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月光曲》教案【多篇】

《月光曲》教案【多篇】

《月光曲》教案【多篇】

《月光曲》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2、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繼續練習標畫重點詞句,練習品詞品句。

4、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練習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教學重點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2、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教學難點

1、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教學準備

1、貝多芬的資料。

2、奏鳴曲《月光曲》。

《月光曲》預習學案

一、我會讀

萊茵河蠟燭陌生入場券盲人琴鍵

飛奔遇難恬靜霎時波光粼粼波濤洶湧

二、我會讀(在括號中填上恰當的詞語)

()的樂曲()的小路()的燭光

()的舞姿()地傾聽()地彈琴

三、我知道

1、《月光曲》講述了國著名音樂家因同情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的傳奇故事。

2、在這個故事中,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首曲子?第自然段寫了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

四、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月光曲》導學案

一、小組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一想貝多芬為什麼要彈第一首曲子給盲姑娘兄妹聽?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呢?

2、默讀課文第九段,説一説聽着琴聲,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麼,畫出有關句子。再談談讀後的體會和感受。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認為值得討論的問題,也可以談談自己對課文內容或者對人物命運的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

課堂檢測

一、讀拼音,寫詞語。

táo zuì chún shú pǔ xiě shà nà jiàn

()()()()

yōu jìnɡ sū xǐnɡ fēi bēn lái yīn hé

()()()()

二、辨字組詞。

蠟()鍵()陌()盲()

語文課文《月光曲》教案 篇二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説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裏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該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裏,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瞭。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説∶“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芬、券、盲、純、洶。

2、新詞:幽靜、純熟、陶醉、斷斷續續、水天相接、記錄、微波粼粼。

3、重點段: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貝多芬的卓越才華,更要學習他的善良和愛心。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主要通過抓重點段落,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來解決。

(二)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的意思來解決。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2、通讀全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的鋼琴曲。本文寫的是一個傳説,生動地記敍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世界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麼?(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傳説《月光曲》。板書課題。什麼叫傳説呢?“傳説”,民間流傳的説法,意思是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

2、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朗讀課文(分節朗讀),正音。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3)新詞:

幽靜:偏僻、清靜。

純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練。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才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4)質疑問難,教師點撥。(簡介貝多芬)

3、配樂朗讀或範讀課文,學生自悟。

(1)説説課文寫的是什麼事,主要內容是什麼?(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為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後讀一讀。

4、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説可以分為幾部分。

本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1)總起。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

第二段(2-10)傳説。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學生讀傳説部分,按傳説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部分分層,並歸納層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裏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後又即興創作並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體會創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難點及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指名讀課文,説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學習第一段。

齊讀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麼?(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的音樂家,瞭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説。)

(2)學習第二段。

①指名讀第一、二層,思考回答:

a.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裏散步?是什麼吸引了他的注意?

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麼?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麼?一曲彈完了,為什麼又彈一曲?

(a.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於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讚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②出示幻燈片:閲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繫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a.貝多芬看到了什麼?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麼聯繫?

c.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説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討論、交流、點撥提高:

a.貝多芬看到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還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這些都是他看到的實在事物。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月光曲》。他彈的是由他看到的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因為茅屋裏的一切和窮兄妹倆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按起琴鍵來。他用樂曲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了。

c.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這些都是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產生的聯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是皮鞋匠從妹妹的表情中產生的聯想。因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見的,但是她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所以説她“彷彿也看到了”。

③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注意體現出窮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説明來意時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讚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三)課堂練習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説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2、迴歸全文,歸納中心。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二)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檢查。

(1)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齊讀指名讀)

(2)説説文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際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2、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1)齊讀第10自然段。

(2)默讀、思考:

①窮兄妹倆完全被音樂陶醉了,想想他們會是什麼樣子?(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啟發學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話把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表達出來。)

(一陣風把茅屋裏的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濤洶湧、向岸邊湧過來、湧過來……兄妹倆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聲所吸引、感染,貝多芬曲終人去,他們居然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②此時的貝多芬又怎樣?情感有了什麼變化?

(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貝多芬的心情異常激動,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倆被琴聲陶醉、貝多芬異常激動的語氣讀出來。)

(3)迴歸全文,歸納中心。

(讓學生依據板書快速瀏覽全文,然後討論、交流。)

本文記敍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傳説,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才華,表達了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演奏帶,讓學生邊聽邊進入情境,展開豐富的聯想。)

(1)整篇課文應該用徐緩、抒情的基調讀。

(2)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的內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用舒緩的語氣讀;繼而月亮升高,穿過微雲,這時用逐漸增強、有曲折的語氣讀;接着風起浪湧,寧靜完全被破壞了,這時用高昂激越的語氣讀。

可以齊讀、指名讀,反覆練習,把握好語氣、感情。必要時教師示範讀,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4、指導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師引讀:一陣風……。月光……,茅屋裏的一切……,顯得……。貝多芬望了望……,藉着……,按起……。教師打出幻燈片,學生根據老師的指點,邊觀察邊練習背誦。)

(教師引讀: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着她……。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學生閉目想象畫面,想象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展開的聯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產生的聯想,達到背誦。)

(教師引讀: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他……,花了……,把剛才彈的曲子——……。這段主要寫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怎樣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早已去幹什麼了?這樣,學生很輕鬆地達到背誦。)

(三)總結、擴展

1、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本文在寫作上一個的特點是什麼?談談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本文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讀出文中哪些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並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湧過來。她彷彿也看到了,……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樣寫就把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對大自然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2、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用一段話寫一個實實在在的事物並展開聯想。(例文見作業三)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默寫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3、閲讀短文,説説哪些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出來。

濃重的大霧瀰漫在天地之間。我坐在汽車上,霧鑽進車廂。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麼樹。我的腦海裏忽然展現一個奇特的想法:瞧,這雲霧瀰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嗎?我們在這山霧中穿行,不正是在騰雲駕霧嗎?要是去尋訪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們乘坐的汽車,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輪船,正劈風斬浪,奮勇向前。

《月光曲》教學反思

《月光曲》一課,講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説。其中第九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是貝多芬見景生情、即興創作曲子的描寫。它的意境深邃,音樂語言比較抽象,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教學中,我重視感悟,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感知,主動地領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月光曲的內容,反覆地朗讀和品味,並請學生帶着感情去讀,讓學生閉目想像當時的情景,循着作者的描寫,使文中的情景在學生的腦海中浮現。這時候,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許比老師的分析講解還要豐富,還要迷人。當學生有點入境生情時,我及時加以引導,放《月光曲》的錄音,讓學生在美妙的《月光曲》樂曲聲中朗讀品味,去想像大海的變化,去思索月光曲的具體內容,去感悟語言文字所表達的詩的意境。此時生動的語言和優美的樂曲會融為一體,這時再讓學生聽着樂曲,請一位學生朗讀描寫月光曲的內容,再讓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學生們眼前的景象更加具體化了,緊接着讓學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用簡筆畫兒的形式畫下來,此時學生興趣很高,主動地去感知,主動地領悟,紛紛展示眼前出現的三幅畫面:第一幅畫面是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海面上灑遍了銀光。第二幅是月亮升高了,正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第三幅是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大家通過展示、評議這三幅畫兒畫得怎樣,為什麼,來相互豐富對月光曲內容的理解。

不同的畫面必然反映出貝多芬情感的變化,因為貝多芬用音樂傾注了自己的情感,這時讓學生看着畫面再朗讀這段話,去體會貝多芬當時的情感是怎樣變化時,學生比較容易地從音樂所描繪的那些情境,豁然領悟了用以表現這些情境的語言文字,悟出了貝多芬的情感是由平靜到激動的變化,並結合上下文能具體地説出引出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內容貝多芬看到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像披上了銀紗,顯得很清幽時,他的心情很平靜。當他看到站在琴旁的窮兄妹倆時,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激動起來,想到在當時的社會,窮人熱愛音樂卻沒錢聽音樂,而盲姑娘又這樣懂音樂,真是找到了知音,因此變得很激動。當學生用理解的語氣再讀這段話時,從中體會出:貝多芬是一個同情窮苦人,熱愛大自然的音樂家。

學生能讀出《月光曲》的意境,是源於在理解過程中那種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製造氣氛,以境激情的做法,激起了學生們的強烈求知慾,培養了他們敏鋭的感悟能力,就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中藴含着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教學設計,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月光曲》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14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幽靜、清幽、純熟、霎時”等詞語能夠運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感情。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學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學習生字新詞和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 7課《月光曲》。

板書課題:17 月光曲德貝多芬

2.學習後就知道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

簡介貝多芬的生平。

一、聽課文錄音,整體感受。

思考;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讀音,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課文主要寫什麼?

三、初學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按思考題思考。

①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問題。

2.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①認讀生字新詞。

給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

傳説(zhuàn chuán )彈琴(dán tàn)朝着(chán zhào)

3.指名接讀課文,讀後評議。

4.課文主要寫什麼?

(課文主要記敍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

傳説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從這傳説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美好的感情。

5.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兩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鋼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詳細介紹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6.提學中不懂的問題。

四、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想想這段與第二段是什麼關係?

(先總提,再具體介紹《月光曲》的譜寫過程。)

2.“傳説是這樣譜成的”這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這是一個過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課堂作業。

1.語文作業本第1、2題。

2.比一比,再組詞。

券( ) 括( ) 育( ) 鍵( )

卷( ) 恬( ) 盲( ) 健( )

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完成作業第3、6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提出目標。

1.我們已學過哪幾種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兩種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一種是把每個段落的大意連起來:另一種是回答課後習題中的幾個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

2.交代學習目標。

(學習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還要繼續學習用回答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初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帶着課後第1題3個問題默讀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題的自然段,並自己試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2.檢查自學情況,初步歸納主要內容。

三、細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2—5自然段。

思考:a.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寫什麼?b.劃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鋼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思考題,邊讀邊理解句子意思。

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間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説明了什麼?理解“幽靜”的意思。

板書;聽琴聲

(“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説明盲姑娘喜歡貝多芬的曲子,但彈的不熟練。)

b.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盲姑娘真是“隨便説説”的嗎?他為什麼要對哥哥這樣説?

板書:談話

(不是的。“隨便説説罷了”是盲姑娘對哥哥的勸慰。他怕哥哥因為家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而心裏難過,所以這樣説。其實她很想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這表明盲姑娘非常體諒哥哥的難處。)

(3)貝多芬為什麼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貝多芬瞭解到盲姑娘熱愛音樂,渴望聽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貧困,她又那麼懂事。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親自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板書:彈

(4)有感情地朗讀2—5自然段。

2.學習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讀6—8自然段。

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劃出貝多芬彈完一曲,為什麼又彈一曲的句子。

(2)邊交流,邊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純熟”是什麼意思?盲姑娘能聽出貝多芬鋼琴彈得純熟,感情深,説明什麼? “您,您……表達了盲姑娘怎樣的感情?”

(盲姑娘聽出貝多芬鋼琴彈得純熱,感情深,説明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她從“純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貝多芬。)

板書:第一首曲子

b.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以後的心情怎樣?會怎樣想?

板書:激動

(3)貝多芬彈完一首,為什麼又彈一曲?

(貝多芬彈完一首,聽了盲姑娘的話心裏很激動,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於是決定即興再為盲姑娘又彈一曲。)

板書: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讀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寫出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裏彈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這一自然段先寫了一個美麗清靜的月夜,然後點出窮兄妹給了他創作的激情,貝多芬藉助“清幽的月光”彈出了優美的樂曲。

(6)有感情地朗讀6—8自然段。

3.學習第9、10自然段。

(1)課文的哪一部分描寫了(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

(2)輕聲朗讀第9、10自然段,劃出兄妹倆被美妙琴聲“陶醉”的詞句,兄妹倆好像看到什麼景象的句子。

(3)討論交流,理解“陶醉”、“恬靜”意思。

(兄妹倆被美妙琴聲所“陶醉”的詞句:“皮鞋匠靜靜的聽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己離開了茅屋。”)

(兄妹倆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對大海……朝着岸邊湧過來……”這也是寫的《月光曲》的內容。彷彿“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洶湧的大海。”)這些句子都是兄妹倆的聯想,從哪個詞語來表明的? (好像、彷彿)

這些聯想是由什麼引起的?

(由“優美的琴聲,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聯想。)

(4)有感情朗讀第9自然段。個別讀同桌互讀,集體:讀等形式,讀後評議。

(5)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下來的?

(貝多芬即興彈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動,飛奔回客店連夜記錄下(月光曲》。)

三、運用方法,課文。

1.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2;運用回答課後1題中的幾個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提出不懂的問題。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以及《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還再一次運用回答課後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至於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我們下節課學習。

四、課堂作業。

1. 作業本第3、6題。

2.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4、5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選詞填空

幽靜恬靜

①這個地方環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歡一個人來這兒靜靜地看書。

②華姐性格( ),平時説話不多,就是笑,也是輕輕地。

清幽清秀

①杏梅同學中等身材,梳着兩根短辮,人長得十分( )。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灑下來,這江邊的小樹林裏,似乎比白天更( )了。

3.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説説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指名接讀全文,讀後評議。

2.指導朗讀貝多芬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第2—5自然段應怎樣讀?

(要讀出兄妹倆個愛音樂,想聽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為家庭貧困買不起入場券,哥哥心裏難過,妹妹體諒哥,安慰哥哥這複雜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點讀好盲姑娘,貝多芬的話,體會應怎樣讀?

(自姑娘的話要讀出愉快、讚美的語氣。貝多芬的話充滿激情,要讀得熱情、誠懇。)

(3)第9自然段,重點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應怎樣讀呢? (結合插圖體會感情)

(月亮初升,讀得輕而舒緩,當讀到“颳起大風,捲起巨浪”時,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讀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時,語氣又轉為平靜。)

聽錄音、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評議。

三、指導背誦第9自然段

1.談談怎樣才能背得快? (談談背誦方法)

2.運用理清思路背誦。

(先寫:皮鞋匠靜靜地聽着”音樂;接着寫皮鞋匠的還想象《月光曲》的內容:最後寫“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過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練習背誦,自我試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四、全文。

1、輕聲有感情朗讀。

2、學習課文後,你覺得貝多芬是—位怎樣的音樂家?

板書:同情勞動人民

五、課堂作業。

1、作業本第l 5題。

2、複述譜寫《月光曲》傳説的故事。(機動)

3、佈置課外閲讀。(讀語文選學讀本第16課《馬頭琴的傳説》)

月光曲教案 篇四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了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瞭解貝多芬思想感情所發生的變化,感悟音樂的魅力。

2、懂得窮兄妹倆是怎樣通過聯想和想象理解月光曲的,瞭解通過聯想和想象深入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有繩子組成的新詞,只以積累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最後三個自然段。

【學習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學習難點】

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上一節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從課文中你結識了誰?貝多芬是什麼人?你怎麼知道他著名的?

2、課文寫了他譜寫《月光曲》,那課文中還有哪一段和他創作《月光曲》沒有關係?

(隨機教學最後一小節。)

3、過渡:

一個曲子為什麼這麼着急,貝多芬為什麼要“飛奔”回客店,還要連夜寫下來?

二、直奔重點,體會樂曲的意境

1、文章題目是《月光曲》,主要寫的也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我備課時讀了半天,你們剛才也説了不少,可是,文章並沒有寫《月光曲》這首曲子的琴聲、節奏和旋律,這《月光曲》在哪兒呢?

2、學生讀課文第九段:

⑴ 這段寫了什麼?那怎麼説是《月光曲》呢?

⑵ 引導學生理解月光、大海變化的內容,通過朗讀來體會,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⑶ 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是誰的聯想?他們這種聯想是怎麼產生的呢?

⑷ 教師小結:

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想。那麼什麼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呢?

⑸ 系統練説:

師開頭──貝多芬面對着月光,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裏,產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生接着説──

⑹ 是這樣的音樂引起了這樣的聯想。這是我們的猜想,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的嗎?想不想聽一聽?

(音樂欣賞。)

⑺ 想象練習:

你聽着這首曲子好像看到了什麼?

三、追根溯源,瞭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學到這兒,你有沒有什麼新的疑問產生?(學生質疑)那麼,他的創作激情、創作靈感從何而來?帶着問題自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學生分小組研讀2~8段。

3、引導學生理解創作的源泉:

⑴ 有感於知音:

什麼叫知音?從哪兒看出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這位知音特別嗎?特別在哪兒?在貝多芬遇到知音的過程中,他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板書:

一分觸動

十分感動

萬分激動

⑵ 寄情於月光:

他把這份感情寄託給了誰?

4、現在你還認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變化的嗎?

(是反映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倆接觸的過程和他的感情變化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e8dj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