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蒐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從學法引入: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説過怎樣才能算學好一首古詩嗎?

生(1):會讀通古詩。

生(2):會理解意思。

生(3):能理解詩的意境。

生(4):能背誦默寫古詩。

生(5):能仿寫詩歌。

(師相機板書)

師:説得真好!今天我們又來學一首詩,請聽:春晨,朝雨初停,天氣清朗,柳翠欲滴,驛道潔淨。渭城旅館,餞行酒宴,即將結束。情濃酒香,別話依依。西出陽關。大漠漭漭,關山漫漫,孤身跋涉,寂寞艱辛,唯願賢弟前路珍重,珍重!聽到這,你覺得這是一首什麼詩?

生:離別詩。

1、解詩題。

[點評:教師從學法入手,讓學生在學習古詩前首先理清學習思路,明確學習方法,為學好古詩做好準備。接着教師清新、晰麗的語言創設情景,把學生思維想像能力調動起來,將學生帶入遙遠的初春客棧,構建出一幅豐富的三維畫面,極易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也為本詩作了定位——離別詩。]

師:説得對。請同學們輕聲讀詩題,有問題請舉手。

生(1):我想知道誰送誰?

生(2):是王維送元二。

生(3):我想知道王維是什麼樣的詩人。

生(4):王維的詩、生平。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今山西祁縣,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畫家。蘇軾曾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生(5):西安在哪?

生(6):唐朝安西都户府,今新疆庫車縣。

師:老師也有個問題,這首詩還有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

生:渭城曲、陽關三疊。

師:謝謝!你課外預習得真棒!知道了題意,請大家帶着感情把題目再讀一遍。接下來我們學習這首詩的內容。

[點評:《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初讀古詩就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互助地學習地位,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讀古詩,解詩意。

(1)、初讀: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這首詩,圈出本課生字,注音的生字也要讀準。一會我們分組解決。

(2)檢查讀書情況:師:誰能讀給大家聽聽?

抽學生讀,師從音準、流利、節奏等方面進行點評。

3、(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以四人為一小組,談談對這首古詩的理解,也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記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彙報。師:説説自己的收穫,看看誰知道的最多。

生(1):我認為“渭城朝雨浥輕塵”的意思是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師:你認為這句該怎樣讀?

生讀:渭城\朝雨\浥\輕塵,

師:讀得很有節奏。誰能再讀讀?

生讀,師評:真有感情啊!

生:我認為“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舍:she四聲,宿舍、校舍。多單字,還讀三聲 ,捨不得、捨己救人。這句描寫作者當時看到的景物,讀讀看。

生讀: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讀得真美,能和上句連起來讀一讀嗎?

生讀後師評:聽到你的朗讀,老師就知道你已經體會到詩中的感情了,不錯。

生:我知道“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思是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説得對!“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生(1):我看見他倆在喝酒,感受到古人很愛喝酒。

生(2):我也看見倆在喝酒,而且從“更盡”這個詞中看出他們喝了好幾杯,卻不想分開,可見是多麼的依依不捨。

師:你體會得好深啊!老師真高興!讀出來,好嗎?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

師:這一杯酒夠不夠?那就——

生:再乾一杯。

師:有個詞在這裏用得好妙啊!是哪個?

生:“更盡”。説明他們喝完一杯又喝一杯,難捨難分。

師:是啊!數不清這是第幾杯酒了,喝完這一杯,元二該啟程了,讓我們舉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師生:勸君更盡一杯酒,

[點評:歌德曾説:“人應當用兩隻眼睛來看書,一隻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看到文字背後的故事。”教師抓住“盡”這個關鍵字,引導學生透過 “盡”字,“想”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在這個層層的探究中,“盡”字不僅僅是“完”和“幹”的意思,而是幻化成了王維和元二之間的濃濃的情誼了。]

生:我覺得“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的意思。

師:説得好,那麼“西”“故人”“陽關”又作何解釋?

生: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師:喝下這杯酒了嗎?可我分明感覺到這酒裏還有點別的滋味。你品出來了嗎?

生:喝完了這杯,就該走了該分別了。

師:多麼難捨難分呀,來,讓我們舉杯,讀讀這名句詩,送元二程吧。

師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讀得真好啊!要是配上音樂,那就更動聽了。想不想一起來試試?

生:想。

師:請同學們跟着音樂,想象詩中的畫面,用自己的體會把詩中的感情和意境,通過我們美妙的聲音傳達出來好嗎?

配樂(古箏《知音》曲)師生共讀全詩。

[點評:學生多人次的讀,多形式的讀,充分體現了閲讀教學以讀代講,以讀為本,以讀悟情的教學要求。再和上悠揚、冥遠的古箏《知音》曲,師生都情不自禁地輕輕吟誦,詩的意境,王、元二人的綿綿不捨,盡在這搖頭晃腦之中。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很好地突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參與其中。]

師:現在誰能説説自己對整首詩的理解?

生:前兩句告訴我們送別時的環境,後兩句作者送別時的情景。(師板書:景、情)

3、悟意境。

師:(播放課件)渭城的朝雨、柳色、渭城的客舍、朋友。這樣一個美麗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奉旨出使安西。陪伴他的是無盡的荒漠,茫茫的戈壁。在這樣的時刻,作者是多麼不想和好朋友分別呀!你能體會到這些嗎?

生:能。

師:好!那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出詩中的情感。

生練習後彙報讀。

生誦讀、小組讀、輪誦、表演讀、唱誦……師相機作到位的點評。

4、背誦、默寫古詩。

師:剛才同學們讀了那麼多遍,記下來了沒有?

生:都背得了。

師:記性真好啊!背給老師聽聽。

抽學生背誦。

師:能背下來只是一個方面,要能寫出來就更棒了。動筆試試?

生:好。默寫古詩,師抽查後點評。

5、總結課外作業:仿寫詩歌。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離別詩?

生:高適《別董大》、李白的《贈汪倫》。

師:是啊。這些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着詩人的不同感情。同學們,你們有過和朋友分別的時刻嗎?

生:有。

師:老師好想年到你們和朋友分別時的情感,你能仿照這兩首詩,也寫一首詩歌表達給大家看看嗎?

(1)、生仿寫詩歌。

(2)彙報。

師:寫好請舉手。送別詩朗誦會現在開始!誰先請?

生(1):融安朝雨浥輕塵,花兒美麗草兒青。送我朋友去遠方,沒能喝酒茶當行。

師:很有王維之遺風!

生(2):朋友明天要遠走,弄得我心直髮愁。好茶好飯吃不下,只見眼淚串串流。

師:見詩如見其離別的情景和心情,連茶飯都不思了,多麼真摯的情誼,當然是難捨難分了!

生(3):花兒鮮豔草兒青,小黃明天出遠門。錢財都是輕微物,詩歌表我濃濃情。

師總結談話:好一個“詩歌表我濃濃情”!妙哉妙哉!是啊,詩歌能表達我們心中的所思所想。同學們,只要我們多讀古詩詞,多練筆寫詩歌,相信我們的作品也能流芳百世,千古傳唱!

[點評:教會學生學習並能舉一反三,這正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利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的體會,引進高適的《別董大》成功的幫助學生實現了知識的遷移。設計仿寫的這個環節,給了學生“初試牛刀”的機會,學生躍躍欲試,在這節課中,教師巧妙地做到了讀、説、誦、寫的完美結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設計 篇二

【設計意圖】

1.主題凝聚、資源整合,以實現古詩教學模式的突破。

2.比照參讀、並列索解,以實現古詩解讀模式的突破。

3.舉象顯情、借象悟情,以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

【學習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反覆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同時呈現,比較題意

1.人間最難捨的情就是“別情”。古人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臨別時,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詩常見的一種主題。這一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李白和王維這兩位詩人的離別境界,一同見證兩對好朋友的深厚友誼。

2.自讀詩題,感悟節奏,領悟詩題之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3.比較詩題,談發現。

預設一:都有一個“送”字,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凸顯主題。)

[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離別遠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難有再見面的機會。因此,古人對離別的感受特別深,他們寫出來的詩也特別精彩。]

預設二:都有地名,“廣陵”和“安西”。(引導學生利用註釋來理解。)

廣陵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是一個風景優美的都市;安西在現在的新疆的最西邊,(出示地圖)那時是唐朝的西域邊關。從首都長安出發,要穿越幾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達那裏。

預設三:都有一個人名,一個是“孟浩然”,一個是“元二”(提示人物。)

師: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但兩人一見如故,成為知己。元二是王維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稱元二。

4.區別題目中“之”和“使”的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邊關、保家衞國的。)

師:現在你能説説這兩個題目的意思了嗎?誰送別誰去哪裏?

二、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課件出示兩首詩,學生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讀“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讀第四聲。

3.對比“故人西辭黃鶴樓”與“西出陽關無故人”。

同是“故人”,所指卻不一樣。前指孟浩然,後指王維自己。

“西辭”指向西告別,往東而去; “西出”指向東告別,往西而去。

4.藉助字典和註釋,並仔細觀察插圖,理解並交流兩首詩的大概意思。

5.誦讀這兩首詩。要求讀得有節奏, 讀得有韻味。

三、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古詩一向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説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讀成畫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輕聲讀讀第一首,你彷彿看到了哪些畫面?

預設一:煙花三月──賞一幅風景

1.煙花三月──陽春三月,楊柳花開,風一吹,遠遠看去,白濛濛的,如煙霧。因而古代有一句話“柳絮如煙”。(點明瞭送別的時間。陽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桑葉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風送紅雨,碧波揚白帆。這是古代詩人結伴同遊的季節。)

2.在這白花競秀、春光明媚的季節裏,好朋友就要離別遠行,自己卻無法同遊,這其間含有無限的感慨。為什麼呢?(因為孟浩然所去的揚州,正是唐代的繁華地區,那裏是珠連繡户,弦管聲歌,令人神往。)一齊讀讀這兩句。

預設二:孤帆遠影──品一個“孤”字

1.“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孤帆”什麼意思?(孤單單的一條小船。)

按理説,江南三月,長江上一定是千帆競渡,可李白為什麼説是“孤帆”呢?

[“過盡千帆皆不是”,此時此刻,他眼裏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視而不見;他只是來送朋友的,他只關心朋友的船;因為朋友走了,他心裏很孤獨。]

2.是啊,過盡千帆眼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此時此刻,詩人能看到的,只有那──孤帆遠影;只有那載着他的好朋友遠去的──—孤帆遠影;只有把他的那顆心、那個眼神牽得遠遠的──—孤帆遠影。

3.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孤帆”,你還會覺得它僅僅是“一條小船”的意思嗎?從這個“孤”字,你讀出了什麼?

(作者因朋友遠去而感到孤獨、孤單、傷感……)

這小小的一個“孤”字,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生齊讀全句。)

4.想象相聚畫面

孟浩然坐着小船,順江東去了。李白佇立江邊,思緒泉湧,他與孟浩然的交往還歷歷在目:他們曾經一同__________________;他們曾經一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們曾經一同_______________。這是多麼快樂的時光!

可如今,白帆遠去,江水東流,他們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

幸福快樂的日子就這樣被這無情的“孤帆遠影”帶走了……

(生齊讀全詩。)

預設三:碧空長江──賞一個“盡”字

1.“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麼?

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2.滾滾長江水,流不盡心中情啊。唐人寫送別詩,往往寄情於水,就像另外幾首詩裏寫的一樣。讀(屏幕顯示):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韓琮《暮春鏟水送別》”

3.水,迢迢不斷;水,波濤盪漾;水,一逝不返。水流無限,別情無限。可如今這種別情離恨只能化成滾滾的東流水,向天邊流去,向揚州流去。一齊讀全詩。

4.送上祝福的話。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會在心裏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説些什麼呢?(江水是永遠流不盡的,我們之間的情意是不會斷的;今番遠去,何時再能相會?願你一帆風順,一路平安……)

5.讓我們把詩人的這種離愁別緒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吧。

練讀──個別讀(配樂)──齊讀。

(二)《送元二使安西》

(課件展示渭城的繁華與安西的蕭條景象。)

自古人生重離別。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難料,朋友之間怎不留戀,況且古人説: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間風?自由讀詩後填空:如今,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卻(黃沙滿天)。

如今,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卻(滿目荒涼)。

如今,渭城這兒聽不盡濃濃的家鄉話,安西那兒卻(舉目無親,鄉音不再有)。

師:正因為元二此去是茫茫的大漠與戈壁,長途跋涉,此地一別,生死難料,所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除了留戀還多了一些什麼?

預設一:多一份“無故人”的淒涼與關切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來陪你──(喝酒,吟詩……)

2.西出陽關又豈止是沒有朋友呢?西出陽關就沒有──父母、兄弟、妻兒……

3.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這種難分難捨的情緒化作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預設二:更多了一杯離別的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連心的酒,“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

1.(傷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腳步,朋友終將遠走他鄉,怎不傷感別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祝福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遙遠,吉凶難料,還請您乾了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壯行的酒)祝願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邊關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來年凱旋而歸。──“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4.酒,可用以消愁,可遞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實往往是“醉不成歡慘將別”。於是,酒到酣處人寂寞,酒香飄處別情濃。正像另外幾首詩所寫的,讀(屏幕顯示):

“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賈至《送李侍御赴常州》

如今暫寄樽前酒,明日辭君步步愁。──劉禹錫《置酒相送張員外賈》”

這濃濃的離情,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這樣的一首纏綿悱惻的詩──《送元二使安西》(配樂齊讀)。

四、回顧全文,歸納昇華

1.兩位詩人就這樣送別了朋友,朋友遠行了,留給詩人的是一種怎樣的愁緒呢?

2.“自古多情傷離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朋友走了,詩人還在反覆吟誦着這兩首詩──

(齊讀。)

五、設計作業,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兩位詩人的離別世界,見證到詩人與朋友的那份真摯友誼,感受到他們替朋友擔憂、為朋友祝福的那顆真誠的心,確實是感同身受。課後我們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別詩,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離別情懷。

板書設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留戀

送元二使安西

擔憂

友情

【備課資料】

鏈接:

1._送別詩的四大意象:柳酒水月

2.《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會寫2個生字,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體會友人間依依惜別之情。

3、瞭解其他送別詩,培養熱愛祖國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含中國政區圖、《陽關三疊》的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去認識一位唐朝著名的詩人王維。(出示王維生平)從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維?為什麼他的這首詩流傳如此之廣,被世人傳唱呢?讓我們穿過時間的隧道,來到1300年前的唐朝,去親臨那一個動人的場景吧!

二、整體感知

1、出示古詩,請大家放聲朗讀整首詩,注意把生字讀準,注意詩歌的節奏與停頓。指名讀。

2、指名讀題。從這個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理解“使”(出使);

解讀“安西”(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在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3、找一找這首詩裏還有哪些地方名?解讀“渭城”:陝西省咸陽市東北,“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在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經的關口。(課件出示地圖明確地點)那你知道從渭城經陽關到安西有多遠嗎?沒有便利的交通,相隔這麼遙遠的路程,要再相聚談何容易!因此,當元二將要遠赴安西,王維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送行。

三、領會詩意

1、蘇東坡説過,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大家再讀一讀,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1)雨:什麼時候的雨?怎樣的雨?(朝:早晨;浥:沾濕)板書:雨

(2)客舍(旅店)。板書:客舍

(3)柳:怎樣的柳?(清新的、綠綠的……)“柳”是“留”的諧音。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板書:柳

2、這些景物你是從詩的哪幾句看到的?(一、二兩句)我們來讀一讀詩中的這幅畫:“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嗎?(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濕了路上輕飄的浮塵,空氣變得潔淨清涼;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一片生機盎然。)如此的美景,王維有心去欣賞嗎?這細雨似乎也在暗中醖釀着離別的氣氛呢。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讀詩句。)

3、王維和元二是什麼關係?從詩歌哪個詞中可以看出?(板書:故人)

4、詩中哪幾句能讓你感受到元二和王維確實是好朋友?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裏讀出他們是好朋友。)(板書:酒)那麼,“勸君更盡一杯酒”,這杯酒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酒嗎?你覺得這是一杯怎樣的酒?(離別的酒,友誼的酒,祝福的酒,連心的酒……)

引讀“這是一杯(        )的酒”——生接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勸君更盡一杯酒”,兩個好朋友是否只喝了一杯酒嗎?(不是)你從哪一個詞知道的?(更)是啊,一杯喝完再來一杯。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安西有多遠?從渭城經陽關到安西,有多遠?(課件顯示地圖。)(大約有3000多公里,橫穿了大半個中國。若是元二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馬車,也要半年多的時間才能到達,從楊柳依依的春天就要走到西風蕭瑟的秋天了。)那麼遙遠的路程,那麼漫長的時間,一路上又會發生什麼呢?作為好朋友的王維其實心裏是深有感觸的。公元737年,唐玄宗曾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問將士,察訪軍情。大漠邊關,黃沙漫漫,烽火狼煙,長河落日,這一切都讓他刻骨銘心。他深深地知道,出塞意味着一路上的風餐露宿,一路上的孤苦蒼涼,而出關以後,語言不通,更覺一種無法排遣的落寞。況且,什麼時候能回來,也是一個未知數,前途一片渺茫。而如今,他的老朋友也要經歷這一番別樣的生活,在這離別之際,王維有多少話要跟老朋友説啊!此時此刻,他可能會説些什麼呢?元二又會説些什麼呢?讓我們來寫一寫吧!

6、老朋友啊,你將遠赴荒涼的安西,舉目無親,孤身漂泊,前方的路也許會有坎坎坷坷,但你一定要珍重啊!讓我再為你斟上一杯酒吧!(生讀詩句)

7、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説不完的知心話,道不盡的離別情,千言萬語就

化作這句話吧:(生讀詩句)

8、師:根據史料記載:詩人在送走友人後不滿六年(於761年)便真的與世長辭了!此次的告別竟成了永別。讓我們一起朗誦這首古詩,銘記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吧!請大家站起來。

四、課外拓展

師:人生自古傷離別,相見時難別亦難。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關於送別這一主題,也留下了很多名篇佳句。讓我們來讀一讀,感受一番那種離別的情懷吧!師:歲月穿梭了1300年,王維的這首送別詩仍然以無窮的魅力影響着我們,讓我們來電視劇《大敦煌》中的一段詞:秦時明月雲天上,漢家宮闕在何方?陽關三疊,疊不走萬千惆悵。大漠孤煙,見證了百代滄桑。春花謝看秋霜,駝影飄渺映夕陽。悲歡聚散一杯酒,各自東西為情殤。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吧!這就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財富,同學們,讓我們去熱愛它,誦讀它!

課後反思:

1、創設了多個與古詩對話的角度,每一個角度都是比較新穎的、獨特的。閲讀的對話,基礎在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倘若教師與文本的對話能夠“見人所之未見,發人之所未發”,無疑課的成功有了一半的根基。

2、以情感為主線構築對話的流程,給課堂注入了濃濃的人文色彩。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一個不錯的平台。知識是浸潤着感情的知識,過程是流淌着感情的過程,能力因了感情才有動力,方法因了感情才有靈性。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詩面的信息”來重構學生情感,讓學生如何更主動地走進古詩,與詩人共呼吸,是否還有更適合與學生對話的切入點。

3、都説語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載體,是人的精神家園。那如何使自由個性的抒寫濃烈起來、真切起來呢。語文教育要重視精神的薰陶感染,但薰陶感染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去自信地學、自主地學、自覺地學。是否真正可以做到情在自己讀中感,理在自己讀中悟,法在自己讀中明呢?

國小語文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教學背景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

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

教學這首詩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會寫2個生字,明確多音字“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採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度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使”“浥”“更盡”等字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品味古詩所表達的感情,感受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象。

教學流程示意

字正腔圓,知讀音。

手舞足蹈,讀韻律。

熟讀成誦,知其意。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一、激情入境,導入新課

1.師: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誰有知心朋友?

指名談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覺。

師: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情投意合就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假如,有一天,由於轉學、升學等原因兩人要分開了,你的心裏會怎麼想?

指名回答。

2.師:是啊!我們現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在古時候啊,由於交通不方便,朋友分離之後就很難有再相見的時候,送行餞別就成為表達深厚情誼的一種習俗。於是,在和朋友分離之時,人們就會寫一些詩或文章來送給朋友。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據自己的積累回答。

3.師:這濃濃的友情,這難以割捨的友情,就這樣在人們之間一直傳遞着。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距離咸陽二十里外的渭城。那裏,有兩位朋友,正在惜惜離別。今天我們學習20課《古詩兩首》的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課題)。

4.師:看課題,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過了課文。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誰知道使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個什麼地方?

師補充:安西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師:這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送別詩。打開書,結合課後註釋和插圖,反覆的讀一直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二、情讀古詩,想象畫面,走入詩境

(一)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1、師:讀完了嗎?我們來看這兩個字“朝”、“舍”(板書)它們在詩中怎麼念?指名認讀。

師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字的發音,並提醒學生注意它們是多音字。

:好,把這兩個字放回詩中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3.指名回答。

估計:生:小雨,柳樹,客舍,酒宴。

4.師:嗯,讓我們閉着眼睛想一想,這景真美。你再來讀讀前兩句。(學生讀詩)結合課下注釋,你能把前兩句的意思講講嗎?(學生講詩意)

師: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5.師:誰還想讀?

指名美讀。

6.師:渭城,清晨,一場如酥小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綠柳,被雨水沖洗的更加蒼翠欲滴,你覺得這景美嗎?讓我們帶着這感覺一起美美的讀一下。

生齊讀。

7.引導學生背這兩句。指名背誦。

(二)瞭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遙遠及艱辛。

1.就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間,詩人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從課題我們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師:我們來看地圖,從地圖上看,只有這麼短,而實際距離呢?大概有3000多裏。我們來看這段文字

那時火車只通到西安,從西安到新疆,我們有時搭車,有時還步行,整整走了二個多月,終於來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説。──《母親和我們》。韓天航

這是我國當代作家協會會員韓天航描寫他小時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沒有火車、汽車的。可以想象在古時那得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旅途中元二可能會經過……(師拖長聲音引學生説出重重山,萬條河)還可能要經受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氣候、路上遇到什麼意

3.師問: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這麼艱辛、危險,你為什麼還要去安西?估計:皇帝下的命令誰敢不從?

4.師講解: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經常有關於貿易或外交活動。從軍或出使陽關(唐出使西域的必經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但作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於是,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送他的朋友。這份情可謂重矣!

此時,他們來到了一家小客棧裏。正在惜惜相別。讓我們來看詩的後兩句。一起讀一下。

5.生齊讀。(注意聽學生的發音是否正確。尤其是“故人”)

(三)抓“勸”、“更”想象當時情景,師生互動談話,進行多元感悟

1.師:“好一個“勸”字啊!(板書“勸”)我們想一下這是誰在勸?(副板書:誰在勸)説説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計:詩人在勸元二)師:只是王唯在勸嗎?先放到這,讓我們來想一下,詩人可能在和元二説些什麼?師引導學生説課前準備的話。(指名叫五位學生,當堂師生對話,生生對話。)

2.師: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景。(師拿道具酒杯。)

師生對話。

師:王兄,多謝你從長安趕來送我,你的這份情,我元二領了,來讓我們乾了這杯酒。

師: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會不辱使命,揚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紀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盡孝,心中又平添幾許惆悵,還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這裏謝你了!

師:我實在捨不得你們啊,還有家中犬子尚還年幼,就請王兄,多加指點。

……。

3.師:這是他們在互相勸。是啊!朋友之間有多少知心話要説啊!又有多少説不完的話啊!而現在兩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讓我們帶着這份痛心,這份難過,這份不捨,這份依戀,一起讀這兩句。

生齊讀

3.師:就這麼喝啊説啊,説啊喝啊,不知不覺,分離的時刻到了,不得不分開了。什麼也不説了,什麼也不能説了,就讓所有的情都化在這杯酒裏吧。那就更進一杯酒吧!(板書“更”字)。讀。

4.師:窗外,柳枝上那掛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覺得這還是雨嗎?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點點離人淚啊!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看到柳樹就想到分別。此時,他們還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嗎?讓我們再讀這一句。

5.一個“勸”字,一個“更”字,生動的描繪出朋友之間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板書:友情)

6.師:這兩句中有一個生字:君。(師板書)誰能組詞?(多組幾個。)

三、音樂渲染,品味詩境,情讀古詩。

1.讓我們在靜靜的讀古詩,體會一下詩的意境。

師放音樂生默讀古詩。

2.學生展示讀古詩。

四、走出文本,迴歸現實,練習寫話

1.這首詩是描寫友情的極品,當時曾被人們編成樂曲,這就是著名的《陽關三疊》(師板書)廣為傳唱。尤其後兩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也可以用這兩句。

2.生:……

3.師:對,學過的好詩、好句、好詞要學會運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為你的文章添色。

4.老師和你們一樣也有朋友,在和朋友分別之時,那份傷感,那份痛心,在很長時間也很難恢復,讓我們來看這首詩。

5.(出示幻燈片)師深情地讀:

在清音雅聲中

邂逅了你

把美好的感覺

深藏在心靈的一隅

用歌聲散一路的芬芳

待驀然回首時

卻不管是怎樣的曾經

認識你的日子裏

我心快樂過

不奢望天長地久的永恆

只想説

認識你真好……

師:誰能聽出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感情?

(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記得有人説過能讀懂詩的孩子是一個超常的孩子。希望你長大後也成為一名詩人。)

6.師:此時,可能你也有些話想對朋友説,或者你也有一個和你分開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筆和紙,把它寫出來。

(提醒學生用上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名句為文章添色。一句兩句即可。)

8.放音樂。學生寫,師巡視。

9.展示讀。

五、總結昇華

師: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還有親情,鄉情,師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間真情吧!課下同學們可以找一下王維的其他詩篇進行閲讀積累。

板書設計:

20、古詩兩首

送元二使安西

勸更

友情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小組評

2、同學互評

3、個人評

4、羣評

評價量規

1、聲音洪亮,讀音正確。

2、熟能成誦,達到會背。

3、字正腔圓,有韻味。

國小語文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五

1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要求的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2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由形象識記轉為意義識記,能借助教科書上的註釋和工具書,展開較豐富的想象來理解詩意。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運用過去的經驗,自主合作理解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藴含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評論(0)新設計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一首送別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題

1、讓學生齊讀課題。

2、從題目中,你們讀懂了什麼?(相機板書:王維送元二)

3、如何理解“使”?(生説:出使)出使哪兒?(生説:安西)

4、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對於王維你瞭解多少?(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談對王維的瞭解,然後師出示王維的簡介)

過渡:同學們對王維已經有所瞭解,現在老師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1)相機點撥“渭”和“浥”的讀音。

(2)誰願意把這首詩流暢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三、讀古詩,悟詩情

(一)學習前兩句詩

1、過渡“詩”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看看王維在這首詩中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我們先看詩的第一、二句。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多讀幾遍,説説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然後小組交流。

2、學生彙報交流,師相機點撥學生理解以下重點詞:“朝雨、浥、客舍”體會清新明朗。

3、這麼美的地方是在哪兒?(渭城)

4、誰能通過讀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訴大家?(出示第一二句)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指導讀出美景。

5、同學們讀的真好!可是這麼美得景色王維和元二有沒有心情欣賞?(沒)為什麼?小組交流討論。

6、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彙報,師相機評價:

生1、因為元二是王維的好友,而元二要走了,他們很傷心,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真會理解)

生2、因為他們要離別了,大家捨不得,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的感受可真深啊!)

7、過渡:是呀!他們心中都裝有“別”字,(依依惜別)就是因為他們想着離別,雖有良辰美景卻無心留戀。所以讀第一二句時,我們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不僅要讀出沒,還要讀出他們的離別愁緒,,語調要低沉些,舒緩些)

(二)學習後兩句

1、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朋友之間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裏去?(安西)

2、要經過哪兒?(陽關)陽關在哪兒?

渭城到安西,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照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時間啊!當時陽關以西,是這樣一幅情景:荒無人煙、黃沙滿天,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無盡的荒草。(大屏幕展示圖片)

3、元二即將遠行了,好友分別。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説?請大家想想。

4、學生思考、彙報,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回答,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王維和元二的深厚情誼以及王維對元二的關懷:

生1:元二你這一走,不知何才相見,我會想你的。你路上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啊!(真不愧是好朋友)

生2:元二你一走,什麼時候再見啊,記得要給我寫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要荒漠,一個人影也沒,你可要多帶些乾糧和水。(多麼無微不至的關懷啊!)

5、過渡:所以王維勸元二(出示後兩句)生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因為(生讀)-----西出陽關無故人。(齊讀兩次)

6、這兩句詩中有兩個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更盡、故人,誰理解了?(生答師點撥)

7、這兩句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説説?(生説詩意)

過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護邊疆,這一去,不知何日相見。王維對好友的情誼都浸透在這濃濃的酒中,所以他又勸元二(引讀)勸君更盡一杯酒,------(生)西出陽關無故人。(課件出示)

8、這杯酒喝下了嗎?(喝了)順勢引導學生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澆愁的酒,再次引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三)感情朗讀醉詩境

已數不清這是多少杯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請同學們站起來讓我們在樂聲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讀送送元二吧!(課件出示)配樂讀

四、激情背誦

讀了這些送別詩,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同一個字——情。“人間最美是真情”。就讓我們再現離別之情吧!(學生練讀、賽讀達到背誦)

五、拓展延伸

其實在這浩瀚的唐詩宋詞中,像這樣送別朋友或思念親人的名篇佳作還有很多,你還知道那些這樣的詩詞?課下蒐集,咱在課外活動搞個送別詩朗讀賽。

板書

2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王維送元二

國小語文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2、教學準備

3、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説説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麼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捨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説説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雲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什麼?(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麼?(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複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麼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彙報:哪個小組願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有興趣的下課後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説説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裏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着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覆誦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9drd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