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品多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品多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品多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一

一、聽寫詞語,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複習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出示課件,學生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2.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父親了不起表現在哪兒?兒子了不起表現在哪兒?

3.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讀課文2—23自然段,用“~~~”線畫出描寫父親的語句,並説説父親為什麼了不起?

4.全班交流,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説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衝”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①從這裏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裏,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着,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説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後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①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麼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

──“兒子在等我”。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⑥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於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快速默讀課文12—23自然段,用“——”線畫出描寫兒子了不起的語句,並説説兒子為什麼了不起?

(1)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説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於那句話──生説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於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麼?驚喜,自信,激動。)

(2)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説)。(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三、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自學本文中的生字、新詞,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2、通過課文的描述,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父親言行的描寫,體會其愛子之情。

2、通過對兒子言行描寫,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在這場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又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請同學們把書翻開,自由地朗讀課文,尋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自學課文

三、交流讀書

1、交流兩個問題,落實文字基本功

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你從哪兒知道的

1)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請你再讀讀這個句子。(生再讀)

還從哪裏讀出了這是一次非常嚴重的大地震。

2)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這就是大地震帶給我們的慘烈對比。請大家再讀讀這個句子。生齊讀。

3)播放洛杉磯大地震的視頻

4)回憶剛才看到的畫面,學習廢墟 爆炸 瓦礫 等詞語

5)生齊讀課件中的生字詞語。

2、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加上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就能完整地説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誰願意來試一試。

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請同學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怎麼評價這一對父子

四、這節課,我們先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12自然段,仔細找找,從哪些語句中你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畫下來,可以做上批註。開始吧。

1、ppt出示文章58然段

1 )找一找,都有哪些人勸説父親他們用什麼心情,什麼語氣勸的

2 )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説:太晚了,沒有希望了。(失望的語氣面 悲痛的心情)

3 )消防隊長説 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迴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麼發現

2、父親説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説。

1)誰願意幫助我 (懇求的語氣)

2)是不是來幫助我(急切的語氣)

3)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生氣的語氣)

4)論:為什麼警察和消防隊長都不幫他救兒子。

5)師生合作讀這三句話,體會情感

6)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麼不離開

學習:不論發生什麼是,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你能讀出什麼,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時還談到第12自然段裏,父親挖了很長時間,也讓他讀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那我們就按照他説的,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課件出示句子)請全班男同學來讀讀這句。

3、交流第二句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讀着一句,那個動作跳出你的眼簾你是怎麼體會挖

2)父親在挖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動作掏 扒 刨搬 等哪個字更好(挖體現時間的漫長和父親的辛苦勞累和堅持不懈)

3) 再讀句子

4)還有哪些詞語跳入你的眼簾

5)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為什麼不直接寫出挖了36小時呢)

6)帶着各自的體會,自由練讀

7) 指導朗讀,

8)想象:在這漫長的時間裏,父親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在挖掘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9)帶着體會再讀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4、交流

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練習:讓我們記住這位 --------的父親,記住父親,記住的父親。全體男生讀上面的語段。

五 拓展體現父愛

1、情此景,讓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後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形象、一個動作、一段言語。請同學們來看。

2、下的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卻一樣深。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父親的心,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是兒子還生死還未卜。這個深愛兒子的父親會對心愛的寶貝説點什麼呢請你將淚水凝聚在筆端,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爆炸”、“廢墟”、“破爛不堪”等詞語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讀課文,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段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問:在平時生活中,你認為誰最關心你?

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温暖而熱烈,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平時不太在意它,可這種平凡的愛在危急時刻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蹟。

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走進課文體驗維達爾無私的父愛。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感知大意。

1、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地震的可怕和給人們帶來的災難。

2、課件出示閲讀提示,按照閲讀要求讀課文。

3、讀後回答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並把話説完整)

(2)出示詞語(讓學生讀詞語,指導書寫:爆  砸)

4、這是一對_____的父與子。

二、朗讀感悟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本節課我們先學習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裏。(引導學生體會感悟並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次序根據學生找的情況進行)

句子1: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父親在實現,兒子在堅守。)

句子2: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的?

(別人來勸他,他還是堅持。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句子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這就是文字處理的魅力,這就是文字的藝術,短文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漫長,地震中,一位父親手無寸鐵在廢墟中連續挖了38小時的堅毅。)

與句子:“他一直挖了36小時,沒人來阻擋他。”對比,體會評議文字的魅力)

三、引發思考,感情昇華。

1、出示問題:想一想如果父親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經死了,父親是否還“了不起” ?

2、出示圖片,讓學生感悟更多的了不起的父母,同時教育學生學會感恩與回報。

四、留作業

(1)積累課文中所學的新字詞。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2 、3小題選做其中一題)

第二課時

一、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二、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以及章法結構。

三、完成課後小練筆,給課文補白。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       父   各守諾言  決不放棄  堅忍不拔

起       子  同死神搏鬥  鼓勵同學  先人後己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3、從文中的具體描敍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線索:“無論發生什麼,我總和你在一起”貫穿全課的教學。

教學重點:從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中感悟人物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聽寫引入

1、生字新詞

混亂 昔日 廢墟 絕望 破爛不堪 挖掘 獲救

2、用上這些詞語,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二、品讀課文

(一)初悟“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展現當時情景:

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裏,30萬人受到傷害。那是怎樣的災難哪?(背景音樂渲染當時的場景)那個昔日充滿孩子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就這樣變成了廢墟。 “父親眼前一片漆黑,(屏幕背景變黑的)大喊:“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陣,想起了自己常跟兒子説的一句話:

課件出示:(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板書:語言)

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學生説理解)

2、創設情景體會

師: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爸爸是這樣和孩子在一起的: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淚,爸爸的做法是——

(預設:父親帶着阿曼達去醫院,幫助他恢復健康!)

阿曼達在學校裏的學習成績退步很快,爸爸的做法是------

(預設:鼓勵孩子,天天陪伴孩子學習,幫助他儘快提高)

阿曼達在摔交比賽中取得了勝利,爸爸的做法是-----

(預設:帶着孩子開車兜風,請孩子吃飯•••••)

現在不測風雲降臨於阿曼達,他被壓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預設:父親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找到他。)

如果他還活着,父親一定要馬上見到他;萬一死了,也一定要見到他的屍體!這就叫————

(引讀不論……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那份責任和愛心始終在父親的心頭。

(二)深悟“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自主學習4——11自然段,從父親的動作、語言的描寫中體會父親在拯救兒子的過程中的信念。(板書:動作 語言)

2、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引導。

當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着絕望離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當消防隊員告訴他隨時發生爆炸,必須趕緊離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當警察勸他趕緊回家時,阿曼達的父親

人們以為他是精神失常,搖頭歎息着走開時,阿曼達的父親

過渡:在常人看來的確是精神失常了。

3、想象營救過程中父親的表現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來阻攔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師:這段話很簡約地描寫營救過程中爸爸的神態、樣子,給了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這兩天兩夜父親到底是怎樣做的呀!我們靜靜的思考,選擇其中一個內容説話。(出示)

8個小時過去了,

12個小時過去了,

24個小時過去了,

36個小時過去了,

(學生交流想象的內容)

4、朗讀體會兒子的堅定信念

師:在歷經了飢餓、疲倦、危險,在歷經了38小時不懈努力後,奇蹟終於出現了,課文接下來用了大量的語言描寫,(老師把這對父與子的對話打到了大屏幕上,)請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讀這部分內容。

再請兩名學生讀-----評讀和教師導讀---再次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

四、總結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公開課教案設計精品

1、情感昇華---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讓我們再次回味這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地震瞬間來臨,讓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的時候,一位父親便開始了艱難救助兒子的歷程,因為他要信守自己的諾言,那就是――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所有人都在絕望中勸説這位父親離開的時候,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

師:當年僅7歲的兒子面對黑暗、飢餓、恐懼和危險時,是父親的話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那就是――

師:當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開的時候,兒子選擇最後一個離開,因為父親的話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2、作業佈置。

讓我們再回讀感人至深的一幕,把在我們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打動你的(指板書:神態、動作、語言)父親和兒子的某句話、某個眼神、某個動作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挖掘、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讀懂課文,品味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5.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揣摩、體會,品味並感悟挖掘一詞中藴含的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採用不同形式的讀,感悟課文中心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的深刻內涵,從而感受到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1、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材課型

閲讀教學

教學準備

《洛杉磯大地震》的片段影視資料;相關的詞語、句子、詩歌《父親》製作成的課件。

教學方法、

談話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師:同學們,美國的洛杉磯是個美麗的城市,有一年,這裏發生了大地震,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2、

師:看了錄像後,你想説什麼。

師:是啊,地震的確很可怕,屏幕上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大地震給洛杉磯帶來了災害。自己放聲讀一讀。

師:就是在這次地震中,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感人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地震中的父與子》拿起右手和我一起寫課題,注意字的筆順。

【設計意圖:播放地震錄像,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情在觸目驚心的畫面中,再造地震現場,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的心靈受到震撼,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預習時都已經讀熟課文了,看看屏幕上的這些詞語讀準了嗎?

請同學們先自己放聲讀,再指名讀,師酌情糾正。

2、請坐端正,輕輕打開課文,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是怎樣的一對父子?

生快速讀課文後,交流回答問題。

師:板書了不起!

三、賞析詞句,品評父子

1、師讀:

2、學生默讀勾畫。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出示學習提示教給學習方法,並逐步養成邊讀邊想邊畫的讀書習慣。】

3、指名同學説父親在地震後想到了什麼?

4、重點詞補讀。

師:請同學們抬頭看着大屏幕,聽我讀,我沒有讀的詞句你們一起把它補讀出來。

師:我會跟你在一起。

生: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生: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生: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好,有同學在讀的時候,可能關注了標點符號,真細心,剛才同學們又讀了幾遍這句話,在反覆的讀中,你對這句話又有了什麼新的感悟?

(注意引導學生抓住總會這個詞表達的意思是永遠,從不論可以看出不管發生了什麼危險,父親總會救兒子。)

師:這麼看來,這句話實際上就是父親心中的什麼?

再讀,能做着手勢讀這句話嗎?

(生做握拳動作讀)

(這句話實際上就是父親心中的信念。)

生齊讀這句話。

師:同學們,這是通過什麼描寫來表現父親的了不起?

(語言描寫)

【設計意圖:中心句的朗讀,採取補讀的方式,而且補讀的內容都是在理解這句話時應該注意的關鍵詞語。加上隨後的問題,不僅使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養了語感。】

5、細品深析挖掘一詞,感悟父愛的執着和偉大。

師:正是懷着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樣的信念,父親堅定地站起身,向廢墟走去。他在廢墟上挖掘着。父親是怎樣挖掘的呢?,請你們想像父親挖掘的這種行為,把它描述出來。

(同桌互相小聲説一説,然後指名説)

請一名學生説。

師:這是你體會到的挖掘,請你把這個詞寫到黑板上。

(學生板書:挖掘)

再請一名學生説。

師:這是你體會到的挖掘,請你把這個詞寫到黑板上。

再請一名學生説。

(學生板書:挖掘)

師:這是你體會到的挖掘,請你把這個詞寫到黑板上。

再請一名學生説。

(學生板書:挖掘)

師:父親在挖掘時還會遇到什麼?會怎麼辦?

師:同學們,正像你們所説的,遇到大石塊,父親會把它撬起來或者搬起來,遇到鋼筋鋼絲,父親會把它們拽出來,或拔出來,他就是這樣地挖掘、挖掘、挖掘這裏是通過什麼描寫來表現父親的鍥而不捨?

(動作描寫)

師:就是這樣,父親挖了8個小時,他已是怎麼樣?

師:但是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齊説)不論

師:就是這樣,父親挖了24個小時,你們還能想像得出,他已是怎樣?(請一名同學説)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齊説)不論

師:就這樣,父親挖了36個小時,36個小時是多長時間? (兩天兩夜)

師:你們還能想像得出,此時他又是怎樣?

師:同學們,透過這些數字,我們體會到了父親面對的困難;透過這些數字,我們體會到父親的信念始終如一。如果把我們的體會融進這組數字中,彷彿變成了這樣。

師:此時,如果這位父親就站在我們面前,你會對他説什麼?

【設計意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是文中的一個重點句。對於這句話的朗讀處理,讓學生在憑藉聯想走進文本所描繪的具體形象世界的同時,加上課件相關詞語的提示,很自然地讀出了這句話的語氣和語勢。這樣熔導練於一爐,融理解、感悟於一體,既注重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讓學生體會到了語言的內涵。】

四、抓空白點想象,重視表達運用

1、師:14人孩子在廢墟下呆了38個小時,會遇到哪些困難,阿曼達又是怎樣安慰他們的?

四人一小組交流,可以表演他們的表現。

2、師:此時,如果阿曼達就站在我們面前,你想對他説什麼?指名説。

3、師:同學們,這14位孩子得救了,阿曼達即將出來,他的父親伸出了雙手迎接他。

學生自由練寫,師巡視酌情指導。

(請2名同學讀,學生評價)

【設計意圖:廢墟中的阿曼達和其他孩子經歷怎樣的煎熬,文章並沒有寫,課中抓住這個空白點,引導學生想象。在交流中,學生逐漸明白,正是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使阿曼達能在廢墟中堅持38小時;也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阿曼達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廢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課堂上重視發揮教材中插圖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這節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語言訓練點,用教材這個例子來教會學生説話、寫話,使學生會表達、會運用。】

五、體會情感,揣摩寫法

1、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這對地震中的父與子有什麼了不起?

(他們有堅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頑強的毅力)

2、師:對照板書回憶課文內容,思考:作者抓住了父與子的什麼來進行描寫表現出他們的了不起?

(語言、動作、外貌)

師:是啊,作者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表現出了這是一對具有堅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頑強的毅力的父子,他們憑着永不言敗的執着精神,譜寫了一個蕩氣迴腸的傳奇故事!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讀故事的結尾。

(生齊讀)

師:讓我們抓住了不起、無比幸福、緊緊擁抱這些字眼,一起來祝賀這對重逢的父子吧!

(生齊讀)

3、齊頌小詩,昇華情感。

師:同學們,當我第一次讀完這個感人至深的就想到了一首小詩,現在送給大家。

師小結:今天我們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的描寫,來體會人物的特點,希望你們能夠運用學到的方法來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

六、拓展閲讀,領會寫法

師:此情此景,讓我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感人的場景,請同學們閲讀材料《最後的短信》,邊默讀邊畫出有關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的句子,並用心體會、感受偉大、無私的母愛。

(學生自主學習)

師小結:閲讀寫人的文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語言、行動、外貌的描寫,來理解人物的品質。這是閲讀寫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大家要在閲讀實踐中多加運用。以後我們讀描寫人物類的文章,也要這樣,抓住人物的動作和外貌等,仔細體味,並展開合理的想像。我們寫人,也要學會抓住人物的動作、外貌、動作去描寫。

【設計意圖: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是領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子之愛的,這裏借用書本外的閲讀材料《最後的短信》的學習,拓展閲讀,鞏固遷移,領會寫法,同時也昇華、豐富了情感。】

七、聯繫生活、深化主題

1、師:地震無情,父親有愛。這種父愛是通過特殊環境和特定事件來體現的。雖然,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像地震這種驚心動魄的事,但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父愛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父母的愛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着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親情,是黑夜裏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裏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温暖請課後選一件你在生活中所感悟到的親情小事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同時也可以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感謝父母。

2、師:其實,從古至今,有無數的文人雅士,熱情謳歌書寫着父母之愛,課後請同學去讀讀我國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國作家艾爾瑪·邦貝克所寫的《父親的愛》。看看這兩篇文章又是通過什麼來表現父愛的,到時我們再交流交流。

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信念

了不起 愛 語言

外貌

挖掘 挖掘 挖掘 動作

教學反思:

閲讀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怎樣提高閲讀教學的效率?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這兩個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一、品詞析句是本

學習這節課時,我緊緊扣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品味語言(如詞語挖掘、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朗讀體驗,表達運用。通過簡單的教學設計和簡潔的教學方法,紮紮實實的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閲讀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並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

二、朗讀體驗是魂

葉聖陶先生説:閲讀教學總得讀。這節課,我充分重視了讀,在不同時機、不同內容上採取了不同形式的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對中心句 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的朗讀,不是讓學生反覆地、機械地、泛泛地去讀,而是採取補讀的方式,而且補讀的內容都是在理解這句話時應該注意的關鍵詞語。加上隨後的問題,不僅使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養了語感。課文對父親挖掘的過程進行了這樣的描述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如何讀好這句話中表示時間推移的詞語,我在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仔細品味父親挖掘過程的基礎上設計練讀,改變了諸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讀讀這句話等生硬、單調、機械的方法指導,而是讓學生在憑藉聯想走進文本所描繪的具體形象世界的同時,加上課件相關詞語的提示,很自然地讀出了這句話的語氣和語勢。這樣熔導練於一爐,融理解、感悟於一體,既注重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讓學生體會到了語言的內涵。

三、表達運用是根

閲讀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體現在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技能的發展上。這節課我十分重視閲讀教學與表達訓練的融合。如:廢墟中的阿曼達和其他孩子經歷怎樣的煎熬,文章並沒有寫,課中抓住這個空白點,引導學生想象。在交流中,學生逐漸明白,正是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使阿曼達能在廢墟中堅持38小時;也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阿曼達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廢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課堂上重視發揮教材中插圖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這節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語言訓練點,用教材這個例子來教會學生説話、寫話,使學生會表達、會運用。

課堂上,我還非常注意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用聽、説、讀、寫等綜合性的語言練習促進學生的閲讀,以遷移訓練促人文(如閲讀詩歌《父親》),以領悟人文促寫法,以領會寫法促積澱(如閲讀短文《最後的短信》),以積澱底藴促情感(如建議課外閲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國作家艾爾瑪·邦貝克所寫的《父親的愛》)等等,通過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語言訓練,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健身理解,並在美好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人文薰陶。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設計 篇六

之一

作者:lijing

教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閲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板書:地震]師:同學們,大家用課餘時間蒐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願意把蒐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學生談論)

2、師:老師也帶來了相關影片資料,請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麼感受?

(學生談感受)

3、揭示課題:是啊,地震是多麼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①自由讀文,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地句子認識本課地生字和新詞,②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③用畫出使你深受感動地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穫。

三、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靠着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於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各同學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寫使你深受感動?

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説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衝”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裏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細,你的確體會到的。

(學生補充: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裏,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

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着,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説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後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是什麼是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

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於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説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於那句話——(生説)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於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麼?(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説)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四、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學習後,你有什麼感受?

2、學生講。

3、感受多深呀,回家後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説一説,或是記在日記中,這就是一種積累。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子了不起。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難屈服的堅強意志。

3、學習父子倆在險惡環境面面前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格,教育學生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子倆十分了不起,在險惡的環境面前,不向困難屈服的堅強意志。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掛圖

教學實錄:

師:請同學們讀本單元的導讀,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

生:愛是人世間偉大而真摯的情感:它是母親聲聲熱切的呼喚。

生:愛是老師關愛下酸甜的楊梅,是祖母救活相鄰的青青蓮葉。

生:愛是父親用來驅趕死神的雙臂。

生:愛讓我們快樂地生活,茁壯的成長。我們也要把愛的火種,撒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師: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温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並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這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蹟。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課《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愛。

師: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試着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子?(生默讀)

生: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

師:就是這對了不起的父子,在19xxx,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樑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了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創造出驚人的奇蹟。

師:出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這對了不起的父子,在經歷了這場巨大的災難後,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齊讀,你想知道什麼?

生:為什麼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

生:為什麼父親了不起?

生:為什麼兒子了不起?

生:為什麼這對父子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師:這節課我們就緊緊圍繞這幾個問題學習課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八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國小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所國小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着,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説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現父母之愛的,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學生準備:認真預習課文,蒐集有關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父愛的偉大,受到愛的教育。

2、初步領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來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檢查預習

1、播放視頻,感受地震。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瞭解學情。

二、順學而導,感受父愛

(一)請潛心讀書,勾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做批註。

(二)學生彙報學習收穫,教師相機點撥並指導朗讀。

句段一: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學生談讀書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讀中體會父親感情的變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學生談閲讀體會。

2、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 抓住寫時間的詞,體會時間的漫長,感悟句子的表達效果,並指導朗讀。

(2) 透過父親的外貌描寫,聯繫上下文,想象在漫長的挖掘過程中,父親所經歷的艱辛,體會父愛的偉大,並指導朗讀。

(3) 聯繫上下文,在讀中體會“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親帶來的精神力量。

(三)小結課文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愛的寫作方法。

三、讀寫遷移,感悟信賴

(一)學生繼續彙報讀書收穫,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1、學生讀寫阿曼達的句段,並談體會。

2、引導學生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和他的同學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38小時,嘗試着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

3、反饋交流。

四、緊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幸福”的含義。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總會在一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並聯系實際,深入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之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2、在讀中進一步領悟和學習文章的多種表達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再現畫面

二、深入情景,品讀感悟

(一)勾畫出寫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變化的句子,談體會並指導朗讀。

(二)“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章中反覆出現有什麼好處?

(三)課文除了運用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還用了哪些寫法?

三、角色寫話,昇華情感

父親經歷了38小時艱辛的挖掘,兒子和夥伴們經歷了38小時的漫長等待,父與子終於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個得救孩子中的父親或母親,或是曾經勸説過這位父親的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你想對這對父子説些什麼呢?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父母之愛的文章。

(二)談一談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愛。

(三)總結抒情,引發深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九

【教學理念】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六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兒子同學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整篇文章字裏行間充滿着濃濃的父愛,所以我在教學中,力圖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在品讀中,珍視學生獨特體驗,感受信任的力量,父愛的偉大,讓課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輝,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洛杉磯、混亂、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砸着、顫抖、阿曼達、破爛不堪”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描述,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父親言行的描寫,體會其愛子之情。在品詞析句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力量。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促思,在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音樂伴奏。

2、課前瞭解地震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看老師寫兩個字(板書:地震)你經歷過地震嗎?(生:經歷過)。那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生:……)其實你們所感受到的只是一點點,一點點的餘震,而大地震的場面更為可怕!你們看!

(課件出示災難片。)

2、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西北部發生了里氏6.6級的地震,這次地震造成了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面臨這樣的大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彈指間灰飛煙滅。可就是在這樣的一場災難中,有一對父子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對地震中的父與子。(填完課題)看看在他們身上究竟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同學們翻開93頁,我們來共同學習17課,請齊讀課題。

(學生讀題。)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課文,可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再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自由讀文。

3、誰來把詞語讀讀:

(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阿曼達”是課文中小主人公的名字,組詞的時候可以組“輕歌曼舞”。“着”字是多音字,在課文中應讀“zháo”。我們再來把詞語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齊讀)

三、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着互相堅定的信念,父親終於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個同學。)

2、事情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 誰能找到相關段落讀一讀。

(指名讀1~3段)

3、是啊,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了一片廢墟。父親面對這一片廢墟會怎樣呢大家一起告訴我!(課件出示第3段生讀)為什麼父親眼前一片漆黑?(生:……)於是他大喊(生:阿曼達,我的兒子)這喊聲還不夠絕望,於是,他大喊(生:阿曼達,我的兒子)

4、絕望中,他猛然想到了什麼?

(板書: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你怎麼理解父親的這句話?(生:……)在學習中,阿曼達遇到了困難,很苦惱(生:父親和他一起商量如何解決)在生活中,阿曼達和同學踢足球,受傷了(生:父親帶他去醫院)而此時此刻,阿曼達被壓在廢墟底下,生死未卜(生:父親一定要找到他)父親將會做些什麼呢?默讀課文,找到最讓你感動地方,把你的感受批註在旁邊。

(學生默讀。)

四、深讀課文,品評父愛

剛才同學們有的動筆寫,有的和同學説,非常認真!誰來説説文中哪些地方使你身受感動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生讀,説感受。(1~2個學生)

還有誰被這句話感動了舉手。看來這句話是很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的,我們再來讀一讀。

“沒人再來阻擋他”。同學們把這句話讀一讀。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有人曾經來勸阻過他。

你怎麼知道的?

生:從“再”字知道了。課件點紅“再”字。

都有哪些人勸阻過?

生:好心人,消防,警察。

他們是怎麼説的呢?我請三個同學分別來讀一讀他們的話。

讀完一個就問學生,為什麼要勸阻這位父親?

你們説得都有道理,但是父親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呢?我再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

(分角色朗讀。)

面對所有人的勸阻,父親只回答:誰願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我。

(課件點擊。)

你聽出了什麼?

(生:……)

人們搖頭歎息着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於悲痛,精神(生:失常了)他是真的失常了嗎?

(生:……)

而是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生:兒子在等着我)

而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一個字—愛!(板書)所以,他挖了8小時……(生:12小時,24小時……)為了找到兒子,他不顧別人的勸阻,8小時過去了,就在挖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來看看第5段(課件:第5段)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別人不挖他要挖。難道別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生:因為他答應過自己的孩子……)

就為了這個承諾,他挖了8小時,12小時,

(生:24小時……)

12小時過去了,又可能發生什麼事情?

(生:手指破了,大石頭搬不動……)

父親會想什麼呢?

(生:……)

沒有人幫助他,反而認為他精神失常了,此時的父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是父親有沒有停止 (沒有)為什麼 (生:……)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

(生:24小時……)

24小時過去了,24小時是多長時間?

(一天一夜。)

又可能發生什麼事情?

(生:,餘震,受重傷……)

不但這樣,孩子的生還機會非常渺茫,可是父親有沒有放棄呢?

(生:沒有)

為什麼?(生:……)哪怕有一絲絲的希望,父親也要去找,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36小時過去了,父親已經挖了多久?

(一天一夜,再加一整個白天)兒子生還的機會更加渺茫了。此時的父親心情會怎樣?

(生:灰心,絕望,生怕找不到兒子…)是啊,都已經36小時了,我想這個時候父親已經忘記了身體的疲憊,心情越發緊張,但他有沒有被壓跨?(生:沒有)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生:……)哪怕他的承諾被這殘酷的現實所擊破,但是他還是要履行這個承諾, 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漫長的36小時過去了,此時父親的外貌已經變成什麼樣了?(生:……)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生:……)是的,此時年輕的父親好象一夜間蒼老了許多,他已經面目全非,傷痕累累,衣服破爛不堪。“堪”字在字典裏有這幾種解釋

1、可以,能夠;2、能忍受。

在這裏應選2。是啊,任憑衣服破得讓人不能忍受,任憑自己傷痕累累,任憑自己心力憔悴,但是他有沒有停止?(沒有)因為他曾經對兒子説過(生:……)

父親用行動譜寫了愛的詩篇,我們再來深情地讀一讀吧!

(課件。)

父親的愛創造了奇蹟!當他挖到38小時時候,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生:……)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

(生:……)

爸爸,真的是你嗎?

(生:……)

我想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將深深地烙在這對父子的心中!烙在所有人心中!

五、情感昇華,總結課文

1、課文學到這裏,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生:……)這使我想到了一首詩,和老師一起讀讀吧!(課件:小詩)

2、帶着你的感受,我們再一次回顧1~15段,再一次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再一次去感受這濃濃的父愛!

(學生讀文。)

3、作業:

課後選擇一項做一做,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⑴ 和爸爸的目光對視一分鐘,你看到了什麼?

⑵ 觀察爸爸的背影,你想到了什麼?

⑶ 幫爸爸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體會到什麼?

這堂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父親,那地震中的兒子,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我們下節課接着學習!下課!

【教學反思】

整篇文章字裏行間充滿着濃濃的父愛,所以我在教學中,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與交流。在品讀中,以讀促思,抓住主要詞句體會,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與主人公進行心靈對話時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並把課文的段落改成詩歌的形式,讓學生感情朗讀,並拓展課外一首讚美父愛的詩讓學生感情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語文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極為重要的,但情境創設後,學生未必能進入情境,這就尤其要求教師的語言具有感染力。聲情並茂地引領學生進入情境,進入語文學習。今天我自己教學中,語言就不具感染力,再加上沒有注重教師角色的轉換,因而學生始終徘徊在情境之外,難以進入課文情境中。

總之,這節課給我帶來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讓自己的課堂充滿勃勃生機,讓真正的湧動於課堂!

【評課議課】

黃筱紅:

這是一節比較好的語文課,能夠抓住語言文字進行訓練,能夠引領孩子走近《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去了解偉大的父愛。指導朗讀時,使用改體詩形式新穎,效果突出。教師在執教時,感情在豐富點就更好了。

王曉飛:

文章是很煽情的,教師執教時,從題入手抓重點段,就直接問:“誰來勸阻過他”太直接了,情感不易出來。我認為,讀這重點段後教師應該問:“你從中讀出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別人絕望了,而父親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讓學生聯繫實際説説,8小時父親可能會怎麼樣在與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進行對比體會出父親體力嚴重透支。不僅承受了肉體的痛苦,還有精神上的折磨。順勢讓學生體會“此時是什麼支撐着父親”──那就是對兒子的愛。

熊彬:

讀不夠到位,沒有入情入境,課件配合效果不佳,教師語速過快。

萬晉玉(教科所):

非常榮幸有機會來到站小和老師們一起共同欣賞,探討語文教學。邁進站小大門,最為突出的感受:旺(人氣旺)。在這裏,聚集了我們西湖語文教學多名精英之士,在這裏,西湖“中堅杯”“新秀杯”金牌得主一茬接一茬,今天展示的一堂課。凝聚了我們站小許多老師的心血,濃濃的教研氛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前不久,全國閲讀教學一等獎獲得者熊海濱校長的《少年閏土》,王玲湘老師的《搭石》都在這裏和大家見了面,老師們感覺到這樣的語文教學真“爽”,今天我們站小吳旦老師執教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有哪些亮點值得我們回味呢?接着大家的發言,就吳旦老師的課談點感受:

1、濃濃的父愛情滿課堂:

課文是一篇傳統教材,讀了讓人感動,大地震悲情的發生卻有了喜劇性,奇蹟般的結局,儘管過程固然艱辛,讓人不禁為故事中父親為救兒子飽含那深沉的愛折服。吳老師在教學設計時,緊緊把握了課文內容的這條情感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抓住課文中最能體現父愛之情的精彩描寫有層次,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走進父親,以情體會父愛之情,以心感受父愛之心。一堂課的教與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一遍遍深情的朗讀在教室裏迴盪,“為了找到兒子,他不顧別人的勸阻,8小時過去了,就在挖的時候,會發生了什麼事情?”……一次次讀文後的想象,感悟在學生心中盪漾,整個課堂是真情是父愛。

2、讀出感受而不是致力於分析:

以往的教學中,很容易走進分析的誤區,為了瞭解父親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總要把父親的行為掰開來不厭其煩地分析,致使課文內容支離破碎。吳老師在教學中,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品讀文句,以讀促思。課堂回放:

師:“沒人再來阻擋他”。同學們把這句話讀一讀。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有人曾經來勸阻過他。)

(生:從“再”字知道了。課件點紅“再”字)

師:都有哪些人勸阻過?

(生:好心人,消防,警察)

師:他們是怎麼説的呢?我請三個同學分別來讀一讀他們的話。

師:父親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呢?我再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分角色朗讀)

師:面對所有人的勸阻,父親只回答:誰願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課件點擊)你聽出了什麼?

(生:……)

上面的過程教師關注了文本,從“8小時”回到前文,回到地震險情發生後,父親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在廢墟里不停地挖掘的情景中,學生通過讀眾人勸解的語言,品味到父親的堅韌,學生通過讀父親的同一句話“誰願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感悟到父親的執著,這裏沒有分析,沒有過多地講解,只有讀。如果這部分學生讀得充分一些,課堂效果會更好。

3、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關注文本的語言現象:

從導入到學文,吳老師都十分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如開課伊始,老師板書:“地震”,隨後和學生聊:你經歷過地震嗎?(生:經歷過)。那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生:……)其實你們所感受到的只是一點點,一點點的餘震,而大地震的場面更為可怕!你們看!(課件出示地震災難影像。)在教學進程中,吳老師關注文本的語言現象,能夠抓住語言文字進行訓練,如: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讀準多音字:在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外貌的描寫中,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衣服破爛不堪“堪”的確切意思:尤其在指導朗讀時,把課文的段落改成詩歌的形式,讓學生感情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提幾點建議,供教師參考:

1、教學中要盡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教師與幾個優秀學生的對話。要關注全體學生。教師的評價方式要多元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學習夥伴,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不僅僅是“老師非常滿意”而已。

2、閲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文字的表達形式,透過語言文字讀懂文字後面含着的意思。“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是文章的重點,點睛之段。學習這段時,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觀察作者為什麼這樣寫:“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而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學生通過關注文字的表達形式,而後加以想象,情境朗讀,更能走進父親的精神世界,體會那份信念,堅定,那份愛。期待,站小的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吳旦老師的課越上越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1py5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