以我進行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把後兩個板塊作為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我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討論,抓住關鍵詞語和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對竺可楨和小孩對話部分的指導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還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點:欣賞文中精彩的好詞佳句:

雖然是寫的一個小故事,但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言值得我們去品味、欣賞。例如“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稍……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寫得非常有韻味,有的用詞巧妙,有的用比喻、用擬人寫得活潑生動,我讓孩子們反覆品讀,細細欣賞,在閲讀中積累。

比如我在教學課文的第六自然段——“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的時候,當我通過三個問題複習完上節課的1------5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時,我接着過渡:“瞧,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的來了……請你自由朗讀第六自然段!”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大聲朗讀起來,讀得特別有情感,也許是導語的觸動,也許是文本的美麗,也許是對春天美好的感覺,當我指名度的時候,舉手的孩子一下子多了許多,都想爭着一展自己的才能。我又説道:“這個句子多美呀,我也想讀,給我個機會吧!”我範讀以後,請學生給我比賽,這時候的學生更是躍躍欲試,我在心中偷偷的樂了!果然,孩子們的朗讀特別投入,能感受到光陰荏苒,更能感受到生機勃勃的春天。對這段話中喜歡詞語的欣賞更是各抒己見,甚至有的孩子還談到喜歡這句話中的排比句式,這些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可謂深入文本啊。

還比如我教學對話後面的“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一句時,故意把“捧”讀成“開”,待學生髮現後,我問學生哪個詞好?好在哪裏?學生們各抒己見,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他們明白了:用“捧”字更能説明這朵杏花對孩子和竺可楨爺爺是多麼的珍貴!

第二點:添加合適的提示語,深入感悟文本:

這篇課文最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就是:竺爺爺和小男孩之間的那段沒有提示語的對話。這段對話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説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就估計他們只能簡單地把這段對話讀成一般的一問一答的語氣。在指名讀了一遍以後我説“讀得真不錯!如果加上合適的提示性的語言,我想會讀得更好!你們看,‘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裏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這裏的‘竺爺爺!竺爺爺!”該怎麼讀?”“讀得急切,讀得着急。”學生回答。“對,因為後面有一個提示性的句子:是誰喊得這麼急?所以老師希望你聯繫上下文,展開合理想象給下面這段對話補上提示語,看誰補得最合情合理。”

學生填完以後,我不急着讓他們把答案説出來,而是指名通過加提示語朗讀來表現人物的心情和語氣,當然,讀書是個性化的活動,這裏我並不強求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只要是聯繫上下文的合理想象,我都給予認可。比如第一句可以是“竺爺爺親切地問、温和地問”(因為前面從“彎下腰來”已經知道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也可以是“竺爺爺好奇地問、奇怪地問”;第二句可以是“小孩子激動地説”,也可以是“小孩子興奮地説、高興地説”;第三句可以是“竺爺爺激動地問”,也可以是“竺爺爺急切地問”等等。學生在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的時候,竭力通過表情、聲音等的變化來展示人物的內心,扮演孩子的那個學生讀得天真、驚喜、着急,尤其最後一個“是”字讀得特別有味道;扮演竺爺爺的學生讀得穩重又激動,快速又鄭重,在反覆的朗讀訓練中,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對人物對事情的感受就更加真實深刻了。他們能抓住“頃刻間、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快步”等詞語體會到竺爺爺知道準確時間之後的激動和容光煥發,能抓住“鄭重”體會到竺爺爺對研究工作的嚴謹和鄭重。

總之,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像,學生讀得投入,體會得真切,並體現了多元理解與個性朗讀。

第三點:傾聽故事,進一步認識科學家的可貴品質:

在進行完第二個板塊後,我通過講述竺可楨爺爺堅持在北海公園觀察大自然23年,記下了詳實的大自然日記的故事,不僅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知道了紀錄這些自然現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受到了感染,更進一步的瞭解了竺可楨對科學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這時再順勢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竺可楨的話,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我認為以上三點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整堂課出現了前緊後鬆的情況,第六自然段的朗讀不應該處理的過細,而是要把重點放到最後一自然段的理解和感悟上。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精心設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一朵杏花》優秀教案設計 篇六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瞭解竺可楨的生平及清明節和氣象方面的有關知識。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着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嗎? (通過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麼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麼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律”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從哪看出來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並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後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説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説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説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並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麼事情啊?“竺爺爺(  )。

“竺爺爺,杏花開啦!”(  )。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説:“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説:“是。”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問:“什麼事情呀?”

孩子(  )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問:“什麼時候?”

孩子(  ):“剛才。”

竺爺爺(  )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  ):“是。”

討論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麼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後説説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説説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苟、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麼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朵杏花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簡介人物,揭示課題

1、生分享交流蒐集的有關竺可楨的資料。

2、板題:第一朵杏花

3、審題、釋題

二、重温故事,整體把握

1、分組齊讀故事(第一次看杏花 第二次看杏花),其餘生認真傾聽,評價朗讀水平。

師相機指導朗讀,板書小結。

2、敍事文,六要素小結。故事到此結束了,所以末了一段是多餘的,你們認為對嗎?

師相機板書,齊讀此段。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A探究第一部分(第1---5 自然段)

1、竺爺爺看到杏花開了,怎麼做的?想想竺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2、竺爺爺和孩子的對話:

過渡句,觀察對話中提示語的不同位置以及標點符號的運用。

從人物的語言中,哪個詞語可以看出竺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還從哪些動作、神態中感受到竺爺爺是怎樣的人?

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為什麼囑咐小孩子明年留心?從中體會人物的心情以及心理活動。

3、小組分角色朗讀此段,評價並相機指導朗讀。

B探究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過渡段

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指名讀,突出“綠、青、皺、鼓”等關鍵詞。

比喻、排比的好處?

齊讀

2、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出示課件: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説的?幫它加個提示語。

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彙報。

(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根據提示語讀出語氣。

④小組展示,對比評價,朗讀指導。思考:加不加提示語,哪種寫法好?理由。

3、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4、竺爺爺走到前院幹什麼?文中是怎樣描寫這第一朵杏花的?(“捧” 雙關)

5、竺爺爺是怎麼做的?“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記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是的`,“嚴謹踏實”“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C探究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出示: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讀思考:“精確”什麼意思?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説説。

3、“不能……也不能……”竺爺爺是在強調“精確觀察”的重要性。誰能讀出來,指名讀,評價,朗讀指導。

4、竺爺爺能掌握氣候變化的規律,關鍵在哪裏?體現了他的什麼精神?看板書小結,完善板書。

5、再讀,加深體會。

6、再讀課題,深入思考:説説課文為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四、結合自己,談談收穫

1、我們從竺可楨的話中和取得的成就裏,獲得怎樣的啟示?

2、送名言。

【板書設計】

第 一 朵 杏 花

囑咐留心 嚴謹踏實

哪天開花 鄭重記下 一絲不苟

精確觀察 堅持不懈

教後反思:

《第一朵杏花》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課文按時間的順序先寫竺可楨問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孩子答不上來。接着寫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訴竺可楨爺爺第一朵杏花開了,竺可楨爺爺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最後寫竺可楨爺爺正是通過長年累月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兩次對話是全文的主線索,雖極其簡單,卻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閲讀故事的眼睛。常言道:言為心聲。細細揣摩文中對話,有助於領會人物內心世界,透視人物所思所想,傳達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學《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比較“一朵杏花”和“第一朵杏花”的不同,從而引出課題。進而瞭解文中主人公竺可楨是怎樣的人。

教學時,我把體會人物的性格及形象,作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在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出示了第一節和十五節的內容,抓住竺可楨看杏花時的句子,通過關鍵詞句,來幫助學生體會人物的形象。如“……便走進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其中的“走進”、“數了數”,還有“竺可楨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這句中的“年輕了幾十歲”、“興沖沖”、“快步”等詞語都能體會出竺可楨爺爺觀察仔細,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中,我還注重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品讀,體會其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分角色朗讀環節,因為趕時間,沒能進行反覆的朗讀、品味,比較,進而突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的精神和態度,略感遺憾,將來希望能更加合理的調控時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結合教學效果,我對學生的表現非常滿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小組協作意識強,參與面較廣。師生互動充分,孩子們躍躍欲試。有思維的碰撞,有一定的課堂生成。但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重點不夠突出,究其原因是,問題的設計有些瑣碎“面面俱到”。教師課堂語言還是顯得多,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今後需在這方面多琢磨,抓重點,讓課堂思路更加清晰。

《第一朵杏花》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八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

2、第一朵杏花和杏花有什麼不同嗎?

(1)學生説:杏花開得最早的那一朵

(2)這篇課文就是竺可楨爺爺觀察第一朵杏花的事情,知道他為什麼第一朵杏花這麼感興趣呢?

(3)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文讀讀相關的文字就知道了。

(4)學生讀課文

二、新授

1、鼓勵學生堅持讀完課文。

2、我覺得看完16自然段讀完就可以知道原因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小節。

(1)學生讀課文

(2)讀完這一段,你覺得哪個詞語有研究價值?

學生説:我對精確觀察這個詞語有研究的意思。教師板書:精確觀察

3、竺可楨爺爺是怎樣觀察的?

(1)請大家自己讀讀2—5自然段。

(2)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現竺爺爺是在精心觀察啊?(學生説:第一自然段)

(3)再讀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爺爺精確觀察的?

學生説:

(4)出示: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從哪裏看出是精確觀察?

學生説:一朵一朵地數

學生説:竺爺爺是走近了杏花才數的,這樣可以數得更加清楚一下。

學生説:四朵杏花開放的程度還是不同的。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程度的四朵花”,這樣的觀察才是“精確地觀察”。

(5)齊讀這一個片斷

4、請大家接着往下讀。

(1)出示:“爺爺,您又來看花啦?”……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2)讀完這個自然段,哪個詞語給你的印象深刻啊?

學生説:“又”,這裏可以看出竺爺爺又來看花了……

學生説:“習慣地問”

竺爺爺看見桃花開了,會怎樣問呢?

(3)竺爺爺關注的是……(第一朵花開放的時間)

這是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的優秀的習慣。

(4)齊讀這個段落

5、學生接着讀後面的段落。“哪天?今天開的。”……“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1)學生讀完,教師語言過渡

(2)孩子發現了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這裏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你們想讀讀嗎?請大家自己讀讀這個段落,分角色讀(12—17小節)

(3)學生分角色讀

(4)讀出竺爺爺此時的心情了嗎?(學生説:興奮、高興、歡天喜地、激動)

(5)為什麼高興呢?孩子的高興是什麼?(學生説:上次他不知道杏花開放的時間,這次知道了。)所以孩子會喊;電腦出示……

(6)竺爺爺的高興是為了什麼呢?(學生説:竺爺爺看到杏花開了)

竺爺爺到底有沒有看見杏花開呢?(課件展示)

竺爺爺每年都知道杏花什麼時候開?為什麼要這麼高興呢?

所以竺爺爺高興地問:(學生讀)

(7)指導朗讀

孩子是想把第一朵杏花開的消息告訴竺爺爺,而竺爺爺則是想早點看見第一朵杏花。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師;覺得味道怎麼樣?)我們再來到讀讀,這次,女生來讀竺爺爺的話,男生讀小男孩。

6、老師讀下面的語言:……這裏又有哪些詞語給你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啊?

(1)他僅僅記下來的是一個日子嗎?

(2)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

(3)興沖沖也能看出竺爺爺的心情非常好……

(4)指導朗讀,特別是把你感受比較深的詞語讀好,好嗎?

(5)學生讀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7、想想,在這些文字和那些精確的數據背後有什麼呢?

(1)出示: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楨臨終的前一天,在病危時,他還不忘作科學研究的記錄……

(2)師生交流。

學生:在成功的背後是辛勤的汗水。

學生:是他認真的態度。

學生:這源自於科學的熱愛(教師板書)。

(3)每個觀察,每個現象的出現能不讓竺爺爺高興和欣喜萬分嗎?所以當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了,他頃刻間……(電腦出示: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8、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篇文章的課題

(1)讓我們帶着……情感來讀。

(2)讓我們帶着……的感受來讀。

(3)帶着竺爺爺的認真的態度來讀。

三、學生拓展練習

1、孩子們連杏花都被竺爺爺感動了,不是綻放是捧出啊,捧出的是對竺爺爺的敬愛,對他的熱愛。

(1)齊讀。

(2)真想採集一朵杏花送給竺爺爺,我們讀到的是杏花,我們想到的是杏花背後這位熱愛科學事業的竺爺爺。

(3)還記得竺爺爺的這段話嗎?齊讀“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樣的詞語”你們有什麼想對竺爺爺説嗎?請大家寫下來,好嗎?

2、學生動筆練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1v17y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