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目錄

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第二篇: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第三篇:國中語文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發言材料第四篇: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第五篇: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能夠在這裏與大家共同交流,我十分榮幸,過去的幾年中,在領導的支持和老師們的幫助下取得了點滴的進步,下面我就將自己在工作中的一點做法向領導和老師們彙報一下:

一、加強修養,塑造良好“師德”形象。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給學生一個好的示範,要求學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答應學生的事也一定會落實,沒有特殊事情我從不會耽誤學生一節課;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自己的一顆愛心去教育學生,在我的眼裏沒有差生的概念,學生一時成績的好壞並不能決定學生的一生,差生也就是我們説的後進生,到了社會上反而適應能力更強,有很多我們教着時認為是差生的,畢業後卻做出了很大的成績,所以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愛護學生,自然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只要學生喜歡這個老師了,那麼即使這個老師課講得並不好,學生也會自己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也會取得較好的成績。

二、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老師,必須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尤其是語文老師,知識的涉及面要更廣,因此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於是我在課餘時間讀一些教學刊物和各類文學名著,來提高自己,通過學習,在知識豐富的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以致用,受益良多。

三、研究考試動向,進行鍼對性教學

由於領導的信任,我任教了畢業班的語文,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因為九年級學生直接就要面臨會考,讓學生在會考會考出好成績就是我的重要任務了,於是,我一有時間就研究會考語文試題,通過研究,也確實有所得,我很快就能熟練的把握會考的題型,比如:考試時積累運用會考到字音、字形、字義,複習中我就拿出幾節課專門複習六冊課本中的生詞,對於課內文言文一般就考查三個題:1、解釋4個詞語,2、翻譯兩句話3、考查關於文章內容或寫法的一個問題,複習時我就選出六冊課本中的重點文言文以這三種題型為導向進行復習,具體到某一

冊教材我也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之後我又開始試着總結一些常見題型的做題方法,然後在上課時教給學生,比如課外閲讀會考到賞析語言的題目,我就給學生總結出一個答題思路: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使文章怎麼樣。這樣學生遇到此類題就按這個思路做,這就象數學題上的公式一樣套上就行。再比如考試經常會考到某一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我就給學生總結出:開頭段作用就是:引起下文、為下文某個內容作鋪墊、設置懸念、開篇點題;中間段就是過渡即承上啟下;結尾段就是總結全文、深化中心,點明主旨或者照應開頭,首尾呼應。這樣學生面對一些同類題型時就不會茫然失措,因此在語文考試中成績都比較理想。

四、深研教材,把握課本重難點

在任教語文學科的十幾年中,每一個學期開始發下新教材時我都先把教材讀一遍,明確這一冊教材的整體內容,這樣自己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重難點,在教學中做的無用功也相對少一些。通讀一遍課文後我就能明確本冊教材涉及哪些文體,涉及哪些方面內容,然後我再分析出本冊教材中的重點篇目,這樣在一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就能有的放矢。對於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同樣也不會講新課,我也要求學生先瀏覽一遍教材,當然我不可能要求學生象我一樣通讀教材,我只要求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或感興趣的文章先讀一遍,我認為這樣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一旦熱愛了這一學科,那麼學習也會更積極主動。

五、加強研究,不斷改革課堂教學。

在自己從教的十幾年中,我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得到了很多鍛鍊,也清醒的認識到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對於一個老師來説有多麼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切實抓好教學的每一個基本環節,在課堂上我注意做好幾個方面:

一、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學習新課時我總會把文章的相關背景資料講給學生,因為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時代、特定情境下寫成的,這些內容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也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

二、在課堂教學中,我一直注意少講,多讓學生去讀,講的少就逼着自己去研究哪些是必講的內容,哪些是講了以後學生能記住、能理解的內容。魏書生老師有一段話講的非常好,他是這樣説的:如果講某篇課文的時候,生怕講的不全,

而被考試鑽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哪一篇課文,都可以展開來出上一百道習題不止。為了堵這些小題而多講不少內容,結果大講特講,學生不僅沒記住這麼多內容,結果連重點內容也被沖淡而無暇掌握了。比如魯迅的《故鄉》一課我們三節課能講完,可如果你願意講,講十節可能還有內容可講。因此我在教學中對於每一篇課文就是抓住重點內容去講,那些可講可不講的內容,我就大膽捨棄,這樣就能節省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讀課文,去做練習。這樣教師講的輕鬆,學生也不會感覺太累。效果也更好。

三、不同的文章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講讀課文就多用點時間,師生共同探討、交流、學習。而對於自讀課文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讀,很多問題就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對於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全班討論解決。通過這些方面,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比以前好了。教學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以上是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雖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清醒地認識到這離不開領導和老師們的關心和幫助。成績只代表過去,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再接再厲,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謝謝大家!

第二篇: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能夠在這裏與大家共同交流,我十分榮幸,過去的幾年中,在領導的支持和老師們的幫助下取得了點滴的進步,06和xx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區優秀教師,11年4月和12月兩次參加區語文優質課評選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多篇論文獲省市區級獎,多次被評為鄉優秀教師,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區鄉前列,下面我就將自己在工作中的一點做法向領導和老師們彙報一下:

一、加強修養,塑造良好“師德”形象。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給學生一個好的示範,要求學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答應學生的事也一定會落實,沒有特殊事情我從不會耽誤學生一節課;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自己的一顆愛心去教育學生,在我的眼裏沒有差生的概念,學生一時成績的好壞並不能決定學生的一生,差生也就是我們説的後進生,到了社會上反而適應能力更強,有很多我們教着時認為是差生的,畢業後卻做出了很大的成績,所以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愛護學生,自然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只要學生喜歡這個老師了,那麼即使這個老師課講得並不好,學生也會自己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也會取得較好的成績。

二、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老師,必須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尤其是語文老師,知識的涉及面要更廣,因此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於是我在課餘時間參加了中文專科學習,為了每一科的考試,我每天都要學到晚上10點,雷打不動,通過努力,我很多學科都考到了80分以上,有時我也把我自考的經歷講給我的學生,很多學生都受到了我的影響,知道了學習需要付出努力,學生也逐漸熱愛上了我這一學科的學習,平時我也經常讀一些教學刊物和各類文學名著,來提高自己,通過學習,在知識豐富的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教學文言文時,由於自己在參加自考時曾對古代漢語頗下了一番功夫,所以對於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詞、句,能夠準確的給予解釋,一些課外文言文也能輕鬆的翻譯出來。學以致用,受益良多。

三、研究考試動向,進行鍼對性教學

06-11年,由於領導的信任,連續三年我任教了畢業班的語文,在這三年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因為九年級學生直接就要面臨會考,讓學生在會考會考出好成績就是我的重要任務了,於是,我一有時間就研究會考語文試題,通過研究,也確實有所得,我很快就能熟練的把握會考的題型,比如:考試時積累運用會考到字音、字形、字義,複習中我就拿出幾節課專門複習六冊課本中的生詞,對於課內文言文一般就考查三個題:1、解釋4個詞語,2、翻譯兩句話3、考查關於文章內容或寫法的一個問題,複習時我就選出六冊課本中的重點文言文以這三種題型為導向進行復習,具體到某一冊教材我也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之後我又開始試着總結一些常見題型的做題方法,然後在上課時教給學生,比如課外閲讀會考到賞析語言的題目,我就給學生總結出一個答題思路: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使文章怎麼樣。這樣學生遇到此類題就按這個思路做,這就象數學題上的公式一樣套上就行。再比如考試經常會考到某一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我就給學生總結出:開頭段作用就是:引起下文、為下文某個內容作鋪墊、設置懸念、開篇點題;中間段就是過渡即承上啟下;結尾段就是總結全文、深化中心,點明主旨或者照應開頭,首尾呼應。這樣學生面對一些同類題型時就不會茫然失措,因此在語文考試中成績都比較理想。

四、深研教材,把握課本重難點

在任教語文學科的十幾年中,光語文教材就換了三次之多,往往是自己剛剛熟悉了這一套教材,結果教材就換了,於是自己又要重新熟悉新的教材,這對於語文老師來説,也是一種挑戰,每換一次教材,我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一套教材的六冊收集全,然後通讀一遍,這樣自己對於全套教材就做到了心中有數,每一個學期開始也是這樣,發下新教材我也總是按自己上學時的習慣,先把教材讀一遍,明確這一冊教材的整體內容,這樣自己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重難點,在教學中做的無用功也相對少一些。通讀一遍課文後我就能明確本冊教材涉及哪些文體,涉及哪些方面內容,然後我再分析出本冊教材中的重點篇目,這樣在一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就能有的放矢。對於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同樣也不會講新課,我也要求學生先瀏覽一遍教材,當然我不可能要求學生象我一樣通讀教材,我只要求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或感興趣的文章先讀一遍,我認為這樣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一旦熱愛了這一學科,那麼學習也會更積極主動。

五、加強研究,不斷改革課堂教學。

在自己從教的十幾年中,自己參加了很多優質課的評選,我曾兩次以全區第一名的成績代表全區參加了泰安市活動優質課的評選,但當時均因自己經驗的不足只獲得二等獎,後來自己又多次參加了區語文優質課、公開課的評選,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我得到了很多鍛鍊,我也清醒的認識到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對於一個老師來説有多麼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切實抓好教學的每一個基本環節,在課堂上我注意做好幾個方面:一、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學習新課時我總會把文章的相關背景資料講給學生,因為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時代、特定情境下寫成的,這些內容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也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二、在課堂教學中,我一直注意少講,多讓學生去讀,講的少就逼着自己去研究哪些是必講的內容,哪些是講了以後學生能記住、能理解的內容。魏書生老師有一段話講的非常好,他是這樣説的:如果講某篇課文的時候,生怕講的不全,而被考試鑽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哪一篇課文,都可以展開來出上一百道習題不止。為了堵這些小題而多講不少內容,結果大講特講,學生不僅沒記住這麼多內容,結果連重點內容也被沖淡而無暇掌握了。比如魯迅的《故鄉》一課我們三節課能講完,可如果你願意講,講十節可能還有內容可講。因此我在教學中對於每一篇課文就是抓住重點內容去講,那些可講可不講的內容,我就大膽捨棄,這樣就能節省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讀課文,去做練習。這樣教師講的輕鬆,學生也不會感覺太累。效果也更好。三、不同的文章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講讀課文就多用點時間,師生共同探討、交流、學習。而對於自讀課文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讀,很多問題就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對於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全班討論解決。通過這些方面,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比以前好了。教學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以上是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雖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清醒地認識到這離不開領導和老師們的關心和幫助。成績只代表過去,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再接再厲,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謝謝大家!

第三篇:國中語文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發言材料

國中語文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發言材料

保安中心校盧蘇平

尊敬的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作為國中語文組的代表,在此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教研收穫,我倍感榮幸。 我的成長,首先要感謝語文組的前輩和同仁們。是你們,為我鋪墊成長的平台;是你們,為我創造學習進步的機會;是你們,為我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當然,我更要感謝保安中心校這個輝煌的舞台,感謝學校的領導,為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

回憶我的教研之路,有以下三點想和領導、老師們彙報:

第一:廣泛閲讀,創造智慧。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讀書——是豐富知識和理念的“源頭活水”,不僅是為人師者的發展所需,更是教師的職業尊嚴所繫。

語文教師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韻、氣質、魅力、領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吸引學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內在的、主體的體驗和學生進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導,理的啟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書看得多了,在文學裏浸潤時間長了,文化積澱就厚實了,只有這樣,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

海里自由遨遊,從平庸走向傑出。 我的語文教學觀,就源自於有一次我向教研室胡坤玲主任請教,她向我推薦了王尚文教授的《語感論》,我讀完後進而又讀了韓軍的《新語文教育思想》、李海林的《言語教學論》系列書籍,並最終確立了自己言語教學語感中心説的語文教學觀,成為這種教育思想的堅定踐行者。

二、潛心研究,讓智慧開花。

同樣是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我的教研之路,是我的指導老師——卜紹庭校長親手帶我上路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命題,要求我全部原創,並且逐字逐句一一點評,包括標點符號,讓我深刻明白了原創、嚴謹、人文關懷等諸多命題的原則,命題水平迅速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己“每道都原創、每次都突破自己”的命題風格。

三、不斷反思,創新提高。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位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因而,他提出“經驗 + 反思 = 成長”的教師成長模式。

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對“缺憾”的思考,就是反思。反思

教學中的得與失,反思學生的亮點與問題,反思突發事件處理的靈活度,反思教案的完善與改進??把反思記錄下來,即使隻言片語,也是日後創作論文的重要靈感源泉。我的好些文章,都是這樣創作出來的。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我認識到: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思考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相信,讀寫不斷,思考就會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就會不斷。雖然我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仍還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比如,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中還沒有發表過著述,還需要不斷努力。

希望獲得語文組前輩和學校領導們一如既往的支持,希望可以為重慶一中的輝煌增添一份綿薄之力!

2014年4月23日

第四篇: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

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

交流者:張湘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能夠在這裏與大家共同交流,我十分榮幸,過去的幾年中,在領導的支持和老師們的幫助下取得了點滴的進步,下面我就將自己在工作中的點滴做法進行彙報:

一、加強修養,塑造良好“師德”形象。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堅持給學生一個好的示範,要求學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答應學生的事也一定會落實。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自己的一顆愛心去教育學生,學生一時成績的好壞並不能決定他們的一生,我們常説的後進生,到了社會上反而適應能力更強,有很多我們認為是差生的,畢業後卻做出了很大的成績,所以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愛護學生,自然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只要學生喜歡這個老師了,那麼即使這個老師課講得並不好,學生也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也會取得較好的成績。要做到這點並不難,教師的一次獎勵、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一番談心,甚至一句温馨的話語,都可以傳遞友好的信息,使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並保持心境愉快。

二、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功底,尤其是語文老師,知識的涉及面要更廣,因此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我平時經常讀

一些教學刊物和各類文學作品,來提高自己,通過學習,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文言文教學時,由於自己在參加成人大學聯考時曾對古代漢語下了一番功夫,所以對於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詞、句,能夠準確的給予解釋,語法現象能夠熟悉,一些課外文言文便可以較通順的翻譯出來。在任教的八年中,國小四年級到國中九年級的課程我都接觸過。剛熟悉完一套教材,又要熟悉新的教材,這也是一種挑戰,因為陌生,所以謹慎。每上一堂新課,我都要先通讀一遍課文,明確文體及內容,然後設計教學思路,再與教學參考書進行比對,尋找差距,彌補不足,長期以來,我在(本站向您推薦)課文重難點把握與突破上有了一點感悟。

三、研究考試動向,力爭做到有的放矢

09-12年,由於領導的信任,我有機會將兩個班的語文從七年級帶到了九年級。在這三年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國中語文教學有了較系統的瞭解,能一定程度上把握會考的題型,比如:考試時積累運用會考到字音、字形、字義,修改病句,排列語序,仿寫句子,複習中我就拿出幾節課專門鞏固相關內容。

對於課內文言文一般就考查三個題:解釋詞語,翻譯話語,考查關於文章內容或寫法的一個問題,複習時我就選出六冊課本中的重點文言文以這三種題型為導向進行訓練,具體到某一冊教材我也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之後我又開始試着總結一些常見題型的做題方法,然後在上課時教給學生,比如課外閲讀會考到賞析語言的題目,我就給學生總結出一個答題思路:一看重點詞語,二看修辭手法,三看整

體內容。這樣學生遇到此類題就按這個思路做,這就象數學題上的公式一樣套上就行。再比如考試經常會考到某一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我就給學生總結出:開頭段作用就是:引起下文、為下文某個內容作鋪墊、設置懸念、開篇點題;中間段就是過渡即承上啟下;結尾段就是總結全文、深化中心,點明主旨或者照應開頭,首尾呼應,這樣學生面對一些同類題型時就不會茫然失措。因此在語文考試中成績都比較理想。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的積累最關鍵。前人用“鳳頭”、“豬肚”、“豹尾”來形容文章的開頭、主體和結尾要達到的效果,很有借鑑意義,用好修辭手法、名言警句等會為文章增色不少。

四、捕捉課改信息,不斷改進課堂教學。

在從教的幾年中,也觀看了許多教學光盤,參加了一些優質課的評選,得到了鍛鍊,我也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對於一個老師來説有多麼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切實抓好教學的每一個基本環節,在課堂上我注意做好幾個方面:一、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學習新課時我總會把文章的相關背景資料講給學生,因為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時代、特定情境下寫成的,這些內容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也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二、在課堂教學中,我一直注意少講,多讓學生去讀,講的少就逼着自己去研究哪些是必講的內容,哪些是講了以後學生能記住、能理解的內容。魏書生老師有一段話講的非常好,他是這樣説的:如果講某篇課文的時

候,生怕講的不全,而被考試鑽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哪一篇課文,都可以展開來出上一百道習題不止。為了堵這些小題而多講不少內容,結果大講特講,學生不僅沒記住這麼多內容,結果連重點內容也被沖淡而無暇掌握了。比如莫泊桑的文章,三節課就能上完,如果你願意講,講十節可能還有內容可講。因此我在教學中對於每一篇課文就是抓住重點內容去講,那些可講可不講的內容,我就大膽捨棄,這樣就能節省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讀課文,去做練習。這樣教師講的輕鬆,學生也不會感覺太累。效果也更好。三、不同的文章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講讀課文就多用點時間,師生共同探討、交流、學習。而對於自讀課文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讀,很多問題就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對於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全班討論解決,可以達到合作共贏。

以上是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再接再厲,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謝謝大家!

第五篇: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

國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

教科書中,學生最喜歡看什麼書?你看發下來新書時,學生首先翻開什麼書讀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們語文老師引以自豪的語文書。一節節一年年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最輕視的是什麼課?看看不少學生讀到國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辭方法、説明方法、表達方式等就明曉了。那肯定也是咱們語文老師汗顏心痛的語文課。文章是渾然一體的精美藝術品,學生自然喜歡。那學生為何輕視語文課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對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國中學生而言,按部就班、支離破碎的課文解讀應該是其中一個原因。再看看名師的課堂,再回想自己某些師生羣情激昂的課堂,就會發現學生也是喜歡語文課的,不過他們喜歡的是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的課堂。那就要求我們語文老師注重課堂的綰合,用渾然精彩的課堂把學生們緊緊綰合在你的課堂裏。那麼,國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否綰合、怎樣綰合呢?本文將根據筆者學習聽課以及上課的經驗嘗試着梳理一二。

一、重綰合是國中生對語文課的心理需求

國中生年齡大約在12-15週歲,心理上認知、情感及個性雖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自我意識較強,但學習動機還不夠穩定,意志品質也不夠成熟。你問國小生你將來幹什麼,他們會告訴你他們的遠大志向;你問高中生的人生目標,他們可能會告訴你明確的目標。惟有國中生,當你問他們的目標時,他們往往是沉默的,因為他們覺得説得太大可笑了;説得具體也不可能,因為他們幾乎還沒有考慮過。一個人意志力的強弱與其世界觀和人生觀有很大的關係,當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確立起來時,責任心、堅韌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質就不可能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他們大多還是喜歡誰就學誰的課,喜歡這節課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歡他們會遊離在課堂之外。特別對於看似誰都能聽得懂的語文課堂,如果你僅是按部就班學習課文或者一塊一塊地肢解課文,破壞了他們對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沒能上出超越他們理解的新穎內容,都不足以吸引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以重視語文課堂的綰合是國中學生對語文老師的基本要求,老師設計的內容及課堂的呈現要能緊緊地抓住他們的心。

二、重綰合是語文學科對語文老師的需求

重綰合也是語文學科對語文老師的需求。《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它多達十項。在總的教學建議中,它也列舉了六大建議。在課程理念中它也強調了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作為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語文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面對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語文素養確定出不同的教學內容。而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的魅力,語文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語文課程的豐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樣策略為每位語文老師發展教學個性奠定了基礎。這樣就可以產生語文教學的豐富內涵、多樣形式,可以使得每一節語文課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無限的張力,因此自覺自主地綰合好每一節語文課就成了語文學科本身對我們語文老師的必然需求。

三、巧設計是語文課堂教學綰合的基石

教母語的語文老師擁有可以自由綰合教學內容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離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設計教學預案對於語文老師而言特別重要。教學預案的設計一般有兩種構思方式,一種是板塊結構,一種是線性結構。兩種方式很難説孰優孰劣,一般優秀的設計倒多是兩者的緊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設計上看到的可能是“導入”“整體感知”“具體品味”“拓展延伸”“作業佈置”等幾個板塊,但是,好的設計一定是有一條線貫穿了所有板塊的,而決不會讓每個板塊是斷裂開來的。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領軍人物餘映潮也經常採用板塊結構來上課,但是他設計的板塊看似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繫,幾個板塊之間還是形成了層層遞進式的教學思路的。比如他的《濟南的冬天》一課,就用“三讀”(一讀,瞭解文章大意;二讀細細品味了精彩段落;三讀就是課後作業的背誦)串起了從導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鞏固的幾大板塊。

那麼常態課中,採用那種形式較好呢?可能採用板塊結構的老師不在少數,因為覺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費盡心思怎麼去設計過渡綰合的問題及語言,用“接下來我們做什麼”就可以順利上完一節課。但也正是因為此,語文課往往上得波瀾不驚,味同嚼蠟。因此,越是平時的常態課,筆者認為越應該採取的是線性結構。雖然設計時需要找到好的切入點,備課的難度增加,時間延長,但是一旦你設計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學預案,那麼當你走進課堂時,胸有成竹的感覺和你上課過程中如行雲流水的教學流程會抵消掉你課前備課時所有的辛勞。作為老師,還有什麼比看到學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滿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樹》是台灣當代散文家王鼎鈞的作品,文章通過描寫一棵大樹的命運,含蓄地表達了對自然界寶貴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是一篇難度頗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師在設計教學預案時以“你綠在這裏,綠着生,綠着死,死復綠。”這一句子為文本鑑賞的主幹,探究老樹的命運,引發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你綠在這裏,綠着生,綠着死,死復綠。”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只要找到了這一句,全文的脈絡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師為學生尋找了一片利於放飛的天空,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整節課由於有這條線的串聯,聽、説、讀、寫相結合,環環相扣,讓學生的感悟和發現變為一個漸進的過程,從進入課文到深入課文最後到探尋主題並自我發現,最終順利完成整個預設。師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節課,學生是繫着線的風箏,高飛於藍天,學生自己去發現,而不是繫着牛繩的耕牛,聽所謂的答案,默默記筆記。再説,新課程的實施,試卷上很少是書上直接學過的答案,讓學生被動地記筆記對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等語文綜合素養絲毫沒有幫助。

酈道元的《三峽》是一篇優美的文言寫景散文,在設計時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語言品析的環節裏,於是我從“峽”字形入手設計:“‘峽’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所以要寫三峽風光,當然要從三峽的哪兩個方面入手來描寫?”“在作者描寫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歡什麼呢?”“你喜歡山的什麼呢?”“那麼你喜歡三峽水的什麼呢?”在字形的引領下,層層追問,在學生找説的同時融進字詞的疏通和美文的誦讀,一氣呵成,學生也感覺酣暢淋漓。《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説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較生動形象,因為描繪了落日的幻覺,後幾段文字是揭示幻覺的原因。抓住這個特點,我設計時構思了“藝術讓我們沉醉,科學讓我們清醒”的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品味了説明文中描寫的精妙及這類事理説明文寫作的順序。整節課,由於遵循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行文順序,達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實,就是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是渾然一體的藝術品,所以幾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設計的那個點,從而牽一髮而動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寫的那句話或者引人深思的結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亂子了”的關鍵句,《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和“納”字等等。還有看名師的課堂實錄時就發現,被名師演繹過的經典文章莫不是渾然天成的藝術品。名師特別注重教學預案的精妙渾然設計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學內容的組織是實現課堂教學科學管理的根本。語文教學活動必須是教師有意識的控制活動,是有目的、有方向的運動。課前符合學生思維層次、思維規律的精心預設才可以實現課堂上的定勢控制。老師的設計像攀登階梯一樣,步步升高,逐漸推進,才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也隨之攀登,並向縱深處發展,這樣學生才能時刻獲得一種動力準備狀態,以便於迅速轉化為高效的學習功能。

四、妙語言是綰合成為常態的教育智慧

老師要能像鹽一樣融入孩子的身體裏,學生才能和你在課堂裏產生緊密的連接,形成有效的互動,達成學習的最大效果。課前精妙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基礎,但也只是基礎。在真正的課堂教學現場,最渾然一體的綰合還特別依賴於教師的教學智慧。而課堂調控的課堂智慧更多地體現在教師巧妙的提問語言和銜接過渡的語言。

提問語言很忌諱説“接下來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這個問題”等很直白的話,似乎把一節課變成了練習講評課。除掉課文的主問題是自己課前精心預設好的之外,課文的追問問題在課前預設的基礎上會隨着課堂的進展有一定的變化。這時候巧妙巧妙的銜接語十分重要,它可以不着痕跡地把問題引向縱深。比如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餘映潮的《濟南的冬天》中當餘老師感覺到學生的表述還沒有到位時,不是説“其他同學還有沒有補充?”“還有嗎?”“只有這一點理解嗎?”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導方式,他總是悠悠地説:“對,下面還應該有話説。”用這種方式來重新啟迪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規範學生的學習方法。嚴強在上《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當發現學生結合王熙鳳的外貌描寫分析性格陷入瓶頸時,嚴老師用“大家知道清朝婦女服飾美的標準嗎”引導學生輕鬆地解讀到了王熙鳳華貴美麗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語文教學重視人文性的今天,銜接點評的語言被越來越多的老師重視,但是在改變只用“好”或“不對”之類過於簡單的評語一評了之的情況的同時,有些評價又走入了虛假的誤區。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錯。”“你真棒!”“大家掌聲鼓勵一下!”因為當你説這些時語調很平淡,沒有驚喜的眼神和語氣時,國中學生決不會因為這些所謂的表揚而激動,從而提高課堂的投入度的。其實只要你老師是真誠,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額外的點評,而只要在逐漸推進的教學流程中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客觀點評並引領深入就可以了。嘉興名師姚培紅老師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時,姚老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都作了點評,但絲毫都沒有譁眾取寵的生硬之嫌,就是因為姚老師都在解讀質量的本身上進行點評,説出了學生優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進行説明文片斷練習時,有一個學生開頭那句話是用記敍文的表述方式介紹了自己喜愛的花瓶。姚老師及時抓住這一細節,在肯定她説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時,校正了開頭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沒有練習過説明文寫作的前提下對説明文的語言表述問題有了最及時地對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錢夢龍老師在教學《論雷峯塔的倒掉》時,當一個學生提出疑問説本文寫得有些雜亂時,錢老師把問題拋給了學生來討論。由於學生都知道魯迅的文章肯定不會亂寫的,當站起來説時“我……我想魯迅寫文章是不會亂來的”的無效答案自然出現。但是,錢老師拋出問題的目的肯定不是這個,而是引導學生讀進去,讀懂。當發現目的沒有達到時,錢老師的處理非常高明,他繼續笑着把問題引向了深入:“當然,魯迅如果亂寫的話,那就不是魯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學生了。但不能把這個作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來説明。”在錢老師不動聲色而又積極的引導下,學生慢慢走進了文本。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在越少感到教育的意圖時,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們把這條規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因此,新鮮的情勢、奇妙的方法、奇特的事例、風趣精美的語言、豐盛高貴而純粹的情操、良好的教學氣氛,張弛有致的課堂節奏……這些,都是我們教學過程所追求的、並且趨於成熟的教學技巧、教學藝術。”重視教學設計的綰合和課堂過程的綰合就是促使課堂渾然一體,儘可能讓學生在不那麼明顯地感覺到你的教育意圖的狀態下就自然地融入你的語文課堂,愛上你的語文課堂,從而實現精美文章的精妙解讀。

本站給您推薦其他範文:

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n4l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