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吳正憲老師《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有感

讀吳正憲老師《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有感

【概述】

讀吳正憲老師《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有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ystcp”為你整理了這篇讀吳正憲老師《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有感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在數學活動中學會“數學推理”

——讀吳正憲老師《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有感

汕頭市澄海區 潘少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設計適當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嘗試、估算、歸納、類比、畫圖等活動發現一些規律,猜測某些結論,發展合情推理能力,並通過實例使學生逐步意識到,結論的正確性需要演繹推理的確認。在教學中,我們要組織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參與推理的全過程,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引導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向抽象轉化,使學生從個別特殊的事物中發現規律,進行歸納。

推理貫穿於數學教學的始終,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思考的條理性,不要過分強調推理的形式。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每一個結論都力求從多個特殊的數學現象中歸納推理而來。例如,教學加法交換律時,我們可以按如下步驟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1)計算多組算式:7+3=10,3+7=10,所以得出結論:7+3=3+7。

還有:25+75=75+25 18+40=40+18 125+875=875+125

(2)觀察、分析,找出這些算式的共同點:左、右兩邊加數相同,位置不同,和不變。

(3)歸納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進而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不同的加數,概括出一般的表達式:a+b=b+a

這三步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

演繹推理則與歸納推理相呼應,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法則,我常常採取對比的方法,幫助學生區分。對具有某些相同屬性的概念則採取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髮現概念之間的聯繫,從而建立起新的科學概念系統。

如: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學生對此容易產生困惑,但是通過吳老師簡單的一句“什麼是梯形”的引導,學生藉助推理便很快得出了結論。因為這個圖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且是四邊形,所以它是梯形。

讓學生初步瞭解和掌握邏輯思維的推理方法,他們會體驗到學數學的過程是一個有趣的推理過程,欣賞到數學思維的無窮魅力。

發展學生的推理意識,需要注意什麼?

(1)推理意識的發展應貫穿於整個國小數學學習過程。

推理意識的培養應貫穿在多種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在螺旋上升、循環往復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形成推理意識。

(2)鼓勵學生不斷經歷“猜想一驗證”的全過程。

猜想和驗證對推理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要設計豐富的數學活動,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加以驗證。

(3)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説理有據。

發展推理意識能促進學生的數學表達,而數學表達也有助於學生推理意識的形成。因此,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中,要讓學生逐步養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思考結果的習慣,力求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lko8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