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錶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和大約幾時。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對策:讓學生通過撥一撥、畫一畫、説一説等活動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認識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正好有一段動畫片,想不想看?

在這段動畫片裏有一樣物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請你們邊看邊找,比一比,看誰能第一個把它找出來。(課件播放動畫片)

2.指名彙報,公佈正確答案:鐘錶。

3.提問:你知道鐘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處嗎?學生介紹

4.揭示課題:鐘錶在生活中有很多用處,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幫助我們利用好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鐘錶”。出示課題。

【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片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説説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及能力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組織探究,認識鐘面。

(1)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小鬧鐘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真漂亮!向同學們展示一下吧!(學生之間互相欣賞各種式樣的鐘表)

(2)師:無論什麼式樣的鐘,都有一個鐘面。仔細觀察你的鐘面,看看有什麼發現?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彙報:誰來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用教具鍾演示:12個大格,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板書)

由學生介紹時針和分針。

提問:怎樣區分時針和分針呢?

每人在自己的實物鐘上指出“時針”和“分針”給同桌看。

(3)師:下面請你們撥動你的小鬧鐘,看看還能發現些什麼?小組交流

指名彙報:時針和分針同時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樣快的……

(4)師:老師這兒也有個鐘面(課件出示一個空白鐘面)。

提問:這個鐘面完整嗎?再給它加上些什麼才算比較完整?

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上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

2.認識整時。

(1)指着剛剛添加完整的鐘面,提問:這個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你是怎樣認出是3

時的?(學生介紹認識整時的方法)

(2)出示5時的鐘和表,提問:這隻鍾和這塊表上表示的是幾時呢?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幾時。

(3)出示電子鐘,提問:你知道這個是什麼鍾?這個電子鐘錶示的是幾時呢?怎麼看出來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樣表示時間的?

小結:圓點後面兩個零,前面是幾就幾時。

(4)師撥鐘面,指名口答。

(5)請你撥一個你喜歡的整時,讓同桌的小朋友來認一認。同桌活動集體反饋時根據學生撥的整時讓學生説説當時一般在做什麼?

3.認識大約幾時。

(1)教師撥鍾(5時整),提問:這是幾時?再撥(5時過一點),提問:這又是什麼時刻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討論最佳答案。再撥(5時不到),提問:這個時刻怎樣説比較合適呢?學生口答並説明理由。

小結:幾時不到和幾時過一點我們都可以説成“大約幾時”。

(2)出示“7時不到”“7時剛過”“7時整”三個鐘面,指名認鍾並説明理由。

(3)交流活動: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小鬧鐘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可以是整時或大約幾時)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師,介紹一下自己撥的時間,並説明此時此刻自己一般在幹什麼。

【設計這一環節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通過觀察、撥鍾、小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動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去獲得新知。】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1.畫一畫。“想想做做”5。

丁丁聽説我們小朋友今天學習了認鐘錶,想出示幾個鐘面考考大家,可沒想到他是個小馬虎,畫出的鐘面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個鐘面,依次指名説説缺少什麼。

你能幫幫丁丁,把這幾個鐘面補充完整,並且使鐘面表示的時間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時間嗎?學生完成,集體評議。

2.議一議。“想想做做”6。

課件出示:有一天,老師聽到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和時間有關的事,小明説10時的時候他在上第二節課,小麗説10時的時候她在牀上已經睡着了,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小結:原來一天之中,上午有個10時,晚上也有個10時。

3.説一説。課件出示:上午時,中午時,下午時,晚上時。

讓學生根據這幾句話填上合適的時間,並説説當時自己在幹什麼。(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力求聯繫生活實際,注意加強趣味性,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時的概念。】

四.課堂總結,拓展開放。

週末的時候你們一般都做些什麼呀?

請小朋友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張週末的“作息時間表”,合理的安排好時間,渡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設計“作息時間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國小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1~53頁化簡比。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難點】

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課件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説 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動:哪一杯更甜?

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實驗活動:各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實驗物品,動手調製蜂蜜水。

各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彙報、交流。議一議哪個小組調製蜂蜜水更甜。

[課件出示]課本P51圖片,同時配上畫外音:

一個男同學説:我調製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個女同學説:我調製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師:他們倆調製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請估一估,再試一試。

我們先分別寫出它們的比。

40:360

10:90

就這樣直接比較他們倆誰調製的蜂蜜水更甜還是有困難,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呢?請分組討論一下。

40:360= = =1:9

10:90= = =1:9

得出結論:兩杯水一樣甜。

二、化簡比。

分數可以約分,比也可以化簡。

0.7:0.8:

師:剛才我們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整數與整數的比。現在請同學們先自己嘗試一下化簡小數與小數的比和分數與分數的比,然後請同學説一説是根據什麼來化簡的。

0.7:0.8:

=0.70.8=

=7 =4

=7:8=

=8:5

完成書上試一試化簡下面各比。

15:21 0.12:0.4:1:

請學生獨立完成後,説説化簡比的方法,全班集體訂正。

三。課堂練習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1題:連一連

在學生中開展比賽,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2題:寫出各杯子中糖與水的質量比。

1)寫出四個杯子中糖和水的質量比。

2)這幾杯糖水有一樣甜的嗎?

3)還能寫出糖與糖水的質量比嗎?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3題:

(1)(2)題自己獨立完成;

(3)題投球命中率同學討論完成。

四、總結

師:同學們一起來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閲讀數學課本P51比的化簡。

我們是根據什麼來化簡比的呢?

是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的。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什麼時候需要化簡比?或者説我們用化簡比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五、獨立完成課本P53 第4題和第5題。

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動手調製蜂蜜水。通過調製蜂蜜水的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哪一杯更甜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整數與整數的比。

這是小數與小數的比和分數與分數的比,還是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目的是讓學生在不同題目中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進一步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鞏固化簡比。

這幾杯糖水有一樣甜的嗎?這個問題需要化簡比或求出比值後才能確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實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較。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完成(1),(2)兩題的基礎上,在小組內討論完成(3)題,然後在班級交流每組的情況,從而讓學生明白判斷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國小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瞭解加減法的聯繫,掌握十幾減9的運算技能。

2.能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並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十幾減9這一數學問題的大致過程。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4.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5.在他人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

教具學具: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故事導入: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準備為媽媽慶祝生日。他們來到大街上,各自去買一些東西。兔弟弟到了小猴開的一家“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開心極了,就對小猴説:“猴哥哥,我想買一些逃。”小猴説:“可愛的小兔,我只剩下一盒桃和這3個桃了。你想買幾個桃?”兔弟弟説:“猴哥哥,我想買9個。”

小朋友,小猴一共有幾個桃?兔弟弟要買幾個?你能把這些告訴同學嗎?(學生交流)

聽了×××説的,你想提什麼問題?誰能用三句話連起來説。(指名説)

你們能用一個算式把小猴買桃的事表示出來?(學生回答後板書:13-9=4)

那小猴是怎麼從13個桃裏拿出9個給了兔弟弟自已還剩4個的?讓我們一起做一回小猴吧!

二.主動探索,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

1.個體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操作。以小棒代桃,先擺10個,再擺3個,在13個桃中拿出9個可以怎麼拿?

2.小組合作。邊操作邊説。

3.班級交流。你組什麼好辦法請介紹聽聽?(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邊操作邊交流。)

4.你最喜歡誰的方法,為什麼?

5.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如果小猴只有12個桃,兔弟弟買了9個,還剩幾個?板書:12-9=□請你用自已喜歡的方法計算。有困難的可用小棒擺擺。

那如果小猴有16個桃,兔弟弟買了9個還剩幾個?板書:16-9=□,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三.鞏固深化,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

兔弟弟買了桃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看到兔哥哥買回了方糕,買了幾塊方糕?誰能用算式表示出來?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兔姐姐買了一些黃瓜,有幾條?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請説説你是怎麼算的?

這時,媽媽出來了,看到孩子們這麼乖非常高興,就拿出三個蘋果獎勵他們。小朋友你想得到老師的獎勵嗎?你只要答出蘋果上的兩道題那那個蘋果就歸你了。

9+2= 9+5= 9+9=

11-9= 14-9= 18-9=

這三組題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説,後交流)

(顯示螞蟻圖)看,誰來了?他呀想跟我們玩遊戲呢?你知道這個遊戲怎麼做的?(遊戲)

海洋裏的鯨魚也來湊熱鬧了,他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題目,要考考我們呢,你們有信心通過嗎?

做了這些題,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同桌互説,後交流,學生談自已的發現教師隨機揭題:十幾減9)

你們的發現太棒了,希望以後有更多更精彩的發現。

看,兔媽媽捧着一個大蛋糕走來了,你發現蛋糕上插着什麼?能用幾句話告訴大家嗎?同桌列式。

四.

今天我們一起參加了兔媽媽的生日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你有學到了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四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圖片、鉛筆、紙貨架。

教學設計

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

你們在超市裏都看見什麼了?

那麼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説明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説的那樣一類一類(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麼,這樣分類擺放有什麼好處?

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麼不好?

那麼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櫃,這是冰櫃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誰來整理一下?(學生對貨架上的物品進行整理)

為什麼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擺在一起?(強調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貨架上的物品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

動手操作,鞏固分類方法

如果讓你當一名超市裏的售貨員,你打算怎樣擺放貨架上的物品?

1.小組創作將物品分類。

下面咱們親自動手擺一擺。

你們要擺放的物品都在紙盒裏,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來,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較合適,再擺一擺,看擺在哪一層比較合適,確定後再貼一貼。每個物品的背面有一個雙面膠,把上面的小白紙撕下來,就可以貼在這個紙貨架上了。

下面4個人一組,看哪組合作得最愉快。

2.學生彙報。

師:有哪個組願意展示一下你們組貨架擺放的情況。

還有哪個組?(學生介紹小組分類的情況)

還有這麼多的組願意展示,下面咱們請各組長拿着自己組的貨架到前面來展示。

3.小結:我們參觀了超市,又自己親自動手擺了擺,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擺放可以分為蔬菜類、水果類、服裝類、文具類、鮮花類等。這樣擺放既方便了顧客的購買,又減少了混亂,提高了效率。分類這種做法在以後的數學課上也經常出現,所以説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

4.聯繫生活,鞏固分類的意義。

師: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裏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呢?

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麼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學好數學,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練習六的第1、3題。

擴展思路初步嘗試不同標準分類

1.嘗試。

剛才我們都是把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現在看你們每個桌子上都有一把鉛筆,都是鉛筆,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把鉛筆再分一分。(同桌討論)

2.彙報。

3.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把許多不同的物品進行了分類,現在又把一種物品進行了分類,而且有這麼多種分法,説明分類的標準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頭和沒橡皮頭的分,有的按削過和沒削過的分。

國小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的範圍》課本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並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難點: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通過小遊戲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腦的同時給學生抽象點、線、區域及確定觀察的範圍埋下伏筆。

二、導入新課:

小遊戲中的數學知識,增強學生求知慾望,展示課題:觀察的範圍

三、積極探究、發現規律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牆外的樹上向裏張望。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點哪一點看見的桃子最多?學生回答後,師:是否如你們所説的一樣,咱們具體來探究一下。

2、引導畫圖,確定範圍。

(1)你知道小猴在A處時,看到哪些部分?學生隨便指。

(2)引導學生畫出關鍵的一條線,確定離牆最近的點A/?從而確定觀察範圍。(教師演示)

(3)學生動手確定B→←、C、的觀察範圍。

通過比較,使學生充分理解“看到牆內離最近的點”和看到的“區域”的含義。

3、自主操作、感知發現。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點哪一點看見的桃子最多?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xx,説明小猴看到的範圍就越xx。

怎樣確定觀察的範圍?

1、找觀察“點”。

2、確定遮擋物的“關鍵點”。

3、畫出經過關鍵點的視線。

板書:觀察點影響觀察範圍。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設計意圖:動手操作,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場景一:教師先演示路燈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讓學生試着畫一畫。引導學生髮現同樣高的杆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

場景二:描述客車司機的觀察範圍,進一步理解觀察點變影響觀察範圍變。

場景三:警察和小偷的較量,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應給予指導。小組合作、討論,教師適當指導,運用課件演示。

五、全課小結: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邊問邊答並板書)

六、佈置作業:

B樓的居民近期向剛剛建起的A樓的開發商表示抗議,你能試着説説為什麼?

通過畫一畫,看出A樓擋主了B樓部分用户的陽光所以發生了爭執。

板書:

觀察的範圍

國小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2.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通過觀察、操作,學生自主、合作歸納出筆算加法的法則。

4.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和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具準備:

條幅、flash課件、題卡、小黑板。

學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舊知作引,做好鋪墊

口算並説出算法:

32+7= 30+23= 21+7=

40+35= 28+60=

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知。

出示flash動畫。內容是剛開學不久,值周老師到一年級教室清點人數。老師問班長王明:“班上有多少名男同學,多少名女同學?”王明説:“有23個男同學,25個女同學。”老師問班上一共有多少個同學?這時動畫暫停,老師提問,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待學生回答後,師説:“讓我們看看王明是不是這樣做呢?繼續播放動畫。老師板書題目和算式。用寫好的紙條貼上去。讓學生觀察算式特點。從而引出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動手操作,形成表象。

師問:“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一下。”自由計算,老師巡視,適時幫助學困生。等學生有80%完成後,抽生彙報。可能有以下幾種算法。

生1:口算法:23+20=43 43+5=48或者20+25=45 45+3=48 20+20=40 5+3=8 40+8=48。

生2:擺小棒法。先擺2捆零3根再擺2捆零5根。最後合計4捆零8根。學生邊説邊演示。

生3:先在計數器上的十位拔2個珠子,個位上拔3個珠子。然後在十位上加2個珠子即4個珠子,個位上加5個珠子即8個珠子合起來是48。學生邊説邊演示。

生4……

學生在説算法時老師適時板書,用紙條寫好。十位和捆數用一種顏色,個位和根數用一種顏色。然後再出示多媒體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三種算法。注意課件製作時在相同數位對齊時重點閃爍。

(三)拋出問題,合作解決。

我們以前所學的算式是橫着放的是橫式,還有一種是豎着放的叫豎式,又叫筆算。今天我們就來學這一種新的算法。

1.媒體展現,感知豎式。

3 5 6 8 7 8 5 3 5

+4 2 -1 5 -1 4 2 ×3

7 7 5 3 6 4 3 1 0 5

2.小組合作 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現探究問題

a、根據屏幕展現及擺小棒、用計數器的方法列出豎式。

b、為什麼這樣列式,説出理由。

c、在列豎式中應注意什麼,怎樣計算。學生合作,老師巡視,適時點拔。

3.小組彙報 合成新知。

通過小組收集可能有以下幾種列式方式。

2 3 2 3 2 3 2 5

+2 5 +2 5 +2 5 +2 3

4 8 2 5 5 2 7 3 4 8

師問:“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你贊成那種為什麼?(根據前面所做,中等以上學生都很容易看出1.4是對的。2.3是錯誤的。)贊成的説明理由,不贊成的也説明原因,在部分學生的發言中接受新知。學生説不完整時,老師適時補充,(算理是個位是3個一加上5個一;十位是2個十加上2個十;只有相同數位上的它們的計數單位是統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義不同。在説明注意什麼時,學生能歸納出相同數位對齊,在對從個位加起還是從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師首先肯定兩種都可以,同時説明在實際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優化。並列舉從個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從而順得成章地得出結論。同時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讓學生讀理解重點詞語。自己寫一寫同桌互相檢查看誰寫得更好,指導書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35r6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