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第一篇: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豐富人生、陶冶情操、激發意志、催人奮進。可以説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必定是一個富有內涵的人。我班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推動了國小生課外閲讀,也激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各種活動的開展也推動了閲讀的開展。豐富學生閲讀,陶冶學生情操,在閲讀中積累,在積累中感悟,在感悟中收穫。特別是有些學校借讀書工程開展的契機,將此活動推廣開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閲讀,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在其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喜歡上讀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合理地進行課外閲讀

(1)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古人云:“世間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確實在社會上處處有語文,人人時時學語文、用語文。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接觸了各種類型的文章,在老師的引領下,文字帶他們進行了時空的穿梭,領略了各種風情,遨遊了藝術殿堂,

(2)在平時的課外閲讀教學安排時,還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課文,特殊的節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紀念日等,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資料,並根據資料,配合班級或者自己進行各種形式地處理與表達。幫助學生廣開信息渠道,大量儲存了各種信息單元,使學生初步具備集中與擴散相結合的信息處理能力。

(3)、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

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儘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材料,積澱儘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二、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鼓勵學生勤動筆

在閲讀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要鼓勵學生在書上做筆記,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及時地把精彩的片斷、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閲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積極開展年級組內讀後感和讀書筆記寫作比賽。促進他們做到勤動筆,及時寫出自己的感受的習慣的養成。使理解消化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滲透性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加明白了:書,就像我們人生這條蜿蜒小路上一朵朵鮮花,你採擷的越多,生活便會越豐富多彩。學生廣開信息渠道,大量儲存了各種信息單元,使學生初步具備集中與擴散相結合的信息處理能力。

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儘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材料,積澱儘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第二篇: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樑雅玲

參加工作後,來到會盟鎮的這所學校,初來乍到,有太多太多的業務還不熟悉,我也懵懵懂懂中瞭解到,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鼓勵學生們多讀書,讀好書,勤於記讀書筆記,注重表達和交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閲讀面,增加閲讀量,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從小培養濃厚的閲讀興趣、良好的閲讀習慣和基本的閲讀能力,全面面高國小生的文化素養。是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多提倡學生多讀書是培養學生學習的好習慣。

一、進行有效的閲讀指導

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首先來自於教師課堂教學,閲讀方法也來自於教師在課堂中的方法指導。我們要求教師在課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句,抓住重點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斷多讀,並指導培養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隨機進行閲讀方法的指導。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讀書方法,讀起書來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在閲讀指導時,就着重引導學生:學會選擇,以好書為師友;學會思考,讀而不思則惘;學會吸收,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隨時提筆在手,及時地畫一畫(畫精彩處)、摘一摘(摘精美句)、寫一寫(批註、評點或讀後感)的好習慣;,讓學生掌握課外閲讀的一些常用方法,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方法有精讀、略讀、速讀等閲讀的書籍不同,閲讀的方法不一樣;閲讀的目的不同,閲讀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應注重教會學生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閲讀方法。 在專設的閲讀課上既要指導閲讀方法有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做到每週至少輔導兩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

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學生閲讀興趣的培養,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閲讀的巨大動力。生動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閲讀興趣;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學校領導非常重視閲讀,根據具體的年級,學生具體的年齡特徵徵訂了不同版本的課外讀物,豐富了學校的閲讀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優越的讀書條件。另外,還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朗誦比賽,評選“讀書大王”,評選“讀書小博士”,進行閲讀評價等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既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穫明顯,(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我在班裏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閲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信心和熱情。另外,還激發學生做手抄報、寫讀書體會,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習慣。

三、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這樣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讀書亦是如此。然而,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閲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閲讀的質量。因此,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也很重要。對此我也採用了不同的措施:

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合理地進行課外閲讀

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古人云:“世間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確實在社會上處處有語文,人人時時學語文、用語文。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接觸了各種類型的文章,在老師的引領下,文字帶他們進行了時空的穿梭,領略了各種風情,遨遊了藝術殿堂,

在平時的課外閲讀教學安排時,還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課文,特殊的節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紀念日等,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資料,並根據資料,配合班級或者自己進行各種形式地處理與表達。幫助學生廣開信息渠道,大量儲存了各種信息單元,使學生初步具備集中與擴散相結合的信息處理能力。

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

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儘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材料,積澱儘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四、老師積極參與閲讀,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

學生進行閲讀的時候,老師也不能無所事事,這時,老師可以起一個領頭雁的作用,帶領學生一起讀書,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和諧有老師參與的讀書氛圍,這樣助於孩子提高自身的自覺性,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老師的影響。另外,學校的領導與積極參與其中,孩子閲讀課上,全體教師也進行閲讀,並且寫出自己的讀書體會,給學生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閲讀水平。

第三篇:蓓蕾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蓓蕾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自“國小生蓓蕾讀書工程”實施方案推行後,在教研室的統一部署下,各學校各班級都開展了豐富的讀書活動,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在蓓蕾讀書方面的做法:

1、做好讀書筆記

“讀書”兩字,關鍵在於“讀”,但寫也同等重要。在推薦給學生適當的讀書書目之後,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充分讀書,邊讀邊思考,思考自己的讀書收穫,思考故事帶給自己的啟示等。讀完之後,學生充分利用讀書筆記的優勢,記下自己的點滴收穫,以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抓好經典誦讀。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那些積澱着智慧的結晶、映射着理性光輝的經典著作,那些濃縮着豐富情感、藴涵着優美意象的詩詞曲賦,就像燦爛的星河,熠熠生輝。這些古詩文經典,對於治學修身、陶冶性靈、引導價值判斷、提升審美品位以及培養語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怎麼估價也不過分的。 根據教研室要求的每月古詩背誦內容與數量,我充分利用早上晨讀的時間,要求學生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互相背誦古詩,背完之後在統一的時間內給小組長檢查。今天背一首,明天背一首,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慢慢積累了大量的古詩。

3、充分上好閲讀課

我們每週都有兩節閲讀課,這個時間要充分利用好,閲讀課上,要充分讓學生進行交流,可以講自己喜歡的書中片斷,可以朗讀一段自己喜歡的文章,可以來談一談自己的讀書感受,還可以對大家一起讀過的書進行討論。交流了,認識才會深刻,展示了,理解才會更深入。 學生才會對讀書的內容記憶深刻。

第四篇:10讀書經驗交流材料

書籍是教師的精神食糧

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愛”是一個美麗的字眼。同樣,作為教師,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也是教學上的最高境界。

蘇霍姆林斯基説:“讓學生把你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同時,你還應當有另外一個概念:“我的學生”。你應當有10個或者更多的“自己的學生”。他們對於你教的學科的興趣還只是剛剛露頭,有些人將來會愛上你的學科。你應當關心並幫助他們。他們對於這門學科的志向確立起來。在生活的理想發展中,再沒有比志趣形成更復雜的事了。

我想起了多年以來所教過的學生,那些喜歡文字、愛好文學、擅長寫作的學生,他們正是帶着這種對語文的熱愛,被文學吸引着的力量,愛上了寫作這種文字排列方式。

從科學知識的大堆篝火裏點燃起志向的火花,你敞開大門,迎接那些帶着熱烈而喜悦的眼光的學生們,這是作為一名教師工作中的幸福感。假如你能夠這樣做,那麼你將來就是一名成功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教師的素養》中説:“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如果教師的講課裏沒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學生體驗他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那麼學生的心靈對於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裏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教師對於教材須有深刻的知識。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的掌握教材,那麼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後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豐富的情感。”

這使我反思了自己十六年來的教學之路。的確,是走過了這樣一個成長過程。記得初為人師之時,讓我發愁的是備課,我必須花許多時間記住要講述的知識與進行的環節,確切的説,那是“背課”。有時因批改作業而沒有完成“背課”。早晨醒來意識到第一節就是我的課時,立即有一種“學生未完成作業就被叫去背書”的鋒芒在背的難堪。那時上課,真的是:“一頭鑽進自己的課時計劃裏,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內容上。”很顯然,那時的講述是倉促的、很難帶有個人情感的解讀的。

在教學之路上時日漸久,有些知識漸漸駕輕就熟,慢慢悟出,當自己感覺到成功的那堂課,是與學生情感交匯、產生共鳴之時。也屢屢為越來越多的這樣的成功課堂而感到喜悦。

我想用良師益友這個詞來形容我們所讀的書籍是多麼恰當的字眼!讀書的感覺,正如作家畢淑敏所説:“許多有智慧的人已經逝去,在書中,他們微笑着醒來。”讀書,使我們學會了教學方法;讀書,使我們認識到應該做一個怎樣的老師。一位教師的成長正是這樣在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反思之中增長了精神的高度。

語文教師作為文本的詮釋者,首先應當應當做文雅的人。教師要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謀求自我靈魂的充實和精神的生長,而要做到這一點,那就是讀書。通過讀書,你的個人人生,變得越聰慧,而不是越固執甚至迂腐;通過讀書,你變得越單純,而不是越複雜甚至狡詐,你至樸至真,你雖容顏蒼老,但童心永駐。”

葉聖陶説:“看書讀書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情。”可以説,書籍是我們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讀書絕不能僅限於讀教材、讀教參、讀教輔用書,這是小備課之需。.課改中的教師應該有大備課的觀念。該怎樣進行大備課呢?蘇霍姆林斯基説:“這就是讀書,每天不問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作為文本的詮釋者,教師的閲讀量與閲讀率決定課堂上每一句話的分量。當教師懷着被先秦神話、唐詩宋詞的文化薰陶過,被誇美紐斯、第斯多惠、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滋養過,被多元智力、成功教育、人文主義、建構主義等理論充實過,被葉聖陶、陶行知等語文界前輩的理論營養過??帶着這樣的心靈走進課堂時,你就會引經據典、妙語連珠、激情滿懷。你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文雅起來,課堂上就會呈現出一派春色滿園的景象!

第五篇:讀書經驗交流材料修改

紮實開展讀書活動,努力建設書香校園

孫伯中學

教師的素質決定了教育的發展,而教師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讀書。為此,我校積極開展“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構建書香和諧校園”教師讀書活動。實踐證明,這項活動使我校教師的自身素養和專業能力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更加顯著。現將我們的做法彙報如下:

一、創建條件,實施讀書工程.

1、成立讀書委員會。每學年我校通過教職工推薦按教師人數的六分之一評選出讀書委員會人員。讀書委員會每學年根據教師意見修訂完善《學校讀書方案》,推薦讀書書目,確定讀書分組。由組長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學習研討,讀書委員會加大檢查、指導力度,並深入到各讀書小組和教師們一道學習、研討、交流。讀書委員會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搞好閲讀、研究、講座、撰寫心得等各項活動,確保讀書活動在整體聯動中有效推進。學期末讀書委員會根據細則算出個人的讀書得分,成績納入個人考核。

2、訂閲圖書報刊。學校在現有圖書、刊物的基礎上,保證每學年都拿出5000元用於訂閲書刊報紙,像陶繼新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等一本本中外教育名著相繼擺在學校圖書室、閲覽室的顯眼位置,為書香校園的創建奠定了物質基礎。

3、保障讀書時間。在讀書委員會的精心安排下,實行教師“每日一讀”,即:每天利用一個小時的自由讀書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學校每週二活動課的時間到閲覽室集體讀書,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育理論的學習;每月分六個大學習組開展兩次的讀書交流活動,並將讀書活動納入到學校的校本培訓活動之中。

4、推薦讀書書目。學校根據教師的不同層次和需求推薦各類書目。例如針對課堂教學向教師推薦的書目主要有:《有效教學方法》、《優秀是教出來的:創造教育奇蹟的55個細節》、《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100個優秀教師教學心得》、《新課程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新課程説課、聽課與評課》、《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等;針對班主任工作推薦書目有:《給班主任100條新建議》、《班主任兵法》、《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班主任成長日記》、《班級經營》等,我們還設立了學校管理系列、教師專業發展系列、

教育理念系列、教育經典名著系列、新教師系列,讓廣大教師依據不同的需要自主選擇,從而學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5、挖掘網上資源。根據教育局和學校推薦書目讓教師到網上閲讀,汲取營養。並且在網校上建立“網校空間”、開通“讀書專欄”、開闢“讀書論壇”欄目,開設“書友俱樂部”,建立“qq讀書羣”讓教師們在網絡上互相推薦新書、好書。

現如今,讀書已經成了我校教師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有時間就會去讀書,寫讀書體會,以自己的實際成果展現自己讀書的價值和樂趣,達到了“以讀書帶動學習氛圍、營造工作氛圍,讀有所用、讀有所得”的目的。

二、多措並舉,分享讀書智慧.

1、開闢讀書專欄。在學校網站的讀書專欄裏,由讀書委員會每天向教師推薦一篇“熱點”文章,每週向老師推薦一本經典名著,學校領導幹部帶頭實名跟帖,教師閲讀後發表博客文章或博客留言,與網友交流讀書心得,互相品文評書。另外,教師每週至少登陸訪問本校教師博客2人次,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共享讀書樂趣,進行思維的碰撞、思想的交流。開闢一方“百家爭鳴”的空間,豐富教師讀書的內涵。

2、開展讀書筆記交流會。每一個月學校組織教師展評自己的讀書筆記,要求展出的讀書筆記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觀過後,全體教師交流讀書心得、讀書方式、方法以及好的經驗,達到大家互相學習、互相探討,共同進步的目的。

3、成立《文苑》編輯部。鼓勵教師根據教學實踐自我創作,交流讀書所得,積極向《文苑》投稿。如今《文苑》已出版近百期,期期都是精品,見證教師們的成長。

4、舉辦讀書評獎活動。為檢驗教師讀書的質量,我校每學期召開兩次讀書心得交流會,每學期舉辦 “十大讀書人物”評選活動,給每位“讀書人物”送上一份禮物——兩本書,希望教師們能與書為伴,以書滋養人生。年末評選“書香級部”和“讀書明星”,對在讀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推薦參加鎮教育辦公室舉辦的“讀書明星”評選,頒發證書和獎金,最高獎金為500元。今年暑假在鎮組織的讀書活動中經過學校初賽選拔出10名選手參加了演講比賽,30本讀書筆記參加了展評,經過評選,我校有8人被評為“孫伯鎮十大讀書人物” ,十佳讀書筆記有7本,學校獲得最佳組織獎。

以上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教師學術思想交流和自身知識水平的提升、激發了廣大教師投身學術研究的熱情,進而營造了濃郁的學術氛圍。

三、學以致用,收穫讀書成果。

幾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讓教師“有書讀——願意讀——主動讀” 、“懂讀書——讀懂書——會用書”的原則。把讀懂的東西用起來,把用好的東西寫出來。做到學以致用、教學相長,所讀教育經典、理論專著既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各類書籍又要有所思、有所悟,並活用於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讀書活動的開展使教師逐步成長為學習型、研究型的高素質教育工作者,語文“以學為主”課堂教學的實施,“先學後教”教學案的推廣都是教師在讀書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的結果。

通過讀書活動教學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以讀促教,教讀相長的重要標誌是將激發起來的思考與言説意識,行諸筆端,寫出一份份量質量高的教學論文;教師都積極撰寫論文,並向各級報刊投寄稿件,我校去年僅教師發表和獲獎的各級論文就達120餘篇。並得到山東教育報社,泰安日報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認可,活動經驗被《山東教育報》跟蹤報道,得到各級專家的指導與肯定。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好“校園讀書活動”,多讀書,讀好書,用書中的知識來打造一支“善教育、樂教學、能科研”的教師隊伍,並將不負領導重望,藉此努力提升我校的素質教育實施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n79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