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商業銀行調研報告多篇

商業銀行調研報告多篇

商業銀行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形勢及對策的調研報告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主要源於內部管理不善、有章不循、違規操作、人為失誤、系統故障及外部事件等原因。此外,制度上的疏漏、道德風險、越權交易、內部人作案、外部不法分子欺詐等也經常引發操作風險。研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對於做好防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

(一)內控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近年來,商業銀行對內部各部門、各崗位在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規定是硬性的、可操作的和具體的,但缺乏必要的培訓和風險意識教育,風險防範意識薄弱,導致法制觀念不強,給正常業務經營帶來極大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內控制度落實不到位。基層商業銀行人員少、“兼崗”人員多,加之本身重業務經營,輕內部管理,結果使內控制度本來就缺乏的基層商業銀行,“兼崗”人員顧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執行內控制度,缺乏應有的控制力、監督力、約束力,從內部遏止金融風險的發生。

(三)商業銀行對員工的思想教育相對薄弱。基層商業銀行普遍存在重業務發展,忽視對員工遵章守法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教育的現象,特別是對員工八小時以外的行為基本沒有監控。

(四)經營業務單一,收入少,機構只能減人增效,職工不能更好地安心工作。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化,對員工壓力不斷加大,加之個別機構績效激勵機制不盡完善,影響員工尤其是基層員工的積極性、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成為導致案件發生的一個原因。

(五)監督檢查制度不到位。抓落實,監督檢查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商業銀行對業務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缺乏一套科學的、嚴密的、操作性強的日常檢查和評價標準,檢查不深不細,流於形式,敷衍了事,對存在明顯漏洞的業務操作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告知”一下,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從而使監督檢查流於形式,落實中存在的偏差和問題不易被及時發現和解決,給弄虛作假、蓄意犯罪者提供了機會。

(六)責任追究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在發生案件的地區和部門,一些商業銀行對違規違紀行為的查處輕描淡寫,處罰時不痛不癢;在處理一般的案件時心慈手軟,從輕發落;處理大案要案時,不嚴查深挖,縮小處理範圍,對自己不利的就拖、頂、壓,從而大大削弱了制度的有效性和嚴肅性,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違章操作的歪風。

二、防範和控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操作風險防範體系。一是商業銀行基層網點要建立各職能部門、各崗位之間互動的監督體制,前後台相互制約的互動體系,充分發揮事後監督崗位的作用,支行長及主管行長要定期、不定期進行換位檢查。二是形成對規章制度有檢查、有落實、有反饋的良性循環機制,強調員工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堅持制度和流程的嚴肅性。把風險防範全方位、多層次地滲透到單位的各個崗位和環節,充分發揮業務部門的能動性,以防範因操作不到位而引發的案件和差錯。

(二)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建立全方位操作風險監督體系。一是商業銀行要把內審部門作為一個具有獨立的、可操作的部門,充分發揮內審部門的作用,同時對內審部門也要實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審計和交叉審計,實施合規性、責任性和風險性並舉的審計原則,對有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持續跟蹤檢查,努力將審計關口前移。二是審計部門要擺脱商業銀行內部人控制的局面,建立由一級分行行長直接控制的部門,全面扭轉現行實際的局面。三是對重要崗位和敏感部位的員工實行八小時以外行為的監管,最終形成銀行內部自律約束、再監督和外部監督多維立體的操作風險監督體系。

(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並引入獎罰並舉機制。要加強對員工業務技能的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法律意識、制度觀念和道德水平,降低因人為因素或員工對政策、制度、法律不瞭解而引發的操作風險。在日常管理中積極倡導建立有力的風險控制文化,將本行的內部控制戰略和政策準確無誤地傳導到各個層次的每一位管理者和員工,使操作風險控制成為每一位員工日常工作中的首要目標。同時,要引進激勵機制,對全年安全無事故的員工要進行獎勵,對因工作失誤或造成損失的操作風險的員工要進行處,甚至重罰,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把操作風險控制在最低點。

(四)建立經營與內部控制“兩條腿走路”的有效體制。首先,要加強內控體制建設,從內部管理入手,將環環相扣、監督制約的內控制度真正引入到商業銀行業務運作的全過程。其次,建立具有高度獨立性、權威性、管理嚴謹,工作規範的內控體制,以制度規範業務,約束人員。最後,將內控的“事後查處”改變為“事前防範”,防患於未然,一旦發現苗頭,立即採取措施化解風險。同時,通過加大查處力度增強員工自覺執行制度的自覺性,控制金融風險。

(五)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加大責任追查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嚴懲犯罪當事人的同時,決不能放緩對其他相關責任人的處理。一是重點追究在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失職、瀆職行為,追究有關領導人的責任。二是高度重視一般違規行為的蔓延,要從小處着手,大處着眼,警鐘長鳴,常抓不懈,要把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防微杜漸,形成內控的威嚴防線。

【第2篇】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調研報告

隨着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經濟、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競爭的領域己從傳統的金融業務擴展到金融文化領域,競爭的手段己從單一的經營業務向全方位多層面滲透。培養員工的企業精神和羣體經營意識,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己成為現階段農村商業銀行發展與壯大的決定因素。

一、先進的企業文化是加快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的客觀需要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管理實踐活動中,通過企業領導主動倡導和精心培育的,併為企業全體員工所認同和遵守的企業羣體意識和價值觀念。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的內核和精髓。隨着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的不斷深入,客觀上需要導入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行為和管理手段,增強農村商業銀行內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競爭力。

(一)先進的企業文化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生產力”對企業發展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現,而強調以人為中心的人本文化,它對企業員工的價值取向、行為支持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成功企業的背後一般都有積極向上的人本文化的支撐。長期以來,一些農村商業銀行實施的管理,是以績效考核為主的硬性管理模式,正效應是明顯的,但也誘發了一切向錢看的偏差,使部分職工奉獻意識喪失。而企業文化則能從精神與覺悟的高度,通過培育行為規範,使員工個人行為向有益於農村商業銀行總目標的方面趨同。企業文化包含着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兩大範疇。管理企業主要取決兩大因素:權力和文化。權力作為一種配置資源的力量,靠的是硬性制度約束,是一種被動的約束力。而文化則是一種非硬性的規範引導,它往往是一種理念、思維方式及行為習慣,對培養企業員工素質和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潛在作用,這種約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

(二)先進的企業文化有利於增強農村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它是一個企業能夠基業長存的關鍵因素。技術、人才及管理是企業在某段時期內相對競爭優勢而己,真正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素才有可能作為核心競爭力。創造一種凝聚人心的核心價值觀,並始終不移地信奉它,是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法則。金融作為服務性行業本身並不創造商品價值,金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靠的是相互之間的競爭。農村商業銀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行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何在競爭中出奇制勝?需要所有的信合人冷靜思考,審時度勢。“人為企業之本,德是興業之魂”。用一種先進的人本文化來打造、錘鍊員工隊伍,農村商業銀行才會立於不敗之地,才會有發展後勁。人是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文化,既不是簡單的規章制度、組織形式,也不是單純的資金、設備和技術,而是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企業文化。也就是説人是金融企業的主體。人才是金融企業最大的財富和資本。在科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金融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技術支援、營銷手段等方面的差異日漸縮小,客户的選擇更注重對人本文化及其衍生的企業形象的認同。只要農村商業銀行真正擁有人才,就意味着農村商業銀行擁有服務,擁有市場,擁有客户,擁有效益,就能夠不斷髮展壯大。

二、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現狀分析

重視人的作用的發揮,充分挖掘人的潛能,是金融企業文化最耀眼的閃光點。掌握信息、知識和創造性的人,是金融企業的第一戰略資源。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認識上存在偏差。少數幹部職工對企業文化的認識比較模糊,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由於機構龐雜,宂員過多,需要大刀闊斧地減人增效,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人均創利水平和綜合競爭力,減人和增人矛盾突出,加大了新時期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難度。

2、隊伍素質亟待提高。主要表現為員工年齡老化,高學歷人才少,觀念更新不強,缺乏一大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營銷人才、清收人才、科技人才、法律人才、複合型人才與創新人才。組織培訓受訓面不廣,培訓的內容缺乏前瞻性和文化性。

3、激勵約束機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現為:分配機制不夠活,員工之間收入檔次沒有真正拉開。費用分配不盡合理,盈利社與虧損社費用分配差距較小。指標考核不盡合理,有些脱離實際。總之,對單位、個人的績效考評標準不夠科學、全面的細化(量化)。考核側重於結果而忽視過程,側重於靜態而忽視動態,側重於目標而忽視態度。人財物的資源配置和工資、獎金、福利等個人收入未能充分體現“效益優先,業務量優先,貢獻優先”的原則,導致社際差別不大、個人收入差別不大。

4、文化氛圍不濃重。部分單位和領導對企業文化建設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有人認為業務工作求實,文化建設務虛,抓業務有經濟效益,搞文化建設浪費錢。目前,農村商業銀行沒有建立企業文化交流網絡系統,缺乏相應的羣體文化建設的參與意識,缺乏相應的羣眾基礎。先進的典型也未能真正起到示範的作用,各類檢查、稽核的重點主要放在業務經營、制度執行上,忽視了對文化要素的考核、審計。

三、農村商業銀行培育企業文化的方略和途徑

金融業的基本宗旨是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而先進的企業文化是金融機構在業務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企業管理文化,是一個龐大的、長期的、動態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從農村商業銀行的現狀出發,在戰略選擇上,既要抓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的建設,又要抓人本制度文化的建設,使之互補互動,相互融合。

(一)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緊扣業務經營中心。

一是堅持企業文化為業務經營服務的原則。應當把企業文化植根於農村商業銀行濃厚的業務經營土壤。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發展戰略和崗位目標實質是以經營指標形成表達的一種觀念文化。因此,應把它作為一種意念、符號、信號傳達給全體職工,並在職工制定的經營戰略和崗位目標必須具備三個特點:既經營目標數量化、戰略指標成果化、發展指標觀念化,使職工的企業文化意識在具體業務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成長和發展。二是堅持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昇華的原則。在農村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企業文化來源於業務經營,又反過來對業務經營起促進作用。要將這一辯證過程引向良性循環的軌道。三是堅持企業文化與業務經營一體化的原則。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與業務經營的最終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一致的,應明確農村商業銀行的核心價值觀,在價值體系上,在原有內涵的基礎上應把“質量是農村商業銀行的第一生命”這種理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控制風險,穩健經營,強化管理,自覺約束,規範運作”的行訓去滲透影響幹部和員工的行為選擇。在經營原則上,要堅持“穩健發展,規範服務,嚴格管理,尊重科學,紮實工作”。在企業精神上,還應特別賦予那種“勵精圖治,同舟共濟,奮力拼搏,與時俱進”的新內涵。要用文化的思路來解決任務觀念和自我加壓的矛盾。通過農村商業銀行核心價值觀的構築來形成一種文化氛圍。

1、逐步實施人本戰略和人本管理。通過激發員工潛能。發揮員工的最大作用,讓農村商業銀行的每一個員工通過服務在獲得社會認可和信任中實現自身價值。

2、農村商業銀行核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通過設計經營理念、企業精神,把核心價值觀植入到每位員工的心田,尊重員工的個人選擇,使之與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趨於一致,在農村商業銀行與農村商業銀行員工之間培植一種榮辱與共水乳交融的緊密聯繫。大力倡導“熱愛農商行、效力農商行”的團隊精神的團隊文化,讓每位員工切身感受到“行興我興,行衰我衰”,企業利益逐漸於員工利益趨於一致,企業向心力得到增強。

3、工作效率和員工前途發展逐漸相結合。建立“賽馬機制”,樹立“能力、表現與實績重於一切”的觀念,建立和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人才選拔機制,以價值觀、才能和業績為標準招聘和選用各類人才,做到人盡其才。實行績效掛鈎、多勞多得的薪酬分配製度。向員工提供教育培訓、提升職位、崗位交流等均等發展的機會,形成幹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勵機制,以感情留人,以事業留人,將能幹、工作效率高的人才留在農村商業銀行。

4、積極建立職工之家。以人為本是農村商業銀行職工之家建設的中心理念。通過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開展業務技術培訓,總結推廣先進典型,關心員工疾苦,為員工做實事,辦好事,送温暖,獻愛心,用健康的文化引導員工,用真誠的温暖關心員工。

(二)企業文化建設應貼近基層員工。

1、用先進的文化思想薰陶員工。堅持用xx同志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員工頭腦,使其準確把握“三個代表”精神實質,幫助員工確立遠大的共產主義思想,使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藉助企業文化建設這一載體,用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去影響大環境,去佔領企業內外的陣地。不斷增強企業文化的感染力,不僅有助於幫助職工接受並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且對培育職工的競爭意識和奉獻意識,也大有裨益。

2、有效激勵,嚴格約束,將企業文化建設與競爭機制緊密結合起來。這是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一是實行公開競聘制,確立知識人才觀,破除任人唯親,嫉賢妒能歪風,讓每一個員工通過能力的競爭找到合適的位置。徹底打破幹部終身制,實行聘任試用制、任期制與限齡制,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要重視管理人才庫入庫人員的思想引導和調動未入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行全系統、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崗位流動制,通過流動發現、培養各類人才,打造一支思想素質過硬、業務技術強、綜合素質高的隊伍。二要完善績效考核目標體系,嚴格按績付酬。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考核的標準全面客觀,定性定量相結合;考核的內容既注重結果,又注重過程;根據員工對激勵的價值觀點,設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激勵方式,把激勵賦與更多的內涵,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獎勵方式。如:目標激勵、文化激勵、情感激勵。三要建立留人機制。規範員工價值取向,依託企業文化建設,激發員工自我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用事業、感情、制度、待遇拴住人心。對招收的大學生,採用定向、限期鍛鍊和培養的方法。在目前農村商業銀行財力不許可的條件下,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加大關心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位員工的潛能,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要開展文化稽核,對不重視文化建設的單位和個人實行處罰。

3、用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教育員工。廣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樹立先進典型,在全社上下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在全體員工中堅持開展外學全國勞模、內學省級模範、身邊學本行的先進人物的活動,使廣大員工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牢固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羣眾意識。使勞模的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勤奮敬業、埋頭工作的務實態度和創新精神;那種勇挑重擔的高尚品質和大無畏精神在職工中取得移植和發揚。使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成為全社員工的共識和自覺行為。

(三)企業文化建設應堅持立體式全方位持久抓。

1、樹立“大文化”觀念,建立大文化宣傳格局。農村商業銀行必須把創建金融品牌、展示形象的文化宣傳擺在議事日程上來,開展多種形式的立體宣傳活動。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不斷完善宣傳工具,作為宣傳企業文化知識、研討文化建設理論、交流建設經驗和信息的陣地。在宣傳內容上實行新聞文化、營銷文化、視覺標識文化三塊並進,在宣傳形式上,實行系統文化宣傳與地方板塊文化宣傳相結合、內部文化宣傳與社會文化宣傳相結合、文字與聲相相結合,把握主題,突出重點,加大力度,整體聯動。

2、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做到全員學習,系統思考。農村商業銀行全體員工都是企業文化的參與者、實踐者,每個人的行為都在影響着企業文化的發展軌道。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每位員工都是企業文化的被昇華和薰陶的對象,又是企業文化的推動者。新形勢要求農村商業銀行必須成為一個學習氣氛濃厚、能充分發揮員工創造性思維能力,能繼續創新發展的學習型組織。要建立共同願景,把個人願景整合為農村商業銀行的共同願景,將全體員工凝聚同一旗幟下,形成農村商業銀行強大的生命力。加強員工的素質教育,既要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通過專題討論和經驗交流相結合,社際交流與本單位業務崗位交流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資質考試相結合等形式,倡導全員學習,把個人學習、部門學習和全社學習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結合起來,把領導學習、互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結合起來,培養和造就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所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進行系統思考。既要改變我們傳統的思考模式,又要發動員工調查研究,獻計獻策,集眾智於一體。鼓勵大膽創新。用新觀念、新思維,大膽地進行體制、機制、管理、技術和方法的創新。通過學習、思考、培訓,使全體員工懂得什麼是企業文化,個人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促進員工把握、規範自己的工作行為,提高參與建設先進企業文化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企業團隊精神得到弘揚,企業向心力得到增強。

3、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久抓。首先應該制定規則,明確目標,持之以恆,穩步推進。其次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領導班子的議事日程。先進企業文化不是自覺形成的,而是管理層長期培育的結果。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是農村商業銀行管理者文化,要把管理者的思想觀念、經營哲學、行為方式貫徹到工作環節中去,必須有農村商業銀行決策層的高度重視。農村商業銀行管理者,更應成為企業文化的創造者,倡導者和傳播者。應將企業文化建設貫穿到各項業務中,各個經營過程中,每個層面和層次上。防止搞成一個簡單的活動,抓一陣子,達一個“標”完事。因為企業文化是在業務經營過程中通過全體員工的創造日積月累起來的,它不是簡單的拼盤,而是全體員工的集體智慧和風貌的結晶。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農村商業銀行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專業、每一個員工。企業文化建設要注意避免出現文化建設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現象,要真正形成“主任負責,全社動員,全員參與,部門協作,專職承辦”的工作機制。上下聯動,齊抓共管。這是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保證。企業文化涉及面廣,需要各層次、各部門、各組織通力協作,形成文化建設合力。基層分理處敢於大膽探索和創新,處於業務一線人員善於反饋最原始也最有價值的信息。重視“一把手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講,企業文化是一把手思想理念、行為模式的折射,是一把手管理水平和工作業績的反映。在選配、使用、考核和管理一把手時都要把企業文化作為重要思素。建立企業文化交流網絡,利用各種載體做好企業文化宣傳工作,充分發揮榜樣、典型的示範效應,推進農商行的不斷髮展。

【第3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的現狀與存在問題調研報告

隨着我國對外開放和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各家商業銀行都在積極加快發展中間業務,中間業務無論從品種上、規模上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在為社會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也為銀行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由於中間業務起步較晚,加上分業經營模式和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目前中間業務的發展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對中間業務認識不到位,不能樹立正確觀念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由於受傳統銀行經營理論影響較深,在經營觀念上仍存在一定偏差,沒有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進行準確定位。經營重點一直都放在負債,資產規模的擴張及資產質量的提高上,中間業務在我國銀行商業經營中長期處於從屬地位,從經營戰略上沒有把中間業務作為銀行三大支柱之一進行大力發展。現今各行為追求短期經營業績,普遍把中間業務作為吸收存款和爭攬客户的一種手段,許多中間業務諸如代發工資、信息諮詢、上門收款、零殘幣兑換等業務成為多數銀行的無償服務。

2、中間業務品種少,規模小,產品層次低,創新能力不足

我國的金融業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商業銀行的業務被限制在一個相當狹窄的範圍內,使銀行難以設計開發出跨領域、綜合性、多方位的中間業務產品,難以提高業務的集約水平和檔次,業務品種趨向同質性,層次較低,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簡單的結算,代理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高科技,高收益的品種較少。初步統計,目前我國銀行的中間業務僅260餘種,從開辦得較成功的品種來看,僅有信用卡業務。代收代付業務和票據貼現業務近年來發展較快,而保管箱服務、網上銀行、財務顧問、個人理財業務等的影響還比較有限,新型金融工具如貨幣利率互換、金融期貨與期權合約、遠期利率協議、外匯等在國內的發展更是受到了限制。而在利用其經濟金融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軟件因素為客户提供高質量和高層次的服務方面還比較欠缺。

而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範圍廣泛,種類繁多,尤其是實行混業經營以來,為滿足客户各種需求,中間業務產品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憑藉其在人才,技術,產品等優勢給客户提供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系列的金融產品,據統計,外資銀行所使用過的中間業務品種已達2萬種,使現代商業銀行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百貨公司”。

從規模上看,近年國內銀行中間業務雖然發展較快,但由於沒有作為一項主業務來經營,中間業務在銀行的整個業務規模中佔比例小,難以形成相應的規模效應。20__年上半年,中國銀行集團中間業務淨收入為75.33億元,中間業務收入佔比重為19%,同期中國工商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為50.5億元,中間業務收入佔比重為12.6%,中國建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為42.52億元,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為14%。而西方商業銀行以中間業務收入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一般佔總收入的25%以上,各大銀行甚至已超過了50%,如德國商業銀行60%以上的收入來自中間業務,美國各大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比重均在50%至80%之間,且呈上升趨勢。

3、運作不規範,缺乏完整系統的科學管理

目前,國內大多數商業銀行沒有專門機構對中間業務的開發,運作進行系統管理,缺乏長遠規劃,協調與配合。在運作中,大部分商業銀行僅限於下達中間業務完成計劃,而對如何加強中間業務發展的組織,提高發展水平,還沒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辦法和切實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層銀行在中間業務市場開拓中被動性強,難度大。

4、分業經營金融政策的制約

由於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是分業經營的金融政策和體制,銀行、證券、保險這幾個行業,都是嚴格分開經營的,業務不能交叉,三個市場處於相對分隔狀態,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業內為各自的客户理財,而無法利用其他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因此商業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服務,還只能停留在諮詢、建議或者方案設計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進行組合投資,銀行理財服務中的核心業務即增值業務大都無法辦理,所以,國內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呈現“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5、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欠缺,技術水平落後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是集人才、技術、機構網絡、信息、資金和信譽於一體的知識密集型業務,中間業務的開拓和發展需要一大批知識面廣、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勇於開拓、懂技術、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備金融、法律、財會、税收等專業知識的中高級人才,如理財顧問,要求對銀行、保險、證券、房地產、外匯、國內外經濟形勢都能比較全面的掌握,這些具有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專業人才在我國金融界非常稀缺,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已成為商業銀行拓展中間業務的“瓶頸”。另外,中間業務是一項集科學技術、電子智能和服務質量為一體的現代化金融服務業務,它的發展必須要有相應的“軟硬件”為依託,而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技術服務手段則顯得比較落後,科技化程度低。儘管也建立了電子聯行、電子清算中心等支付結算系統,但系統覆蓋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相比之下,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服務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軟硬件設備、支付應用系統及管理信息系統先進,網絡技術普及、發達,家庭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自助銀行、網上銀行等服務應有盡有,大大降低了成本,改變了傳統銀行的經營方式。

6、法規與制度不完善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只到20__年7月才出現第一個規範銀行中間業務的法規《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法律法規上的滯後或空缺導致相關部門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對中間業務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各家商業銀行拓展中間業務過

程中缺乏十分詳細的、可遵循的行為和操作依據。

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還突出表現在中間業務收費管理方面缺乏統一的標準。一方面,由於部分中間業務收費標準過低,導致銀行成本與收益倒掛,削弱了其盈利能力,甚至出現虧損,經濟效益不明顯顯然難以調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於無明確、統一的收費標準,部分商業銀行不計成本,免費甚至代客户支付業務費用,進行無序競爭,影響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健康、快速和協調發展。

銀行自身制度建設滯後。直到現在,我國許多商業銀行還沒有建立專門從事中間業務管理的職能部門,創新中間業務發展的制度建設相對滯後,銀行自身制度上的滯後嚴重阻礙了中間業務的發展。由於國有商業銀行普遍沒有建立金融產品創新制度,導致銀行對市場的響應速度達不到市場的要求。同時,銀行自主性產品創新能力弱,產品創新多以模仿外資銀行或國內同業為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vkjw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