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國中音樂説課稿多篇

關於國中音樂説課稿多篇

關於國中音樂説課稿多篇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全一冊)第一單元《學會聆聽》第一節《音樂與人生》。 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以及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選自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作曲。《第六悲愴交響曲》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創作的,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思想情緒,感受音樂的形式要素,培養學生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

②初步學習和認識音樂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通過欣賞作品和對音樂的理解,學生能夠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藝術作用的。

二、説教法説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説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①導入部分:首先播放騰格爾《天堂》的音頻,配合草原風光圖片導入,營造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

②之後我將提問學生“從他的歌聲中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最後我來總結“騰格

爾把大草原,他的家鄉比喻成天堂,可見他對大草原的熱愛,接下來我們再聽一個發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這個故事很特別,是用琵琶來講述的”

③完整聆聽《草原放牧》之後,問學生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富有生機和朝氣、天真、活潑)聯想和想象到了什麼?(聯想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後介紹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②樂曲表現的是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抗嚴寒、鬥風雪、保護集體財產的內容。

④接下來我將有請本班學習舞蹈的同學配合《草原放牧》的音樂,展示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⑤然後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瞭解作品創作背景與作曲家的性格特徵,讓學生從社會、文化、歷史等多維度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特點和體會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培養學生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下面有來了介紹柴可夫斯基:(④書上第6頁)

⑥接下來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和認識音樂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⑤書上第8頁)之後再次聆聽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通過對音樂的理解,向學生提出問題“是哪種音樂形式要素髮揮藝術作用的”討論最後總結

四、拓展

③聆聽管絃樂曲《森吉德瑪》,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象樂曲的音樂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點及其變化。

五、總結

通過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可以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2

一、説內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説教材:

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着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説教法、學法:

1、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用英語演唱--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2、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能夠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並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3、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都很熟悉,。七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裏,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為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裏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導入歌曲:一説到猜謎,學生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着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帶着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錄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麼?學生通過反覆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lu”哼唱旋律後,讓學生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唱好歌曲後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把三拍子的強弱關係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學生唱好歌曲後我發給學生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欣賞後説説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願望,我給學生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裏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後。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着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學生已經學唱好歌曲後,我繼續介紹在一次家庭音樂會上,瑪麗亞和孩子們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戲,把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電影片斷。(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有一定的瞭解,正是有了這三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貫穿於整部電影,才使《音樂之聲》更加吸引人。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願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最後回到本課的重點《雪絨花》,學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們能夠領略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茉莉花》,這是選自人音版八年級第一單元《百卉含英》的知識內容,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 説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來,花卉一直是人們進行創作的主題,它是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本單元以“百卉含英”為主題,通過讓學生聆聽、演唱描繪花卉的藝術作品,感受音樂作品與相關文化結合產生的藝術魅力和審美體驗。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鮮花調”。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礎上,改編後進行了聲部處理,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節拍為四四拍,表現了賞花人對純潔美麗的茉莉花的讚美之情和渴望採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學目標

根據音樂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⑴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唱歌曲《茉莉花》,讓學生掌握二聲部合唱知識及電子琴演奏技巧。

⑵過程與方法目標:能用柔美的聲音,細膩的感情來演唱歌曲《茉莉花》,並嘗試用自己喜愛的形式表現創造《茉莉花》,充分發揮其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

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學生熱愛祖國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3.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電子琴演奏形式表現茉莉花,因為器樂演奏是學生很重要的藝術實踐。

教學難點之一是學習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體驗不僅有利於引導歌唱時的發聲,而且讓人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難點之二是讓學生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感受二聲部的和諧,充分體會歌曲的旋律美。

(二)説教學策略

八年級的學生參與意識和交往願望增強,我將採用聽唱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創造為目的”的原則, 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作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願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課的教學,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

首先我會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關的圖片,從視覺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麗的茉莉花圖片,伴隨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歌曲茉莉花旋律,讓學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發學生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這時,學生對茉莉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不自禁地想要來説説,於是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談談對它的感受。這一導入設計,營造了氛圍,讓學生在情感上,對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視聽結合 學唱新歌

“ 同學們,茉莉花這樣美,那描寫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樣的呢?”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談話引入第二部分內容。

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會採用聽唱法學習歌曲。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讓學生通過聆聽歌曲,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我創設美境,讓學生閉上眼,在空氣中噴灑茉莉花香水,感覺自己彷彿置身在茉莉花叢中,滿園芬芳,啟發他們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導氣沉丹田,保持感覺,再緩緩地呼氣,隨着呼氣時的感覺模唱旋律(教師示範),學生在嘗試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領會,這樣,呼吸順了,聲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覺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電子琴範唱歌曲,請大家在聽的同時,思考以下問題:歌曲的節拍、情緒是怎樣的?(教師範唱)聽完這首歌曲,請大家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隨琴輕聲哼唱旋律。這時,我再讓他們分小組自學,之後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歌曲唱的是茉莉花,於是我引導學生每一樂句用不同的手的動作來模仿花瓣, 並且加上呼吸,讓我們的身邊也開滿茉莉花(教師示範)。這樣既能營造一個茉莉競放的場景,又能讓學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個樂句的方法。

通過以上環節,學生對歌曲旋律已經熟練,再把歌詞加入進來就很容易了。這時,再進行兩個聲部的合唱,合唱前我會先向學生講解二聲部合唱的基礎知識,如:聲部之間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間壓制對方的聲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聲音等。這首歌曲的旋律時而相同,時而不同,是典型的多聲部民歌,容易唱錯的是這兩個地方(教師示範)。在聲部合唱成功後,可讓學生互換聲部,再進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創新 參與表現

這一環節我將全班分成兩個聲部,我先用電子琴彈奏歌曲的第一第二聲部旋律,接着再讓學生用電子琴彈奏各自的聲部,讓他們自主的練習。在練習之前我會先講解彈奏這首歌曲時用到的指法(教師示範)。電子琴的難點在於節奏和音色的選配,我會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節奏、節拍、情緒等方面為歌曲選配合適的節奏和音色,把節奏和音色都選好後進行合奏。 音樂新課標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會提問:歌曲為我們展現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當你面對這樣美的花朵時,你還會用什麼方式來表現歌曲?學生分組討論,誘發學生展現自我,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這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的用邊畫邊唱的形式,有的用優美的舞蹈表現歌曲,最後全班同學用電子琴邊彈邊唱《茉莉花》,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音樂聲中,我的本堂音樂課也就輕鬆的完成了。

(四)説教學評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始終圍繞歌曲《茉莉花》為主線,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準上,通過聽、説、唱、奏、演等藝術表現手法讓學生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學生在活動中積極主動。以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手段,讓學生在視覺與共同感觀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理解。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雙流縣東昇一中的李華。我説課的題目是唱歌課《無錫景》,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七年級下冊,今天我將分別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四個環節進行説課。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説教材

江南,風光秀美,人文薈萃,這裏富饒美麗。江南的音樂,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麗柔美。

《無錫景》是引領學生感受我國江南音樂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詞描述了無錫的歷史名勝和風土人情,呈現出一幅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的風情畫卷,旋律細膩秀美,富有江南小調的特色。有多種變體,所唱題材內容也十分廣泛,曲調在我國流傳甚廣, 表現了江南音樂的獨特風格。歌曲為五聲調式:為“起、承、轉、合”的結構,四個樂句皆是趨於下行。歌詞中常用“呀”“末”等襯詞,聽起來親切柔和、優美、耐人尋味。極大的附和了“弘揚民族音樂”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節課,我在教學設計和執教的過程中,充分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學習、發展,讓課堂動起來”的要求

通過師生間、生與生間的交流,把生活音樂化、音樂生活化,激起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愛上江南音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用親切、柔和的語調歌唱《無錫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優美、嬌甜軟膩的特點。瞭解江南人文地理與江南音樂的關係。(知識與技能)

2、從視覺、聽覺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學唱時採用欣賞法、跟唱法、加強體驗,以樂動情,引起學生熱愛江南音樂(過程與方法)

3、通過對江南美景的體驗、通過學習江南民歌和民間音樂,增強學生對江南民間音樂文化的熱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説教學重點及難點

在本課中,我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學唱歌曲《無錫景》,感受和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能用優美柔和的聲音演唱,在本課中可能會出現的教學難點是:①音樂的節奏和裝飾音;②準確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現的“呀”、“末”等襯詞,表現出江蘇民歌特有的風格特徵(我認為:要解決這個難點,一定要讓學生多聽,多感受,並且多做有氣息支撐的、連貫的、高位置的發聲練習)

四、説教學方法

綜合以上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

2,欣賞法教學

3,跟唱法教學

4,討論教學綜合以上教學方法,下面開始説我的教學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4個步驟來進行我的教學。

1、導入

老師完整的演唱一遍《無錫景》,讓學生初步感受江南音樂的風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初步感受江南音樂的風韻,引起學生想要學唱本首歌曲的激情。

2、學唱《無錫景》

在新歌學唱的環節中,我又分了以下幾個步驟:

1、初聽:

以《無錫景》為背景,來播放課件:關於歌曲《無錫景》中所出現的景點的圖片,讓學生一邊感受音樂的情緒,一邊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無錫的自然風光,感受人無錫的文地理環境,進一步增加對無錫、對江南的熱愛

2、復聽: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並提出問題:

a 、歌曲的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呢?(是婉轉抒情的還是熱情爽朗的)

b 、歌曲的拍號是?強弱規律是?它的劃拍形式是怎麼樣的呢?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思考來做簡單的音樂分析,得出答案 ,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練聲:

⑴、用本首歌曲中的55 621‖來作練聲曲,引導學生表情放鬆,我選擇這這段旋律來練習的目的是:1、難度適中2、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了本課的教學歌曲。在這段練聲曲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進行第二次練聲。

⑵、看譜,“lu ”來唱整首歌曲。

在第一次有了高位置的練習下,進一步練習,達到學唱《無錫景》的第一步——在實踐中,熟悉旋律的作用。並引導學生髮現難點(節奏和裝飾音)、解決難點。

⑶、在解決了本課學習難點①之後,老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lu ”,既保證了學生正確歌唱方法,並且讓學生正確的、完整的掌握了《無錫景》的旋律,為後面的學唱打下了強有力的基礎。

⑷、朗讀歌詞

在學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後,引導學生有節奏的朗讀歌詞,讓學生熟悉歌詞,保證學生在歌唱時,能規範的咬字歸音。

⑸、老師用鋼琴伴奏,引導學生在旋律中,加入歌詞,完整的學唱至唱會《無錫景》,完成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⑹、通過課堂活動“去掉歌曲中的襯詞演唱與原來的演唱”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發現襯詞在歌曲中的奇妙之處,理解民族音樂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進一步瞭解江南音樂,慢慢的喜歡上江南音樂。

⑺、與學生一起進行一個簡單的音樂分析,找出出本首歌曲的調式特點,並引導學生帶着最好的情緒、優美柔和的演唱《無錫景》

3、拓展“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

在教學的最後,我設置了“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的課堂活動進行教學拓展。

其中“找民歌、唱民歌”是讓學生在本課的學習基礎之上,説説自己最喜歡的江南民歌,並唱兩句的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樂的學習中去,通過實踐來了解並掌握江南音樂 “細膩、委婉、柔和、富有情韻” 的風格特點,從而喜歡江南音樂。再通過“品民歌”來讓學生了解江南音樂與江南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特徵之間的關係、愛上江南,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4、在歌聲《茉莉花》中結束本課

在本課結束時,我做出評價性總結,組織學生齊唱他們最熟悉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最後感受江南音樂的優美如同一幅幅煙雨濛濛的國畫,被遠遠傳唱。

在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達到“畫龍點睛”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牧歌》選自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歌曲,《牧歌》全曲為D大調4/4拍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而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二、説學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瞭解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國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瞭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覆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事這一時期的學生正直變聲期,在教授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牧歌》的學習,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過聆聽、教唱的方式,提升學生演唱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以及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並完整的演唱歌曲;難點是學會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唱歌曲、感受體驗——鞏固提高,為歌曲創編節奏——課堂小結,點題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會運用情景導入的方法。通過多媒體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所描繪的蒙古族的自然風光,順勢引入本課,同樣描寫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請學生初步聆聽音樂。邊聆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學生通過仔細聆聽,互相討論後得出歌曲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我會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

接着,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蒙古族長調,(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敍事,又長於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

我會進行歌曲的範唱。在唱之前我會向學生提出問題:“歌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是怎樣的?它的節奏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為我們描繪了蒙古草原的藍天、白雲以及羊羣。通過這樣的景象帶給我們聽者愉快的心情。我會加以鼓勵性的評價。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接下來,學唱之前,我會先讓學生們進行發聲練習(1 2 | 3 2 | 1 — ||並練習兩組)以此來保護嗓子。而後我會通過先帶領學生唱譜後唱詞的方式來進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會進行提問“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類中的哪一個呢?”學生們對於這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會説屬於以前學過的短調,有的可能會説不知道。藉此我會順勢説出這是蒙古族的長調歌曲板書(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並帶有獨特的裝飾音的音樂特點。這裏也會簡要複習短調的音樂特點,節奏整齊,結構規整,多為敍事性歌曲。並提醒學生長調短調的區分)。至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解決。這樣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本節課,掌握長調的音樂特點,並學會區分蒙古族長調與短調的歌曲。

最後通過對歌曲的整體感知與學唱學生們已經可以對歌曲進行完整的演唱。那麼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們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時候請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歌曲《牧歌》描繪了幾個意境或形象呢?”這時學生通過思考會發現只有一個音樂形象。就此我會順勢説出本節課就是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板書(由一個樂段構成,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音樂形象,一種音樂意境)。這時通過剛才的聆聽與學唱學生已經瞭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感情,並已經學會了歌曲。我會請學生帶着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並順勢引導學生歌曲的情感是讓學生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併產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這樣設計不僅可以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更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根據新課標的標準,以學生為主體,就顯露無疑了。

最後我會讓學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齊唱歌曲,並表達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採用小組合作法,這樣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並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我會請學生分小組對節拍進行改編,從而改變歌曲的強弱。(歌曲原是4/4拍,在這裏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後我會對學生的改編進行評價。而在評價的時候,我會打破以往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編創的能力,並符合新課標評價的多元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並進行情感昇華,(請學生在課後自行分組共同為本節所學歌曲《牧歌》編個舞蹈,下節課互相分享)這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本節所學知識的印象並且使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建立起友誼。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八年級教材中第三單元《瑰麗的電聲》,這單元從教材內容上講對學生了解和認識電聲音樂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領作用,因為它讓老師和同學們在音樂世界這個浩如煙海的藝術天地裏,通過欣賞音樂家雅尼和他的電聲樂隊演奏的《夜鶯》,感受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的魅力。

《夜鶯》是他音樂創作中的經典作品,他在電聲樂隊中加入了中國的笛子,使整個音樂作品充滿中國古典音樂風格,充滿着清新、浪漫、積極向上的精神,充滿了對世界,對生命的那種磅礴、激昂,積極進取的力量。今天的這堂課是欣賞課,圍繞欣賞《夜鶯》展開初步認識瞭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的學習。

教學目標定位:

一知識技能目標:初步認識和了解相關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方面的知識。

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從遊戲猜樂器—聽辯樂器演奏—對比欣賞音樂作品有步驟的來學習。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能夠用積極的態度和開闊開放的視野去感受電聲音樂的魅力,來發展學生的審美趣味和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

本課的重點是圍繞着欣賞《夜鶯》來初步認識瞭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而難點是在45分鐘的時間內組織和把握好比較新的音樂欣賞材料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的設計理念是:讓教師儘量少的説教,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音樂氛圍,讓他們用心聆聽和感受音樂,讓音樂在這節課引領和感動我們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和對音樂的感受再獲得新的知識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課內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興趣更是想讓學生開闊視野,喚起每個人封閉的內心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電聲音樂瑰麗的殿堂裏。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師範法、聆聽法、討論法等等。以上是對教材教法的一些説明。

整堂課的上課程序是:

首先是導入—猜樂器:

(1)在設計這個環節中,我先模仿演奏打擊樂器架子鼓的動作,讓學生看然後模仿它的聲音説出樂器名稱,引導學生嘗試創作模仿一段節奏;XXXX|。

(2)學生自願組合兩人一組,一人比劃樂器一人猜出樂器名稱。要求比劃的學生可以用肢體語言和模仿樂器聲音及描述這件樂器的特徵,在描述過程中不能説出帶有這件樂器的字詞,對猜不出來的樂器可以有三次放棄機會。每組時間為一分鐘,進行三組。我在教學開始的活動是想先起個引的作用,用猜樂器這個遊戲引起對學生樂器的注意,然後學生自己完成,這樣設計是想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後面瞭解認識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作個小鋪墊。

然後欣賞一段流行音樂《菊花台》,聽辯用了那些樂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樂器和民族的古箏、葫蘆絲等樂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華民族音樂風格;緊接着欣賞《夜鶯》,讓學生看着《夜鶯》的主題一旋律,先聽教師演奏,然後試着哼唱和熟悉。在這個基礎上一起欣賞雅尼和他電聲樂隊是如何來表現這個主題的。樂曲有二個主題。試唱主題一是想讓學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礎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樂的演奏形式。欣賞完大家一起圍繞這個主題的出現説説用了那些樂器來表現,談談自己對雅尼音樂演奏形式和音響效果的感受;一起唱主題一旋律感受人聲合唱。在學生談完感受後教師簡單小結:雅尼是將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夜鶯》是中國古典民族音樂和現代電聲樂結合的經典作品,最後聽着教師用電子琴演奏《夜鶯》,一起看着多媒體課件默讀雅尼在音樂上説的一段話。這樣設計是為欣賞感受雅尼電聲樂隊和用電子琴模擬音色演奏《夜鶯》形成對比,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更進一步感受一個用音樂講述生活的人——雅尼;他是這樣説的:“我的目標是用感情與人們溝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並把它溶於音樂之中,音樂將會給聽眾帶來希望的撞擊。”

由《夜鶯》這個作品來認識感受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試着來介紹電吉他、電貝司、如果有學生會演奏能展示一下更好。然後通過看圖片和欣賞樂器演奏(電子鼓、電子機械吉他)的小片段有進一步的瞭解。最後出示電聲樂隊為主組成的樂隊的圖片,知道這是一個基本的電聲樂隊形式。然後知道一個人通過演奏電子樂器可以完成一個樂隊的演奏效果。聽電子合成器模擬的自然聲音和合成的音色,這就是電子音樂即用現代電子手段合成創作的音樂,這其中電子琴的出現開闢了電聲音樂的一個新天地,但是自從電子合成器的問世以來,電子音樂就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知道電子音樂的出現是音樂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電子音樂的出現是音樂在社會高速文明發展下的產物。這個環節是讓學生欣賞當下流行的《菊花台》拉近和他們的距離,同時抓住他們的耳朵。考慮學生對電聲樂隊不是很陌生,所以直接通過對比欣賞《夜鶯》來了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

最後,實踐與創作,在聽完電子琴演奏的《夜鶯》後,大家談感受。然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合唱主題。預測:電子音樂能否取代人聲合唱和器樂交響。回答是肯定的不能,那麼反之會怎樣?在欣賞完了人聲模擬表演和中法文化年開幕式雅爾的激光音樂會。把時間交給學生談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講解,注重學生的交流和互評,學生可能被音樂感染和震撼,不能把自己感受説清楚或者表達出來,但相信他們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音樂之後,審美趣味和審美修養會逐步在提高。

尾聲

(1)欣賞我國走向世界年輕的雙排鍵電子琴演奏家朱磊的錄象),(2)播放中國年齡最小的一支電聲樂隊的作品《我的20xx》,(配的圖片)這樣設計想法比較多,是想嘗試選用這兩段新的材料去啟發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寬他們的視野,最終能讓學生初步認識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段和形式,不管是電子音樂還是人聲合唱和器樂交響。這些音樂表現形式和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結束。它們將被人類不斷的融合發展,像涓涓溪流表達和抒發着人類的情感。

這堂課的設計本着給學生留下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參與遊戲活動和欣賞及教師補充講解音樂概念(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而進行的,猜樂器—聽辯樂器演奏—對比聽音樂作品—實踐於創作,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興趣更是想讓學生開闊視野,喚起每個人封閉的內心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電聲音樂瑰麗的殿堂裏吧!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7

一、説理念

器樂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在當今普及音樂教育過程中,器樂教學已成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沒有器樂教學的音樂教育絕對是不完整的教育。器樂教學對於學生來説,既是很好的音樂實踐,又能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而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本課旨在通過薩克斯管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教學實際,學生能力,我自選教材《薩克斯管演奏教程》,並精選入門小曲《搖籃曲》,作為學生演奏學習的曲目。這是一首具有搖籃曲風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體結構,旋律優美簡單,全曲只有G、A、B三個音符,學生容易掌握。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薩克斯管及歷史。

(2)、能力目標: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驗演奏的樂趣,樹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並演奏樂曲《搖籃曲》。

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對樂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輕鬆而美的聲音。

三、説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是學習管樂較佳時期,身體發育等已經具備學習條件,只是薩克斯管看似複雜,一般學生望而興歎,認為挺難學,其實越複雜的樂器,越易上手。我根據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及學生實際設計如下教學方法:

1、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創造最佳心理狀態,樹立信心,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現音樂,多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具體運用以下教學方法:(1)探究發現法,(2)器樂講解示範法,(3)實踐練習法,(4)模仿、接龍,(5)欣賞體驗等。

2、學法

(1)、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究,大膽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競爭,充分表現展示自我。

(2)、注意與他人和教師溝通合作。

(3)、注意養成良好的器樂學習習慣,慢練是學習最好的方法。慢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正確的演奏。

四、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3分鐘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薩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發學生對薩克斯管的興趣及求知慾。

二)新課教學

1。 `認識瞭解薩克斯管(5分鐘左右)

1)、薩克斯管的簡介(阿道夫—薩克斯的頭像掛圖)

2)、薩克斯管的種類及音域(五種薩克斯管的掛圖)

3)、薩克斯管的構造(bE薩克斯管示範)

(薩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體、下段管體、喇叭口、連動杆、彎勃、笛頭、掛帶。笛頭又分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鐘左右)(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吐奏與連奏等)這個環節中,主要通過教師本人規範而科學的示範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師生交流、互動,引導解決本堂課的重點,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既要講清演奏要領,又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3。 學習吹奏《搖籃曲》(15分鐘左右)這是一個實踐練習的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可以採取模仿接龍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很快的掌握樂曲的演奏。注意樂曲三拍子的律動,及連奏,儘量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儘可能的用美的聲音去表現音樂。練習時可以分組合作探究與他人和教師溝通。

4。 展示自我表現自我,並進行創造性的表演。這是本節課的高潮部分,課程進行到這裏,學生都躍躍欲試,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將得到更好的體現。這時可以進行生生評價、自我評價、教師將給與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勵,表現特突出的,教師將贈與爵士名盤給與獎勵。

(三)拓展延伸

欣賞爵士薩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雞公雞》,介紹薩克斯管演奏風格(古典與爵士),並介紹我國薩克斯管演奏現狀及國際水平,激起學生努力學習併為我國管樂事業做出貢獻。

(四)結課

同學們在《回家》的樂曲中走出教室。

五、設計自我評價

本節課是一堂實實在在的器樂教學課,就從薩克斯管那金燦燦的外型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他們滿懷探究之情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另外,在我校,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一件初學樂器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説不存在困難,並且在我校管樂學習氛圍很好,學校有一百多人的管樂團,因此完成此節課的教學是可能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4jq6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