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

目錄

語文教學論文
第一篇: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第二篇: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範文第三篇: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第四篇: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第五篇:國中語文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張遠飛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基本結構與四年級上冊教材一致:以的專題形式組織教材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閲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台或成語故事等)。

從五年級上冊開始,口語交際、習作不安排在語文園地中,單獨作為一個體系;我的發現改為 交流平台;課後思考練習題的敍述語氣也有所變化,主要從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來考慮的。

二、加強目標意識,明確四年級下冊教材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只規定了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編寫教材依據的是課程標準,要考慮怎樣實現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將中年段的教學目標分解到中年段四冊教材中,通過課文、課文後面的思考練習題、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以及其他的一些內容來體現、落實這些目標。 學生語文的能力發展與其他能力發展不同,它不是直線式的發展,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發展的。這就需要教材編寫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原則。

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有的不是一學期或一學年所能達到的,既可能是階段性的目標,又可能是貫穿整個國小階段的目標,如中年段的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是“學習”、高年級是“能”);又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是國小階段一以貫之的目標。

我們在編寫四年級下冊教材時,既注意了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了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並且注意階段性目標之 1

間的聯繫與銜接,力求準確體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

1、認字200個,會寫200;累積認字2600個,會寫2014個左右。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不認識的字要想辦法認識,如查字典)。提高漢字書寫的速度。(修訂的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累計認識2500個左右的漢字,會寫1800個左右的漢字,減少了200個)中年段的識字、寫字教學,往往被忽視或重視不夠,識字、寫字教學應該作為國小語文的常規教學,但是,低、中、高不同的年段,處理識字、寫字的方法要有所不同。

2、會使用字典、詞典。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修訂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查字典、詞典的方法: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默讀。(修訂的課程標準把原來在低年級的默讀要求提到了中年級,即“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養成好的默讀習慣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學習默讀時培養,到了四年級,應該訓練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6、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語言。(語文園地中“我的發現”給予方法的提示,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與複述課文是互相聯繫的,在第八組的“我的發現”中給予一些方法的提示)

7、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這是一項經常性的要求,在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情況下,可以多積累一些精彩的句段)

8、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外閲讀要有一定的量的要求(課程標準對中年級的閲讀總量是不少於40萬字,教科書在第八組推薦了學生課外閲讀《伊索寓言》《西遊記》和寓言故事、民間故事)。

9、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這是與閲讀教學的訓練目標相一致的,由讀到説)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語文園地五、六中口語交際和習作,將説、寫感受和體會作為一項內容;語文園地八中的口語交際:推薦一本書,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談感想;評價的標準為“説得清楚 、明白”,語文園地四也將表達得“最清楚、最明白”作為評價標準)

10、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能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能修改習作中有錯誤的句段(整篇習作的修改,安排在高年級進行訓練,三年級開始習作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句子的修改)。嘗試寫讀後感、讀書筆記(一些課文後安排了小練筆,要求學生寫感受、寫體會 )。

教材在編排上,一方面考慮説寫結合,説感受、想法和體會,再下來;另一方面,教材在五年級上冊,提出了寫讀後感的要求。這是為高年級寫讀感做一些鋪墊。

11、能在綜合活動中,提出問題,有目的地蒐集資料,討論;初步學會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與運用。(高年級教材中每冊安排的一個大的綜合性學習單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蒐集資料與運用資料的能力)

以上從識字、寫字、閲讀、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方面,提出了四年級下學期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不可能在每一組、每一課的教學中都能體現、落實。在教學中,每一組、每一課都應該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側重點,訓練的目標應該更明確,更到位。下面就每組教材的編排和教學中注意的問題(每組教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不展開來説,教參中有説明;下面側重介紹語言文字訓練的目標)

三、每組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組

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雖然是選取有關山水景物的文章來組織單元,但實際上暗含着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編排。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並學習運用,體會用優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組課文語言優美,易於朗讀背誦,教學中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的美好。

《古詩詞三首》,可背誦、默寫,瞭解詩詞句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詞這種形式,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可以講講詞與古詩的不同。《憶江南》這首詞共有三節,後兩節可以讓學生蒐集,也可有老師告訴學生,但不作為學習要求。選做題可在第一課時進行佈置,第二課時課文上完後進行交流。

《桂林山水》,作者採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為一體的方法來描寫桂林山水的,對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要結合第

二、三自然段的內容和課文 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體會,想象畫面;還要學習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寫方法,發現排比句式的主要特點。這是本組課文的一個訓練點,在語文園地“我的發現”中明確提了出來。這裏不要教給學生語法術語,只要求讓學生了解和體會這些用法,比如,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的水真靜 4

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在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對身邊一二處景物的描述中。閲讀鏈接中的短文是節選,可以讓學生找一找全文讀讀,不作為統一要求。

《記金華的雙龍洞》,重點讓學生了解作者遊覽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學習按遊覽的先後順序記敍的方法,以及初步瞭解有詳有略的敍述方法。在閲讀中還要體會遣詞用句的妙處和表情達意的作用,課後思考練習第3題設計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體會遣詞用句的妙處和表情達意的作用。

《七月的天山》,在寫法上既按照瀏覽的先後順序,又體現了一步一景的描寫方法,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峯、飛濺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處的野花來展現天山的美。這些特點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課文中許多優美的比喻句子,可以讓學生抄下來。(雖然強調略文課文粗知大意,在詞句訓練方面一般不作過高要求,但有的略讀課文,可以有摘抄、仿寫或拓展的練習,如三上的略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

口語交際:“走,我們去春遊”。不是強調春遊過程,而是側重春遊活動的策劃,在策劃中進行語言的交流。教學中可以擴大春遊活動的範圍,可以是能夠實行的計劃;也可以是以後才能實行的計劃,目的是打開思路,讓學生有的想,有的説。

習作:寫校園景物,着重引導學生把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景物的各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由讀到寫比較容易做到的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描寫景物的方法,即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先回顧一下課文的記敍方法。同時強調要抓住校園中一兩處重點景物來寫。

寬帶網:是本組走進千山萬水的拓展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畫面,瞭解五嶽,有條件的還可以再擴展,蒐集資料,注意如何引導學生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

第二組

本組專題是“以誠待人”。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課文,二篇精讀和二篇略讀。訓練的重點是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初步瞭解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方法。本組課文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講誠信故事的,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要求運用一些真實的事例來交流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每一件事,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強調學習的遷移,讀與説的結合。另外,課文中的故事內容有一定的時代感,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認識,受到真誠待人、重諾守信、寬容理解良好品質的教育。

《中彩那天》,在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母親講的話和描寫父親的神態、動作語句,認真讀讀,體會父親矛盾的心態,懂得父親是在生活艱難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從而體會其內心情感的高尚。課後“小練筆”是想象情景的練習,既能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可以訓練想象能力。

《萬年牢》,可以通過課文泡泡中“課文中三處提到了?萬年牢?,這中間人什麼聯繫呢?”的問題,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相關內容認真讀讀,再體會做糖葫蘆與做人之間的關係,前兩處“萬年牢”是講做糖葫蘆這件事,後一處“萬年牢”是講怎麼做人。對怎麼做人,可聯繫生活中的實際,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還要學習課文中通過一些具體事例來表現一個人好品質的寫作方法。

《尊嚴》,重點學習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感受人物的良好品質。在瞭解事情的經過,弄懂課文 6

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年輕人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

《將心比心》,是講人和人之間的寬容和理解,課文簡短易懂。可以抓住課文最後一段,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口語交際:與本組專題內容緊密結合,由課文內容延伸到生活有沒有以誠待人的事例,來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教學中可以不受圖和文中的事例的侷限,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以誠待人的事例,來交流討論。討論是提高認識的過程,對一些不正確的想法、認識,老師要加以引導;講的事例力求做具體、生動,讓人受到感染,得到啟發。

習作:把自己想説的心理話寫下來。這次作文比較好寫。習作指導的重點放在怎樣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把他們的情感激發出來。想好傾訴的對象,即想對誰説,注意運用具體的事例,防止學生説大話、説空話、説假話。

我的發現:是三年級、四年級上學期學習要求的延續,目的是引導學生養成留心周圍的事物、勤觀察和勤動筆的習慣,同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這也是一個有關寫的訓練重點。

7

第二篇: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範文

國小語文課改要處理好四個關係

彭以琴

目前,正在全國分步實施、有序進行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極大地衝擊了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語文教學,開始出現了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努力進行教學改革,學生愛學語文,課堂氣氛活躍的可喜局面。我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要想使語文課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標健康而和諧發展,要想使語文教學走出“費時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處理好以下四個關係。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正確處理教和學的關係首先,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摒棄“教師為中心”的思想,樹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學生觀。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素養必須靠自主的語文實踐才能提高。語文學習是極具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有比較充足的識字寫字的時間,讀書思考的時間,討論交流的時間??並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員參與,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有條件的。這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語文;通過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語文充滿自信;通過在教學中引導、發現,使學生不斷習得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便會落到實處。此外,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給足自學時間,加強自讀自悟,要鼓勵交流感受、質疑問難,為合作、探究鋪路;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和全班討論交流的調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有提高,有發展,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

當前值得警惕的是,由“教師為中心”滑向“對學生放任自流”。關鍵是在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不能放棄教師的指導。“導”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的質量。教師加強指導,一要有明確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二要處理好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關係,那些重要的、學生忽略的學習內容,教師應當指出來,去引導學生把握理解。

二、課本仍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正確處理“用教材”和引進其他課程資源的關係在以往的教學中,把課本奉為經典,教師只能照本宣科。教材內容不能增刪,教材順序不能調整。以“課本為中心”,必然導致課程內容的封閉、狹窄甚至過時。新的教材觀主張,教師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時過境遷或不理想的課文可以刪去,時令節氣不合的課文可以調,還可以增加緊密聯繫現實的課文,如,有關“奧運”的,伊拉克戰爭的,新農村建設的,等等。

但是,我們也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明確語文教科書仍然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在國小階段,對於經濟、文化欠發達地區,更是如此。語文教科書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它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憑藉,一定要用好、教好語文教科書。

當前值得警惕的是,出現了甩開教科書,過多、過早補充其他教學內容的傾向。如,字還沒有好好認、好好寫,課文還沒有讀通、讀順,就大量引進其他文字或音像資料。與此相關的,如學生還沒有讀懂課文,還沒有理解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教師就鼓勵學生離開課文發表意見。如,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不去着重引導學生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精神,而鼓勵學生大談蘋果、梨子比花生好,又好吃、又好看??引導發散思維要適時,引進課程資源要適當。比較好的做法是老師在教學前適當引進作者、背景等資料,教學中適當補充相關文字、聲像資料,教學後鼓勵學生蒐集並閲讀相關書籍、文章。

三、課堂仍是教學的主陣地,正確處理課內外語文學習的關係以往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裏,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對,要破“課堂為中心”。自然、社會、沸騰的現實生活,也是學習語文的課堂。這次課程改革,要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內容、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説,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

重視課外閲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

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四、既要打好基礎,又要注重開發創造潛能,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閲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新能力,核心是獨立思考能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能力;在閲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説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閲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特別是在閲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説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説真話,説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國小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第三篇: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

——作文教學成功的關鍵

三角湖國小文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在作文教學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影響作文教學質量的因素。而學生能否表達真情實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關鍵。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願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要正確而深刻地認識事物,並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就必須靠真摯的情感去體驗。那如何培養學生的作文情感,點燃學生作文情感的火花呢?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由於國小生情感容易受到具體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有關教學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輔導學生寫一篇介紹寒假生活的作文。首先,教師可根據學生愛聽故事、講故事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自己寒假生活裏經歷過的一些事,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然後讓學生想想自己寒假生活裏經歷過的事情,這時學生往往就有一種躍躍欲試,不吐不快的心理。這時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小故事講出來。當然,事情一旦敍述清楚,再動筆寫下來,就不再困難。

在寫作指導中,教師一定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材料來創設情境,喚起學生情感的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呈現出豐富強烈的狀態,形成最富有創造力,最健康活潑的心態,從而激發其主動的寫作衝動,並將這種衝動引導到作文思維中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可能恰如其分地表達真情實感。

二、 深入觀察實踐,培養學生情感。

(1) 觀察生活,激發學生的情感。

初寫習作時,可以指導學生觀察認識指定事物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寫一個關於春天的作文,課前可佈置學生到春天的田野裏去看看,學生肯定興趣盎然,對春天美麗的田野的觀察趨於全面、深入。原來不曾留意的春天的景物,變成了學生需要的信息,從而引起了學生愉快、熱愛春天的情感反應。同時,觀察認識使他們在習作中有話可説,有情可抒,滿足了他們“寫”的需求,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激情,調動了學生的情感。

(2) 引導實踐,培養學生情感。

實踐是情感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實踐中認識生活,才能為作文解決源頭問題。例如寫一個勞動場面的作文,首先必須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體驗。只有經常參加勞動,才能對勞動的艱辛有所認識,對勞動成果的甘甜有所體驗,對勞動快樂有所感受,文章的內容才比較真實、充分,而且有真情實感。如果平常沒有參加勞動,只能三言兩語寫自我服務勞動,或者從有限的幾次衞生大掃除中去搜索枯腸,就寫不出飽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關係是密切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學

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把各種實踐活動引進作文中來。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旅遊、搞科技小製作和小實驗,參加各種活動和體育活動等,從而豐富學生習作的內容,培養學生作文的情感。

三、 教師帶頭寫好“下水”文,薰陶學生情感。

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希望教師經常練筆——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幫教師不斷提高其水平實為要圖。”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下水文”。他認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沒有聽到過教師自己議論寫作文的切身體會。”從中不難看出教師“下水文”的魅力。教師愛好作文,文章寫得情趣盎然,表達真情,學生也會情動而辭發,逐步寫好作文。

四、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穩定學生情感。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保持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一個外在因素。要讓學生喜歡寫作文,首先要讓學生熱愛教作文的老師。為此,教師應以一個朋友的身份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解除苦惱,和他們一起閲讀課外書,一起講讀後感,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這樣,學生在作文時就敢於大膽地把一些真實的事情、心理真實的感受寫到作文中去。從而做到作文內容的真實具體,有真情實感,也使學生更加喜歡寫作文。

五、 肯定成績,深化學生的情感。

根據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的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國小兒童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學習成就範圍內。在作

文過程中,肯定學生成績是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對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熱情鼓勵原則、區別對待原則和個性培養原則。注意發現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給予熱情鼓勵和適當表揚。為使學生有更多成功的體驗,我們可以經常創設一些讓他們表現的機會,如:片斷練習、即興作文、口頭作文等。一旦發現學生的進步和優點,就給予肯定,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當學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滿足,就一定會更深層地喜歡寫作文。

由此可見,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喜歡作文的情感是至關重要的。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點燃學生作文情感的火花,你將體會到作文教學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精彩課堂個性飛揚

定西市安定區周家莊學校李軍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着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慾,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羣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製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羣可愛的鳥朋友,然後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説,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如在教學《羣鳥學藝》一課時,揭示課題後,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裏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羣鳥學藝》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麼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可有一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説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

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列舉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閲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羣鳥學藝》一課時,讓學生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覆誦讀,以悟出它們內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度。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了課本劇,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閲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昇華。

五、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熱愛學生,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嚐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羣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羣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説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並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請你關注:)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第五篇:國中語文教學論文

國中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應用之我見

瑞昌市樂園學校樑霞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國小多媒體教學技術設備日益普及,即使是筆者所在的偏遠山區學校,近年來也實現了班班都有多媒體的夢想。這為廣大農村教師進一步拓寬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但是,要真正學會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讓多媒體應用在語文教學中發揮更多、更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筆者結合這些年來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經驗與體會,粗略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敬請廣大同仁批評指正。

一、要全面認識多媒體教學的利弊

多媒體教學相比較於傳統教學而言,它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產生巨大的變化。它作為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啟發想象

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化文字為圖形,做到動靜結合,圖文並茂,聲情兼備。這樣,直觀形象與聯想、想象相結合,就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增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可以大幅減少板書、繪圖、不必要的描述講解等花費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對時間的利用率,從而能增大課堂的容量,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同時,運用多媒體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抽象景象轉化為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感性材料,能以其富有聲、像、色的信息刺激學生的眼、耳、腦等感官,促其樂學深思。而且,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圖、文、聲、像並茂,立體式的信息刺激學生視覺、聽覺器官,強化學生的記憶功能,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3、抽象事物形象化,突出重難點

cai課件能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變具體,靜態變動態,使原來枯燥的課本內容更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全身心地去主動發現、探索、思考、解決問題,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多媒體所包含的虛擬技術能化虛為實,變抽象為具體,能有效幫助學生實現由抽象符號到具體形象的轉換,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

但是,如果多媒體教學運用不恰當,也會給語文教學帶來不少的負面影響:

1、牽強地選取材料來製作課件,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產生誤導,不利於掌握知識的準確性;

2、過多的運用多媒體會使教師的作用向不良的方向轉變。因為它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不能過分誇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讓它替代教師的有創造性的工作,我們不能拋棄傳統教學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東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是多媒體所無法取代的!

3、不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會使教學過程變得機械化,不利於學生知識的靈活掌握和思維的發展。

二、要準確把握多媒體教學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多媒體教學不應當出現科學性錯誤。不能把錯誤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給學生,相反,我們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優化組織課堂教學,按照教學規律實施教學。

2、輔助性原則 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是多媒體所無法取代的。不管計算機發展到什麼水平,它始終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只能輔助教師的教,輔助學生的學。

3、適合性原則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要適時,更要適當。在課件製作時要注意,所採用信息必須符合大綱,符合教學主題。不符合的,堅決不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或現象,難以理解的、較抽象的概念或道理等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恰巧是適合用多媒體表現的。 4、趣味性原則

多媒體的使用,要有利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要注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5、藝術性原則 優秀的多媒體課件都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和諧統一。在可能的條件下,應儘量把課件製作得精美一點。

三、要努力克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1、要給學生留足思維時間:課件教學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課堂教學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畫面的切換太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速度,象電視或電影畫面那樣一閃而過,不容學生細看和思考,那將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課件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活動時間,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

2、要給學生留足思維空間:多媒體課件教學要注意體現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在課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維、文字語言的理解都用多媒體形象展現出來,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課件僅僅是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一種輔助或補充,要充分考慮學生智力和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要還真實感於課堂:要儘可能使多媒體教學中的內容富有真實感,不能過分地誇大或縮小,學生與機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種真實性,如果我們的畫面過於誇張、虛擬,那無疑是一種“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科學失去信心和喪失科學能力。

總之,在現在的國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既要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使之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另一個方面,又必須把握好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原則,認識到其存在的不足,不盲目地依賴多媒體技術,相反,應將它與有效的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根據課堂需要,適量、適當地使用。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證教室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和核心地位;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我們向你推薦更多文章:

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大全

標籤: 語文 教學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rwdy4.html
專題