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建設節水型社會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建設節水型社會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建設節水型社會經驗交流材料

建設節水型社會經驗交流材料(精選多篇)

烏魯木齊市地處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降水量少,蒸發量高,蒸降比大於7,是一個資源型缺水的城市。全市水資源量10.54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500立方米,僅為全疆的1/10,全國的1/4,處於極度缺水邊緣。面對我市水資源短缺的形式,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水工作,堅持“開源、節流和保護水源並重,節流優先”的方針,堅持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資源、人口、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按照國務院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文件精神,以及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建設部制定的建設節水型社會(城市)指標的要求,xx年9月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開展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活動的決定》、《關於批轉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實施方案的通知》。市委、市政府於xx年9月14日,召開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動員大會,正式提出了2014年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自治區節水型城市; 2014年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國家節水型城市;2014年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節水型社會(含農牧區),實現節水型烏魯木齊的總體目標。

目前我市建設節水型社會(城市)工作,按照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建設部要求已全面開展,並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定差距。現就有關工作情況彙報交流如下:

一、健全機構,加強保障

1981年烏魯木齊市成立了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在20餘年的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了國家、自治區、市節約用水的政策和法規,開展了節水宣傳、計劃用水、節水檢查、工業節水技改、水平衡測試等工作,我市的節水工作取得的一定的成效。xx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實施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模式。同年4月16日國家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和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剛為新成立的水務局掛牌剪綵。至此,烏魯木齊市的水資源管理打破了城鄉、部門間的界限,建立了城鄉供水、節水一體化個管理體制,實現了城市與農村、地下水與地表水、水質與水量、供水與排水、用水與節水等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

二、加強領導 健全機構 制定方案分解目標

市委、市政府把創建節水型社會(城市)工作擺到了改善烏魯木齊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投資環境和建設“和諧烏魯木齊”的戰略高度,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各區(縣)政府及委、辦、局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 “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水務局,節水辦負責具體日常工作。部分區(縣)也相應成立或完善了節水管理機構,成立了創建節水型城區領導小組,明確了管理職責,基本形成市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縣)節水辦——用水户三級創建節水型工作網絡,為創建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有效的創建組織體系。

三、制定創建節水型工作制度,使創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結合我市實際,制訂了《創建節水型城市宣傳工作方案》、《關於加強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居民小區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居民小區各項標準的通知》等,把創建的各項工作細化、量化、具體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還使創建工作有目標、有檢查,便於考核,為成功創建節水型社會(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強化宣傳 提高認識 營造全民節水氛圍

為進一步增強市民的節水意識,各區(縣),委、局、辦及相關部門進行多方聯動,在每年的“3.22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城市節水宣傳週”、和“世界環境日”等活動期間,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新聞媒介,以及節水服務下社區、懸掛節水橫幅、設置節水諮詢台、發放節水宣傳手冊(單)、播放節水宣傳片、以節水為主題的板報巡展等多種形式在全市範圍內集中宣傳,大力宣傳節約用水和創建節水型社會(城市)的重要意義。此外還通過開展中國小校節水徵文比賽、舉辦節水知識競賽、節水知識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加強對全社會的節水知識和意識的普及教育,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各方配合、齊抓共建、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的節水環境。

五、完善節水政策法規、標準,提高節水管理的規範性、科學性

我市目前出台了實施了《烏魯木齊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烏魯木齊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烏魯木齊市水資源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規。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根據《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制定了《烏魯木齊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烏魯木齊市節約用水中長期規劃》等專項規劃,為我市今後的節水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系統的依據。

六、加強創建人員的培訓工作

建設節水型社會(城市)工作涉及節水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政策性、規範性很強的工作。通過培訓使工作人員熟練掌握節水工作的各項法規政策、技術標準和具體做法,充分發揮創建工作人員作用,以適應節水工作的需要,擔負起創建節水型工作的重任。為了保證我市的建設工作規範完整,全面瞭解各項創建指標。xx年制定《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舉辦5期培訓,培訓人員主要來自各區(縣),委、局、辦工作人員,用水單位管理人員,其中,第一期培訓對象是各區(縣)政府(包括街道辦事處),委、局、辦,參加人數126名;第二期對象是農牧區用水管理人員,參加人數30名;第三期培訓對象是用水單位管理人員和部分街道辦事處節水專幹,參加人數250餘名。內地培訓班2期,參加人數共40餘名。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全市創建工作隊伍的整體能力和工作水平。

七、制定用水定額,建立健全指標體系

1981年我市開始實施計劃用水工作,初步制訂了《生活用水定額》,對全市實行計劃用水管理,超計劃用水實行加價收費,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隨着我市建設節水型社會(城市)工作的開展,先後制定了新的《烏魯木齊市工業企業產品用水定額》和《烏魯木齊市城市生活與公共用水定額》,已報請自治區、市有關部門批准。同時,定額標準的實施,企業可以對照標準、主動尋找差距,促進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和加強內部管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起到了較好的節水效果。

八、加大節水器具的更新改造力度

為從源頭上做好節水工作,一是,對用水單位進行節水普查,並引導用水户使用節水型器具,宣傳建設部頒佈實施的《節水型生活用水標準》。二是,督促用水單位對非節水型座便器的配件進行改造、更換。三是,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時嚴格把關,對使用淘汰落後用水器具的不增加用水指標。四是,各區對轄區居民住户進行用水器具調查,督促制定了相應的改造計劃。目前此項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九、各區(縣)按照統一部署,開展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居民小區活動

為了及時掌握轄區創建單位工作的基本情況,區(縣),街道辦事處從抓好入户摸底調查入手,強化創建工作力度,組織人員對工業企業用水、生活用水器具、用水量等多項工作進行調查摸底,同時對街道辦事處和轄區創建單位、社區、居民小區,進行經常性的督查指導。

區(縣)政府,按照《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實施方案》和《烏魯木齊市節水型企業(單位)、居民小區申報、考核驗收、命名辦法》的要求,開展了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居民小區活動,對轄區創建單位進行檢查驗收工作。天山區、沙區、新市區、頭屯河區政府組建了由區(縣)節水辦、建設局、區目標辦組成的驗收組。水磨溝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產業開發組建了由建設局、街道辦事處節水專(兼)工作人員組成的驗收組、已於xx年9月底至12月底,分別對轄區創建單位進行驗收,驗收工作主要從創建單位節水宣傳工作、節水日常管理工作,節水管理制度建設、節水管理檔案建立等方面入手,同時對各單位各用水點、節水設施使用情況進行實地檢查,最後將考核內容進行綜合打分,綜合得分在85分以上的成為區級節水型企業(單位)或社區(居民小區),通過考核驗收共評出達到區級標準的單位有315家。

特別值得提到的是我市的沙區、新市區在創建節水型工作的同時,要求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率先垂範,按照《建設節水型社會目標考核辦法》進行了考核驗收和綜合評分,沙區考核達到優秀街道辦事處有7家。新市區考核達到優秀街道辦事處有10家。為今後創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十、大力開展城市節水科學研究,以科技進步和新技術、新器具推動城市節水工作

為了認真落實《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實施方案》中涉及節水設施建設、科技節水等項目。編制完成了《烏魯木齊市水資源綜合規劃》、《水務信息化大綱》,其中烏魯木齊城市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建設項目已經國家水利部審查通過,並予以一定資金支持。編制了《烏魯木齊市節水規劃》、《烏魯木齊市農業節水規劃》即將完稿。針對洗車行業用水和中水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正在進行調研和草擬相關管理辦法。在制定規劃和辦法的同時,對全市工業用水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和資料收集、整理工作,通過對數據、資料分析的基礎上完成了“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xx年節水工程項目計劃”;“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xx年—2014年節水工程項目計劃”;調查彙總烏魯木齊市特種行業用水設施及技術改造項目;配合自治區建設廳制定烏魯木齊市xx年—2014年節水工程項目計劃;配合市建委落實我市xx年節水示範工程資金;配合市科技局落實xx年5項節水科研項目及資金。完成5座城市中水回用示範工程建設。

十一、積極開展農業節水工作

我市農業用水利用率低,xx年我市農業用水佔全市總用水量的62%。部分地區農田基本建設不配套、設備老化、利用率低,主要採用傳統的漫灌方式,田間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難度大,北郊大多為井灌區,渠系利用係數可達0.7左右,南郊板房溝、水西溝兩鄉的渠系利用係數僅為0.55左右,達阪城地區渠系配套更差,僅有干支兩級渠道,畝灌溉定額高達1060立方米。我們針對農業用水現狀和《實施方案》中涉及農業節水的各項指標,加強農業節水的管理。一是向各區(縣)政府,農林水牧局、建設局發放國家、自治區有關建設節水型社會文件及“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文件材料。使農牧民對節水農業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二是對南郊、北郊、東山、達阪城農業區進行了斗渠調查,獲取農業灌溉第一手資料,作為農業節水基準年的基數;三是按照建設節水型烏魯木齊各項指標要求,對我市農業用水情況、農作物分佈情況進行了普查,收集整理、彙總相關資料;四是開展對我市農業用水三級渠道分佈情況、防滲設施、進行調查;五是對農業用水定額進行定點測試,並簽訂測試協議;六是農業節水灌溉示範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資金到位後此項工作可即時開展。七是制定農業節水宣傳方案。為實現農業節水的工作目標奠定基礎。

第二篇:某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鄉位於浙閩兩省交界山區,北接104國道,東連78省道水霞線,是甬台温高速公路最南端的一個欠發達鄉鎮,距縣城和福建福鼎市均為21公里,全鄉面積29.5 平方公里,共有9個行政村,1.2萬餘人。2014年被列為省百鄉扶貧攻堅重點鄉鎮,2014年被列為省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作重點鄉鎮。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優勢,突出以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為依託,以“茶文化”為核心,以休閒旅遊為紐帶,努力打造“**梅家塢”,開發以觀茶海、品香茗、農家樂、風情遊為一體的生態休閒觀光旅遊,加快建設富裕、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取得了初步成效。農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1350元增長到2014年2979元,增幅達121%,年遞增22%。2014年3月5日,**市農業局和**縣委、縣政府在我鄉成功舉辦了首屆**·**開茶節暨**香茗園開園儀式,吸引了3000多客商前來實地觀摩。

一、以促進生產發展為目的,形成助農增收的農村新經濟

(一)做好茶葉“四品”文章,壯大發展主導產業。

我鄉有着悠久的種茶歷史,茶葉種質資源豐富。早在20世紀50年代,育種專家就採用這裏的種子,培育出國家級茶樹良種十多個。百鄉扶貧攻堅以來,我們通過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把茶葉作為**鄉的主導產業來培育,着重在品種優化、品質提高、品牌宣傳、品位提升等“四品”上做文章,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目前全鄉擁有近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茶葉加工廠9個,縣級茶業龍頭企業2家,2014年茶葉產量600餘噸,產值18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45%。

一是品種優化;改造了生長多年的老茶園3000多畝,新發展的茶園全部引進無性系良種,良種化比率由2014年的不到12%提高到現在的25%。二是品質提高;對茶葉加工技術和設備進行深化改造,引進名優茶加工機械30多台,建成名優茶加工車間2個,開展茶農生產技術培訓20多期,培訓1000餘人次,茶葉加工場所和設備全部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開展了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認證,全鄉近萬畝茶園中有6750畝通過了國家級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認證,215畝被認定為有機茶園;所本文來自文祕之音,更多精品免費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產茶葉獲浙江省綠色農產品稱號,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為此頒發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三是品牌宣傳;2014年創建了**自己的茶葉品牌——“**香茗”,完善了“**香茗”加工技術和標準化的制定,進一步擴大“**香茗”的品牌效應;“**香茗”自品牌創立以來,先後在浙江省第十五屆名茶評比活動中被評為名茶、2014中國·寧波國際茶文化節“中綠杯”名優綠茶評比活動中被評為優質名茶,2014年中國濟南第三屆國際茶博覽會上獲金獎。茶葉產品已在杭州、蘇州、北京、濟南等地的茶葉市場內獲得了較高的聲譽,茶葉價格從當時一斤幾十元上升到現在幾百元、上千元。四是品位提升;成立了**鄉茶葉產業協會和茶葉專業合作社,改變了原來全鄉各個茶廠分散,各自為戰的局面,並以打造“**梅家塢”為契機,逐步形成豐富的“茶文化”內涵,推動茶葉品位的提升。

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以茶葉為主體的生態效益農業產業格局。

在發展壯大茶葉主導產業的同時,我們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按照市場需(本文來自本站:)求和生產條件,積極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一些適合山區、經濟附加值高的效益農業,建成了包括茶葉基地在內的五大效益農業基地,形成以茶葉生產為主體,其他特色農產品生產為輔助的生態效益農業產業格局。一是蘑菇基地,建有大小菇房100萬平方尺。二是席草基地,種植面積每年都在2014畝以上,充分利用毗鄰席草之鄉——**鎮的地域優勢,引導我鄉水溝村與全縣十大農業龍頭企業觀美鎮恆信草編廠合作,創辦了**草編廠,實現技術加工和市場銷售一條龍服務。三是檳榔芋基地,種植面積1000多畝,2014年通過縣農業特產站所屬公司註冊的“玉蒼牌”檳榔芋獲得**市農博會優質獎。四是黃梔等中藥材基地,發展了黃梔、太子參、白朮等中藥材基地3000多畝,建成浙南最大的黃梔基地,通過團省委牽線搭橋,同建德市致中和酒廠達成購銷合同,解決銷路問題,每年增加農民收入近百萬元。

3、實現農村勞動力三大轉移,改善農民生活水平。

一是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2014年成功引進了**海馬電子有限公司,在中心村建成1000平方米的新廠房並投入使用,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近2014人,每年增加農民收入300多萬元。今年初,引進浙江諸暨綠劍茶葉有限公司與前洋茶廠合營,引入資金300萬元,在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同時大大增強了我鄉茶葉的市場競爭力。二是穩步推進下山異地脱貧,促進勞動力聚集。對居住在偏遠山區的農户採取移民遷村,搬出大山,實現異地脱貧。至目前為止,我鄉累計投入下山脱貧扶持資金500多萬元,建成2個移民小區和1個移民點,完成了移民點內的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本文來自文祕之音,更多精品免費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礎設施配套建設。共有339户、1556人實現了下山脱貧,7個自然村實現整村搬遷。農户新建房屋239 間,239 户1056 人搬進了移民點。實施下山異地脱貧,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扶貧資金,而且能在短期內改變這部分人的生活狀況。三是做好勞務輸出服務。我們加強了勞務輸出服務站建設,通過各種渠道提供勞務招工信息,提供勞務諮詢,加強便民服務窗口進行效能建設,為外出人員辦證提供方便。目前,全鄉有近一半的勞動力外出,這些勞務輸出已經成為我鄉農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4、打造“**梅家塢”,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

2014年4月25日,中共**市委王建滿書記視察**時針對這裏優美的生態環境,適時提出了打造“**梅家塢”的設想,使我們深受鼓舞和啟發,鄉黨委、政府在深入討論研究的基礎上,組織考察了杭州梅家塢、蘇州常熟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寧波福泉山等生態旅遊發展比較成功的地方,多次向旅遊、規劃等專家諮詢,請教茶產業開發有關事宜,並委託浙江佳境規劃建築設計院進行**茶文化生態風景區總體規劃和相關建築施工圖設計。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完成了“**香茗園”,結合現有的仙巖洞和浦尾大圓禪寺等旅遊資源,形成一條突出以“茶文化”為核心,以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為依託,以休閒原創文祕網站:文祕知音旅遊為紐帶,集人文、歷史、自然景光、農業觀光和休閒度假為一身的精品旅遊線路。大力開發“農家樂”休閒旅遊,突出以採茶、炒茶為主,讓遊客親身參與體驗“土、野、樂、趣”等特色休閒活動。對農家庭院的建築樣式、園林風格、室內陳設、菜餚品種、娛樂項目等,都進行規劃,充分體現個性化色彩。逐步形成以茶葉產業帶動休閒旅遊,以休閒旅遊促進茶葉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二、以保持生態環境為基礎,建設整潔優美的農村新環境

一是生態鄉創建工作取得實效。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風景等旅遊資源,積極地予以開發並加以保護,形成風景旅遊線,同時開展生態環境建設,以吸引各地遊客、商人前來觀光旅遊、品茶、賞景。從2014年開始,我鄉開展生態鄉建設,通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持了全鄉方圓29.5平方公里無任何工業性污染源。2014年3月,由浙江大學編制完成了《**縣**生態鄉建設規劃》,2014年通過市級生態鄉驗收,並爭取在2014年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以實現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凡到這裏觀光的人們,無不被山村的美景所吸引。

二是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我們重點加強了有助於農業開發,有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有助於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全長14.5公里的馬分公路全段鋪設了柏油路面;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完成了8個行政村22.1公里的康莊工程建設,實現“雙百”目標;順利完成了馬分線分水關至鄉政府6.5公里公路等級提升和**汽車站的立項工作並開始建設;使困擾**脱貧致富的交通瓶頸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對16個自然村485 户進行了改水;投資230萬元,全面啟動中心村的引供水工程,2014年完成了庫容2.87萬立方米水庫工程建設,全面解決農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進行農網改造,實現電費城鄉一同價;建成移動通訊、聯通、小靈通發射基站,農户程控電話安裝率達到69%;在**村建設2個沼氣池,農户安裝太陽能30多户;有效地改善了電力通訊能源問題。

三是鄉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變。把“村容整潔”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紮實穩步推進村莊整治工作,完成了**(中心村)、**、**等村的“百村整治”工程,狠抓中心村的整治,使整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對430間裸露外牆的房屋進行立面裝修,對長期不結頂的半拉子房屋進行了整治,改造危房32間。硬化中心村內道路,並在主要街道安裝路燈。新建中心村菜市場、停車場,配置城建區內的排污排水管道等設施。建成生態小公園和多條綠化帶。開展衞生綜合大整治,集中處理生活垃圾;建立污水處理工程,解決了原本的髒、亂、差問題。初步達到建築美化、道路暢化、村莊綠化、衞生潔化、路燈亮化的農村“小五化”標準。

三、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抓手,倡導文明和諧的農村新風尚

1、開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提升勞動力水平。

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利用各種機會,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農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組織了以茶葉企業負責人和種植大户外出參觀學習,學習兄弟縣市茶葉生產、管理、交易和創名優茶品牌的先進經驗;邀請名優茶炒制師父直接到村裏舉辦加工技術培訓;通過省原創文祕網站:文祕知音科技特派員和農業局的專家經常深入田間深入茶廠,現場指導茶葉專業技術知識培訓,使茶農們的種植加工技能得到了提高;組織外出打工人員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爆破、縫紉、家政等培訓,使這些人能初步掌握一些技能,在打工過程中能獲得更好的收入;組織人員參加海馬電子廠的電子配件裝配技術培訓等等。通過培訓,培養了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為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積極創建教育強鄉。

我們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不斷深化素質教育,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積極推進學校佈局調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撤併了3所師資力量薄弱硬件差的村小,建成了**聖雄希望國小,改建了**村國小。投入資金80多萬元,建成了15畝的中心校操場,解決中心校學生無操場上體育課和進行課外鍛鍊的問題。完成學校圍牆建設,完成了總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的中心校學生宿舍樓工程立項工作並開始啟動,進一步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

3、深化“平安**”建設,構建和諧穩定社會。

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提高公民素質,圍繞普及道德規範,弘揚道德典範這一重點,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羣眾的法制觀念。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強衞生院功能,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工作,減少因病返貧現象,增強社會保障功能。做好羣眾來信來訪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建立“綜治工作中心”,開展種毒吸毒大排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非法宗族宗教整治,切實保證了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保持了全鄉零涉毒、零越級上訪、零刑事案件、零安全事故,促進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四、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保障,建立民主團結的管理新機制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特別是去年縣委實施“523”工程以來,全部解決了我鄉村級活動場所存在的破舊、面積過小不能滿足當前辦公和黨員活動需要的問題,使全鄉各村組織活動陣地建築面積均不低於100平方米,達到“基本場所適用、基本設施完備、基本制度規範、基本功能健全”的標準。

二是健全村級組織制度。實行支部工作規範化、村務工作法制化、民主監督程序化。全面深入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推進民主管理,保障農民羣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依法民主選舉,保障羣眾的民主選舉權;建立村務民主議事會,保障羣眾的民主決策權;制訂並落實《村民自治章程》,保障羣眾的民主管理權;抓好村務公開,保障羣眾的民主監督權。

三是增進基層組織的團結協作。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為主題,切實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深入開展農村黨原創文祕網站:文祕知音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和農村基層組織“先鋒工程”建設,按照“五強”、“五好”的目標要求,制定“先鋒工程”創建規劃,進一步調整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加強黨員隊伍的教育和管理,規範內部管理制度,深化為民服務機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的全面發展。

同時,突出典型示範,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採取建設示範點的方式,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逐步推進。以全力打造“**梅家塢”為契機,充分發揮鄉村兩級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齊抓共管,分類負責,抓好**村的示範點建設,從而帶動了全鄉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逐步掀起新農村建設的高潮。

第三篇:節水型社會建設論文

節水型社會建設論文專業:

班級 :

學號:

姓名:

指導老師:

年 10月23號星期日2014

節水型社會建設中一些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

節水型社會建設中的主要因素包括基本工程,制度,政府,它們對節水型

社會建設起着重要而又不同得作用,對節水型社會建設意義重大。

我國在水資源治理、開發、利用方面有悠久的歷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

全國共修建水庫8.5萬座,建萬畝以上灌區5611處,使中國以佔世界8.6%的耕

地、6.5%的水資源養活了佔全世界22%的人口。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基礎工程建設

得到很大的發展。然而僅僅是基礎工程建設是遠遠能滿足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要求

的。建立節水型社會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核心是大規模的制度建設。而政府

在其中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基礎工程建設

根據地區經濟用水主導行業狀況,以及自然資源、地形、地貌等情況,可

分為工業型城鎮節水型社會建設模式、農業型城鎮節水型社會建設模式、生態退

化地區節水型社會建設模式、旅遊服務型城鎮節水型社會建設模式 。 我國在基

礎工程建設上投入了大規模的人力物力,南水北調工程對節水型社會建設相得益

彰,相互促進 ,南水北調工程要想發揮預期效應,避免“大調水,大污染,大

浪費”,關鍵在於北方能否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

節水型工業建設措施:(1)限制高污染高耗水行業擴展;大力調整工業結構,

提高用水水平。

(2)積極採用先進節水生產工藝,提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降低單位產品的

耗水量。

(3)逐步改革生產工藝,通過改變生產原料、工藝和設備或用水方式,實現少

用水或不用水。

節水型社區建設措施:1)加強節水宣傳教育,培養良好的用水習慣。

(2)加強節水器具推廣普及。

農業節水措施:農業節水措施包括節水灌溉措施和農藝節水措施。

節水灌溉包括:管道輸水、噴灌、滴灌微灌、膜上灌溉、節水灌溉制度和科學管

理方法。

農藝節水措施包括:耐旱品種、有機肥料、薄膜覆蓋、抗旱保水劑等。

服務業節水措施:(1)全面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對公共場所採取限期強

制更換措施。

節水器具:節水型水龍頭、節水型便器、節水型淋浴設施

(2)對飲食業、洗浴業、洗車業、游泳館、建築施工等高耗水服務業,按定額

進行用水和排污監管。

(3)加強文明消費、文明用水的宣傳。

(4)注重經濟手段節水,制定水價政策促進節水。

建設計量和監控等支撐水權制度運行的基礎硬件措施和建立用水協會等試

試水權管理的軟件基礎設施是基礎工程建設的重要措施。

實施水權管理的軟件基礎設施:用水者協會、水票制、衝突調節規則、水權

交易規則等。其作用是降低制度的變革成本和新制度的運行成本。

制度建設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質是大規模的制度建設。建立節水型社會是一場深刻

的社會變革,需要大規模的制度建設。本質是從浪費水的舊體制轉向高效用水的

新體制,需要經歷大規模的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

(1)全民參與機制:建立用水者協會、建立水價聽證會制度、用水協會

參與灌區管理;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法律體系建設;

(3)改革農業水費計收制度;

(4)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制度;

(5)政府扶持機制;

建設節水型社會需要開展的幾個方面的工作:

(1)根據總量約束制定發展戰略和調整經濟佈局

(2)落實和強化宏觀上的總量控制

(3)將總量指標逐級向下分配,明確各用水單元的權力和義務

(4)建設計量和監控等支撐水權制度運行的硬件基礎設施

(5)建立用水者協會等實施水權管理的軟件基礎設施

落實和強化宏觀上的總量控制: 對一個流域或區域的可利用水資源,根據

水資源承載能力,首先分配和確保生態用水,其餘水量作為生產和生活用水。對

於生產和生活用水要實行強制性的區域用水總量控制。

根據總量約束制定發展戰略和調整經濟佈局: 實現量水而行,以水定發展,

根據地區的資源情況選擇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產業調整,通過產業分工

和相互交易實現共同繁榮。

將總量指標逐級向下分配,明確各用水單位的權利和義務:將區域內的生活和生產用水總量指標,根據區域內人口、耕地、牲畜以及其它產

業發展狀況,通過建立定額管理指標體系,進行水權細化分配,將用水指標逐級

分配給各縣(區)、鄉(鎮)、村、企業和用水户,明確各級水權,公民和單位用

水只能在分配到的水權範圍內用水。

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的作用:水權管理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了制度框架,

其實施效果取決於制度環境的有效性,也就是能否提供成本節約的制度運行機

制。有效的運行機制是實施水權管理的前提,也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關鍵。

要解決好中國的水問題,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和工程措施問題,管理體制和

非工程措施也非常重要。

必須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機制: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對水資源

的配置、節約與保護,不僅會帶來水資源供需關係的調整,更會涉及人們經濟利

益關係的調整。在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要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建立一

套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機制。

政府職能對

政府在節水型社會建設中主導作用:

(1)根據水資源條件確定經濟社會規劃佈局,推動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構

築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

(2)制定水資源規劃,編制區域內水資源配置方案,明晰各級水權,確定各行

業單位用水控制指標,完善定額管理體系;

(3)貫徹國家水管理政策法規,建立區域水管理的政策規章體系;

(4)建立水價聽證會制度,形成水價管理的公共決策機制。

(5)建立地方之間分水和用水的民主協商制度,水管理部門之間的協作制度。

(6)建立強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時、準確和全面向全社會發布各種用水信

息。

節水型社會對政府轉型的要求: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政府的轉型,

要求政府運作方式經歷“四個轉變”。

(1)從分割管理轉向統一管理。從對水量、水質分割管理以及對水的供、用、 排、

回收再利用過程的多部門管理轉變為對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統一管理。

(2)從工程建管轉向宏觀調控。水公共部門要轉變政府職能,從主要興建、管

理工程轉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

(3)從排斥市場轉向市場友好。要在經營性領域打破壟斷,全面開放市場,建

立利用市場促進用水效率提高和社會資金投入的新機制。

(4)從封閉決策轉向參與透明。要在水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全面貫徹公開透明、

廣泛參與和民主決策的原則。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共參與,是節水型社會前期建設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和必

不可少的環節建設節水型社會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是中國應對水危機

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幾個星期的節水型社會的學習,

使我充分認識到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性,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提高節水

意識,身體力行地為節水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四篇:節水型社會建設

淺談節水型社會建設

姓名:丁春雨

專業:安全工程班級:安全10-06學號:311001010605

一.我國的水資源狀況

人多水少,水資源分佈不均,水土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佈局不相匹配,是我國的基本水情。而長期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則加劇了我國水資源問題的嚴重程度,也加大了這些問題的解決難度。水利不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長期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不適應水資源和水環境條件。這兩個不適應是我們對當前水資源問題的基本判斷。我國水利事業發展還受到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制約。隨着可持續發展水利的不斷推進,制約水利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日益突出。 水危機將始終是國家安全的心腹之患,如何保障水安全,包括水資源安全、水環境安全和水生態安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發展問題之一。

二.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方向

解決水資源問題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廣大人民節水意識,建立節水動機激勵機制,全民節水。要規範人類自身活動,,切實從對大自然的無序開發、無限索取向注重合理開發、節約保護的方向轉變,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路子。通過轉變水利發展模式,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步入科學發展軌道。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要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全面推行各項節水措施,建立健全促進節水的體制和機制,形成節水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建立節水型國民經濟體系和節水型社會。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發展水的循環利用,嚴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項目。減少污染排放,逐步改善水質。大力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對環保技術及設施的投資力度。國家應當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採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使其提高廢水污水的治理能力,提高水的循環使用率,全面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水資源的消耗。加強對農業節水技術的支持力度。國家應當加強對農業節水科技的支持和投入,以建立一種更加高效節水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生態體系及科技支撐體系。

三.大力倡導建設節水型社會

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我國乾旱缺水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也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節水型社會建設主要通過對社會管理制度的變革,調整生產關係和產業結構,進行制度建設,達到節水增效的目的。要實施綜合措施,重點是建立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利用經濟手段促進節水。 我國目前的節水意識和節水水平與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極不相稱,目前全民的節水意識仍然比較淡薄;水的浪費現象仍然嚴重;節約用水管理缺乏強有力的措施;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要轉變發展觀念,從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粗放式用水向節約水資源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集約型發展思路轉變;從強調供水管理向加強需水管理轉變;從向大自然無節制地索取,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轉變,珍惜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四.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具體內容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是制度建設,要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設節水型社會過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權,要確定水資源宏觀總量控制與微觀定額管理兩套指標體系,要採取法律、經濟、工程、行政、科技等綜合調控措施保證兩套指標體系的實現。具體內容如下:

1. 總量控制。根據國家確定的分水方案,將市可利用的水資源量作為水權,逐級分配到各縣(區)、鄉、用水户(村、企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確定各級水權,並實行總量控制。

2. 以水定產。根據水權總量,依據現狀和未來水資源承載力,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實行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灌溉面積。

3. 定額管理。依據水權總量,核定單位工業產品、人口、灌溉面積的用水定額和基本水價。以定額核總量、總量不足調結構,定額內用水執行基本水價,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

4. 公眾參與。在水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過程中,貫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級選舉產生用水户協會,參與水權、水價、水量的管理和監督,由村級用水户協會管理村集體水權,配水到户,並負責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維修和水費收取。

5. 水權流轉。在用水户協會和政府水管部門的監督下,用水户有權以有償轉讓的方式出售水量。轉讓價格按照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接受政府宏觀調控指導的前提下,隨行就市。

6. 城鄉一體。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徵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量水質,實行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

五.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成效

煙台市是一個缺水城市。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節水作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來抓。工作中,把宣傳教育作為節水工作的首要環節抓住不放,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向市民宣傳當前的水資源現狀,喚起市民的憂患意識;宣傳政府對節水工作的指導思想、目的要求,增強市民的節水意識;宣傳節水工作的經驗和作法,提高市民節水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全社會形成了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濃厚氛圍,節約用水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1.計劃管理上抓規範。對全市用水單位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定期下達計劃用水指標,並給予節獎超罰。注意抓好水價調整,運用經濟手段,調節供水需求。1998~2014年曆時32個月的嚴重乾旱期間,全市為鼓勵市民節水,規定市民每人每月

1.5立方米的用水限額,超限額用水部分以每立方米40元收費,企事業單位超計劃用水,超用部分按每立方米50元收費。市區用水量由每日20多萬立方米下降為12萬立方米,極大緩解了緊張的供水形勢,保證了市區正常供水。

2.在技術型和設施型節水上抓落實。一是編制《煙台市城市節水規劃》,科學制定近期和遠期節水目標、方向和任務,為創建節水型企業、社區和節水型城市打下基礎。二是加強城市中水設施建設。根據《山東省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規定》,不斷強化措施,加強管理,使城市中水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一批賓館、學校、醫院等單位建設了中水設施,僅市中心區就上馬中水回用設施16套。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管道輻射西部工業區,每年中水回用量在100萬立方米 4

以上。三是推廣應用了一批節水新技術和新器具。

3.在創建節水型企業上抓突破。根據建設部《節水型企業目標導則》和省建設廳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活動。到2014年,市區共有36個企業成為節水型企業試點單位,其中已有18個企業被省建設廳考核驗收合格,成為節水型企業。

2014年10月31日,“全國節水型城市”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煙台市榮獲“全國節水型城市”稱號。這標誌着煙台市城市節水工作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節水型社會是水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和水的關係,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體系,協調社會經濟結構,實現社會系統、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的良性發展,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保障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永續支撐。

第五篇: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思考

龍源期刊網

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思考

作者:張穎潔

來源:《海峽科學》2014年第02期

[摘要] 福建省水資源相對豐富,但時空分佈不均,水資源分佈年際和年內變化大,水多、水少、水髒、水土流失現象同樣存在。為此,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意義重大,勢在必行。該文針對福建省水資源分佈、利用的現狀,以及當前節水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對節水型社會的建設進行思考並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字] 節水 社會建設 思考

1 福建省水資源概況及供需狀況

1.1 水資源概況

福建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11.7mm,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1179.32億m3,地下水資源量為342.38億m3,地下水資源量與地表水資源量間的不重複量為1.24億m3,水資源總量為1180.56億m3。水資源主要來自降水,全省雨量充沛,水資源量相對豐富,但時空分佈不均,年際、年內變化大。從地域分佈看,水資源量北多南少,從西北向東南遞減,閩西北地區水資源豐富;從時間分佈看,豐水期(4—9月)降水和徑流均佔全年的75—80%,枯水季(10—次年3月)僅佔25—20%。地下水資源不太豐富,含水層不厚,地下水不宜用作大量集中供水水源。

福建省河流密佈,水系發達。流域面積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597條,其中除賽江、汀江外,其餘均源於本省獨流入海。由於天然降雨時空分佈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汛期洪水徑流難以利用,大量水資源奔騰注入大海,導致水資源利用程度不高。

1.2 水資源供需狀況

從近幾年全省用水統計情況來看,年用水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業節水灌溉措施的推廣,預測未來全省農業用水量佔總用水量的比例將持續呈下降趨勢,但工業、生活用水及總用水量將持續增長。此外,一些水源的污染限制了水資源的利用,也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據分析,2014年全省p=95%供水保證率缺水達74.48億m3,缺水率達28.4%。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如廈門、泉州等地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日趨突出,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 用水水平及節水潛力分析

2.1 目前的用水水平

1980年全省用水量137.64億m3,至2014年增加到187.25億m3,26年用水量淨增49.61億m3,年均增長率1.91%。期間,用水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年份用水情況見表1。

2.2 節水潛力初步分析

從2014年看,全省用水效率較1980年有了較大提高,但由於用水方式仍較為粗放,用水效率仍不高,與發達國家以及國內一些地區比較仍有較大差距。目前農業仍是主要用水大户,農業用水仍佔全省總用水量的50%以上,全省平均灌溉水利用係數0.45,畝均毛需水量777 m3;全省工業用水重複利用較低,用水工藝比較落後,用水效率不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73 m3,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僅為約60%,管網漏失率17%左右;城鎮供水管網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全省管網綜合漏失率25%左右,節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平均僅為35%左右,因此,節水潛力還是十分可觀。

2.3 節水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前社會普遍對節水的認識不到位,對未來水危機的形勢及節水減污缺乏足夠的認識,節水意識和節水宣傳力度不夠,節水措施不落實,各行各業節水工作很難聯動。

(2)節水制度不夠健全,節水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用水定額管理尚未開展,有些地區注重追求經濟高速增長,忽視了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加劇了貧水區缺水和水污染。

(3)投入不足使節水難以向深度發展,影響了先進的節水技術研究、節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節水的法律法規制度的建立等。

(4)技術和工藝及節水的產業還有待發展,節水產品還需積極推廣。

3 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根據《福建省“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通過節水型社會的制度建設,逐步建立起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提倡建立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研究節水型社會制度建設,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到2014年,初步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在維繫良好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根據這個目標,應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3.1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增強全民節水意識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前提

進入新世紀,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水情的變化,對水的認識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轉變,不斷提高。但從目前普遍情況看,人們對水資源的重要性、稀缺性、緊迫性普遍認識不足,節水觀念淡泊,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用水浪費較為嚴重。隨着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需水量還在不斷增加,如不轉變用水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水資源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

而且,節水還意味着減污,就是在水資源相對豐富區,也有很強的節水需求。因節水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户,必需全民參與,對此,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全民節水意識的宣傳與教育,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對我國我省水情的認識,增強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使每一個公民都認識到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自家做起,從點滴做起,把節水變成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

3.2 加強制度建設,依靠制度節水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治本之策

節水型社會的建立要求治水模式從工程建設轉向制度建設。要建立健全節水的法律法規,完善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鼓勵有利於水資源節約的技術開發;要深化改革,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節約水資源的體制和機制。2014年11月,福建省以地方標準頒佈了《行業用水定額》,該標準確定了我省工農業94類用水户用水標準,作為本省開展取水許可管理、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下達取(用)水計劃、用水及節水管理等工作的基本依據。真正在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建立起“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綜合利用”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3.3 推廣應用先進節水技術,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科技支撐

近期應注重用水設施的創新。在農業節水方面,要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重點做好現有灌區續建配套改造,渠道襯砌,整修配水設施,逐步實現農田灌溉的現代化;在工業節水方面,主要對火力發電、石油石化、鋼鐵、紡織、造紙、化工、食品等行業,結合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對各種製造工序進行改良和改進,推進水的循環利用、再生水回用等,提高節水水平,減少污染。在生活節水方面,主要推廣節水器具,對家用水龍頭、廁所等進行節水工藝改進,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3.4 利用價格槓桿,加強水資源利用和管理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有力舉措

水價是水資源管理的主要經濟槓桿,對水資源的配置和管理起重要的導向作用。確定科學合理的水價政策,實行“總量控制、定量用水、計量收費、超量加價、節約有獎、轉讓有償”,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防污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過經濟槓桿作用,調動全社會節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積極性,引導人們自覺調整用水結構和數量。實踐證明,新的水價機制有力地促進了節約用水。

3.5 政府高度重視,部門密切配合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中樞環節

節水型社會建設需要在政府主導下推進,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涉及生產關係的調整,涉及體制機制的創新,涉及法制建設,涉及各項建設的投入,還涉及節水宣傳、節水技術、節水器具的推廣。這些都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有力的領導,需要各部門的密切協作,逐步建立起“政府調控,城鄉一體,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科技支撐,法制保障”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運行機制。

4 結語

在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中,要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水量不變的情況下,要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環境,實現節水減污增效,必須建立節水型社會,全面實施節水戰略、建立節水機制,才是解決福建省水問題的根本出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yz1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