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挑山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挑山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挑山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挑山工》教案 篇一

5、挑山工

教學目標 :

1、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卻反而先登上極頂的原因。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踏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運用抓住體現中心的句子來領會課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養領會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隨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開心中不解之謎是本文的重點段落。瞭解課文是分幾層意思來表達中心的,從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樣把這個哲理一步一步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課題,介紹作者:

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作家、畫家馮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説《雕花煙斗》,中篇小説《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説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

在泰山風景區有許多遊人,還有——挑山工。

二、讀通課文

1、自由朗讀,思考三個問題:

①    文中的不解之謎指什麼?    板書(生謎)

②    作者是怎樣解謎的?            (解謎)

③    作者領悟出什麼深刻哲理?      (明理)

2、檢查朗讀。

3、課文就是按照“生謎——解謎——明理”的順序來進行敍述的。

三、生謎

1、觀察插圖,説説“挑山工”是怎樣的人?

2、自讀第1節,説説課文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挑山工?談你的感受。(同桌討論)

3、交流:

①肩搭扁擔,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説明擔子重;

②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垂着,伴隨着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説明步履輕鬆;

③“摺尺形”的登山線路——説明路程長。

4、引讀課文: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們的擔子重——,他們的步履輕鬆——,他們登山的路程長——。這樣登山的原因是——,好處是——,擔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上直下,膝頭是受不住的。但是——。

5、擔了重物,路程加倍,還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遊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產生了一個不解之謎。

出示練習: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實並不

遊人         ╲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學生讀。

6、引讀課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輕快地從他們身邊越過,以為——。你在某個地方——,或者——,或者——,他們——。等你發現,你會——,以為——。

四、熟讀第一段,背誦第一段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指名背誦第一段。

2、誰能説説挑山工的不解之謎是什麼?

二、解謎、明理

1、讀3-6節找出表現不解之謎的三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種形式讀句。

六、解謎、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問(第4節)

2、最後,挑山工的回答解開了他心中的謎。出示挑山工説的一段話。

三人分別讀這段話。

3、挑山工的這段話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呢?

出示閲讀提示:

任選一個內容進行學習,先讀懂這段話,再聯繫上下文,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們同時起程

回馬嶺     一、二次……

山道上     幾次相遇

最後匯合在極頂的小賣部前

2、遊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隨機朗讀句子

3、遊人東看西看,挑山工一個勁地往前走,理解時間長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義。

4、這些是挑山工的話,作者由挑山工的話語中悟出意味深長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讀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麼哲理(師舉例説一個內容,其餘學生説)

出示:向着目標     踏踏實實

不停攀登     奮發努力

七、哲理昇華

1、從泰山回來,作者深深記住了這些哲理,並且畫了這樣一幅畫。

出示圖與文    讀句

2、作家馮驥才作為一個遊客,聽了挑山工的話以後,如果再去遊覽名山,會怎麼走?

那為什麼還要畫這幅畫並掛在書桌前,多年不曾換掉。

師小結。

八、課外延伸

出示課前,收集馮驥才作品目錄。

馮驥才  (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後到天津市書畫杜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作評論室,後轉入作協天津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説《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説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説集《雕花煙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説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説集》、《馮驥才小説集》、《馮驥才選集》等。短篇小説《雕花煙斗》,中篇小説《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説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緻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藴,咀嚼人生的況味。

《挑山工》教案 篇二

預習提示: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自學生字生詞。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並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意味深長、騰雲駕霧、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誤、樸素造句。

4、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嶽,有許多人前來遊覽。在遊覽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奮力前行,他們就是挑山工。這些挑山工在登山時比遊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卻比遊人先達極頂,這是真的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大家看書。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問題:①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遊人是怎樣登山的?結果怎樣?(用筆劃下有關語句。)②把挑山工講的話劃下來。

2、指名回答。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辨析多音字。

2、易錯的字。

四、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每人讀一句。

3、指名分段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2、提問:這篇文章寫挑山工怎樣登山的?由此引發了一個什麼不解之謎?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據什麼分段?

2、討論分段。

本文開頭寫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並由此產生疑問;有一次寫出了作者的疑問,並用事實説明了疑問點;作者最後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即:

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受到啟發

3、根據作者思路劃段,總結段意。

(1)學生劃段,討論段意。

(2)小結。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登泰山時看見挑山工登山與遊人不一樣,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講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體經歷,證實他的速度果然不比遊人慢,和我從挑山工的話中受到啟發。

第三段(7自然段):講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4、提問:我們是怎樣分段的?

先讀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再根據作者思路為課文分段。

三、歸納全文主要內容。

根據各段段意,把段意連起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敍了我登泰山時,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的情況,並從中受到啟發。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並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提問:《挑山工》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先寫挑山工的樣子:肩搭扁擔,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寫他們的動作,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有節奏地一甩一甩,再寫他們登山的路線--摺尺形。

好處:不損壞東西,還可以省力氣。

追問:有什麼缺點嗎?

這樣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3、讀第2自然段,説一説我的疑問是什麼?

挑山工走的路程遠,速度慢,反而領先於遊人。

4、讀文體會二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思考:從這一段中找出我與挑山工登山的過程中,都是怎樣登的?挑山工在哪兒超過了我?

(學生邊讀邊勾劃書中有關的句子。)

2、指名讀,其餘同學再認真思考一次。

3、彙報。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齊走)並很快超過了他。可是在回馬嶺和五鬆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頭。最後,在極頂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頭。

(教師邊聽邊板書要點。)

4、追問:挑山工為什麼能走到我的前頭?從哪兒知道的?

①讀挑山工的話,考慮一下他講了幾個意思?

②分析。

(聯繫實際説説這些話的含義。)

四、學習第三段。

1、齊讀,思考: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2、彙報。

這幅畫體現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不停地前進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教學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要懂得幹什麼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紮實,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課後檢測:

1、照樣子,從文中摘錄出詞語。

亮晶晶

2、把詞語補充完整。

騰雲霧姿奇特心誠服

意味長連山色不解之

(靈寶市實驗國小張淑妮)

《挑山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三

一、設計理念:

1.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可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是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在第二課時上。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課時“逛西湖”,第二課時“打老虎”;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優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2. 弘揚閲讀教學的人文精神

新課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其中特別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反映在閲讀教學的“總目標”中,要求在閲讀中“注重情感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並不是説一堂課就能看出學生的什麼精神來。人文精神是漸進的,沉澱的,學生隨着語言的積累,就能逐步形成強烈的人文意識。語文學科重在對學生“薰陶”,如何不失時機地調動學生去感悟流露在語言文字中的人文精神,使語文課堂更添詩意,是平時的課堂教學所要努力做到的。

二、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2、學生課前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三、課堂實錄:

師:有人説人生是一場夢,有人説人生是享受,也有人説人生是奮鬥,是攀登。孩子們,我不知道    你們如何理解人生,但學完了《挑山工》這一課,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理解和收穫。

(師板書課題:挑山工)

師:你們看這幅圖,你能從圖上對挑山工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嗎?

( 師出示課文插圖)

生: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上山的人。

生:挑山工一步一步地走向山頂。

生:挑山工被肩頭的擔子壓彎了腰。

師:對!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的人。

師:孩子們,看看圖上的這條山道,你想到了什麼?

生:我想這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道。

生:這是一條崎嶇的山道。

師:用“彎彎曲曲、崎嶇”這樣的詞語很準確。

生:這是一條坎坷的、充滿荊棘的山道。

師:你是個充滿想象力的孩子!

生:我想到挑山工很辛苦。

師:你是個感覺敏鋭的孩子!

生:我覺得挑山工很不容易,挑着那麼重的擔子還要走那麼陡峭的山路。

師:你真棒!你的語言裏充滿了對挑山工的敬佩之情,你一定是個體貼他人的人。

師: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畫面中挑山工的樣子嗎?

生:他穿着紅背心,黑色褲子,褲腳捲到了大腿,他的皮膚黑黑的,挑着擔子,彎着腰,低着頭。

師:如果你的描述再注意一下順序就好了。

生:他低着頭,穿着紅背心,黑色的褲子,皮膚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壓彎了腰。

師:“黝黑”這個詞用在這位挑山工身上很貼切。

師:課文哪一段寫了這幅畫面呢?

生:第七段

師:你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生:讀第七段

師:誰還想讀?

生2:讀

師:評一評,他們什麼地方處理得好值得我們學習?

生:“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讀得有力,速度慢一點,我覺得這種處理好。

師:為什麼呢?

生:因為挑山工挑着重物,走起來應該是吃力的,不會很快。

生:作者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步步”,説明挑山工很辛苦,很努力,應該慢點讀。

師:你真細心,會學習!下面大家來試試,自由讀一讀。

生:自由讀文

師:把這一段齊讀一遍好嗎?

全班齊讀第七段

師: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我們能從中體會到挑山工的艱辛不易。下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一段,進一步瞭解挑山工的不易。

生:讀課文第一段

師:出示填空練習: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關聯詞。

1.(為了)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台階上,(為了)省些力氣,挑山工走的路線是摺尺形的。

2.(因為)挑山工走的摺尺形線路會使路程加長,(所以)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師:大家很聰明,能不能根據第一段課文的內容用別的關聯詞來説説你讀第一段的收穫呢?

生:如果挑山工不走摺尺形的線路,就無法擔着重物上山。

生:既然挑山工走的摺尺形線路會使路程加長,那他登山走的路程就肯定比遊人要遠。

師:關聯詞的使用使我們的邏輯更嚴密,大家對第一段的理解很到位。

師:這一段的最後一句,大家注意了沒有?用了感歎號。為什麼?

生:因為感歎號表示一種強烈的感情。

師: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你能從這個感歎號讀懂什麼?

生:挑山工很艱辛。

生:挑山工很辛苦!

生:對挑山工的同情!

生:對挑山工的敬佩!

師:你們的理解都不錯。孩子們,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長,與遊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

一生回答:是!(眾生笑齊答不是)

師:課文中的作者有一個疑問在那一段表達出來了?

生:課文第五段説了這個問題。

師:哪一小組願意來讀一讀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謎呢?

(各小組爭先恐後舉手。師指名一組讀。)

師:課文哪兒又這個謎揭開了?找出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言讀一讀,品一品。

生輕聲讀課文

生:給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是“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

師:為什麼這句話給你印象很深?

生:它告訴我一步一步走,還要抓緊時間,我平時經常邊做作業邊玩,浪費時間。

師:敢於説出自己的缺點,你有勇氣,我也看到了你改正的決心了,好!

生:“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滴水穿石”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做事要堅持不懈。

師:你的理解真棒!

師:課文第五段把遊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進行了比較。誰能用簡潔的詞句來概括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書)

師:(分兩行板書遊人/挑山工,一位學生上黑板在“遊人”後寫道:東看西看、玩玩鬧鬧,又一學生補充: 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位學生在“挑山工”後面寫道:踩實、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面去了。)

師:咱們黑板上有的句子長了,能不能改改或者換個詞呢?

生:“高興怎麼就怎麼”和前面的“隨便”是一個意思,可以不要。

師:同意他説的意見嗎?

(眾生表示同意,師擦去後一句。)

生:“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面去了”可以換成“堅持不懈”。

師:學以致用,好。你能來寫嗎?

(生上台寫)

生:“踩實”讓我想到了學習要踏實,能不能再寫個“踏實”呢?

師:好!你來寫吧!

生:我想可以補充一個詞:抓緊時間。

師:好!上來寫吧!

生:挑山工面對陡峭的山路,沒有害怕,還“一個勁兒往前走”,我覺得他很勇敢。

師:真棒!你想寫上“勇敢”是嗎?

(生點頭上台寫)

師:你們從挑山工幾句實實在在的話語中明白了這麼多,真不錯!下面大家看作者的表現。讀!

(生齊讀第六段第一句)

師:有什麼地方不懂的?

生:“心悦誠服”是什麼意思?還有“意味深長”?

師:誰來幫助他解答這個疑惑?

生:“心悦誠服”是指真的打心裏服氣或佩服。“意味深長”大概是説意思很豐富。

師(面向剛才提問的學生):明白了嗎?能勇敢提問的孩子也是值得表揚的。

師:關於這句話,你們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包藴”就是包含的意思。

生:也就是説挑山工的幾句實在的話,好象包含着很多道理。

生:我想“意味深長的哲理”指的應該是挑山工的特點:踩實、抓緊時間、堅持不懈和勇敢。

師:你真是聰明的孩子!

師:孩子們,讓我們再回到課文的第七段,想想,課文最後的這個“它”指的是什麼?

生:是指這幅畫。

生:不對,是指挑山工的精神。

生:我認為是指畫中挑山工表現出來的踩實、抓緊時間、堅持不懈和勇敢。

師:現在有a、b、c三中答案了,大家認為哪個最完整?

生(笑齊答):c!

師:如果讓你根據這幅畫和我們所學的課文來寫一句座右銘,你會寫什麼呢?

眾生思考,靜無聲。

師:請大家想想,寫在課文插圖的下面。

生動筆寫。

(兩分鐘後)師:誰來讀讀自己的座右銘?

生:生活就是奮鬥,堅持不懈的奮鬥!

掌聲起

生:人生是一場攀登,只有抓緊時間的人才能贏得勝利!

掌聲起

生:面對坎坷的人生路,勇敢無畏才是大英雄!

掌聲起

生:水弱嗎?不!它的堅持不懈是我學習的榜樣

師:大家寫得真好!回去用紙工工整整地寫在紙上貼在牀頭或書桌上,好嗎?

生齊答

師:今天,我們瞭解了挑山工,從他身上我們汲取了精神力量。課後,請大家給挑山工寫一封信,我們在班級牆報中展出。下課!

《挑山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四

西苑國小 常京鳳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2.收集有關資料。

3.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18個新詞。

學習過程:

一、讀課題,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麼的嗎?

(因為泰山山路陡峭,車輛無法通行,山上的貨物大都要靠人力運送,從事這樣工作的人被稱為“挑山工”。)

二、請你大聲地朗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讀完後,請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讀準了嗎?

拘束的“束”字讀音:shù

黝:在“黝黑”一詞中讀yǒu;但在黑黝黝一詞中,就要讀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膚黑得發亮。

摺尺形的“折”在這裏讀:zhé

三、請你看課後生字:

1.寫一寫,要注意以下幾個字的的字形:

黝:左邊是“黑”字,表義,右邊是“幼”表音。

憨:上邊是個“敢”字,下邊是個“心”。

茵:要注意與“菌”區分。

2.查字典或詞典,理解下面幾個詞的意思:

喧鬧、飽覽、流連、姿態奇特、騰雲駕霧、不解之謎、哲理

四、請你默讀課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把答案畫在書上。

2.請你能根據下面的提示試着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介紹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長,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第二段:敍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時,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經過和他攀談,解開了心中之謎。

第三段:我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以此來激勵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幾次、在什麼地點相遇,請在書上標出。

4.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在書上註明。

《挑山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五

設計理念:

1.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可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是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在第二課時上。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課時“逛西湖”,第二課時“打老虎”;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優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2. 弘揚閲讀教學的人文精神

新課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其中特別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反映在閲讀教學的“總目標”中,要求在閲讀中“注重情感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並不是説一堂課就能看出學生的什麼精神來。人文精神是漸進的,沉澱的,學生隨着語言的積累,就能逐步形成強烈的人文意識。語文學科重在對學生“薰陶”,如何不失時機地調動學生去感悟流露在語言文字中的人文精神,使語文課堂更添詩意,是平時的課堂教學所要努力做到的。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2,學生課前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好,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一起去欣賞的一篇新的課文,大家知道了嗎?(知道了)什麼課文?(挑山工)都已經預習過了是吧?嗯,很好,把課題(幻燈片出示)齊讀一遍。

二、圖揭重點,激活思維

(師幻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初步感知挑山工的辛苦、不容易、令人敬佩)

1、你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嗎?有誰親眼看到過挑山工嗎?  好,老師這兒呢剛好有幾張有關挑山工的照片兒,現在呢老師把它們拿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看完以後,你呢再結合課文的預習來説一説你對挑山工的初步的認識, 也就是“挑山工”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是幹什麼的),可以嗎?請看圖。(幻燈放映8張照片)誰先來説?(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的人;把各種貨物挑到山頂,為遊客服務的人。)(因為泰山山路陡峭,車輛無法通行,山上的貨物大都要靠人力運送,從事這樣工作的人被稱為“挑山工”。)

2、剛才看的是照片兒,老師這兒呢,還有一幅挑山工的水墨畫,(放映第11張幻燈片)大家也一起來看一下,看看畫中畫着什麼?你能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一下畫面中挑山工的樣子嗎 ?(他低着頭,穿着紅背心,黑色的褲子,褲腳捲到了大腿,皮膚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壓彎了腰。)

3、再看圖中的這條山道,看到這條山路你想到了什麼?(這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充滿荊棘的山道,挑山工很辛苦,挑山工很不容易)

三、學第七段

課文哪一段寫了這幅畫面呢 ?(第七段)

1、你能讀給大家聽聽嗎?誰還想讀 ?

2、大家來評一評,他們什麼地方處理得好,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步步”,説明挑山工很辛苦,很努力,應該慢點讀。)

3、下面大家來試試,先自由讀一讀。(生自由讀文)

4、把這一段齊讀一遍好嗎? (全班齊讀第七段)

四、學第一段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我想我們都能從中體會到挑山工的艱辛不易。下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一段,來進一步瞭解挑山工的不易。(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輕聲讀、大聲讀、默讀、同桌讀均可)

1、讀完了,那麼老師要來看看同學們對這段理解的怎麼樣,來我們一起來完成一個練習。(幻燈片出示填空練習):

幻燈片1: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關聯詞。

幻燈片2:1.(為了)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台階上,(為了)省些力氣,挑山工走的路線是摺尺形的。

2、那你知道摺尺形路線是怎樣的嗎,誰能到黑板上來畫一畫?

幻燈片3:2.(因為)挑山工走的摺尺形線路會使路程加長,(所以)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3、師評:看來大家對第一段的理解很到位。那麼剛才在讀課文時候,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這一段的最後一句用了什麼標點符號?(用了感歎號)為什麼?你能從這個感歎號讀懂什麼嗎?(挑山工很艱辛,很辛苦!表達了作者對挑山工的敬佩!)

4、你們的理解都不錯,同學們,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長,與遊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挑山工的速度並不比遊人慢,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文中的我心中就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

五、學第四段

那麼作者的這個疑問在課文的那一段寫出來了 ?(課文第四段寫了這個問題。)哪一小組願意來讀一讀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謎呢? (師指名一組讀。)

六、學第五段

課文哪兒又把這個謎揭開了?(第五段) 找出段中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語言去讀一讀,品一品。[重點段]

1、生自由讀課文。

2、誰願意來讀一讀挑山工説的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話?為什麼這句話給你印象很深?(指名1,2位學生讀、説)

3、課文這一段把遊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進行了比較。誰能用簡潔的詞句來概括一下他們登山的不同點?老師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寫。(指名2位學生上黑板板書,分兩行分別板書遊人/挑山工。其他學生寫在草稿紙上。)

4、咱們黑板上有的句子長了,能不能改改或者換個詞呢?(師生共同評議板書保留哪些重點詞句,結果如下表)

遊  人:  東看西看  玩玩鬧鬧  隨便

挑山工:  步步踩實  抓緊時間  堅持不懈

(腳踏實地)

七、學第六段第一句

大家從挑山工幾句實實在在的話語中明白了這麼多,真不錯!下面大家再來看看作者聽了挑山工的話後表現如何?把它讀出來!(生齊讀第六段第一句)

1、有什麼地方不懂的?討論形式[相機理解:“心悦誠服”(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藴”(包含。) 、“意味深長”(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哲理” (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2、關於這句話,你們讀懂了什麼 ?“意味深長的哲理”指的是什麼哲理(道理)?(聯繫自己的生活、做事及結合黑板的板書想,引導學生一起得出本文揭示的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的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八、體驗整合(回到第七段)

1、同學們,讓我們再回到課文的第七段,想想,課文最後的這個“它”指的是什麼 ?(不僅僅指畫,更是指挑山工的精神,是指畫中挑山工表現出來的那種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不斷登攀的精神。)

2、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這幅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激勵自己前進。)

3、其實,不僅僅是這位作者需要這幅畫。老師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學都需要這幅畫。

現在如果讓你根據這幅畫和我們所學的課文來寫一句座右銘(你現在最想説的激勵自己的話),你會怎麼寫?(寫在文中插圖的邊上)誰來讀讀自己寫的話?

如:  a、生活就是奮鬥,堅持不懈的奮鬥!

b、人生是一場攀登,只有抓緊時間的人才能贏得勝利!

c、面對坎坷的人生路,勇敢無畏才是大英雄!

d、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的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一定會有收穫。(本文揭示的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

4、大家寫得真好!今天,我們瞭解了挑山工,並從他身上我們汲取了精神力量。課後,請大家工工整整地把自己剛才寫的話重新抄在另外一張白紙上貼在自己的牀頭或書桌上,好嗎?這節課就先上到這裏,下課!

板書:

挑山工

遊  人:  東看西看  玩玩鬧鬧   隨便

挑山工:  步步踩實  抓緊時間   堅持不懈

(腳踏實地)

《挑山工》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

1、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卻反而先登上極頂的原因。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踏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運用抓住體現中心的句子來領會課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養領會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隨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開心中不解之謎是本文的重點段落。瞭解課文是分幾層意思來表達中心的,從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樣把這個哲理一步一步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課題,介紹作者:

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作家、畫家馮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説《雕花煙斗》,中篇小説《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説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

在泰山風景區有許多遊人,還有——挑山工。

二、讀通課文

1、自由朗讀,思考三個問題:

① 文中的不解之謎指什麼? 板書(生謎)

② 作者是怎樣解謎的?(解謎)

③ 作者領悟出什麼深刻哲理?(明理)

2、檢查朗讀。

3、課文就是按照“生謎——解謎——明理”的順序來進行敍述的。

三、生謎

1、觀察插圖,説説“挑山工”是怎樣的人?

2、自讀第1節,説説課文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挑山工?談你的感受。(同桌討論)

3、交流:

①肩搭扁擔,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説明擔子重;

②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垂着,伴隨着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説明步履輕鬆;

③ “摺尺形”的登山線路——説明路程長。

4、引讀課文: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們的擔子重——,他們的步履輕鬆 ——,他們登山的路程長——。這樣登山的原因是——,好處是——,擔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上直下,膝頭是受不住的。但是——。

5、擔了重物,路程加倍,還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遊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產生了一個不解之謎。

出示練習: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實並不

遊人╲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學生讀。

6、引讀課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輕快地從他們身邊越過,以為——。你在某個地方——,或者——,或者——,他們——。等你發現,你會——,以為——。

四、熟讀第一段,背誦第一段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指名背誦第一段。

2、誰能説説挑山工的不解之謎是什麼?

二、解謎、明理

1、讀3-6節找出表現不解之謎的三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種形式讀句。

六、解謎、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問(第4節)

2、最後,挑山工的回答解開了他心中的謎。出示挑山工説的一段話。

三人分別讀這段話。

3、挑山工的這段話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呢?

出示閲讀提示:

任選一個內容進行學習,先讀懂這段話,再聯繫上下文,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們同時起程

回馬嶺  一、二次……

山道上  幾次相遇

最後匯合在極頂的小賣部前

2、遊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隨機朗讀句子

3、遊人東看西看,挑山工一個勁地往前走,理解時間長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義。

4、這些是挑山工的話,作者由挑山工的話語中悟出意味深長的做事哲理。出示句子、讀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麼哲理(師舉例説一個內容,其餘學生説)

出示:向着目標  踏踏實實

不停攀登  奮發努力

七、哲理昇華

1、從泰山回來,作者深深記住了這些哲理,並且畫了這樣一幅畫。

出示圖與文 讀句

2、作家馮驥才作為一個遊客,聽了挑山工的話以後,如果再去遊覽名山,會怎麼走?

那為什麼還要畫這幅畫並掛在書桌前,多年不曾換掉。

師小結。

八、課外延伸

出示課前,收集馮驥才作品目錄。

馮驥才  (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後到天津市書畫杜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作評論室,後轉入作協天津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説《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説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説集《雕花煙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説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説集》、《馮驥才小説集》、《馮驥才選集》等。短篇小説《雕花煙斗》,中篇小説《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説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緻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藴,咀嚼人生的況味。

挑山工教學設計 篇七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挑重物,而且看似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並一直掛在書桌前。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感情朗讀課文。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重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構想

本組的訓練重點是“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學時應有意識的聯繫例話中講的一般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挑山工的精神,理解挑山工所説的意味深長的話,然後進一步體會作者為什麼畫挑山工的畫,再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與學生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説起他們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卻常常走到遊人的前面去。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誰知道“挑山工”是怎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讀,提示學生注意讀準字音。

2、誰願意讀給同學們聽?喜歡跟讀哪一自然段就跟讀哪一自然段。

3、誰來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學生互相質疑。

飽覽題句誦讀包藴意味深長騰雲駕霧心悦誠服攀談不解之謎哲理

三、師生合作學習

1、課文第一自然段講了挑山工的樣子,誰願意讀一讀,讓同學們加深對挑山工的印象。

2、讀完這一自然段後,同學們對挑山工有什麼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認識:

(1)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

(3)挑山工登山為什麼要走摺尺形的路線?

(4)挑山工登山走摺尺形的路線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

3、作者為什麼會這麼詳細地描寫挑山工?請你帶着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1)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時間卻並不多。)

(2)作者為什麼會感到奇怪?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麼,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作業設計

1、自己回家讀感受最深的自然段,體會感情。

2、想一想自己今後該怎樣做?

板書設計

特點:摺尺形路線

4、挑山工

奇怪:路程長一倍,時間卻不多

課後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學習課文,重點指導[]感情朗讀,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容,並聯系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麼,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學習

1、分組練讀課文,思考討論:

(1)在登山的途中,作者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3次)

(2)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山下、回馬嶺陡直的山道邊、半山腰的五鬆亭)

(3)這幾次相遇都有什麼共同點?(開始“我們”超過他,後來發現他走在前面,到達相遇點。)

(4)作者為什麼和挑山工攀談?(為解開心中的不解之謎。着重引導學生理解挑山工的一段話,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多遍朗讀。)

(5)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做回答。)

(6)為什麼要畫它?(引導學生談精神: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2、學生互相質疑,教師點撥。

三、聯繫實際談感想,練習口語交際能力。

1、學了這一課後,你最深的感想是什麼?

2、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討論、交流。(要求學生聯繫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3、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説給同學和老師聽聽嗎?

四、教師評價總結,課外延伸

1、教師對學生所説的進行評價。

2、希望同學們回家把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説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作業設計

1、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説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2、預習第五課。

板書設計

負荷重

特點路程長生疑

速度快|

3、挑山工相遇——攀談——解疑

畫畫————明理

課後小記

《挑山工》教案 篇八

雖然以前沒教過《挑山工》一課,但今天通過看武瓊老師執教此課,對閲讀教學如何實現新課標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一、語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首先體現在導課,由一個“工”字組詞,告訴學生組詞的方法,可以將“工”字放在前組成“工人”、“工廠”,又有將“工”放在後,組成“礦工”、“民工”,也可以按工種組詞,如“紡織工”、“環衞工”最後很巧妙地揭示了課題,理解了課題,做挑東西上山之類工作的人叫挑山工。既提示了課題又教會了組詞方法。其次體現在學法指導上,如“摺尺型”讓學生用筆畫,展示比較、圖文結合,找出誰畫的與原文所寫的一致,教會學生將課文的文字讀成一幅幅的畫面。讀別人的文章時,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績,讀準確便於理解課文意思。再次,教為什麼走摺尺型線時,教者啟發性的設計,使學生明白挑山工很辛苦,我們應學習他們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更應學習他們從工作實踐中總結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做法。這段學習教者還鼓勵學生用欣賞的語氣讀文,把自己獨特的感受批註在書上,以提示自己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武瓊老師的這節語文課,給我一種感覺不是為了教而教,學生也不是為了學而學。她把學好語文應具備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動參與,啟迪創造,注重內化,求精求清。可見教者的語文素養極高,值得我們後輩學習與借鑑。二、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貫穿在教學中。如講挑山工挑什麼這個問題時,除了課文交待的挑石板鋪路,武老師還告訴大家現在有索道了,雖不用我們遊客一步步登台階爬山,但建索道需要的材料、設備也是挑山工一擔一擔從山下挑上來的。這一環節的設計,更突出挑山工的偉大。三、課上師生關係平等、民主、和諧。武老師的年齡大約有40多歲,但一點不顯得與學生有什麼代溝。教者的情感投入必定換來學生的尊重與喜歡,激發了學生興趣。四、注意培養學生構建網絡化評價體系。充分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評、互評、師評,最終達到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只可惜,時間有限,第二課時沒能看到,因此對本課的總體設計還是很不瞭解,評價也許有不周全之處,望同仁提出寶貴意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8opq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