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農村學校寄宿制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農村學校寄宿制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目錄

農村學校寄宿制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村學校寄宿制經驗交流材料第二篇:農村學校寄宿制交流材料第三篇:白音敖包寄宿制學校晚自習活動課經驗交流材料第四篇:寄宿制管理經驗交流材料第五篇:推行農村國小寄宿制建設與管理經驗交流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村學校寄宿制經驗交流材料

一、高標準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近年來,*市教育局在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合理調整城鄉教育佈局,大力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努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化、標準化、規範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年市政府出台“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標準”,並投資3.2億元重點在每個鄉鎮建設1所高標準寄宿制國小,在縣城周邊或人口較多鄉鎮建成1所寄宿制國中,全市共新建、改建69所高標準寄宿制國小,6所農村寄宿制國中。新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使全市農村學校數由1776所減少到769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總數達到201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在校生總數達到115650人,其中住宿學生達到63936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學生佔到農村學校在校生的73.9%。同時,全市為農村寄宿制學校統一配備了標準化宿舍、餐廳、暖氣、洗浴、衞生等基礎設施和城市學校同等標準的圖書閲覽、教學實驗、文體電教、信息技術設備。*市農村寄宿制學校以政府高標準建設,學校實行保姆式服務、精細化管理,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年10月,省教育廳在*召開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現場會,推廣了*市的經驗和做法。

二、擴大補助範圍,實施營養餐工程

*市在認真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為保證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夠享受到政府生活補助,不因家庭貧困失學或影響身體健康,出台了《關於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實施營養餐工程和給予寄宿學生生活補助的通知》,決定將生活補助範圍擴大到全部農村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擴大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生活補助範圍之後,資金缺口由市、縣按非貧困縣3:7,貧困縣7:3分擔。*年,全市還對69642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學生提供了生活補助,補助資金共計4573.7萬元,其中中央補助524.7萬元,省補助262萬元,市補助1146.2萬元,縣區分擔2640.5萬元。同時,針對寄宿制學校貧困家庭學生較多,學生伙食標準普遍較低,不少學生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由市、縣兩級政府為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每天免費提供營養餐。具體辦法是:每天為寄宿學生免費提供一杯牛奶(不少於250克)或一顆雞蛋,預算資金為每天1元,每年按240天計算,資金來源由市縣兩級財政按3:7比例分擔,預算資金每年在春秋季開學後分兩次下撥各學校。*年市縣兩級財政分兩次撥專項款1542萬元,其中市財政安排482萬元,縣區財政配套1060萬元。

第二篇:農村學校寄宿制交流材料

一、高標準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近年來,朔州市教育局在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合理調整城鄉教育佈局,大力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努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化、標準化、規範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年市政府出台“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標準”,並投資3.2億元重點在每個鄉鎮建設1所高標準寄宿制國小,在縣城周邊或人口較多鄉鎮建成1所寄宿制國中,全市共新建、改建69所高標準寄宿制國小,6所農村寄宿制國中。新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使全市農村學校數由1776所減少到769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總數達到201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在校生總數達到115650人,其中住宿學生達到63936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學生佔到農村學校在校生的73.9%。同時,全市為農村寄宿制學校統一配備了標準化宿舍、餐廳、暖氣、洗浴、衞生等基礎設施和城市學校同等標準的圖書閲覽、教學實驗、文體電教、信息技術設備。朔州市農村寄宿制學校以政府高標準建設,學校實行保姆式服務、精細化管理,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2014年10月,省教育廳在朔州召開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現場會,推廣了朔州市的經驗和做法。

二、擴大補助範圍,實施營養餐工程

朔州市在認真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為保證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夠享受到政府生活補助,不因家庭貧困失學或影響身體健康,出台了《關於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實施營養餐工程和給予寄宿學生生活補助的通知》,決定將生活補助範圍擴大到全部農村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擴大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生活補助範圍之後,資金缺口由市、縣按非貧困縣3:7,貧困縣7:3分擔。2014年,全市還對69642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學生提供了生活補助,補助資金共計4573.7萬元,其中中央補助524.7萬元,省補助262萬元,市補助1146.2萬元,縣區分擔2640.5萬元。同時,針對寄宿制學校貧困家庭學生較多,學生伙食標準普遍較低,不少學生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由市、縣兩級政府為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每天免費提供營養餐。具體辦法是:每天為寄宿學生免費提供一杯牛奶(不少於250克)或一顆雞蛋,預算資金為每天1元,每年按240天計算,資金來源由市縣兩級財政按3:7比例分擔,預算資金每年在春秋季開學後分兩次下撥各學校。2014年市縣兩級財政分兩次撥專項款1542萬元,其中市財政安排482萬元,縣區財政配套1060萬元。

第三篇:白音敖包寄宿制學校晚自習活動課經驗交流材料

白音敖包寄宿制學校學生晚課活動經驗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學生晚課活動在我校開展已近三年,經過教師們的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此項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意識,既開發大腦、啟迪智慧,又能挖掘潛能、提高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目前晚課是學生喜愛、家長認可的一項活動,值得我們深入地研究與思考。下面就把我校開展學生晚課活動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同仁做一彙報。

一、開展晚課背景及目的 2014年10月根據全旗教育佈局調整,撤併九所村小組建白音敖包寄宿制學校。新校成立後,我們以“用理解和尊重贏得學生的成長地快樂與發展地成功”為辦學理念,堅持為孩子撐起一片燦爛的天空和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充分地發展為工作方針,教職員工平時總是關心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學習狀態,合校不久,我們發現:學習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的晚自習,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低年級,活潑好動的孩子只侷限於重複的讀、寫、背、算中,負擔加重不説,還不能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很難保持學習熱情,缺乏學習動力。另外對於寄宿制學校的學生而言,每週七天其中有五天在學校生活和學習,若不開展些孩子喜聞樂見的活動,怎能讓身心發育十分活躍的國小生成長快樂呢?針對此現狀,着眼於孩子的未來,學校領導班子研究決定對學生的晚自習進行改進:開展豐富多彩的晚課活動,徹底改變不利於學生快樂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傳統自習課,讓每個學生都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二、開展晚課的活動過程08年10月開始嘗試開展晚課活動。要求晚自習教師第一節課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複習鞏固當天所學,也可預習明天新知;低年級

第二節40分鐘由教師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組織學生進行活動,中、高年級教師在第二節自習的後20分鐘組織學生進行活動。活動中教師可發揮個人特長組織學生唱歌、跳舞、剪紙、繪畫,也可講故事、説 1

笑話、猜謎語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發現教師的才藝是有限的,教師個人的重複展示難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於是學校為一、二年級學生配備了電視,活動的形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可以看動畫、看電影、聽錄音。活動的內容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寬闊了。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認為晚課就是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開心地玩,不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個別教師開展的晚課活動出現了反彈,學校領導班子發現了上述情況。於是在09年3月成立晚課活動領導小組並制定了學校晚課活動實施方案、學生晚課活動方案和評價細則,進一步規範學生晚課活動的開展。方案中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徹底改變以往晚自習輔導形式。即低年級第二個自習為娛樂活動時間,中高年級第二個自習留出至少20分鐘為學生活動時間。同時對活動內容進行了引領,即教師要精心選擇,可以是藝術類(賞歌、唱歌、舞蹈、畫畫、剪紙等)、語言類(講故事、説笑話、成語接龍、朗讀、朗誦等)、智力類(猜謎語、腦筋急轉彎、智力小遊戲等)、其他類(看電視、電影、聽錄音等)。對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了明確的要求,即教師要提前一週選定活動內容,選好後認真設計活動過程,寫好《學生晚課活動方案》,交年級組長審批後實施,教導、政教兩處將進行隨機抽查。而且對於教師開展學生晚課活動情況,納入業務考核。帶班領導、值周教師依據《學生晚課活動評價表》每天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一次檢查評分、劃定等級,週一公佈評比結果,學期末彙總計入年度考核。這些舉措的實施,保證了此項活動順利開展。09年7月為解決教師晚課活動參考資料較少、活動中游戲內容居多,活動設計缺乏趣味性和娛樂性等問題,我們擇優評選 31位教師的活動方案,編輯成學生晚課活動集—《主動參與 發展個性》,共分為五類:學科活動類、語言類、遊戲類、創造思維類、音像類,實現教師間互通互學、互利互惠、資源共享。10年3月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為三年級學生配備了電視且購買了相關的書籍,如越玩越聰明系列的《開發大腦潛能》、

《創造力大提升》、《智商大挑戰》等兒童書籍供教師參考。又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實踐,我校的晚課活動已初步形成規模。教師重視、孩子活躍、家長期待,學生們精神風貌昂揚、向上。教師能借鑑圖書、網絡、報刊、電視等資源精心設計晚課內容,認真組織學生活動,教師真正地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把晚課上成了智力開發課、陶冶情操課、語言訓練課、思維拓展課、能力提升課,每到晚間校園裏、燈光下一片歡聲笑語,教師與學生齊活動、共快樂,效果很好。鑑於此,今年3月我們將學生的活動時間進行延長,即1—6年級每晚必須保證40分鐘的活動時間。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鍛鍊、在活動中發展。三、取得成果1、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實踐和創新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髮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其性質説,這些“活動”是學科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它服從和服務於學科教學的需要,克服了單一枯燥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育人功能更加全面。孩子們負擔減輕了、學習快樂了。2、在學生髮生變化的同時,教師們也積累了許多活動素材和晚課活動設計方案。目前又結集出版了優秀晚課活動集2、3。即《開放課堂個性活動》、《開發潛能啟迪智慧》。

3、學生的精神風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上學生參與積極了、發言條理了、展示精彩了,個人表現充滿了熱情和自信。課下活動主動、有序,説話落落大方,與同學合得來,與教師走得近,師生關係和諧自然。當然,晚課活動是個新生事物,我們只是進行了大膽地嘗試,不是很成熟,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和不足。如活動內容的設置、活動形式的組織、活動過程的操作、組織者的評價等等,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地研究、思考和實踐,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白音敖包寄宿制學校

第四篇:寄宿制管理經驗交流材料

點滴關愛彰顯服務育人,活動引領豐富校園生活

——寄宿制學校管理經驗交流材料

肅州區屯升國小是在原屯升中學基礎上改建的一所農村寄宿制完全國小。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滿足佈局調整的需要,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2014年5月開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相繼新建了學生公寓樓、食堂和餐廳,修繕了教學樓,硬化了室外場地,添置了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實驗室等專用教室的相關設備,達到了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標準。並於2014年8月底,撤併了原屯升鄉所轄的10個村組的教學點,實現了全鄉適齡兒童集中寄宿入學。到目前為止,學校佔地面積22345平方米,建築面積6835平方米。我校目前有六個年級17個班,在校學生692人,其中住宿生662人。有專職教師53人,在崗48人。為了能辦好寄宿制學校,提高學校辦學水平,我校就如何使國小生能夠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安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現將我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優化組織結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在開校初,按照競聘上崗的作法,配齊了中層領導,並對中層領導進行了明確分工,實施精細化管理,為學校的健康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二是選擇年齡較大、教育經驗豐富,具有較強生活管理能力的教師擔任生活指導教師,幫助學生生活,指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自立、自理、自強。三是由班子成員對班主任實行了聘任上崗,選擇業務能力強、專業水平紮實、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班主任,指導國小生的生活和學習,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是注重教師思想認識的提高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解決了教師的思想障礙。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實施意見》、新修訂的《中華人

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進一步明確了教師職責,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師德水平,引導廣大教師迅速轉變教育觀念,調整工作思路和方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無私奉獻,努力做學生歡迎、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教師。五是大力推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進程。針對我校近幾年新分配的年輕教師較多的現狀,一方面在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藝上下功夫,發揮學科骨幹教師的引領示範作用,要求新教師上好“過關課”,老教師上好“特色示範課”;另一方面對教師進行了寄宿制管理的培訓與學習,通過老教師使年輕教師儘快成長起來,成為了教學與學生管理的雙面手。

二、健全制度,逐步實現管理規範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針對國小生的實際情況,我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制度規範人。制訂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評方案》、《教師月考核方案》、《生活指導教師考核細則》、《學校食堂食品衞生管理制度》、《公寓樓管理制度》、《文明班級評比細則》、《宿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要求教師和學生事事從我做起,人人從小事做起,形成了正常穩定的育人環境,創建了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營造了一種和諧、健康的生活、學習氛圍。注重學生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結合國小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依據《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國小生守則》,編制了《屯升國小學生一日常規歌》,使國小生在理解一日常規歌的內容的基礎上,把常規歌的規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建立了嚴格的作息時間制度,防止增加學生負擔,科學安排學生中午適當午休,下午參加特色小組及陽光體育鍛煉等活動,晚上觀看影片、閲讀書籍、開展遊藝活動等。建立了《文明宿舍公約》,每週頒發流動紅旗,要求學生要做到及時起牀、及時就寢,不吵鬧、不妨礙他人休息、不隨地

吐痰、不亂扔紙屑,認真打掃宿舍,保持宿舍清潔,與舍友友愛相處。建立了家校聯繫制度,班主任和生活教師分別建立了家校通訊錄,保證家長與學校、老師的密切聯繫。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學校與班主任、生活教師、門衞人員、食堂管理者分別簽訂了安全管理責任書。門房由2位教師輪流上崗,24小時值班;並抽調年輕男教師成立了安全保衞小組,每週都由1名中層領導帶隊,定期在校園內巡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師生安全。通過全校師生的積極努力,2014年12月,我校被評為了酒泉市標準化學校。

三、細化管理措施,關愛學生健康成長

剛離開父母懷抱的國小生自理能力和自護能力較差,針對這一現狀,學校精心考慮、細緻安排,從細節着手,加強對國小寄宿生的指導與幫助。一是在住宿安排時,同一間宿舍高、低年級搭配,發揚學生的團結、友愛精神,安排高年級的同學住在上鋪,每位高年級的學生都像“哥哥”、“姐姐”那樣幫助低年級的“弟弟”、“妹妹”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高年級的同學幫助低年級的同學打開水,高年級的學生負責拖地等。每位學生都感受到了家人一般的關心與呵護,在學校也找到了家的温暖。二是生活教師給予學生父母般的關愛。每個樓層都有兩位經驗豐富的生活指導教師,他們就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般,照顧着每一位學生。清晨,督促孩子們起牀,幫助他們折被子,擺物品,指導他們洗臉、刷牙,送他們走出樓門;中午,迎接孩子們回宿舍,督促他們午休……就餐時,耐心指導孩子們吃下每一口飯;就寢時,邊清點每個宿舍的人數,邊指導他們洗漱;夜深人靜時,巡視每個房間,幫孩子們蓋好被子。周而復始的工作,細緻入微的照顧,他們就如父親和母親一般,向學生毫不保留地傾注着自己的愛心。三是由政教處統一安排生活教師每週都上好一節“生活指導課”,教會國小生基本的生活常識和安

全知識,向他們提出行為規範的要求,指導他們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幫助孩子們逐漸學會自立、自理、自強。四是組織國小生定期洗澡。學校專門架設了太陽能洗浴設施,並安排專人負責管理。每天下午都由生活教師負責調試水温,指導國小生輪流進浴室洗澡,並防止發生不安全事故等。既讓每個學生享受到了乾淨與舒適,又防止了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五是成立了由學校中層領導帶隊,值周教師和值日教師組成的常規檢查組,每天配合生活指導教師督促學生按時起牀、整理內務、文明就餐、有序就寢,發現問題隨時解決。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已經能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並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加強德育工作,紮實開展各種活動

針對國小生在校時間長,課餘生活單調的實際,我們利用各種機會來充實學生的學校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彌補第一課堂的不足。結合學生年齡的特點和興趣愛好,組織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形成處處皆教育的育人氛圍。一是結合重大節假日或紀念日,開展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突出了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比如,在十月份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愛國主義活動:有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徵文活動、手抄報評比、書畫大賽等,也有愛國主義影片展播、經典革命歌曲歌詠比賽等。在中秋節時開展了經典詩文朗誦會,不僅使學生領略了詩文的語言美、韻律美,也在體會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藴。在三月份我們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系列活動:舉行了“學雷鋒”啟動儀式,全體師生打掃了鄉鎮街道衞生;開展了“我眼中的雷鋒”講故事比賽;開展了“學雷鋒”歌曲傳唱活動;製作了“學雷鋒”主題展板;觀看了雷鋒電影等,在全校掀起了“服務他人、爭當雷

鋒”的熱潮。這些活動使學生深刻理解了雷鋒精神的實質,進一步提高了思想認識,切實將雷鋒精神內化為國小生的自覺行為。少先大隊也長期堅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開展了以“誠實守信”、“學會感恩”、“文明禮儀”等為主題的各種活動,增強了國小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有效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參與各項活動。開展了特色活動展示,排練了大型的學生腰鼓隊和鼓樂隊,並計劃逐年擴展,形成一定的規模;還成立了舞蹈、球類、書法、繪畫等特色活動小組,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利用學校多媒體網絡設備和班班通設備組織各班學生在晚餐後觀看政教處挑選的50部影片,對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效果良好;利用學校豐富的圖書報刊資源,組織各班學生閲讀報刊雜誌、圖書資料,瞭解國內外大事,既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創建“書香校園”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校園文化的品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使學生對集體生活和校園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起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三是持續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和大課間活動,開齊開足體育課,確保了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在大課間和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專人帶領學生進行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繩、踢毽子等各項目的運動。逐漸培養了教師和學生熱愛運動的良好意識,增強了全體師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文化素養,推進了校園的體育文化建設。五月下旬舉辦了夏季運動會,有80%的學生參加了運動會的24個集體項目和40個個人項目的角逐,他們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為校園增添了光彩。四是關愛留守兒童快樂成長。我校設有“留守兒童之家”1處,並專門配備了電腦、電視、玩具、圖書等。安排經驗豐富的女教師擔任“留守媽媽”,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娛樂,

使他們在學校也能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由學校聯繫留守兒童家長,定期舉辦親子教育活動;通過網絡遠程視頻,拉近了留守兒童與家長的距離。孩子們在學校吃得健康,住得舒適,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提高,綜合素質明顯增強。2014年3月4日,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欄目以“上學路不再難”為題對我校進行了專題報道;2014年3月20日肅州電視台《走進肅州》欄目以“夢想之路,不再遙遠”為題也對我校進行了專題報道。五是整合資源,建成了心理諮詢室,選拔具有“心理諮詢師資格”的教師擔任心理諮詢師,加強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和諮詢活動,解決了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習慣、行為障礙、情緒障礙、品德障礙、學習障礙等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了生理變化。促進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與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了他們適應學校生活的能力,促進了他們人格的完善。

以上,僅是我們對寄宿制學校管理方面的一些初探,怎樣使寄宿制學校辦的有特色,辦的有實效,這個任務還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切實轉變觀念,細化管理,立足日常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和過程,堅持不懈,抓好落實,按照黨的教育方針,依靠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依靠全體教師,羣策羣力,不懈進取,就一定能完成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促使學校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

屯升國小

2014年6月4日

第五篇:推行農村國小寄宿制建設與管理經驗交流

推行農村國小寄宿制建設與管理經驗交流

●下司馬場國小校長:蒙炳良

邊遠山區農村人口比較分散,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留守兒童較多,農村國小寄宿制就是應對這種形勢而採取的學校佈局調整。如何使這些寄宿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我校通過三年來創建寄宿制學校的實踐與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適合農村國小特點的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與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為校長在寄宿制學校建設與管理方面本人有着強烈的感觸,以下我以馬場中心國小推行寄宿制學校建設與管理的過程為例,對農村國小寄宿制的建設與管理談談幾點自己的經驗與看法:

一、我校寄宿生基本情況

我校寄宿生有近300人,80%來自邊遠村寨甕港村和長江村,寄宿生中70%為留守兒童,其中學前班有12人,最小年齡5歲。

二、推行寄宿制建設的步驟與經驗

(一)推行寄宿制建設,統一思想是前提。

雖然寄宿制建設有很多優越性,但推行國小寄宿制初期,社會、家長、學生對它的認識還不夠,甚至部分老師對它的理解也不深,作為新生事物人們對它還不能完全接受。為此,在寄宿制的創建初期,寄宿制建設要循序漸進,宣傳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須加大宣傳讓羣眾瞭解.讓社會認可。我們的做法是這樣的:學校結合實際情況,採用“三會”、“兩訪”、“小手牽大手”等形式積極進行有益的宣傳動員工作。“三會”,即分別召開教師、家長、學生動員會,首先對教職工、家長和學生的思想進行動員,讓他們意識到推行寄宿制建設的必要性;“兩訪”一是訪家長、二是訪學生,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家長和即將要併入的學生知道寄宿制學校的優越性;“小手牽大手”,即通過在校學生向社會和家長宣傳,讓整個社會進一步認識和支持寄宿制學校建設。

(二)實施寄宿制建設,搞好硬件設施建設是基礎。

1、建設初期的學校硬件資源整合與利用。

當通過動員,教學點學生撤併到中心校後,做好硬件設施建設、保證寄宿生入住成為首要任務,因為諸多設施還待完善,採用舊房改造成為解決學生宿舍和後勤用房的辦法。在我校,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在08年雪凝災後,為了災後重建,我們沒有“等”“靠”“要”的思想,老師們發揚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放棄整整一個寒假休息時間為學校無私奉獻。為了維修破損水管,學校總務處領導的帶領6名教師頂着嚴寒,從早上起徒步四公里進入深山,一米一米地檢查和維修被冰雪破損的水管,直至下午3點鐘才步履蹣跚地回到學校吃早飯。為

了維修被損壞的學校實施,全校老師拿起水泥刀和粉刷工具,邊學邊做,堅持了26天,共維修了漏水寢室屋頂近200平方米、粉刷受損牆面360平方米,還維護與重建了花壇、水池等多處受損設施。由於當時學生宿舍漏雨嚴重,多數學生牀鋪被雨水損壞,為了讓學生能在開學時得到使用,學校自己買來木板和油漆等材料,在校長的帶領下,全體男女老師一起上,他們鋸的鋸木頭、釘的釘板子,刷的刷油漆,一個假期過後,當老師們手上長的水泡變為老繭時,在學生宿舍裏,整整齊齊地擺放着48鋪嶄新的學生牀鋪和可供120個學生使用的衣物存放櫃。

2、硬件設施的規範化建設與項目的爭取。

在寄宿生併入中心校,且得到妥善安排後,要真正把學校變成寄宿生學習、生活的樂園與温馨的家園。建設規範、現代化的宿舍、食堂等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們採取瞭如下工作措施:

一是要積極搞好項目的編制與彙報工作。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爭取國家項目投資, 2014年我校1200平方米新學生宿舍竣工投入使用,學生住上了寬敞明亮、標準化的宿舍。

二是積極申請教育經費的投入。本年度,我校在教育局的幫助下,投入12萬元資金,配備了50套餐桌、32個標準學生壁櫃(學生衣物、生活、學習用品存放櫃)、60鋪牀、120套學生牀上用品以及多功能燃煤灶、電蒸飯機等優良設備。

三是“築巢引鳳”,積極吸引外資。

自2014年以來,由於我校積極推動寄宿制建設,得到了台灣朱英龍先生關注,4次到馬場中心國小考察,共支助14萬元建設資金,增加建設宿舍樓一層,建設多媒體教室2個;澳大利亞華僑到校考察後,通過外事部門,幫助我校修建了一棟8萬元的廚房。西班牙僑聯主席到校考察後,也正在為我校修建太陽能洗澡堂而努力。

(三)做好後勤工作是推行寄宿制建設工作的關鍵。

寄宿制建設初期,資金缺乏 、人力不足(又沒有校醫),在這種的情況下,要保證寄宿學生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和生病時能得到及時治療,實屬不易。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在用好上級補助資金外,我校積極鼓勵工作創新,採取如下辦法:

1、成立宿管領導機構:由主任、宿管員、出納、採購員各一名及食堂操作員組成。

2、用兼職的方法,由4名老師兼職煮飯菜,這樣每年節約人工費3萬餘元。

3、學校兩個宿管員在工作之餘,每週發豆芽5桶、與街坊合作制豆腐30斤,這樣每月為學生節約菜錢1千多元,每年節約資金1萬餘元。

4、積極向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外。我校在寄宿制建設過程中,通過積極爭取,共得到12個上級部門、民間組織和個人的大力支持近3萬元,使寄宿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得到了有益補充。

5、採取村校聯合,聘請村衞生員為學校兼職校醫,從而讓寄宿生的醫療得到了相對的保障。

(四)建立長效機制,是強化宿管工作的保障。

1、強化班主任、科任教師工作力度:班主任是學生相處最多的教師,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獎懲方案》、《教師聯繫寢室制度》把班主任、科任教師對寄宿生的管理與班級目標管理考核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規範了班主任對寄宿生管理的職責,又能激勵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積極性。

2、建立全校齊抓共管制度。共制定管理制度16個,除了規範宿管專、兼職人員的職責和管理流程外,還規範了從教育教學管理到住宿管理、食堂管理、活動管理,寄宿學生的學、吃、住、玩、行和安全等行為,從而使每項宿管工作都處在學校有條不紊的管理之下。

(五)實行精細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辦學效益和品位的保證。

説實話,在2014年以前,我校的住校管理是典型的“放羊”模式(學校請一個人晚上來守一下即可)管理,這樣學生根本得不到有效管理,家長意見很大,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更是讓人擔憂。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們的具體做法是緊緊圍繞寄宿生的“吃、穿、住、行、學、醫、心、育”八方面內容開展實踐研究,並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個性、愛好、特長,促進他們良好品質和創新精神的形成,使他們健康成長。

1、管“吃”。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兒童雖然離開了父母,但不能讓他們覺得學校缺了父母般細緻的指導和關懷。為此,我們安排專人(稱保育老師)教育、指導他們學會與食堂人員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飯、打菜飯,培養他們良好、衞生、文明的就餐習慣。學校針對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餐桌位置,保證學生有秩序地就餐。豐富學校餐廳文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禮貌、珍惜糧食等教育,學校從一切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出發,適時為他們改善營養,以保證每個寄宿生吃飽、吃好,健康成長。

2、管“穿”。我校給每個寄宿生牀鋪都準備了一套牀上用品,並每週換洗一次。但受地理條件和家庭情況的制約,寄宿生每週只能返家一次,每週常常只准備一套衣服、一雙鞋、一雙襪子和鞋墊。為此,我們的保育老師就及時監督指導,並及時提醒他們更換衣服、鞋襪。在天氣變化的情況下及時檢查學生的衣服添減情況,同時幫助或指導學生學會洗滌小件衣物,確保寄宿生穿戴乾淨、整潔。

3、管“住”。學生在寢室裏住的時間佔了他一天生活時間的大部分。為此學校創設舒適的住宿環境和提供優質服務尤為重要。我校為寄宿生提供18人一間的宿舍,牀鋪上帖有“學生信息卡”,保育老師每天檢查學生寢室設施的安全狀況,並給寢室開窗通風;每晚檢查和巡視學生的就寢情況,提醒學生及時入廁和幫助學生蓋好被子等;保育教師幫助指導寄宿生寢室物品擺放和美化工作。同時每月至少一次對寢室進行消毒和被褥拆洗、翻曬,確保學生住得安心、舒心。.

4、管“行”。我校(請關注:)寄宿生的家大部分來自邊遠的甕港村和長江村,一般離校較遠,交通不便,山路近則8、9裏,遠至近30裏,他們往返於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長很不放心。為了接送學生,有的農村家長一天往返幾十裏山路。為此,為了減輕家長負擔,學校根據寄宿生家庭分

布情況繪製了住址分佈示意圖,確定學生集散和情況聯絡點,並將寄宿生按家庭住址編成若干組,選出路長來負責監督該路寄宿生往返學校途中的情況,並做好記錄及時向保育老師彙報。若遇到特殊天氣則由學校安排教師護送,以確保學生往返學校途中的安全。另外,我校及時召開家長會徵求意見,通過集思廣益,最後才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辦法:按自然寨分組,每6-8名學生由一名學生家長負責輪換接送,加之路長的作用,確保了學生回家路上的相對安全。這樣,一學期下來,每名學生家長最多輪換接送次數不超4次,基本實現了接送學生與勞動生產兩不誤。

5、管“醫”。瞭解掌握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狀況,學校還聘請當地村衞生室的醫生為兼職校醫,並保證24小時電話暢通,負責學生平常小病的治療和流行病的預防工作。

6、管“學”。每天安排兩名教師值周,協助保育員員對住校生進行學習管理。兩名值周教師中,一人作為學生的生活、思想指導老師,負責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指導工作;一人作為學生的學習指導老師,負責學生的晚自習、圖書的借閲、收看電視節目和播放光碟等服務與指導工作。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獎懲方案》、《教師聯繫寢室制度》把班主任、科任教師對寄宿生的管理與班級目標管理考核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規範了班主任對寄宿生管理的職責,又能激勵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積極性。

7、管“心”。即進行心理輔導。由於寄宿生中有着70 %的留守兒童,為此,我們立足“以人為本”的思想,高度關心留守兒童工作。學校共設立了2部 “親情電話”,每個寢室配備了一名生活指導老師,主要是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知道與教育,幫助本室學生建立學習與生活的信心,從而健康成長。

8、管“育”。即教育,重點是能力的培育。我們立足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羣體協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強自律、開拓創新精神。學校從寄宿生特點出發,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差異,做到生活在哪裏,保育課堂到哪裏。堅持以活動為載體,以生活常識、技能傳授為基點,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為核心,以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為根本,以身心健康發展為宗旨,開展校本課程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時令變化及每日晨間、午間、課外活動、晚間四個時段,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以生活、保健、心理健康、學法指導、日常禮儀、安全常識、急救尋呼、自我救護、環境保護、藝術欣賞、小製作等活動,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管好“育”,不僅為學生營造了校園似樂園的環境,使他們由以前的厭學變得想學、要學,且學得開心,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和綜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潛能,促進學生活潑、主動、自由地發展。

三、取得的成績:

由於我們方法正確,措施到位,學校寄宿制管理工作實現了“兩個轉變、 三個變化、兩個提高,一個促進”。

(一)家長的兩個轉變:

1、疑慮變為了信心。自2014、2014年秋季本地在外就讀學生轉回寄宿就讀有78名。

2、擔心變為了放心。剛動員拆並教學點時,許多家長是不贊成的,可是現在,要恢復教學點的話,家長們都説不幹了。

(二)寄宿生的三個變化:

1、不安變為了愉悦。通過人性化的管理,學生有了“家”的感覺,生活、學習安穩有序。

2、從依賴到學會自理。我校多數寄宿生進校前是不愛洗澡刷牙和疊被、洗衣的,現在他們都已學會了自理,文明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

3、鬱悶變為了開朗。如今在校園裏處處洋溢着寄宿生們的歡顏笑語。

(三)兩個提高:

(1)寄宿生學習成績得到進一步提高:在2014-2014第一學學期期末總評中,寄宿生獲表彰人數27人次,縱向比較成績提高了近36%。

(2)隨着我校寄宿制工作的不斷向前推進,學校知名度進一步得到了提高:2014年9月以來到我校指導工作的國家、省、州、縣領導達近40次,其他縣、市學校到我校訪問、考察和參觀學習交流的近50次。台灣嘉窿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英龍先生4次親臨我校考察,對我校寄予厚望,給予14萬元支助,併為我校建設了2個多媒體教室。澳大利亞華僑到校考察後,對我校寄宿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幫助我校修建了一棟8萬元的廚房。

(四)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通過社會調研,學生、家長、社會對我校寄宿制的建設與管理較為滿意。住校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得到提高,推動了全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再上台階。儘管學校寄宿管理工作增加了老師們的負擔,但卻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我校連續3年被縣評為“先進集體”;連續3年被局考核為“教育目標管理一等獎”; 先後被省、州、縣評為“貴州省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先進單位”、“黔東南州先進基層黨組織”和“麻江縣?五好?基層黨支部”;2014年7月被授予為“黔東南州級環境育人學校”稱號,並確定為“黔東南州農村寄宿制試點學校”,實現了寄宿制管理和教學質量的雙豐收。

四、存在的問題和下步打算:

一是遠道學生交通安全保障難。我校寄宿生覆蓋7個村,居住地距學校有10公里以上的佔學生總數的50%, 其中15公里以上的約佔20%。每逢放假,雖然學校教育學生及其家長拒乘“三無”車輛和農用車。但是,由於山區交通不便,學生及其家長違規乘坐“三無”車輛和農用車的現象仍屢禁不止,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二是低齡寄宿生保育跟不上。寄宿生中的低齡學生較多,吃喝拉撒都要人照料,給低齡寄宿生保育工作增加了難度。而對於保育員,學校沒有編制,只能聘用社會人員,學校貼補費用較大,嚴重影響其他開支。

三是教師超負荷工作精力難支。學生吃住都在學校,學校對學生管理的時間就由8小時變為24小時。學校聘請了保育員,但保育員多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必須要教師參與管理。所以,

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時間大多在14小時以上。很多教師極度疲勞,教學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四是學生生活單調,改善困難。由於學校文體活動、娛樂活動器材普遍不足,寄宿學生的校園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生活單調,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且長期不和家長在一起,一些學生養成孤癖、不合羣性格,較難轉化。

針對以上寄宿制學生管理中的難題,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工作:

1、培養一支合格的保育員隊伍。教師編制適度向農村寄宿制學校傾斜,為學校培養一批責任心強、敢抓敢管的專業的保育員(寄宿生管理員),保證學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正規、安定、穩定,化解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工作壓力。

2、加強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聯防機制,努力消除學生上學交通安全等各種安全隱患,杜絕各種事故的發生。杜絕乘坐“三無”車輛和農用車現象。

3、搞好寄宿制學校配套建設。建議上級將學校危改資金、維修經費、寄宿制建設經費集中統籌使用,進一步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生活設施建設力度,配備一些必需的文體活動器材,方便並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為寄宿生提供磁卡電話、電腦視頻等聯絡方式,保證學生和家長有暢通的交流渠道。

4、以人為本,進一步加強寄宿制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寢室、餐廳、樓道、牆面、管理等文化氛圍,打造書香校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教育與進步。

5、辦與時代同步的教育,讓山村孩子放飛夢想。讓學校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一推動教育理念現代化與加快教學設備現代化建設步伐,用3—5年時間培養一大批省、州、縣名師和實現多媒體網絡教室“班班通”;二是把英語教學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為寄宿生們放眼世界奠定基礎。

推薦其他精彩內容:

宿州市寄宿制中國小管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農村經驗管理交流材料

農村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

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初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3nk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