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政協調研報告多篇

政協調研報告多篇

政協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市政協辦公室副調研員2022年個人述職報告

一年來,在市政協領導及辦公室的正確領導下,本人堅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學習黨章和習書記系列講話。堅持真抓實幹、求真務實的工作方針,認真落實各項工作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現將本人一年來履行工作職責情況和廉潔自律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人能力

習總書記説過“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年來,我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的重要文件精神,深入落實“兩學一做”,自覺把黨和人民的要求融入到工作中去,積極運用正確的觀點及方法,分析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作為一名黨員,我認真積極參加“兩學一做”活動,主動查找對系列講話和黨章理解不深、對照黨章要求做的不夠等問題,時刻以一名黨員幹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倡正氣,禁邪氣,時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思想上不斷完善,在政治上不斷求強,在工作上不斷求精,使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工作需要。為提高個人素養,本人積極參加幹部在線學習,主動參加黨校培訓,在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處理好工學矛盾,順利完成了學校今年安排的全部課程。

二、務實工作,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組織安排我任機關黨委副書記,負責黨委日常工作。一年來,本人能夠緊緊圍繞分管的各項工作,注意改進工作作風,立足崗位、恪盡職守,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進一步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牢記黨的宗旨,增強羣眾觀念,個人利益服從組織和大局。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胸懷坦蕩,堅持原則,對於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能獨擋一面大膽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按照要求,認真抓好分管工作,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在黨委書記的指導下,與其他班子成員一起抓好“兩學一做”活動的開展,形成了較好的工作局面。同時,我也注重市政協的工作任務,積極參加政協“走雙百”活動和其他各項工作,虛心向單位的同事學習請教,使自己儘快和大家打成一片,進入工作角色。

三、嚴於律己,切實做好廉潔自律工作

作為一名非領導幹部,雖然沒有各種權力,但我還是能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積極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和幹部廉潔自律相關規定,思想上高度重視,在實際工作中把黨風廉政建設與分管工作一起安排,嚴於律己,率先垂範,注重實效,力戒空談。把廉政勤政作為對自己的經常性要求,堅持從具體工作做起,從細微的小事着手,努力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言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科學的發展觀。不貪、不拿、不吃、不佔,積極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自覺履行廉政承諾,做到廉潔自律,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

四、恪盡職守、爭做德能兼備的黨員幹部

本人始終把維護黨委班子的團結作為搞好工作的前提條件,身為副書記,對自己分管的工作,及時向主要領導彙報、溝通,對其他領導分管的工作,主動配合協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中注重講原則、講大局、講團結,相互支持理解,為努力營造上下協調、幹羣和諧的工作環境發揮應盡的作用。在工作順利的時候,從不忘乎所以,一向冷靜對待;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從不灰心喪氣,而是努力分析原因,採取適當方法勇於面對,儘量爭取把自己主管和分管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常用共產黨員應發揮的模範帶頭作用和“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嚴格要求自己,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人民公僕。

五、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方向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本人在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思想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隨着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中央各項政策的出台,各項工作面臨着重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發展的問題上,一些思想和觀念還較為保守。

二是崗位責任作用發揮還不夠。在深入細緻的把握工作大局、主動推動工作上還不夠。需要在今後工作上注意改進加強。

三是自身綜合業務知識需要增強。到地方工作3年了,在專業知識方面還需要努力學習,需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今後本人將在單位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繼續團結同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鋭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單位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第2篇】市政協辦公室調研員2022年個人述職報告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協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同志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本人在政治思想覺悟、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方面都有了進一步提高,較好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努力學習,增強自身思想業務素質

通過幹部在線學習、2022年5月參加市政協委員及機關幹部赴西柏坡培訓、機關集中學習和專題教育活動,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積極參加“三嚴三實”、“兩學一做”教育活動,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了政策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增強了分析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盡心盡責,認真做好分管工作

(一)開展工會活動有聲有色。在本職崗位不斷創新進取,對待同事真心誠意,團結協助,從不計較。多次探望慰問治病住院的幹部職工,主動關心幹部職工的生活困難,維護幹部職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帶領、策劃、組織全體工會委員開展“慶五一、創文明”乒乓球賽、“中國夢、勞動美”演講比賽、舉辦“綠色發展、健康生活”徒步、開展“太極拳”、“工間操”培訓學習等等一系列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幹部職工文化生活,增強了幹部職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第3篇】上海市政協調研報告:為"科創中心"建設建言

上海市政協日前以綱要的形式,公佈了一份重量級調研報告,關注點落在上海今年的“一號課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該報告毫不隱晦地梳理出上海創新的“五大瓶頸”;而在對策部分,報告提出的第一項建議就是希望上海依託自貿區和張江自主創新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特區”和“國家科學中心”。

可視可感數據直指瓶頸所在

日前,市政協召開了今年第一次以議政建言為主題的常委會議。就在這“新年第一會”上,這份聚焦科創中心的報告綱要首次亮相。據介紹,相關課題研究於去年下半年啟動,前後經歷了30多次調研、研討,市政協多個專門委員會跨界參與,另外還有相當一批院士、專家參與其中。

根據報告,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存在五大瓶頸,分別是:對外開放力度與有效度不足、政府與市場定位不清、高端人才不足與作用發揮不夠、知識產權保護與成果轉化不力、企業創新動力與能力不強。

這些“瓶頸”看似宏觀、抽象,實際上都有實際案例或是數據支持。例如,提升科創中心的國際影響力,勢必要考察本地研發活動的國際化與開放度;但調研發現,在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落户上海的跨國公司總部只有8家,而紐約、倫敦都超過20家,北京則有48家;即便放低標準,觀察“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亞太總部,上海也只有7家,不足北京的一半,而新加坡有118家。

談到政府在配置創新資源方面的不足時,報告經調研發現了一個高度“可視可感”的數據。市政協常委吳捷説,在每週的5個工作日中,科研人員有一天半(相當於30%的時間)用來處理雜事,主要是爭取立項、爭取經費。究其原因,既有科研經費制度之弊,更重要的是基礎研究佔r&d(研發)投入的比重太低。吳捷説,上海的這個數字是7.1%,而創新能力領先國家基本都在15%甚至20%。

市政協常委楊建榮在介紹報告時説:“中國是在13億人中選人,美國則面向全球,在70億人中爭取人才。”這種局面,解釋了為何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師”在上海嚴重緊缺。

打造高端人才離岸創業平台

一共有5位市政協常委走上講台,詳細介紹這份報告。在列舉一系列問題後,第一個發言的薛沛建代表課題組正式提出建議:依託上海自貿區和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特區”和“國家科學中心”。

如果説“國家科學中心”側重於重大基礎研究設施和項目的集聚,是聚焦科研本身,那麼“國際科創特區”的意義就在於體制機制創新的探索上--報告表示,“國際科創特區”可以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引領區”。

實際上,“科創特區”本質就是推動“自由貿易”與“自主創新”做加法,使得“1+1>;2”。在具體做法上,薛沛建説,可借鑑自貿區金融改革和貿易便利化成果,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開放、完善監管,營造更寬鬆自由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研發中心、企業總部落户。

對於借力自貿區“政策紅利”提升科技創新實力,報告中還散落着其他一系列設想。比如,為扶持有活力的創新主體,課題組建議借鑑“負面清單”模式,按“非禁即入”原則,放開可供民資進入的行業領域;為了“擇天下英才而用”,建議上海為高端人才打造“離岸創業平台”,培養相關孵化器和支持系統。

建立華裔科學家數據庫

這份報告針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梳理出了五大瓶頸、近20項問題;針對每類問題,報告都立即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彙總起來也有25條。

這些建議中還有不少頗有亮點的提法。比如建議上海在繼續吸引跨國研發中心落户的同時,激勵國內機構“走出去”建研發中心;或是利用世界經濟低迷復甦之機,借鑑以色列等國的做法,建立華裔科學家數據庫,重點引進這批人才;為了更好地釐清政府與市場的定位,報告表示,應該“讓不能'犯錯'的政府和反覆'試錯'的企業相銜接”,並從“點球式政策突破,轉向系統性政策設計”。

根據此前部署,今年二季度,上海的“一號課題”就將形成總體方案。市政協相關人士表示,市政協將整理委員們與科技創新相關的提案與建言,彙總後最終形成一份更完善的調研報告提交市委。

【第4篇】政協調研報告範文

為推動珠海市的老齡工作,走珠海自己的創新之路,市政協委託吉林大學“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了由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協同調研工作的“珠海市人口老齡化現況調查及對策研究”課題組,組織相關專家開展了對珠海市老齡人口現況的調查。該項調查工作歷時一年半時間,採取分層、整羣抽樣的方法對珠海市1109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體格檢查與實驗室檢測。並形成了詳實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近年來,珠海市政府在養老服務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完善了養老相關政策制度,制定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其次,形成了“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公民互助、規範推進”的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方向。第三,推進了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初步建立了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四是加強了老年人的權益保障。綜合來看,珠海市總體上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專業化、規範化管理等方面,都與實際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超過六成老人患有高血壓

調查顯示,截至xx年末,珠海市60歲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2.56萬人(數據來源於市公安局),佔户籍人口總數的11.59%。在接受調查的1109名老年人中,最高年齡103歲,最低年齡60歲,平均年齡67.68±7.13歲。男性414人,佔37.33%;女性695人,佔62.67%。從不同年齡組老年人口構成來看,60-69歲組人口數量766人,所佔比例最高,為69.07%;70-79歲組人口數量240人,所佔比例為21.64%;80歲及以上(≥ 80)組人口數量103人,所佔比例為9.29%。

根據老年人自報慢性疾病患病情況和相關檢測診斷,慢性病排名前六位依次為高血壓(66.5%)、骨關節疾病(29.7%)、眼病(16.9%)、糖尿病(15.7%)、心臟病(11.0%)和腦血管病(6.7%)。

目前珠海市共有養老機構24所

調查得知,目前珠海市共有養老機構24所,其中公立15 所,民辦9 所。珠海目前養老機構數量不少,但規模都不大,最大規模的一家牀位數也只有180 張,且整體上服務水平不高,高端養老機構在珠海暫時不存在。全市共有養老牀位3387張,平均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擁有牀位約26.8張。xx 年全國老齡辦主任會議上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牀位24.4 張。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珠海的數據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養老機構共入住老年人為1397人,入住率為49%。其中公辦入住率平均為36.4%;民辦入住率平均為65.5%。從入住率來看,雖然公立養老機構平均月收費低於1500 元/人,而民辦養老機構平均月收費高於xx元/人,但由於地理位置、服務設施等因素的影響,民辦養老機構的入住率要高於公辦機構。同時,絕大多數老年人還是選擇在環境熟悉的社區中居家養老。

建議制定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報告認為,珠海市還沒有充分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準備,社會上的中、青年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及早、及時備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在部分人思想中依然根深蒂固。

報告建議加強老齡政策及佈局的頂層設計,制定老齡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建立政府、市場、社會三大部門共同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體制機制。

報告還建議進一步完善醫療衞生體系建設。目前珠海市的老年護理康復服務設施和場所總量還顯不足,亟需優先發展社會化護理康復服務、健全醫療康復護理體系。構建大型醫院、專業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緊密結合、有序銜接的康復護理體系,加快康復護理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康復護理保險參與體系。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切實推進老年醫療衞生服務網點建設,並加強基層老年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完善防治結合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建立區域衞生和人羣健康評價制度,完善居民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增加投入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報告建議增加政府投入;吸納社會資金;鼓勵個人投資,爭取有更多的投入,促進包括醫院醫療、健康管理、康復護理、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旅遊養生為鏈條的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促進疾病診療一條龍服務,醫聯體模式的建立 [ 醫院(二甲、三甲)、診所、家庭病牀]。有目的地完善教育、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健康評估及個體化生活飲食指導與保健、加強護理專職隊伍的培訓和全科醫生隊伍及人員的配備。

珠海目前從人們的觀念和選擇上,適宜以“居家養老”為主,模式應該是“健康加養老”,輔以相應的政策支持。新建居住(小)區要根據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積極推動旅遊養老的步伐。

區政協關於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按照區政協度常委會工作計劃安排,區政協專門成立了由一名政協副主席任組長,區政協相關委室和區農業局的有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就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張店區現有農業人口14.04萬人,耕地面積8.1萬畝,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86萬元。,為加快提升全區農業發展整體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區委區政府立足區情,確定了“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村環境,富裕農民生活,服務城市需要”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着力推進都市農業發展。成立了由政府牽頭、部門組成的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股份合作制的指導意見》,對加快發展中心城區都市農業做出了全面部署。目前,我區都市農業發展初具規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始顯現。

1、科學規劃,合理定位

全區都市農業發展遵循“點線面相銜接,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則,因地制宜,着重建設“四個片區”:一是建設優質糧食生產片區。主要是依託馬尚鎮、房鎮鎮、中埠鎮等區域內的農田,發展精準農業生產,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二是建設生態涵養髮展區。以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唐家山等區域為主,深入挖掘山區特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三是建設生態經濟林果帶。在傅家鎮、馬尚鎮、房鎮鎮重點實施濱博高速公路沿線經濟林產業。四是進一步打造城市綠地生態體系。主要沿主幹公路、主河道建設綠色通道、防護林帶以及環村、環鎮生態林,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備的經濟林果帶。

2、突出特色,全面推進

我區都市農業園區發展特色鮮明,農業結構調整進展順利,生態綠化修復初見成效,都市型現代農業框架初步形成。目前,灃水鎮、中埠鎮、傅家鎮、杏園街道累計種植核桃8000餘畝;初步完成大規模沿路、沿河綠化,種植園林綠化苗木9000餘畝;黑鐵山區域生態修復規劃面積2230畝,已完成苗木種植1200畝;實現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6萬畝,發展種植專業合作社8家。以建設各具特色的都市農業園區15個,總規劃面積8000餘畝,計劃投資近9億元,已完成投資2.8億元,同時,注重引導園區積極與科研院所聯繫,引入先進的科技項目,種植適合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帶動都市農業向名、特、優方向發展。

3、政策引導,全力扶持

區政府從財政上不斷增加對都市農業發展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的都市農業補助、獎勵政策。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建設的單位,區財政按照當年實際投資額的5-10%予以補助;對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要求實現長期結構調整的,按照其調整面積,區財政按每年300元/畝的標準連續補助三年,當年提供300-500元/畝的苗木補助;對實現長期結構調整的鎮,區財政按照每調整1000畝獎勵2萬元標準予以獎勵。對都市農業園區建設配套設施所需的用地指標,優先予以安排。目前,全區已兑現各類苗木補助款490.31萬元;對5個都市農業示範園區發放獎勵資金45萬元。同時,積極協助解決都市農業園區用地問題,已落實新增指標和掛鈎指標1654.2畝。

4、發展良好,成效初顯

目前,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正逐步實現由過去的家庭式零散的苗木培育、單一的農作物種植,向集體種植、優質種植、休閒觀光、增收增效於一體的多功能方向發展。華煜玫瑰生態莊園、吉田園、玉黛湖農業高科技示範園、淄博名典彩葉觀光園、淄博十三皇莊農業生態觀光園被命名為市級都市農業示範園區。按照“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苗則苗”的原則,對孝婦河、濱博高速公路、張周路等重點地段,沿河、沿路種植了經濟林,對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等重點區域,實施大面積生態修復工程。土地流轉逐步規範有序,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得到了增強,在流轉的近2萬畝土地中,有98%以上的項目達到了50畝以上的規模化經營標準,促進了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存在問題

當前,全區都市農業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都市農業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對都市農業的認知度不夠高,對發展都市農業帶來的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效益認識不夠深,因此,對都市農業發展還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現象,尚未形成發展都市農業的良好氛圍。部分財政補助資金不能及時兑現,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發展都市農業的積極性,不利於我區都市農業今後的健康發展。

2、發展都市農業與城市發展尚未實現有機統一。政府宏觀上對都市農業發展做出了部署,但難以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社會投資都市農業的信心不足。

3、土地使用效率有待於提高。有的園區和部門難以突破固有思維模式,對於國家有關土地政策未能吃透精神,靈活運用,限制了都市農業發展。

4、都市農業園區發展有待於規範。政府宏觀的規劃需要進一步細化,使園區發展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和指導。目前,都市農業園區建設沒有制定相配套的發展標準,多數園區存在發展自由現象,發展方向、目標不夠清晰,園區建設檔次低,發展層次不高,同時,容易造成個別園區變相圈地。

三、建議和對策

都市農業是隨着城市化水平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把城區與郊區、農業和旅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產業,是依託城市、服務城市、適應城市、滿足城市人們各種需要的現代農業。我區都市農業發展應立足區位特點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確定都市農業發展方向、形式、規模和佈局。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形成都市農業發展合力。一是進一步加大發展都市農業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對發展都市農業的認知度,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二是不斷強化基層政府對都市農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同時,農業部門要結合各鎮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指導各鎮編制都市農業發展規劃,促進我區都市農業健康有序發展。三是及時兑現有關都市農業發展的財政補助資金,充分調動和激發發展都市農業的積極性。

2、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夯實都市農業發展基礎。農業、規劃、土地等有關部門要充分結合中心城區“十二五”發展規劃,針對不同時期的發展目標,根據地理特點,進一步細化我區都市農業發展佈局,使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更加貼近實際,更加科學合理,鑑於中心城區的發展規劃要求,建議我區都市農業今後可重點圍繞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等東部地區進行發展。

3、科學實施土地流轉,充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一是主動爭取國土資源等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以鎮、街道為單位,建立規範的土地流轉平台,將土地流轉納入基層政府管理,以鎮、街道為主導,統一調配使用,在嘗試聯租、聯包方式的同時,促進土地流轉有序進行。二是要結合城市規劃、土地規劃,預防因短期性用地給園區建設帶來的投資浪費。三是在實施土地流轉中,要堅持羣眾自願原則,切實保護好羣眾利益。

4、進一步細化產業規劃,規範都市農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逐步完善園區建設機制,制定出台都市農業園區發展標準,明確用地使用性質,實行園區准入制度,從建設面積、資金投入、種植標準、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規範,嚴把審批關口,建立農業、規劃、土地、財政等部門聯合審批制度,防止一窩蜂式發展,預防因盲目發展造成的投資浪費,杜絕變相圈地行為。同時,對園區發展情況定期進行檢查、驗收、考核,達到規範化發展。

5、強化服務意識,加強政策引導。一是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效率,重點對有發展潛力,並能實現長期發展的都市農業項目加大扶持力度。二是落實都市型農業領導小組聯繫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好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及時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三是積極借鑑外地發展都市農業的成熟經驗,引導和鼓勵採用新技術生產手段和精細化管理方式。通過股份制等形式,建立健全國家、集體、企業、個人多元化投資機制,提升都市農業發展後勁。四是加快西五路南延工程等一系列都市農業園區周邊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優化都市農業園區發展環境。

附:1、本文有關名詞解釋;

2、都市農業15個重點建設園區。

河北省政協最新調研報告:近96%被政府採納

xx年,河北省政協圍繞完善12個事關河北大局的重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日前,記者從省政協獲悉,省政府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對省政協調研組所提建議進行全面梳理,並對成果運用情況進行跟蹤督辦。截至目前,12個調研報告所提69個方面建議,66個已被相關部門完全採納或部分採納,3個因與國家政策不符未被採納。

在“關於完善開發區體制問題”的調研報告中,省政協調研組建議,整合處於成熟期的開發區經濟功能和行政功能,實行“政區合一”模式。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推進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目前“政區合一”模式在部分有條件的開發區實行,設立了開發區人大、政協和法院、檢察院等相關機構。報告建議,下放審批權限,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省政府《關於加快開發區(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積極開闢綠色通道,省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受理開發區(園區)的報件,並簡化審批程序,優先予以辦理。

針對“關於推進河北省產業集羣轉型升級問題”,提出按照“12345”的發展思路,即圍繞“一大目標”、突出“兩大重點”、實現“三大突破”,用足“四大政策”,強化“五大舉措”。我省正在草擬的《河北省工業領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xx-)》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提出,到,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產業集羣達到400個,超50億元的達到200個,超100億元的達到100個;培育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50個以上,其中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5個以上。推廣“產業集羣+技術平台”模式,選擇50個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的優勢產業集羣,京冀共建100個產業共性技術平台。

浙江政協調研報告:政府“自我革命”取得階段成效

4月16日,浙江省政協在杭州召開十一屆十一次常委會議,對“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措施落實情況專項集體民主監督進行了報告:近一年來,浙江省“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牽住了行政體制改革的“牛鼻子”、推動了行政權力進“籠子”,已經激發了市場活力,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四張清單”指的是政府權力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政府責任清單、省級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一張網”則指的是浙江政務服務網。關於“四張清單一張網”,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開全國之先河,力推以此為重點的政府自身改革,是政府“自我革命”的一次大推動。

浙江省政協認為,圍繞“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措施落實情況開展轉向民主監督,是浙江省委交給浙江省政協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專項集體民主監督調研組深入浙江10餘個市、縣(市、區)及基層行政服務中心等窗口實地監督調研。

根據浙江省政協調研報告顯示,“四張清單一張網”牽住了行政體制改革的“牛鼻子”、推動了行政權力進“籠子”。

報告數據顯示,經過依法梳理,浙江起出了列入清理範圍的57個省級部門共1.23萬項職權的行政權力底數,各市、縣(市、區)也於xx年10月底全部完成權力清理工作。通過取消、下放、轉移和整合,初步完成了政府權力“瘦身”。

與此同時,“四張清單一張網”的推出,還激發了市場活力,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浙江新增各類市場主體76.5萬户,同比增長13%。

“‘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是新常態下激發浙江市場社會主體活力的一步‘先手棋’”,浙江省政協相關負責人還將“四張清單”稱為為遏制權力缺位越位並築牢法治籬笆上了“長效藥”,“一張網”則是給權力塗上了“防腐劑”。

儘管成績斐然,但該負責人還認為,“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還面臨“成長中的煩惱”,“主要是體制機制的不適應,正是‘轉型轉軌’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有因改革啃硬骨頭帶來的‘煩惱’。”

他建議,浙江應該堅持法治導向,引領深化改革;明確目標,清晰長遠目標;注重實效,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突破壁壘,實現信息互聯共享等。

【第5篇】縣政協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根據《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舉全省之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意見》和《雲南省領導幹部轉作風下基層析民情奔小康遍訪貧困村貧困户試行辦法》要求,xx縣委於6月26日召開了十二屆四十次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扶貧工作,為進一步摸清我縣貧困狀況,深入分析致貧原因、找準脱貧思路,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全縣貧困狀況進行一次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由縣掛鈎處級領導、縣掛鈎扶貧單位、新農村指導員組織各掛鈎聯繫的鎮村幹部深入村、社、農户開展了全縣扶貧摸底調查工作。現結合各鄉鎮調研組的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全縣貧困現狀

根據本次摸底調查統計,我縣貧困人口總數為24768户96118人(超出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分解下達給xx縣總數80135人的19.95%,超出淨人數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的貧困人口有14557户56055人,佔總數的58%;需移民搬遷安置的貧困人口有5311户21063人,佔總數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貧困人口有3850户15000人,佔總數的15%;需醫療救助扶持的貧困人口有1050户4000人,佔總數的5%。目前,全縣貧困狀況還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貧困人口多、分佈廣、程度深。全縣貧困人口總量為24768户96118人,佔全縣30.82萬農業人口的31%,80%以上的貧困人口分佈在高寒偏遠山區、深山石山區等重點貧困村,也是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20%的貧困人口分佈在非重點村。全縣現有住房困難户18814户,其中破爛茅草房2080户,喪失生存條件的有1725户5304人。

(二)致貧原因多種多樣。全縣貧困户致貧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殘致貧、因災致貧、缺生產資金、缺致富辦法、缺技術、缺勞動力、缺水、交通不便、用電困難、通訊及社會事業落後等13類。其中,因病致貧1558户、因缺生產資金致貧8237户、因缺技術致貧6679户、因缺少勞動力致貧1642户、因交通不便致貧5412户、因學致貧1101户、因災致貧183户、因缺水致貧992户、因殘致貧202户、因缺致富辦法5307户。致貧原因比重較大的為因缺資金、缺技術、缺致富辦法、交通不便,佔總人數的80.84%。

(三)貧困農户收不抵支、增收困難。全縣貧困人口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從事傳統農業生產。全縣現有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力的貧困户共1642户,這部分農户基本無任何收入來源。同時,由於貧困人口素質低、文化落後、觀念保守、自我謀生髮展能力低,等、靠、要思想嚴重,致使脱貧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只能靠天吃飯,加之產業單一,更無力發展其他經濟作物,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且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貧困農户增收根本無從談起,甚至會加深貧困程度,返貧率反而有增無減。此外,因勞動技能低,貧困人口中有近90%的外出務工多選擇在建築工地、礦廠等生產一線,不僅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而且工資相對較低、務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極為有限,增收脱貧十分困難。

(四)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滯後。數據顯示,全縣用電困難的貧困户有680户,農村中住危房的農户有20894户,佔總量的25%;飲水不便的農户有14812户,佔總量的18%。全縣還有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組286個,通路不通車的村民小組930個,由於交通基礎設施落後,村組之間道路不暢通,嚴重影響了貧困户脱貧致富的步伐。

(五)貧困村產業發展滯後、集體經濟貧瘠。全縣55個貧困村普遍地處邊遠山區,基礎條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無集體經濟和主導支柱產業,專業合作社帶動不明顯,發展的產業也存在小、散、亂等特點,品種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規模,質量不高,加上產地遠離集鎮,運輸成本高,很難進入市場,即便實現銷售,其產品附加值也很低,經濟效益不明顯。同時,由於農民缺乏創新意識,想發展但苦於無門路,不知道該發展什麼、怎樣發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發展了產業,但沒有龍頭企業帶動,造成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經營格局無法形成,使得產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政府一旦取消扶持,產業也就隨之消失。出現年年扶持產業,年年不見產業的怪象,農民看不見增收前景,產業也壯大不起來,集體經濟收入更是基本為零。

(六)公共服務不足、社會保障有限。調查顯示,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因災、因學、因缺技術的共有9540户,佔總量的38.52%。由於衞生醫療保障、社會救助能力不足,致使貧困人口看病難、上學難、獲得救助、減免和技能培訓更是難上加難,如此惡性循環,只會造成貧困的代際相傳和擴大蔓延,出現原本貧困的人會越來越貧窮的情形。

(七)重視不夠、人員不整、經費缺乏。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鉅,要確保到2022年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目標,需要全縣、全社會更加重視扶貧、關注扶貧、共同參與扶貧。目前,由於縣、鄉兩級扶貧辦工作人員較少,尤其鄉鎮扶貧辦人員大多為事業人員且身兼多職,流動性較強,其工作業績既不能參與評職稱,又不能享受其他方面待遇,工作情緒受到影響,導致隊伍難以穩定。同時,因鄉鎮財政困難,人員經費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貧工作開展力度不夠,個別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工作積極性也不高。

二、全縣精準扶貧面臨的問題及困難

(一)精準識別難。一是受建檔立卡對貧困對象總數控制的要求,貧困對象統計工作難度大,情況複雜。我縣的實際情況是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因災因病返貧對象較多,出現僧多粥少現象。二是貧困户真實的收入難以概定,沒有一個嚴格的統計方法來衡量誰才是真正的貧困户,造成少數較富裕户被納入,還有部分真正的貧困户沒有被納入。三是一些地方未嚴格執行貧困人員認定標準和評選程序,貧困人口、貧困户的確定多由村幹部決定,村民沒有太多的話語權,關係户、人情户依然存在。

(二)精準實施難。一是精準扶貧工作量大、任務重、質量要求高,運行機制也不夠成熟,精準扶貧尚處於政策銜接期、機制轉軌期,扶貧幹部、鄉村幹部對精準扶貧政策把握不準,思想上有為難情緒。二是鄉村幹部工作積極性差,能力素質有待提高。過去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是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有油水,現在實施精準扶貧一改過去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要求項目要到村到户到人到產業,鄉村無利可圖,工作熱情減退。同時,部分村幹部對精準扶貧的概念認識還把握不清,在政策宣傳層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貧政策講的不詳不透、宣傳也不到位,在組織實施上也欠周密嚴謹。三是扶貧資金整合難度大。現有財政扶貧資金遠遠不能滿足整村推進、易地搬遷、信貸扶貧等項目的資金需求,資金缺口較大。而部門資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資金難度大。同時,在整合有關涉農資金項目時,一些部門認為扶貧只是扶貧辦的事,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現象。四是扶貧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不足,地位不高。縣扶貧辦現有工作人員不足,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處於小牛拉大車現狀,部分鄉鎮和部門對扶貧開發不重視、不關注,分管扶貧工作領導對業務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對本地方情況不明,扶貧人員不能專職專幹,部分鄉鎮扶貧辦業務人員更換頻繁,嚴重影響精準扶貧的實施開展。五是財政預算無法充分保障扶貧開發工作經費。當前,全縣扶貧開發工作進入全面攻堅期,工作任務量成倍增加,鄉鎮是扶貧開發工作責任主體,而鄉鎮沒有扶貧工作經費和項目管理費,致使工作難落實、難推進。

(三)精準到户難。一是一户一策實施難。在實施精準幫扶過程中,雖對每户貧困户制定了一對一的幫扶措施,但部分貧困户家庭青壯年、明白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在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動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二是市場變幻莫測導致難以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受當前經濟大環境影響,市場風雲變幻莫測,一些農產品、畜產品價格呈現不穩定、階梯式變化,農民難以摸清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就算產業搞起來了,但終因市場因素而半途而廢,一直也未形成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業,但由於市場發育不良,有的甚至遠離市場,造成產品滯銷,農民怨聲載道。三是龍頭企業帶動力弱。縣域涉農龍頭企業較少,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不明顯,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是空殼子、空架子,吸納帶動貧困户作用不明顯。四是部分貧困户發展意識差,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甚至有些貧困户不以貧困為恥,反以貧困為榮,感覺戴上了貧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國家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優越感。也有些貧困户有擺脱貧困的願望,但由於思路不明,觀念不清,缺失資金,缺少引導,盲目發展,導致失敗,最終失去脱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四)精準幫扶難。我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全縣所有黨員幹部和單位部門要掛鈎幫扶9.6萬貧困人口,平均每名幹部就要幫扶2户貧困户以上,駐村幹部和村幹部也要幫扶多位貧困户。很多機構較小的單位和部門也相應安排掛鈎聯繫1個村,由於機構小、單位幹部職工也少,任務相對也更重。全縣一個村就有貧困户幾十户、甚至是上百户,縣、鄉幹部按照縣領導每人包聯3户,縣直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包聯2户,縣直一般幹部職工每人包聯1户的幫扶要求進行幫扶,結對幫扶剩餘的全由村幹部幫扶,大部分村幹部每人包聯8户以上。由於精力有限,導致幫扶效果不明顯,實施幫扶被動應付,甚至不少單位把扶貧幫扶按照民政救濟來做,搞搞看望慰問、發發油米紅包就算幫扶,流於形式,沒有起到開發式扶貧幫扶應有的作用。

三、開展精準扶貧的對策與建議

(一)瞄準貧困對象,切實做到扶真貧。

一是及時更新完善建檔立卡數據庫。建立脱貧退出和返貧納入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對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户及時更換,應該納入而沒有納入的要及時加進來。二是對五保户、低保户和無發展潛力的對象,與民政部門做好有效銜接,納入民政保障。三是對具備條件容易脱貧的對象,要優先納入脱貧計劃,讓其早日脱貧。四是對貧困户致貧原因進行分類,因户制宜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精準扶貧行動計劃,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這樣採取針對性的扶持措施,調集有限的資源,讓貧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脱貧。

(二)記準扶貧理念,切實做到真扶貧。

牢固樹立一切為了貧困羣眾的扶貧理念,帶着真實感情真扶貧。一是落實第一責任。 黨政一把手要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把扶貧工作記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堅持以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户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籌備、人力調配、檢查指導等工作。二是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打破以往的政績觀,少一點錦上添花,多一點雪中送炭。要把扶貧工作的主戰場轉移到邊遠高寒落後的山上。要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加大對鄉鎮、縣直單位黨政一把手履行扶貧責任制的考核問責力度,每年對扶貧開發成效進行考核問效,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實行問責機制。三是加強扶貧隊伍建設。配強配優縣鄉扶貧隊伍,增加人員編制,保證扶貧幹部能夠專職專幹,隊伍穩定。四是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因村選派第一書記到村任職,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願意為羣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三)選準致富路徑,切實做到真脱貧。

脱貧致富具有複雜性和長期性,必須要選準致富路徑,變輸血為造血,否則會出現一邊扶貧、一邊反彈現象。一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要充分結合貧困村實際,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選擇適合本地條件,有優勢、有特色的產業和產品作為發展的方向和重點,積極引導貧困户規模發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培育出貧困户增收項目。二是培育市場主體,發展產業要與市場銜接。通過採取企業+基地+農户和 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户發展特色產業。產業大户和專業合作組織要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主動引導貧困户加入發展生產,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發揮貧困户主體作用,激發貧困户致富願望,變要我脱貧為我要脱貧,要建立惠農政策激勵機制,實行以獎代補,鼓勵貧困户發展生產。四是將片區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打破行業部門限制,進行扶貧資源的大整合、大規劃,在片區範圍內針對不同的貧困特徵和不同的制約因素,從點、線、面不同層級立體解決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的整體發展問題,使最貧困的人羣既能夠分享到精準扶貧開發的資源,又能夠從片區扶貧開發及區域經濟發展中受益,真正實現集中各方力量,徹底改善貧困户生產生活條件和貧困村公共基礎設施環境。

(四)精準幫扶責任,切實做到真落實。

落實精準幫扶責任就是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要根據包村、包户任務,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施策。一是明確幫扶責任。各級幫扶單位要將駐村幫扶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積極為掛鈎幫扶的貧困村脱貧致富出謀劃策辦實事;要加強對社會扶貧力量的動員、整合和配置,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一方面要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強的幹部組成駐村工作隊參與指導貧困村扶貧各項工作,尤其是產業培植上,另一方面要做好督促監察工作,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村的資金落實及項目實施情況,監督項目實施進程和質量。二是加強情感幫扶,駐村幫扶黨員幹部要積極走村入户與貧困羣眾交心談心,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政務公開欄,宣傳政策,瞭解貧困羣眾的思想,積極鼓勵其增強信心,幫助其樹立自信,克服消極的思想情緒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引導貧困户自力更生,勤勞致富。三是形成幫扶合力。要積極扶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的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户和致富帶頭人,鼓勵其帶領貧困户共同發展產業,要在税收減免、扶貧貼息等政策上給予優惠,以形成貧困户增收、企業增效互惠互利的雙贏機制。要改革農村信貸體制,建立扶貧信貸制度,加強對資金短缺貧困農户發展產業的支持和幫助。要加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文化扶貧的力度,建立健全技術扶持體系,用足用好農業科技人員到村到户進行現場技術培訓指導,不斷加強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農户的綜合素質,保證貧困户户均有1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充分顯現出科技扶貧在脱貧致富中的重要性。同時,社會各界幫扶資源也要向貧困村、貧困對象聚集,要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形成精準扶貧的最大合力,確保到2022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四、全縣下步精準扶貧工作打算

通過開展此次全面摸底調查,徹底摸清了我縣貧困人口現狀,也有效掌握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面臨的形勢,為今後扶貧工作指明瞭方向。下步,全縣將以實現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特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貧困户十有一保障為目標,以xx縣貧困村扶貧行動計劃為抓手,紮實苦幹、合力攻堅,確保到2022年完成減貧脱帽,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具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一批精準脱貧總體思路,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

(一)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實現貧困人口脱貧14557户56055人。計劃從2022年至2022年分年度實施產業扶持增收和勞動力就業引導培訓,逐年逐批完成全縣14557户56055人的脱貧任務。各鄉鎮要將符合此類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扶持、引導貧困户勞動力發展種養產業,並配套建設好水利、道路、電力等公共基礎實施,充分實現貧困户穩定創業、就業,達到增收脱貧。

(二)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實現貧困人口脱貧5311户21063人。計劃從2022年至2022年分年度採取易地扶貧搬遷、移民搬遷安置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縣生存條件惡劣的5311户21063人的搬遷安置及脱貧任務。各鄉鎮要將現仍居住在高寒、偏遠及生存環境惡劣複雜、不適宜發展生產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實施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徹底改善貧困户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在安置地分配新的土地給搬遷户發展生產或是轉移就業,確保貧困户搬得來、住得下、能脱貧。

(三)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實現貧困人口脱貧3850户15000人。計劃從2022年至2022年分年度對無勞動能力及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户,實施低保政策兜底全覆蓋,逐年逐批完成全縣殘、孤貧困人口3850户15000人的減貧任務。各鄉鎮要將因災、因禍、因病等原因而致殘並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給予低保救助,保障貧困户生活,緩解其困難,逐步減輕其貧困程度。

(四)醫療救助扶持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實現貧困人口脱貧1050户4000人。計劃從2022年至2022年分年度對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的貧困户,採取醫療減免補助、社會救助、助學幫扶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縣病患貧困人口1050户4000人的減貧任務。各鄉鎮要將因病、因災、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實施醫療救助扶持,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解決貧困户看病難、治病更難的問題。同時,實施社會救助、助學幫扶,對因災、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進行生活救助和助學幫扶,緩解其實際困難,阻止其再次返貧,從而鞏固扶貧成效。

【第6篇】珠海市政協專題調研報告

為推動珠海市的老齡工作,走珠海自己的創新之路,市政協委託吉林大學“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了由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協同調研工作的“珠海市人口老齡化現況調查及對策研究”課題組,組織相關專家開展了對珠海市老齡人口現況的調查。該項調查工作歷時一年半時間,採取分層、整羣抽樣的方法對珠海市1109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體格檢查與實驗室檢測。並形成了詳實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近年來,珠海市政府在養老服務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完善了養老相關政策制度,制定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其次,形成了“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公民互助、規範推進”的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方向。第三,推進了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初步建立了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四是加強了老年人的權益保障。綜合來看,珠海市總體上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專業化、規範化管理等方面,都與實際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超過六成老人患有高血壓

調查顯示,截至xx年末,珠海市60歲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2.56萬人(數據來源於市公安局),佔户籍人口總數的11.59%。在接受調查的1109名老年人中,最高年齡103歲,最低年齡60歲,平均年齡67.68±7.13歲。男性414人,佔37.33%;女性695人,佔62.67%。從不同年齡組老年人口構成來看,60-69歲組人口數量766人,所佔比例最高,為69.07%;70-79歲組人口數量240人,所佔比例為21.64%;80歲及以上(≥ 80)組人口數量103人,所佔比例為9.29%。

根據老年人自報慢性疾病患病情況和相關檢測診斷,慢性病排名前六位依次為高血壓(66.5%)、骨關節疾病(29.7%)、眼病(16.9%)、糖尿病(15.7%)、心臟病(11.0%)和腦血管病(6.7%)。

目前珠海市共有養老機構24所

調查得知,目前珠海市共有養老機構24所,其中公立15 所,民辦9 所。珠海目前養老機構數量不少,但規模都不大,最大規模的一家牀位數也只有180 張,且整體上服務水平不高,高端養老機構在珠海暫時不存在。全市共有養老牀位3387張,平均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擁有牀位約26.8張。xx 年全國老齡辦主任會議上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牀位24.4 張。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珠海的數據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養老機構共入住老年人為1397人,入住率為49%。其中公辦入住率平均為36.4%;民辦入住率平均為65.5%。從入住率來看,雖然公立養老機構平均月收費低於1500 元/人,而民辦養老機構平均月收費高於xx元/人,但由於地理位置、服務設施等因素的影響,民辦養老機構的入住率要高於公辦機構。同時,絕大多數老年人還是選擇在環境熟悉的社區中居家養老。

建議制定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報告認為,珠海市還沒有充分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準備,社會上的中、青年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及早、及時備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在部分人思想中依然根深蒂固。

報告建議加強老齡政策及佈局的頂層設計,制定老齡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建立政府、市場、社會三大部門共同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體制機制。

報告還建議進一步完善醫療衞生體系建設。目前珠海市的老年護理康復服務設施和場所總量還顯不足,亟需優先發展社會化護理康復服務、健全醫療康復護理體系。構建大型醫院、專業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緊密結合、有序銜接的康復護理體系,加快康復護理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康復護理保險參與體系。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切實推進老年醫療衞生服務網點建設,並加強基層老年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完善防治結合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建立區域衞生和人羣健康評價制度,完善居民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增加投入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報告建議增加政府投入;吸納社會資金;鼓勵個人投資,爭取有更多的投入,促進包括醫院醫療、健康管理、康復護理、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旅遊養生為鏈條的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促進疾病診療一條龍服務,醫聯體模式的建立 [ 醫院(二甲、三甲)、診所、家庭病牀]。有目的地完善教育、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健康評估及個體化生活飲食指導與保健、加強護理專職隊伍的培訓和全科醫生隊伍及人員的配備。

珠海目前從人們的觀念和選擇上,適宜以“居家養老”為主,模式應該是“健康加養老”,輔以相應的政策支持。新建居住(小)區要根據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積極推動旅遊養老的步伐。

【第7篇】區政協關於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按照區政協2011年度常委會工作計劃安排,區政協專門成立了由一名政協副主席任組長,區政協相關委室和區農業局的有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就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張店區現有農業人口14.04萬人,耕地面積8.1萬畝,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86萬元。2011年,為加快提升全區農業發展整體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區委區政府立足區情,確定了“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村環境,富裕農民生活,服務城市需要”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着力推進都市農業發展。成立了由政府牽頭、部門組成的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股份合作制的指導意見》,對加快發展中心城區都市農業做出了全面部署。目前,我區都市農業發展初具規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始顯現。

1、科學規劃,合理定位

全區都市農業發展遵循“點線面相銜接,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則,因地制宜,着重建設“四個片區”:一是建設優質糧食生產片區。主要是依託馬尚鎮、房鎮鎮、中埠鎮等區域內的農田,發展精準農業生產,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二是建設生態涵養髮展區。以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唐家山等區域為主,深入挖掘山區特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三是建設生態經濟林果帶。在傅家鎮、馬尚鎮、房鎮鎮重點實施濱博高速公路沿線經濟林產業。四是進一步打造城市綠地生態體系。主要沿主幹公路、主河道建設綠色通道、防護林帶以及環村、環鎮生態林,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備的經濟林果帶。

2、突出特色,全面推進

我區都市農業園區發展特色鮮明,農業結構調整進展順利,生態綠化修復初見成效,都市型現代農業框架初步形成。目前,灃水鎮、中埠鎮、傅家鎮、杏園街道累計種植核桃8000餘畝;初步完成大規模沿路、沿河綠化,種植園林綠化苗木9000餘畝;黑鐵山區域生態修復規劃面積2230畝,已完成苗木種植1200畝;實現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6萬畝,發展種植專業合作社8家。以建設各具特色的都市農業園區15個,總規劃面積8000餘畝,計劃投資近9億元,已完成投資2.8億元,同時,注重引導園區積極與科研院所聯繫,引入先進的科技項目,種植適合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帶動都市農業向名、特、優方向發展。

3、政策引導,全力扶持

區政府從財政上不斷增加對都市農業發展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的都市農業補助、獎勵政策。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建設的單位,區財政按照當年實際投資額的5-10%予以補助;對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要求實現長期結構調整的,按照其調整面積,區財政按每年300元/畝的標準連續補助三年,當年提供300-500元/畝的苗木補助;對實現長期結構調整的鎮,區財政按照每調整1000畝獎勵2萬元標準予以獎勵。對都市農業園區建設配套設施所需的用地指標,優先予以安排。目前,全區已兑現各類苗木補助款490.31萬元;對5個都市農業示範園區發放獎勵資金45萬元。同時,積極協助解決都市農業園區用地問題,已落實新增指標和掛鈎指標1654.2畝。

4、發展良好,成效初顯

目前,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正逐步實現由過去的家庭式零散的苗木培育、單一的農作物種植,向集體種植、優質種植、休閒觀光、增收增效於一體的多功能方向發展。華煜玫瑰生態莊園、吉田園、玉黛湖農業高科技示範園、淄博名典彩葉觀光園、淄博十三皇莊農業生態觀光園被命名為市級都市農業示範園區。按照“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苗則苗”的原則,對孝婦河、濱博高速公路、張周路等重點地段,沿河、沿路種植了經濟林,對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等重點區域,實施大面積生態修復工程。土地流轉逐步規範有序,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得到了增強,在流轉的近2萬畝土地中,有98%以上的項目達到了50畝以上的規模化經營標準,促進了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存在問題

當前,全區都市農業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都市農業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對都市農業的認知度不夠高,對發展都市農業帶來的經濟、社會、生態的綜合效益認識不夠深,因此,對都市農業發展還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現象,尚未形成發展都市農業的良好氛圍。部分財政補助資金不能及時兑現,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發展都市農業的積極性,不利於我區都市農業今後的健康發展。

2、發展都市農業與城市發展尚未實現有機統一。政府宏觀上對都市農業發展做出了部署,但難以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社會投資都市農業的信心不足。

3、土地使用效率有待於提高。有的園區和部門難以突破固有思維模式,對於國家有關土地政策未能吃透精神,靈活運用,限制了都市農業發展。

4、都市農業園區發展有待於規範。政府宏觀的規劃需要進一步細化,使園區發展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和指導。目前,都市農業園區建設沒有制定相配套的發展標準,多數園區存在發展自由現象,發展方向、目標不夠清晰,園區建設檔次低,發展層次不高,同時,容易造成個別園區變相圈地。

三、建議和對策

都市農業是隨着城市化水平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把城區與郊區、農業和旅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產業,是依託城市、服務城市、適應城市、滿足城市人們各種需要的現代農業。我區都市農業發展應立足區位特點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確定都市農業發展方向、形式、規模和佈局。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形成都市農業發展合力。一是進一步加大發展都市農業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對發展都市農業的認知度,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二是不斷強化基層政府對都市農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同時,農業部門要結合各鎮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指導各鎮編制都市農業發展規劃,促進我區都市農業健康有序發展。三是及時兑現有關都市農業發展的財政補助資金,充分調動和激發發展都市農業的積極性。

2、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夯實都市農業發展基礎。農業、規劃、土地等有關部門要充分結合中心城區“十二五”發展規劃,針對不同時期的發展目標,根據地理特點,進一步細化我區都市農業發展佈局,使全區都市農業發展更加貼近實際,更加科學合理,鑑於中心城區的發展規劃要求,建議我區都市農業今後可重點圍繞黑鐵山、玉皇山、炒米山等東部地區進行發展。

3、科學實施土地流轉,充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一是主動爭取國土資源等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以鎮、街道為單位,建立規範的土地流轉平台,將土地流轉納入基層政府管理,以鎮、街道為主導,統一調配使用,在嘗試聯租、聯包方式的同時,促進土地流轉有序進行。二是要結合城市規劃、土地規劃,預防因短期性用地給園區建設帶來的投資浪費。三是在實施土地流轉中,要堅持羣眾自願原則,切實保護好羣眾利益。

4、進一步細化產業規劃,規範都市農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逐步完善園區建設機制,制定出台都市農業園區發展標準,明確用地使用性質,實行園區准入制度,從建設面積、資金投入、種植標準、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規範,嚴把審批關口,建立農業、規劃、土地、財政等部門聯合審批制度,防止一窩蜂式發展,預防因盲目發展造成的投資浪費,杜絕變相圈地行為。同時,對園區發展情況定期進行檢查、驗收、考核,達到規範化發展。

5、強化服務意識,加強政策引導。一是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效率,重點對有發展潛力,並能實現長期發展的都市農業項目加大扶持力度。二是落實都市型農業領導小組聯繫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好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及時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三是積極借鑑外地發展都市農業的成熟經驗,引導和鼓勵採用新技術生產手段和精細化管理方式。通過股份制等形式,建立健全國家、集體、企業、個人多元化投資機制,提升都市農業發展後勁。四是加快西五路南延工程等一系列都市農業園區周邊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優化都市農業園區發展環境。

附:1、本文有關名詞解釋;

2、都市農業15個重點建設園區。

【第8篇】河北省政協最新調研報告:近96%被政府採納

xx年,河北省政協圍繞完善12個事關河北大局的重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日前,記者從省政協獲悉,省政府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對省政協調研組所提建議進行全面梳理,並對成果運用情況進行跟蹤督辦。截至目前,12個調研報告所提69個方面建議,66個已被相關部門完全採納或部分採納,3個因與國家政策不符未被採納。

在“關於完善開發區體制問題”的調研報告中,省政協調研組建議,整合處於成熟期的開發區經濟功能和行政功能,實行“政區合一”模式。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推進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目前“政區合一”模式在部分有條件的開發區實行,設立了開發區人大、政協和法院、檢察院等相關機構。報告建議,下放審批權限,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省政府《關於加快開發區(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積極開闢綠色通道,省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受理開發區(園區)的報件,並簡化審批程序,優先予以辦理。

針對“關於推進河北省產業集羣轉型升級問題”,提出按照“12345”的發展思路,即圍繞“一大目標”、突出“兩大重點”、實現“三大突破”,用足“四大政策”,強化“五大舉措”。我省正在草擬的《河北省工業領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xx-2022年)》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提出,到2022年,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產業集羣達到400個,超50億元的達到200個,超100億元的達到100個;培育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50個以上,其中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5個以上。推廣“產業集羣+技術平台”模式,選擇50個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的優勢產業集羣,京冀共建100個產業共性技術平台。

【第9篇】市政協辦公室副調研員2022年度個人述職報告

一年來,我始終保持以平常的心態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協助提案委積極完成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現述職如下:

一、認真學習,堅定信念

我從專職副主任改任非領導崗位,始終做到把理論學習和工作業務知識的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態度、政治責任、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認真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理論水平、思想素質和履職能力,堅定理想信念,忠於黨,言行一致。一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二是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中辦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精神;三是堅持幹部在線的理論學習和參加市政協委員培訓班的學習;四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中辦國辦和省委辦省府辦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的意見,加強與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門的溝通聯繫,積極推進提案的協商辦理;五是保持與各縣(市、區)政協、市各民主黨派提案工作的對口聯繫和業務指導,分別受邀在吳川政協委員培訓班和市民建的骨幹培訓班講授提案工作知識,引導委員和黨派成員提高撰寫提案能力,積極運用提案方式參政議政,為黨委政府建言獻策。

二、努力工作,認真履職

我始終如一以平常的心態、樂觀的心情和良好的工作態度,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做到有領導要求與沒有領導要求一個樣,領導在與領導不在都一個樣。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盡職盡責做好工作。一是積極參加委員和界別委員視察調研、“走百校”“走百醫”和提案跟蹤督辦等活動;二是積極配合做好主席視察團“回頭看”督辦《關於進一步綜合整治南渡河,力保雷州半島生命之源》提案的現場視察籌劃工作;三是積極引導委員深入調研,運用提案方式履職,並帶頭撰寫提案共4件、聯名的1件,其中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的提案榮獲優秀提案獎,為助推我市創文等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四是加強與市各黨派、團體、政協各專委的溝通聯繫以及搞好與有關承辦提案單位的協調配合;五是積極協助做好省政協擬在我市設立廣東省政協提案工作研究會(xx)分會和成立xx市政協提案工作研究會的前期籌備工作;六是積極做好省政協以“政協提案工作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的徵文發動工作,我市共提交了1,其中本人也帶頭撰寫;七是協助做好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提案徵集、初審、立案、交辦工作;八是積極參與市政協辦公室在扶貧點開展的系列活動和6·30扶貧日捐款等活動。

三、遵紀守法,誠實做人,

我牢記黨的宗旨,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積極參加“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專題和普法教育。注重黨性修養,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修身做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素養和應有的風範。發揚優良傳統,永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在工作上高標準嚴要求。在道德品行上帶頭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誠實做人,多做好事,不圖名利,尊重領導,團結同志。

【第10篇】政協調研員2022年個人述職報告

過去的2022年,本人認真貫徹“兩學一做”精神,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行為上嚴於律己,遵紀守法;工作上,盡職盡職;平時勤於學習,認真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工作能力。現將個人情況簡要報告如下:

一、緊跟政治形勢,及時學習貫徹中央有關指示精神,時刻保持清醒的思想覺悟。

一年來,本人認真參加各項學習活動,期間參加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週年系列宣講報告會,學習了“兩學一做”精神、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參加了市政協組織的到革命老區教育基地接受學習活動。通過這些學習,本人及時領會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時,本人關注國內外的社會動態,積極參加政協機關和黨支部活動;參加市委組織的公務員培訓,不斷增強自己的工作素養和能力。

二、認真履職,協調統籌好各項工作的輕重緩急,努力使每項工作都能取得好成績。

本人組織本委委員切實履行好本委的工作職責。主要工作有:組織委員開展了“走雙百”活動,即在xx市範圍內對一百所中國小校和一百所鄉鎮基層醫院的建設發展情況進行視察調研。按照各專委分工,3月,本委調研了徐聞縣的13所中國小建設及工作情況。6月,為切實瞭解“2022年xx市‘政銀企’金融對接推介會”落實情況,本人組織委員調研組到zz市有關企業進行調研。8月,組織委員調研了徐聞縣的15家鄉鎮基層醫院的建設發展情況。9月,協助林家萍副主席督辦了《關於嚴格保護xx港灣,嚴禁繼續填海建設行為的建議》提案。此外,本人配合提案委,參加視察調研並負責草擬了《關於藉助雷州半島生態修復的契機,打造全國最大的最具特色的紅樹林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議》和《關於進一步扶持發展我市遠洋漁業的建議》案;其中《關於進一步扶持發展我市遠洋漁業的建議》案得到了王中丙市長的重視和批示。另圍繞經濟工作內容,協助接待省政協和外省地級市政協來湛調研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嚴格遵守組織紀律,清白做人做事,立志做一位問心無愧的公職人員。

過去一年,本人始終嚴於律已,把工作作風培養的重點放在嚴謹、細緻、紮實、求實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紀律規範自己的言行,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遵守黨章國法,絕不做違法違紀的事。

四、生活簡樸,態度樂觀,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生活作風。本人生活簡樸,人生態度豁達樂觀。努力做到不違反八項規定,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始終做到清正做人,勤懇做事,保持積向上的健康生活態度。

五、找出自身不足,明確努力方向,爭取來年取得更好成績。認真自省,當前本人對政治理論學習重視不夠;工作有按部就班的固化傾向。這點今後要加以改進,爭取來年取得更好成績。

【第11篇】湖南省政協委員專題審議長株潭示範工程調研報告

3月6日,湖南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胡偉林,副主任祝燕德以及來自湖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專家等部門的政協委員一行赴省氣象局就“關於加快推進長株潭城市羣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建設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省市氣象部門的意見,研究審議調研報告。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常國剛,黨組成員、副局長潘志祥以及省氣象局辦公室、減災處、計財處等相關處室和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氣象局參加本次會議。

早在1月中旬,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就對“加快推進長株潭城市羣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建設”課題進行了實地調研。胡偉林對湖南氣象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和防災減災中發揮的積極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近年來,三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隨着長株潭城市羣的快速發展,城市環境污染、熱島效應、城市內澇、城市霧霾等氣候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氣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預警信息發佈能力、精細化預報能力和城市氣象災害專業監測能力等亟待加強。

針對調研報告,胡偉林強調要突出“兩個聚焦”,即聚焦城市防災和長株潭示範工程項目啟動建設。他指出,目前長株潭城市羣的發展對我省人口、交通、經濟等佔有特別重要的位置,但目前城市防災減災還屬於薄弱環節,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將向省政府建議儘快落實“長株潭城市氣象防災減災綜合示範工程”建設,全面提升自然災害防禦能力,對於推動全省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意義重大。

會上,常國剛表示氣象局將全力配合省政協的調研審議,並就報告提出了自己看法。長沙、株洲、湘潭市氣象局負責人也依據各市的實際情況,表達了相應的訴求。胡偉林要求及時梳理與會人員提出的建議,達成共識並融入調研報告,儘早促成長株潭示範工程項目的啟動。

【第12篇】市政協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市政協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 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確定了方向。 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願、規範、有序地流轉,又如何通過有效的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經濟科學發展,是各級黨委、政府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最近,就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經營權流轉情況作了一次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土地承包管理情況

各縣(市、區)以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維護好農民利益為基礎,進一步加強和規範了土地承包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一步落實。1998年以來,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為期30年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工作,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户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縣(區)統一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屬證書。全市43個鄉鎮(管委會)518個行政村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應籤214298份, 3528654畝,已籤205973份,3431981畝,土地承包合同簽訂率96%;土地經營權屬證書已頒發207328份,土地經營權證書發放率97%。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進一步加強。在土地承包30年工作基本完成後,及時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土地承包的規範化管理上來,把加強制度化建設作為促進農村承包關係長期穩定的首要措施.一是規範土地承包檔案管理。青銅峽市、鹽池縣對土地承包合同進行整理歸檔,統一編號,納入縣(市)一級統一管理,其他縣(區)由鄉鎮統一管理,在此基礎上,各縣均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檔案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強化管理措施。二是妥善處理承包土地糾紛。以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核心,建立和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定期報告、信訪、調節、糾紛處理及反饋等制度,規範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處理程序,確保黨在農村的土地政策得到切實落實。三是嚴格耕地保護,遏制違法違規徵用農村土地行為。各縣結合開展農村土地專項治理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土地承包自查和梳理工作。通過專項治理,土地承包規範管理得到加強,違法違規徵佔農村土地的突出問題得到明顯遏制。同時,還通過強化徵地補償的審計監督工作,切實維護了農民利益。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

(一)流轉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體上還處於初始階段,規模較小。至20xx年涉及農户19821户,流轉總面積168611畝,佔承包農户的9.2%,佔承包面積的4.8%,其中:轉包的4927户,91131畝,佔流轉總户數的25%,佔流轉總面積的54%;轉讓的797户,4300畝,佔流轉總户數的4%,佔流轉總面積的3%;互換的741户,12373畝,佔流轉總户數的4%,佔流轉總面積的7%;出租的13356户,60807畝,佔流轉總户數的67%,佔流轉總面積的36%。

(二)流轉特點

近年,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流轉的規模逐步擴大。20xx-20xx年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規模較為穩定,其中,20xx年全市流轉總面積只佔到承包耕地面積的1.9%左右。近幾年呈加快趨勢,特別是到20xx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面積達168611畝,比20xx年增長71655畝,增幅74%,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明顯加快。

二是依法流轉的意識明顯增強。過去,農户間土地流轉基本處於隨意和無序狀態,矛盾糾紛不斷。《農村土地承包法》頒佈實施後,各縣(區)結合實際,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了農民依法流轉的意識。農户更信任以鄉、村為中介的依法流轉。去年以來,流轉土地的農户大都簽訂了合同,部分過去隨意流轉土地的農户,也紛紛補簽了合同,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

三是流轉對象呈多元化趨勢。除農户之間流轉外,近年來一些工商企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户等規模經營主體作為受讓方參與流轉,並呈逐步增加趨勢。

四是流轉形式以轉包、出租為主。儘管近幾年流轉的形式多樣,但轉包、出租一直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要形式。20xx年轉包、出租面積151938畝,佔流轉總面積的90%。

五是流轉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設施農業、養殖園區用地不斷增加,僅利通區金積、高閘兩鎮近兩年通過土地流轉新增設施農業17000畝。同時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開展,構築了加快發展的平台,推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三)流轉成效

土地流轉對改造我市傳統農業,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一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為建設區域特色農業,形成佈局合理,規模化經營奠定了基礎,特色突出的甘草、奶牛、攤羊、高酸蘋果、葡萄、優質糧食 、設施農業等十大農業基地建設,都規模不等地涉及到土地流轉。一些有資金有技術有意向擴大種養規模的大户、企業和合作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二是促進了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騰出精力,外出務工經商或從事

二、三產業。實現了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的雙贏。青銅峽大壩鎮大壩、陳俊、利民等村,引進北京純真種子公司、區農技公司、北京先仁達公司等3家企業,以租賃承包形式租賃農民耕地20xx畝,種植無公害蔬菜發展設施園藝,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由原來的100人增加到800人,農民在得到每畝500元租金的基礎上,還為企業提供勞務服務,每月至少可增加600元收入。鹽池縣綠海苜蓿產業公司,租賃土地8000餘畝,發展牧草產業,_____沃能公司租賃1萬畝土地種植甘草。農民不但獲得部分土地租金,同時在公司打工,獲得務工收入,較好地解決了該地區閒散土地多,粗放經營效益低的問題。三是促進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託牛所、奶牛養殖基地,形成佔有_____半壁江山的奶產業。娃哈哈看好_____奶源來吳投資建廠。利通區高閘鎮馬興西瓜協會通過自身規模種植帶動周邊農户種植早熟西瓜上萬畝。企業與農户、協會與農户以合同訂單把家庭經營過渡到公司+農户、科技+農户、協會+農户,農民接受企業現代經營理念和制度化管理方法,按照市場信息、經營戰略、經營目標實施標準化生產。四是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通過土地流轉,全市僅設施農業面積累計達到20.37萬畝,改善了我市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村組土地承包合同未籤,經營權屬證書未發。從各年度調查情況來看,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簽訂及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全市仍然有3%的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未籤和4%的經營權屬證書未發;特別是撤鄉並鎮等原因使合同丟失,土地台賬不完善等問題均有存在,這些問題將為實施土地流轉帶來不利因素。

【第13篇】政協精準扶貧調研報告2022

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矛盾集中的系統工程。各鎮(街)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各個環節的工作有序推進。

一、基本情況

安塞縣轄8鎮1個街道辦,211個村,101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29萬人,總土地面積2950平方公里,其中農村人口14.98萬人。截止2022年,全縣在冊貧困人口由2022年的12977户、37270人減少到7955户、20229人,分別佔到全縣農村人口總户數、總人口的21.5%和13.4%,其中有一般貧困户4843户13021人、低保户785户1795人、五保户502户652人、低保貧困户1825户4591人;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22年的1526元提高到2486元,淨增960元。因病致貧户有2278户、因殘致貧户有604户、因學致貧户有883户、因災致貧户有732户、因缺乏技術致貧户有700户、缺勞力致貧户有557户、缺乏資金致貧户有501户、缺土地致貧104户、自身發展動力不足79户。2022年計劃脱貧人口通過搬遷扶貧641户1847,發展蘋果業1526户3468人,大棚種植294户865人、養殖715户1999人、其他產業扶貧479户1374人、產業技能培訓525户1402人、務工技能培訓599户1523人、救助兜底1287户1859人,全縣確定貧困村74個,其中省級21個,市級53個,佔到全縣行政村的35%

二、貧困户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户相關信息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户之所以難脱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户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國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脱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多數貧困户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户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户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户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户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思路和建議

(一)深刻領會,全面掌握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開發式扶貧,大力實施移民搬遷、整村推進等綜合扶貧開發,貧困鄉村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羣眾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已經初步建立。但長期以來,由於扶貧認定評價體系不夠科學,扶貧對象識別不夠精準,導致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扶貧到户最後一公里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扶貧的具體措施和相應的監督機制難以保證扶貧資源精準地用到貧困人口身上,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撒胡椒麪的現象,離羣眾扶真貧、真扶貧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直接指向並立足貧困人口脱貧解困,管當前、利長遠,做好這項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

1、做好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是精準扶貧的客觀要求。一是扶貧對象建檔立卡,有利於提高幫扶質量。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瞄準扶貧對象,能夠打破貧困需求和扶貧力量間的溝通不暢,貫通幫扶政策、資源進村入户渠道,與貧困户進行有效對接,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切實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二是扶貧對象建檔立卡,有利於整合各方資源聚焦扶貧對象。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下,通過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建立健全農村貧困農户信息系統,不僅為扶貧部門的工作提供依據,也可為各個行業部門工作提供一個通用平台。同時,也為社會各界開展扶貧幫困、投身扶貧公益事業暢通了信息渠道。三是扶貧對象建檔立卡,有利於對幫扶成效實施動態監測。通過調查,準確掌握貧困户家庭成員住房、交通、飲水、教育、社保、產業、技能等詳細情況,既能對各鄉(鎮、街道)扶貧開發工作成效進行客觀評估,也能對全縣貧困狀況進行科學研判,增強扶貧工作的前瞻性,從而更好地制定政策措施。

2、做好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是推進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的內在要求。近年來,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多次提出創新扶貧工作機制的要求,特別強調要推進精準扶貧,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2022年是扶貧的改革之年、創新之年,其核心就是精準扶貧,而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就是扶貧對象的建檔立卡。我們只有抓住貧困人口這個核心,用好扶貧對象建檔立卡這個平台,才能有的放矢、創新思路和方法,切實推進扶貧工作體制機制的創新。

3、做好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是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扶貧工作事關民生,是典型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集中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開展貧困户識別和建檔立卡,就是對貧困户進行準確定位和精確瞄準,為我們扶貧開發找準一個個具體對象,然後通過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力量,分年度、分批次對這些貧困對象進行幫扶脱貧,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真、做出成效,真正體現黨員幹部深入羣眾接地氣,真正體現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向縱深發展。

(二)把握關鍵,突出重點,紮實抓好全縣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

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內容多、任務重、時間緊,各相關部門必須按照省、市、縣的部署要求,統籌謀劃,周密安排,有序推進。

1、準確把握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要按照《安塞縣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實施方案》要求,2022年底前,在全縣範圍內建立貧困户、貧困村電子信息檔案,構建與國家數據平台相銜接的全縣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為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同時,要根據國家制定的統一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要通過建檔立卡,對全縣貧困户、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瞭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

2、準確把握建檔立卡對象和標準。一是要搞好貧困農户的識別。貧困户識別執行202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875元(2022年2500元不變價)的省級農村扶貧標準;同時,識別出國家扶貧標準202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2022年2300元不變價)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今年市級下達我縣建檔立卡人口規模控制數為29470人。二是要搞好貧困村的識別。貧困村識別按照我省2022年底行政村貧困發生率比全省貧困發生率高一倍(全省國家扶貧標準下貧困發生率為15.1%,一倍為30.2%)以上、行政村202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60%(全省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6503元,60%為3901.8元)、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的一高一低一無標準執行。

3、準確把握關鍵環節和步驟。本次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前期準備。主要任務是確定建檔立卡對象、標準及規模,編制工作方案,宣傳發動,開展培訓。這個階段的工作已經完成。第二個階段是全面開展識別工作。要按照規模分解、初選對象、審定公告、結對幫扶、制定規劃、填寫手冊、數據錄入等各個環節的要求,積極開展貧困對象識別工作。這個階段的工作正在進行,必須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第三個階段是聯網運行。貧困户信息要及時更新,並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現貧困户動態調整。這個階段的工作必須在今年10月20日前完成。

4、準確把握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要嚴格按照《安塞縣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實施方案》的要求,對建檔立卡工作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進行規範操作。一要始終堅持公示公告。貧困户識別要做到兩公示、一公告,貧困村的識別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關記錄和檔案資料,要全程公開,接受監督,確保結果公正。二要落實結對幫扶措施。識別貧困對象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幫扶措施,因地制宜、因户制宜,要統籌安排各類幫扶資源,結合需求與實際,研究提出對貧困户、貧困村結對幫扶的方案,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責任,明確結對幫扶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三要實行動態管理。貧困户、貧困村的信息要及時更新,並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現信息動態管理。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全縣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矛盾集中的系統工程。各鎮(街)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各個環節的工作有序推進。

1、強化組織,加強領導。此次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鎮(街)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力以赴、整合資源,將全縣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推上一個新台階。各鎮(街)要將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配備專用電腦、檔案櫃等設備,確定專人負責管理,明確工作職責,及時推進工作,按照《安塞縣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實施方案》中的識別標準、工作方法和步驟安排抓好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按時完成任務。

2、加大宣傳,營造氛圍。一是要充分利用召開羣眾會議、標語、專欄等進行宣傳發動,把建檔立卡工作的相關政策以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到每個農户和每個村,做到家喻户曉,確保羣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充分動員廣大羣眾積極參與,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二是要加強對基層工作力量的宣傳發動。這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僅靠鎮(街)的工作人員是難以完成的。要依靠基層組織,廣泛動員大學生村官、包村幹部等工作力量積極參與,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3、嚴肅紀律,確保實效。這次建檔立卡工作要求高、標準嚴,各鎮(街)要細緻調查核實,做到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實可靠、羣眾認可滿意。在識別過程中,嚴禁優親厚友,嚴禁提供虛假信息,嚴禁拆户、分户和空掛户,杜絕平均分配。要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嚴謹的態度,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對照國家確定的識別標準、識別規模、識別方法,從嚴把好貧困對象識別數據核實關,確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況準確、數據詳實,確保工作落實到位無偏差,政策執行到位不走樣,堅決杜絕違規操作、暗箱操作現象,堅決防止漏報、虛報、弄虛作假行為,確保經民主評議、科學核定的識別數據客觀真實,經得起實踐和羣眾的檢驗。

【第14篇】政協委員對民營企業的調研報告2022

下面是小編為您準備的政協委員對民營企業的調研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鑑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後續精彩不斷,敬請關注!

根據市政協要求,我鎮政協工作聯絡組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深入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採取實地察看、聽取彙報、座談研討等形式,就如何又好又快發展民營經濟進行了調研。委員們認為,我鎮民營經濟呈現出加快發展的勢頭,對促進全鎮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渠道、增加財政收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委員們還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就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

_____鎮是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全國重點鎮,地處蘇_____兩省、三市交界處。全鎮國土面積108平方公里,轄9個村和4個社區,人口4.2萬。20xx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60.3億元,財政收入7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80元,出口創匯8816萬美元。

_____民營經濟起步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發展於90年代。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近年來,在政府積極引導下,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民營企業紛紛開展二次創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步伐,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領域,_____民營經濟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截止20xx年6月底,全鎮個體工商户172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長68家,與去年同期增長26%,新發展的個體工商户分別由36名農民、18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和14名企業銷售人員發展而來),私營企業41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長16家,與去年同期增長20%,新發展的私營企業分別由2名農民、8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5名企業銷售人員和1名大中專業畢業生髮展而來)。

全鎮成長型重點骨幹企業上半年發展態勢喜人。富華電子銷售收入5500萬元,同比增減5.7%,新上項目投入8000萬元,技改投入4000萬元,入庫税金1261萬元,同比增長26.6%;天富電子銷售收入35964萬元,同比增減46.5%,新上項目投入5000萬元,技改投入3000萬元,入庫税金210萬元,同比增長10%;百盛電子銷售收入10272萬元,同比增減9.7%,新上項目投入4000萬元,技改投入20xx萬元,入庫税金80萬元,同比增長39%;英發電子銷售收入8142萬元,同比增減115.9%,新上項目投入20xx萬元,技改投入800萬元,入庫税金176萬元,同比增長4.8%;興業科工貿銷售收入11532萬元,同比增減18.8%,新上項目投入1000萬元,技改投入400萬元,入庫税金178萬元,同比增長29.9%;天星光纖銷售收入5670萬元,同比增減49%。

全鎮產業集羣特色明顯。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電子、玩具、光伏、光電、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的五大產業,其中,電子產業有企業近700家,圍繞回掃變壓器和遙控器兩個主導產品,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20xx年高壓包的生產量在1.5億隻以上,遙控器的生產量在4.5億隻以上,形成了60萬隻高壓包、200萬隻遙控器的日生產能力,分別佔全球零售市場90%和35%的份額。20xx年 電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税收5000萬元,被命名為_____省電子產業集羣專業鎮玩具企業43家,去年實現銷售5億元,税收1000萬元;光伏企業8家,主要從事單晶硅棒、單晶硅切片、石英坩堝等產品的生產,並正向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等環節延伸,目前有石英坩堝生產設備2台套、單晶爐77台、切片機20台、破方機1台,已形成年產400噸單晶硅、3000萬硅片的生產能力。去年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税收1200萬元,已被省發改委認定為省級光伏產業生產基地。

光電產業,現有4家企業,主要生產led元器件、led顯示屏、led室外照明和城市景觀燈等產品,已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汽車零部件產業,現有企業6家,主要生產汽車、摩托車電子產品以及汽車剎車片、汽油機缸體、汽車鑄造件等配套產品,正在形成全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鎮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_____電子企業針對自身研發能力相對較弱的現狀,紛紛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部分企業已與中國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_____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30多所國內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技術合作關係,由他們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研發和管理中遇到的難題。富華、佳華、興業、華宇、天富等企業還興辦了研究所,進行產品研發,先後開發生產出多功能遙控器、燒錄遙控器、可視門鈴、微型變壓器、微型電視、pc生成軟件等新產品。

目前,全鎮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_____市民營科技企業35家,各類科技人員500多人,專利42項,電子產業的研發投入約佔銷售收入的2%。同時,_____的民營企業不斷加大項目投資和技術改造,今年上半年,全鎮民營企業就累計實施各類項目47個,其中續建項目3個,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20xx萬元以上的項目36個,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歐達機電娛樂器材、安爾達汽油機缸體、恆盛醫療器材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投產。截止6月底,全鎮固定資產投資6.54億元,同比增長43.74%;完成工業總產值38.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4.2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4%和30.93 %;實現工商税收3199萬元,增長20%。

二、鎮黨委政府加快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的做法

第一,抓規劃引導。

鎮緊密聯繫_____的產業基礎,已先後編制了_____鎮電子產業集羣發展規劃和_____省光伏產業(_____)基地發展規劃。去年上半年通過專家評審,今後,將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適時修編和完善規劃,力圖通過規劃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引導民營企業二次創業,提升電子、光伏產業發展水平,實現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第二,抓難題破解。

與其他地方一樣,xx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也遇到了用地指標難、融資難、招工難、人才缺乏等發展瓶頸問題。為打破瓶頸制約,在用地指標方面,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每年置換用地面積100公頃以上;在融資方面,加大與金融部門的聯繫,每年新增融資額度1億元以上;在人才培養方面,每年出資聘請專家對企業老闆、中層幹部分別培訓兩次以上,組織外向型企業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參加各類高級工商管理培訓班,去年政府補貼12名企業老闆各1萬元參加南京大學emba培訓班;在人才引進方面,採取政府補貼的方式,幫助外向型企業招聘優秀管理人才,去年補貼8家企業各1萬元;在招工方面,充分發揮電子商會和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的職能,幫助企業招工。

第三,抓平台建設。

主要是抓好xx經濟開發區建設。一是拓展開發區規模,每年拓展開發區面積100公頃以上,提高開發區的產業承載能力;二是編制開發區擴區規劃,並按擴區後的規模編制開發區控制性詳規和開發區區域環評;三是按照地徵到哪裏,路網等配套設施就建到哪裏的原則,進一步提升開發區配套水平,每年均投資300萬元以上,建設路網、供排水、供電、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四是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正在着手籌建開發區中小企業創業促進中心,計劃在開發區中心位置劃地100畝,建標準廠房及生活服務設施6萬平方米以上。

第四,抓招商引資。

在大力推進外向型企業二次創業的同時,充分利用省級開發區的金字招牌,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計劃每年招商引資額在10億元以上,入園企業在40户以上,今年截止到6月底,全鎮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28個,協議投資9.68億元,已到位資金5.08億元,有13户企業已在_____*經濟開發區開工建設,同時,認真研究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_____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儘快將支持政策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第五,抓優化服務。

把整治和改善發展環境作為做大電子、光伏產業的突破口,全面開展經濟、社會秩序集中整治活動,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緊緊抓住《_____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若干政策意見》出台的契機,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手續,方便投資者。切實兑現招商引資的各項政策,取信於投資者。完善行政服務中心職能,擴大一站式服務內容,深化廠門內的事由企業負責,廠門外的事由政府服務和在服務中管理,在發展中規範、企業辦事,政府服務的服務理念,着力為企業做好服務,為產業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民營經濟以好又快發展。

三、xx鎮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xx的民營企業在二次創業、規模擴張、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均取得可喜進展,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成長難題。

1、技術創新不夠。

從調查情況來看,全鎮民營企業能夠進行自主開發企業為數不多,佔企業數的2%還不到,絕大部分企業還處於模仿創新階段,缺乏企業技術中心這樣的創新平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可謂鳳毛麟角。尤其是中小企業為佔領市場,不惜打價格戰鬥,形成惡性競爭,這也直接影響着企業的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

2、管理方式落後。

不少民營企業沿用的還是簡單粗放的家庭式經營管理方式,為數不少的企業重營銷而輕管理,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忽略了科學管理,造成內部管理薄弱。主要表現:組織形式的血緣性濃厚,股權結構單一,決策權、經營權、管理權高度集中;人治色彩濃重,企業決策的主觀隨意性大,難以做到用人唯才是舉;創業者集大權於一身,但其個人不可能擅長任何一個新領域的工作,導致糾錯機制難以形成;企業安全生產、用工矛盾的事件時有發生等等。

3、功能退化。

xx鎮民營企業曾於20xx年9月份自發組織成立了電子商會,力圖幫助實行行業自律,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以及在制止互相壓價傾銷等不正當經營行為方面做出積極努力,在成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該商會成立之後其功能僅僅是停留在諸如組織會議、收發傳真之類的事務性工作,對於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產業發展指導性意見的等功能未能發揮。同時,由於沒有形成有效的制約措施,無法真正履行其職能。

5、資源性要素緊缺。

隨着xx鎮經濟外向度的不斷提高,國際形勢的變化嚴重影響着_____的經濟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貿易門檻的提高,對_____鎮主導產業特別是玩具行業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調查中,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大部分玩具企業的訂單量比往年減少2030%以上,部分電子企業也存在訂單減少或者有單不敢接的情況。據悉,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就會減少45個百分點。

四、加快_____鎮民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xx鎮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制約因素,既有客觀大環境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源於企業的不足,應當主要靠挑戰自我、改變增長方式、轉型經營加以解決。

1、加速產業升級。

要根據制定的光伏、電子產業發展規劃,鼓勵民營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步伐,積極發展上下游產業,加大光伏、光電、汽車零配件等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用工量少等產業集羣的培育力度。通過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和企業。同時密切關注市場,隨市場變化而動,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適時更新換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技術中心,企業要加快推進產品信息化、生產信息化、營銷信息化,適應自身做大做強的需要和市場對企業的標準化要求。

2、積極轉型經營。

轉型目標是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規模的企業應當積極採取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組織形式,切實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設置併發揮其應有作用,使現代法人制度的優勢得到發揮,樂於吸引外來人才,樂於接受職業經理人。建立新型人才激勵機制,如高新技術入股、股權獎勵、人才資本入股等方式應得到足夠重視,這樣既利於優化股權結構,又可以引進和留住人才。

3、優化政策環境。

要對重要行業和重點企業要制定細化的專項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積極取得上級部門的支持,努力爭取本地民營企業在新上投資規模達到一定標準的項目實行與招商引資同等優惠政策。

4、提升承載能力。

加快工業園區以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企業的生產、生活平台;爭取建立統一的物流機構,以節約企業的費用成本和時間,提升_____民營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比如_____的物流業發展相對滯後,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迫切需要政府給予支持,建設一個與_____電子產業集羣相配套的大型物流平台。另外要建立健全市場化的人才、培訓、法律、會計、諮詢等機構。

5、構建人才隊伍。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運用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採取靈活方式,為企業進人才提供服務。努力引進高層人才,滿足企業擴張規模、轉型經營的需要。同時,也不能忽視調動社會資源,加強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為企業提供完善的人才培訓服務體系,提高企業全員綜合素質。

6、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爭取各類金融機構降低門檻,在_____設立分支機構,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簡化手續,降低貸款成本。充分發揮金融擔保機構的功能,特別是要促使增強誠信度,積極還貸,實現雙贏。二是藉助外資,善於利用外來資本,加快發展自己。招商引資是加快發展的關鍵,也是拓寬融資渠道的有效辦法。盤存量、擴增量、挖潛力、破難題,通過招商引進資金,合作經營,同樣也能實現擴張規模、跨越式發展。

7、強化行業協會作用。

電子商會要聘請專職人員或者在行業能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在商會內擔任要職,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發揮協會職能,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政策解讀、項目申報、市場開拓、技術創新、信息服務、培訓、資源整合以及規避貿易制裁等方面的作用,從而降低企業成本。要進一步完善商會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約束作用,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第15篇】上海政協為"科創中心"建設建言調研報告

上海市政協日前以綱要的形式,公佈了一份重量級調研報告,關注點落在上海今年的“一號課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該報告毫不隱晦地梳理出上海創新的“五大瓶頸”;而在對策部分,報告提出的第一項建議就是希望上海依託自貿區和張江自主創新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特區”和“國家科學中心”。

可視可感數據直指瓶頸所在

日前,市政協召開了今年第一次以議政建言為主題的常委會議。就在這“新年第一會”上,這份聚焦科創中心的報告綱要首次亮相。據介紹,相關課題研究於去年下半年啟動,前後經歷了30多次調研、研討,市政協多個專門委員會跨界參與,另外還有相當一批院士、專家參與其中。

根據報告,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存在五大瓶頸,分別是:對外開放力度與有效度不足、政府與市場定位不清、高端人才不足與作用發揮不夠、知識產權保護與成果轉化不力、企業創新動力與能力不強。

這些“瓶頸”看似宏觀、抽象,實際上都有實際案例或是數據支持。例如,提升科創中心的國際影響力,勢必要考察本地研發活動的國際化與開放度;但調研發現,在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落户上海的跨國公司總部只有8家,而紐約、倫敦都超過20家,北京則有48家;即便放低標準,觀察“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亞太總部,上海也只有7家,不足北京的一半,而新加坡有118家。

談到政府在配置創新資源方面的不足時,報告經調研發現了一個高度“可視可感”的數據。市政協常委吳捷説,在每週的5個工作日中,科研人員有一天半(相當於30%的時間)用來處理雜事,主要是爭取立項、爭取經費。究其原因,既有科研經費制度之弊,更重要的是基礎研究佔r&d(研發)投入的比重太低。吳捷説,上海的這個數字是7.1%,而創新能力領先國家基本都在15%甚至20%。

市政協常委楊建榮在介紹報告時説:“中國是在13億人中選人,美國則面向全球,在70億人中爭取人才。”這種局面,解釋了為何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師”在上海嚴重緊缺。

打造高端人才離岸創業平台

一共有5位市政協常委走上講台,詳細介紹這份報告。在列舉一系列問題後,第一個發言的薛沛建代表課題組正式提出建議:依託上海自貿區和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特區”和“國家科學中心”。

如果説“國家科學中心”側重於重大基礎研究設施和項目的集聚,是聚焦科研本身,那麼“國際科創特區”的意義就在於體制機制創新的探索上--報告表示,“國際科創特區”可以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引領區”。

實際上,“科創特區”本質就是推動“自由貿易”與“自主創新”做加法,使得“1+1>;2”。在具體做法上,薛沛建説,可借鑑自貿區金融改革和貿易便利化成果,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開放、完善監管,營造更寬鬆自由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研發中心、企業總部落户。

對於借力自貿區“政策紅利”提升科技創新實力,報告中還散落着其他一系列設想。比如,為扶持有活力的創新主體,課題組建議借鑑“負面清單”模式,按“非禁即入”原則,放開可供民資進入的行業領域;為了“擇天下英才而用”,建議上海為高端人才打造“離岸創業平台”,培養相關孵化器和支持系統。

建立華裔科學家數據庫

這份報告針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梳理出了五大瓶頸、近20項問題;針對每類問題,報告都立即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彙總起來也有25條。

這些建議中還有不少頗有亮點的提法。比如建議上海在繼續吸引跨國研發中心落户的同時,激勵國內機構“走出去”建研發中心;或是利用世界經濟低迷復甦之機,借鑑以色列等國的做法,建立華裔科學家數據庫,重點引進這批人才;為了更好地釐清政府與市場的定位,報告表示,應該“讓不能'犯錯'的政府和反覆'試錯'的企業相銜接”,並從“點球式政策突破,轉向系統性政策設計”。

根據此前部署,今年二季度,上海的“一號課題”就將形成總體方案。市政協相關人士表示,市政協將整理委員們與科技創新相關的提案與建言,彙總後最終形成一份更完善的調研報告提交市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6k3l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